WO2024140179A1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40179A1
WO2024140179A1 PCT/CN2023/138223 CN2023138223W WO2024140179A1 WO 2024140179 A1 WO2024140179 A1 WO 2024140179A1 CN 2023138223 W CN2023138223 W CN 2023138223W WO 2024140179 A1 WO2024140179 A1 WO 202414017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bracket
liquid
atomizer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1382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永强
谢远秋
谢宝锋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14017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40179A1/zh

Links

Abstract

一种雾化组件(13)、雾化器(10)及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组件(13)包括:支架(131),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上设有进液口(131b);发热体(132),被收容在支架(131)内;发热体(132)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液体基质通过进液口(131b)能够流入至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支架(131)的内表面之间界定至少部分气流通道;隔热件(133),被收容在支架(131)内、且至少部分设置在发热体(132)与支架(131)的内表面之间。该雾化组件(13)、雾化器(10)及电子雾化装置(100),隔热件(133)和发热体(132)均被收容在支架(131)内,而隔热件(133)设置在发热体(132)与支架(131)的内表面之间;一方面可避免发热体(132)的热量传导至支架(131)上,另一方面利于将隔热件(133)、发热体(132)、支架(131)等部件装配至雾化器(10)中。

Description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2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1707849.3,名称为“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其一般具有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两个部分;雾化器内部存储有液体基质以及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的发热体,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路板。
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中通过支架来支撑发热体,发热体的热量易传导至支架上,一方面造成发热体热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导致其它部件的温度不利的上升。
申请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支架,被构造成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上设有进液口;
发热体,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进液口用于提供液体基质流入至所述第一表面,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界定有气流通道,以使得空气从所述支架的进气口流入,流经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支架的出气口流出;和
隔热件,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间隔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支架。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支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具有进液口;所述支架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收容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气流通道;空气从所述支架一端的开口流入,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开口流出;
发热体,液体基质通过所述进液口能够流入至所述发热体,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
液体传递单元,与所述发热体保持接触;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用于吸取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之间;和
隔热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以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一起装配至所述收容腔中;其中,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提供间隔。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内界定有第一部分储液腔,该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和,
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部分内。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内界定有第一部分储液腔,该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
发热体,被配置为加热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液体传递单元,与所述发热体保持接触;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沿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布置并且二者将所述第二部分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和第二部分储液腔;和
支架,用于将所述发热体和液体传递单元保持于所述第二部分内;
其中,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的边界,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储液腔;所述发热体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气流通道的边界,所述气流通道提供气溶胶流经的路径。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所述的雾化器、以 及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源组件;其中,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接收部,用于接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磁场发生器靠近所述接收部设置。
以上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隔热件和发热体均被收容在支架内,而隔热件设置在发热体与支架的内表面之间;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支架上,另一方面利于将隔热件、发热体、支架等部件装配至雾化器中。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雾化组件中部分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雾化组件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雾化组件中部分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再一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下壳体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下支架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基座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磁场发生器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磁场发生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
