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08705A1 - 干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干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08705A1
WO2021208705A1 PCT/CN2021/083250 CN2021083250W WO2021208705A1 WO 2021208705 A1 WO2021208705 A1 WO 2021208705A1 CN 2021083250 W CN2021083250 W CN 2021083250W WO 2021208705 A1 WO2021208705 A1 WO 202120870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ortion
door
clothes drying
side plat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832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孙吉臣
杨坤
徐庆光
米德龙
陶鲁光
Original Assignee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20870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08705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Definitions

  • the width of the clamping portion of one second clamping portion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rear side of the first clamping por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clamping portion of the other second clamping portion.
  • on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ortions 30b-1 is provid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rear side of the first clamping portion 30b.
  • the width of the clamping portion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ortion 30b-1 is great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clamping portion of the other second clamping portion 30b-1.
  • one second clamping portion 30b-1 is provid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ar side of the first clamping portion 30b.
  • the protective cover 4 further includes a second side plate 43A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plate 41 and a second side plate 43B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plate 41, it may be a second side plate 43A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plate 41 and a second side plate 43A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plate 41.
  • the outer side of on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s 43B is provided with a wire harness member 6, or the second side plate 43A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plate 41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43B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plate 41 are both provided with wire harnesses.
  • Component 6 Component 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干衣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干衣设备的门开关仍无法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停机,干衣设备的安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其包括机壳和门体,门体用于开闭机壳的前面板的衣物投放口,干衣设备还包括安装构件、防护罩和门开关,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口,安装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通过口中,防护罩设置在安装构件上且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门开关设置在防护罩内,安装构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通过口相对应的第二通过口,门体上设置有触发构件。本发明能够使得门开关整体都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避免当门体打开时用户误碰门开关,进而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提升干衣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干衣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衣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干衣设备是一种常用的衣物处理设备,其能够快速烘干衣物。在工作过程中,干衣设备内的温度较高,此外,一些干衣设备的箱体内设置有滚筒,在工作过程中,滚筒处于转动状态,因此,在干衣设备工作过程中,干衣设备的门体若被打开,则可能使用户受到意外伤害。为保证用户的安全,提升干衣设备的安全性,干衣设备中通常设置有门开关,当门体关闭时,门开关使得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当门体打开时,门开关使得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但是当门体打开时,用户容易户误碰门开关而导致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如果此时干衣设备上的按钮等控制干衣设备的部件处于使干衣设备中的滚筒、加热装置等运行的状态,则干衣设备中的滚筒、加热装置等将会运行。也就是说,现有的门开关仍无法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停机,干衣设备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干衣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干衣设备的门开关仍无法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停机,干衣设备的安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该干衣设备包括机壳和门体,门体用于开闭机壳的前面板的衣物投放口,干衣设备还包括安装构件、防护罩和门开关,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口,安装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通过口中,防护罩设置在安装构件上且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门开关设置在防护罩内,安装构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通过口相对应的第二通过口,门体上设置有触发构件,当门体将衣物投放口关闭时,门体带动触发构件移动以使触发构件移入第二通过口并因此使触发构件与 门开关接触,从而使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进而使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当门体将衣物投放口打开时,门体带动触发构件移动以使触发构件移出第二通过口并因此使触发构件与门开关分离,从而使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进而使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安装构件的前部从形成第二通过口的侧壁向四周延伸形成有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前面板上形成第一通过口的部分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并且/或者,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防护罩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前侧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与安装构件连接,门开关连接于顶板的下侧,顶板能够阻挡从顶板上方流下的水以避免门开关进水。