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10050A1 -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10050A1
WO2021110050A1 PCT/CN2020/133382 CN2020133382W WO2021110050A1 WO 2021110050 A1 WO2021110050 A1 WO 2021110050A1 CN 2020133382 W CN2020133382 W CN 2020133382W WO 2021110050 A1 WO2021110050 A1 WO 202111005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ield communication
near field
antenna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333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明洋
吕百涛
赵亚军
Original Assignee
合肥华米微电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合肥华米微电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合肥华米微电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11005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10050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01Q1/46Electric supply lines or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其中,天线装置包括: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和触控走线,近场通信天线和触控走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FPC),触控走线用于感知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该天线装置将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应用于触控屏时,采用了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透光率高,不仅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且无需插入铁氧体隔磁片来隔离PCB对天线装置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厚度和结构复杂度。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领域,特别是指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其采用13.56MHz载频的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实现电子设备之间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便捷地完成信息交互、小额支付等功能。近年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一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迅速。为了让人机交互更加简单,信息交互、小额支付更加便捷,触控屏和NF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产品中。
触控屏一般是将触控和显示模组统一设计,在屏幕的上方增加一层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导电层,并用硬质玻璃将导电层保护起来,从而实现触控屏的设计,该方式不仅会降低屏的亮度、成本也高。
相关技术中,对于NFC技术,是通过线圈耦合来传输数据。为了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需要有一定面积的NFC天线线圈,目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一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NFC天线常规设计是贴在屏幕背面,并需要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天线上再贴一层铁氧体隔磁片用于降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在交变电磁场环境中产生的涡流对NFC天线性能的影响。该方式需要单独设计NFC天线,且需插入铁氧体隔磁片来隔离PCB对NFC天线性能的影响,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产品的厚度和结构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天线装置,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触控走线,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和所述触控走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触控走线用于感知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将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应用于触控屏时,采用了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透光率高,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且无需插入铁氧体隔磁片来隔离PCB对天线装置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厚度和结构复杂度。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的内侧。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重叠。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包括单匝或多匝线圈。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天线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最外侧。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走线采用分段走线。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走线通过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将所述触控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其中,电容感应电路包括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触控屏,包括柔性电路板、带有所述触控区域的面壳、带有显示屏的主板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面贴合于所述触控区域的背面,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面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上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柔性电路板的一面贴合于触控区域的背面,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面置于显示屏的上方,且柔性电路板(FPC)包括近场通信天线。由此,该触控屏采用将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采用了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透光率高,不仅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且无需增加铁氧体隔磁片用于降低PCB板在交变电磁场环境中产生的涡流对NFC天线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不会额外增加产品厚度,同时结构复杂度降低,且易于生产组装。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的触控屏还包括:多个电容感应电路,所述电容感应电路用于感知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电容量变化;电容检测电路,所述电容检测电路与所述电容感应电路连接,所述电容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容感应电路的电容量变化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感应电路包括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所述多个电容感应电路单独检测每个小区域的所述电容量变化,其中,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将所述触控区域划分为多个所述小区域。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包括: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容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对应的执行指令;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执行指令对应的执行结果。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包括阻抗匹配电路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所述近场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阻抗匹配电路与所述天线装置中的近场通信天线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包括: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连接;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匹配电路和所述近场通信控制单元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匹配电路包括:串联电容组和并联电容组。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LC低通滤波器。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天线装置和/或触控屏。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为可穿戴设备。