雾化器10可拆卸地或者可移除地与电源组件20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磁性、螺纹连接。
优选的实施中,雾化器10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电源组件20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的卡扣连接。
如图3-图4所示,雾化器10包括上壳体11、密封件12、雾化组件13、密封件14以及底座15。
上壳体11具有吸嘴端和敞口端。吸嘴端设置有吸嘴口或者出气口,雾化后的气溶胶通过吸嘴口可被使用者或者抽吸者吸食。上壳体11内还具有一体成型的传输管11a,用于将气溶胶引导至吸嘴口,传输管11a的上端与吸嘴口连通,其下端伸入至雾化组件13中。在另一示例中,传输管11a由单独的中空管形成也是可行的。
储液腔A用于存储可生成气溶胶的液体基质。储液腔A至少部分由上壳体11的内表面、雾化组件13的外表面以及底座15的内表面界定。
液体基质优选地包含含烟草的材料,所述含烟草的材料包含在加热时从液体基质释放的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替代地或另外,液体基质 可以包含非烟草材料。液体基质可以包括水、乙醇或其它溶剂、植物提取物、尼古丁溶液和天然或人造的调味剂。优选的是,液体基质进一步包含气溶胶形成剂。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的实例是甘油和丙二醇。
密封件12设置在传输管11a与雾化组件13之间、雾化组件13与底座15之间、底座15与上壳体11之间,以对传输管11a与雾化组件13之间、雾化组件13与底座15之间、底座15与上壳体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件12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硅胶材质。在另一示例中,密封件12可以包括多个分体的密封件,例如,设置在传输管11a与雾化组件13之间的一个密封件,设置在底座15与上壳体11之间的另一个密封件。在另一示例中,密封件12与底座15(或者上壳体11)一体成型也是可行的,例如:通过双色注塑一体成型。在另一示例中,不设置密封件12也是可行的。
进一步的实施中,密封件12内、和/或密封件12与传输管11a之间、和/或密封件12与上壳体11之间、和/或传输管11a与雾化组件13之间、和/或底座15与上壳体11之间,可以设置气压平衡通道,以向储液腔A补充气体进而使得储液腔A内外气压平衡,利于液体基质的传递。
如图5所示,雾化组件13包括支架131、发热体132、隔热件133、液体传递单元134以及保持件135。
支架131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跑道形、环形或者其它形状等等。支架131的上端朝向传输管11a延伸,传输管11a的下端通过支架131上端的开口伸入至支架131内;支架131的下端被收容或者保持在底座15的第二连接部分152内,支架131下端的开口与进气口152b连通。
进一步的实施中,支架131靠近上端的外表面具有朝外径向延伸的定位部131a,底座15的第一连接部分151的内表面具有凹槽151a。通过定位部131a与凹槽151a的配合,利于将支架131装配至底座15内。
进一步的实施中,在底座15的第二连接部分152内设置有支撑部152a,支架131下端与支撑部152a抵接。这样,在将支架131装配至底座15内时,可通过支撑部152a支撑支架131。优选的实施中,支撑部152a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该多个凸块纵向延伸并且凸出于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内表面。
支架131的侧壁具有进液口131b,支架131内形成有与进液口131b连通的收容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气流通道;由图4可以看出,由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内表面与支架131的外表面之间界定形成的部分储液 腔A,与收容腔、气流通道是沿着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该部分储液腔A与气流通道位于发热体132的两侧;其中液体传递单元134的部分表面限定了该部分储液腔A的边界,发热体132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气流通道的边界。这样,一方面增大了储液腔A的容积,另一方面液体基质能够流畅地通过进液口131b传递至发热体132。空气从支架131下端的开口流入,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支架131上端的开口流出至传输管11a。即,支架131下端的开口界定形成进气口,支架131上端的开口界定形成出气口。
发热体132被配置为与磁场发生器26感应耦合,在被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的感受器,以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发热体132可选用以下至少之一材料制成:铝、铁、镍、铜、青铜、钴、普通碳钢、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或奥氏体不锈钢。
发热体132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且被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中。发热体132和液体传递单元134布置成沿支架131的纵向延伸。发热体132呈板状,板状的发热体132上具有多个孔洞,孔洞的数量和形状不作限定。发热体132的一表面通过进液口131b与储液腔A连通,即储液腔A存储的液体基质能够通过进液口131b流入至发热体132;发热体132的另一相对的表面与支架131的内表面之间界定至少部分所述气流通道。孔洞贯穿发热体132的两个表面。
隔热件133也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且被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中。隔热件13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支架131与发热体132之间,以间隔支架131与发热体132、避免发热体132的热量过多地传递至支架131,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隔热件133可以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耐高温的硅胶材质制成,这样还可以通过硅胶材质的柔性密封性能对支架131的内表面与发热体13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的实施中,隔热件133被构造成围绕通孔(窗口)的跑道形状,隔热件133上设有卡孔133a,发热体132的一端具有朝向隔热件133凸出的卡扣件132a;这样,通过卡扣件132a与卡孔133a的卡扣配合,可将发热体132保持在隔热件133的一表面上,而隔热件133的另一相对的表面与支架131内的限位部131c抵接,限位部包括自支架131的内表面凸出的凸块。发热体132与隔热件133卡扣连接后,靠近发热体132边缘的部分表面与隔热件133保持接触,而发热体132的孔洞通过隔热件133的通孔暴露出来,即暴露于气流通道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能够逸出至所述气流通道内。这样,在装配时可将发热体132和隔热件133一起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
液体传递单元134用于吸取储液腔A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发热体132。液体传递单元134可以采用天然或人造纤维材料制成,例如天然棉纤维、玻璃纤维、海绵、无纺布等。液体传递单元134也大致呈板状,液体传递单元134的一表面与发热体132的表面保持接触,另一相对的表面与储液腔A连通。
