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38292A1 -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38292A1
WO2023138292A1 PCT/CN2022/140936 CN2022140936W WO2023138292A1 WO 2023138292 A1 WO2023138292 A1 WO 2023138292A1 CN 2022140936 W CN2022140936 W CN 2022140936W WO 2023138292 A1 WO2023138292 A1 WO 202313829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fuselage
state
electronic device
ch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409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夏松威
Original Assignee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13829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3829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Definitions

  • control module is configured as a module that controls the electronic device to switch working modes according to the total amount of change of the fuselage angle.
  • the working mode switching device further includes an acquisition module configured to detect the fuselage angle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quire a fuselage state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fuselage angle; the second determination module further configures the second determination module as a module that determines the total amount of change in the fuselage angle according to the fuselage state coefficient,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angle change occurs within a preset time length, and the amplitude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angle change.
  • the electronic device detects the angle change of the bod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within a preset time period, determines the angle change amount corresponding to the body angle change, and counts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angle change amount occurs within the preset time length.
  • Step 103 Determine the total amount of change in the fuselage angl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angle change occurs within a preset time period and the amplitude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angle change.
  • the lap protection mode can be a scenario mode in which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laptops are placed on the lap. In this mode, the electronic device needs to limit power consump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fan speed to reduce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avoid low temperature burns to the knees.
  • Step 301 Detect changes in the body angle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within a preset time period, determine the angle change corresponding to the body angle change, and count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angle change occurs within the preset time period.
  • the control electronic device switches to the lap protection mode; and, if the total angle change does not exceed the set threshold, the control electronic device switches to the normal working mode, that is, the trigger condi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two working modes are all limited.
  • Step 501 Detect the body angle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ermine the state of the body corresponding to the body angle.
  • the non-horizontal state includes: a horizontally upward state and a horizontally downward state; when the fuselage state is horizontally upward, the fuselage state coefficient bound to the first interval is a first value; the first interval is any one of multiple angle interv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horizontally upward state; when the fuselage state is horizontally downward, the fuselage state coefficient bound to the second interval is a second value; the second value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val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工作模式切换方式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机身角度为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根据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该方法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准确侦测应用场景,从而正确切换工作模式。

Description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相关交叉引用
本公开要求于2022年1月2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0077956.6、发明名称为“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公开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设计越来越侧重于用户体验感的提升。比如,在笔记本电脑长时间放在膝盖上的应用场景下,笔记本电脑会因为机身过热导致用户的腿部低温烫伤,从而损害用户的身体。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很多笔记本电脑的厂商提出了膝上保护模式的概念,笔记本电脑可以在侦测到这种应用场景时,进入膝上保护模式。当笔记本电脑处于膝上保护模式时,可以限制功耗,适当提高风扇转速来降低机身温度,避免烫伤用户。
这种场景的侦测算法是膝上保护模式的核心,现有的算法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读取笔记本电脑的角度变化来识别晃动幅度,当角度超过一定等级就进入膝上保护模式,如果保持一段时间没有巨大角度变化就退出膝上保护模式。但是现有的算法容易因为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的各种大幅度动作而误进膝上保护模式,同时也会因为笔记本电脑在膝盖上长时间没有巨大动作而误退膝上保护模式,因此导致场景侦测的准确性下降,使得笔记本电脑无法正确切换工作模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陀螺仪传感器读取笔记本电脑的角度变化来识别晃动幅度时,容易因为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的各种大幅度动作而误进膝上保护模式,同时也会因为笔记本电脑在膝盖上长时间没有巨大动作而误退膝上保护模式,因此导致场景侦测的准确性下 降,使得笔记本电脑无法正确切换工作模式。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所述机身角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确定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根据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包括: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则将每个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得到与每个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将所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中每个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进行求和,得到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包括:若所述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和/或,若所述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变化量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获取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以及,所述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包括:根据所述机身状态系数、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包括:确定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将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预设的固定值;在所述机身状态为非水平状态时, 从与非水平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机身角度落入的目标区间,将与所述目标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其中,角度区间的上限值和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非水平状态包括:水平向上状态和水平向下状态;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与所述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一数值;所述第一区间是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的任意一个;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与所述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区间是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与所述第一区间的数值范围相同的角度区间。