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31806A1 -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31806A1
WO2021031806A1 PCT/CN2020/105218 CN2020105218W WO2021031806A1 WO 2021031806 A1 WO2021031806 A1 WO 2021031806A1 CN 2020105218 W CN2020105218 W CN 2020105218W WO 2021031806 A1 WO2021031806 A1 WO 202103180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fingerprint sensor
shielding
display modu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052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袁石林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03180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3180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指纹传感器(20)、显示组件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指纹传感器(20)包括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线路层(25)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和多条第二线路(252),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交。遮蔽层(26)包括遮蔽线(261),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

Description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请求2019年8月22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80672.1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且通过参照将其全文并入此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指纹识别可用于屏幕解锁、快捷支付、加密、指纹键功能等。指纹识别一般通过指纹传感器来实现,指纹识别传感器中包括有线路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指纹传感器包括衬底、线路层和遮蔽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条第一线路和多条第二线路,多条所述第一线路与多条所述第二线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交,所述遮蔽层包括遮蔽线,所述遮蔽线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指纹传感器和盖板,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衬底、线路层和遮蔽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条第一线路和多条第二线路,多条所述第一线路与多条所述第二线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交,所述遮蔽层包括遮蔽线,所述遮蔽线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所述衬底、所述线路层和所述遮蔽层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和显示组件装置,所述显示组件装置与所述机壳结合;所述显示组件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指纹传感器和盖板,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衬底、线路层和遮蔽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条第一线路和多条第二线路,多条所述第一线路与多条所述第二线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交,所述遮蔽层包括遮蔽线,所述遮蔽线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所述衬底、所述线路层和所述遮蔽层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中,遮蔽线用于遮蔽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可以避免外界光线入射至线路层时,被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反射出来,造成用户看到网格纹、屏幕发灰等外观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和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指纹传感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指纹传感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线路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遮蔽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遮蔽线与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的对应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5至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8至图2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LCM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8至图3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1至图3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指纹传感器和显示模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包括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线路层25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和多条第二线路252,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交,遮蔽层26包括遮蔽线261,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还包括屏蔽层24,屏蔽层24位于衬底23与线路层25之间。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大于第一线路251的线宽,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大于第二线路252的线宽。
请参阅图6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第一线路251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第二线路252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遮蔽线261的线宽为5μm~20μm;和/或遮蔽层2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一致,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一致。
请参阅图6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请参阅图6和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遮蔽层26还包括用于填充遮蔽线261空隙的填充部262,填充部262与遮蔽线261共同覆盖线路层25并用于保护线路层25。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显示模组30、指纹传感器20和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位于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指纹传感器20包括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线路层25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和多条第二线路252,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交,遮蔽层26包括遮蔽线261,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沿显示模组30的出光方向设置。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还包括屏蔽层24,屏蔽层24位于衬底23与线路层25之间。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 线宽大于第一线路251的线宽,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大于第二线路252的线宽。
请参阅图6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第一线路251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第二线路252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遮蔽线261的线宽为5μm~20μm;和/或遮蔽层2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一致,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一致。
请参阅图6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请参阅图6和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遮蔽层26还包括用于填充遮蔽线261空隙的填充部262,填充部262与遮蔽线261共同覆盖线路层25并用于保护线路层25。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胶体40,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胶41采用全贴合方式,第二光学胶42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和/或第一光学胶41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第二光学胶42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聚酰亚胺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复合板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酰胺树脂;和/或衬底23的材质为玻璃或聚酰亚胺薄膜;和/或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和/或第二线路252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30为硬屏或柔性屏;和/或显示模组30为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请参阅图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补强层50,补强层50位于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之间。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0包括机壳200和显示组件装置100。显示组件装置100与机壳200结合。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显示模组30、指纹传感器20和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位于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指纹传感器20包括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线路层25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和多条第二线路252,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交,遮蔽层26包括遮蔽线261,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沿显示模组30的出光方向设置。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还包括屏蔽层24,屏蔽层24位于衬底23与线路层25之间。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大于第一线路251的线宽,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大于第二线路252的线宽。
