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28236A1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28236A1
WO2021128236A1 PCT/CN2019/129026 CN2019129026W WO2021128236A1 WO 2021128236 A1 WO2021128236 A1 WO 2021128236A1 CN 2019129026 W CN2019129026 W CN 2019129026W WO 2021128236 A1 WO2021128236 A1 WO 202112823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optical
optical lens
ttl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1290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佳
张磊
崔元善
Original Assignee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19/1290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128236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112823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2823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Abstract

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20、30、40、5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摄像光学镜头(10、20、30、40、50)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摄像光学镜头(10、20、30、40、50)的最大视场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100.00°≤FOV≤135.00°;3.00≤R11/R12≤20.00;0.30≤d2/d4≤1.00;-3.00≤f1/f≤-1.80。摄像光学镜头(10、20、30、40、50)能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获得低TTL。

Description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六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色像差充分补正的广角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广角化的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 100.00°≤FOV≤135.00°;3.00≤R11/R12≤20.00;0.30≤d2/d4≤1.00;-3.00≤f1/f≤-1.8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48≤(R1+R2)/(R1-R2)≤0.56;0.06≤d1/TTL≤0.23。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30≤(R1+R2)/(R1-R2)≤0.45;0.09≤d1/TTL≤0.19。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60≤f2/f≤3.02;-1.53≤(R3+R4)/(R3-R4)≤0.37;0.04≤d3/TTL≤0.17。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96≤f2/f≤2.42;-0.95≤(R3+R4)/(R3-R4)≤0.30;0.06≤d3/TTL≤0.13。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65≤f3/f≤2.77;0.38≤(R5+R6)/(R5-R6)≤2.81;0.03≤d5/TTL≤0.13。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4≤f3/f≤2.22;0.62≤(R5+R6)/(R5-R6)≤2.25;0.06≤d5/TTL≤0.11。
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65≤f4/f≤-1.49;1.16≤(R7+R8)/(R7-R8)≤4.61;0.02≤d7/TTL≤0.10。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3.53≤f4/f≤-1.86;1.86≤(R7+R8)/(R7-R8)≤3.69;0.03≤d7/TTL≤0.08。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36≤f5/f≤1.14;0.82≤(R9+R10)/(R9-R10)≤2.71;0.09≤d9/TTL≤0.31。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58≤f5/f≤0.92;1.32≤(R9+R10)/(R9-R10)≤2.17;0.14≤d9/TTL≤0.25。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85≤f6/f≤-0.50;0.55≤(R11+R12)/(R11-R12)≤2.98;0.04≤d11/TTL≤0.16。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16≤f6/f≤-0.62;0.88≤(R11+R12)/(R11-R12)≤2.38;0.07≤d11/TTL≤0.13。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65毫米。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39毫米。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27。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22。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10≤f12/f≤7.64。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77≤f12/f≤6.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且具有广角化、超薄化的特性,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六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圈S1、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六透镜L6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最大视场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100.00°≤FOV≤135.00°规定了光学系统的FOV,使光学系统广角化。
定义所述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L6 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3.00≤R11/R12≤20.00;规定了第六透镜的形状,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满足下列关系式:0.30≤d2/d4≤1.00,规定了第一第二透镜间空气间隔与第二第三透镜间空气间隔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助于压缩光学系统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3.00≤f1/f≤-1.8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负屈折力。超过上限规定值时,虽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发展,但是第一透镜L1的负屈折力会过强,难以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于镜头向广角化发展。相反,超过下限规定值时,第一透镜的负屈折力会变过弱,镜头难以向超薄化发展。优
当本发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相关透镜的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高性能,且满足低TTL的设计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0.48≤(R1+R2)/(R1-R2)≤0.5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地,满足-0.30≤(R1+R2)/(R1-R2)≤0.45。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满足下列关系式:0.06≤d1/TTL≤0.23,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9≤d1/TTL≤0.19。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60≤f2/f≤3.02,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正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优选地,满足0.96≤f2/f≤2.42。
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1.53≤(R3+R4)/(R3-R4)≤0.37,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 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地,满足-0.95≤(R3+R4)/(R3-R4)≤0.30。
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3/TTL≤0.17,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6≤d3/TTL≤0.13。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0.65≤f3/f≤2.77,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1.04≤f3/f≤2.22。
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0.38≤(R5+R6)/(R5-R6)≤2.81,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优选地,满足0.62≤(R5+R6)/(R5-R6)≤2.25。
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5/TTL≤0.13,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6≤d5/TTL≤0.11。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5.65≤f4/f≤-1.49,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3.53≤f4/f≤-1.86。
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1.16≤(R7+R8)/(R7-R8)≤4.61,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1.86≤(R7+R8)/(R7-R8)≤3.69。
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7/TTL≤0.10,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3≤d7/TTL≤0.08。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0.36≤f5/f≤1.14,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优选地,满足0.58≤f5/f≤0.92。
