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03620A1 -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03620A1
WO2021003620A1 PCT/CN2019/094941 CN2019094941W WO2021003620A1 WO 2021003620 A1 WO2021003620 A1 WO 2021003620A1 CN 2019094941 W CN2019094941 W CN 2019094941W WO 2021003620 A1 WO2021003620 A1 WO 202100362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ion field
coreset
value
target information
group ind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949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文洪
史志华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108550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02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941 priority patent/WO2021003620A1/zh
Priority to CN201980078429.3A priority patent/CN113170455A/zh
Priority to EP19936711.1A priority patent/EP3958627B1/en
Publication of WO202100362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03620A1/zh
Priority to US17/528,140 priority patent/US20220078772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Definitions

  • the New Radio (NR) system supports downlink and uplink non-coher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reception points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s, TRP).
  • Data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TRPs can be scheduled through a singl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ownload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or can be scheduled through multiple DCIs respectively.
  • DCI Download Control Information
  • the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s included in the same DCI format such as the DMRS port indication field or the TCI status indication field, have different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the length of the indication field may also be different, because the terminal device cannot know which network device uses. This kind of scheduling method cannot effectively perform signal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DCI.
  • Figure 4(a) and Figure 4(b) are schematic diagrams of downlink non-coherent transmission.
  • FIG. 12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n apparatus for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applied to a carrier aggregation (CA) scenario, a dual connectivity (DC) scenario, a standalone (SA) network deployment scenario, and the like.
  • CA carrier aggregation
  • DC dual connectivity
  • SA standalone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100 appli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shown in FIG. 1.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100 may include a network device 110, and the network device 110 may be a device that communicates with a terminal device 120 (or called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or terminal).
  • the network device 110 may provide communication coverage for a specific geographic area, and may communicate with terminal devices located in the coverage area.
  • the former can be applied to both ideal backhaul and non-ideal backhaul scenarios, and the latter can only be applied to ideal backhaul scenarios.
  • the DCI used to schedule PDSCH transmitted by different TRPs can be carried by different control resource sets (Control Resource Set, CORESET), that is, multiple CORESETs are configured on the network side, and each TRP uses its own CORESET for scheduling. CORESET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TRPs.
  • CORESET Control Resource Set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needs to indicate different information content.
  • the DCI needs to indicate multiple DMRS port groups and corresponding multiple TCI states;
  • each DCI only schedules data transmission of one TRP, and only one DMRS port group and one TCI state need to be indicated in one DCI. Since the terminal device cannot know which method the network device uses for scheduling, the terminal device cannot distinguish the content actually indicated in the current DCI.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domain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ndication domains:
  • the DMRS port indication field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DMRS port used for the data transmission scheduled by the DCI or the DMRS port used for rate matching, where there i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the DMRS port indication field and the DMRS port, and each DMRS port indicates
  • the value of the domain can correspond to one or more DMRS port groups, and each DMRS port group includes one or more DMRS ports;
  • the first value is 0, and the second value is 1 or 2.
  • one DCI schedules only one TRP downlink transmission.
  • the number is 0, it means that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is not configured, that is,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is not included in the CORESET parameter configured for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number of 2 indicates that multiple CORESET group indexes are configured.
  •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included in some CORESET parameters of the CORESET configured for the terminal device is 0, and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included in the other CORESET parameters is 1.
  • multiple DCIs are supported to schedule multiple TRP downlink transmissions respectively.
  • the number of bits in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s different; and/or, when the number is 0, 1, 2, and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dicates The content varies.
  • the same HARQ process indicator field can simultaneously support a single DCI to schedule data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TRPs (in this case, the indicator field can indicate a maximum of 8 processes), and multiple DCIs can schedule data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TRPs respectively (At this time, the indication field can indicate up to 16 processes).
  • the same DCI format can support three scenarios of single TRP data transmission, single DCI scheduling multiple TRP data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 DCI scheduling multiple TRP data transmission respectively, which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of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and/or the indicated information content in the DCI are different, and the terminal equipment can be indexed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ed CORESET group Determine the length and content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current DCI, so as to detect the DCI and perform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content indicated by the DCI.
