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23636A1 - 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23636A1
WO2021223636A1 PCT/CN2021/090508 CN2021090508W WO2021223636A1 WO 2021223636 A1 WO2021223636 A1 WO 2021223636A1 CN 2021090508 W CN2021090508 W CN 2021090508W WO 2021223636 A1 WO2021223636 A1 WO 202122363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illuminance
transmittance
electrochromic layer
gl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905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史智睿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17997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148491A4/en
Priority to US17/998,15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21610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122363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2363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7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E06B3/6715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reased thermal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E06B3/6722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reased thermal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with adjustable passage of ligh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6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featuring transparency control by applying voltage, e.g. LCD, electrochromic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8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monitoring photodetector

Definitions

  • FIG. 7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nother electrochromic glass provided in Example 7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when the ambient illuminance is strong, reducing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is beneficial to avoid strong glare affecting users; when the ambient illuminance is weak, increasing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is beneficial to adopting environmental space Light illuminates to a certain extent, sav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internal space lighting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can block some infrared rays, reduce the heat loss of the internal space and reduce the heat entry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the relevant judgment of the second illuminance is used as a condition for triggering the adjustment process
  • the relevant judgment of the first illuminance is a condition for feedback adjustment.
  • the second illuminance is detected by the second sensor.
  • the second transmittance to which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is suitable for adjustment is determined; the second sensor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facing the inner space , The light-sensing surface faces the light-incident side of the ambient light.
  • An adjustment instruction is generated, and the adjustment instruction carries a third control signal, and the third control signal is set to adjust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to the third transmittance.
  • the outdoor light irradiated on the electrochromic glass gradually weaken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electrochromic unit is adjusted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top glass is log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unrise working hours, so I won’t repeat them here.
  • An electrochromic glass 10 includes: a second sensor 12, a processor module 13, and an electrochromic layer 14;
  •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14 is on the side of the ordinary glass layer 20 adjacent to the hollow layer 30, and the outer ordinary glass layer 20 can resist electrons on the electrochromic glass 10.
  • the components are protected.
  • the first sensor 11 may be arranged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ordinary glass layer 20 away from the hollow layer 30 or arranged at a preset position in the external space.