保持件135设置在进液口131b处。保持件135也被构造成围绕通孔的跑道形状。保持件135与支架131连接。保持件135包括本体135a、设置在本体135a上的凸耳135b。本体135a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凸耳135b裸露在支架131的侧壁上,凸耳135b沿着本体135a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凸出,以抵接在支架131的侧壁上。通过保持件135可以将液体传递单元134保持在进液口131b与发热体132之间且与发热体132的一表面保持接触,即抵接于发热体132。
装配时,可先将发热体132与隔热件133卡扣连接,然后将发热体132和隔热件133一起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之后将液体传递单元134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最后将保持件135设置在进液口131b处,保持件135挤压液体传递单元134,使得液体传递单元134的表面与发热体132的表面保持较好地接触。
储液腔A存储的液体基质可通过保持件135,被液体传递单元134吸取并传递至发热体132(如图4中的R1所示)。发热体132雾化生成的气溶胶通过其孔洞以及隔热件133的通孔,可溢出至支架131内或者气流通道内;该气溶胶与外部空气混合后一起流入至传输管11a内,并通过吸嘴口可被使用者或者抽吸者吸食(如图4中的R2所示)。
密封件14用于对支架131与底座15的第二连接部分15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与密封件12类似的,密封件14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硅胶材质。其它结构设计可以参考密封件12。
如图6-图7所示,底座15与上壳体11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底座15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分151和第二连接部分152。在其它示例中,第一连接部分151与第二连接部分152分体形成,也是可行的。
第一连接部分151被收容在上壳体11内,第一连接部分151的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状。第一连接部分151上端开口的面积要大于其下端开口的面积,下端开口靠近第二连接部分152或者界定第二连接部分152的上端开口。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连接部分151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151b,上壳体11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未示出),通过该凸块151b与凹槽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部分151与上壳体11的卡扣连接。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连接部分151的下端具有朝外径向延伸的支撑部151c,以支撑上壳体11敞口端的端部。第一连接部分151靠近上端的外表面还具有一台阶151d,部分密封件12保持在该台阶151d上。
第二连接部分152裸露在上壳体11或者雾化器10外。这样,上壳体11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的第一部分,而第二连接部分152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
第二连接部分152被构造成套筒的形状,其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9mm。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51的径向尺寸,例如第二连接部分152截面的宽度方向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51的宽度方向尺寸,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52截面的长度方向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51的长度方向尺寸,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52截面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51的外径尺寸,或者第一连接部分15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52的横截面面积、而第二连接部分152沿纵向延伸的长度尺寸要大于第一连接部分151的长度尺寸。
优选的实施中,第二连接部分15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径向尺寸为椭圆形长轴或者短轴的尺寸。第二连接部分152的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介于0.5mm~2mm(优选的,介于0.5mm~1.5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5mm~1mm)。具体地,该椭圆形的长轴d1长度介于8mm~9mm(优选的,介于8mm~8.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8.6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2mm~8.6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4mm~8.6mm);该椭圆形的短轴d2长度介于6mm~8mm(优选的,介于7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2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4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6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6mm~7.8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长轴d1的长度为8.5mm,短轴d2的长度为7.7mm。
在其它示例中,第二连接部分15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径向尺寸为圆形的直径。
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152b,形成进气口152b的壁凸出于第二连接部分152的底端,以避免收集腔152c收集的液体基质直接通过该进气口152b流向电源组件20。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152b流入,依次经过密封件14、支架131、传输管11a后,从上壳体11的出气口流出。
图8-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雾化组件。与图2-图7示例不同的是,隔热件133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结构,隔热件133一端的开口与进液口131b连通,隔热件133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 通。隔热件133内部中空部分133b用于收容发热体132、液体传递单元134以及保持件135的本体135a,可通过隔热件133靠近进液口131b的一端装配至隔热件133内部中空部分133b。保持件135的本体135a可将发热体132、液体传递单元134保持在隔热件133内,保持件135的凸耳135b裸露在隔热件133外。隔热件133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还具有限位部133c,限位部133c与发热体132的一表面抵接,用于限制发热体132朝向气流通道移动。
装配时,可先将发热体132、液体传递单元134以及保持件135装配至隔热件133以形成整体的模块,然后将该模块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装配后,保持件135的凸耳135b仍是裸露在支架131的侧壁上并抵接在支架131的侧壁上。相对图2-图7示例,图8-图9示例的另一雾化组件更利于装配。发热体132雾化生成的气溶胶,通过隔热件133靠近气流通道一端的开口溢出至气流通道内。
图10-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雾化组件。与图2-图7示例不同的是,雾化组件13没有设置保持件135,发热体132、隔热件133和液体传递单元134通过支架131下端的开口装配至支架131内。具体地:
与图8-图9示例类似的,隔热件133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结构;不同的是,隔热件133的侧壁上具有装配口(未示出),如图12所示,隔热件133的内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卡槽133d。发热体132可通过隔热件133侧壁上的装配口并沿着卡槽133d装配至隔热件133中,通过卡槽133d可以卡设或者保持住发热体132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与此类似的,支架131内的限位部131c构造成凹槽结构,装配后的发热体132和隔热件133,可通过支架131下端的开口并沿着限位部131c装配至支架131内;通过限位部131c可以保持住隔热件133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液体传递单元134的一表面与发热体132保持接触,另一相对的表面通过进液口131b与储液腔A连通。液体传递单元134也是通过支架131下端的开口装配至支架131内;可以理解的,液体传递单元134可以与发热体132和隔热件133一起装配至支架131内。例如:液体传递单元134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夹设在隔热件133中,然后与发热体132和隔热件133一起装配至支架131内。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雾化组件。与图2-图7示例不同的是,隔热件133与发热体132一体成型,可以通过焊接或压接等方式一体成型,隔热件133沿着发热体132的周边布置且包围住发热体132。隔热件133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非铁磁性材料在被变化磁场穿透时并不发热或者其发热量是远远低于发热体132的发热量,例如:隔热件133 的发热量是呈数量级的低于发热体132的发热量。非铁磁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奥氏体不锈钢、铝、铜、金、银、锂、镁等等。
装配时,发热体132通过隔热件133与支架131的限位部131c抵接,之后将液体传递单元134通过进液口131b装配至支架131内,最后将保持件135设置在进液口131b处,保持件135挤压液体传递单元134,使得液体传递单元134的一面与发热体132保持较好地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热体132并不限于电磁感应的发热体。在其它示例中,还可以是常见的电阻加热、超声雾化、红外加热等发热体。
如图14-图19所示,电源组件20包括下壳体21、下支架22、电芯23、电路24、基座25、磁场发生器26、屏蔽件27以及传感器28。
下壳体21为具有两端开口的柱状结构。下壳体21与上壳体11界定形成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外壳。
下壳体21的外表面设置有气流入口21a,外部空气可通过该气流入口21a流入下壳体21内。下壳体21的前后两侧外表面的一部分凸出以形成凸出部21b(或者下壳体21的前后两侧内表面的一部分凹陷,以在下壳体21的外表面形成凸出部21b),通过凸出部21b可使得部分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大,进而可收容较大尺寸的磁场发生器26,例如感应线圈。
下支架22包括收容部分221和安装部分222,收容部分221和安装部分222通过隔板223分隔开。
下支架22被收容在下壳体21内。下支架22的长度方向尺寸小于下壳体21的长度方向尺寸。下支架22的上端与下壳体21的上端之间或者下支架22与下壳体21的内表面之间界定形成接收部B,下支架22的下端与下壳体21下端的端部抵接;装配后,部分上壳体11被接收在接收部B内。
收容部分221的外表面具有悬臂221a,悬臂221a与下壳体21内表面的凹槽卡扣连接。收容部分221的内表面具有台阶221b,基座25的主体部分25a被收容在收容部分221内,基座25的延伸部分25b与台阶221b抵接,基座25的多个延伸部分25c与隔板223抵接。
安装部分222前后均可安装部件。在该示例中,电芯23安装在安装部分222的前面,电路24安装在安装部分222的后面,即沿着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厚度方向依次布置。安装部分222内还设置有收容腔室222a和收容腔室222b;收容腔室222a用于收容传感器28,收容腔室222b用于收容马达(未示出),马达产生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具体的提示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隔板223具有凹槽223a。凹槽223a与接收部C同轴。凹槽223a内设置有气流入口223b,空气可通过该气流入口223b流入至凹槽223a内,然后通过底座15的进气口152b流入至雾化器10内。凹槽223a内还设置有感应通道223c,感应通道223c与收容腔室222a连通。
电芯23提供用于操作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电力。电芯23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芯或一次性电芯。
电路24可以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整体操作。电路24不仅控制电芯23和磁场发生器26的操作,而且还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电路24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逻辑门阵列,或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和存储微处理器中可执行的程序的存储器的组合。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路24可以包括另一类型的硬件。
基座25包括主体部分25a,其内部的中空部分界定或者形成至少部分接收部C;主体部分25a的上端具有延伸部分25b,下端具有多个延伸部分25c。装配后,底座15的第二连接部分15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部C内。接收部C的径向尺寸介于7mm~20mm。
优选的实施中,主体部分25a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即接收部C呈椭圆形,接收部C的径向尺寸为椭圆形长轴或者短轴的尺寸。接收部C的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介于0.5mm~2mm(优选的,介于0.5mm~1.5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5mm~1mm)。接收部C呈椭圆形,利于电子雾化装置100整体呈扁状,提升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美观。具体地,该椭圆形的长轴d11的长度介于7mm~10mm(优选的,介于7mm~9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5mm~9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9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5mm~9mm);该椭圆形的短轴d12的长度介于7mm~9mm(优选的,介于7mm~8.5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mm~8.3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mm~8.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5mm~8.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7mm~8.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9mm~8.1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长轴d11的长度为8.8mm,短轴d12的长度为8mm。
磁场发生器26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场发生器26包括但不限于感应线圈。磁场发生器26靠近接收部C设置。磁场发生器26至少部分围绕接收部C。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套设在基座25的主体部分25a外。磁场发生器26的电连接部26b、电连接部26c用于与电芯23电连接。底座15的第二连接部分15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部C内时,发热体132是完全位于接收部C内的,从而磁场发生器26产生的磁场能够基本上覆盖发热体132;这样,减少了发热体132与磁 场发生器26的耦合距离,能够提升雾化器10的加热效率。优选的实施中,底座15的第二连接部分15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部C内时,发热体132与磁场发生器26是同轴的,均沿着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方向延伸,对于提高提升雾化器10的加热效率的有利的。磁场发生器26沿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发热体132沿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