  •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bit length of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so as to perform the DCI de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r,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bit length of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 Determin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each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and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ignal scheduled by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each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so as to send or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 the DCI scheduling signal may be determined the bit length of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so as to perform the DCI de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r,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bit length of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 Determin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each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and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ignal scheduled by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each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so as to send or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cludes a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when the first CORESET is configured with a CORESET group index, the number of bits in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is 5 bits, and when the first CORESET is not configured with a CORESET group index, the HARQ process The number of bits in the indication field is 4 bits.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cludes a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s only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is not used.
  •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whether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is used or not;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or field includes a DAI indicator field.
  •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is configured for the first CORESET, the index indicated by the DAI indicator field is only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PDSCH scheduled in the first CORESET, and the first CORESET is not configured.
  • the CORESET group is indexed, the index indicated by the DAI indication field is used for transmission of PDSCH scheduled in multiple CORESETs.
  • the TCI indication field includes 3 bits of signaling, these 3 bits can indicate 8 different values.
  • MAC layer signaling can pre-configure 8 TCI states, and each TCI state corresponds to a value.
  • the 8 TCI states configured when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of the first CORESET is 0, and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of the first CORESET configuration is 1.
  • the 8 TCI states can be independently configured through different MAC signaling.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domain includes a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domain
  •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ed by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domain is the same as when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of the first CORESET is 1.
  •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ed by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is different. For example, when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of the first CORESET is 0,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ed by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is processes 0-7, and when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of the first CORESET is 1,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ed by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For process 8-15.
  •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bit length of the DCI in the CORESET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its in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so as to perform the DCI de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r, the terminal The device determines each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its in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and determin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signal scheduled by the DCI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each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thereby The signal scheduled by the DCI is sent or received based on the parameter.
  •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determine whether the currently scheduled data transmission is single TRP transmission or multiple TRP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total number of CORESET group indexes currently configured by the network equipment, or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current CORESET group index is configured Whether th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multiple TRPs is scheduled through a single DCI or through multiple DCIs.
  •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ly, so that DCI detection can be performed cor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ed by the value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 the DCI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ly, so as to be correct Sending or receiving the data scheduled by the DCI at a time.
  • using the same DCI format can support single TRP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 TRP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support single DCI scheduling multiple TRP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 DCI scheduling multiple TRP transmission, thereby reducing blind detection of terminal equipment the complexity.
  •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when the number is a first value is different from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when the number is a second value; and/or,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when the quantity is the first value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dicated by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when the quantity is the second value.
  •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cludes a DMRS port indication field, and when the number is the first value,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the DMRS port indication field and the DMRS port is related to the second value. When the value is different,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is different; and/or,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cludes a TCI indication field, and when the number is the first value, the TCI st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value of the TCI indication field is equal to When the second value is selected, the value of the TCI indication field corresponds to a different TCI state; and/or,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ncludes a TCI indication field, and when the number is the first value, the TCI indication field is only used Indicate one TCI state, when the number is the second value, the TCI indicator field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one or more TCI states; and/or,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or field includes a HARQ process indicator field, and the number is the first When a value is selected,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ed by the HARQ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is different from the HARQ process
  •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is used or not used; and/or,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or field includes a DAI indicator field, and the index indicated by the DAI indicator field is only used for the first CORESET group index when the CORESET group index is configured.
  • Transmission of PDSCH scheduled in CORESET when the first CORESET is not configured with CORESET group index, the index indicated by the DAI indication field is used for transmission of PDSCH scheduled in multiple CORESETs; and/or,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ield It includes a PUCCH resource indicator field, when the first CORESET is configured with a CORESET group index, the PUCCH resource indicator field is used to indicate PUCCH resources in a third PUCCH resource set, and when the first CORESET is not configured with a CORESET group index, the PUCCH The resource indication field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PUCCH resource in the fourth PUCCH resource set.
