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055725A1 -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055725A1
WO2024055725A1 PCT/CN2023/105708 CN2023105708W WO2024055725A1 WO 2024055725 A1 WO2024055725 A1 WO 2024055725A1 CN 2023105708 W CN2023105708 W CN 2023105708W WO 2024055725 A1 WO2024055725 A1 WO 202405572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de
electrodes
along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1057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章玲
陈军
李华
Original Assignee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05572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05572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01L31/022458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for emitter wrap-through [EWT] type solar cells, e.g. interdigitated emitter-base back-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6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属于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电池片,电池片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设置。连接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本体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的两侧的梳齿。梳齿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一者的第一电极连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另一者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极性相反。连接件上的梳齿与相邻两片电池片上异性电极的分别连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输,且避免与同一电池片上不同极性的电极连接,进而直接实现连接件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减少加工工艺步骤,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本申请要求在2022年09月1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1125405.9、发明名称为“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太阳能电池效率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推动众多厂商积极进行新型电池结构的研究,以取得行业优势。叉指背接触(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IBC,简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是指电池片正面无电极,正负电极均设置在电池片背面的太阳能电池,能够彻底避免正面电极栅线遮挡所带来的光学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提高短路电流,进而提高电池片的能量转化效率。
现有技术中,由于背接触电池的电极均位于电池背面,通常在集成背板中设置有导电金属组件,电极和导电金属组件之间通过焊料连接实现电流传输。由于电池片自身电流收集和传输需要,电池片内部设置有较多的连接点。而由于需要导电金属组件实现电流传输,导电金属组件和电池片覆盖接触,且为了解决电极和覆盖接触的导电金属组件接触短路还需要设置绝缘层。
然而,为了实现电极和导电金属组件的对接需要,绝缘层上需要进行开孔设计,焊带通过开孔位置处实现电极和导电金属组件之间的连接。但对于绝缘层来说,由于较多的电池片造成绝缘层开孔数量多而密集,在对位导电金属组件或电池片焊接点时必须保证开孔分别和电极以及导电金属组件完美的配对,因此,对位精度要求非常高,对工艺良品率控制难度较大,生产效率低下。且大面积的导电金属组件用料多,成本高。电流在大面积的导电金属组件上的传递路径长,电学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组件的封装工艺要求精度高、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片,电池片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设置;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本体和梳齿,本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梳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的两侧;本体一侧的梳齿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一者的第一电极连接,本体另一侧的梳齿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另一者的第二电极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输;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极性相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电池片上的电极为叉指电极,具有如指状或梳状的面内有周期性图案的电极,其中,电极以正负交替的形式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极性相反,且交替间隔设置。具体的,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件包括本体和梳齿,本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梳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的两侧,连接件的设置用于和设置在连接件两侧的电池片连接,以实现连接件两侧的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输。具体的,连接件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其中一者的第一电极连接,以及,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另一者的第二电极连接。或者,连接件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其中一者的第二电极连接,以及,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中另一者的第一电极连接。上述通过连接件和相邻两个相电池片通过异性电极分别连接,实现每一片电池片和下一片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上的梳齿与相邻两片电池片上异性电极的分别连接,可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输,同时,在本体一侧梳齿的可以避免与同一电池片上不同极性的电极连接,进而不会出现短路问题,因此电池片和连接件之间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造成短路现象的绝缘层,可以减少原电池组件中绝缘层的设置。因此,也不再需要在绝缘层中进行打孔以及对孔后再实现连接件和电极之间的焊接。而是可以直接实现连接件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在实现电流传输的同时,具有减少加工工艺步骤,降低封装工艺要求精度,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池组 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在电池集成背板上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片和电池集成背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和电池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和电池集成背板的连接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片;1011、第一电极;1021、第二电极;11、连接件;111、
