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88411A1 -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88411A1
WO2023088411A1 PCT/CN2022/132789 CN2022132789W WO2023088411A1 WO 2023088411 A1 WO2023088411 A1 WO 2023088411A1 CN 2022132789 W CN2022132789 W CN 2022132789W WO 2023088411 A1 WO2023088411 A1 WO 202308841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terminal device
plane network
user plane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327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彭涛
余舟毅
花荣荣
李冠军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8841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8841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宽带技术领域。在该方法中,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时,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在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其中,第一更新指令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第二更新指令指示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由于第一更新指令优先于第二更新指令下发,因此,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优先得到更新,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保活探测失败而引发下线。

Description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1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381962.2、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用户优先级实现温备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2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0157172.4、发明名称为“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宽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系统是终端设备接入宽带网络的核心节点。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可以为CP(control plane),用户面网元可以为UP(user plane)。其中,控制面网元用于对多个用户面网元进行控制管理,任一用户面网元用于转发终端设备的流量。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接入BNG系统的一个用户面网元后,终端设备可向该用户面网元发送保活请求报文,该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保活请求报文后,基于本地存储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中与该终端设备对应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对该保活请求报文进行合法性校验,在合法性校验通过之后,则基于该终端设备对应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保活响应报文,以便于终端设备确定两者之间的链路或该用户面网元是否发生故障。
在上述技术中,如果终端设备从当前接入的用户面网元迁移至另一目标用户面网元,在终端设备迁移的过程中,目标用户面网元需要获取该终端设备对应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以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如果当前迁移到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数量较多,此时目标用户面网元需要获取大量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这种场景下,可能在目标用户面网元还未获取到某个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目标用户面网元已经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保活请求报文,此时目标用户面网元则无法对该终端设备的保活请求报文进行响应,从而导致该终端设备的故障探测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可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在迁移过程中因保活探测失败而下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BNG系统,该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在该方法中,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时,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在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
其中,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第二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由于第一更新指令优先于第二更新指令下发,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优先得到更新,从而实现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优先迁移,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保活探测失败而引发下线。
可选地,第一更新指令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第二更新指令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提前的下发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占用用户面网元的转发面资源,各个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可以在迁移时携带在更新指令中下发。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目标优先级。这种场景下,在该方法中,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相应地,第一更新指令中不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第二更新指令中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提前下发,而将低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携带在更新指令中下发。这种方式,节省了控制面网元到用户面网元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的下发时间,且针对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无需携带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因此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可以更快下发到用户面网元,从而实现快速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中,以更快的恢复业务。
可选地,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之后,在该方法中,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停止更新指令,停止更新指令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不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在控制面网元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提前下发的场景中,由于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响应于停止更新指令不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因此提前下发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并不占用第一用户面网元的转发资源。
可选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为同一用户面网元,或者,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为由第三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由第四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面网元为同一用户面网元,或者,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面网元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在控制面网元引导终端设备迁移的过程中,无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从同一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还是从不同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亦或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迁移至同一用户面网元,还是迁移至不同用户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只需按照各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的顺序下发各个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即可。提高了本 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灵活性。
可选地,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一用户面网元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流量的接口属于第一类接口,第四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流量的接口属于第二类接口。这种场景下,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类接口的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类接口的优先级。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LA,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也可以直接为SLA,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也可以在CP侧直接配置,比如运营商可以基于某一类业务、某个子接口或者某个物理接口等维度配置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灵活性。
可选地,在该方法中,控制面网元接收验证授权记账AAA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具体可以由AAA服务器来提供,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行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包括用户切换功能USF网元和宽带网络网关BNG系统,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在该方法中,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其中,第一迁移指令指示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迁移指令指示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在steering场景中,如果USF网络自身没有发生故障,USF网元与SDN网元以及控制面网元之间的链路也没有出现故障,这种情况下,由USF网元基于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来引导终端设备迁移。此时,由于第一迁移指令优先于第二迁移指令下发,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优先得到更新,从而实现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优先迁移,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保活探测失败。
