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33194A1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33194A1
WO2021233194A1 PCT/CN2021/093550 CN2021093550W WO2021233194A1 WO 2021233194 A1 WO2021233194 A1 WO 2021233194A1 CN 2021093550 W CN2021093550 W CN 2021093550W WO 2021233194 A1 WO2021233194 A1 WO 202123319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logical cell
access network
report
log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935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耿婷婷
奥鲁佛松·亨里克
严乐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18080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142365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123319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33194A1/zh
Priority to US17/990,48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80142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5Handover due to radio link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Definitions

  •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logical cell determines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first logical cell belongs, and sends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first logical cell belongs, so that it optimizes mobility-related parameters and reduces the connection failure rate of terminal devices , Improve the handover success rate.
  •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ontaining instructions which when running o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enables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execute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any of the foregoing aspects.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may be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first aspect described above, or a device including the terminal device described above, or a device included in the terminal device described above, such as a chip; or,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may be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second or third aspect described above.
  • Figure 1c is a third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ransmission of an existing RLF report
  • FIG. 2d is a second schematic diagram of RAN sharing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is application.
  • Re-establishment cel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cell that initiated the re-establishment after the terminal device failed to connect;
  •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reports the RLF report, or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at receives the RLF report from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be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for example, the cell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last received the handover command belongs to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failed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such as th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to which the cell where RLF occurs; or th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to the handover target cell in the premature handover or wrong handover scenario), or other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for example, re-establish th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to which the cell belongs).
  •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refer to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source cell belongs
  • the failed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refer to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failed cell belongs.
  • RAT refers to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nd can also be referred to as a standard.
  • the reporting of a cross-RAT RLF report refers to the transmission of a cross-system or cross-standard RLF report, that is, a terminal device reports an RLF report under another system/standard in a certain system/standard.
  • the base stations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include base stations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macro base stations, micro base stations (also called small stations), relay stations, access points, next-generation base stations (gNodeB, gNB), and home base stations.
  • Base station for example, home evolved nodeB, or home node B, HNB
  • BBU baseband unit
  • TRP transmission point
  • TP transmission point
  •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etc.
  • the logic identified by the first logical cell information in the cell information list is Each cell can be called the first logical cell.
  • the output device 404 communicates with the processor 401, and can display information in a variety of ways.
  • the output device 404 may b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a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display device, a cathode ray tube (CRT) display device, or a projector (projector), etc.
  •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 CRT cathode ray tube
  • projector projector
  •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30a includes one or more processors (in FIG. 4 exemplarily includes a processor 301a for illustration), and at least one transceiver (in FIG. 4 exemplarily includes a transceiver 303a). Take an example for description) and at least one network interface (in FIG. 4, one network interface 304a is exemplarily described as an example).
  • the structure shown in FIG. 5 does not constitute a specific limitation on the terminal device 40.
  • the terminal device 40 may include more or fewer components than shown in the figure, or combine certain components, or split certain components, or arrange different components.
  • the illustrated components can be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software, or a combina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 cell B When cell B is a shared cell, take cell B including logical cells B1 and B2 as an example, suppose logical cell B1 is the first logical cell of cell B, logical cell B2 is the logical cell selected by the terminal equipment in cell B, and logical Cells B1 and B2 belong to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At this time, after the above-mentioned terminal device is handed over from cell A to cell B, in the scenario where RLF occurs in cell B soon, 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has RLF in the logical cell B2 of cell B, and cell B can be called a failed cell.
  •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n the scenario where the connection failure type is RLF,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s the logical cell where RLF is detected; in the scenario where the connection failure type is HOF,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s the target logical cell where HOF occurs. 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s the logical cell select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failed cell, that is,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s the logical cell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camps on or accesses in the failed cell.
  • Cell A is a non-shared cell
  • cell B is a shared cell.
  • HOF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rminal device switching from cell A to logical cell B2 of cell B.
  • cell A is the source cell
  •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s the target logical cell where HOF occurs, namely cell B2. That is, the first logical cell is logical cell B2, and the second logical cell is logical cell B1.
  •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send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belongs; or,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send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In the first report,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belongs; or,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send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be, for example, Th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to which the cell to be re-established or the cell to which the connection is established belongs.
  •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be the same as or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or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scription of the device.
  •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at received the first report from the terminal device is the third access
  •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first send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second logical cell belongs according to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logical cell, so that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second logical cell belongs
  • the network device sends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first logical cell belongs according to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first logical cell. For example, the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the identity of the first logical cell according to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first logical cell and the stored cell information list.
  • the terminal device when the value of the first field is the fourth value, the terminal device is instructed to record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or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in the case of a connection failure;
  • the value is the fifth value, it means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need to record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or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 step S700a may include: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sends second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receives the second indica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S805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receives the first report from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also send the type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report to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where the type information indicates the type of the first report, and the type of the first report may be, for example, an LTE RLF report, or NR RLF report, or eLTE RLF report, or report in other systems/standards.
  • the type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report may be used for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at needs to decode the first report to determine the encoding format of the first report, so as to decode the first report.
  • step S806a when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to send the first message to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perform the following step S806a; when the third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to send the first message to the fourth access network device At this time, the following step S806b is executed.
  • the fourth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belongs, that is,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or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included in the first report, and then may The following step S807 is executed.
  • the fourth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according to the PLMN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and its stored cell information list broadcast by the source cell, and determine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according to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Or, for example, when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is included in the first report, the fourth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access network to which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belongs according to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included in the first report. equipment.
  • the operation of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after receiving the first report may refer to the related description in step S806a, which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the first report may also include one of the connection failure type (such as RLF, HOF, or other types),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re-established cell,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serving cell and/or neighboring cells when the connection fails.
  • the connection failure type such as RLF, HOF, or other types
  • the first CU may compare the C-RNTI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obtained by it with the C-RNTI of the terminal device from the third CU. When the two are the same, the first CU may determine the source The CU to which the logical cell belongs is the third CU.
  • the third CU to which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belongs can perceive the connection failure.
  • the third CU may determine that a connection failure has occurred; or, when the terminal device switches from the source
  • the third CU can determine that a connection failure has occurred; or , The third CU can determine that the connected terminal device has RLF.
  • the first CU can report to the multiple CUs. Send the first report separately. After each CU of the multiple CUs receives the first report, it can determine whether the terminal device is a terminal device manag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C-RNTI in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included in the first report, and if so, it can be optimized. Mobility-related parameters, if not, discard or ignore the first report.
  • the transceiver module 1002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fir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struct the terminal device to record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or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the processing module 1001 is used to record the fir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a report may include: a processing module 1001, configured to record the first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 the transceiver module 1102 may include a receiving module and a sending module, which are respectively used to execute the receiving and sending steps perform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above method embodiment, and the processing module 1101 may be used to execute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above method embodiment. Steps other than receiving and sending steps performed by the device.
  • the transceiver module 1102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first report, the first report including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logical cell, or, including the first report including the PLMN identity of the first logical cell and the cell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logical cell.
  • the logical cell includes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and/or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in which connection failure occurs.
  • the second logical cell includes the first logical cell that shares the same physical cell with the source logical cell,
  • the processing module 1101 is configured to process the first report.
