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3812A -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3812A
CN106603812A CN201610958176.7A CN201610958176A CN106603812A CN 106603812 A CN106603812 A CN 106603812A CN 201610958176 A CN201610958176 A CN 201610958176A CN 106603812 A CN106603812 A CN 10660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eset
duration
equa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81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581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3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38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若是,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终端中各类应用也在不断地增多,以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这些应用可通过给终端发送信息供用户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娱乐等。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当人们在休息时,终端处于放置不使用状态,终端中各类应用信息仍处于正常接收和提醒状态,需要用户将终端手动切换为静音模式或者飞行模式,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操作繁琐,且容易由于人为原因忘记切换,从而降低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可以提高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
若是,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当所述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
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所述系统时间处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长大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见,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设定范围时,可以实现终端自动切换至睡眠模式,避免了繁琐的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从而提高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可以提高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网络架构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终端和可穿戴设备之间通过数据网络进行连接,终端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数据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终端可实现测量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距离的功能。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手环、手表等。数据网络可以是蓝牙、因特网、局域网、WIFI网络等。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模式切换方法是从上述终端的角度来描述的。如图2所示,该模式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当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时,执行步骤202,当系统时间不在预设时间段内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中,当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时,表明用户设定在此时间段内可进行睡眠模式切换,则执行步骤202,当系统时间不在预设时间段内时,表明用户设定在此时间段内不能进行睡眠模式切换,则结束流程。其中,预设的时间段可以是用户根据个人习惯在终端中进行设置的。举例说明,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用户习惯于在22:00-07:00之间休息,则用户可设置预设时间段为该时间段,判断手机的系统时间是否处在时间段22:00-07:00内。
202、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例如,可以是手表、手环等,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是预先绑定的。其中,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可以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也可以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举例说明,前例中,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手机与用户佩戴的手环绑定,在用户设定的时间段22:00-07:00内,可以检测手机与手环间的距离在5分钟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以得到手机与手环间距离的变化幅度。
203、当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本实施例中,检测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并比较该值与第一预设时长的大小,当该状态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终端判定用户处在睡眠模式,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其中,睡眠模式是指,用户在睡眠状态下,终端中的各类应用的消息不再提醒,以达到保障用户睡眠不被打扰的效果。举例说明,前例中,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手机与手环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小于1米这个状态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时,判定用户处在睡眠模式,并将手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在图2所描述的模式切换方法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长大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见,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设定范围时,可以实现终端自动切换至睡眠模式,避免了繁琐的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从而提高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模式切换方法是从上述终端的角度来描述的。如图3所示,该模式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当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时,执行步骤302,当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中,当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时,表明用户设定在此时间段内可进行睡眠模式切换,则执行步骤302,当系统时间不在预设时间段内时,表明用户设定在此时间段内不能进行睡眠模式切换,则结束流程。其中,预设的时间段可以是用户根据个人习惯在终端中进行设置的。举例说明,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用户习惯于在22:00-07:00之间休息,则用户可设置预设时间段为该时间段,判断手机的系统时间是否处在时间段22:00-07:00内。
302、检测终端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本实施例中,灭屏状态是指当用户不需要进行终端的操作时,将终端的显示屏熄灭的状态,举例说明,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短按手机的开关键进入灭屏状态,也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操作,使手机自动进入灭屏状态,也可以是其他操作使手机的显示屏熄灭。
本实施例中,检测终端是否进入灭屏状态主要通过检测终端的显示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来实现的,当终端的显示器未处于工作状态,则可判定终端处于灭屏状态。
303、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时,判断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执行步骤304,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三预设时长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时,表明用户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没有进行终端操作,则执行步骤304,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三预设时长时,表明用户在第三预设时长内进行了终端操作,则结束流程。其中,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一种实现方式是当终端进入灭屏状态时,开启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一个时间单位,经过一个时间单位,如1μs,系统去检查屏幕是否点亮,若未点亮,则在灭屏时间上累加一个时间单位,这样一直进行累加,直到经过一个时间单位时,检测到屏幕被点亮,此时在灭屏时间上累加最后一个时间单位,并保存此时的灭屏时间作为最终灭屏状态持续时间。
304、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例如,可以是手表、手环等,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是预先绑定的。其中,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可以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也可以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举例说明,前例中,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手机与用户佩戴的手环绑定,在用户设定的时间段22:00-07:00内,可以检测手机与手环间的距离在5分钟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以得到手机与手环间距离的变化幅度。
305、当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判断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当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步骤306,当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中,当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表明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不频繁,则执行步骤306,当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表明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频繁,则结束流程。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检测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并比较该值与第一预设时长的大小,当该状态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判断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举例说明,前例中,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手机与手环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小于1米这个状态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时,为进一步确定用户在静止,以更准确判断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检测手机与手环距离变化的频繁程度,可以是检测手机在5分钟内,变化幅度大于0.5米的次数是否超过5次,当不超过5次时,判定用户为睡眠状态。