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侧板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间隔,安装构件的一部分从间隔伸入第一侧板的后侧,第一部分与安装构件连接,第二部分上向后延伸形成有止挡筋,安装构件的后部从形成第二通过口的侧壁向靠近止挡筋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止挡筋能够对延伸部进行止挡,从而止挡防护罩。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前面板上形成有凹槽,第一通过口形成于凹槽的底部,第一部分抵靠在凹槽的第一侧壁上,第二部分抵靠在凹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防护罩还包括位于顶板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设置有束线构件,与门开关连接的电线能够从束线构件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穿过。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侧板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电线设置为从凹陷部中经过。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防护罩还包括位于顶板 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以及位于顶板后侧的第三侧板,顶板的下侧连接有多个加强筋,且多个加强筋还与第一侧板、位于顶板左侧的第二侧板、位于顶板右侧的第二侧板和/或第三侧板连接。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至少一部分加强筋相交形成交叉部,门开关与交叉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安装构件和防护罩,且安装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前面板的第一通过口中,防护罩设置在安装构件上且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门开关设置在防护罩内,使得门开关整体都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门开关的每个部分均未从前面板的后侧伸出至前面板的前侧,从而避免当门体打开时用户误碰门开关,进而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提升干衣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安装构件的前部从形成第二通过口的侧壁向四周延伸形成有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前面板上形成第一通过口的部分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使得前面板上形成第一通过口的部分与安装构件能够较为牢固的连接,避免安装构件与前面板脱离。
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安装构件依靠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或者前面板上形成第一通过口的部分)的弹性形变安装在第一通过口处时,能够使得安装构件的安装更加容易,避免因第一夹持部后侧的上下两侧的第二夹持部的宽度都很宽而造成的安装不便,甚至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损坏。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安装构件依靠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或者前面板上形成第一通过口的部分)的弹性形变安装在第一通过口处时,能够使得安装构件的安装更加容易,避免因第一夹持部后侧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夹持部的宽度都很宽而造成的安装不便,甚至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损坏。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 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且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安装构件依靠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或者前面板上形成第一通过口的部分)的弹性形变安装在第一通过口处时,能够使得安装构件的安装更加容易,避免因第一夹持部后侧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的第二夹持部的宽度都很宽而造成安装不便,甚至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损坏。
进一步地,防护罩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前侧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与安装构件连接,门开关连接于顶板的下侧,顶板能够阻挡从顶板上方流下的水以避免门开关进水,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即使将干衣设备置于室外,经受雨淋,雨水从机壳顶部渗入,由于顶板的阻挡,门开关也不会进水,避免了因进水而造成门开关的损坏甚至干衣设备电路的损坏。
进一步地,前面板上形成有凹槽,第一通过口形成于凹槽的底部,第一部分抵靠在凹槽的第一侧壁上,第二部分抵靠在凹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凹槽能够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侧板进行限位,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侧板的晃动,并且由于第一通过口形成于凹槽底部,因此,能够减少安装构件和防护罩在前面板后侧所占据空间,从而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防护罩还包括位于顶板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设置有束线构件,与门开关连接的电线能够从束线构件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穿过,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与门开关连接的电线能够被约束在束线构件与第二侧板之间,一定程度上避免电线因没有约束而随意窜动,从而避免因电线窜动而使电线被干衣设备的运动部件剐蹭致损。
进一步地,第二侧板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电线设置为从凹陷部中经过,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电线能够进一步得到约束,进一步避免电线的窜动,从而进一步避免因电线窜动而使电线被干衣设备的运动部件剐蹭致损。
进一步地,防护罩还包括位于顶板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 板以及位于顶板后侧的第三侧板,顶板的下侧连接有多个加强筋,且多个加强筋还与第一侧板、位于顶板左侧的第二侧板、位于顶板右侧的第二侧板和/或第三侧板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升防护罩的强度,当门开关连接在顶板的下侧上时,防护罩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至少一部分加强筋相交形成交叉部,门开关与交叉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门开关与护罩的连接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所示角度的防护罩;