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将所述检测模块配置成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的模块;所述机身角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一确定模块,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配置成确定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的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将所述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控制模块,将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将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则将每个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得到与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将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中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进行求和,得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还将控制模块配置成若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和/或,若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变化量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将 获取模块配置成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获取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的模块;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将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模块,还将获取模块配置成确定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将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预设的固定值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在所述机身状态为非水平状态时,从与非水平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机身角度落入的目标区间,将与所述目标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的模块;其中,角度区间的上限值和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非水平状态包括:水平向上状态和水平向下状态;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与所述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一数值;所述第一区间是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的任意一个;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与所述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区间是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与所述第一区间的数值范围相同的角度区间。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存储器配置成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模块;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
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可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 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脑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示例图;
图3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来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来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摄像头,而不是为了描述摄像头的特定顺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来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参照图1所示,该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 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
电子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
机身角度为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测量。
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脑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示例图。可见,机身是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面,而不是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面,因此机身角度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可以侦测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侦测屏幕和键盘之间的夹角。陀螺仪是用高速回转体的动量矩敏感壳体相对惯性空间绕正交于自转轴的一个或二个轴的角运动检测装置,陀螺仪传感器能提供准确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号。
铰链角度传感器(Hinge Sensor)是陀螺仪传感器的一种,可以使用结合不同的参数值判断笔记本电脑的各种状态,参数值可以包括键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屏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屏幕面与键盘面之间的夹角、左右倾斜角度sin值等。键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预设时长可以是人为设置的采样时间,可以是单位采样时间,比如1秒,在这种情况下,在预设时长内可以只对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采样一次;预设时长也可以是一个采样区间,比如30秒,在这种情况下,在预设时长内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采样多次。
若预设时长是一个采样区间,在预设时长内对机身角度变化的多次采样可以是在随机时间点进行采样,也可以是按照固定的采样间隔进行采样,采样间隔可以是0.2秒,具体不作限定。
机身角度变化可以是电子设备因为不稳定的机身状态和不定期的角度晃动而产生的。示例性的,当笔记本电脑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时,若用户高频率敲击键盘打字,机身会产生高频率小幅度的震动,因此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数值较小,但该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较多。
或者,当用户用力拔插USB设备或者大范围水平移动笔记本电脑时,产生的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数值较大,但该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较少。
步骤102、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电子设备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角度变化量与振幅系数相关,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设置。比如,角度变化量与振幅系数之间可以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角度变化量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大量的用户调研数据,可以知道一般笔记本电脑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时,震动幅度为1°到2°,超过这个角度一般为机身状态不稳定或者某些特殊抖动所导致,可以依据此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示例性的,角度变化量和振幅系数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的参数。
角度变化量 振幅系数
0.5
1
2
4°及以上 4
表1角度变化量和振幅系数的参数示例
也就是说,若笔记本电脑的震动幅度超过2°,可能是由于笔记本放置在膝盖上不稳定的机身状态所导致的,因此将振幅系数适当地调大,这样也可以避免笔记本电脑在膝盖上长时间没有大幅度动作而导致误退膝上保护模式。
为了与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桌面上打字的小幅度、多段式的震动区分,又避免单次大幅度震动导致了误进膝上保护模式,因此可以设置加权叠加算法,达到一定的阈值才可以进入膝上保护模式。振幅系数可以作为加权叠加算法中机身震动的权重值。加权叠加算法结合用户调研数据给大幅度震动和不稳定状态的震动赋予更大的权重值,缩小高频小幅震动的权重值,可以大大提高膝上保护模式对于场景侦测的准确性,提高场景的覆盖率,并降低特殊操作引起的误判。
此外,用户调研数据是可以通过调研不同用户对应的不同使用场景进行获取的,比如用户可以处于打字状态或者浏览状态。在调研过程中,可以采集不同的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以及该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可以扩大用户调研的数据采样量来选取合适的权重值,从而提高判断逻辑的精度。
步骤103、根据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 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电子设备根据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由于电子设备在预设时长内可能有多次震动,每次震动引起的角度变化量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幅系数。同时,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也可能不同,因此要分别统计各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各个角度变化量分别对应的振幅系数,从而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步骤104、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
电子设备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可以是电子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响应不同的功能,消耗不同的功率的运行状态。可选的,可包括膝上保护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
膝上保护模式,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放在膝盖上的使用场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子设备需要限制功耗,同时提高风扇转速来降低机身温度,避免低温烫伤膝盖。
正常工作模式: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放在桌面上的使用场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子设备按照正常的功率运行。