306、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本实施例中,睡眠模式是指,用户在睡眠状态下,终端中的各类应用的消息不再提醒,以达到保障用户睡眠不被打扰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保障用户睡眠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不会错过重要消息,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以包括:将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预设应用之外的应用设置为静音模式。其中,响铃模式是指应用的消息的提示方式为铃声提示,静音模式是指终端仍然接收应用消息,应用的消息不以铃声也不以振动方式提示,仅在用户使用终端时,在显示屏上显示。举例说明,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若手机中某一软件的消息,用户需要及时去查看,可将该软件设置为消息提醒状态,加入一个类似“应用白名单”的分组中,则可实现提醒用户及时查看该软件的消息,保障不错过重要消息。
本实施例中,当预设应用为电话和/或信息时,将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可以为获取预设联系人;将预设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预设联系人之外的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静音模式。
举例说明,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若对用户来说,小明和小丹为用户的重要客户,需要实时能够与用户本人进行联系,而其余联系人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不必实时进行联系,则用户可进一步在电话和/或信息的应用中设置一个联系人白名单,白名单中包含小明和小丹,此时即使在睡眠模式下,小明和小丹打进来的电话和/或发过来的短信仍然会响铃提醒用户,而除联系人白名单外其他联系人的电话和/或短信则不提醒,置为静音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系统时间处于预设的检测时间段之外时,或者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这一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或者当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或者当收到白名单电话请求时,或者系统时间到达闹钟定时时间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或者,在切换为睡眠模式之前,对终端使用的原始情景模式进行记录,当满足以上任一项或多于一项条件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原始情景模式。
举例说明,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前例中,当手机的系统时间不在22:00-07:00时间段内时,或者手环与手机连接距离的变化幅度小于1米这一状态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30分钟时,或者在5分钟内,手环与手机连接距离的变化幅度大于0.5米的次数超过5次时,或者收到联系人白名单中小明的电话时,或者用户定的06:00的闹钟时间到时,以上任一项或多于一项条件满足时,将手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或者切换至睡眠模式之前记录的原始情景模式。
在图3所描述的模式切换方法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长大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见,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设定范围时,可以实现终端自动切换至睡眠模式,避免了繁琐的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从而提高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401,用于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
获取单元402,用于若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结果为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切换单元403,用于当获取单元402获取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在图4所描述的终端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长大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见,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设定范围时,避免了繁琐的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可以实现终端自动切换至睡眠模式,从而提高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终端是由图4所示的终端优化得到的,其中,当获取单元402获取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该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404,用于判断获取单元402获取的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若第二判断单元404判断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触发切换单元403执行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终端中切换单元403具体用于:
将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预设应用之外的应用设置为静音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若第一判断单元401判断结果为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该终端还可以包括:
检测单元405,用于检测终端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第三判断单元406,用于当终端处于检测单元405检测的灭屏状态时,判断终端处于检测单元405检测的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
若第三判断单元406判断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则触发获取单元402执行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预设应用为电话和/或信息时,该终端中切换单元403还可以包括:
获取子单元4031,用于获取预设联系人;
设置子单元4032,用于将获取子单元4031获取的预设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获取子单元4031获取的预设联系人之外的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静音模式。
具体地,若第二判断单元404判断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触发获取子单元4031获取预设联系人。
具体地,当获取单元402获取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触发获取子单元4031获取预设联系人。
在图5所描述的终端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长大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见,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设定范围时,可以实现终端自动切换至睡眠模式,避免了繁琐的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从而提高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如CPU,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604。存储器6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602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601的存储装置。其中:
通信接口603,用于实现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绑定;
通信总线6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存储器602中存储有一组程序代码,处理器601用于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
若是,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当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处理器601还用于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若是,则执行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01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包括:
将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预设应用之外的应用设置为静音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屏605,若处理器601判断系统时间处于预设时间段内,处理器601还用于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终端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时,判断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
若是,则执行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预设应用为电话和/或信息时,处理器601将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包括:
获取预设联系人;
将预设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预设联系人之外的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静音模式。
其中,步骤201-203、301-306可以由终端中的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来执行。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401、获取单元402、切换单元403、第二判断单元404、检测单元405和第三判断单元406可以由终端中的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来实现。
在图6所描述的终端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间距离的变化幅度,当变化幅度在第一预设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长大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可见,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设定范围时,可以实现终端自动切换至睡眠模式,避免了繁琐的手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从而提高了终端中模式切换的便利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元,可以以通用集成电路(如中央处理器CPU),或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终端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
