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85998A1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85998A1
WO2023185998A1 PCT/CN2023/085025 CN2023085025W WO2023185998A1 WO 2023185998 A1 WO2023185998 A1 WO 2023185998A1 CN 2023085025 W CN2023085025 W CN 2023085025W WO 2023185998 A1 WO2023185998 A1 WO 202318599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cover
magnetic
earphone
state
magne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0850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远强
Original Assignee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18599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85998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上述耳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音孔;密封盖,密封盖可活动地设于壳体内;驱动部,驱动部设于壳体,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驱动部驱动密封盖,向靠近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密封盖覆盖于出音孔,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驱动部驱动密封盖,向远离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密封盖与出音孔之间具有出音间隙。

Description

耳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3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0331214.1,发明名称为“耳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耳机已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果耳机掉入水里,或置于水雾重的环境中,则容易对耳机内部器件造成腐蚀,因此,人们对耳机的防水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耳机的网布实现的防水,而为了提高耳机的防水等级,则需要减小网布的隙孔。
但是,由于需要保证耳机开孔位置的音质,对网布的隙孔的孔径有一定的要求,致使耳机的防水性能受到限制,防水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耳机,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的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音孔;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壳体,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覆盖于所述出音孔,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出音孔之间具有出音间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密封盖包括盖体、导向轴以及转动部,所述导向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部,所述密封盖具有相对所述出音孔转动的转动轴线;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以带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以带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转动部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二磁性件和复位件;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磁性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件,以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转动部,以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磁性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件,以驱 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转动轴线延伸布置,所述第一磁性件具有绕所述转动轴线的旋转轨迹,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三磁性件均位于所述旋转轨迹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动部通过弹簧连接,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簧处于原始状态,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簧处于形变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靠近或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五磁性件,所述第五磁性件设于所述出音孔,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的磁极相反;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五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错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六磁性件,所述第六磁性件设于所述出音孔,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磁性件的磁极相同;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磁性件错位;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 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磁性件相对,所述第六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七磁性件和第八磁性件,所述第七磁性件和第八磁性件间隔设于所述出音孔,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七磁性件的磁极相反,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磁性件的磁极相同;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七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七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磁性件相对,所述第八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耳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架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限位柱抵接于所述密封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密封盖与出音孔之间具有出音间隙,可实现听音。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密封盖覆盖于出音孔,出音孔被封堵,进而可避免耳机外的水或水雾进入耳机内,实现防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网布防水的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防水等级高,避免了水或水雾对内部电气元件的腐蚀,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会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B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密封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0a:出音孔;12:第七磁性件;13:第八磁性件;14:限位柱;20:支架;21:第二磁性件:22:第三磁性件;30:密封盖;31:盖体;32:第四磁性件;33:导向轴;34:转动部:35:第一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耳机通过出音孔连通内外,以实现听音,但是由于出音孔的存在,也会导致耳机自身的防水效果不佳,致使外界的水或水雾进入耳机内,对耳机内部电气元件腐蚀,降低耳机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申请的耳机。此处所给出的耳机可以为有线耳机也可为无线耳机,不作限制,可选的,该耳机为TWS耳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包括:壳体10、密封盖30以及驱动部。
其中,壳体10具有出音孔10a;壳体10为耳机的部分结构,其用作包覆耳机内的其他电气元件,例如无线模组和扬声器。壳体10通过出音孔10a连通内外,以使得扬声器的声音可通过出音孔10a传输至外部,实现听音。具体的,出音孔10a的一端连接有喇叭网,另一端与扬声器相对布置。
密封盖3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0内;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该耳机还包括支架20,支架20固定于壳体10内;密封盖3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0上,支架20是用作支撑密封盖30的结构,可选的,在壳体10内设有多个连接柱,多个连接柱穿设于支架20,实现支架20的支撑固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20具有镂空结构,以避免对声音传导产生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20也可与壳体10为一体结构,不作赘述。