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是由较长的导线材料绕制的螺线管线圈,例如:采用1600~1900根0.02mm导线卷绕成型,也可采用750~1050根0.03mm导线卷绕成型。螺线管线圈的匝数或者绕组介于6匝~20匝;优选的,介于6匝~15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2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0匝。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大约为0.1~0.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为0.2或者0.4mm。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导线材料的截面可以呈矩形状、圆形状等等。
优选的实施中,导线材料的截面具有沿磁场发生器26的径向方向X延伸的第一边,以及沿磁场发生器26的轴向方向Y延伸的第二边。导线材料的截面大致呈矩形状,第一边的尺寸L大于第二边的尺寸H,进而使得磁场发生器26的导线材料是扁平构造,对于在单位长度上提升磁场发生器26的匝数进而提升电感值是有利的。另外,第二边贴靠接收部C的壁布置,即贴靠基座25的主体部分25a的外表面布置,也可在有限的高度空间内提升磁场发生器26的匝数。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边的尺寸L与第二边的尺寸H的比值介于1.5~3;优选的,介于2~3;进一步优选的,介于2.5~3。例如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的尺寸L与第二边的尺寸H的比值为2.8。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边的尺寸L大约为1~5mm;第二边的尺寸H大约为0.3~1mm。例如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的尺寸L为2.5mm;第二边的尺寸H为0.9mm。
优选的实施中,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沿轴向方向Y的总长度大约为5~20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沿轴向方向Y的总长度为12.2mm。
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的中空部分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
优选的实施中,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的中空部分的截面是非圆形的,例如呈椭圆形或卵形或跑道形。在一些示例中,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介于0.5mm~2mm。具体地,该椭圆形的长轴R1的长度介于8mm~15mm(优选的,介于8mm~12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10mm; 进一步优选的,介于9mm~10mm);该椭圆形的短轴R2的长度介于8mm~13mm(优选的,介于8mm~1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10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9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椭圆形的长轴R1的长度为9.7mm,椭圆形的短轴R2的长度为8.9mm。
屏蔽件27环绕设置或套设在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外。屏蔽件27用于屏蔽磁场发生器26大致沿着径向方向散发的磁场,以避免该散发的磁场影响其它部件。
传感器28通过感应通道223c感应凹槽223a内的气流变化,即检测用户的抽吸,以生成信号控制雾化器10启动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 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被构造成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上设有进液口;
    发热体,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进液口用于提供液体基质流入至所述第一表面,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界定有气流通道,以使得空气从所述支架的进气口流入,流经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支架的出气口流出;和
    隔热件,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间隔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支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被构造成将所述发热体保持或者支撑于所述支架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卡扣连接于所述隔热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被构造成片状且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孔洞;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的第二表面接触且开设有窗口,所述多个孔洞通过该窗口暴露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结构,所述隔热件一端的开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隔热件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所述发热体被收容在所述隔热件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内表面具有卡槽,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槽中。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侧壁上具有装配口,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隔热件侧壁上的装配口装配至所述隔热件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采用 柔性材质制成,且所述隔热件被配置成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发热体之间提供密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一起从所述支架的进气口或者从所述进液口装配至所述支架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能够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的感受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一体成型。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不发热或者呈数量级的低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非铁磁性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奥氏体不锈钢、铝、铜、金、银、锂、镁。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的液体传递单元,所述液体传递单元设置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表面保持接触,以吸取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第一表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保持件,用于将所述液体传递单元抵接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一表面。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隔热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气流通道移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被构造成片状且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孔洞,所述孔洞供所述气溶胶逸出至所述气流通道内。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布置成沿所述支架的纵向延伸。