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82≤(R9+R10)/(R9-R10)≤2.71,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1.32≤(R9+R10)/(R9-R10)≤2.17。
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9≤d9/TTL≤0.31,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14≤d9/TTL≤0.25。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L6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1.85≤f6/f≤-0.50,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1.16≤f6/f≤-0.62。
所述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0.55≤(R11+R12)/(R11-R12)≤2.98,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0.88≤(R11+R12)/(R11-R12)≤2.38。
所述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11/TTL≤0.1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7≤d11/TTL≤0.13。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65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39毫米。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27。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22。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为f12,满足下列关系式:1.10≤f12/f≤7.64,在条件式范围内,可消除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10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优选的,满足1.77 ≤f12/f≤6.11。
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尽量变短,维持小型化的特性。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3: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4: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4: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
IH:像高
y=(x 2/R)/[1+{1-(k+1)(x 2/R 2)} 1/2]+A4x 4+A6x 6+A8x 8+A10x 10+A12x 12+A14x 14+A16x 16        (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6R1、P6R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1 1.255  
P1R2 0    
P2R1 1 0.625  
P2R2 0    
P3R1 0    
P3R2 0    
P4R1 1 0.435  
P4R2 1 0.805  
P5R1 1 0.635  
P5R2 1 0.955  
P6R1 2 0.375 1.525
P6R2 1 0.515  
【表4】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P1R2 0  
P2R1 0  
P2R2 0  
P3R1 0  
P3R2 0  
P4R1 1 0.665
P4R2 0  
P5R1 0  
P5R2 0  
P6R1 1 0.715
P6R2 1 1.475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43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 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21示出各实例1、2、3、4、5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2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988mm,全视场像高为2.90mm,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115.4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3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6】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4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5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反曲点位置3
P1R1 3 0.365 1.055 1.475
P1R2 0      
P2R1 1 0.745    
P2R2 2 0.365 0.575  
P3R1 0      
P3R2 0      
P4R1 1 0.395    
P4R2 1 0.665    
P5R1 1 0.725    
P5R2 1 0.985    
P6R1 2 0.205 1.495  
P6R2 2 0.525 2.365  
【表8】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驻点位置2
P1R1 2 0.705 1.365
P1R2 0    
P2R1 0    
P2R2 0    
P3R1 0    
P3R2 0    
P4R1 1 0.685  
P4R2 0    
P5R1 1 1.165  
P5R2 0    
P6R1 1 0.345  
P6R2 1 1.405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43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如表2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997mm,全视场像高为2.90mm,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115.4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6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0】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7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8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0    
P1R2 2 0.565 0.805
P2R1 1 0.565  
P2R2 0    
P3R1 0    
P3R2 0    
P4R1 1 0.475  
P4R2 1 0.815  
P5R1 2 0.635 1.075
P5R2 2 0.945 1.395
P6R1 2 0.375 1.515
P6R2 2 0.515 2.375
【表12】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P1R2 0  
P2R1 0  
P2R2 0  
P3R1 0  
P3R2 0  
P4R1 1 0.715
P4R2 0  
P5R1 0  
P5R2 0  
P6R1 1 0.695
P6R2 1 1.465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43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21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985mm,全视场像高为2.90mm,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115.6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13、表14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
【表13】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09
表14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4】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10
表15、表16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5】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1 1.225  
P1R2 0    
P2R1 0    
P2R2 2 0.335 0.625
P3R1 0    
P3R2 0    
P4R1 1 0.445  
P4R2 0    
P5R1 0    
P5R2 2 0.945 1.335
P6R1 2 0.345 1.505
P6R2 2 0.495 2.255
【表16】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P1R2 0  
P2R1 0  
P2R2 1 0.565
P3R1 0  
P3R2 0  
P4R1 1 0.645
P4R2 0  
P5R1 0  
P5R2 0  
P6R1 1 0.665
P6R2 1 1.375
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436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6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21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1.005mm,全视场像高为2.90mm,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100.4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17、表18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的设计 数据。
【表17】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11
表18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8】
Figure PCTCN2019129026-appb-000012
表19、表20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9】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0    
P1R2 2 0.835 0.855
P2R1 1 0.775  
P2R2 2 0.455 0.595
P3R1 1 0.415  
P3R2 0    
P4R1 1 0.415  
P4R2 0    
P5R1 2 0.725 1.065
P5R2 2 0.895 1.325
P6R1 2 0.325 1.465
P6R2 2 0.495 2.255
【表20】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P1R2 0  
P2R1 0  
P2R2 0  
P3R1 1 0.525
P3R2 0  
P4R1 1 0.725
P4R2 0  
P5R1 0  
P5R2 0  
P6R1 1 0.635
P6R2 1 1.455