请参阅图6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第一线路251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第二线路252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遮蔽线261的线宽为5μm~20μm;和/或遮蔽层2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一致,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二线路252 的线型一致。
请参阅图6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请参阅图6和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遮蔽层26还包括用于填充遮蔽线261空隙的填充部262,填充部262与遮蔽线261共同覆盖线路层25并用于保护线路层25。
请再次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胶体40,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胶41采用全贴合方式,第二光学胶42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和/或第一光学胶41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第二光学胶42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聚酰亚胺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复合板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酰胺树脂;和/或衬底23的材质为玻璃或聚酰亚胺薄膜;和/或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和/或第二线路252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30为硬屏或柔性屏;和/或显示模组30为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请参阅图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补强层50,补强层50位于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之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包括机壳200和显示组件装置100。显示组件装置100与机壳200结合。具体地,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柜员机、闸机、智能手表、头显设备、游戏机等。本申请实施方式以电子设备10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手机。
机壳200可用于安装显示组件装置100,或者说,机壳200可作为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安装载体。具体地,请结合图2,机壳200包括前壳210,显示组件装置100可通过侧面点胶或者粘胶等方式与前壳210装配在一起。机壳200还可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0的供电装置、成像装置、通信装置等功能模块,以使机壳200为功能模块提供防尘、防摔、防水等保护。
请参阅图3和图4,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显示模组30、指纹传感器20和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位于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请结合图5和图6,指纹传感器20包括沿显示模组3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衬底23、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线路层25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和多条第二线路252,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交。遮蔽层26包括遮蔽线261,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
其中,指纹传感器20为片状结构,指纹传感器20可以是全屏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全屏”指的是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达到预定百分比。例如,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达到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甚至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超过100%,此时,指纹传感器20覆盖并超出显示面31。
可以理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指纹识别可用于屏幕解锁、快捷支付、加密、指纹键功能等。目前的指纹识别方案主要是局部屏下的光学指纹识别。光学指纹识别通过摄像头采集指纹照片,然后与系统中录入的用户指纹进行匹配,若匹配,则指纹识别通过。然而,摄像头体积较大,需要占用大量空间。
目前的指纹传感器包括线路层,当外界光线入射至线路层时,容易被线路层中的线路反射出来,造成用户看到网格纹、屏幕发灰等外观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指纹传感器20、显示组件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中,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可以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相较于局部指纹而言,操作更加便捷;另外,采用电容式 的指纹传感器20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无需设置体积较大的摄像头,只需要一层指纹传感器20,厚度较薄,在空间设计上更有优势;再有,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可以避免外界光线入射至线路层25时,被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反射出来,造成用户看到网格纹、屏幕发灰等外观问题。
请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显示模组30和胶体40。
显示组件装置100具有一出光方向,显示模组30、指纹传感器20和盖板10沿出光方向设置;或者说,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沿出光方向的反方向设置。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即是显示模组30的出光方向。
盖板10用于保护指纹传感器20。盖板10的材质可以为蓝宝石(Sapphire)、玻璃、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复合板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和聚酰胺树脂(Polycarbonate,PC)。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蓝宝石是刚玉宝石中除红宝石(Ruby)之外,其它颜色刚玉宝石的通称。蓝宝石具有高硬度、高透明度(85%左右)、低介电常数(9.3-11.5)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时,盖板10具有硬度高、强度高、砂纸跌落效果好(水泥地上能承受1.2m高度的跌落)、耐刮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时,盖板10的厚度为0.2mm~0.5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2mm至0.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2mm、0.23mm、0.26mm、0.29mm、0.32mm、0.35mm、0.38mm、0.41mm、0.44mm、0.47mm、0.5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玻璃。当盖板10的材质为玻璃时,盖板10具有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玻璃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4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4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3mm、0.16mm、0.19mm、0.22mm、0.25mm、0.28mm、0.31mm、0.34mm、0.37mm、0.4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PI。当盖板10的材质为PI时,盖板10为柔性盖板,且具有砂纸跌落效果好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PI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3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3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2mm、0.14mm、0.16mm、0.18mm、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PET。当盖板10的材质为PET时,盖板10为柔性盖板,且具有砂纸跌落效果好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PET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3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3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2mm、0.14mm、0.16mm、0.18mm、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复合板。复合板由PMMA+PC通过熔接、压合等工艺制造而成。PMMA具有耐刮等优点,而PC具有韧性好等优点,因此,当盖板10的材质为复合板时,盖板10具有耐刮、韧性好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复合板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4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4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3mm、0.16mm、0.19mm、0.22mm、0.25mm、0.28mm、0.31mm、0.34mm、0.37mm、0.4mm等。其中,PMMA的厚度为0.07mm左右。