  20. 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具有进液口;所述支架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收容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气流通道;空气从所述支架一端的开口流入,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开口流出;
    发热体,液体基质通过所述进液口能够流入至所述发热体,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
    液体传递单元,与所述发热体保持接触;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用于吸取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之间;和
    隔热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以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一起装配至所述收容腔中;其中,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提供间隔。
  21. 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内界定有第一部分储液腔,该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和,
    如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部分内。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界定第二部分储液腔,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与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两侧并且是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23. 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内界定有第一部分储液腔,该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
    发热体,被配置为加热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液体传递单元,与所述发热体保持接触;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沿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布置并且二者将所述第二部分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和第二部分储液腔;和
    支架,用于将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保持于所述第二部分内;
    其中,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的边界,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储液腔;所述发热体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气流通道的边界,所述气流通道提供气溶胶流经的路径。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储 液腔和所述气流通道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25.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1-24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源组件;其中,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接收部,用于接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磁场发生器靠近所述接收部设置。
PCT/CN2023/138223 2022-12-28 2023-12-12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4017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7849.3 2022-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40179A1 true WO2024140179A1 (zh) 2024-07-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43354B2 (en) Atomiser for a vapour provision system
US20220167672A1 (en) Heater for a vapor provision system
CN21835458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226079A (zh) 用于气溶胶递送系统的加热器和液体输送件
CN218354588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67U (zh)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9367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08007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40179A1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854329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443178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90769A (zh) 用于电子烟的囊体和密封件
CN22054582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248768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CN217446654U (zh) 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455411U (zh) 雾化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25547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4583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8252284A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75530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5190766A (zh) 囊体密封件
WO202409368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及其方法
WO2020123931A1 (en) Electronic vaporizer cartridge with encased heat source
CN215531632U (zh) 雾化芯、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20545836U (zh) 雾化器、电源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