  • terminal device 1000 can perform correspond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e method shown in FIG.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100 may further include a transceiver 1130, and the processor 1110 may control the transceiver 1130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devices. Specifically, it may send information or data to other devices, or receive other devices. Information or data sent by the device.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100 may specifically be a terminal device of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100 may implement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 implement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n each method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For brevity, details are not repeated here. .
  • FIG. 12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n apparatus for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apparatus 1200 shown in FIG. 12 includes a processor 1210, and the processor 1210 can call and run a computer program from a memory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提高信号传输性能。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Description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支持基于多个传输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的下行和上行的非相干传输。来自多个TRP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单个下行控制信息(Download Control Information,DCI)进行调度,也可以分别通过多个DCI进行调度。这两种调度方式中,相同DCI格式所包括的信息指示域,例如DMRS端口指示域或TCI状态指示域所指示信息内容不同,指示域的长度也可能不同,由于终端设备无法获知网络设备采用哪种调度方式,因此无法有效地基于该DCI进行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信号传输的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通信装置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装置为芯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从而能够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所指示的信息内容,检测DCI并基于该DCI所指示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信号传输,提高了信号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可能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下行非相干传输的示意图。
图3是单个PDCCH调度多TRP的下行传输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下行非相干传输的示意图。
图5是下行波束管理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TCI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PUCCH资源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索引值确定TCI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下行信号传输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未来的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可选地,终端设备120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其中,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也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网络设备110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120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110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此外,该无线通 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性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
在NR系统中引入了基于多个TRP的下行和上行的非相干传输。其中,TRP之间的回传(backhaul)连接可以是理想的或者非理想的。理想的backhaul下TRP之间可以快速动态的进行信息交互,非理想的backhaul下由于时延较大TRP之间只能准静态的进行信息交互。
在下行非相干传输中,多个TRP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信道独立调度终端设备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传输,所调度的PDSCH可以在相同时隙或不同时隙中传输。终端设备需要支持同时接收来自不同TRP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PDSCH。终端设备反馈确认/否定确认(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ACK)时,如图2(a)所示,可以将ACK/NACK各自反馈给传输相应PDSCH的不同TRP,如图2(b)所示,也可以合并上报给一个TRP。前者可以应用于理想回传(backhaul)和非理想backhaul两种场景,后者只能用于理想backhaul的场景。其中,不同TRP传输的用于调度PDSCH的DCI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来承载,即网络侧配置多个CORESET,每个TRP采用各自的CORESET进行调度,即可以通过CORESET来区分不同的TRP。
对于采用单个PDCCH调度的多TRP的下行传输,如图3所示,同一个DCI可以调度来自不同TRP的多个传输层(Layer)。其中,来自不同TRP的传输层采用不同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组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端口,且采用不同的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状态。网络设备需要在一个DCI中指示来自不同CDM组的DMRS端口,以及不同CDM组所分别对应的TCI状态,从而支持不同的DMRS端口采用不同的波束来传输。其中,一个CDM组包含一组复用相同时频资源和不同码序列的DMRS端口。
在上行非相干传输中,不同TRP也可以独立调度同一个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不同PUSCH传输可以配置独立的传输参数,例如波束、预编码矩阵、层数等。所调度的PUSCH传输可以在相同时隙或不同时隙内传输。如果终端设备在同一个时隙被同时调度了两个PUSCH传输,则需要根据自身能力确定如何进行传输。如果终端设备配置有多个天线面板(panel),且支持在多个panel上同时传输PUSCH,则可以同时传输这两个PUSCH,且不同panel上传输的PUSCH对准相应的TRP进行模拟赋形,从而通过空间域区分不同的PUSCH,提供上行的频谱效率,如图4(a)所示。如果终端设备只有单个panel,或者不支持多个panel同时传输,则只能在一个panel上传输PUSCH。不同TRP传输的PUSCH可以基于多个DCI进行调度,这些DCI可以通过不同的CORESET来承载,即网络侧配置多个CORESET,每个TRP采用各自的CORESET进行调度。类似地,向不同TRP传输的PUSCH可以基于单个DCI进行调度,此时该DCI中需要指示向不同TRP传输的PUSCH分别采用的波束和DMRS端口,如图4(b)所示。