可以理解,当电子设备1000用于指纹识别时,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若盖板10的厚度较大,将会影响指纹传感器20的灵敏度,且无法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若盖板10的厚度较小,又无法在用户的按压下,对指纹传感器2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当盖板10的材质和厚度满足上述实施例中的条件时,既能保证指纹传感器20的灵敏度,同时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又能在用户的按压下,对指纹传感器2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7,盖板10包括相背的盖板出光面11和盖板背面12。盖板背面12与指纹传感器20相对。盖板背面12上可设置有油墨层13。具体地,油墨层13可通过丝印技术形成在盖板背面12上。油墨层13对可见光有较高的衰减率,例如可达到70%以上,使得用户在正常使用中,肉眼难以看到电子设备1000内被油墨覆盖的区域。例如,用户难以透过盖板10看到电子设备1000的内部的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电子设备1000的外形较美观。
油墨层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油墨层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使得显示组件装置 100的厚度较薄,也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请再次参阅图4,指纹传感器20位于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指纹传感器20可通过胶体40设置在盖板10上,具体设置在盖板背面12的一侧。指纹传感器20包括相背的传感器出光面21和传感器背面22。传感器出光面21与盖板10相对(具体与盖板背面12相对),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模组30相对。指纹传感器20的厚度为0.3mm左右。
指纹传感器20可覆盖整个显示面31,以较好地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达到100%或超过100%。当指纹传感器20覆盖整个显示面31时,用户可以在显示模组30对应的任意位置进行按压,均能够达到对指纹识别的目的,而不限于显示模组30对应的某些特定位置,用户操作较为方便。或者,同一用户可以采用多个手指同时或分时按压显示模组30上对应的多个位置;或者,多个用户可以采用多个手指同时或分时按压显示模组30上对应的多个位置,以实现对多个指纹进行识别的目的,加强电子设备1000加密和解锁的安全级别。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20刚好覆盖整个显示面31(即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刚好达到100%),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的边缘整齐划一,有利于保证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结合的稳定性,且指纹传感器20能够以较小的面积实现整个显示模组30的电容指纹识别功能。请参阅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20覆盖并超出整个显示面31(即指纹传感器20覆盖显示面31超过100%),以确保显示模组30边缘位置指纹识别性能的可靠性。
请结合图5和图6,指纹传感器20包括沿显示模组3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衬底23、屏蔽层24、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衬底23、屏蔽层24、线路层25和遮蔽层26依次堆叠设置。衬底23的与屏蔽层24相背的表面作为传感器背面22,遮蔽层26的与线路层25相背的表面作为传感器背面22。
衬底23的材质为玻璃或PI。玻璃和PI的透光率较高,不会对显示模组30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另外,当衬底23的材质为玻璃时,指纹传感器20的成本较低;当衬底23的材质为PI时,便于指纹传感器20形成柔性传感器。
屏蔽层24位于衬底23与线路层25之间。屏蔽层24(或称之为高阻隔层)可以是高阻抗膜,屏蔽层24由透明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层24的成分为氧化石墨、氧化锡、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的混合物。在衬底23与线路层25之间设置屏蔽层24,可以起到屏蔽作用,减少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由于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的功能。
屏蔽层24的厚度可为20nm~60nm。也即是说,屏蔽层24的厚度为20nm至60n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屏蔽层24的厚度为20nm、24nm、28nm、32nm、36nm、40nm、44nm、48nm、52nm、56nm、60nm等。
请参阅图6和图9,线路层25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和多条第二线路252。例如图6和图9中,第一线路251为七条(仅为示例,实际条数远大于此),第二线路252也为七条(仅为示例,实际条数远大于此)。多条第一线路251规律排列,多条第二线路252也规律排列。具体地,多条第一线路251可相互平行,多条第二线路252也相互平行。线路层25的形成方式可以是:先设置一层第一线路251,再设置一层第二线路252;或者,先设置一层第二线路252,再设置一层第一线路251,在此不作限制。线路层25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线路251与第二线路252之间的绝缘层,绝缘层可以避免第一线路251与第二线路252之间发生短路。
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也即是说,第一线路251的材质可以为钼铝钼;或者,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为铜;或者,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为银。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为3μm~10μm。也即是说,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为3μm至1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为3μm、3.5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9.5μm、10μm等。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为40μm~120μm。也即是说,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为40μm至12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为40μm、45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等。
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也即是说,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或者,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曲线;或者,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弯折线;或者,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和曲线;或者,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和弯折线;或者,第一线路 251的线型为曲线和弯折线;或者,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和弯折线。其中,当第一线路251包括至少两种线型时,指的可以是在同一条第一线路251中,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线型。例如第一线路251由一端到另一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直线,第二部分为曲线,第三部分为弯折线。或者,当第一线路251包括至少两种线型时,指的还可以是在多条第一线路251中,每条第一线路251具有不同的线型。例如第一线路251有三条,第一条第一线路251为直线,第二条第一线路251为曲线,第三条第一线路251为弯折线。
同样地,第二线路252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也即是说,第二线路252的材质可以为钼铝钼;或者,第二线路252的材质为铜;或者,第二线路252的材质为银。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为3μm~10μm。也即是说,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为3μm至1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为3μm、3.5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9.5μm、10μm等。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为40μm~120μm。也即是说,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为40μm至12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为40μm、45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等。
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也即是说,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或者,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曲线;或者,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弯折线;或者,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和曲线;或者,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和弯折线;或者,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曲线和弯折线;或者,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直线、曲线和弯折线。其中,当第二线路252包括至少两种线型时,指的可以是在同一条第二线路252中,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线型。例如第二线路252由一端到另一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直线,第二部分为曲线,第三部分为弯折线。或者,当第二线路252包括至少两种线型时,指的还可以是在多条第二线路252中,每条第二线路252具有不同的线型。例如第二线路252有三条,第一条第二线路252为直线,第二条第二线路252为曲线,第三条第二线路252为弯折线。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与第二线路252的材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与第二线路252的材质均为钼铝钼;又例如,第一线路251的材质为钼铝钼,第二线路252的材质为铜。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均为3μm;又例如,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为3μm,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为5μm。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与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与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均为40μm;又例如,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为40μm,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为50μm。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型均为直线;又例如,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为直线,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为弯折线。当第一线路251的材质、线宽A1、线型以及相邻的两条第一线路251之间的间距A2,与第二线路252的材质、线宽B1、线型以及相邻的两条第二线路252之间的间距B2对应相同时,有利于线路层25的制造(例如将第一线路251旋转90度,即可得到第二线路252)。