另外,驱动部设于壳体10,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驱动部驱动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密封盖30覆盖于出音孔10a,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驱动部驱动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密封盖30与出音孔10a之间具有出音间 隙。易知的,此处密封盖30的可活动至少包括密封盖30可相对于出音孔10a上下移动。例如,通过驱动部驱动密封盖30转动的同时,使密封盖30靠近或远离出音孔10a。又如,通过驱动部直接驱动密封盖30靠近或远离出音孔10a。
耳机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密封盖30运动的位置不同,密封盖30运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出音孔10a被封堵,耳机的内外完全隔绝,从而可避免外界水或水雾从出音孔10a进入耳机内,避免了对内部电气元件腐蚀,提高了防水等级,在密封盖30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出音间隙连接内外,以便于听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密封盖30与出音孔10a之间具有出音间隙,可实现听音。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密封盖30覆盖于出音孔10a,出音孔10a被封堵,进而可避免耳机外的水或水雾进入耳机内,实现防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网布防水的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防水等级高,避免了水或水雾对内部电气元件的腐蚀,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会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
上述所说的第一状态为耳机未启动的状态,第二状态为耳机启动的状态,或者,第一状态为耳机未佩戴的状态,第二状态为耳机戴入耳朵的状态。具体可根据使用需求确定耳机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作赘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
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三位置,以使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三位置的同时,会带动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的方向平移,以使密封盖30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四位置,以使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四位置的同时,会带动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的方 向平移,以使密封盖30运动至第二位置。
即,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密封盖30进行转动,以带动密封盖30靠近或远离出音孔10a。
具体的,如图8所示,密封盖30包括盖体31、导向轴33以及转动部34,导向轴33的一端连接盖体31,另一端连接转动部34,密封盖30具有相对出音孔10a转动的转动轴线。可选的,导向轴33的轴线与转动轴线同轴。进一步的,支架20具有导向孔,导向轴33沿导向孔的轴向可滑动地安装于导向孔。在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部34转动的情况下,导向轴33会在导向孔内转动和滑动,可实现密封盖30相对出音孔10a的转动和升降。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部34和密封盖30分别位于该支架20的两侧,导向轴33穿设于导向孔,以保证密封盖30稳定活动设置在支架20上。
如此,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以带动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以带动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如图7所示,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架20设有限位柱14,限位柱14位于密封盖30远离出音孔10a的一侧,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限位柱14抵接于密封盖30。
限位柱14为凸设于支架20的凸台。通过限位柱14可限定出音间隙的间距,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可选的,前述导向孔设置在限位柱14内,通过限位柱14上设置的导向孔为导向轴33的上下移动提供稳定的导向。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结构,同样可以限定密封盖30向上移动的距离。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承接上述给出的第一驱动件,转动部34设有第一磁性件35,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二磁性件21和复位件;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21驱动第一磁性件35, 以驱动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复位件驱动转动部34,以驱动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
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磁性件21对转动部34上第一磁性件35的磁力作用,可使得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进而带动所述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听音。另外,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复位件的回复驱动,可使得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进而带动密封盖30回复至第一位置,以实现防水密封。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第三磁性件22,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三磁性件22驱动第一磁性件35,以驱动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即,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复位件通过对转动部34上第一磁性件35的磁力作用,可使得转动部34绕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进而带动所述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实现防水密封。
可选的,转动部34背离转动轴线延伸布置,第一磁性件35具有绕转动轴线的旋转轨迹,第二磁性件21和第三磁性件22均位于旋转轨迹上。这样,可通过第二磁性件21和第三磁性件22对第一磁性件35的磁力作用,带动密封盖30绕转动轴线旋转,以实现状态切换。具体的,第一磁性件35为磁铁,第二磁性件21为电磁铁,第三磁性件22为铁制件。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21通电,与第一磁性件35相吸,带动转动部34转动,从而使密封盖30运动至第二位置,耳机可正常听音。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21断电,此时,第二磁性件21和第一磁性件35之间无磁吸力,通过第三磁性件22对第一磁性件35的磁力作用,带动转动部34转动,从而使密封盖30调整至第一位置,实现耳机的密封防水。可选的,第一磁性件35嵌设在转动部34内,两侧延伸至转动部34表面,第二磁性件21嵌设在支架20上形成的第一凸块内,第二磁性件21与耳机的其他电气元件电连接,第三磁性件22嵌设在支架20上形成的第二凸块内。可选的,耳机处于 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扬声器发出声音,第二磁性件21通电,实现正常听音;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扬声器无声音发出,第二磁性件21断电。需知的是,第二磁性件21在通电状态下对第一磁性件35的作用力大于第三磁性件22对第一磁性件35的作用力。
在本申请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弹簧,壳体10与转动部34通过弹簧连接,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弹簧处于原始状态,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弹簧处于形变状态。
可选的,在支架20上设置固定件,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件,另一端连接转动部34,并且,在前述给出的第二磁性件21为电磁铁、第一磁性件35为磁铁的基础上,固定件位于转动部34远离第二磁性件21的一侧,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21作用于第一磁性件35,弹簧被拉伸,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21无对第一磁性件35的作用力,弹簧回复至原始状态,以带动转动部34转动至第三位置,密封该靠近出音孔10a,覆盖出音孔10a,以实现防水密封。或者,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复位件还可为扭簧,不作赘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实现密封盖30靠近或远离出音孔10a方向的运动,根据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部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靠近或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第二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实现相对于出音孔10a的升降,以实现对出音孔10a的密封或留有出音间隙。