来自多个TRP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单个DCI进行调度,也可以通过多个DCI分别行调度。对于前者,DCI中需要指示多个DMRS端口组,即多个CDM组中的DMRS端口,以及相应的多个TCI状态,不同TRP的传输层采用不同的DMRS端口组以及不同的TCI状态进行传输。对于后者,每个DCI中仅指示一个DMRS端口组和一个TCI状态。由于这两种调度方法中相同DCI格式所包括的信息指示域,例如DMRS端口指示域或TCI状态指示域所指示信息内容不同,指示域的长度也可能不同,因此,终端设备无法确定该DCI中的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是哪些信息,从而无法有效地基于该DCI进行信号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通过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从而能够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所指示的信息内容,检测DCI并进行相应的信号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此外,在NR中,网络设备可以采用模拟波束来传输下行PDSCH。在进行模拟波束赋形之前,网络设备需要通过下行波束管理过程来确定所用的波束,下行波束管理可以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ing Signal/PBCH Block,SSB、SS Block或SS/PBCH Block)进行。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波束管理的多个SSB或者多个CSI-RS资源,终端设备基于这些SSB或CSI-RS资源进行测量,选择其中接收质量最好的K个SSB或者CSI-RS资源,并将相应的SSB索引或CSI-RS资源索引以及相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等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上报得到一 个最优的SSB或CSI-RS资源,将其所用的发送波束确定为下行传输所用的发送波束,从而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道或者数据信道。网络设备在传输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数据信道之前,会通过TCI状态将对应的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参考信号指示给终端设备,从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之前接收所述QCL参考信号所用的接收波束,来接收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数据信道。
网络设备可以为每个下行信号或下行信道配置相应的TCI状态,指示该下行信号或下行信道对应的QCL参考信号,从而终端设备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该下行信号或下行信道的接收。
其中,一个TCI状态可以包括如下配置:
TCI状态标识(Identify,ID),用于标识一个TCI状态;
QCL信息1;
QCL信息2。
其中,一个QCL信息又可以包括如下信息:
QCL类型配置,可以是QCL类型A(QCL type A)、QCL类型B(QCL type B)、QCL类型C(QCL type C)和QCL类型D(QCL type D)中的一个;
QCL参考信号配置,包括参考信号所在的小区标识、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标识、以及参考信号的标识例如CSI-RS资源标识或SSB索引。
其中,QCL信息1和QCL信息2中的至少一个QCL信息的QCL类型应为QCL type A、QCL type B和QCL type C中的一个,如果配置了另一个QCL信息,则其QCL类型应为QCL type D。
其中,不同QCL类型配置的定义如下:
QCL-Type A:{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延迟扩展(delay spread)};
QCL-Type B:{Doppler shift,Doppler spread};
QCL-Type C:{Doppler shift,average delay};
QCL-Type D:{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x parameter)}。
如果网络设备通过TCI状态配置目标下行信道的QCL参考信号为参考SSB或参考CSI-RS资源,且QCL类型配置为QCL type A、QCL type B或QCL type C,则终端设备可以假设该目标下行信号与该参考SSB或参考CSI-RS资源的大尺度参数是相同的,从而采用相同的相应接收参数进行接收,该大尺度参数可以通过QCL类型配置来确定。类似的,如果网络设备通过TCI状态配置目标下行信道的QCL参考信号为参考SSB或参考CSI-RS资源,且QCL类型配置为QCL type D,则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与接收该参考SSB或参考CSI-RS资源相同的接收波束,即相同的空间接收参数,来接收该目标下行信道。通常,目标下行信道与其参考SSB或参考CSI-RS资源由同一个TRP、同一个panel、或者相同的波束来发送。如果两个下行信号或下行信道的传输TRP或传输panel或发送波束不同,通常会配置不同的TCI状态。
对于下行控制信道,TCI状态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RRC信令+MAC信令”的方式来指示。对于下行数据信道,可用的TCI状态集合通过RRC信令来指示,并通过媒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来激活其中部分TCI状态,最后通过DCI中的TCI状态指示域从激活的TCI状态中指示一个或两个TCI状态,用于该DCI调度的PDSCH的传输。例如,RRC信令指示了N个候选的TCI状态,MAC信令进一步指示了其中激活的K个TCI状态,DCI进一步指示了K个TCI状态中的1个或者2个TCI状态,以用于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
下面结合图6,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该方法600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20。该方法600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610中,终端设备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在620中,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对于一个DCI调度多TRP的数据传输以及一个DCI调度一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需要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一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时,由于不同TRP的传 输层采用不同的DMRS端口组以及不同的TCI状态进行数据传输,该DCI中需要指示多个DMRS端口组以及相应的多个TCI状态;而多个DCI分别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时,每个DCI仅调度一个TRP的数据传输,一个DCI中仅需要指示一个DMRS端口组和一个TCI状态。由于终端设备无法获知网络设备采用哪种方法调度,这就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区分当前DCI中实际指示的内容。
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例如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或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等信息,确定当前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从而能够有效地检测DCI并基于该DCI所指示的内容进行信号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可选地,所述CORESET组索引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例如,所述CORESET组索引是网络设备为每个CORESET分别配置的一个索引,包括在每个CORESET的配置参数(以下也简称为CORESET的参数)中。该参数可以是一个可选参数,即一个CORESET的配置参数中可以包括该索引,也可以不包括该索引。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以下信息指示域中的至少一种:
DMRS端口指示域,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用的DMRS端口或速率匹配所用的DMRS端口,其中,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其中每个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DMRS端口组,每个DMRS端口组包括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
TCI指示域,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用的QCL假设;
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指示域,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用的HARQ进程;
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用于指示所述DCI中的第二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传输信息,例如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Coding Scheme,MCS)、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冗余版本(Redundant Version,RV)等信息;
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指示域,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PDSCH在多个PDSCH中的分配索引;