可选地,USF网元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之前,在该方法中,USF网元接收控制面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为了实现USF网元能够基于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来引导终端设备迁移,USF网元可以从控制面网元处获取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可选地,该通信网络还包括切换功能SF网元,SF网元上配置有和第一用户面网元以及第二用户面网元分别对应的接口。这种场景下,在该方法中,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SF网元发送第一接口配置指令之后,向SF网元发送第二接口配置指令。其中,第一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第二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
第一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以便于后续SF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流量时,将该流量通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发送出去,从而实现该流量发送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以便于后续SF网元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的流量时,将该流量通过与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发送出去,从而实现该流量 发送至第二用户面网元。
由于第一接口配置指令优先于第二接口配置指令下发,因此可以实现高优先级终端设备更快的恢复业务。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LA,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宽带网络网关BNG系统,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在该方法中,在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其中,该保活信息用于第一用户面网元响应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保活请求报文,第一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其中,保活信息为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该部分信息是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用于响应保活请求所需的信息。
在上述控制面网元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面网元还可以仅仅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也即保活信息),而不下发全部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以降低用户面网元的内存消耗。
可选地,在该方法中,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其中,第一更新指令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且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由于保活信息是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因此在终端设备迁移时,控制面网元还需下发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以完成终端设备的迁移。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该控制面网元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收发相关的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除所述收发相关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USF网元,该USF网元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收发相关的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除所述收发相关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该控制面网元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收发相关的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除所述收发相关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所涉及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上述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的BNG和解耦后的BNG系统的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BNG中的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的存在形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teering场景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接入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备场景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备场景下终端设备上线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迁移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上线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SF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随着软件定义型网络(software designed network,SDN)技术以及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NFV)技术的发展,城域网的网络架构从传统的以网络为核心的网络架构向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网络架构演进。与此同时,传统的网元也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其中,传统网元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需要实现: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的解耦、软件与硬件的解耦。
BNG作为传统的接入宽带网络的网关设备,在用户访问宽带网络的场景中非常重要。其中,BNG在用户访问宽带网络的过程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用户认证、接入控制、以及流量调度等。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层出不穷,对BNG支持的用户的会话数的要求不断提高、对 用户接入网络的带宽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BNG向外提供业务开放、业务可编程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这些因素,传统的BNG基于SDN/NFV的架构需要实现前面提到的两个解耦。
转发功能与控制功能解耦后,传统的BNG演进为BNG系统,该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可以管理多个用户面网元,进行多个用户面网元之间用户、流量、资源的调度。相对于没有解耦的单机BNG,转发功能和控制功能解耦后的BNG系统的利用率和可靠性都能得到大幅的提升。其中,控制面网元还可以称为CP或CP网元或CP设备等,用户面网元还可称为UP或UP网元或UP设备等。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的BNG和解耦后的BNG系统的结构对比示意图。
如图1所示,对于传统的BNG而言,需要同时具有用户管理(user management)、验证和授权和记账(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AAA)服务、地址管理(address management)、Radius服务、路由控制(routing control)、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服务、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转发引擎(forward engine)等等功能。这些BNG需要支持的功能如图1所示同时部署在同一硬件设备上,该硬件设备可以为交换机等。
其中,AAA服务是一个能够处理用户访问请求的服务器程序,该程序用于提供验证授权以及帐户等服务,主要目的是管理用户访问网络服务器,对具有访问权的用户提供服务。Radius是一种用于在需要认证其链接的网络访问服务器和共享认证服务器之间进行认证、授权和记帐信息的文档协议。Radius服务负责接收用户的连接请求、认证用户,然后返回客户机所有必要的配置信息以将服务发送到用户。PPPoE是一种将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封装在以太网(Ethernet)框架中的一种网络隧道协议。
对于转发功能和控制功能解耦后的BNG系统,如图1所示,该BNG系统还可以称为vBNG。其中,vBNG包括一个控制面(CP)网元和多个用户面(UP)网元,图1中是以一个用户面网元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控制面网元用于提供BNG所需的用户管理、AAA服务、地址管理、Radius服务、PPPoE服务、DHCP服务等功能,此外,控制面网元还需提供BNG所需的用户面网元管理(UP management)功能。任一用户面网元用于提供BNG所需的路由(routing)、多播(multicast)服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转发(forwarding)服务、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ACL)服务、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服务等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些功能不做详细说明,相关内容可以参考标准文件。
在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以通过三种接口连接。这三种接口分别为如下三种接口。
(1)报文重新定向接口(Packet Redirection interface,PRi)。PRi也称为业务接口,PRi具体可以采用虚拟扩展局域网-通用协议封装(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generic protocol encapsulation,vxlan-GPE)接口。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用户接入协议报文时,通过该接口封装该用户接入协议报文,然后将封装后的用户接入协议报文上送至控制面网元,由控制面网元处理用户接入协议报文。该用户接入协议报文也称为拨号请求。
(2)管理接口(Management interface,Mi)。Mi具体可以采用网络配置(netconf)接口。控制面网元采用该接口向用户面网元下发配置。用户面网元采用该接口上报一些运行状态等 等。
(3)状态控制接口(State Control interface,SCi)。SCi具体可以采用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协议(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eparated protocol,CUSP)接口。控制面网元处理用户接入协议报文,完成用户的协议交互。用户上线后,控制面网元通过该接口向对应用户面网元下发转发控制表项。其中,转发控制表项用于携带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以便于后续用户面网元基于该转发控制表项转发该终端设备的流量。关于转发控制表项的详细功能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展开说明。