膝上保护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稳定的机身状态和不定期的大角度晃动。当电子设备在膝盖上时,机身状态是不稳定的。比如,一些轻微的腿部动作,在对机身施加了很小的力时,也会造成大角度的机身晃动。这些状态和晃动都可以被陀螺仪传感器捕获和检测。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的角度变化量以及确定对应的振幅系数,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而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场景覆盖率以及场景侦测的准确性,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而切换正确的工作模式。
图3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公开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的描述,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
步骤302、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步骤303、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则将每个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得到与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 独变化量。
步骤304、将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中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进行求和,得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示例性的,对应于表1中的参数值,在预设时长内,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C=C1+C2+C3+…+C30;
C=Count(1°的次数*0.5+2°的次数*1+3°的次数*2+4°及以上的次数*4)。
其中,C为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C1、C2、C3、…、C30为与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Count为对括号里的数值进行求和;1°的次数、2°的次数、3°的次数、4°及以上的次数为每个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0.5、1、2、4为与每个角度变化量分别对应的振幅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预设时长内可能多次检测到同一个角度变化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该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总次数与该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就可以得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步骤305、判断角度变化总量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设定阈值可以用于根据角度变化总量来控制电子设备进入或保持膝上保护模式,也可以控制电子设备退出或不进入膝上保护模式。设定阈值可以是50,具体不作限定。
步骤306、若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
步骤307、若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若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并且,若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也就是对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两种工作模式的触发条件都作了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时,可以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但是对于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的触发条件不作限定,可以是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也可以是其他触发条件,具体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时,可以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但是对于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的触发条件不作限定。
可见,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信息以及引入振幅系数,可以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实现对电子设备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更容易准确地识别使用场景,提高了工作模式的切换效率和准确性。
图4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 4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公开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的描述,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获取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
其中,步骤401可以是在步骤402(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之前进行。
其中,通过大量的用户调研画像采样,可以调整机身角度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的关系。
示例性的,通常桌面为非绝对水平,此时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的机身角度为-5°到5°的区间,故可以将机身状态系数设置为唯一的值,代表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桌面上的状态。
笔记本电脑在膝盖上的常规状态为-15°到15°的区间,因此根据该机身角度确定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的膝盖状态是水平向下倾斜,随着座椅高度的增加,倾斜角度会加大,但是倾斜角度超过30°后,人会处于不舒适状态,依据这种情况来调整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
此外,由于笔记本放在支架上的状态和放置在膝盖上的状态有极大的相似度,因此需要设定特殊逻辑排除笔记本支架的误判。笔记本放置在支架上相对膝盖上更稳定,角度更大。一般来说,笔记本支架的角度为15°以上,越往上越不可能是膝盖上的状态。因此,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点,可以根据机身角度设置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避免在支架上误进膝上模式。
对于特殊的使用场景,比如人将脚放在沙发扶手或者桌上的特殊体态,机身角度可能超过大大超过15°,但是由于晃动幅度较大,可以通过调整振幅系数矫正回来。
示例性的,在引入了机身状态系数后,优化后的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可以为S=A*C;
其中,C为根据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的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A为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的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S为优化后的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引入了机身状态系数,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在支架上误进膝盖保护模式。
步骤402、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
步骤403、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步骤404、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步骤405、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
由于笔记本电脑放置在膝盖上的机身角度与放置在支架上的机身角度类似,通过引入机身状态系数对不同的机身角度划分不同的权重,可以避免在支架的使用场景中误入膝上保护模式,提高进入膝上保护模式的准确率。
图5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公开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的描述,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501、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确定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
步骤502、在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将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预设的固定值。
在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可以为1,具体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桌面为非绝对水平,因此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对应的角度区间可以是-5°到5°。
步骤503、在机身状态为非水平状态时,从与非水平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确定出机身角度落入的目标区间,将与目标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
其中,角度区间的上限值和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非水平状态包括:水平向上状态和水平向下状态;
在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与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一数值;第一区间是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在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与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第一数值;第二区间是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与第一区间的数值范围相同的角度区间。
示例性的,在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比如,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其中一个角度区间是第一区间,数值范围可以是5°到15°,与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是第一数值,可以是1.2。同时,在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比如,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其中一个角度区间是第二区间,数值范围可以是-5°到-15°,与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是第二数值,可以是1.5。可见,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的角度范围数值相同,只是方向不同。由于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的膝盖状态是水平向下倾斜,因此当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电子设备更有可能是处于放置在膝盖上的状态,所以与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比同样数值范围的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大。机身状态系数大意味着在 电子设备在此机身状态下更容易进入膝上保护模式。
示例性的,机身状态对应的不同角度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机身状态系数,如下表2所示。