  • the processing module 1101, configured to obtain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may include: a processing module 1101, which obtains the second indication from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received by the transceiver module 1102 Information, the seco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which the failed logical cell belongs.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10 may further include a storage module (not shown in FIG. 11) for storing data and/or instructions, and the processing module 1101 may read the data or instructions in the storage module to implement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foregoing various embodiments. Methods.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10 is presented in a form of dividing various functional module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 the "module” here can refer to a specific ASIC, circuit, processor and memory that executes one or more software or firmware programs, integrated logic circuit, and/or other devices that can provide the above-mentioned functions.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10 may adopt the form of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30b shown in FIG. 4.
  • the processor 301a in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30a shown in FIG. 4 may invoke the computer execution instructions stored in the memory 302a to make the first access network device 30a execute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the foregoing method embodi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连接失败后,记录并发送第一报告,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和/或,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基于此,可以降低RAN共享场景下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例如,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最终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从而降低连接失败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5月21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0438285.2、申请名称为“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鲁棒性优化(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MRO)机制中,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并上报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报告(report),该RLF报告中可以包括连接失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小区的信息,使得相关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RLF报告更好的识别其移动性相关参数的配置问题,并及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升切换成功率。
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共享(sharing)指一个物理小区可以共享给多个网络,通常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物理小区共享给多个逻辑小区,不同的逻辑小区可以属于不同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和/或不同的私网网络(non public network,NPN),共享给多个逻辑小区的物理小区也称为共享小区,该多个逻辑小区可以称为共享小区的多个逻辑小区。其中,物理小区可以理解为物理资源对应的小区,比如可以通过频点和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来识别。逻辑小区可以通过小区全局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来识别,即逻辑小区可以指通过CGI标识的小区,CGI由PLMN标识和小区标识(cell ID)组成。
此外,共享小区的多个逻辑小区中,部分或者全部不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能不同,即不同的逻辑小区由不同的接入网设备管理。该场景下,终端设备在共享小区发生连接失败或共享小区为连接失败相关的源小区时,如何记录RLF报告,使得该RLF报告能够被用于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的配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合理记录RLF报告,使得RLF报告能够被用于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的配置,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连接失败,并记录第一报告,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告。
基于该方案,可以降低RAN共享场景下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例如,由于第一报告中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该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和/或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或者,由于第一报告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首先可以根据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比如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存储的小区信息列表确定对应的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在第一报告包括第二逻辑小区和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情况下,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小区信息包括PLMN标识和小区标识信息,该小区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源逻辑小区为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时所在的逻辑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连接失败为无线链路失败RLF,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连接失败为切换失败HOF,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HOF的目标逻辑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报告包括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报告还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由于第一报告包括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同时还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此时,第一报告还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即为: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可以提高第一报告传输的灵活性。例如,从终端设备处接收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报告发送给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此时,终端设备记录第一报告,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此时,终端设备记录第一报告,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三接入网设备,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 网设备,第三接入网设备为从终端设备处接收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本申请以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报告,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第一接入网设备处理第一报告。
基于该方案,可以降低RAN共享场景下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例如,由于第一报告中可以包括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该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或者,由于第一报告包括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首先可以根据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比如根据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存储的小区信息列表确定对应的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根据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在第一报告包括第二逻辑小区和第一逻辑小区的情况下,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将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小区信息包括PLMN标识和小区标识信息,该小区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源逻辑小区为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时所在的逻辑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连接失败为无线链路失败RLF,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连接失败为切换失败HOF,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HOF的目标逻辑小区。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例如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基于该方案,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根据该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例如在第一报告中包括上述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从而使得该第一报告最终可以被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和/或失败逻辑小 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进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接入网设备执行该方法,且该接入网设备为第一CU为例进行说明,第一CU为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该方法包括:第一CU接收第一报告,该第一报告用于记录终端设备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第一CU获取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在第一CU根据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不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
基于该方案,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例如,在第一CU确定终端设备不为其管理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若第一CU可以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第三CU,可以向该第三CU发送第一报告,即将第一报告传输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从而使得该第三CU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或者,若第一CU无法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第三CU,可以向第四CU发送第一报告,该第四CU为与第三CU共享同一DU的其他CU,可以理解的,第四CU包括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即第三CU),即该方法也可以将第一报告传输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从而使得该第三CU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或者,若第一CU无法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第三CU,可以向DU发送第一报告,DU为第一CU与第四CU共享的DU,由DU将第一报告发送给第三CU或第四CU,从而将第一报告传输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使得该第三CU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连接失败类型为HOF的场景下,第一CU获取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可以为:第一CU获取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即第一报告中包括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过早切换或错误切换的RLF场景下,第一CU获取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可以为:第一CU接收来自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
可以理解的,在连接失败类型为RLF的场景下,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称为第二CU)接收并处理第一报告的方法类似于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区别在于,第一报告中包括终端设备在失败逻辑小区中的C-RNTI,第二CU根据终端设备在失败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终端设备不为第二CU管理的终端设备,第一报告可以被发送至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过早切换或错误切换的RLF场景下,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接收第一报告后,可以向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该场景下,由于第一报告包括终端设备在失败逻辑小区中的C-RNTI,为了第一CU能够将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在发送第一报告的同时还可以向第一CU发送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以便第一CU根据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的方法可以适用于RAN共享时不同逻辑小区属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场景,但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方法的任意一种。一些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者,又一些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接口电路可以为代码/数据读写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能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或可能经过其他器件)并传输至该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 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四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上述方面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一种RLF报告的传输示意图一;
图1b为现有的一种RLF报告的传输示意图二;
图1c为现有的一种RLF报告的传输示意图三;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共享的示意图一;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共享的示意图二;
图2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共享的示意图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报告:
为了避免由于网络配置的切换参数不合理造成的连接失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分别引入MRO机制,MRO机制是通过终端设备记录和上报移动性失败过程中的参数给网络,使得接入网设备可以更好地识别其移动性参数的配置问题,并及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失败包括RLF或切换失败(handover failure,HOF)。
现有MRO机制中记录的报告可以称为RLF报告,其中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参数:
1)失败小区信息(failedPcellID):其中,失败小区指终端设备检测到RLF的小区,或者发生HOF的目标小区;
2)连接失败类型:RLF或者HOF;
3)先前小区(或称为源小区)信息(previousPCellId):其中,源小区指终端设备上一次收到切换命令的小区。
4)重建立小区信息:终端设备发生连接失败后发起重建立的小区的信息;
5)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连接 失败类型为RLF时,该C-RNTI为终端设备在发生RLF的小区(即失败小区)中的标识,或者,连接失败类型为HOF时,该C-RNTI为终端设备在源小区中的标识。