梳齿单元;1111、凸起部;1112、间隙部;12、电池集成背板。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片10,电池片10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设 置;连接件11,连接件11包括本体和梳齿,本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梳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的两侧;本体一侧的梳齿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一者的第一电极1011连接,本体另一侧的梳齿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另一者的第二电极1021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极性相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电池片10上的电极为叉指电极,具有如指状或梳状的面内有周期性图案的电极,其中,电极以正负交替的形式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极性相反,且交替间隔设置。具体的,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连接件11包括本体和梳齿,本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梳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的两侧,连接件11的设置用于和设置在连接件11两侧的电池片10连接,以实现连接件11两侧的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具体的,连接件11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其中一者的第一电极1011连接,以及,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另一者的第二电极1021连接。或者,连接件11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其中一者的第二电极1021连接,以及,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另一者的第一电极1011连接。上述通过连接件11和相邻两个相电池片10通过异性电极分别连接,实现每一片电池片10和下一片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11上的梳齿与相邻两片电池片10上异性电极的分别连接,可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同时,在本体一侧梳齿的可以避免与同一电池片10上不同极性的电极连接,进而不会出现短路问题,因此电池片10和连接件11之间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造成短路现象的绝缘层,可以减少原电池组件中绝缘层的设置。因此,也不再需要在绝缘层中进行打孔以及对孔后再实现连接件11和电极之间的焊接。而是可以直接实现连接件11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在实现电流传输的同时,具有减少加工工艺步骤,降低封装工艺要求精度,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目前上使用的大面积的整片金属组件或金属箔改为连接件11,减小了整片金属组件和电池片10之间的重叠面 积,进而使得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路径变短,电流在连接件11中传输的电学损耗减小,具有提高电池组件光能转化效率的有益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减小整片金属组件的面积,也就是减小了整片金属组件耗费的金属量,具有降低电池组件制造成本的有益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以及温度变化,任意两个电池片10在排布时可以预留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电池片10材质本身受环境影响的热胀冷缩的变化。防止由于预留间隙不足导致的电池片10之间相互挤压造成的电池组件弯折或电池片10损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包括多个梳齿单元111,梳齿单元111与第一电极1011连接,或者,梳齿单元111与第二电极1021连接,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A;同一电池片10上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之间均匀间隔,且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Z;其中,A=2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包括多个梳齿单元111,多个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在主体两侧形成梳齿。可以理解的,梳齿单元111的设置使得连接件11靠近电极的两侧形成有凹凸结构,其中,凸起的结构向靠近需要连接的电极的方向凸出,相应的,在需要连接的电极的两侧还有与其极性相反但不与连接件11连接的电极,这些电极沿第二方向对应于连接件11凹进的结构位置处。在连接件11和需要连接的电极连接时,上述凹进的结构在连接件11和需要连接的电极连接的同时,还绕开了和其极性相反的电极。具体的,在凸起的结构和需要连接的电极连接时,自然形成的凹进的结构则远离与连接电极相反的电极,以避免连接件11和同一电池片10中极性相反的电极同时连接,造成短路现象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梳齿单元111的设置用于和电极连接以实现相邻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具体的,梳齿单元111可以和第一电极1011连接,或者可以和第二电极1021连接,其中,设置在本体同一侧梳齿中的梳齿单元111与同一电池片10上的同一电极连接。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A,同一电池片10上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之间间隔均匀, 且同一电池片10上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Z。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等于两倍的同一电池片10上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A=2Z。因此,在实际安装连接电池组件时,无论将梳齿单元111设置在沿第一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在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宽度的限定下,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均等于两倍的同一电池片10上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也就是说,通过梳齿单元111可以实现与电池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连接,进而实现相邻电池片10之间实现电流传输,并且根据对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宽度的限定,通过梳齿单元111与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的连接,可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同时,梳齿单元111也可以避免与同一电池片10上不同极性的电极连接,进而避免了出现短路问题,因此电池片10和梳齿单元111之间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造成短路现象的绝缘层,减少了原电池组件中绝缘层的设置。因此,也不再需要在绝缘层中进行打孔以及对孔后再实现梳齿单元111和电极之间的焊接。而是可以直接实现梳齿单元111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在实现电流传输的同时,具有减少加工工艺步骤,降低封装工艺要求精度,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当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等于两倍的同一电池片10上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之间的间隔时,即A=2Z时。任意一个梳齿单元111均设置于同一电池片10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之间,且梳齿单元111的外侧与上述中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接触,梳齿单元111和上述中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中的一者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梳齿单元111包括一个凸起部1111和一个间隙部1112,凸起部1111与第一电极1011连接,或者,凸起部1111与第二电极1021连接,间隙部1112为相邻两个凸起部1111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隙,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位于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之间;凸起部1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Y;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B;其中,Y+B=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梳齿单元111包括凸起部1111和间隙部1112,凸起部1111的设置用于实现与第一电极1011连接,或者,凸起部1111的设置用于实现与第二电极1021连接,通过多个凸起部1111实现和电池片10上电极的连接,进而实现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间隙部1112是任意两个凸起部1111之间的间隙,在实际应用中,间隙部1112沿第二方向向本体方向产生凹陷,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相邻两个凸起部1111之间,间隙部1112的设置用于实现对相邻两个凸起部1111实现间隔,同时,在相邻的凸起部1111与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连接时,间隙部1112向本体方向产生的凹陷的设置还用于避开第二电极1021或第一电极1011,以避免梳齿单元111与极性相反的电极连接造成短路。