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hysical U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HARQ-ACK所用的PUCCH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DCI可以是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多个CORESET中任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即终端设备根据多个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共同确定这多个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所述DCI也可以是在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即终端设备根据每个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该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描述。
情况1
对于任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可选地,在610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的所述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其中,所述数量为配置的不同CORESET组索引的总数量。该数量可以大于0或者等于0。
例如,该数量的典型值为于0、1或2。
其中,该数量为0时,说明没有配置CORESET组索引,即所有CORESET的配置信息中都不包括CORESET组索引;该数量为1时,表示为所有CORESET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均相同,例如所有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或称索引值)都为0或者都为1;该数量为2时,表示为一部分CORESET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与为另一部分CORESET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不同,例如,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CORESET,其中部分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而为另一部分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
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其中,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可以不同;和/或,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 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
该目标信息指示域可以是DMRS端口指示域、TCI指示域、HARQ进程指示域、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DAI指示域、PUCCH资源指示域等。其中,该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可以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时,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时,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时,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仅用于指示一个TCI状态,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TCI状态;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时,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时,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开启或关闭,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第二传输块关闭;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时,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可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DCI所在的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可选地,上述的第一取值可以为0,而第二取值大于0;或者,第一取值为1,第二取值为0或2;或者,第一取值为0、1、2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取值为0、1、2中除第一取值之外的其他值。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取值为0,第二取值为1或2。
其中,数量为0表示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这时支持单TRP的场景。该数量为1或2时,表示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这时支持多TRP的场景。
举例来说,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0时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1或2时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所述数量为1和2时,该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相同。比如,若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0时所述DCI中的TCI指示域为3比特,所述数量为1和2时所述TCI指示域为4比特。
又例如,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0时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与所述数量为1或2时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不同。所述数量为1和2时,该目标信息指示域指示的内容相同。比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为例,所述数量为0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为0-7中的一个,所述数量为1和2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为0-15中的一个。
该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相同DCI格式实现单TRP场景和多个TRP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提高了调度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其中,单TRP场景和多个TRP场景下,该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当前DCI中目标信息指示域的长度和内容,从而检测DCI并基于该DCI指示的内容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取值为1,所述第二取值为0或2。
其中,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1,表示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相同,例如都为0或者都为1。这时,单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
该数量为0或2时,一个DCI仅调度一个TRP的下行传输。其中,该数量为0表示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即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不包括CORESET组索引,这时支持单TRP的场景。该数量为2表示配置了多个CORESET组索引,例如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中的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0,且另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1。这时,支持多个DCI分别调度多个TRP的下行传输的情况。
举例来说,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1时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0或2时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所述数量为0和2时,该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相同。比如,该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1时该TCI指示域为4比特,所述数量为0和2时TCI指示域为3比特。
又例如,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1时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2时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比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数量为1时PUCCH资源指示域为3比特,所述数量为2时PUCCH资源指示域可以为4比特。