请参阅图6、图9和图10,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交,其具体包括: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呈锐角、钝角,或者如图9所示,多条第一线路251与多条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相互垂直。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采用电容式耦合原理(具体为互容式),第一线路251可作为发射端,第二线路252可作为接收端(或者第二线路252作为发射端,第一线路251作为接收端亦可)。第一线路251与电源连接,用于发出激励信号。第二线路252与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并输出电容值至传感器芯片201(如图3所示)。第一线路251与第二线路252相交的地方会形成电容,第一线路251与第二线路252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电子设备1000用于指纹识别时,用户的手指通过盖板10按压在指纹传感器20上,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对应交叉点的电容值。由于手指表面存在波峰和波谷,波峰和波谷对交叉点的电容值的影响不同,因此,根据不同交叉点的电容值的大小变化可以获得对应的指纹图像。
此外,线路层25中还可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电容等电子元器件。TFT用于实现信号切换,控制逐行或逐列扫描信号。
指纹传感器20利用电容值来获取指纹图像,从而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识别速度更快、灵敏度高,而且不需要显示模组30自发光以采集指纹照片,可以在黑暗场景下进行指纹识别,可以支持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显示屏,成本更低。
请参阅图6和图11,遮蔽层26包括遮蔽线261和填充部262。遮蔽层2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以使得指纹传感器20的厚度较薄。
遮蔽线261可采用黑色吸光材料制成。遮蔽线261的线宽C1为5μm~20μm。也即是说,遮蔽线261的线宽C1为5μm至2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遮蔽线261的线宽C1为5μm、6μm、7μm、9μm、11μm、13μm、15μm、17μm、19μm、20μm等。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也即是说,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或者,遮蔽线261的线型为曲线;或者,遮蔽线261的线型为弯折线;或者,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和曲线;或者,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和弯折线;或者,遮蔽线261的线型为曲线和弯折线;或者,遮蔽线261的线型为直线、曲线和弯折线。其中,当遮蔽线261包括至少两种线型时,指的是遮蔽线261的每个部分可具有不同的线型。例如遮蔽线261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直线,第二部分为曲线,第三部分为弯折线。
遮蔽线261用于遮蔽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遮蔽线261与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遮蔽线261与第一线路251及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指的是:遮蔽线261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分别对应第一线路251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例如,遮蔽线261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线路251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线路252在衬底23上的正投影。
请参阅图9、图11和图12,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C1大于第一线路251的线宽A1,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宽C1大于第二线路252的线宽B1,从而能够将设定角度的入射光都遮挡住。其中,设定角度范围可以为15度~165度(以平行于显示模组30的方向为0度)。
与第一线路251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一线路251的线型一致,与第二线路252位置对应处的遮蔽线261的线型与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一致,从而能够以最小的遮蔽线261线宽覆盖第一线路251和第二线路252,避免外界光线被被第一线路251和第二线路252反射;同时也能防止由于遮蔽线261与第一线路251、第二线路252的线型不一致,导致遮蔽线261的线宽过宽,影响显示模组30的正常显示或用户看到黑色遮蔽线261,体验不佳。
请参阅图6和图11,填充部262用于填充遮蔽线261的空隙,填充部262与遮蔽线261共同覆盖线路层25并用于保护线路层25。填充部262可采用具有高透过率、耐腐蚀、耐刮等特性的材料,以不影响显示模组30的正常显示,且能够较好地保护整个指纹传感器20。
遮蔽层26的制造工艺可以如下:首先,在整块的黑色遮蔽层上覆盖一层具有高度光敏感性光刻胶;然后,用光线(可以是紫外光、深紫外光、极紫外光等)透过掩模照射在遮蔽层表面,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再然后,用特定溶剂洗去被照射/未被照射的光刻胶,从而实现遮蔽图案(即遮蔽线261)从掩模到遮蔽层的转移;最后,采用透明填充材料(即填充部262)填充遮蔽线261的空隙。
请参阅图4,显示模组30可用于显示图片、视频、文字等影像。显示模组30通过胶体40设置在指纹传感器20上,具体设置在传感器背面22的一侧。显示模组30包括相背的显示面31和屏幕背面32。显示面31与指纹传感器20相对(具体与传感器背面22相对)。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指纹传感器20刚好覆盖整个显示面31时,传感器背面22的面积与显示面31的面积相等(如图4所示),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等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等于显示面31的宽度。当指纹传感器20覆盖并超出整个显示面31时,传感器背面22的面积大于显示面31的面积(如图8所示),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大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等于显示面31的宽度;或者,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等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大于显示面31的宽度;或者,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大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大于显示面31的宽度。
显示模组30可以为硬屏或柔性屏。较佳地,当显示模组30为硬屏时,衬底23的材质为玻璃,成本较低;第一线路251和第二线路252的材质包括金属、ITO、或纳米银浆中的任意一种。当显示模组30为柔性屏时,衬底23的的材质为PI,以形成柔性传感器;第一线路251和第二线路252 的材质包括ITO或纳米银浆,以形成柔性线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显示模组30为硬屏时,指纹传感器20的材质也可以为PI,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3和图14,显示模组30可以为LCM显示屏33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34(包括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由于指纹传感器20通过电容值大小来进行指纹识别,不需要显示模组30自发光以采集指纹照片,因而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OLED显示屏34或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时,均能实现电容指纹识别功能,即显示模组30不局限于为OLED显示屏34。
请参阅图13,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1000的成本(LCM显示屏33成本比OLED显示屏低)。LCM显示屏33可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和上偏光片336。上偏光片336的与彩色滤光片335相背的表面作为显示面31,背光模组331的与下偏光片332相背的表面作为屏幕背面32。LCM显示屏33通过背光模组331发光,光线依次穿过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上偏光片336、指纹传感器20和盖板10到达外界,被人眼感知,从而人眼获取到显示模组30显示的影像。
请参阅图14,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可以实现曲面屏或其他形态,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OLED显示屏34可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封装玻璃343和OLED偏光片344。OLED偏光片344的与封装玻璃343相背的表面作为显示面31,玻璃TFT基板341的与有机发光二极管342相背的表面作为屏幕背面32。OLED显示屏34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342自发光,光线依次穿过封装玻璃343、OLED偏光片344、指纹传感器20和盖板10到达外界,被人眼感知,从而人眼获取到显示模组30显示的影像。
请参阅图15和图1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30除具有显示功能外,还可以集成有触控功能。此时,显示模组30还可包括触摸传感器35。如图15所示,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和上偏光片336(或后文的偏光片60)作为显示模块,触摸传感器35作为触控模块。如图16所示,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封装玻璃343和OLED偏光片344(或后文的偏光片60)作为显示模块,触摸传感器35作为触控模块。显示模块和触控模块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模块,通过后端贴合工艺将两个模块整合。或者,请参阅图17,触控模块可内嵌在显示模块内,例如图17中,触摸传感器35设置在彩色滤光片335与液晶层334之间。或者,触摸传感器35直接通过在彩色滤光片335的与液晶层334相对的表面制作透明电极等元件形成。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触摸传感器35可以是电阻式触摸传感器、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红外线式触摸传感器、声波式触摸传感器、光学成像式触摸传感器、电磁感应式触摸传感器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再次参阅图4,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采用胶体40粘合盖板10、全屏电容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可以保证显示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和指纹识别性能的可靠性。其中,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和上偏光片336。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和OLED偏光片344。