RLF报告中还可以包括各个小区的质量信息,例如包括各个小区的测量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小区信息包括小区的PLMN标识和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标识信息是用于标识小区的,例如可以是通过小区标识(cell identifier)标识小区,或者可以通过PCI和频点标识小区,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小区标识和PCI以及频点标识。可选的,小区标识信息还可以包括跟踪区码(tracking area code,TAC)、无线接入网络区域码(radio access network area code,RANAC)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在HOF场景下,终端设备可能不知道目标小区的CGI,此时,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即上述失败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小区的PCI加频点。
第二、过早切换、错误切换、过晚切换:
过早切换、错误切换、过晚切换可以包括同系统(intra-system)场景,也可以包括跨系统(inter-system)场景,具体的定义可以参考3GPP协议TS36.300,TS38.300或者其它协议的描述。可以理解的,同系统场景又可以包括同系统同制式(intra-system intra-RAT)和/或同系统跨制式(inter-system inter-RAT)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给出示意的描述。
过早切换:指终端设备从源小区成功接入到了目标小区,但在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后很快发生RLF,或者终端设备在和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中发生了HOF,之后终端设备在源小区尝试重建立或者重连接,或者终端设备在源小区对应的系统或者制式下的小区尝试接入。
错误切换:指终端设备从源小区成功接入到了目标小区,但在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后很快发生RLF,或者终端设备在和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中发生了HOF,之后终端设备在不同于源小区,也不同于目标小区的小区尝试重建立。
过晚切换:指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待了较长时间后发生了RLF,之后终端设备在其它小区尝试重建立,或者终端设备在不同于该服务小区对应的系统和/或制式的其它小区尝试接入;
第三、RLF报告的传输:
可以理解的,终端设备上报RLF报告的接入网设备,或者说从终端设备处接收RLF报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源接入网设备(比如终端设备上一次收到切换命令的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失败接入网设备(比如发生RLF的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过早切换或者错误切换场景中的切换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其他接入网设备(例如重建立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指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失败接入网设备可以指失败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在过早切换或者错误切换场景中,失败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目标接入网设备,指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理解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相同,即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相同。
以从终端设备处接收RLF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上述的其他接入网设备为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比如在连接失败类型为RLF的情况下,该接入网设备接收RLF报告后,可以根据该RLF报告包括的小区信息,或者RLF报告外的小区信息(跨制式和/或跨系统RLF报告场景,详细说明可参见下述第四点介绍的跨无线接入技术的RLF报告的传输),将该RLF报告发送给失败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在过晚切换场景下, 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将RLF报告发送给检测到RLF的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即RLF报告中的失败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在过早切换或错误切换场景下,接入网设备可以将RLF报告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RLF报告中的失败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进一步地,RLF报告可以被发送至源接入网设备。例如,在过早切换或者错误切换场景下连接失败类型为RLF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其他接入网设备从终端设备处接收RLF报告后,该RLF报告首先被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RLF报告进行问题分析,比如识别到由于过早切换或者错误切换造成了连接失败,此后,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向源接入网设备转发该RLF报告。可选的,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在源小区中的C-RNTI和/或其它移动性相关的参数。
以从终端设备处接收RLF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其他接入网设备为例,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比如在连接失败类型为HOF的情况下,该接入网设备接收RLF报告后,可以根据该RLF报告包括的小区信息,将RLF报告发送给源接入网设备(RLF报告中的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可以理解的,上述接入网设备间的通信,可以是基于接入网设备间的接口进行的,也可以是基于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间的接口进行的。作为发送端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可以不经过其他接入网设备的转发传输至作为接收端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经过其他接入网设备的转发传输至作为接收端的接入网设备。
以同系统同制式场景下的终端设备在其他接入网设备上报RLF报告,不同接入网设备基于接入网设备间的接口进行通信为例:
如图1a所示,为过早切换场景下发生RLF时该RLF报告的传输示意图。首先,源接入网设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间交互传输切换消息,之后,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命令后成功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并在目标接入网设备发生RLF(图1a中用叉号X表示)。发生RLF后,终端设备在源小区进行重建立并记录RLF报告。后续终端设备接入其他接入网设备后,向该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RLF报告,由其他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失败指示消息,该失败指示消息中可以包括RLF报告,最终可以由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该RLF报告,比如可以通过切换报告消息或者其他消息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该RLF报告。可以理解的,图1a中终端设备记录RLF报告的步骤的执行顺序仅做示例,终端设备也可以在发生RLF时执行该步骤。
如图1b所示,为过早切换场景下发生HOF时RLF报告的传输示意图。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命令,再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发生HOF(图1b中用叉号X表示),之后在源小区进行重建立并记录RLF报告。后续终端设备接入其他接入网设备后,向该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RLF报告,其他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失败指示消息,该失败指示消息中可以包括RLF报告。可以理解的,图1b中终端设备记录RLF报告的步骤的执行顺序仅做示例,终端设备也可以在发生HOF时执行该步骤。
如图1c所示,为过晚切换场景下RLF报告的传输示意图。终端设备在源小区发生RLF(图1c中用叉号X表示),后在目标小区进行重建立并记录RLF报告。终端设备接入其他接入网设备后,向该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RLF报告,由其他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失败指示,该失败指示中可以包括RLF报告。可以理解的,图1c中终端设备记录RLF报告的步骤的执行顺序仅做示例,终端设备也可以在发生RLF时执行该步骤。
第四、跨无线接入技术的RLF报告(Cross RAT RLF report)的传输:
其中,RAT指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也可以称为制式。跨RAT的RLF报告的上报即跨系统或跨制式的RLF报告的传输,即终端设备在某一系统/制式上报另一系统/制式下的RLF报告。
当前通信系统中存在LTE RLF报告和NR RLF报告,未来的通信系统可能还会包括其他类型的RLF报告,例如eLTE RLF报告。eLTE是指连接到NR核心网设备的LTE接入网设备或者LTE小区。LTE RLF报告可以理解为:RLF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LTE相关的信息(小区信息,测量结果等),或者RLF报告是以LTE RRC格式编码的。其它RLF报告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eLTE RLF报告可以看做LTE RLF报告或者NR RLF报告的特例。以eLTE RLF报告为LTE RLF报告的特例为例,eLTE RLF报告可以理解为:RLF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eLTE相关的信息(小区信息,测量结果等),或者RLF报告是以LTE RRC格式编码的。
以通信系统中包括LTE RLF报告和NR RLF报告,且终端设备可以在NR网络上报LTE RLF报告为例。由于LTE RLF报告以LTE RRC格式编码,NR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可能无法识别该编码格式,因此终端设备在NR网络上报LTE RLF报告时,还携带需要转发的目标LTE小区信息,用于NR接入网设备转发该LTE RLF报告到目标LTE小区所属的LTE接入网设备。示例性的,若连接失败类型为RLF,该目标LTE小区可以为发生RLF的LTE小区的小区信息,若连接失败类型为HOF,该目标LTE小区信息可以为该连接失败前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收到切换命令时所在的LTE小区的小区信息。
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上报NR RLF报告的方式可参考上述终端设备在NR网络上报LTE RLF报告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是一种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下一代基站(gNodeB,gNB)、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部署于高空平台或者卫星。可选的,接入网设备部署于高空平台或卫星时,可以作为层1(L1)中继(relay),或者可以作为基站,或者可以作为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可以作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ual,IAB)节点。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指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或者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CU和DU组成的。多个DU可以共用一个CU。一个DU也可以连接多个CU。CU和DU可以理解为是对基站从逻辑功能角度的划分。其中,CU和DU在物理上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部署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CU和DU之间可以通过接口相连,例如可以是F1接口。CU和DU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RRC协议层、业务 数据适配协议栈(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协议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中,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层,物理(physical,PHY)协议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中。
可以理解,对CU和DU处理功能按照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将CU或者DU划分为具有更多协议层的功能。例如,CU或DU还可以划分为具有协议层的部分处理功能。在一设计中,将RLC层的部分功能和RLC层以上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将RLC层的剩余功能和RLC层以下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在另一种设计中,还可以按照业务类型或者其他系统需求对CU或者DU的功能进行划分。例如按时延划分,将处理时间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DU,不需要满足该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CU。在另一种设计中,CU也可以具有核心网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一个或者多个CU可以集中设置,也分离设置。例如CU可以设置在网络侧方便集中管理。DU可以具有多个射频功能,也可以将射频功能拉远设置。
可选的,CU可以由CU控制面(CU control plane,CU-CP)和CU用户面(CU user plane,CU-UP)组成,CU-CP和CU-UP可以理解为是对CU从逻辑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其中,CU-CP和CU-UP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RRC协议层和信令无线承载(signal radio bearer,SRB)对应的PDCP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CP中,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对应的PDCP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UP中。此外,SDAP协议层的功能也可能设置在CU-UP中。
示例性的,以接入网设备由CU和DU组成,CU由CU-CP和CU-UP组成为例,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PDCP-C指PDCP控制面,PDCP-U指PDCP用户面,F1-C指F1控制面接口,F1-U指F1用户面接口;以接入网设备由CU和两个DU组成为例,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第六、RAN共享(sharing):
RAN共享指一个物理小区可以共享给多个网络,通常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物理小区共享给多个逻辑小区,不同的逻辑小区可以属于不同的PLMN和/或不同的私网网络,共享给多个逻辑小区的物理小区也可以称为共享小区,该多个逻辑小区可以称为共享小区的多个逻辑小区。
可以理解的,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多个逻辑小区的物理资源相同,区别在于小区的逻辑配置不同。
在共享小区共享给多个逻辑小区的场景下,不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即不同逻辑小区可能由相同的接入网设备管理也可能由不同的接入网设备管理。
在不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相同的情况下,一般的,可以为共享小区所属的基站共享给多个网络;或者,共享小区所属的DU、以及该DU连接的CU同时共享给多个网络。在不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为共享小区所属的DU共享给多个网络,但是该DU连接的CU不共享。
示例性的,以共享小区共享给PLMN1和PLMN2,PLMN1中的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1(以小区ID1标识),PLMN2中的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2(以小区ID2标识)为例, 如图2c所示,为基站共享给多个网络的示意图,即由基站管理该逻辑小区1和逻辑小区2;如图2d所示,为CU和DU同时共享给多个网络的示意图;如图2e所示,为DU共享给多个网络但是该DU连接的CU1和CU2不共享的示意图,其中,CU1为逻辑小区1所属的CU,CU2为逻辑小区2所属的CU。
在RAN共享场景下,该共享小区中会广播小区信息列表,该小区信息列表中包括多个逻辑小区信息(例如逻辑小区的CGI、TAC等)。根据逻辑小区信息在该小区信息列表中的顺序,可以将小区信息列表中第一个逻辑小区信息所标识的逻辑小区作为该共享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
在通信过程中,终端设备在共享小区中通过共享该小区的多个网络中的一个网络驻留或接入,即终端设备驻留或接入该网络下的逻辑小区,该驻留或者接入的逻辑小区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的选择的逻辑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也可以称为注册的逻辑小区。
可以理解的,共享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也可以理解为与终端设备的选择的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共享小区场景中,终端设备的选择的逻辑小区与第一个逻辑小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对在共享小区中通过共享该小区的多个网络中的任一网络驻留或接入的任一终端设备来说,小区信息列表中的第一个逻辑小区信息所标识的逻辑小区都可以称为第一个逻辑小区。
示例性的,以上述图2c~图2e中,PLMN1下的逻辑小区1为第一个逻辑小区为例,终端设备1在该共享小区中通过PLMN1驻留或者接入时,PLMN1下的逻辑小区1为该终端设备1的选择的逻辑小区。终端设备2在该共享小区中通过PLMN2驻留或者接入时,PLMN2下的逻辑小区2为该终端设备2的选择的逻辑小区。对终端设备1和2来说,PLMN1下的逻辑小区1都可以称为第一个逻辑小区。