其中,凸起部1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Y,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宽度Y为凸起部1111与本体连接处的宽度,此处的宽度Y为凸起部1111的最大宽度。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B,相应的,上述的宽度B为间隙部1112最靠近本体处的宽度,此处的宽度B为间隙部1112的最大宽度。凸起部1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和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加为梳齿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即,Y+B=A。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梳齿单元111中凸起部1111和间隙部1112的设置,实现了在凸起部1111和电极连接的同时,间隙部1112避免和与凸起部1111连接的电极极性相反的电极连接,防止出现短路问题,因此电池片10和梳齿单元111之间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造成短路现象的绝缘层,可以减少原电池组件中绝缘层的设置。因此,也不再需要在绝缘层中进行打孔以及对孔后再实现梳齿单元111和电极之间的焊接。而是可以直接实现凸起部1111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在实现电流传输的同时,具有减少加工工艺步骤,降低封装工艺要求精度,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凸起部1111的长度沿第二方向向需要连接的电极的方向延伸,使得连接件11在靠近电极的两侧形成凹凸结构,凸起部1111向靠近需要连接的电极的方向凸出,相应的,在需要连接的电极的两侧还有与其极性相反但不与凸起部1111连接的电极,这些电极沿第二方向对应于间隙部1112的位置处。在连接件11和需要连接的电极连接时,凸起部1111在和需要连接的电极连接的同时,间隙部1112还避免了和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的连 接。具体的,在凸起部1111和第一电极1011连接时,与第一电极1011相邻的第二电极1021对应于间隙部1112的位置,或者,在凸起部1111和第二电极1021连接时,与第二电极1021相邻的第一电极1011对应于间隙部1112的位置,上述间隙部1112的设置以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1111可以由线段、倒角、圆弧、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形成封闭的图形。并且,凸起部1111的大小可根据电池大小、电极位置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此外,即使同一块电池组件内,不同连接单元中的凸起部1111的形状、面积也可以不同,在连接件11和电池片10之间可实现电流传输并不会发生短路现象即可,包括整片连接件、半片连接件、三分片连接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C;其中,C≤B,Y+B=2Z-2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电池片10上的电极为叉指电极,具有如指状或梳状的面内有周期性图案的电极,其中,电极以正负交替的形式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极性相反,且交替间隔设置。任意电池片10中均交替间隔设置有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其中,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C,且C≤B。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等于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可以理解的,在连接件11和电池片10连接以实现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时,梳齿单元111中的凸起部1111与第一电极1011或第二电极1021连接,梳齿单元111中的间隙部1112用于避免梳齿单元111与第二电极1021或第一电极1011(此处的第二电极1021和第一电极1011为与凸起部1111连接的电极相邻且极性相反的电极)接触。进一步的,由于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2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等于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因此,间隙部1112可以完全将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包含在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范围内,具有避免电极和连接件11接触导致短路的有益效果。此外,由于,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等于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宽度避免了短路问题的产生,因此,电池 片10和连接件11之间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造成短路现象的绝缘层,可以减少原电池组件中绝缘层的设置。进而,也不再需要在绝缘层中进行打孔以及对孔后再实现凸起部1111和电极之间的焊接。而是可以直接实现凸起部1111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在实现电流传输的同时,具有减少加工工艺步骤,降低封装工艺要求精度,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凸起部11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Y,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B,凸起部1111和间隙部111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Y+B。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之间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2Z,任意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C,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减去两根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后实际间距为2Z-2C。
当Y+B=2Z-2C时,梳齿单元111的外侧与上述中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接触,且凸起部1111和上述中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中的一者接触,间隙部1112和上述中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中的另一者接触。此时,梳齿单元111和上述中同一电池片10上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电极中的一者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起部111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L,且L≤5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起部1111沿第二方向存在长度L,其中,长度L与相邻两个电池片10的设置位置有关,在实际应用中,长度L与相邻两个电池片10的之间的间隙正相关。在实际应用中,电极上均设置有焊接点,通过焊接点和凸起部1111之间的连接实现电极和连接件11的连接,第一电极1011上设置的焊接点和第二电极1021上设置的焊接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与本体沿第二方向的宽度等宽。长度L可以超过焊接点位置沿第二方向伸长不超过5mm,具体的,设置于本体两侧的梳齿中的凸起部1111均可以沿第二方向向背离本体的方向延伸不超过5mm。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凸起部1111沿第二方向向背离本体的方向的长度设置,将凸起部1111与本体分离开来,有助于焊接位置的确定,具有便于焊接,简化焊接工艺,提高电池 组件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1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在10μm~120μm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连接件11长度范围、宽度范围以及厚度范围的限制,以期达到充分利用连接件11的同时,不增加电流传输路径的长度,具有降低电池组件材料成本,以及减小电流传输过程中电学损耗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电池片10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电池片10的长度相关,连接件11的长度可以和电池片10的长度一致,连接件11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电池片10的长度。