图5是图2中所示角度的安装构件及设在安装构件上的一些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7是图6中B-B向的剖切示意图(前面板两端的部件未示出);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机壳;11、前面板;110a、衣物投放口;110b、第一通过口;110c、凹槽;110c-1、第一侧壁;110c-2、第二侧壁;2、门体;3、安装构件;30a、第二通过口;30b、第一夹持部;30b-1、第二夹持部;30c、延伸部;4、防护罩;41、顶板;42、第一侧板;421、第一部分;422、第二部分;4220a、止挡筋;43A、第二侧板;43B、第二侧板;43B1、凹陷部;44、第三侧板;5、门开关;6、束线构件;7、加强筋;8、交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干衣设备的门开关仍无法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停机,干衣设备的安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旨在使得门开关整体都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门开关的每个部分均未从前面板的后侧伸出至前面板的前侧,从而避免当门体打开时用户误碰门开关,进而保证在门体打开时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提升干衣设备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至3、5至8所示,本发明的干衣设备包括机壳1和门体2,门体2用于开闭机壳1的前面板11的衣物投放口110a,干衣设备还包括安装构件3、防护罩4和门开关5,前面板11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口110b,安装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通过口110b中,防护罩4设置在安装构件3上且位于前面板11的后侧,门开关5设置在防护罩4内,安装构件3上设置有与第一通过口110b相对应的第二通过口30a,门体2上设置有触发构件(图中未示出),当门体2将衣物投放口110a关闭时,门体2带动触发构件移动以使触发构件移入第二通过口30a并因此使触发构件与门开关5接触,从而使门开关5处于第一状态,进而使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当门体2将衣物投放口110a打开时,门体2带动触发构件移动以使触 发构件移出第二通过口30a并因此使触发构件与门开关5分离,从而使门开关5处于第二状态,进而使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门开关5处于第一状态,可以是门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也可以是门开关5处于闭合状态,相应地,门开关5处于第二状态,可以是门开关5处于闭合状态,也可以是门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以门开关5处于闭合状态为第一状态,门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为第二状态为例,当门开关5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是由于门开关5的闭合使得干衣设备的电路形成通路,从而使得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也可以是门开关5处于闭合状态则向控制器发送信号,使得控制器处于允许干衣设备中的全部部件运行,从而使得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相应地,当门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时,可以是由于门开关5的断开使得干衣设备的电路变为开路状态,从而使得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也可以是门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则向控制器发送信号,使得控制器不允许全部或部分干衣设备的部件运行,从而使得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也就是说,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可以是干衣设备中部分部件无法运行(即打开门体2时,可能对用户造成伤害的这些部件无法运行),也可以是干衣设备的全部部件无法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有可能用户没有对干衣设备进行操作(比如:没有按干衣设备的控制按钮、或旋转干衣设备的控制旋钮),因此,此时干衣设备可能仅处于上电状态,但是一些部件(比如:滚筒、加热装置)并没有运转,也有可能用户对干衣设备进行了操作,因而使得干衣设备的滚筒转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等。
上述中,前面板11可以是包括一个板体,还可以是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在第一板体后侧的第二板体(所有附图中的所示的正是此种情形),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以一体设置(例如焊接、一体铸造等),还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接、卡接等)。防护罩4可以是起到防止水流入门开关5的作用,也可以是起到防止其他物体撞击门开关5的作用,只要防护罩4能够起到保护门开关5的作用,该种防护罩4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安装构件3可以采用安装板、安装块、安装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安装构件3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安装构件3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触发构件可以采用触发杆、触发块等,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触发构件的具体结构,只要触发构件能够在门体2将衣物投放口110a关闭时,在门体2的带动下移动与门开关5接触,并且当门体2将衣物投放口110a打开时,在门体2的带动下移动与门开关5分离即可。门开关5可以采用微动开关、闸刀开关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门开关5的具体结构,只要触发构件与门开关5接触、分离时,门开关5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当门开关5采用闸刀开关时,触发构件与门开关5接触或与门开关5分离,可以是与闸刀开关的动触头(也称转换刀片)接触或分离,且可以在闸刀开关上设置扭簧,使得触发构件与门开关5分离后,闸刀开关的动触头自动复位。
优选地,如图3、5和9所示,安装构件3的前部从形成第二通过口30a的侧壁向四周延伸形成有第一夹持部30b,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前面板11上形成第一通过口110b的部分(下述中简称为“被夹持部分”)夹设于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其中,第一夹持部30b可以采用夹持板、夹持块等,第二夹持部30b-1也可以采用夹持板、夹持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的具体结构,只要被夹持部分能够夹设于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也就是说,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上下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或者,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又或者,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还需要说明的是,被夹持部分夹设于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可以是被夹持部分分别与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贴合,也可以是被夹持部分与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这两种情形均能够使得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夹住被夹持部分。进一步优选地,安装构件3、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一体设置(如注塑等),且安装构件3、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的材料为塑料。