上述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BNG中的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的存在形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vBNG中的控制面网元作为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可以运行在X86服务器上,从而实现虚拟化。vBNG中的用户面网元可以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作为VNF,运行在X86服务器上,此时用户面网元还可以称为vUP。另一种是作为物理网路功能(physical network function,PNF),运行在一个传统硬件网络设备上,此时用户面网元还可以称为pUP。一个vBNG的控制面网元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pUP和一个或多个vUP,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BNG系统,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流量负载情况或故障情况进行不同用户面网元间终端设备的灵活调度。比如,当检测到某个用户面网元的负载较大时,可以将该用户面网元上的终端设备的流量引流至另一个用户面网元上进行转发。或者,当检测到某个用户面网元故障或者该用户面网元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链路出现故障,该用户面网元所有上线终端设备的业务都会中断,因此需要将该用户面网元上的终端设备的流量引流至另一个用户面网元上进行转发。这个过程还可以称为用户迁移或迁移,关于用户迁移的详细过程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展开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就应用于上述将用户迁移的场景中。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steering场景下的网络架构中,也可以应用在温备场景下的网络架构中。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网络架构中,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为了后续便于说明,下面先对这两种网络架构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teering场景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终端设备、切换功能(steering function,SF)网元、SDN控制网元、用户切换功能(user steering function,USF)网元、以及BNG。其中,BNG包括控制面网元(图3中将控制面网元标记为CP)以及多个用户面网元(图3中将用户面网元标记为UP,其中,图3中包括三个用户面网元,分别为UP1、UP2以及UP3)。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和SF网元之间连接以进行通信。SF网元和任一用户面网元之间通过两层隧道(Lay2-tunnel)连接以进行通信。SF网元上配置有不同的物理子接口,不同的物理子接口中匹配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QinQ(QinQ是两两层VLAN的表示方式)范围,不同物理子接口对应不同二层隧道,也即是,不同的物理子接口用于通往不同的用户面网元。如此,终端设备便可通过SF网元上的某个物理子接口将流量发送至某个用户面网元。
其中,SF网元和各个用户面网元部署在城域网的边缘,用于将终端设备的流量转发至核心网。
此外,如图3所示,SDN控制网元分别和SF网元以及各个用户面网元连接以进行通信。 USF网元和SDN控制网元连接以进行通信。控制面网元分别和USF网元、SDN控制网元以及各个用户面网元连接以进行通信。此外,如图3所示,控制面网元还和Radius服务器连接以进行通信,以便于后续通过Radius服务器对终端设备的接入进行认证。
下面对图3所示的各个网元的功能进行解释说明。
控制面网元:控制面网元是vBNG的业务控制平面,用于对终端设备的拨号请求进行处理,与AAA服务器交互进行用户认证、计费、授权。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通过拨号请求中携带的接入线路信息,通知USF网元终端设备上线并等待USF网元指导用户迁移,以将终端设备映射到对应用户面网元接入的端口上。同时,控制面网元将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下发到对应用户面网元,对应用户面网元生成该终端设备的转发表项,并向外发布路由。
USF网元:终端设备的用户面网元迁移的策略控制组件,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SLA以及负载等情况产生迁移策略,通知控制面网元以及SF网元对终端设备进行迁移,实现网络的负载均和以及SLA需求。
用户面网元:用户面网元是vBNG业务转发平面。控制面网元处理完用户上线后下发转发控制表项,用户面网元接收控制面网元下发的转发控制表项,在本地生成该终端设备的转发表项,进行相关的业务策略执行和流量转发,并向外发布路由。
SF网元:用户接入网关,终端设备上线时,将终端设备发送的拨号请求通过业务通道上送至控制面网元处理,同时进行家庭终端的汇聚,将终端设备的流量汇聚到用户面网元,进行二层报文的转发,并对不同终端设别进行VLAN/QINQ(两层VLAN)的隔离,每个终端设备独享一个VLAN/QINQ。
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W):用于接入家庭内的计算机、手机,一般会做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处理,向家庭内的计算机、手机分配私网网络(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进行基于PPPoE、IPoE协议的拨号,向vBNG获取IP地址,从而进行网络访问。
SDN控制网元:接收控制面网元发送的对应用户的接入线路信息。该接入线路信息包括接入的交换机/光线路终端(switch/optical line terminal,SW/OLT)标识,接入的端口信息,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信息等,向对应的SW/OLT下发迁移的策略,将该终端设备的端口+VLAN/QINQ映射到与对应用户面网元连接的二层隧道(该两层隧道可以为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也可以是虚拟租用线路(virtual leased line,VLL),也可以是基于以太网的虚拟私有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
为了后续便于说明,在此对steering场景中用户接入过程和用户迁移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用户接入过程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用户迁移过程用于指示将终端设备的流量从一个用户面网元引流至另一个用户面网元。
(1)用户接入过程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的过程中,默认从UP1上线。此时,终端设备通过SF网元所连接的UP1将拨号请求等控制报文发送给CP。CP在接收到拨号请求后,向USF网元交互终端设备的迁移策略,USF网元根据该终端设备的用户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判断该终端设备应该从UP2接入,则通知CP将该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 项下发至UP2。同时,USF通知SDN控制网元,以使SDN控制网元对SF网元进行配置,在SF网元上将该终端设备对应的VLAN/QinQ绑定在UP2对应的物理子接口上,也即是建立该终端设备和UP2之间的绑定关系。终端设备后续的转发报文便可直接转发至UP2。
上述用户接入过程具体的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流程图来表示。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过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在网络中各个网元初始化之后,终端设备向SF网元发送基于PPPoE或者DHCP的拨号请求(dial up)。
2、SF网元在接收到该拨号请求后,将该拨号请求通过默认的UP1发送至控制面网元(CP)。
3、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该拨号请求后,向USF网元发送用户迁移策略请求,该用户迁移策略请求用于请求该终端设备需要基于哪个用户面网元来转发流量。该用户迁移策略请求可以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用户SLA。该终端设备的用户SLA指示用户的优先级等等。
4、USF网元在接收到该用户迁移策略请求后,基于该终端设备的用户SLA确定该终端设备应该从UP2上转发流量,因此,USF网元向控制面网元返回用户迁移结果,该用户迁移结果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目标UP为UP2。
5、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该用户迁移结果后,便可从UP2的地址池中为该终端设备分配一个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并将分配的IP地址下发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将该IP地址作为流量中的源IP地址。
6、控制面网元还向UP2下发该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该转发控制表项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该终端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接口等信息。控制面网元向UP2下发给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的目的在于:后续UP2基于该转发控制表项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进行合法性校验,比如校验数据报文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和源IP地址是否是本地配置的转发控制表项中的MAC地址和IP地址,如果是,则继续基于转发控制表项转发数据报文,如果不是,则丢弃数据报文。
7、控制面网元在执行了上述5和6之后,便可向USF网元通告表项配置成功消息。
8、USF网元接收到该表项配置成功消息后,便可通告SDN控制网元执行切换操作,该切换操作指示SDN控制网元在SF网元上配置该终端设备和UP2的绑定关系,以便于SF网元后续将终端设备流量引流至UP2。
9、在完成了1-8的操作后,表明终端设备当前已经接入网络。后续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便可通过UP2转发至核心网。
(2)用户迁移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并通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网元转发流量之后,如果终端设备的用户SLA发生变化,此时则需要USF网元来重新判断用户SLA变化后的终端设备需要从哪个用户面网元上转发流量。如果判断出终端设备需要从另一个用户面网元上转发流量,则需控制终端设备从当前接入的用户面网元迁移至另一用户面网元。该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用户接入过程中的步骤3-8,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USF网元还可以基于负载均衡等策略控制一个用户面网元上的终端设备迁移至另一用户面网元上。该过程同样可以参考上述用户接入过程中的步骤3-8,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用户接入过程和用户迁移过程可知,在steering场景中,USF网元是动态迁移的策略点,由USF网元来主动引导终端设备迁移。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USF网元可以内置在控制面网元中,也可以内置在SDN控制网元中,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网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steering场景中,USF网元在控制一个用户面网元上的终端设备迁移至另一用户面网元时,由于一个用户面网元上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较多,因此USF网元实际是控制一批终端设备从一个用户面网元迁移至另一用户面网元。在该过程中,这一批终端设备中各个终端设备的迁移顺序并没有明确要求。如此,可能存在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后迁移到另一用户面网元,这样容易导致高优先级终端设备与另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保活探测失败,进而引发高优先级终端设备下线。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优先迁移至另一用户面网元。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备场景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结构包括终端设备、接入设备(access node,AN)、多个用户面网元(图5中标记为UP1、UP2、UP3以及UP4)以及控制面网元(图5中标记为CP)。其中,UP1、UP2、UP3以及UP4组成一个温备份组。该温备份组内的各个UP和AN组成一个二层广播域,以使终端设备通过两层广播域接入网络。