  • the preset position in the external space may be close to the electric On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chromic g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10)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10)。电致变色玻璃(10)包括第二传感器(12)、处理器模块(13)和电致变色层(14),第二传感器(12)设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模块(13);第二传感器(12)设置于电致变色层(14)的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12)的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射方向;电致变色玻璃(10)的控制方法由处理器模块(13)执行,处理器模块(13)执行的方法包括: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14)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传送调节指令至电致变色层(14),以根据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14)透过率,从而实现电致变色玻璃(10)的透过率控制。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本公开要求在2020年05月0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383716.X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上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公开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变色器件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建筑玻璃采用了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材料的光学属性的变化,如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电致变色玻璃的运用能够实现可控变色、建筑节能、遮挡眩光等一系列效果,电致变色玻璃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中的运用稳步增长,尤其是在商用建筑上。
通常在建筑外墙上安装光感元件,通过光感元件检测太阳光强,根据太阳光强的大小来调控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从而达到使室内光线柔和的目的。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调控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却有诸多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以实现对电致变色玻璃透过率的精准控制,使得调整结果尽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电致变色层和处理器模块,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由所述处理器模块执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
传送所述调节指令至所述电致变色层,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二传感器、处理器模块和电致变色层;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射方向;
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为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组成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替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再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的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调控方法,在实际使用中有诸多不足,常常并不能精准调整为最适合用户的透过率,还需要用户自行手动调节,使用体验欠佳。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
传送所述调节指令至所述电致变色层,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基于第一照度和所述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照度为所述环境光进入所述电致变色层前的照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照度和所述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照度,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一透过率;
判断所述电致变色层是否调节至所述第一透过率;
若调节至所述第一透过率,则从第二传感器接收第二照度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第二照度;
判断所述第二照度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若所述第二照度不处于预设范围内,则生成所述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一控制信号;其中,当所述第二照度大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大值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降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当所述第二照度小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提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照度和所述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照度,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二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二照度是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到;
判断所述第二透过率是否低于预设透过率;
若所述第二透过率低于所述预设透过率,则从第一传感器接收第一照度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照度;
判断所述第一照度是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若所述第一照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则生成所述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提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生成所述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提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照度,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三透过率;
生成所述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所述第三透过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 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是否为预设工作时间段;
若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为所述预设工作时间段,则执行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以及若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在所述预设工作时间段外,则生成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指定透过率的调节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调节指令中还携带调光顺序信号,所述调节指令设置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单元按照所述调光顺序信号依序进行透过率调节。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电致变色玻璃自动调节透过率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处理器模块来执行,该处理器模块作为电致变色玻璃的部件集成于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