示例性的,在图2e所示的场景下,不同CU管理不同的逻辑小区,在终端设备选择逻辑小区2接入,且在逻辑小区2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若RLF报告中包括逻辑小区1的信息,将使得RLF报告发送至CU1,然而由于终端设备不是在逻辑小区1接入的,或者说终端设备不是CU1管理的终端设备,此时,CU1是不能根据该RLF报告优化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相关参数配置的,从而需要考虑RLF报告中应该包括哪些逻辑小区的信息,以使该RLF报告能够被传输至CU2,或者说需要考虑如何记录RLF报告,以使该RLF报告能够被用于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 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非陆地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等无线技术。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演进版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新版本。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此外,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20。该通信系统20包括终端设备40、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30a和/或第二接入网设备30b。可选的,该通信系统20还可以包括第三接入网设备30c(图3中未示出),该第三接入网设备30c不同于第一接入网设备30a和第二接入网设备30b。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30a可以理解为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30b可以理解为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发生连接失败,终端设备40记录并发送第一报告,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该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第一逻辑小区和第二逻辑小区共享物理小区,该第二逻辑小区为共享该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
基于该方案,可以降低RAN共享场景下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例如,由于第一报告中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该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和/或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或者,由于第一报告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首先可以根据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确定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比如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是否相同,或者,比如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存储的小区信息列表确定对应的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在第一报告包括第二逻辑小区和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情况下,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 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若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和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相同,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若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不同于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40,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其中,终端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可选的,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a、第二接入网设备30b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401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收发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403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402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出设备404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入设备405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处理器4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401可以是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402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 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401相连接。存储器402也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具体的,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403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403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其中,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输出设备404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4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
输入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4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第一接入网设备30a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a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303a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304a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a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a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301a、存储器302a、收发器303a和网络接口304a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304a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图4中未示出),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301a、存储器302a和收发器303a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接入网设备30b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b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303b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304b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第二接入网设备30b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b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301b、存储器302b、收发器303b和网络接口304b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304b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图4中未示出),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301b、存储器302b和收发器303b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40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中的处理器401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处理器110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中的收发器403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等实现。
其中,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4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4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4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当终端设备40是第一设备时,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40上的NFC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是指第一设备包括NFC芯片。该NFC芯片可以提高NFC无线通信功能。当终端设备40是第二设备时,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40上的NFC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是指第一设备包括电子标签(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其他设备的NFC芯片靠近该电子标签可以与第二设备进行NFC无线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LTE,BT,GNSS,WLAN,NFC,FM,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或者其他定位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中的存储器402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内部存储器121或者外部存储器接口120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例如Micro SD卡)等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中的输出设备404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显示屏194实现。其中,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中的输入设备405的功能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 或图5中的传感器模块180来实现。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该传感器模块180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和骨传导传感器180M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40还可以包括音频模块170、摄像头193、指示器192、马达191、按键190、SIM卡接口195、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和电池142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音频模块170可以与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或耳机接口170D等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5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40的具体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图3所示的接入网设备30与终端设备40进行交互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也可以适用到CU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或者DU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机制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以适用CU或者DU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连接失败。
其中,该连接失败可以为RLF或HOF。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以下实施例中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小区包括小区A、小区B、以及小区C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连接失败为RLF的情况下,存在如下两种场景:一种场景为,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后,很快在小区B发生RLF,即过早切换或错误切换场景;另一种场景为:终端设备在小区A发生RLF,即过晚切换场景。
可选的,在过晚切换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由小区C切换至小区A,并且与小区A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连接(区别于过早切换);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在进行初始连接时连接到小区A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终端设备在小区A发生RLF后,可以在小区B尝试重建立,或者接入。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连接失败为HOF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场景: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的过程中发生HOF,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未成功接入到小区B。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小区A可以是共享小区也可以是非共享小区。 小区B可以是共享小区也可以是非共享小区。小区C可以是共享小区也可以是非共享小区。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小区A和小区B同时存在时,小区A和小区B中的至少一个为共享小区,或者小区A和小区C同时存在时,小区A和小区C中的至少一个为共享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为非共享小区时,该非共享的物理小区具有唯一的逻辑小区,该唯一的逻辑小区可以称为第一个逻辑小区,具体的,可以标记为小区A,小区B或者小区C。也就是说,当物理小区为共享小区时,该物理小区可以有多个(至少两个)逻辑小区;当物理小区为非共享小区时,该物理小区只有一个逻辑小区,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共享小区的该逻辑小区可以称为该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小区A为共享小区时,以小区A包括逻辑小区A1和A2为例,假设逻辑小区A1为小区A的第一个逻辑小区,逻辑小区A2为终端设备在小区A选择的逻辑小区,且逻辑小区A1与A2属于不同的接入网设备。此时,在上述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后,很快在小区B发生RLF的场景下,小区A可以称为源小区,逻辑小区A2可以称为源逻辑小区。在终端设备在小区A发生RLF的场景下,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小区A的逻辑小区A2发生RLF,小区A可以称为失败小区,逻辑小区A2可以称为失败逻辑小区。在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的过程中发生HOF的场景下,小区A可以称为源小区,逻辑小区A2可以称为源逻辑小区。可选的,小区A的小区信息可以为第一个逻辑小区A1的小区信息。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CU,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小区B为共享小区时,以小区B包括逻辑小区B1和B2为例,假设逻辑小区B1为小区B的第一个逻辑小区,逻辑小区B2为终端设备在小区B选择的逻辑小区,且逻辑小区B1与B2属于不同的接入网设备。此时,在上述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后,很快在小区B发生RLF的场景下,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小区B的逻辑小区B2发生RLF,小区B可以称为失败小区,逻辑小区B2可以称为失败逻辑小区;在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的过程中发生HOF的场景下,小区B可以称为失败小区,逻辑小区B2可以称为失败逻辑小区。可选的,小区B的小区信息可以为第一个逻辑小区B1的小区信息。
当小区C为共享小区时,以小区C包括逻辑小区C1和C2为例,假设逻辑小区C1为小区C的第一个逻辑小区,逻辑小区C2为终端设备在小区C选择的逻辑小区,且逻辑小区C1与C2属于不同的接入网设备。此时,在上述终端设备从小区C切换至小区A,并与小区A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连接后在小区A发生RLF的场景下,小区C可以称为源小区,逻辑小区C2可以称为源逻辑小区。可选的,小区C的小区信息可以为第一个逻辑小区C1的小区信息。
基于上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源逻辑小区可以为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或上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时所在的逻辑小区,“最后一次”或者“上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可以指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之前最后一次或接收到切换命令。可以理解的是,源逻辑小区即为终端设备在源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即源逻辑小区为终端设备在源小区驻留或接入的逻辑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连接失败类型为RLF的场景下,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 逻辑小区;在连接失败类型为HOF的场景下,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HOF的目标逻辑小区。可以理解的是,失败逻辑小区即为终端设备在失败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即失败逻辑小区为终端设备在失败小区驻留或接入的逻辑小区。
S602、终端设备记录第一报告。
其中,该第一报告用于描述终端设备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
可选的,该第一报告也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RLF报告,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报告的名称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该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该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共享给源逻辑小区的物理小区可以称为源小区,即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共享给失败逻辑小区的物理小区可以称为失败小区,即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