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为手表或手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终端设备,触控屏采用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无需增加铁氧体隔磁片用于降低PCB板在交变电磁场环境中产生的涡流对NFC天线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且不会额外增加产品厚度,同时结构复杂度降低。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屏的触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屏触控电路的方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阻抗匹配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意图。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包括:近场通信天线(NFC)11和触控走线。其中,近场通信天线11和触控走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触控走线用于感知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其中,天线装置所在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可以设置在面壳上。
具体地,近场通信天线11和触控走线的设计示意图可参照图1所示,柔性电路板设计为两层走线,即近场通信天线11走线和触控走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走线采用分段走线,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如图1所示,最外侧两匝走线是近场通信天线11,内侧R1、R2、T0、T1、T2走线线段是触控走线。由此,该天线装置将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应用于触控屏时,不仅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且无需插入铁氧体隔磁片来隔离PCB对天线装置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 地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厚度和结构复杂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触控屏走线设计在近场通信天线11内侧,或者和近场通信天线11重叠;近场通信天线11包括单匝或多匝线圈;近场通信天线11可以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最外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将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采用了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透光率高,应用于触控屏时,不仅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且无需插入铁氧体隔磁片来隔离PCB对天线装置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厚度和结构复杂度。
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屏包括:设计有上述的天线装置的柔性电路板(FPC)10、带有触控区域21的面壳20、带有显示屏31的主板30。
其中,柔性电路板10的一面贴合于触控区域21的背面,柔性电路板10的另一面置于显示屏31的上方,柔性电路板10设计有上述的天线装置。
具体地,柔性电路板10可以贴合在面壳20的下面,从而在面壳20上形成一个触控区域21,用户可以在触控区21内实现触控操作,比如:上下左右滑动及点击操作等。柔性电路板10可以将触控区域21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例如,如图2中触控区域21的虚线所示的6个小区域),柔性电路板10可以感知发生在每一个小区域的触控操作,并确定该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
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屏采用了柔性电路板FPC,其目的是利用FPC的成本低、装配简单、透光率高等优点,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并且,本公开实施例将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上,无需增加铁氧体隔磁片用于降低PCB板在交变电磁场环境中产生的涡流对NFC天线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不会额外增加产品厚度,同时结构复杂度降低,且易于生产组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面壳20可以为非金属面壳,主板30可以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主板,显示屏14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电激光显示)显示屏或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显示屏等。触控屏可以为投射式电容触摸屏,且非常适用于屏幕较小的可穿戴设备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上述的触控屏还包括:触控屏触控电路,其中,触控屏触控电路包括:多个电容感应电路,电容感应电路与触控走线电连接,电容感应电路用于感知触控操作对应的电容量变化,电容感应电路可以设置在天线装置的触控走线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触控走线包括发射电极(即T0、T1、T2)和接收电极(即R1、R2)),触控走线通过T0-T2和R1-R2将触控区21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例如:6个),并可以通过多个电容感应电路单独检测每个小区域的电容量变化。电容检测电路根据电容感应电路的电容量变化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其中,小区域的数量是根据触控屏的屏幕大小、以及报点分辨率确定的。并且,TX、RX的数量是确定小区域的数量之后再确定的,该TX用于表征电容感应电路的发射电极、该RX用于表征电容感感应电路的接收电极。如图3所示,当用户手指触碰到触控区21的左边区域时,会引起触控柔性电路板10左边的TX、RX之间的电容量发生变化,当用户手指从左边滑倒右边时,触控柔性电路板10右边的TX、RX之间的电容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主板30或柔性电路板10上的电容检测电路,电容检测电路与电容感应电路电连接,电容检测电路用于根据电容感应电路的电容量变化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也就是说,电容检测电路可以设置在主板30上,也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0上。
本公开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触控屏采用的是互电容检测方式,其测量对象为相邻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即TX、RX之间的电容量。如图3所示,相邻感应电极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电容,而当用户手指触碰到相邻感应电极之间的区域时,手指会屏蔽掉其间一部分的电场,由此使其互电容变小,这样可以通过检测TX、RX之间的电容量变化,来确定感知到用户手指的触碰动作。同时,柔性电路板10上的电容检测电路、或主板30上的电容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各个TX、RX之间的电容量变化趋势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可以包括: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与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微控制单元用于确定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对应的执行指令;显示屏用于显示执行指令对应的执行结果。微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主板30上。
具体地,柔性电路板10作为触控屏的核心器件,在整个电路设计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图4所示,本申请采用放置在显示屏四周的电容感应电路来检测各个电容感应电极的电容量变化,进而根据电容量变化来识别各种类型的触控操作,这种设计非常适用于屏幕偏小的智能穿戴产品。其利用用户的每次触控带来的电容量的变化,都会被放置在屏幕四周的电容感应电路检测到,并将电容量变化发送至电容检测电路,电容检测电路可以根据各个小区域的电容量变化来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并由微控制单元确定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对应的执行指令,并执行该执行指令;再由显示屏显示执行指令对应的执行结果。