电致变色玻璃已普遍应用于建筑、车辆等领域。本申请中,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电致变色层,以电致变色层为界,将建筑、车辆等内部的空间作为内部空间,将建筑、车辆等外部的空间作为环境空间;则上述环境光为来自于环境空间的光照,例如太阳光照、直射光线等。示例性的,电致变色玻璃的基本结构由玻璃衬底、夹胶玻璃中间膜、电致变色层、夹胶玻璃中间膜和玻璃衬底构成,电致变色层是整个电致变色玻璃的核心,是变色反应发生层,电致变色层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在环境光的照度变化时,通过调整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例如环境光照度增强时将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低,环境光照强度降低时将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高,可以维持内部空间的光线柔和,因此对环境光照度变化的准确响应显得尤为重要。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于电致变色层朝向内部空间一侧的第二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当进行照度检测时,第二传感器的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射方向。这样一方面检测的是实际入射于室内环境的光强,更接近于用户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上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内部空间,不容易受到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大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处理 器模块基于上述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其中,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施加在电致变色层上的电压,其中电致变色层可以是柔性或刚性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组合制成的具有可调透过率的片层,例如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玻璃、SPD(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悬浮粒子装置)和EC(Electrochromic,电致变色)等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朝向内部空间一侧为电致变色层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
以一种特定结构的EC为例,说明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的过程,电致变色层包括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第二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材料层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的颜色发生变化,电解质层提供离子在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的传输通道,离子存储层起到存储离子和平衡电荷的功能。当施加反向电压时,电致变色材料层中的离子回到离子存储层,电致变色层的颜色恢复。
步骤120、传送调节指令至电致变色层,以根据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电致变色玻璃透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为,设定照度预设值,将检测到的照度与照度预设值进行比较,根据预设自动调节规则调整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照度预设值对应的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进行设置,例如在办公室场景中可以设置预设范围为400lux~600lux,在图书馆场景中可以设置预设范围为200lux~400lux;在某些特定使用场景下,上述预设范围也可以设置为单点值。示例性的,上述预设自动调节规则为,判断第二照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检测到的第二照度大于预设范围的最大值时,此时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第二照度大于预期目标,表明当前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过高,因此处理器模块产生相应的反馈控制信号,控制电致变色层降低透过率;若检测到的第二照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时,则此时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第二照度小于预期目标,表明当前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过低,因此处理器模块产生相应的反馈控制信号,控制电致变色层提高透过率,从而使得透过电致变色玻璃的照度处于使得室内光线柔和的预期目标内;若检测到的第二照度处于预设范围,则此时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满足需求,不用进行反馈调节。
其中,电致变色层可以是柔性或刚性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组合制成的具有可调透过率的片层,例如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玻璃、SPD(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悬浮粒子装置)和EC(Electrochromic,电致变色)等类型。在本实施例中,环境光照度较强时,降低电致变色层的透 过率有利于避免强眩光影响用户;在环境光照度较弱时,提高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有利于采用环境空间光线进行一定程度的照明,节省内部空间照明系统的能耗;同时电致变色层能够阻隔部分红外线,减少内部空间的热量散失和减少外部环境空间的热量进入,能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环境光穿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第二照度,将第二照度与照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反馈控制信号,根据第二照度的反馈确定当前适合内部空间的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对电致变色层进行反馈调节,实现精准调节电致变色玻璃透过率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210、根据第一照度,确定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一透过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设置于电致变色层朝向环境空间一侧,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光侧。第一照度为上述环境光进入电致变色层前的照度,由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根据第一照度,确定电致变色层适合调整至的第一透过率;示例性的,若第一照度超过预设区间的最大值,则表明此时室外光线较强,为了避免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光线过强,需要将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低;若第一照度低于预设区间的最小值,则表明此时室外光线较暗,则需要将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高;在处理器模块中预先存储了照度与电致变色层透过率的对应关系,处理器模块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第一照度进行匹配,确定第一透过率的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朝向环境空间一侧为电致变色层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
步骤220、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处理器模块根据上述第一透过率对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产生调节完成信号。
步骤230、判断电致变色层是否调节至第一透过率;若电致变色层调节至第一透过率,则执行步骤240,若电致变色层未调节至第一透过率,则返回执行步骤220。
处理器模块在接收到调节完成信号后,对电致变色层当前的透过率进行检测,判断电致变色层是否调节至第一透过率,若电致变色层调节至第一透过率,则进入步骤240中,若电致变色层未调节至第一透过率,则继续进行调节,直 至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达到第一透过率。
步骤240、从第二传感器接收第二照度。
从第二传感器接收第二照度,从而确定在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节为第一透过率之后,环境光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光照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可以保持持续开启状态,也可以在步骤240之前的任一步骤中、步骤前或步骤后被唤醒;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判定电致变色层已经调节至第一透过率之后,将第二传感器唤醒。
步骤250、判断第二照度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若第二照度处于预设范围外,则执行步骤260,若第二照度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执行步骤270。