又例如,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1时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与所述数量为0或2时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不同。所述数量为0和2时,该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相同。比如,该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数量为1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其所指示的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所述数量为0或2时使用的该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这里假设DMRS类型为类型1,且最大的DMRS符号数为1。
表一
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 没有数据传输的CDM组的数量(DMRS端口组) DMRS端口
0 1 0
1 1 1
2 1 0,1
3 2 0
4 2 1
5 2 2
6 2 3
7 2 0,1
8 2 2,3
9 2 0-2
10 2 0-3
11 2 0-2
12-15 预留 预留
表二
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 没有数据传输的CDM组的数量(DMRS端口组) DMRS端口
0 1 0
1 1 1
2 1 0,1
3 2 0
4 2 1
5 2 2
6 2 3
7 2 0,1
8 2 2,3
9 2 0-2
10 2 0-3
11 2 0-2
12 2 1,3
13 2 1-3
14-15 预留 预留
该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相同DCI格式,同时实现一个DCI调度一个TRP的数据传输以及一个 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提高了调度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其中,DCI调度一个TRP的数据传输和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时,该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当前DCI中目标信息指示域的长度和内容,从而检测DCI并基于该DCI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取值和所述第二取值可以分别是0、1和2中任意两个不同值;或者,第一取值为0、1和2中的一个,第二取值为0、1和2中除第一取值之外的另外两个值。
可选地,所述数量为0、1、2时,该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各不相同;和/或,所述数量为0、1、2时,该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各不相同。
所述数量为0时,表示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即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不包括CORESET组索引,这时支持单TRP的场景。
该数量为1时,表示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相同,例如都为0或者都为1。这时,单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
该数量为2时,表示配置了多个CORESET组索引,例如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中的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0,且另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1。这时,支持多个DCI分别调度多个TRP的下行传输的情况。
下面以不同的目标信息指示域为例,说明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的实现方式。
举例来说,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使用的该映射关系不同。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使用的该映射关系可以包括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使用的映射表格。比如,所述数量为1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所述数量的取值为2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可选地,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比特数可以不相同。基于该方式,同一个DMRS端口指示域可以同时支持单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以及多个DCI分别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以第一取值为2,第二取值为0或1为例,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的取值为2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数量的取值为0或1时所述TCI指示域对应的TCI状态不同。所述TCI指示域的值所对应的TCI状态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MAC层信令预先配置。假设所述TCI指示域包括3比特,这3比特可以指示8个不同的值,则MAC层信令可以预先配置8组TCI状态,每组TCI状态对应一个值。其中,一组TCI状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TCI状态。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8组TCI状态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8组TCI状态可以通过不同的MAC信令独立配置。
可选地,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2时所述TCI指示域可以仅指示一个TCI状态,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0或1时所述TCI指示域可以指示一个或多个TCI状态。例如图7所示,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2时,MAC层配置的TCI状态中每组TCI状态仅包括一个TCI状态。所述数量为1时,MAC层配置的TCI状态中每组TCI状态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TCI状态。可选地,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比特数可以不相同,比如所述第一取值为2时该TCI指示域为3比特,第二取值为1时该TCI指示域为4比特。基于该方式,同一个TCI指示域可以同时支持单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此时该TCI指示域可以指示多个TCI状态),以及多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此时该TCI指示域仅能指示一个TCI状态)。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0或1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为HARQ进程0-7中的一个HARQ进程,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2时所述指示域指示的信息内容为HARQ进程0-15中的一个HARQ进程。可选地,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比特数可以不相同,比如所述第一取值为0或1时TCI指示域为3比特,第二取值为2时TCI指示域为4比特。基于该方式,同一个HARQ进程指示域可以同时支持单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此时该指示域 可以指示最多8个进程),以及多个DCI分别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此时该指示域可以指示最多16个进程)。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以第一取值为0或1,第二取值为2为例,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2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该第二传输块不使用,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通过MCS和RV的取值组合指示指示该第二传输块未使用(disabled),此时第二传输块不能用于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只能采用单个传输块即第一传输块,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0或1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该第二传输块使用或不使用,此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的MCS、RV、NDI等信息。也就是说,所述数量为2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第二传输块不使用,而所述数量为0或1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用来指示第二传输块的参数。