为使NFC系统工作在较好性能状态,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效率,如图5所示, 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可以设置阻抗匹配电路12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阻抗匹配电路12分别与NFC天线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电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阻抗匹配电路12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可以设置在主板30上,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通过阻抗匹配电路12与近场通信天线11连接。
具体地,近场通信天线11是一匝和多匝闭合线圈。如图5所示,近场通信天线11、阻抗匹配电路12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通过电磁耦合和副载波调制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阻抗匹配电路12可以使得整个NFC系统工作在较好性能状态。
进一步而言,如图5所示,阻抗匹配电路12可以包括:匹配电路121和滤波电路122。匹配电路121与近场通信天线11连接;滤波电路122分别与匹配电路121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连接。
具体地,匹配电路121主要用于实现阻抗变化,滤波电路122主要用于滤出高次谐波。
进一步而言,如图6所示,匹配电路121可以包括:串联电容组和并联电容组,具体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近场通信天线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滤波电路122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近场通信天线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滤波电路122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近场通信天线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近场通信天线1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滤波电路122可以包括LC低通滤波器,具体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其中,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匹配电路121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匹配电路121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近场通信控制单元32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C1-C4主要用于实现阻抗变化,L1、L2、C5、C6主要用于滤出高次谐波,同时参与阻抗变换。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NFC天线和FPC走线距离较近,NFC工作时NFC天线线圈上的耦合电流会影响到FPC触控线段,导致误触控等错误操作,或导致MCU工作状态异常。为解决此类错误的发生,可以在触控屏中增加工作状态检测检测电路,工作状态检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近场通信天线的工作状态,当工作状态检测电路检测到近场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发出一条中断信息给MCU,MCU关闭触控芯片,避免近场通信天线工作时天线线圈上的耦合电流会影响到FPC触控线段,导致误触控等错误操作,或导致MCU工作状态异常等情况;当工作状态检测检测电路检测到近场通信天线退出工作状态时,发出一条中断信息给 MCU,MCU重启触控芯片。
综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柔性电路板的一面贴合于触控区域的背面,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面置于显示屏的上方,且柔性电路板包括近场通信天线。由此,该触控屏采用触控走线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一体化设计在柔性电路板(FPC)上,采用了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透光率高,不仅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且无需增加铁氧体隔磁片用于降低PCB板在交变电磁场环境中产生的涡流对NFC天线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不会额外增加产品厚度,同时结构复杂度降低,且易于生产组装。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终端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天线装置和/或触控屏,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表、手环、眼镜等可穿戴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触控屏采用柔性电路板(FPC)和近场通信天线(NFC天线)的一体化设计,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触控屏的亮度,还可以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以及可以降低产品厚度和结构复杂度。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 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 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触控走线,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和所述触控走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触控走线用于感知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的内侧或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重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包括单匝或多匝线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最外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采用分段走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通过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将所述触控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其中,所述触控走线通过多个电容感应电路单独检测每个所述小区域的电容量变化,所述电容感应电路包括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
  7. 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带有所述触控区域的面壳、带有显示屏的主板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面贴合于所述触控区域的背面,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面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电容感应电路,所述电容感应电路用于感知触控操作对应的电容量变化;
    电容检测电路,所述电容检测电路与所述电容感应电路连接,所述电容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容感应电路的电容量变化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感应电路包括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所述多个电容感应电路单独检测每个小区域的所述电容量变化,其中,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将所述触控区域划分为多个所述小区域。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包括:
    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容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触控位置和/或触控轨迹对应的执行指令;
    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执行指令对应的执行结果。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触控电路还包括阻抗匹配电路和近场通信控制单元,所述近场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阻抗匹配电路与所述天线装置中的近场通信天线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包括:
    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连接;