判断第二照度是否处于预设范围,预设范围为预设于处理器模块内的照度范围,例如为使人感受到舒适的照度范围。当第二照度处于预设范围外时,则表明此时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还需进行反馈调节,即根据第一照度调节的电致变色层的第一透过率,并不适合当前室内的照度需求,还需要根据第二照度进行反馈调节。当第二照度处于预设范围内时,则表明经过调节后的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满足需求,不用进行反馈调节。通常当环境光的照度在第一照度对应的预设区间的边界值附近时,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照度有时处于预设区间内,有时处于预设区间外,此时如果仅根据第一照度来调整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会导致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不断切换;或者由于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误差,导致虽然第一照度实际上处于预设区间内/外,但检测结果却处于预设区间外/内,仅根据第一照度来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会出现偏差。因此,此时需要再根据第二照度进行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电致变色层透过率调节的精准性,尽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步骤260、生成调节指令,并根据调节指令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当第二照度不处于预设范围内时,包含两种情况:当第二照度大于预设范围的最大值时,例如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光照强度大于使人感到舒适的最大光照强度,则需要调低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以使得进入内部空间的光照强度降低,处理器模块生成的调节指令中携带的第一控制信号为降低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当第二照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时,例如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空间的光照强度小于使人感到舒适的最小光照强度,则需要调高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以使得进入内部空间的光照强度升高,处理器模块生成的调节指令中携带的第一控制信号为提高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根据生成的调节指令中的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使得透过电 致变色层的照度达到使室内光线柔和的预期目标。
此外,实施例一中提及的控制信号包括实施例二提及的第一控制信号,也包括下文中提及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
步骤270、第一传感器持续监测第一照度。
当第二照度处于预设范围内时,则表明经过调节后的电致变色层的第一透过率满足需求,不用进行反馈调节,因此第一传感器继续监测第一照度,进入下一次调节等待中,直至第一照度不处于预设区间内时,再次根据第一照度对应的第一透过率对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进行调节,此时不需要反馈调节,第二传感器可以保持持续开启状态,也可以将第二传感器转入睡眠状态,以节约能耗。
实施例三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310、根据第二照度,确定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二透过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二照度的相关判断为触发调节过程的条件,第一照度的相关判断为反馈调节的条件。第二照度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到,根据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照度,确定电致变色层适合调整至的第二透过率;第二传感器设置于电致变色层朝向内部空间一侧,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光侧,示例性的,第二照度超过预设范围的最大值时,则表明此时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的光照强度过强,则此时将电致变色层的可见光透过率调低;第二照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时,则表明此时透过电致变色层进入内部的光照强度较弱,则此时将电致变色层的可见光透过率调高。示例性的,电致变色玻璃包括外玻璃、电致变色层和内玻璃,第二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电致变色玻璃的电致变色层上且靠近内部玻璃一侧,电致变色层与内部玻璃之间,内部玻璃上,还可以设置于内部空间任意需要的位置,例如办公桌上,通过对第二传感器的感光光路进行调节,即可采集到透过电致变色玻璃照射到办公桌的光线来判断进入室内的光线是否达到预期,当第二照度大于照度预设值时,室内的光线过强,会影响用户办公时的舒适度;第二传感器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线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与处理器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步骤320、判断第二透过率是否低于预设透过率,若第二透过率低于预设透 过率,则执行步骤330,若第二透过率等于或高于预设透过率,则执行步骤370。
上述预设透过率通常为较低的透过率,当第二透过率低于预设透过率时,即使环境光的照度减弱,透过电致变色层的光量变化很小,第二传感器难以灵敏地检测到外部环境空间的环境光的照度变化。因此,当第二透过率低于预设透过率时,仅仅通过第二传感器来调节,很难再次触发调整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通过判断第二透过率是否低于预设透过率,当第二透过率低于预设透过率时执行步骤330,当第二透过率不低于预设透过率时执行步骤370。
步骤330、从第一传感器处接收第一照度信号。
当第二透过率低于预设透过率时,此时,如果外部环境空间的环境光照度减弱,第二传感器难以灵敏地检测到外部环境光的照度变化,此时需要再结合第一照度对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可以保持持续开启状态,也可以在步骤330之前的任一步骤中、步骤前或步骤后被唤醒;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判定第二透过率低于预设透过率之后,将第一传感器唤醒。
步骤340、判断第一照度是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若第一照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则执行步骤350,若第一照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则执行步骤360。
若第一照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则需要根据第一照度对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进行反馈调节。这是由于虽然此时环境空间的环境光的第一照度减弱,但是由于电致变色层的第二透过率很低,第二传感器难以灵敏地检测到环境光的照度变化,此时需要依靠第一传感器检测的第一照度来进行反馈调节,触发将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高。
步骤350、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提高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提高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示例性地,提高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的具体方法,可以是逐级提高透过率,直至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与第一照度匹配;也可以根据第一照度直接确定出电致变色层适合调整至的第四透过率,直接将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节至该第四透过率。
步骤360、不进行透过率调节。
若第一照度不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即第一照度大于预设范围的最大值或处于预设范围时,则无需根据第一照度对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进行反馈调节。
步骤370、第二传感器持续监测第二照度。
当第二透过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透过率时,环境光的照度发生变化,第二传感器能够灵敏地检测到该变化,仅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监测即可达到很好的调节效果。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完成后,本次调节结束,第二传感器持续监测第二照度,进入下一次调节等待中,第一传感器可以保持持续开启状态,也可以将第一传感器转入睡眠状态,以节约能耗。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仅根据第二照度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具体步骤为:
根据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确定电致变色层适合调整至的第三透过率;
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设置为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第三透过率。
本实施例中,在一些使用场景中,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的第二照度来直接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调节原理与前述实施例类似,不在此赘述。本实施例中,当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过低而无法触发电致变色玻璃,主动将透过率调高时,可以结合手动调节的方式,由用户手动调高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
实施例五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具体步骤包含:
步骤410、获取当前时间。
步骤420、判断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是否为预设工作时间段;若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为预设工作时间段,则执行步骤430,若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在预设工作时间段外,则执行步骤440。
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将一天的时间分成多个工作时间段,不同的工作时间段对应的控制方式不一样。上述预设工作时间段为太阳从初升至落下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需要根据环境光来调整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以满足用户对内部空间的照度的需求。例如,在特定地点,通过提供用户所处的纬度、太阳赤纬、当时的太阳角能够由软件模拟出当地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通过所处的经纬度、日期、时区信息,可以模拟出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示例性的,0时~6时 为深夜工作时间段,6时~12时为日出工作时间段,12时~19时为日落时间段,19时~24时为晚间工作时间段,则对应的预设工作时间段为日出工作时间段和日落工作时间段。在另一示例中,6时~19时为白天工作时间段,19时~次日6时为夜晚工作时间段,则对应的预设工作时间段为白天工作时间段。以上划分的时间段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例如所在地的季节、建筑的使用时间等,进行个性化设置。
步骤430、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
判断此时属于预设工作时间段后,根据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具体生成调节指令的步骤参照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40、生成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指定透过率的调节指令。
判断此时不属于预设工作时间段后,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预设工作时间段生成指定透过率的调节指令。示例性的,当前时间为晚间工作时间段时,大部分时间室内不想让室外看见时,因此生成控制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最小透过率的调节指令,如有观看夜景等需要时,可以手动将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调至最高;当前时间为深夜工作时间段时,在凌晨时,无人使用电致变色玻璃,可以将电致变色层调节到最稳定的状态,以延长电致变色层的使用寿命,电致变色玻璃是极性器件,一般短路状态是其最稳定状态,因此生成将电致变色层调控至短路状态的调节指令,以延长电致变色器件寿命。稳定状态根据电致变色层的材料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对于不同的材料,电致变色层的稳定状态有的是最暗状态,有的是最亮状态,有的是透过率中间态时。
步骤450、传送调节指令至电致变色层,以根据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透过率。
根据生成的调节指令中的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加入时间控制后,不仅满足不同时间段用户对内部空间的照度的需求,还有利于节约能耗和延长电致变色器件寿命。
实施例六
前述各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色单元,调节指令中还携带调光顺序信号,调节指令设置为控制每个电致变色单元按照调光顺序信号依序进行透过率调节。当电致变色层为一个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色单元时,可以整体调节;当电致变色层为多个小规格的电致变 色单元拼接而成时,可以实现分区调节,在调节指令中携带调光顺序信号,使得电致变色层的各个电致变色单元依序变色。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为日出工作时间段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由地平线缓缓升起,太阳光的入射角度逐渐增加,接受到光线照射的位置由电致变色玻璃的下端上移。示例性的,当电致变色层为多个电致变色单元拼接而成时,优选的,电致变色层由多个电致变色单元分排拼接,对透过率进行一层一层的调节,传感器的位置根据场景需求进行调节,例如可以设置在每排电致变色单元的顶部,根据生成的调节指令控制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由下至上依次降低。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为日落工作时间段时,室外光线照射在电致变色玻璃上由上至下逐渐减弱,电致变色单元透过率的调节由最上层玻璃开始,同日出工作时间段逻辑一致,不在此一一赘述。
当电致变色层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色单元时,根据调光顺序信号调节各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还可以进一步在每调节一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后,判断第二照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第二照度已经处于预设范围内,则停止后续调节;如果第二照度不处于预设范围内,继续下一电致变色单元透过率的调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单元,第二传感器安装在室内某位置(例如会议桌),控制信号由第二传感器触发,第一传感器处于反馈状态,在日出工作时间段,电致变色层由最下层的电致变色单元开始调节透过率,最下层的电致变色单元透过率调整后,如果第二传感器眩光被遮挡,则透过率调节结束,无需再调整其它的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如果第二传感器仍然能检测到眩光,则再依序调整倒数第二层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
在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中加入调光顺序信号,设置为控制电致变色层的各个电致变色单元依序变色;例如对于日出工作时间段和日落工作时间段采用不同的变色顺序,使得室内的照度调节更为精准,尤其适用于建筑物没有遮挡比较空旷的环境或高楼层,例如机场候机室、机场塔台、高层办公楼和住宅等。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手动调节,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调节,将手动调节优先权设置为最高,在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同时发出调节指令时,优先执行手动调节指令。
实施例七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层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10包括:第二传感器12、处理器模块13和电致变色层14;
第二传感器12设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模块13;
第二传感器12设置于电致变色层14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光侧;
处理器模块13设置为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并传送调节指令至电致变色层14,以根据控制信号调节电致变色层14透过率。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模块13调节施加至电致变色层14的电压,处理器模块13调节电致变色层14的透过率。