Figure PCTCN2022140936-appb-000001
表2与机身状态对应的角度区间和机身状态系数的参数示例
可见,当角度区间处于15°以上时,电子设备就越不可能是放置在膝盖上的状态,更可能是在支架上的状态,因此随着角度区间的数值范围的增大,与之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就越小,有利于避免电子设备在支架上误进膝盖模式。
步骤504、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
步骤505、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步骤506、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步骤507、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单次大幅度动作导致误进膝上保护模式,也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在膝盖上长时间没有大幅度动作导致误退膝上保护模式,可以保持对场景侦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检测机身角度变化,引入了机身状态系数和振幅系数,可以在加权叠加算法中调整机身状态和角度变化量的权重,在准确识别使用场景的同时,避免了用户高频打字导致误入膝上保护模式,也避免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架上导致 误入膝上保护模式,提高了膝上保护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以及图3-图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以及图3-图5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
图6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600包括:
检测模块610,将检测模块610配置成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的模块;机身角度为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一确定模块620,将第一确定模块620配置成确定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的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630,将第二确定模块630配置成根据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控制模块640,将控制模块640配置成根据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确定模块630,还将第二确定模块630配置成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则将每个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得到与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将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中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进行求和,得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模块640,还将控制模块640配置成若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和/或,若角度变化总量 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角度变化量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将获取模块配置成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获取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的模块;第二确定模块,还将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获取模块,还将获取模块配置成确定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在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将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预设的固定值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在机身状态为非水平状态时,从与非水平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确定出机身角度落入的目标区间,将与目标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的模块;其中,角度区间的上限值和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非水平状态包括:水平向上状态和水平向下状态;在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与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一数值;第一区间是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的任意一个;在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与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第一数值;第二区间是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与第一区间的数值范围相同的角度区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工作模式切换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数据库、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配置成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的模块。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配置成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模块,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近场通信(NFC)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 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公开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计算机可读指令可在如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上运行。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电子设备的各个程序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710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20,将存储器710配置成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模块;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720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2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
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指令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 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结合了电子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震动幅度和频率,通过检测预设时间内的机身角度信息和确定对应的振幅系数来侦测应用场景,可有效提高侦测应用场景的准确性,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间实现正确切换,具有很强的工业实用性。

Claims (16)

  1.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所述机身角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确定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
    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根据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包括:
    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则将每个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得到与每个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
    将所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中每个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进行求和,得到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和/或,若所述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角度变化量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获取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
    以及,根据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包括:
    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 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包括:
    确定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
    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将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预设的固定值;
    在所述机身状态为非水平状态时,从与非水平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机身角度落入的目标区间,将与所述目标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其中,角度区间的上限值和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水平状态包括:水平向上状态和水平向下状态;
    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与所述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一数值;所述第一区间是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与所述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区间是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与所述第一区间的数值范围相同的角度区间。