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指的是:胶体40将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这三者粘合起来。例如,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
胶体40可以是光学胶,具体为光学透明胶粘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PolyVinyl Butyral Film,PVB)、或粘片膜(Die attach film,DAF)中的任意一种。也即是说,胶体40为OCA;或者,胶体40为PVB;或者,胶体40为DAF。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 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
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
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即是:将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一光学胶41涂覆盖板10的整面或指纹传感器20的整面,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使得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指纹传感器20相对于盖板10的位置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偏移,有利于提高指纹传感器20进行指纹识别的可靠性,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的几率。
第一光学胶41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光学胶41为OCA时,第一光学胶41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一光学胶41能够对盖板10和指纹传感器2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一光学胶41为PVB时,第一光学胶41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一光学胶41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一光学胶41为OCA、PVB、或DAF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
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二光学胶42涂覆指纹传感器20的整面或显示模组30的整面,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使得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显示模组30相对于指纹传感器20的位置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偏移,有利于提高显示区域与指纹识别区域的一致性,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
请参阅图18,采用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二光学胶42涂覆指纹传感器20的四周或显示模组30的四周(周围一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采用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第二光学胶42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另外,当指纹传感器2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指纹传感器20从显示模组30上拆卸下来,进行指纹传感器20的更换,而无需将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都进行更换;或者,当显示模组3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显示模组30从指纹传感器20上拆卸下来,进行显示模组30的更换,而无需将显示模组30和指纹传感器20都进行更换。
第二光学胶42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二光学胶42为OCA时,第二光学胶42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二光学胶42能够对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二光学胶42为PVB时,第二光学胶42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二光学胶42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二光学胶42为OCA、PVB、或DAF时,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当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相同时,第一光学胶41与第二光学胶42均为OCA、或均为PVB、或均为DAF。当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不同时,第一光学胶41为OCA,第二光学胶42为PVB;或者,第一光学胶41为PVB,第二光学胶42为DAF;或者,第一光学胶41为DAF,第二光学胶42为OCA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与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当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与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相同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和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09mm、或均为0.1mm、或均为0.11mm。当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与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不同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09mm、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mm;或者,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1mm、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1mm;或者,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11mm、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mm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1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在盖板10的中间区域,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在盖板10的边缘区域,盖板1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
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地,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第一光学胶41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光学胶41为OCA、PVB、或DAF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二光学胶42涂覆盖板10的四周或显示模组30的四周(周围一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如图19所示)。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空气层也可形成在第二光学胶42的外围,而不是如图19所示形成在第二光学胶42与之间第一光学胶41之间,此时,空气层还可以用于放置电子元件或进行电路走线,以节省空间。或者,由于第一光学胶41和指纹传感器20位于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第一光学胶41和指纹传感器20刚好填充了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空气间隙,使得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如图20所示)。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第二光学胶42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另外,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可与第一光学胶41和指纹传感器20的厚度之和相等或近似相等,相较于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的情况(图4所示)而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厚度仅由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组成,即节省了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厚度更小,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再有,当盖板1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盖板10从显示模组30上拆卸下来,进行盖板10的更换,而无需将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都进行更换;或者,当显示模组3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显示模组30从盖板10上拆卸下来,进行显示模组30的更换,而无需将显示模组30和盖板10都进行更换。
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地,第二光学胶42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二光学胶42为OCA、PVB、或DAF时,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请参阅图21,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补强层50,补强层50位于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之间,具体位于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面31之间。补强层50包括相背的补强出光面51和补强背面52。补强出光面51与传感器背面22相对,补强背面52与显示面31相对。
补强层50与盖板10形成双层盖板结构。补强层50可以在盖板10的厚度只有0.3mm或更薄的情况下,加强整个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强度,减少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1000由于受到冲击或撞击导致指纹传感器20失效的概率。
补强层50的材质可以为蓝宝石、玻璃、PI、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前述对蓝宝石、玻璃、PI、PET、复合板的解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当补强层50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PI、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时,补强层50的厚度为0.1mm~0.5mm。也即是说,补强层50的厚度为0.1mm至0.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补强层50的厚度为0.1mm、0.14mm、0.18mm、0.22mm、0.26mm、0.3mm、0.34mm、0.38mm、0.42mm、0.46mm、0.5mm等。