可选的,电致变色玻璃1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1,第一传感器11设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模块13;第一传感器11设置于电致变色层14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射方向。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替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电致变色玻璃可以为中空玻璃;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色单元。
如图6所示,第一传感器11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的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的预设位置,第二传感器12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的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的预设位置,可以紧贴电致变色层14设置,也可以设置在需要检测光线强度的位置,示例性的,设置在会议桌的桌面。电致变色玻璃10中包括电致变色层14,电致变色层可以是柔性或刚性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组合制成的具有可调透过率的片层,例如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玻璃、SPD(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悬浮粒子装置)和EC(Electrochromic,电致变色)等类型,关于这部分详细的结构特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详述。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玻璃10可以为中空玻璃40,电致变 色玻璃10还包括普通玻璃层20,普通玻璃层20与电致变色层14间形成中空玻璃40的中空层30,电致变色层14与普通玻璃层20相应设置组成双层中空玻璃40,如图7所示,普通玻璃层20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第一传感器11可以设置在中空层30内,第二传感器12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的预设位置,可以紧贴电致变色层14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设置,也可以设置在需要检测光线强度的位置;电致变色层14在普通玻璃层20的邻近中空层30的一侧,外层的普通玻璃层20可以对电致变色玻璃10上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1可以设置在紧贴普通玻璃层20远离中空层30的一侧或设置在外部空间的预设位置,示例性的,外部空间的预设位置可以为靠近电致变色玻璃的框架结构上。
如图8所示,在一替代实施例中,普通玻璃层20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即电致变色层14靠近环境空间一侧时,第二传感器12可以设置在中空层30内,第一传感器11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的预设位置,可以紧贴电致变色层14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12可以设置在紧贴普通玻璃层20的内侧或内部空间的预设位置,示例性的,内部的预设位置可以为室内会议桌上。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再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电致变色玻璃可以为夹胶玻璃,如图9所示,夹胶玻璃是由两层普通玻璃层20之间夹了两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和一层电致变色层14形成的复合玻璃,其中,常用的夹胶玻璃中间膜有: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SGP(Sentry Glas Plus,离子性中间膜)、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U(Polyurethane,聚氨酯)等;第二传感器12设置在室内侧,即两层普通玻璃层20中背向环境光入射的一普通玻璃层的外表面侧,第一传感器11设置在室外侧,即两层普通玻璃层20中朝向环境光入射的另一普通玻璃层的外表面侧。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12还可以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和普通玻璃层20之间,如设置在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中,电致变色层14和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之间,或普通玻璃层20和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之间等;第一传感器11还可以设置在电致变色层14和普通玻璃层20之间,如设置在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中,电致变色层14和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之间,或普通玻璃层20和有机聚合物中间膜30之间等。
夹胶玻璃作为一种安全玻璃即使在受到撞击破碎后,由于中间膜的粘接作 用,碎片也会被粘在薄膜上,破碎的玻璃表面仍保持整洁光滑,这就有效防止了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人身安全。同时,夹胶玻璃的中间膜具备的隔音、控制阳光的性能,使用夹胶玻璃不仅可以隔绝噪声,还可以阻挡紫外线和吸收红外光谱中的热量,具备节能、环保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手动模块,手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13信号连接,手动模块设置为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对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进行手动调节。
实施例八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室内办公桌或会议桌1的桌面上相应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12,离办公桌或会议桌1的桌面一定距离处有电致变色玻璃10,第二传感器12可采集到透过电致变色玻璃10照射到办公桌的光线,用以判断进入室内的光线是否达到预期。如图10所示,b与c虚线间的夹角为α 1,a与b虚线间的夹角为α 2,则第二传感器12的感光光路的开口角度α的范围为α 1<α<α 2,在此角度内的入射光均能被第二传感器12检测。第二传感器12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根据设置位置对第二传感器12的感光光路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对不同位置的光线照度进行检测。
示例性的,要求在离窗边L距离的范围内强光对用户无影响,假设玻璃顶部距桌面相对高度为H,玻璃底部距桌面相对高度为h,则需要设置相应位置处的传感器的光路开口角度为arctan(h/L)至arctan(H/L),通过调节与传感器相连的电致变色玻璃的透过率,即可满足离窗边L距离的范围内无强光的需求,满足用户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对电致变色玻璃进行个性化设置的需求。

Claims (10)

  1.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电致变色层和处理器模块,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由所述处理器模块执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控制信号;
    传送所述调节指令至所述电致变色层,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包括:
    基于第一照度和所述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照度为所述环境光进入所述电致变色层前的照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照度和所述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照度,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一透过率;
    判断所述电致变色层是否调节至所述第一透过率;
    响应于所述电致变色层调节至所述第一透过率的判断结果,接收第二传感器发送的第二照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第二照度;