连接件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电池片10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设置,在沿垂直于电池集成背板12的方向,电池片10可以将连接件11完全覆盖,有效避免了连接件11暴露于电池片10之外的缺陷。具有防止连接件11和相邻的连接件11接触导致短路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组件还包括电池集成背板12、保护层和粘接层,电池集成背板12设置于多个连接件11背离电池片10的一侧,保护层设置于多个连接件11靠近电池片10的一侧,粘接层夹设于多个连接件11和电池集成背板12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集成背板12的设置用于为连接件11提供支撑,粘接层的设置用于实现连接件11和电池集成背板12之间的连接,多个连接件11在电池集成背板12上可以呈均匀阵列排布。连接件11阵列排布的设置用于在面积相同的电池集成背板12以及型号相同的电池片10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排布电池片10,可以有效提高光转化效率。保护层设置于连接件11靠近电池片10的一侧。在实际应用中,电池片10为透明件,保护层的设置是用于避免外界透过透明的电池片10观察到连接件11的颜色,因此,连接件11靠近电池片10的一侧进行外观处理设置有保护层。具体的, 可以是以添加涂层的方式对连接件11进而外观保护,或者,也可以是以添加保护膜等结构的方式进行外观保护。其中,保护层的颜色可包括黑色、白色等,可以避免电池片10间的金属颜色被观察到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进一步的,电池组件外还可以包括封装组件,封装组件相对设置将电池组件夹设于封装组件内,以对电池组件进行保护,其中,封装组件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还可以是透明树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层的材料可以是POE、EVA、EPE、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UV树脂中的任意一者,由上述材料制作的保护层可以在避免电池片10间的金属颜色被观察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电池片10和连接件11之间的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粘结层可选为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如EVA、POE、EPE、PVB中的任意一者,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连接件11均匀阵列排布,多个连接件11沿第二方向排布形成连接串,相邻两个连接串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距离F;多个电池片10沿第二方向排布形成电池串,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设有第二预设距离f;其中,F≥f。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连接件11在电池集成背板12上排列以实现多个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多个连接件11沿第二方向排布形成连接串,相邻两个连接串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距离F。多个电池片10在电池集成背板12上排列以实现光电转化,多个电池片10沿第二方向排布形成电池串,相邻两个连接串之间设有第二预设距离f。其中,相邻两个连接串之间的第一预设距离F大于等于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的第二预设距离f,也就是说,沿第一方向电池片10至少完全覆盖连接件11。
还需要说明的是,相邻连接串之间的第一预设距离F为连接件11受温度影响产生的形变提供了变形空间,具有提升组件的抗温变能力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1为导电金属材料,导电金属材料包括Cu、Al、Ni、Zn、Sn、Ag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1由多种导电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其中,导电金属材料可以是Cu、Al、Ni、Zn、Sn、Ag和Bi等。连接件11可以由单一的导电金属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两种导电金属材料加工成的合金形成,比如铜锌合金、银铜合金等,还可以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导电金属材料加工成的复合金属形成,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池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的电池组件,通过在电池集成背板12上设置多个均匀矩阵排布,且相互独立的连接件11,实现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连接件11包括本体和梳齿,本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梳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的两侧,连接件11的设置用于和设置在连接件11两侧的电池片10连接,以实现连接件11两侧的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具体的,连接件11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其中一者的第一电极1011连接,以及,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另一者的第二电极1021连接。或者,连接件11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其中一者的第二电极1021连接,以及,可以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0中另一者的第一电极1011连接。上述通过连接件11和相邻两个相电池片10通过异性电极分别连接,实现每一片电池片10和下一片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11上的梳齿与相邻两片电池片10上异性电极的分别连接,可以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同时,在本体一侧梳齿的可以避免与同一电池片10上不同极性的电极连接,进而不会出现短路问题,因此电池片10和连接件11之间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造成短路现象的绝缘层,可以减少原电池组件中绝缘层的设置。因此,也不再需要在绝缘层中进行打孔以及对孔后再实现连接件11和电极之间的焊接。而是可以直接实现连接件11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在实现 电流传输的同时,具有减少加工工艺步骤,降低封装工艺要求精度,提高电池组件加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此外,多个连接件11的设置在实现电池片10之间电流传输的同时,还减小了金属连接层和电池片10之间的重叠面积,进而使得电池片10之间的电流传输路径变短,电流在连接件11中传输的电学损耗减小,具有提高电池组件光能转化效率的有益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减小金属连接层的面积,也就是减小了金属连接层耗费的金属量,具有降低电池组件制造成本的有益效果。此外,由于连接件11的设置也不再需要设置绝缘层,绝缘层上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数量多的打孔工艺也不再需要,提高了电池组件的加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电池组件,其中,包括:
    多个电池片,所述电池片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设置;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和梳齿,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所述梳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侧;
    所述本体一侧的所述梳齿和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中一者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本体另一侧的所述梳齿和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中另一者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梳齿包括多个梳齿单元,所述梳齿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或者,所述梳齿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梳齿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A;
    同一所述电池片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均匀间隔,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Z;
    其中,A=2Z。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任意一个所述梳齿单元包括一个凸起部和一个间隙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或者,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间隙部为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任意两个相邻且极性相同的所述电极之间;