图18、图19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436nm的光经过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20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21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867mm,全视场像高为2.90mm,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134.6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21】
参数及条件式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FOV 115.40 115.40 115.60 100.40 134.60
R11/R12 3.03 19.99 3.14 3.16 3.03
d2/d4 0.99 0.79 0.31 0.87 0.99
f1/f -2.09 -2.95 -1.85 -2.17 -1.98
f 2.173 2.193 2.168 2.211 1.907
f1 -4.544 -6.464 -4.001 -4.790 -3.774
f2 2.692 4.422 2.917 2.640 2.730
f3 3.593 2.861 3.007 4.082 3.078
f4 -4.845 -5.305 -5.200 -5.235 -5.391
f5 1.626 1.589 1.654 1.590 1.450
f6 -2.010 -1.634 -1.935 -1.929 -1.701
f12 5.467 11.168 8.221 4.883 6.340
Fno 2.20 2.20 2.20 2.20 2.20
其中,Fno为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f12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 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
    100.00°≤FOV≤135.00°;
    3.00≤R11/R12≤20.00;
    0.30≤d2/d4≤1.00;
    -3.00≤f1/f≤-1.8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48≤(R1+R2)/(R1-R2)≤0.56;
    0.06≤d1/TTL≤0.2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30≤(R1+R2)/(R1-R2)≤0.45;
    0.09≤d1/TTL≤0.19。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0≤f2/f≤3.02;
    -1.53≤(R3+R4)/(R3-R4)≤0.37;
    0.04≤d3/TTL≤0.17。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96≤f2/f≤2.42;
    -0.95≤(R3+R4)/(R3-R4)≤0.30;
    0.06≤d3/TTL≤0.13。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f3/f≤2.77;
    0.38≤(R5+R6)/(R5-R6)≤2.81;
    0.03≤d5/TTL≤0.1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04≤f3/f≤2.22;
    0.62≤(R5+R6)/(R5-R6)≤2.25;
    0.06≤d5/TTL≤0.11。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65≤f4/f≤-1.49;
    1.16≤(R7+R8)/(R7-R8)≤4.61;
    0.02≤d7/TTL≤0.1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3.53≤f4/f≤-1.86;
    1.86≤(R7+R8)/(R7-R8)≤3.69;
    0.03≤d7/TTL≤0.08。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36≤f5/f≤1.14;
    0.82≤(R9+R10)/(R9-R10)≤2.71;
    0.09≤d9/TTL≤0.31。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 下列关系式:
    0.58≤f5/f≤0.92;
    1.32≤(R9+R10)/(R9-R10)≤2.17;
    0.14≤d9/TTL≤0.25。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85≤f6/f≤-0.50;
    0.55≤(R11+R12)/(R11-R12)≤2.98;
    0.04≤d11/TTL≤0.16。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16≤f6/f≤-0.62;
    0.88≤(R11+R12)/(R11-R12)≤2.38;
    0.07≤d11/TTL≤0.13。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65毫米。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39毫米。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27。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22。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10≤f12/f≤7.64。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77≤f12/f≤6.11。
PCT/CN2019/129026 2019-12-27 2019-12-27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3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9026 WO2021128236A1 (zh) 2019-12-27 2019-12-27 摄像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9026 WO2021128236A1 (zh) 2019-12-27 2019-12-27 摄像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8236A1 true WO2021128236A1 (zh) 2021-07-01

Family

ID=7657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129026 WO2021128236A1 (zh) 2019-12-27 2019-12-27 摄像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112823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4992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Taro Kushida Wide angle lens system and camera
CN107065125A (zh) * 2016-12-14 2017-08-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7797235A (zh) * 2017-10-19 2018-03-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541785A (zh) * 2019-01-22 2019-03-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09946817A (zh) * 2019-04-24 2019-06-28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广角高像素手机内置镜头
CN110297312A (zh) * 2019-06-29 2019-10-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4992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Taro Kushida Wide angle lens system and camera
CN107065125A (zh) * 2016-12-14 2017-08-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7797235A (zh) * 2017-10-19 2018-03-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541785A (zh) * 2019-01-22 2019-03-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09946817A (zh) * 2019-04-24 2019-06-28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广角高像素手机内置镜头
CN110297312A (zh) * 2019-06-29 2019-10-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53516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96257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248576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0134277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68889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68884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253518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95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27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09078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19894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14249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61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36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253555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35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37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129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60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53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57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259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130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26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83A1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9573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99573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