图5中控制面网元以及用户面网元的功能可以参考图3的网络架构,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图5中的接入设备可以为SW或OLT等。
下面对图5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用户接入和用户迁移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终端设备上线(也即用户接入)时,控制面网元根据该温备份组内各个UP的负载分担情况将终端设备分配至不同的UP上线。示例地,如图5所示,在终端设备1(也即user1)、终端设备2(也即user2)、终端设备3(也即user3)、终端设备4(也即user4)上线时,控制面网元控制终端设备1从UP1处接入网络,也即终端设备1的流量由UP1转发。控制面网元控制终端设备2从UP2处接入网络,也即终端设备2的流量由UP2转发。控制面网元控制终端设备3从UP3处接入网络,也即终端设备3的流量由UP3转发。控制面网元控制终端设备4从UP4处接入网络,也即终端设备4的流量由UP4转发。
其中,控制面网元控制终端设备1从UP1处接入网络具体包括两个操作:一是控制面网元向UP1下发终端设备1的转发控制表项,二是接入设备通过路由学习的方式从UP1处学习终端设备1的MAC地址,如此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1的流量时,便可基于学习该MAC地址时的接口将流量转发至UP1。控制面网元控制其他终端设备从UP处接入网络具体过程同样可以参考前述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针对该温备份组配置有对应的故障切换策略,该故障切换策略示例地可以为:UP1故障时,将该UP1上的终端设备迁移到另一个UP2。该故障切换策略示例地还可以为:UP1故障时,将该UP1上的终端设备按照负载分担的方式迁移到其他三个UP上。其中,故障切换策略是预先制定的,后续温备份组中的UP1便可基于故障切换策略动态迁移用户,以保持用户不掉线。
由此可知,在温备场景中,控制面网元是动态迁移的策略点,由控制面网元主动引导终端设备迁移。
在图5所示的温备场景中,控制面网元在控制一个用户面网元上的终端设备迁移至另一 用户面网元的过程中,各个终端设备的迁移顺序并没有明确要求。如此,可能存在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后迁移到另一用户面网元,这样容易导致高优先级终端设备与另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保活探测失败,进而引发高优先级终端设备下线。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优先迁移至另一用户面网元。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的方法中,由控制面网元主动引导终端设备迁移。其中,在图3所示的steering场景中,如果USF网络自身发生故障,或者,USF网元与SDN网元或控制面网元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此时也可以由控制面网元主动引导终端设备迁移。因此,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图3所示的steering场景下的网络架构中,也可以应用于图5所示的温备场景下的网络架构中。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601。
步骤601: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时,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在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
其中,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第二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以使控制面网元先将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至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再将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至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从而实现快速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中,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为保活探测失败而下线。
另外,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可以为同一用户面网元。可选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迁移至同一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迁移至不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
示例地,在温备场景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迁移至不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时,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可以为同一温备组中的不同用户面网元,还可以为不同温备组中的用户面网元。
另外,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由第三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由第四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则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面网元可以为同一用户面网元。可选地,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面网元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从同一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从不同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终端设备。
示例地,在温备场景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从不同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终端设备时,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网元可以为同一温备组中的不同用户面网元,还可以为不同温备组中的用户面网元。
换句话说,在控制面网元引导终端设备迁移的过程中,无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从同一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还是从不同用户面网元迁移来的,亦或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迁移至同一用户面网元,还是迁移至不同用户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只需按照各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的顺序下发各个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即可。提高了本申请实施 例的应用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在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具体可以是指:对于待迁移的各个终端设备,按照各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下发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此时,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终端设备,则一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必定先于另一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下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在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具体可以是指:控制面网元预先配置一个优先级阈值,对于待迁移的各个终端设备,将各个终端分成两类,第一类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该优先级阈值,第二类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该优先级阈值,然后先下发第一类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再下发第二类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相应地,步骤60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中的一者,第二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中的一者。此时,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终端设备,且这两个终端设备属于同一类终端设备,则这两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没有严格的先后下发顺序。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终端设备,且这两个终端设备属于不同类终端设备,则这两个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有严格的先后下发顺序。
上述优先级阈值可以由运营商预先基于网络规划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超过”可以理解为大于也可以理解为大于或等于。当“超过”理解为大于时,相应地“低于”理解为小于或等于。当“超过”理解为大于或等于时,相应地“低于”理解为小于。后续涉及的“超过”和“低于”均可以参考该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迁移的最终目的是:让迁移后的用户面网元能够将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至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如此后续该用户面网元才能转发该终端设备的流量。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可以在迁移之前已经下发到对应的用户面网元上,然后在迁移时只需更新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即可。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也可以为携带在更新指令中下发给对应的用户面网元。下面分两种场景对此进行解释说明。
场景一: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携带在更新指令中下发给对应的用户面网元。
也即,第一更新指令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第二更新指令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在场景一中,控制面网元无需提前下发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只需在终端设备迁移过程中,将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携带在更新指令中下发给相应用户面网元即可。该方式和目前终端设备迁移技术兼容,因此操作简单且容易实现。
场景二: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在迁移之前已经下发到对应的用户面网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提前下发,而将低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携带在更新指令中下发。这种方式,节省了控制面网元到用户面网元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的下发时间,且针对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无需携带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因此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可以更快下发到用户面网元,从而实现快速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中,以更 快的恢复业务。