    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Y;所述间隙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B;
    其中,Y+B=A。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C;
    其中,C≤B,Y+B=2Z-2C。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L,且L≤5m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电池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电池集成背板、保护层和粘接层,所述电池集成背板设置于多个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电池片的一侧,所述保护层设置于多个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电池片的一侧,所述粘接层夹设于多个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电池集成背板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多个所述连接件均匀阵列排布,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形成连接串,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串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距离F;
    多个所述电池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形成电池串,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串之间设有第二预设距离f;
    其中,F≥f。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连接件为导电金属材料,所述导电金属材料包括Cu、Al、Ni、Zn、Sn、Ag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
  10. 一种电池系统,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
PCT/CN2023/105708 2022-09-15 2023-07-04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WO2024055725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5405.9 2022-09-15
CN202211125405.9A CN115632073A (zh) 2022-09-15 2022-09-15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5725A1 true WO2024055725A1 (zh) 2024-03-21

Family

ID=84902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3/105708 WO2024055725A1 (zh) 2022-09-15 2023-07-04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2073A (zh)
WO (1) WO2024055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32073A (zh) * 2022-09-15 2023-01-20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4533A (zh) * 2013-11-26 2014-02-19 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结-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三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243798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Lg Electronics Inc. Solar cell module
CN111599885A (zh) * 2020-06-10 2020-08-28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13611766A (zh) * 2021-06-30 2021-11-05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2073A (zh) * 2022-09-15 2023-01-20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4533A (zh) * 2013-11-26 2014-02-19 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结-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三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243798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Lg Electronics Inc. Solar cell module
CN111599885A (zh) * 2020-06-10 2020-08-28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13611766A (zh) * 2021-06-30 2021-11-05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2073A (zh) * 2022-09-15 2023-01-20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2073A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58815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olar module of rear contact solar cells using linear ribbon-type connector strips and respective solar module
US2010003199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WO2024055725A1 (zh) 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CN113678263A (zh) 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串及相关方法
US20120298171A1 (en) Solar cell
TW201820649A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AU2020465021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on member
JP6656225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0246911A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制造方法、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JP7209720B2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及び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
CN209981250U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WO2018001187A1 (zh)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KR20140095658A (ko) 태양 전지
US20230327035A1 (en) Interconnection piece and solar cell assembly
WO2024051519A1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光伏组件
WO2024021930A1 (zh)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1891890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09037364B (zh) 分片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US2016024069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20103358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TW201419559A (zh) 具有粗細匯流排電極之太陽能電池
CN110690308A (zh) 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CN1092164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WO2019237556A1 (zh) 太阳能电池片连接用焊带及组件
CN105702769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和组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38644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