    判断所述第二照度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响应于所述第二照度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外的判断结果,生成所述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一控制信号;其中,当所述第二照度大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大值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降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当所述第二照度小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提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照度和所述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照度,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二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二照度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得到;
    判断所述第二透过率是否低于预设透过率;
    响应于所述第二透过率低于所述预设透过率的判断结果,接收第一传感器发送的第一照度,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照度;
    判断所述第一照度是否小于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照度小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小值的判断结果,生成所述调 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提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所述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照度,确定所述电致变色层待调整至的第三透过率;
    生成所述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中携带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设置为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所述第三透过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在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是否为预设工作时间段;
    响应于所述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为所述预设工作时间段的判断结果,执行基于环境光穿透电致变色层后的第二照度,生成调节指令的操作;以及响应于所述当前时间所对应的工作时间段在所述预设工作时间段外的判断结果,生成调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为指定透过率的调节指令。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调节指令中还携带调光顺序信号,所述调节指令设置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单元按照所述调光顺序信号依序进行透过率调节。
  8.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二传感器、处理器模块和电致变色层;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背对环境光入射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射方向;
    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电致变色玻璃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模块;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朝向环境光入射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光感应面朝向环境光的入射方向。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中,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为夹胶玻璃或中空玻璃;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调节透过率的电致变 色单元。
PCT/CN2021/090508 2020-05-08 2021-04-28 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WO202122363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799767.5A EP4148491A4 (en) 2020-05-08 2021-04-28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CHROMIC GLASS, AND ELECTROCHROMIC GLASS
US17/998,153 US20230221610A1 (en) 2020-05-08 2021-04-28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chromic glass, and electrochromic glas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3716.XA CN111474797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CN202010383716.X 2020-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3636A1 true WO2021223636A1 (zh) 2021-11-11

Family

ID=7176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90508 WO2021223636A1 (zh) 2020-05-08 2021-04-28 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21610A1 (zh)
EP (1) EP4148491A4 (zh)
CN (1) CN111474797B (zh)
WO (1) WO20212236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868A (zh) * 2022-03-04 2022-06-24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797B (zh) * 2020-05-08 2024-01-30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CN112817193B (zh) * 2021-01-06 2023-07-21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调控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16635259A (zh) * 2021-11-29 2023-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系统、调光方法及调光玻璃
CN115145068B (zh) * 2022-05-31 2023-10-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护眼功能的汽车调光玻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045600A (zh) * 2022-08-15 2022-09-13 湖南大学 能量自治窗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616938B (zh) * 2022-08-26 2024-01-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8715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Hitachi, Ltd.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JP2009294183A (ja) * 2008-06-09 2009-12-17 Sharp Corp 反射量測定装置、反射グレア検出装置、表示装置
US20130161971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Gentex Corporation Switchable variable transmittance window assembly
CN205720867U (zh) * 2016-06-24 2016-11-23 贵阳市民族中学 一种自动调光玻璃窗
CN106200187A (zh) * 2016-07-07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光玻璃、可控遮光装置、方法和车辆
CN107089182A (zh) * 2017-03-23 2017-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控制系统和交通工具
JP2018010084A (ja) * 2016-07-12 2018-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調光装置及び調光方法
CN110109256A (zh) * 2019-06-24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73939A (zh) * 2017-03-01 2019-12-13 思维奇材料公司 可变透射率车窗