可选的,在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报告还可以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也就是说,第一报告可以包括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即第一报告可以包括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和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判断源逻辑小区与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是否相同,若不同,第一报告中包括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第一报告中包括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若相同,第一报告中可以不包括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也就是说第一报告中包括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但不包括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
同理,终端设备也可以判断失败逻辑小区与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是否相同,若不同,第一报告中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第一报告中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和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若相同,第一报告中可以不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包括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判断源逻辑小区与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是否相同,以及失败逻辑小区与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是否相同,在第一报告中默认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在第一报告中默认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在该场景下,在源逻辑小区与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报告包括两组相同的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两个相同的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在失败逻辑小区与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报告包括两组相同的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两个相同的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可选的,该第一报告中还可以包括连接失败类型(例如RLF,HOF或者其他类型)、重建立小区的小区信息、终端设备的C-RNTI、连接失败时的服务小区和/或邻区的测量结果、安全验证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安全验证参数例如可以为消息认证短码-完整性(short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integrity,short MAC-I)。在连接失败类型为HOF 时,终端设备的C-RNTI可以为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在连接失败类型为RLF时,终端设备的C-RNTI可以为终端设备在失败逻辑小区中的C-RNTI。
可选的,第一报告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相关的信息。作为一种示例,随机接入信息可以包括如下多个信元的至少一种:locationAndBandwidth: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所对应的带宽部分(band width part,BWP)的频域位置和带宽;subcarrierSpacing: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对应的BWP的子载波间隔;msg1-FrequencyStart:用于指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的频率资源起始位置,或者表示配置的PRACH频域资源在初始BWP中的最低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索引;msg1-SubcarrierSpacing:用于指示PRACH资源的子载波间隔;msg1-FDM:指示在同一时间上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PRACH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ccasion)的个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实施场景下,第一逻辑小区和第二逻辑小区也不同,示例性的,以上述步骤S601中的场景为例:
场景一、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后,在小区B发生RLF。
该场景下,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小区A为共享小区,小区B为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逻辑小区A2切换至小区B的逻辑小区B2后,很快在小区B2发生RLF。该情况下,源逻辑小区为小区A2,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即小区B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包括逻辑小区A2和逻辑小区B2,第二逻辑小区包括逻辑小区A1和逻辑小区B1。示例性的,该情况下,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报告包括逻辑小区A2的小区信息和逻辑小区B2的小区信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报告包括逻辑小区A2的PLMN标识和逻辑小区A1的小区信息、以及逻辑小区B2的PLMN标识和逻辑小区B1的小区信息。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报告包括逻辑小区A1的小区信息、逻辑小区A2的小区信息、逻辑小区B1的小区信息、以及逻辑小区B2的小区信息。
情况2、小区A为非共享小区,小区B为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的逻辑小区B2后,很快在小区B2发生RLF。该情况下,不存在源逻辑小区,小区A为源小区,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即小区B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B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B1。
情况3、小区A为共享小区,小区B为非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逻辑小区A2切换至小区B后,很快在小区B发生RLF。该情况下,不存在失败逻辑小区,小区B为检测到RLF的小区(即失败小区),小区A2为源逻辑小区。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1。
场景二、终端设备在小区A发生RLF。
该场景下,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小区C为共享小区,小区A为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C的逻辑小区C2切换至小区A的逻辑小区A2,一段时间(比如较长时间)后在逻辑小区A2发生RLF。该情况下,源逻辑小区即为小区C2,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即小区A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包括逻辑小区A2和逻辑小区C2,第二逻辑小区包括逻辑小区A1和逻辑小区C1。
情况2、小区C为非共享小区,小区A为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C切换至小区A的逻辑小区A2,一段时间(比如较长时间)后在逻辑小区A2发生RLF。该情况下, 不存在源逻辑小区,小区C为源小区,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即小区A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1。
情况3、小区C为共享小区,小区A为非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C的逻辑小区C2切换至小区A,一段时间(比如较长时间)后在小区A发生RLF。该情况下,不存在失败逻辑小区,小区A为检测到RLF的小区(即失败小区),小区C2为源逻辑小区。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C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C1。
情况4、终端设备进行初始连接时连接到小区A,且小区A为共享小区,具体的,终端设备连接到小区A的逻辑小区A2。该情况下,不存在源逻辑小区,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即小区A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1。
场景三、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的过程中发生HOF。
该场景下,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小区A为共享小区,小区B为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逻辑小区A2切换至小区B的逻辑小区B2的过程中发生HOF。该情况下,源逻辑小区即为小区A2,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HOF的目标逻辑小区,即小区B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包括逻辑小区A2和逻辑小区B2,第二逻辑小区包括逻辑小区A1和逻辑小区B1。
情况2、小区A为非共享小区,小区B为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A切换至小区B的逻辑小区B2的过程中发生HOF,该情况下,不存在源逻辑小区,小区A为源小区,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HOF的目标逻辑小区,即小区B2。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B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B1。
情况3、小区A为共享小区,小区B为非共享小区,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逻辑小区A2切换至小区B的过程中发生HOF,该情况下,不存在失败逻辑小区,小区B为发生HOF的目标小区(即失败小区),小区A2为源逻辑小区。也就是说,第一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2,第二逻辑小区为逻辑小区A1。
S603、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告。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报告,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报告,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报告,第三接入网设备为例如可以为重建立小区或者建立连接的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三接入网设备不同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描述。
基于该方案,可以降低RAN共享场景下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例如,由于第一报告中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该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和/或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或者,由于第一报告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因此在从终端设备处接收该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三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该第三接入网设备首先可以根据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一 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比如,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以及存储的小区信息列表确定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根据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其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之后将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一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从终端设备的角度描述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从接入网设备的角度对该方法进行描述。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报告。
其中,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从终端设备处接收的第一报告,也可以是从其他接入网设备处接收的第一报告,对于第一报告的转发,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S702、第一接入网设备处理第一报告。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处理第一报告,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解析第一报告,并根据第一报告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
可以理解的,在过晚切换场景下,即终端设备从源逻辑小区切换到失败逻辑小区,与失败逻辑小区连接保持较长时间连接后发生了连接失败,比如RLF,此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不包括S701和S702;或者,在不存在源逻辑小区的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不包括由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下,在步骤S7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700a至步骤S700e:
S700a、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指示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或者,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不同于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时,终端设备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失败逻辑小区不同于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时,终端设备记录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场景中源小区为共享小区时,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场景中失败小区为共享小区时,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对于第一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作为一种示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第一字段表示,在第一字段的取值为第一数值时,可以表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在第一字段的取值为第二数值时,可以表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或者,在第一字段的取值为第三数值时,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无需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第一字段的取值为第四数值时,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在第一字段的取值为第五数值时,表示终端设备无需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 PLMN标识。
作为又一种示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第一字段表示,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消息中包括该第一字段时,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消息中不包括该第一字段时,表示终端设备无需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或者,在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该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此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生成的。也就是说,在步骤S700a之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
此时,步骤S700a可以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在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之前,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记录其在共享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在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记录其在共享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的情况下,获取该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后,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的第二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该场景下,步骤S701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的指示信息中可以不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即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接入网设备的。