    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匹配电路和所述近场通信控制单元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电路包括:
    串联电容组和并联电容组。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
    LC低通滤波器。
  15. 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可穿戴设备。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可为手表或手环。
PCT/CN2020/133382 2019-12-03 2020-12-02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WO2021110050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2584.5 2019-12-03
CN201922152584.5U CN210744172U (zh) 2019-12-03 2019-12-03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0050A1 true WO2021110050A1 (zh) 2021-06-10

Family

ID=7100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33382 WO2021110050A1 (zh) 2019-12-03 2020-12-02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4172U (zh)
WO (1) WO20211100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744172U (zh) * 2019-12-03 2020-06-12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CN111800528B (zh) * 2020-06-30 2021-11-16 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2140957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fc设备
CN113451758B (zh) * 2021-06-30 2022-11-18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910A (zh) * 2004-05-25 2005-11-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终端
US20140179242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ch and nfc antenna thereof
CN104635966A (zh) * 2013-11-11 2015-05-20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05103797U (zh) * 2015-10-19 2016-03-23 上海蓝沛信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触摸手写传感器与近场通讯天线的薄膜
CN105446526A (zh) * 2015-11-16 2016-03-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终端及其制作方法
CN205581826U (zh) * 2016-03-08 2016-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
CN107577370A (zh) * 2017-08-31 2018-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48594A (zh) * 2017-11-24 2018-03-02 深圳市实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置入nfc天线的显示屏
CN108319392A (zh) * 2018-02-05 2018-07-24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模组、显示装置
CN210744172U (zh) * 2019-12-03 2020-06-12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910A (zh) * 2004-05-25 2005-11-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终端
US20140179242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ch and nfc antenna thereof
CN104635966A (zh) * 2013-11-11 2015-05-20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05103797U (zh) * 2015-10-19 2016-03-23 上海蓝沛信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触摸手写传感器与近场通讯天线的薄膜
CN105446526A (zh) * 2015-11-16 2016-03-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终端及其制作方法
CN205581826U (zh) * 2016-03-08 2016-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
CN107577370A (zh) * 2017-08-31 2018-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48594A (zh) * 2017-11-24 2018-03-02 深圳市实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置入nfc天线的显示屏
CN108319392A (zh) * 2018-02-05 2018-07-24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模组、显示装置
CN210744172U (zh) * 2019-12-03 2020-06-12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4172U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10050A1 (zh) 天线装置、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EP2645211B1 (en) Touch sensor integrated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092446B (zh) 一种触摸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2650917B (zh) 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US8743086B2 (en) Dual-mode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US20150042604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KR102101534B1 (ko) 인-셀 저전력 모드들
TWI428811B (zh) 具有觸摸屏的電子裝置及腕戴式電子裝置
US20150062853A1 (en) Touch screen having integrated nfc antenna
WO201806668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CN105786290A (zh) 触摸感测器件、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823599A (zh) 静电电容型触摸屏面板
US20230376159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04025455A1 (fr) Dispositif d'ecran d'affichage a commande tactile
WO201805195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内蔵ディスプレイ
EP3796137A1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385754B2 (en) Touch sensor in which PCAP method and EMR method are combined
Ma et al. 68.1: Invited Paper: Pane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CN203606817U (zh) 实现电容检测和电磁检测的系统
CN108415609B (zh) 触控屏、触控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EP2618244A1 (en) Touch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2067048U (zh) 一种lcd显示及触摸一体化感应屏
TWM484751U (zh) 電容式觸控板
CN102214044A (zh) 整合触控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3054800U (zh) 一种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97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97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97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0-06-202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9/05/2023)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97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