示例地,控制面网元预先配置有目标优先级,此时步骤601中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目标优先级。这场情况下,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提前下发的实现过程可以为: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相应地,在确定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目标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则不会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此时,步骤601中第一更新指令中不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第二更新指令中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上述目标优先级可以由运营商预先基于网络规划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由于是在第一终端设备迁移之前向第一用户面网元下发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因此为了避免第一用户面网元更新本地转发控制表项集合,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之后,控制面网元还可以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停止更新指令,停止更新指令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不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由于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不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并不占用第一用户面网元的转发资源。当第一终端设备真正迁移时,第一用户面网元可直接将提前下发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转正”,也即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停止更新指令和转发控制控制表项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报文中发送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也可以携带在不同报文中发送至第一用户面网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果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知第一终端设备的迁移情况,则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之后,也可以不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停止更新指令。此时,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之后,由于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其他途径已经获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没有迁移,因此则无需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其中,关于第一用户面网元通过其他途径获知第一终端设备的迁移情况的实现方式可以由多种。比如,在温备场景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开始迁移时,控制面网元会通知第一用户面网元。又比如,在steering场景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开始迁移时,USF网元会通过SDN控制网元通知第一用户面网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说明。
另外,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可以是指:在第一终端设备上线过程中。也可以是指:在第一终端设备上线之后参考时长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控制面网元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的时机不作限定。只需保证在迁移之前将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下发即可。
示例地,对于控制面网元而言,控制网元在各个终端设备上线过程中,对于任一上线的终端设备,如果控制面网元识别到该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则将该终端设备的 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下发至第一用户面网元。如果控制面网元识别到该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目标优先级,则不会将该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下发至第一用户面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迁移策略是预先制定的,则第一用户面网元为该迁移策略中指定的用于转发迁移后第一终端设备流量的用户面网元。可选地,如果预先没有针对第一终端设备制定迁移策略,则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为除第一终端设备上线所接入的用户面网元之外的其他用户面网元。示例地,在图5所示的温备场景中,若第一终端设备上线时从UP1接入网络,在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为该温备组中的UP2、UP3以及UP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全部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提前下发。以节省全部优先级终端设备的更新指令的传输时间,从而实现快速将各个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中。
全部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提前下发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大量终端设备迁移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优先得到更新,从而实现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优先迁移,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保活探测失败而引发下线。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优先级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对此进行解释说明。
(1)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SLA,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其中,SLA可以理解为:为了保障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服务提供商与用户间定义的一种双方认可的协定。SLA中规定了服务等级和服务所必须满足的性能等级,并使服务提供商有责任完成这些预定的服务等级。因此,可以理解的是,SLA越高的终端设备对业务中断后的恢复时延要求越高。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迁移时,优先迁移高SLA的终端设备,以满足这类终端设备的网络需求。也即,本申请实施例的优先级可以为SLA。
这种场景下,控制面网元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面网元接收AAA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认证消息和第二认证消息。其中,第一认证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SLA,第二认证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上述第一认证消息为第一终端设备上线时控制面网元和AAA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信息。第二认证消息为第二终端设备上线时控制面网元和AAA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信息。
(2)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也可以在CP侧直接配置,比如运营商可以基于某一类业务、某个子接口或者某个物理接口等维度配置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优先级越高的终端设备对业务中断后的恢复时延要求越高。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迁移时,优先迁移高业务优先级的终端设备,以满足这类终端设备的网络需求。也即,本申请实施例的优先级可以为业务优先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温备场景中,在第一终端设备为由第三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由第四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且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一用户面网元属于第一温备组,第四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 于第二温备组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温备组的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温备组的优先级。
温备组的优先级越高,相应地该温备组内接入的终端设备对业务中断后的恢复时延要求越高。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迁移时,优先迁移较高优先级的温备组中接入的终端设备,以满足这类温备组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网络需求。也即,本申请实施例的优先级可以为终端设备接入的用户面网元所属温备组的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温备组中用户面网元接收终端设备流量的子接口或者物理接口通常为一类接口,且不同温备组中用户面网元接收终端设备流量的子接口或者物理接口通常不同,因此对于控制面网元,控制面网元可以基于温备组中用户面网元接收终端设备流量的接口的优先级为温备组配置优先级。也即,温备组的优先级可以理解为:温备组中用户面网元接收终端设备流量的接口的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优先级的实现方式用于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另外,优先级还可称为切换优先级或用户优先级等等。
下面以图5所示的温备场景为例对图6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备场景下终端设备上线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图7中标记为用户1)和第二终端设备(图7中标记为用户2)的拨号请求报文通过默认UP(如UP1)到达CP,CP从拨号请求报文中解析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示例地包括终端设备的MAC地址、用户名(username)、密码(password)等等。CP基于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AAA服务器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查找终端设备的SLA,并通过认证消息(也即认证回复)返回给CP。CP在接收到AAA服务器发送的用户1的优先级以及用户2的优先级后,存储用户1的优先级和用户2的优先级,以便于后续进行用户迁移。另外,CP还通过图4所示的分配IP地址以及下发表项等操作,完成用户1和用户2的上线,在此不再展开说明。图7中示例地用户1和用户2上线后通过UP1接入网络。
其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可以复用现有RADIUS属性携带在认证回复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也使用新定义的RADIUS属性携带在认证回复中,可选地,也可以使用其他属性携带在认证回复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7所示,用户1的优先级(SLA)高于用户2的优先级(SLA)。
在用户1和用户2在UP1上上线之后,如图8所示,当UP1和AN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UP1将该故障事件上报CP,CP在确定UP1和AN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控制UP1上的用户动态迁移至UP2,也即控制用户1从UP1迁移至UP2,控制用户2从UP1迁移至UP2。在迁移完成之后,AN将用户1和用户2的流量从UP1引到UP2。