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三位置,第二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出音孔10a被密封盖30覆盖,可实现有效防水。
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四位置,第二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出音孔10a与密封盖30之间具有出音间隙,可通过出音间隙出音,以实现听音。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密封盖30上设有第四 磁性件32,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五磁性件,第五磁性件设于出音孔10a,第四磁性件32与第五磁性件的磁极相反;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三位置,第四磁性件32与第五磁性件相对,第五磁性件驱动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四位置,第四磁性件32与第五磁性件错位。
该实施例中,在密封盖30旋转至第三位置下,通过第四磁性件32对第五磁性件的吸引,可将密封盖30驱动至靠近出音孔10a,实现防水密封,而在密封盖30旋转至第四位置下,第四磁性件32与第五磁性件错位,此时,二者无作用力。可选的,通过弹簧或重力驱动密封盖30远离出音孔10a,例如,可在支架20与密封盖30的盖体31之间设弹簧,在密封盖30运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弹簧处于形变状态,在密封盖30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弹簧处于原始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密封盖30上设有第四磁性件32,第二驱动件包括第六磁性件,第六磁性件设于出音孔10a,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六磁性件的磁极相同;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三位置,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六磁性件错位;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四位置,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六磁性件相对,第六磁性件驱动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该实施例中,在密封盖30旋转至第四位置下,通过第四磁性件32对第六磁性件的排斥,可将密封盖30驱动至远离出音孔10a,实现听音,而在密封盖30旋转至第三位置下,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六磁性件错位,此时,二者无作用力。可选的,通过弹簧或重力驱动密封盖30靠近出音孔10a,例如,可在出音孔10a与密封盖30的盖体31之间设弹簧,在密封盖30运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弹簧处于原始状态,在密封盖30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弹簧处于形变状态。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密封盖30上设有第四磁性件32,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七磁性件12和第八磁性件13,第七磁性件12和第八磁性件13间隔设于出音孔10a,第四磁性件32与第七磁性件12的磁极相反,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八磁性件13的磁极相同;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三位置,第四磁性件32与第七磁性件12相对,第七磁性件12驱动密封盖30向靠近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至第四位置,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八磁性件13相对,第八磁性件13驱动密封盖30向远离出音孔10a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该实施例中,在密封盖30旋转至第三位置下,第四磁性件32与第七磁性件12相对,通过第四磁性件32对第七磁性件12的吸引,可将密封盖30驱动至靠近出音孔10a,实现防水密封,而在密封盖30旋转至第四位置下,第四磁性件32与第八磁性件13相对,通过第四磁性件32对第八磁性件13的排斥,可将密封盖30驱动至远离出音孔10a,实现听音。
可选的,第四磁性件32、七磁性件以及第八磁性件13为磁铁,以实现简单的磁力作用。进一步的,出音孔10a具有朝向密封盖30的第一装配表面,密封盖30的盖体31具有朝向出音孔10a的第二装配面,第四磁性件32嵌设于第二装配面,第七磁性件12及第八磁性件13嵌设于第一装配面。
进一步的,上述第四磁性件32、第七磁性件12及第八磁性件13的数量均设有多个。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多个第四磁性件32与多个第七磁性件12一一对应;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多个第四磁性件32与多个第八磁性件13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多个第四磁性件32均匀环绕第二装配面间隔布置,多个第七磁性件12均匀环绕第一装配面间隔布置,多个第八磁性件13匀环绕第一装配面间隔布置,以使得各个位置作用力均匀,保证密封盖30的位置稳定。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四磁性件32的数量为四个,第七磁性件12和第八磁性件13的数量也为四个。
根据本申请又一可选的实施例,支架20具有螺纹孔,密封盖30还包括螺纹柱,螺纹柱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密封盖30在螺纹孔的导向下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密封盖30在螺纹孔的导向下运动至第二位置。
当第一驱动件驱动密封盖30转动时,会沿着螺纹孔的轴向上下运动,从而使密封盖30靠近或远离出音孔10a。由此借助密封盖30沿支架20的螺纹孔旋转和升降,实现密封盖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
可选的,前述支架20上的导向孔为螺纹孔,密封盖30的导向轴33为螺纹柱,借由导向轴33和导向孔的螺纹配合实现密封盖30稳定的转动和升降。当然,螺纹孔也可以独立于导向孔设置,螺纹柱也可独立于导向轴33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驱动部还可为升降驱动件,通过升降驱动件直接驱动密封盖30相对于出音孔10a平移,实现密封盖30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位置切换。
此外,根据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密封盖30上还设置有密封圈,或,出音孔10a上设有密封圈,在密封盖30覆盖于出音孔10a时,密封圈位于密封盖30和出音孔10a之间。
通过所设置的密封圈,使得耳机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密封效果更好,防水性能更佳。进一步的,可在密封盖30或出音孔10a配合密封圈的位置设环形槽,以提高配合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其他构成,例如扬声器和控制元器件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 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 一种耳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音孔;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壳体,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覆盖于所述出音孔,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出音孔之间具有出音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以使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密封盖包括盖体、导向轴以及转动部,所述导向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部,所述密封盖具有相对所述出音孔转动的转动轴线;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以带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以带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转动部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二磁性件和复位件;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磁性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件,以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四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转动部,以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磁性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件,以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至第三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转动轴线延伸布置,所述第一磁性件具有绕所述转动轴线的旋转轨迹,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三磁性件均位于所述旋转轨迹上。