这样的设置使得在将被夹持部分夹设于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利用第一夹持部 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的弹性直接使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夹住被夹持部分,即能够便于将安装构件3的安装。当然,安装构件3、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的材料也可以不采用塑料,而采用其他弹性较差的材料,在此种情形中,可将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设置为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接、卡接等),在将被夹持部分夹设于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夹持部30b放置于被夹持部分的一侧,再将第二夹持部30b-1放置在被夹持部分的另一侧,最后,将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在此种情形中,安装构件3也可以直接与前面板11上形成第一通过口110b的部分连接(例如粘接、卡接等)以使得安装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通过口110b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安装构件3与前面板11上形成第一通过口110b的部分的连接方式,只要安装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设置在第一通过口110b中即可。
优选地,如图9所示,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并且/或者,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也就是说,在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上下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的情形中,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在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的情形中,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在第一夹持部30b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30b-1的情形中,可以是仅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也可以是仅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 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并且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0b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被夹持部分分别与第一夹持部30b和第二夹持部30b-1贴合的情形中,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为第二夹持部30b-1的与被夹持部分接触的部分;在被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的情形中,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为当被夹持部分在第一夹持部30b与第二夹持部30b-1之间移动时第二夹持部30b-1的能够与被夹持部分接触的部分。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即为第二夹持部30b-1的夹持部分从被夹持部分靠近安装构件3的边沿向远离安装构件3延伸的长度。
优选地,如图2、4、6至8所示,防护罩4包括顶板41和位于顶板41前侧的第一侧板42,第一侧板42与安装构件3连接,门开关5连接于顶板41的下侧,顶板41能够阻挡从顶板41上方流下的水以避免门开关5进水。由于顶板41能够阻挡从顶板41上方流下的水,因此,即使干衣设备置于室外,经受雨淋,雨水从机壳1顶部渗入,门开关5也不会进水,避免因进水而损坏。
优选地,如图4、8和9所示,第一侧板42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之间具有间隔,安装构件3的一部分从间隔伸入第一侧板42的后侧,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连接,第二部分422上向后延伸形成有止挡筋4220a,安装构件3的后部从形成第二通过口30a的侧壁向靠近止挡筋4220a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0c,止挡筋4220a能够对延伸部30c进行止挡,从而止挡防护罩4。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构件3的一部分从间隔伸入第一侧板42的后侧,伸入后,安装构件3的该部分位于第一侧板42整体的后侧,也就是说,伸入后,安装构件3的该部分可以是仅位于间隔的后侧,而非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的后侧,也可以是位于第一部分421、第二部分422中任一一个或两个以及间隔的后侧。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组装完成的情形下,可以是止挡筋4220a与延伸部30c贴合,这样的设置使得止挡筋4220a能够一直对延伸部30c起到止挡作用,也可以是止挡筋4220a与延伸部30c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这样的设置使得当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的连接发生松动时,止挡筋4220a对延伸部30c进行止挡。此外,上述中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 连接,可以是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也可以是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的具体连接方式,这种对于第一部分421与安装构件3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第一侧板42也可以是一个中心处带有开口的板体,安装构件3的一部分可以从该开口伸入第一侧板42的后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侧板42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第一侧板42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3、7和8所示,前面板11上形成有凹槽110c,第一通过口110b形成于凹槽110c的底部,第一部分421抵靠在凹槽110c的第一侧壁110c-1上,第二部分422抵靠在凹槽110c的与第一侧壁110c-1相对的第二侧壁110c-2上,这样设置使得凹槽110c能够对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侧板42进行限位,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侧板42的晃动,并且由于第一通过口110b形成于凹槽110c底部,因此,能够减少安装构件3和防护罩4占据在前面板11后侧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优选地,第二部分422的在止挡筋4220a远离延伸部30c的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二部分422的在止挡筋4220a靠近延伸部30c的一侧的厚度。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止挡筋4220a在止挡延伸部30c时,不易发生形变,从而起到更好的止挡效果,还能够提升止挡筋4220a的强度,使得止挡筋4220a在止挡延伸部30c时,不易因受力大而损坏。