S700b、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之前,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记录其在共享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在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记录其在共享小区选择的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或其他接入网设备的该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即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终端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或其他接入网设备处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可以理解的,步骤S700a和S700b可以单独实施,不依赖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步骤。
步骤S700c~S700e、分别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S603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步骤S700d中,终端设备记录第一报告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即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时,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时,终端设备 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记录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PLMN标识。
基于该方案,可以降低RAN共享场景下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例如,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根据该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例如在第一报告中包括上述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从而使得该第一报告最终可以被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和/或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进而使其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下面,以终端设备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告,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为例,对上述图6或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报告的传输进行说明。基于7所示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801~S804、分别与图7所示的S700a~S700d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805、终端设备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告。相应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报告。
可以理解的,终端设备通过跨制式发送第一报告时,比如在第一系统或第一制式的小区发送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的第一报告,以为例,步骤S805中,第三接入网设备即为第一系统或第一制式中的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还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的小区信息,用于第三接入网设备转发该第一报告到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的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示例性的,若连接失败类型为RLF,该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的小区信息可以为发生RLF的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小区的小区信息,若连接失败类型为HOF,该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的小区信息可以为该连接失败前最后一次收到切换命令的第二系统或第二制式小区的小区信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以同系统或同制式中发送第一报告为例进行说明,即终端设备在某一系统或制式中发送该系统或制式的第一报告。
可选的,步骤S805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告的类型信息,该类型信息指示第一报告的类型,第一报告的类型例如可以为LTE RLF报告,或者NR RLF报告,或者eLTE RLF报告,或者其他系统/制式中的报告。该第一报告的类型信息可以用于需要解码第一报告的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报告的编码格式,从而对第一报告进行解码。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报告后,可以根据第一报告包括的内容,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连接失败类型为HOF为例进行描述,第四接入网设备指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在该场景中即指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例如,源逻辑小区为小区A2,逻辑小区A1为与小区A2共享源小区A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即为小区A2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四接入网设备即为逻辑小区A1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接入网设备理解为图2e所示的CU2,将第四接入网设备理解为图2e所示的CU1。
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报告。可选的,该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报告的类型信息。
可选的,在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执行下述步骤S806a;在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执行下述步骤S806b。
S806a、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接收来自第三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报告后,根据第一报告包括的内容,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可以包括:在第一报告包括的连接失败类型为HOF,且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不包括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或者,在第一报告包括的连接失败类型为HOF,且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报告的类型信息确定第一报告的编码格式,从而根据该编码格式解码第一消息包括的第一报告,进而根据第一报告调整其配置的移动性相关参数。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包括CU和DU的分离式形态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CU可以接收第一报告。可选的,CU还可将第一报告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发送给DU。可选的,若CU可以划分为CU-CP和CU-UP,又可以包括CU-CP将第一报告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发送给CU-UP。示例性的,该第一报告中的部分信息可以为随机接入相关的信息。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存在可以直接通信的接口(例如X2接口或Xn接口)时,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该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此时,该第一消息例如可以为失败指示(FAILURE INDICATION或RLF INDICATION)消息、切换报告(HANDOVER REPORT)消息或其它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不存在可以直接通信的接口时,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例如,第三接入网设备通过S1接口或NG接口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由该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转发该第一消息。此时,该第一消息例如可以为上行RAN配置传输(UPLINK RAN CONFIGURATION TRANSFER)消息、下行RAN配置传输(DOWNLIKN RAN CONFIGURATION TRANSFER)消息、基站配置传输(eNB CONFIGURATION TRANSFER)消息、核心网设备配置传输(MME CONFIGURATION TRANSFER)消息或其它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S806b、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第四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三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报告后,根据第一报告包括的内容,确定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可以包括:在第一报告包括的连接失败类型为HOF,且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或者,在第一报告包括的连接失败类型为HOF,且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S806a中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消息交互。其中,发送消息的接入网设备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806a中第三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接收消息的接入网设备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806a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描述。
可选的,第四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可以对第一消息包括的第一报告进行处理。
示例性的,第一报告包括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第一报告包括源逻辑小的小区信息和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判断第一报告中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一个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是否相同,或者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和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是否相同。
若是,源逻辑小区与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相同,第四接入网设备即为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四接入网设备处理第一报告,可以为:第四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报告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该情况下,第四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报告包括的终端设备的C-RNTI和/或安全验证参数(例如short MAC-I))进一步确认第一报告是否是发送给其自身的,例如,可以将第一报告包括的终端设备的C-RNTI和/或short MAC-I与其保存的终端设备在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中的C-RNTI和/或short MAC-I进行比较,若相同,确认第一报告是发给第四接入网设备自身的。在确认第一报告是发送给自身后,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
若否,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或源逻辑小区的信息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即第一接入网设备,随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807。示例性的,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及其存储的源小区广播的小区信息列表确定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根据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示例性的,在第一报告中包括的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时,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S807、第四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四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消息。
可选的,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报告。可选的,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报告的类型信息。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报告后的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806a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该方案,可以使得第一报告最终被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以使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优化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在过早切换或者错误切换中连接失败类型为RLF,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向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即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五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接入网设备指第二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在终端设备发生RLF的场景中即指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即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失败逻辑小区为小区B2,逻辑小区B1为与小区B2共享失败小区B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即为逻辑小区B2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五接入网设备即为逻辑小区B1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五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806a-806b中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若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五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五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是否根据第一报告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或者, 第五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806b-S807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或第四消息后,可以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确定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806a-806b中第三接入网设备确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若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四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807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消息或者第四消息或者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报告。可选的,第三消息或者第四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报告的类型信息。可选的,第五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切换类型信息(比如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异系统和/或异制式过早切换),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的C-RNTI,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的切换决策相关的移动性参数等。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报告后的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806a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若源小区为非共享小区,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理解为相同的接入网设备,对应的,上述步骤中涉及第四接入网设备的步骤不需要执行;若失败小区为非共享小区,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第五接入网设备可以理解为相同的接入网设备,对应的,上述步骤中涉及第五接入网设备的步骤不需要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步骤S806a~807的描述也可以适用于过晚切换场景下的第一报告的转发,在过晚切换场景下,步骤S806a~步骤S807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替换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即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第四接入网设备可以替换为第五接入网设备(即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为CU为例,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901、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连接失败。