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动部通过弹簧连接,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簧处于原始状态,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簧处于形变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靠近或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所述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五磁性件,所述第五磁性件设于所述出音孔,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的磁极相反;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五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错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六磁性件,所述第六磁性件设于所述出音孔,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磁性件的磁极相同;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磁性件错位;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磁性件相对,所述第六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七磁性件和第八磁性件,所述第七磁性件和第八磁性件间隔设于所述出音孔,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七磁性件的磁极相反,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磁性件的磁极相同;在耳机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七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七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靠近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密封盖转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磁性件相对,所述第八磁性件驱动所述密封盖向远离所述出音孔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架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在耳机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限位柱抵接于所述密封盖。
PCT/CN2023/085025 2022-03-30 2023-03-30 耳机 WO202318599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1214.1 2022-03-30
CN202210331214.1A CN114710725A (zh) 2022-03-30 2022-03-30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998A1 true WO2023185998A1 (zh) 2023-10-05

Family

ID=8216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3/085025 WO2023185998A1 (zh) 2022-03-30 2023-03-30 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0725A (zh)
WO (1) WO2023185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0725A (zh) * 2022-03-30 2022-07-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9051A1 (en) * 2014-04-03 2015-10-08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Water-repellent earphone
CN207460442U (zh) * 2017-11-30 2018-06-0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耳机
CN109788392A (zh) * 2019-03-29 2019-05-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0944077A (zh) * 2019-11-28 2020-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61533A (zh) * 2020-10-10 2021-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CN113453105A (zh) * 2021-08-31 2021-09-28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扬声器的设备
CN114710725A (zh) * 2022-03-30 2022-07-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9051A1 (en) * 2014-04-03 2015-10-08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Water-repellent earphone
CN207460442U (zh) * 2017-11-30 2018-06-0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耳机
CN109788392A (zh) * 2019-03-29 2019-05-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0944077A (zh) * 2019-11-28 2020-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61533A (zh) * 2020-10-10 2021-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CN113453105A (zh) * 2021-08-31 2021-09-28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扬声器的设备
CN114710725A (zh) * 2022-03-30 2022-07-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0725A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85998A1 (zh) 耳机
US8724844B2 (en) Heat dissipating 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mounting means
US6865282B2 (en) Loudspeaker suspension for achieving very long excursion
JP4163231B2 (ja) 骨伝導デバイス
JP2008532422A (ja) 電磁レバーダイヤフラムオーディオトランスジューサー
US7675565B2 (en) Digital camera module with lens moveable via radially magnetized magnets
US9036839B2 (en) Multi-way coaxial loudspeaker with magnetic cylinder
ES2561886T3 (es) Transductor electromecánico - electroacústico de bajo espesor y alto alcance y su relevante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US9173035B2 (en) Dual coil moving magnet transducer
US9030058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US20130108099A1 (en) Loudspeaker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system integrally formed on speaker frame
US20110243364A1 (en) Structure of loudspeaker for reducing thickness and mounting depth
WO2021143115A1 (zh) 一种弹片、骨传导扬声器及骨传导耳戴式设备
US9191746B2 (en) Loudspeaker driver with dual electromagnet assemblies
US20140363041A1 (en) Multi-way coaxial loudspeaker with internal magnet motor and permanent magnet cylinder
JP2011035812A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US20110026755A1 (en) Earphone with adjustable plug
JP3145532U (ja) 絞り装置
WO2020258096A1 (zh) 电机、快门装置及摄像装置
US20100253992A1 (en) Light adjusting device
CN107395800B (zh) 一种两极双工位电磁开关
KR200394963Y1 (ko) 음향특성의 변화를 제거할 수 있는 마이크로스피커
WO2020103257A1 (zh) 电机、动力装置及机器人
CN112770563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防水结构
KR102551137B1 (ko) 스피커 드라이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37783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