优选地,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设置有束线构件6,与门开关5连接的电线(图中未示出)能够从束线构件6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穿过。也就是说,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或者,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又或者,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当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时,可以是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其中之一的外侧设置有束线构件6,还可以是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 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外侧均设置有束线构件6。图4、7和8中所示的情形为: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和右侧的第二侧板(43A、43B),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的外侧设置有束线构件6。上述中,束线构件6可以采用弯曲的长条状杆(图4、7和8中所示的正是此种情形)、圆环形杆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束线构件6的具体结构,只要与门开关5连接的电线能够从束线构件6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穿过即可。
优选地,第二侧板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电线设置为从凹陷部中经过。图4中所示的情形为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43B1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当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A时,可以是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其中之一的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43B1,还可以是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外侧均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43B1。
优选地,如图4和8所示,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43A和/或43B)以及位于顶板41后侧的第三侧板44,顶板41的下侧连接有多个加强筋7,且多个加强筋7还与第一侧板42、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和/或第三侧板44连接。也就是说,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和位于顶板41后侧的第三侧板44,或者,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和位于顶板41后侧的第三侧板44,又或者,防护罩4还包括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和位于顶板41后侧的第三侧板44。上述中,多个加强筋7还与第一侧板42、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和/或第三侧板44连接,可以是每个加强筋7与四个侧板(第一侧板42、位于顶板41左侧的第二侧板43A、位于顶板41右侧的第二侧板43B、第三侧板44)中的某一个侧板连接,也可以是一部分加强筋7与四个侧板中的某一个侧板连接,另一部分加强筋7与其他三个侧板中的某一个侧板连接,也可以是一部分加强筋7与四个侧板中的某一个侧板连接,另一部分加强筋7与其他三个侧板中的某两个侧板连接,也可以是一部分加强筋7与四个侧板中 的某一个侧板连接,另一部分加强筋7与其他三个侧板连接,又可以是一部分加强筋7与四个侧板中的某两个侧板连接,另一部分加强筋7与另外两个侧板连接。
优选地,如图4所示,至少一部分加强筋7相交形成交叉部8,门开关5与交叉部8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部分加强筋7相交形成交叉部8,可以是两个加强筋7相交形成交叉部8,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强筋7相交形成交叉部8。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门开关5与交叉部8中的其中两个连接,在该情形中,可以是门开关5与交叉部8的其中一个通过销钉连接,与交叉部8的另外一个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图4中所示的正式此种情形),还可以是门开关5与交叉部8中的其中两个均通过螺钉连接。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干衣设备,所述干衣设备包括机壳和门体,所述门体用于开闭所述机壳的前面板的衣物投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安装构件、防护罩和门开关,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口,所述安装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过口中,所述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安装构件上且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后侧,所述门开关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所述安装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过口相对应的第二通过口,所述门体上设置有触发构件,
    当所述门体将所述衣物投放口关闭时,所述门体带动所述触发构件移动以使所述触发构件移入所述第二通过口并因此使所述触发构件与所述门开关接触,从而使所述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进而使所述干衣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当所述门体将所述衣物投放口打开时,所述门体带动所述触发构件移动以使所述触发构件移出所述第二通过口并因此使所述触发构件与所述门开关分离,从而使所述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进而使所述干衣设备处于停机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的前部从形成所述第二通过口的侧壁向四周延伸形成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后侧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前面板上形成所述第一通过口的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后侧的上下两侧的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并且/或者,
    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后侧的左右两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大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部分的宽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 顶板和位于所述顶板前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门开关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下侧,所述顶板能够阻挡从所述顶板上方流下的水以避免所述门开关进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安装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间隔伸入所述第一侧板的后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上向后延伸形成有止挡筋,所述安装构件的后部从形成所述第二通过口的侧壁向靠近所述止挡筋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止挡筋能够对延伸部进行止挡,从而止挡所述防护罩。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通过口形成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部分抵靠在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部分抵靠在所述凹槽的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还包括位于所述顶板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设置有束线构件,与所述门开关连接的电线能够从所述束线构件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穿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电线设置为从所述凹陷部中经过。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还包括位于所述顶板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二侧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后侧的第三侧板,所述顶板的下侧连接有多个加强筋,且所述多个加强筋还与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左侧的第二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右侧的第二侧板和/或第三侧板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加强筋相交形成交叉部,所述门开关与所述交叉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PCT/CN2021/083250 2020-04-13 2021-03-26 干衣设备 WO2021208705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6580.0A CN111534995B (zh) 2020-04-13 2020-04-13 干衣设备