其中,该连接失败可以为RLF或HOF。具体的失败场景可参考上述步骤S601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902、终端设备记录第一报告。
其中,该第一报告用于描述终端设备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该第一报告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在HOF场景下,该第一标识为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在RLF场景下,该第一标识为终端设备在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中的C-RNTI。
可选的,该第一报告还可以包括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和/或,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
可选的,该第一报告还可以包括连接失败类型(例如RLF,HOF或者其他类型)、重建立小区的小区信息、连接失败时的服务小区和/或邻区的测量结果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的,终端设备记录第一报告后,可以向第一CU或第二CU或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告,该第一CU为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该第二CU为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第三接入网设备为不同于第一CU和第二CU的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设备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告为例进行说明,即步骤S902之后执行下述步骤S903。
S903、终端设备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告。相应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报告。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报告后,可以向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即第二CU)发送第一报告;或者可以向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即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
示例性的,在连接失败类型为HOF的场景下,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在连接失败类型为RLF的场景下,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二CU发送第一报告。以下以HOF场景下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为例进行说明。
S904、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相应的,第一CU接收来自第三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报告。
可选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报告后,可以根据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确定该逻辑小区所属的CU,并向第一CU发送该第一报告。可以理解的,在连接失败类型为HOF的场景下,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第一标识为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从而,其中,第一CU接收第一报告后,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终端设备是否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一CU可以保存终端设备在其管理的逻辑小区中的C-RNTI,收到第一报告后,第一CU在其保存的C-RNTI中查找是否有该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若未查找到,第一CU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不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若查找到,则第一CU可以优化其对应的移动性相关参数。
在该终端设备不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实施场景下,该方法后续包括的步骤也可能不同,示例性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下,第一CU可以进一步确定管理该终端设备的CU(或者说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为第三CU,其中,第三CU与第一CU共享同一个DU。从而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905a:第一CU向第三CU发送第一报告。相应的,第三CU接收来自第一CU的第一报告。第三CU接收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为第三CU管理的终端设备后,可以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
可选的,第一CU可以将其获取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与来自第三CU的终端设备的C-RNTI进行比较,当二者相同时,第一CU可以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为第三CU。可选的,终端设备发生连接失败时,源逻辑小区所属的第三CU可以感知到该连接失败。例如,在终端设备从源逻辑小区切换到其他小区的过早切换场景中,若源逻辑小区收到终端设备的重建立请求,第三CU可以确定发生了连接失败;或者,在终端设备从源逻辑小区切换到其他小区的错误切换场景中,若源逻辑小区所属的第三CU未收到来自该其他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完成消息,第三CU可以确定发生了连接失败;或者,第三CU可以确定其连接的终端设备发生RLF。在第三CU感知到该连接失败后,可以向第一CU发送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从而使得第一CU在接收到第一报告后,可以根据来自第三CU的终端设备的C-RNTI,将该第一报告发送至第三CU。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下,第一CU确定终端设备不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后,可以执行步骤S905b:第一CU向第四CU发送第一报告,相应的,第四CU接收来自第一CU的第一报告。其中,第四CU为与第一CU共享同一DU的除第一CU外的其他至少一个CU。可以理解的是,该第四CU中包括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因此,采用该方法也可以将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比如第三CU)。即若多个CU与第一CU共享同一个DU,第一CU确定源逻辑小区不为第一CU管理的逻辑小区,又无法 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第一CU可以向该多个CU分别发送第一报告。该多个CU中的每个CU接收第一报告后,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是否为其管理的终端设备,若是,则可以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若否,则丢弃或忽视第一报告。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下,第一CU确定终端设备不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后,可以执行步骤S905c:第一CU向DU发送第一报告。相应的,DU接收来自第一CU的第一报告,该DU为第一CU与其他一个或多个CU共享的DU,该其他一个或多个CU包括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
可选的,DU接收来自第一CU的第一报告后,若DU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比如DU保存了终端设备在各个逻辑小区中的C-RNTI,进而可以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DU可以执行步骤S906a:DU向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即第三CU)发送第一报告。第三CU接收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为第三CU管理的终端设备后,可以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
若DU不能确定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可以执行步骤S906b:DU向共享该DU的多个CU中除第一CU之外的其他CU(即第四CU)发送第一报告,除第一CU之外的其他CU包括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因此,采用该方法也可以将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该多个CU中的每个CU接收第一报告后,可以根据第一报告中包括的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是否为其管理的终端设备,若是,则可以优化其移动性相关参数,若否,则丢弃或忽视第一报告。
基于该方案,在第一报告传输至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后,该CU可以继续将第一报告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从而可以使得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调整其配置的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RLF场景下,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二CU发送第一报告,以使第二CU将第一报告发送至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的方法,可参考上述其向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以使第一CU将第一报告发送给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的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过早切换或错误切换的RLF场景下,第一报告传输至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后,该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可以向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和第一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切换类型信息(比如过早切换,错误切换,异系统和/或异制式过早切换)、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的C-RNTI,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的切换决策相关的移动性参数等。
可以理解的,在RLF场景下,第一报告中包括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为终端设备在检测到RLF的逻辑小区中的C-RNTI,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可以向第一CU发送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的C-RNTI。
可选的,第一CU收到第一报告和第一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信息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是否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可参见上述步骤S904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第一CU确定该终端设备不为第一CU管理的终端设备时,第一CU还可以执行类似于上述步骤S905a或S905b、或S905c的步骤,区别在于,第一CU发送第一报告时还发送第一信息包括的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可选的,第一CU还 可以发送第一信息包括的切换类型信息、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的切换决策相关的移动性参数等。
基于该方案,在第一报告传输至失败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后,该CU可以继续将第一报告发送至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从而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调整其配置的移动性相关参数;或者使得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向源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所属的CU发送第一报告和第一信息,使得第一报告最终能够被发送至源逻辑小区所属的CU,进而使得源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CU调整其配置的移动性相关参数,降低终端设备的连接失败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可以适用于RAN共享时不同逻辑小区属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场景,但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场景。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接入网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通信装置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步骤为例。图10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00包括处理模块1001和收发模块1002。所述收发模块1002,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和/或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收发模块1002,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接收和发送类的步骤,处理模块100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除接收和发送类步骤之外的其他步骤。
其中,处理模块1001,用于确定发生连接失败;处理模块1001,还用于记录第一报告,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包括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 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收发模块1002,用于发送第一报告。
可选的,收发模块1002,还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处理模块1001,用于记录第一报告,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01,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
可选的,收发模块1002,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处理模块1001,用于记录第一报告,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01,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通信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0中未示出),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处理模块1001可以读取存储模块中的数据或者指令,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对应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集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通信装置1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00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的形式。
比如,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具体的,图10中的处理模块1001和收发模块10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0中的处理模块10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0中的收发模块10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收发器403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0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比如,以通信装置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步骤为例。图11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1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10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收发模块1102。所述收发模块1102,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和/或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收发模块1102,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接收和发送类的步骤,处理模块110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除接收和发送类步骤之外的其他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其中,收发模块1102,用于接收第一报告,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包括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第一 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第一逻辑小区包括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处理模块1101,用于处理该第一报告。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或者指示信息,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发送该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可选的,在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01,获取收发模块1102接收的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收发模块1102,用于接收第一报告,该第一报告用于记录终端设备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源逻辑小区中的C-RNTI确定终端设备不为通信装置110管理的终端设备;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在终端设备不为通信装置110管理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报告。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通信装置11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1中未示出),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处理模块1101可以读取存储模块中的数据或者指令,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对应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集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通信装置1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10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b的形式。