  8.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将所述检测模块配置成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变化,确定机身角度变化对应的角度变化量并统计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的模块;所述机身角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身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一确定模块,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配置成确定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的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将所述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控制模块,将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的模块。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 将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则将每个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相乘,得到与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将多个不同的角度变化量中每个角度变化量对应的单独变化量进行求和,得到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将控制模块配置成若角度变化总量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膝上保护模式;和/或,若角度变化总量未超过设定阈值,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的模块。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角度变化量与所述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将获取模块配置成检测电子设备的机身角度,获取与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的模块;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将第二确定模块配置成根据机身状态系数、角度变化量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以及与角度变化量对应的振幅系数确定机身角度的变化总量的模块。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还将获取模块配置成确定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将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预设的固定值的模块;以及,配置成在所述机身状态为非水平状态时,从与非水平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确定出所述机身角度落入的目标区间,将与所述目标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确定为与所述机身角度对应的机身状态系数的模块;其中,角度区间的上限值和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非水平状态包括:水平向上状态和水平向下状态;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上状态时,与所述第一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一数值;所述第一区间是与水平向上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的任意一个;在所述机身状态为水平向下状态时,与所述第二区间绑定的机身状态系数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区 间是与水平向下状态对应的多个角度区间中,与所述第一区间的数值范围相同的角度区间。
  15.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
  16. 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
PCT/CN2022/140936 2022-01-24 2022-12-22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38292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7956.6A CN114428644A (zh) 2022-01-24 2022-01-24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210077956.6 2022-0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292A1 true WO2023138292A1 (zh) 2023-07-27

Family

ID=8131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40936 WO2023138292A1 (zh) 2022-01-24 2022-12-22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8644A (zh)
WO (1) WO2023138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8644A (zh) * 2022-01-24 2022-05-03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47266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Google Inc. Det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ing accelerometers
CN106603812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US20180217660A1 (en) * 2017-02-02 2018-08-0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n electronic device is in contact with a human body
CN110609602A (zh) * 2018-06-14 2019-12-2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4428644A (zh) * 2022-01-24 2022-05-03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4203A (zh) * 2008-06-12 2009-12-1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切换操作模式的手持式电子产品及控制方法
JP5377345B2 (ja) * 2010-01-25 2013-12-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波受信装置及び到来方向測定方法
CN103513891A (zh) * 2012-06-28 2014-01-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情景模式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CN10460187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索尼公司 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745168B1 (ko) * 2015-11-03 2017-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제어방법
CN107831872A (zh) * 2017-12-04 2018-03-23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CN109407795B (zh) * 2018-09-30 2021-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145839A (zh) * 2019-05-13 2019-08-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0351431B (zh) * 2019-07-18 2024-02-27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睡眠模式设置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49971A (zh) * 2019-11-15 2020-04-2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手模式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42407B (zh) * 2021-06-25 2023-0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47266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Google Inc. Det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ing accelerometers
CN106603812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US20180217660A1 (en) * 2017-02-02 2018-08-0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n electronic device is in contact with a human body
CN110609602A (zh) * 2018-06-14 2019-12-2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4428644A (zh) * 2022-01-24 2022-05-03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8644A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35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tion gesture access to an application and limited resources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JP5858155B2 (ja) 携帯型端末装置の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自動的に切り替える方法、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US10345953B2 (en) Dynamic hover sensitivity and gesture adaptation in a dual display system
EP3100133B1 (en) Buttonless display activation
US9952957B2 (en) Dynamic parameter for multiple types of inputs based on different input profiles for electronic input/output (I/O) devices
EP274379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camera module in sleep mode
US9690334B2 (en) Adaptive visual output based on change in distance of a mobile device to a user
US20150177826A1 (e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motion
WO2023138292A1 (zh)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836898A1 (en) Floating navigational controls in a tablet computer
US10448338B2 (en) Adaptive sleep delay
CA2879666A1 (en) Method, storage media and system, in particular relating to a touch gesture offset
WO2018133211A1 (zh) 一种双屏电子设备的屏幕切换方法及双屏电子设备
CN105335059B (zh) 手持设备上用户操作模式的识别方法和手持设备
CN10869663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EP4083751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gram, and method
KR102569267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4373170A1 (en) Application processor wakeup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ed to mobile terminal
TWI628598B (zh) 電子裝置及其半休眠控制方法
CN112114649A (zh) 一种温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WO2019041130A1 (zh) 音频响应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180086636A (ko)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201407473A (zh) 作業系統喚醒模組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217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