当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补强层50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指的是:胶体40将盖板10、指纹传感器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这四者粘合起来。例如,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同时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同时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等等,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1,在一个实施例中,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第三光学胶43和第四光学胶44。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第三光学胶43用于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具体粘合传感器背面22与补强出光面51。第四光学胶44用于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补强背面5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指纹传感器20、第三光学胶43、补强层50、第四光学胶44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即原有的第二光学胶42被第三光学胶43和第四光学胶44取代,并增加了设置在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补强层50。
第三光学胶43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
请参阅图21,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即是:将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三光学胶43涂覆指纹传感器20的整面或补强层50的整面,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使得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补强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的几率。
请参阅图22,采用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即是:将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三光学胶43涂覆指纹传感器20的四周或补强层50的四周(周围一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的几率。采用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使得第三光学胶43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
第三光学胶43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三光学胶43为OCA时,第三光学胶43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三光学胶43能够对指纹传感器2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三光学胶43为PVB时,第三光学胶43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三光学胶43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三光学胶43为OCA、PVB、或DAF时,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指纹传感器20与补强层5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同样地,第四光学胶44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21,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四光学胶44涂覆补强层50的整面或显示模组30的整面,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使得补 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补强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
请参阅图23,采用框贴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四光学胶44涂覆补强层50的四周或显示模组30的四周(周围一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采用框贴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第四光学胶44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
第四光学胶44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四光学胶44为OCA时,第四光学胶44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四光学胶44能够对显示模组3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四光学胶44为PVB时,第四光学胶44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四光学胶44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四光学胶44为OCA、PVB、或DAF时,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请参阅图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偏光片60。偏光片60通过胶体40设置在盖板10上,具体设置在盖板背面12的一侧。偏光片60位于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具体位于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之间。偏光片60包括相背的偏光出光面61和偏光背面62。偏光出光面61与盖板背面12相对,偏光背面6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相对。
偏光片60的厚度为100μm~150μm。也即是说,偏光片60的厚度为100μm至15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偏光片60的厚度为100μm、105μm、110μm、115μm、120μm、125μm、130μm、135μm、140μm、145μm、150μm等。
偏光片60是一种由多层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具有产生偏振光功能的光学薄膜,偏光片60能够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极光,使与电场呈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在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增设一层偏光片60,可以减小外界光线由盖板10入射至指纹传感器20的入射光的亮度,从而减少因指纹传感器20上金属网格走线反射而导致的显示组件装置100外观出现一定角度的异色现象(如呈现土黄色的现象)。
请参阅图25,偏光片60可为圆偏光片。偏光片60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保护膜63、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功能膜64、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65、光板TAC膜66、压敏胶67和离型膜68。其中,可以对TAC功能膜64的表面进行一些工艺处理,从而达到相应的附加功能。例如,可对TAC功能膜64的表面进行防眩处理(AG)、防眩+低反射处理(AG+LR)、透明硬化+低反射处理(CHC+LR)、透明硬化处理(CHC)、防反射处理(AR)等。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可满足电子设备1000不同的应用需求。本申请实施方式对TAC功能膜64的表面进行防反射处理,使得TAC功能膜64具有防反射功能(利用干涉效应使膜的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相互消除以减少反射),以减少指纹传感器20产生的反射光,从而进一步减轻显示组件装置100在特定角度下由于指纹传感器20上金属网格线路反射导致的呈现土黄色的现象。
由于偏光片60会减小显示模组30的亮度,因此可将显示模组30中原有的偏光片取消。
具体地,请参阅图13和图26,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LCM显示屏33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和上偏光片336(如图13所示),则可以将上偏光片336取消,即LCM显示屏33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和彩色滤光片335(如图26所示),偏光片60可作为LCM显示屏33中的上偏光片336。
请参阅图14和图27,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OLED显示屏34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封装玻璃343和OLED偏光 片344(如图14所示),则可以将OLED偏光片344取消,即OLED显示屏34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和封装玻璃343(如图27所示),偏光片60可作为OLED显示屏34中的OLED偏光片344。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取消显示模组30中原有的偏光片,只是会导致显示模组30的亮度略微降低,此时,显示模组30仍采用图13和图14中的结构。
当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偏光片60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偏光片6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24,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时,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偏光出光面6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偏光片60、指纹传感器2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时,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偏光出光面6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在盖板10的中间区域,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偏光片6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在盖板10的边缘区域,盖板1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防反光膜70。防反光膜70位于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20之间,具体位于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之间。防反光膜70包括相背的防反光出光面71和防反光背面72。防反光出光面71与盖板背面12相对,防反光背面7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相对。
防反光膜70的厚度为200nm~300nm。也即是说,防反光膜70的厚度为200nm至300n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防反光膜70的厚度为200nm、210nm、220nm、230nm、240nm、250nm、260nm、270nm、280nm、290nm、300nm等。
防反光膜70又称之为抗反射膜、减反射增透膜、AR(Anti-Refletance)膜等。防反光膜70是通过溅射工艺在基片上镀多层复合光学膜形成,其采用低折射率(L)和高折射率(H)材料交替形成膜堆,通过膜层设计和膜厚控制,利用干涉效应减少基片表面反射。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基片可以是盖板10或指纹传感器20。