比如,图4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a中的处理器301a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302a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30a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具体的,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1和收发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a中的处理器301a调用存储器302a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a中的处理器301a调用存储器302a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1中的收发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30a中的收发器303a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1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 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为代码/数据读写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能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或可能经过其他器件)并传输至该处理器。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以包括前面所述的装置。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发生连接失败;
    记录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所述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所述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所述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在所述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所述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所述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在所述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所述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所述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
    发送所述第一报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信息包括PLMN标识和小区标识信息,所述小区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小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逻辑小区为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时所在的逻辑小区。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失败为无线链路失败RLF,所述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所述RLF的逻辑小区。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失败为切换失败HOF,所述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所述HOF的目标逻辑小区。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报告包括所述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告还包括所述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所述源逻辑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所述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所述源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记录第一报告,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所述失败逻辑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记录所述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所述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记录第一报告,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记录第一报告。
  9.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所述第一报告包括第一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和第二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所述第一逻辑小区包括源逻辑小区和/或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所述第二逻辑小区包括与所述源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和/或与所述失败逻辑小区共享同一物理小区的第一个逻辑小区;
    处理所述第一报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信息包括PLMN标识和小区标识信息,所述小区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小区。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逻辑小区为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时所在的逻辑小区。
  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失败为无线链路失败RLF;所述失败逻辑小区为检测到所述RLF的逻辑小区。
  13. 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失败为切换失败HOF;所述失败逻辑小区为发生所述HOF的目标逻辑小区。
  14. 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发生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记录源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源逻辑小区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记录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小区信息,或者发生连接失败的失败逻辑小区的PLMN标识;
    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且所述获取指示信息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实现,所述获取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失败逻辑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1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1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所述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1/093550 2020-05-21 2021-05-13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233194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808024.0A EP4142365A4 (en) 2020-05-21 2021-05-13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7/990,483 US20230080142A1 (en) 2020-05-21 2022-11-18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8285.2A CN113709826A (zh) 2020-05-21 2020-05-21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010438285.2 2020-05-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990,483 Continuation US20230080142A1 (en) 2020-05-21 2022-11-18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3194A1 true WO2021233194A1 (zh) 2021-11-25

Family

ID=7864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93550 WO2021233194A1 (zh) 2020-05-21 2021-05-13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80142A1 (zh)
EP (1) EP4142365A4 (zh)
CN (1) CN113709826A (zh)
WO (1) WO20212331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736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397288A (zh) * 2022-05-12 2024-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601A (zh) * 2011-12-23 2013-06-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链路失败或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CN103379517A (zh) * 2012-04-13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方法、异常事件统计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CN106376015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共享中重建立小区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8204863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bas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EP3512247A1 (en) * 2018-01-11 2019-07-1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nnection failure reporting
US20200100314A1 (en) * 2014-04-29 2020-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handover report and an rlf re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7203B2 (ja) * 2011-09-07 2015-07-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491719B1 (ko) * 2014-03-12 2015-02-09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오류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15387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601A (zh) * 2011-12-23 2013-06-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链路失败或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CN103379517A (zh) * 2012-04-13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方法、异常事件统计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US20200100314A1 (en) * 2014-04-29 2020-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handover report and an rlf report
CN106376015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共享中重建立小区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8204863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bas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EP3512247A1 (en) * 2018-01-11 2019-07-1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nnection failure report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M156] Need of RLF Report in NR", 3GPP DRAFT; R2-1811117 [M156] NEED OF RLF REPORT IN NR,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2, no. Gothenburg, Sweden; 20180820 - 20180824, 10 August 2018 (2018-08-10),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 XP051520812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142365A4
ZTE CORPORATION, SANECHIPS: "Enhancement on RLF report for MRO", 3GPP DRAFT; R2-2002924,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2, no. Electronic meeting; 20200420 - 20200430, 10 April 2020 (2020-04-10),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 XP05187109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42365A1 (en) 2023-03-01
EP4142365A4 (en) 2024-01-31
CN113709826A (zh) 2021-11-26
US20230080142A1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45505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624146B2 (en)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62453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9967907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cessor
US2022021756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1027413A1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3008014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01010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218820A1 (zh)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132815A1 (en) Repor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180338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2040835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WO2015076345A1 (ja)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US20220225128A1 (en) Information Updat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300719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1570703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1510257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27660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1921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228238A1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
US20240015624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47713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1554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emergency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99848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368937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080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080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1123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