基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CP在控制用户1从UP1迁移至UP2,控制用户2从UP1迁移至UP2的过程中,由于用户1的优先级高于用户2的优先级,因此CP将先下发针对用户1更新指令,再下发针对用户2的更新指令,以实现用户1优先迁移至UP2,从而避免高优先级的用户1因保活探测失败而下线。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另外,在steering场景中,如果USF网络自身没有发生故障,USF网元与SDN网元以及控制面网元之间的链路也没有出现故障,此时则由USF网元主动引导终端设备迁移。这种情况下,由USF网元基于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来引导终端设备迁移,下面对该内容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steering场景中。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901。
步骤901: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
其中,第一迁移指令指示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迁移指令指示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由于USF网元是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也即,USF网元先发送第一迁移指令再发送第二迁移指令,因此,控制面网元先接收到第一迁移指令,再接收第二迁移指令。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USF网元的迁移指令后便响应于该迁移指令发送更新指令。因此,基于步骤901,控制面网元是先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再向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以使控制面网元先将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至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再将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至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从而实现快速将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中,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为保活探测失败而下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具体可以是指:对于待迁移的各个终端设备,按照各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向控制面网元发送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此时,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终端设备,则一个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必定先于另一个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下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具体可以是指:USF网元预先配置一个优先级阈值,对于待迁移的各个终端设备,将各个终端分成两类,第一类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该优先级阈值,第二类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该优先级阈值,然后先下发第一类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再下发第二类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相应地,步骤90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中的一者,第二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中的一者。此时,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终端设备,且这两个终端设备属于同一类终端设备,则这两个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没有严格的先后下发顺序。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终端设备,且这两个终端设备属于不同类终端设备,则这两个终端设备的迁移指令有严格的先后下发顺序。
另外,关于第一终端设备迁移前后的用户面网元以及第二终端设备迁移前后的用户面网元,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USF网元获取待迁移的各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的实现方式可以为:USF网元接收控制面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优先级为SLA的情况下,对于图4所示的上线过程,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AAA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消息时,控制面网元将该认证消息中的SLA上报给USF网元。
如图4所示的steering场景下上线流程可知,steering场景下终端设备上线过程可以简化为图10所示的流程。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的拨号请求报文通过默认UP到达CP,CP从拨号请求报文中解析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示例地包括终端设备的MAC地址、用户名、密码等等。CP基于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AAA服务器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查找终端设备的SLA,并通过认证消息(也即认证回复)返回给CP。其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可以复用现有RADIUS属性携带在认证回复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也使用新定义的RADIUS属性携带在认证回复中,可选地,也可以使用其他属性携带在认证回复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CP在接收到认证回复后,便可将向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上报给USF网元,该相关信息示例地包括终端设备的SLA、MAC地址、用户名、密码以及位置信息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优先级为业务优先级或接口优先级的情况下,控制面网元在获取到运行商配置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时,将优先级上报给USF网元。可选地,这种情况下,运行商也可以直接在USF网元上配置各个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另外,如图3所示,在steering场景中,终端设备是通过SF网元接入UP的,SF网元上配置有和第一用户面网元以及第二用户面网元分别对应的接口。因此,USF网元在确定需要迁移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时,USF网元还可以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SF网元发送第一接口配置指令之后,向SF网元发送第二接口配置指令。
其中,第一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以便于后续SF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流量时,将该流量通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发送出去,从而实现该流量发送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以便于后续SF网元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的流量时,将该流量通过与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发送出去,从而实现该流量发送至第二用户面网元。
其中,USF网元还可以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USF网元在向SF网元发送第一接口配置指令之后,向SF网元发送第二接口配置指令的详细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前述USF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和第二迁移指令,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控制面网元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面网元还可以仅仅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而不下发全部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以降低用户面网元的内存消耗。下面对此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101。
步骤1101:在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
其中,保活信息用于第一用户面网元响应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保活请求报文,第一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需要说明的是,保活信息为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该部分信息是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用于响应保活请求所需的信息。关于保活信息的具体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由此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高优先级终端设备,控制面网元可以在终端设备迁移前下发该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由于保活探测失败而下线。
另外,步骤1101中,控制面网元下发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的下发时机,以及确定哪些终端设备为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均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步骤1101中,由于控制面网元在高优先级终端设备迁移前下发该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以便于用户面网元能够基于该保活信息响应该终端设备的保活请求报文。因此,在终端设备真正开始迁移后,可以无需考虑按照优先级顺序下发更新指令了。
另外,由于提前下发的是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因此,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更新指令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其中,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网元和USF网元。
以下介绍的控制面网元和USF网元分别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元和USF网元的任意功能。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面网元1200位于图1所示的UP和CP分离的通信系统中,如图12所示,控制面网元1200包括:收发模块1201和处理模块1202。
收发模块1201用于:在处理模块1202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时,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在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其中,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第二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6实施例中的步骤601,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可选地,第一更新指令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第二更新指令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
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相应地,第一更新指令中不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第二更新指令中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