具体地,防反光膜70可以形成在盖板背面12(如图30所示),或者形成在传感器出光面21(如图29所示)。在盖板背面12或传感器出光面21形成防反光膜70,可以减少指纹传感器20产生的反射光,使得指纹传感器20上金属网格线路反光导致的显示模组30侧边发黄现象减轻,提高外观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眩光的作用,在强光作用下,用户能够更清晰的看清显示模组30显示的影像。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图3、图4、图7、图8、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和图23所示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100仅在盖板背面12或传感器出光面21的增加了一层防反光膜70,其他结构可与上述多个图中的结构相同。在增加了一层防反光膜70之后,上述多个图中的其他结构可进行相应改变。例如,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防反光膜70、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当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时,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防反光膜70与指纹传感器20(如图30所示);或者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防反光膜70(如图29所示),在此不一一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4和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不仅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还用作显示模组30的触摸传感器35实现触控功能。也即是说,显示模组30无需另外设置触摸传感器35(显示模组30的结构如图13和图14所示),通过指纹传感器20即可实现指纹识别和触控双重功能,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简单、厚度较薄、集成度高、成本较低、透光性也更好,还能减少显示组件装置100的连接端子的数量、体积和设计难度。
指纹传感器20的指纹识别功能与触控功能可以分时复用。当指纹传感器2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时,指纹传感器20不用于实现触控功能;当指纹传感器20用于实现触控功能时,指纹传感器20不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请参阅图3,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传感器芯片201,传感器芯片201与指纹传感器20连接。传感器芯片201用于读取指纹传感器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然后根据该电容值形成指纹图像并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传感器芯片201用于读取指纹传感器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然后根据该电容值判断触摸点坐标、按压轨迹等,以实现触控功能。
传感器芯片201读取指纹传感器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后,具体是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还是实现触控功能,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0的应用场景决定。例如,当电子设备1000应用于加密场景、解锁场景、支付场景等时,传感器芯片201读取指纹传感器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后,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当电子设备1000应用于非上述场景时,传感器芯片201读取指纹传感器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后,用于实现触控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设置其他判断逻辑来判断指纹传感器20和传感器芯片201是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还是触控功能,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包括主板芯片220。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传感器芯片201和显示芯片301。传感器芯片201与指纹传感器20连接,显示芯片301与显示模组30连接。传感器芯片201和显示芯片301还均与主板芯片220连接。其中,传感器芯片201与主板芯片220连接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显示芯片301与主板芯片220连接以实现显示功能。
主板芯片220可通过传感器芯片201和主板芯片220控制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分时工作。具体地,请参阅图31,当指纹传感器2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时,传感器芯片201根据第一工作信号T1控制指纹传感器20工作,同时,主板芯片220从传感器芯片201中获取与第一工作信号T1对应的第一同步信号T10,再根据第一同步信号T10控制显示芯片301,使得显示模组30不工作。或者,请参阅图32,当显示模组30用于实现显示功能时,显示芯片301根据第二工作信号T2控制显示模组30工作,同时,主板芯片220从显示芯片301中获取与第二工作信号T2对应的第二同步信号T20,再根据第二同步信号T20控制传感器芯片201,使得指纹传感器20不工作。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20与显示模组30分时工作,第一工作信号T1与第二工作信号T2错开,以避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0的过程中,出现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模组30工作错乱、相互产生干扰的问题。
其中,显示模组30的显示频率可大于指纹传感器20的指纹检测频率。相邻的两个第一工作信号T1之间可包括有多个第二工作信号T2。例如,在图33中,显示模组30的显示频率为指纹传感器20的指纹检测频率的两倍。相邻的两个第一工作信号T1之间包括有两个第二工作信号T2。可以理解,用户一般使用显示模组30较为频繁,而需要用到指纹传感器20的情况较少,因此,显示模组30的显示频率大于指纹传感器20的指纹检测频率,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31)

  1. 一种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衬底、线路层和遮蔽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条第一线路和多条第二线路,多条所述第一线路与多条所述第二线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交,所述遮蔽层包括遮蔽线,所述遮蔽线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线路层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宽,与所述第二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线路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
    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
    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
    所述遮蔽线的线宽为5μm~20μm;和/或
    所述遮蔽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型一致,与所述第二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型一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还包括用于填充所述遮蔽线空隙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与所述遮蔽线共同覆盖所述线路层并用于保护所述线路层。
  8. 一种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指纹传感器和盖板,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衬底、线路层和遮蔽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条第一线路和多条第二线路,多条所述第一线路与多条所述第二线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交,所述遮蔽层包括遮蔽线,所述遮蔽线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所述衬底、所述线路层和所述遮蔽层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线路层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宽,与所述第二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宽。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线路之间的间距 为40μm~120μm;和/或
    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
    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
    所述遮蔽线的线宽为5μm~20μm;和/或
    所述遮蔽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型一致,与所述第二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型一致。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还包括用于填充所述遮蔽线空隙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与所述遮蔽线共同覆盖所述线路层并用于保护所述线路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胶体,所述胶体包括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显示模组;或者
    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采用全贴合方式,所述第二光学胶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和/或
    所述第一光学胶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光学胶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
  17.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聚酰亚胺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复合板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酰胺树脂;和/或
    所述衬底的材质为玻璃或聚酰亚胺薄膜;和/或
    所述第一线路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
  18.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硬屏或柔性屏;和/或
    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1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补强层,所述补强层位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20.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和