基于该方式,同一个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同时支持单个DCI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的情况(此时该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指示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以及多个DCI分别调度的多个TRP的数据传输(此时该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只能指示第二传输块被关闭)。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以第一取值为1,第二取值为2为例,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1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该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需要考虑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传输。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2时,所述DAI指示域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DCI所在的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只需要考虑通过所述DCI所在的CORESET调度的PDSCH传输。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以所述第一取值为1,所述第二取值为2为例,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1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为2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两个PUCCH资源集合,两个PUCCH资源集合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8所示,所述数量的取值为1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采用第一PUCCH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选择目标PUCCH资源;所述数量的取值为2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采用第二PUCCH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在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选择目标PUCCH资源。
该实现方式中,同一个DCI格式可以支持单TRP的数据传输、单DCI调度多TRP的数据传输、以及多DCI分别调度多TRP的数据传输这三种场景,提高了调度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其中,一个DCI调度一个TRP的数据传输和调度多个TRP的数据传输时,该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当前DCI中目标信息指示域的长度和内容,从而检测DCI并基于该DCI指示的内容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620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进行所述DCI的检测,并根据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中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从而按照所述长度进行所述DCI的检测;或者,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确定所述DCI中的各个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并根据所述DCI中各个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确定该DCI调度的信号的参数,从而基于该参数发送或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确定所述DCI调度的信号的参数,从而基于该参数发送或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情况2
对于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可选地,在610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610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CORESET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信息 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可能不同。
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比特数,比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比特数多1。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的比特数为5比特,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的比特数为4比特。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的比特数为4比特,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的比特数为3比特。
另外,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也可能不同。
该目标信息指示域可以是DMRS端口指示域、TCI指示域、HARQ进程指示域、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DAI指示域、PUCCH资源指示域等。其中,该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可以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为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为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不使用,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不使用;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为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第一CORESET内调度的下行传输,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用于所有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为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举例来说,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前述表一所示,与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使用的该映射关系如前述表二所示。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其中,所述TCI指示域的不同值所对应的TCI状态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MAC层信令预先配置。假设所述TCI指示域包括3比特的信令,这3比特可以指示8个不同的值,则MAC层信令可以预先配置8组TCI状态,每组TCI状态对应一个值。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的8组TCI状态与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的8组TCI状态可以通过不同的MAC信令独立配置。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第二传输块不使用,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用于指示该第二传输块使用或不使用。其中,为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第一CORESET中的DCI只能调度第一个传输块用于传输数据,第二传输块不能用于数据传输,此时,该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需要通过MCS和RV的取值组合指示该第二传输块未 使用(disabled);如果没有为第一CORESET配置CORESET组索引,则第一CORESET中的DCI可以调度单个传输块的传输,也可以调度两个传输块的传输,即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的传输参数。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只用于所述第一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其中,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第一CORESET中检测的DCI中的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需要考虑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传输;而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第一CORESET中检测的DCI中的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只需要考虑通过第一CORESE调度的PDSCH的传输。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其中,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两个PUCCH资源集合,分别用于第一CORESET配置和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的情况。