CN110646951A (zh) * 2019-09-30 2020-01-03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眼镜及防眩目方法
US20200019034A1 (en) * 2018-07-10 2020-01-16 Gent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zone dimming window system
CN110992840A (zh) * 2019-10-22 2020-04-10 惠州市佳美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显示系统的功能玻璃
CN111474797A (zh) * 2020-05-08 2020-07-31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8520A (ja) * 1987-12-25 1989-07-04 Nissan Motor Co Ltd 移動体の窓ガラス調光装置
CN203573065U (zh) * 2013-12-04 2014-04-30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可自动调节透光率的电致变色玻璃墙自行调节系统
CN105050297B (zh) * 2015-09-09 2018-03-27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调光膜的调光系统及方法
US20190171081A1 (en) * 2016-05-31 2019-06-06 View, Inc. Control methods for tintable windows implementing intermediate tint states
TWI800374B (zh) * 2017-02-27 2023-04-21 美商唯景公司 基於動態玻璃著色調整內部照明
CN106773439B (zh) * 2017-04-11 2021-04-09 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系统、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后视镜
CN110908209A (zh) * 2019-11-19 2020-03-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及室内光照调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8715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Hitachi, Ltd.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JP2009294183A (ja) * 2008-06-09 2009-12-17 Sharp Corp 反射量測定装置、反射グレア検出装置、表示装置
US20130161971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Gentex Corporation Switchable variable transmittance window assembly
CN205720867U (zh) * 2016-06-24 2016-11-23 贵阳市民族中学 一种自动调光玻璃窗
CN106200187A (zh) * 2016-07-07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光玻璃、可控遮光装置、方法和车辆
JP2018010084A (ja) * 2016-07-12 2018-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調光装置及び調光方法
CN110573939A (zh) * 2017-03-01 2019-12-13 思维奇材料公司 可变透射率车窗
CN107089182A (zh) * 2017-03-23 2017-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控制系统和交通工具
US20200019034A1 (en) * 2018-07-10 2020-01-16 Gent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zone dimming window system
CN110109256A (zh) * 2019-06-24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6951A (zh) * 2019-09-30 2020-01-03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眼镜及防眩目方法
CN110992840A (zh) * 2019-10-22 2020-04-10 惠州市佳美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显示系统的功能玻璃
CN111474797A (zh) * 2020-05-08 2020-07-31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148491A4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868A (zh) * 2022-03-04 2022-06-24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4797B (zh) 2024-01-30
CN111474797A (zh) 2020-07-31
EP4148491A1 (en) 2023-03-15
EP4148491A4 (en) 2024-05-29
US20230221610A1 (en)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23636A1 (zh) 电致变色玻璃的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US20230004059A1 (en) Methods of controlling multi-zone tintable windows
US11635666B2 (en) Methods of controlling multi-zone tintable windows
Kapsis et al. Daylight performance of perimeter office façades utilizing semi-transparent photovoltaic windows: A simulation study
TWI621766B (zh) 用於可著色視窗之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US10920490B2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assembly
KR20170016336A (ko) 착색가능한 창들 제어 방법
US8881456B2 (en) Shading devices
CN114609841A (zh) 用于可着色窗的控制方法
JP4784259B2 (ja) 日射遮蔽制御装置
US20230152654A1 (en) Methods of controlling multi-zone tintable windows
WO2012159588A1 (zh) 纳米智能玻璃系统
Pe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verall energy performance between photovoltaic and Low-E insulated glass units
KR200492288Y1 (ko) 다중 기능형 bipv 창호 시스템
CN113568205A (zh) 复合调光玻璃组件、复合调光玻璃系统及其应用
Paule et al. Electrochromic glazings: dynamic simulation of both daylight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CN102650188B (zh) 隔热型遮阳节能装置
JP2002148573A (ja) 太陽電池付調光ガラス
US11822202B2 (en)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in optically switchable devices
US20160153631A1 (en) Controllable natural indoor illumination system
Page et al. On-site performance of electrochromic glazings coupled to an anidolic daylighting system
CN216351643U (zh) 复合调光玻璃组件、复合调光玻璃系统
CN205051630U (zh) 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幕墙
Kapsis et al. Building integrated semi-transparent photovoltaics: energy and daylighting performance
Pe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verall energy performance between photovoltaic and Low-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7997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7997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1208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