    显示组件装置,所述显示组件装置与所述机壳结合,所述显示组件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指纹 传感器和盖板,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衬底、线路层和遮蔽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条第一线路和多条第二线路,多条所述第一线路与多条所述第二线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交,所述遮蔽层包括遮蔽线,所述遮蔽线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所述衬底、所述线路层和所述遮蔽层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设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线路层之间。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宽,与所述第二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宽。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线路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
    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
    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间距为40μm~120μm;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宽为3μm~10μm;和/或
    所述遮蔽线的线宽为5μm~20μm;和/或
    所述遮蔽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型一致,与所述第二线路位置对应处的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型一致。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遮蔽线的线型为直线、曲线、或弯折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26.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还包括用于填充所述遮蔽线空隙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与所述遮蔽线共同覆盖所述线路层并用于保护所述线路层。
  27.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胶体,所述胶体包括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显示模组;或者
    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采用全贴合方式,所述第二光学胶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和/或
    所述第一光学胶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光学胶包括光学透明胶粘剂、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或粘片膜中的任意一种。
  29.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聚酰亚胺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复合板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酰胺树脂;和/或
    所述衬底的材质为玻璃或聚酰亚胺薄膜;和/或
    所述第一线路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线路的材质为钼铝钼、铜、或银中的任意一种。
  30.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硬屏或柔性屏;和/或
    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3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补强层,所述补强层位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PCT/CN2020/105218 2019-08-22 2020-07-28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31806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0672.1 2019-08-22
CN201910780672.1A CN110503039B (zh) 2019-08-22 2019-08-22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1806A1 true WO2021031806A1 (zh) 2021-02-25

Family

ID=6858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05218 WO2021031806A1 (zh) 2019-08-22 2020-07-28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3039B (zh)
WO (1) WO20210318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257A (zh) * 2022-06-30 2022-08-30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传感器组装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3039B (zh) * 2019-08-22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8410A (zh) * 2014-01-10 2014-05-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生物特征识别传感器
CN103995634A (zh) * 2014-05-12 2014-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6940488A (zh) * 2017-04-27 2017-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03690A (zh) * 2018-09-06 2019-06-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显示设备
CN110503039A (zh) * 2019-08-22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6613A (zh) * 2013-06-19 2013-10-02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3838717U (zh) * 2014-01-10 2014-09-1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生物特征识别传感器
CN106802736B (zh) * 2015-11-26 2023-08-15 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3739A (zh) * 2017-04-14 2017-09-26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11230B (zh) * 2017-10-26 2023-05-0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8108073A (zh) * 2018-01-24 2018-06-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83320A (zh) * 2018-11-08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8410A (zh) * 2014-01-10 2014-05-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生物特征识别传感器
CN103995634A (zh) * 2014-05-12 2014-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6940488A (zh) * 2017-04-27 2017-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03690A (zh) * 2018-09-06 2019-06-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显示设备
CN110503039A (zh) * 2019-08-22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257A (zh) * 2022-06-30 2022-08-30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传感器组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3039B (zh) 2022-11-15
CN110503039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64148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746619B2 (ja) ウィンドウパネル一体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ー及び製造方法
US1014634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ted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panel
WO2020259396A1 (en) Displa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assembly
TW201800913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210397221A1 (en) Display device
JP588476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031806A1 (zh)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582064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441892A (zh) 觸控面板
WO2021022525A1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TWM493100U (zh) 觸控面板
JP6086278B2 (ja) 配線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TW201510615A (zh) 顯示裝置
JP2014186687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TWI634470B (zh) Polariz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of the same
JP2004212717A (ja) 入力装置付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503038B (zh)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50104600A1 (en) Touch sensor
JP2012098973A (ja) ガラス複合体及びその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CN112131913A (zh)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0175600A (zh)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KR102479227B1 (ko) 터치 감지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
CN213092288U (zh) 触控元件以及包含触控元件的装置
CN108037858A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556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556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