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停止更新指令,停止更新指令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不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 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可选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为同一用户面网元,或者,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为由第三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由第四用户面网元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
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面网元为同一用户面网元,或者,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四用户面网元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
可选地,第三用户面网元和第一用户面网元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流量的接口属于第一类接口,第四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流量的接口属于第二类接口;
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类接口的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类接口的优先级。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LA,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可选地,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
接收验证授权记账AAA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基于图12所示的控制面网元,在大量终端设备迁移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优先得到更新,从而实现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优先迁移,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保活探测失败而引发下线。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SF网元的结构示意图。该USF网元1300位于图3所示的UP和CP分离的steering场景下的通信系统中,如图13所示,USF网元1300包括:收发模块1301和处理模块1302。
收发模块1301用于:响应于处理模块1302确定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在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
其中,第一迁移指令指示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迁移指令指示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一用户面网元和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9实施例中的步骤901,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可选地,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
接收控制面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可选地,通信网络还包括切换功能SF网元,SF网元上配置有和第一用户面网元以及第二用户面网元分别对应的接口;
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
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在向SF网元发送第一接口配置指令之后,向SF网元发送第二接口配置指令;
其中,第一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第二接口配置指令指示SF网元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LA,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基于图13所示的USF网元,在大量终端设备迁移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优先得到更新,从而实现高优先级终端设备的优先迁移,以避免高优先级终端设备因保活探测失败而引发下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12所示的控制面网元中的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还具有如下功能。
收发模块1201用于:
在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处理模块1202确定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
其中,保活信息用于第一用户面网元响应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保活请求报文,第一用户面网元属于多个用户面网元。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11实施例中的步骤1101,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可选地,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
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时,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
其中,第一更新指令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且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基于上述控制面网元的功能,在上述控制面网元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面网元还可以仅仅提前下发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中的部分信息,而不下发全部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以降低用户面网元的内存消耗。
下面对图12所示的控制面网元或图13所示的USF网元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控制面网元或图13所示的USF网元均可以通过该网络设备实现。参见图14,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通信总线1402、存储器1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404。
处理器1401可以是微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1402可包括一通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1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光盘(包括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压缩光盘、激光盘、数字通用光盘、蓝光光盘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403可以是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总线1402与处理器1401相连接。存储器1403也可以和处理器14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1410,处理器1401用于执行存储器14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1410。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处理器1401以及存储器1403中的程序代码1410,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通信接口14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如图14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图14中所示的处理器1401和处理器14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406和输入设备1407。输出设备1406和处理器1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40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1407和处理器1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407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网络设备或一个专用网络设备。在具体实现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通信设备或嵌入式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网络设备的类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 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宽带网络网关BNG系统,所述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
    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将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时,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所述控制面网元在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之后,向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更新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所述第二更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基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所述多个用户面网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更新指令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所述第二更新指令携带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目标优先级,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所述目标优先级,所述控制面网元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相应地,所述第一更新指令中不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所述第二更新指令中携带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对应的停止更新指令,所述停止更新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在接收到提前下发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时,不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5.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为同一用户面网元,或者,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
  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由第三用户面网元迁移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由第四用户面网元迁移至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的终端设备;