CN202010286580.0 2020-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8705A1 true WO2021208705A1 (zh) 2021-10-21

Family

ID=7195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83250 WO2021208705A1 (zh) 2020-04-13 2021-03-26 干衣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4995B (zh)
WO (1) WO2021208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4995B (zh) * 2020-04-13 2023-06-13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干衣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0968A (zh) * 2003-09-28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门锁装置
CN1600963A (zh) * 2003-09-27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透明门的开关结构
KR20050066293A (ko) * 2003-12-26 2005-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도어의 안전장치
US7313874B2 (en) * 2003-08-26 2008-01-01 Lg Electronics Inc. Dry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2085777A (ja) * 2010-10-19 2012-05-10 Panasonic Corp 洗濯機
JP5816783B2 (ja) * 2010-10-01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のドアスイッチ装置
JP6051406B2 (ja) * 2012-12-06 2016-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11534995A (zh) * 2020-04-13 2020-08-1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干衣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3356B2 (en) * 2001-09-28 2006-07-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KR102127517B1 (ko) * 2013-07-01 2020-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어 및 이를 가지는 의류처리장치
CN103603170B (zh) * 2013-11-25 2015-11-11 温州天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门锁
CN11040914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干衣设备
CN110541277B (zh) * 2018-05-28 2023-10-27 重庆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门体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3874B2 (en) * 2003-08-26 2008-01-01 Lg Electronics Inc. Dry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600963A (zh) * 2003-09-27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透明门的开关结构
CN1600968A (zh) * 2003-09-28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门锁装置
KR20050066293A (ko) * 2003-12-26 2005-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도어의 안전장치
JP5816783B2 (ja) * 2010-10-01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のドアスイッチ装置
JP2012085777A (ja) * 2010-10-19 2012-05-10 Panasonic Corp 洗濯機
JP6051406B2 (ja) * 2012-12-06 2016-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11534995A (zh) * 2020-04-13 2020-08-1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干衣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4995A (zh) 2020-08-14
CN111534995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08705A1 (zh) 干衣设备
CN106229201B (zh) 防水拨动开关
KR20060004825A (ko) 건조기의 도어 스위치 어셈블리
ITMI20050297A1 (it) Bloccoporta per lavatrici
CN110042624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EP3129539B1 (en) Hidden dryer door switch
CN211739380U (zh) 防护装置及蒸发式冷风扇
US20100218394A1 (en) Clothes Dryer
CN218893864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防夹衣物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5418049U (zh) 一种防误触断路器
US11289293B2 (en) Centrifugal switch for a motor of a clothes dryer
KR200441079Y1 (ko) 온도조절기용 컨트롤러
CN220585163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3584792U (zh) 一种抽油烟机的电源控制箱
CN214757227U (zh) 一种用于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控制器
CN219180979U (zh) 一种防尘防误触配电箱及配电箱活动门
CN220871049U (zh) 加湿装置
CN214624931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12454904U (zh) 一种带有蝴蝶窗执行器的风机
CN210575726U (zh) 一种新型防结露温控器
CN110438740B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振动开关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1605055U (zh) 一种配电电器的止动结构
CN210443445U (zh) 一种安全的开门自动断电装置
CN208284821U (zh) 避免夹线的电控柜
CN205406336U (zh) 隔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788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788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