若是,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当所述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若是,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包括:
将所述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所述预设应用之外的应用设置为静音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系统时间处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终端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灭屏状态时,判断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
若是,则执行所述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应用为电话和/或信息时,所述将所述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包括:
获取预设联系人;
将所述预设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所述预设联系人之外的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静音模式。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时间段内;
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所述系统时间处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则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
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变化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次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若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的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则触发所述切换单元执行所述将所述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睡眠模式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终端中的预设应用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所述预设应用之外的应用设置为静音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为所述系统时间处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则所述终端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灭屏状态时,判断所述终端处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
若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的灭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长,则触发所述获取单元执行所述获取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幅度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应用为电话和/或信息时,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预设联系人;
设置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的预设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响铃模式,并将除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的预设联系人之外的联系人的电话和/或信息设置为静音模式。
CN201610958176.7A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Withdrawn CN106603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8176.7A CN106603812A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8176.7A CN106603812A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3812A true CN106603812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9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8176.7A Withdrawn CN106603812A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381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475A (zh) * 2018-12-07 2020-06-16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模式切换方法
CN114428644A (zh) * 2022-01-24 2022-05-03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7444A (zh) * 2020-12-30 2022-07-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模式控制方法、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2749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Marvit David L Motion sensor engagement for a handheld device
CN102713788A (zh) * 2009-09-02 2012-10-03 苹果公司 利用各种电力管理模式的运动传感器数据处理
CN104516479A (zh) * 2014-12-08 2015-04-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577924A (zh) * 2015-12-21 2016-05-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5847525A (zh) * 2015-01-16 2016-08-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信息提醒功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2749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Marvit David L Motion sensor engagement for a handheld device
CN102713788A (zh) * 2009-09-02 2012-10-03 苹果公司 利用各种电力管理模式的运动传感器数据处理
CN104516479A (zh) * 2014-12-08 2015-04-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847525A (zh) * 2015-01-16 2016-08-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信息提醒功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77924A (zh) * 2015-12-21 2016-05-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475A (zh) * 2018-12-07 2020-06-16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模式切换方法
CN111294475B (zh) * 2018-12-07 2024-01-30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模式切换方法
CN114697444A (zh) * 2020-12-30 2022-07-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模式控制方法、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CN114697444B (zh) * 2020-12-30 2024-04-1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模式控制方法、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CN114428644A (zh) * 2022-01-24 2022-05-03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38292A1 (zh) * 2022-01-24 2023-07-27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7266B (zh)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41464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tivating applications therefor
WO2017166613A1 (zh) 一种控制终端使用时间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196139B2 (en) Proximity tag for object tracking
US20150126234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object tracking
CN106603812A (zh)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7343096B (zh) 信息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052876A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呼吸灯提醒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303018A (zh)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与终端
CN104469659A (zh) 一种基于蓝牙外设的终端提醒方法和系统
CN108055404B (zh) 通知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254657A (zh) 一种手机熄屏系统
CN105516488A (zh) 信息提醒方法、信息提醒装置和终端
CN110245521A (zh) 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
CN106657660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以及装置
CN106228770A (zh) 一种采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现久坐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98830A (zh) 智能移动电子设备中的闹钟提醒方法和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4598022A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9743448A (zh) 提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11363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WO2014160372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object tracking
CN105472160A (zh) 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及终端
CN105635436B (zh) 一种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231474A (zh) 信息提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275070B (zh) 一种防止麦克风受损的预警提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