    所述第三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四用户面网元为同一用户面网元,或者,所述第三用户面 网元和所述第四用户面网元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元。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上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流量的接口属于第一类接口,所述第四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流量的接口属于第二类接口;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一温备组的优先级,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二温备组的优先级。
  8.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9.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LA,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接收验证授权记账AAA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11. 一种发送指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用户切换功能USF网元和宽带网络网关BNG系统,所述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
    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所述USF网元在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迁移指令之后,向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迁移指令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所述第二迁移指令指示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用户面网元,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属于所述多个用户面网元。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SF网元向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迁移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SF网元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网络还包括切换功能SF网元,所述SF网元上配置有和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以及第二用户面网元分别对应的接口;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所述USF网元在向所述SF网元发送第一接口配置指令之后,向所述SF网元发送第二接口配置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配置指令指示所述SF网元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所述第二接口配置指令指示所述SF网元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面网元所对应的接口绑定。
  14. 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约定服务等级SLA,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SLA。
  15.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宽带网络网关BNG系统,所述BNG系统包括一个控制面网元和多个用户面网元;
    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用户面网元之前,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超过目标优先级,所述控制面网元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保活信息;
    其中,所述保活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保活请求报文,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属于所述多个用户面网元。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迁移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时,所述控制面网元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更新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更新指令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且所述第一更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更新本地的转发控制表项信息集合。
  17.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
  18.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方法。
  19.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5-16任一所述的方法。
  20. 一种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方法中收发相关的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方法中除所述收发相关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21. 一种用户切换功能USF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USF网元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方法中收发相关的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方法中除所述收发相关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22. 一种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方法中收发相关的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方法中除所述收发相关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2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2/132789 2021-11-22 2022-11-18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8841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1962 2021-11-22
CN202111381962.2 2021-11-22
CN202210157172.4 2022-02-21
CN202210157172.4A CN116155791A (zh) 2021-11-22 2022-02-21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8411A1 true WO2023088411A1 (zh) 2023-05-25

Family

ID=86358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32789 WO2023088411A1 (zh) 2021-11-22 2022-11-18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5791A (zh)
WO (1) WO202308841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56718A1 (en) * 2014-12-01 2016-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f selection for nfvi
CN107623593A (zh) * 2017-08-31 2018-01-23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cu分离的双机热备的方法及设备
CN109891830A (zh) * 2016-11-04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731464A1 (en) * 2019-04-24 2020-10-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gateway
CN113597020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56718A1 (en) * 2014-12-01 2016-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f selection for nfvi
CN109891830A (zh) * 2016-11-04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623593A (zh) * 2017-08-31 2018-01-23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cu分离的双机热备的方法及设备
EP3731464A1 (en) * 2019-04-24 2020-10-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gateway
CN113597020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5791A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6601B1 (en) Tunnels between virtual machines
US8121126B1 (en) Layer two (L2) network access node having data plane MPLS
JP598669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機能仮想化
US8085791B1 (en) Using layer two control protocol (L2CP) for data plane MPLS within an L2 network access node
US11398956B2 (en) Multi-Edge EtherChannel (MEEC)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WO2020216339A1 (zh) 接入网关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2767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oud networking
EP3493483A1 (en) Virtual broadband access method, controller, and system
US20120008632A1 (en) Sharing Resource Reservations Among Different Sessions In RSVP-TE
US20230345273A1 (en)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 plane network element, steering decision-making network element,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3174096A1 (zh) 一种云计算虚拟机迁移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3088411A1 (zh) 发送指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213822A1 (zh)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012383A1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036135A1 (zh) 消息收发方法、信息获取及收发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943101B2 (en) Joint orchestration for private mobile network
WO2022017453A1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4051294A1 (zh) 客户端设备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15181A (zh) 路由生成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转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59476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9649A (zh) 地址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949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