因此,当采用多个TRP进行数据传输时,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一CORESET配置CORESET组索引;当采用单个TRP进行数据传输时,网络设备可以不为第一CORESET配置CORESET组索引。这样,单TRP传输和多TRP传输的场景下,都可以采用相同的DCI格式和信息域,以指示不同的信息内容,从而提高调度的灵活性。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610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为第一CORESET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例如,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
该目标信息指示域可以是DMRS端口指示域、TCI指示域、HARQ进程指示域、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DAI指示域、PUCCH资源指示域等。其中,该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可以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与TCI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可选地,上述的第三取值可以为0,第四取值可以为1。
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与TCI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与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所使用的该映射关系不同。
假设所述TCI指示域包括3比特的信令,这3比特可以指示8个不同的值。MAC层信令可以预先配置8个TCI状态,每个TCI状态对应一个值,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时配置的8个TCI状态,与第一CORESET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配置的8个TCI状态可以通过不同的 MAC信令独立配置。
或者,例如图9所示,假设所述TCI指示域包括3比特的信令,可以指示8个不同的值。MAC层信令可以预先从RRC信令配置的TCI状态集合中选择8个TCI状态,每个TCI状态对应一个值。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时RRC信令配置的TCI状态集合,与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RRC信令配置的TCI状态集合可以不同,这两种TCI状态集合可以采用独立的RRC参数配置。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比如,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为进程0-7,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为进程8-15。
又例如,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其中,第五PUCCH资源集合和第六PUCCH资源集合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终端设备。
因此,不同CORESET组索引可以对应不同的TRP,不同TRP传输的DCI中的同一个目标信息指示域可以用于指示不同的信息内容,使得不同的TRP独立地进行数据调度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以及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可以各不相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可以各不相同。
例如,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第一CORESET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为1、以及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各不相同。
又例如,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0、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1、以及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各不相同。
该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其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关于情况1和情况2中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620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进行所述DCI的检测,并根据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中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其中,针对网络设备配置的每个CORESET,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确定所述CORESET中的DCI的比特长度,从而按照该长度进行所述DCI的检测;或者,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确定所述DCI中的各个信息指示域,并根据所述DCI中各个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确定所述DCI调度的信号的参数,从而基于该参数发送或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或者,针对网络设备配置的每个CORESET,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确定所述CORESET中的DCI调度的信号的参数,从而基于该参数发送或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当前配置的CORESET组索引的总数量,或者根据当前CORESET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当前调度的数据传输是单TRP传输还是多TRP传输,或者确定终端设备与多个TRP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单个DCI调度还是通过多个DCI调度。一方面,可以据此确定该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从而正确进行DCI的检测;另一方面,可以据此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值所指示的配置,从而正确地对所述DCI调度的数据进行发送或接收。
另外,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同一个DCI格式就可以同时支持单TRP传输和多TRP传输,以及支持单DCI调度的多TRP传输和多DCI调度的多TRP传输,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盲检复杂度。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当前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索引值(其中不同索引值对应不同TRP),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内容,从而不同TRP可以使用相同格式的DCI中的同一信息指示域,指示不同的信息内容,提高了数据调度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的相互组合,组合之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10至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1000包括处理单元1010和收发单元1020。
处理单元1010用于: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收发单元1020用于: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单元1010确定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因此,终端设备通过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从而能够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所指示的信息内容,检测DCI并基于该DCI所指示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信号传输,提高了信号传输性能。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以下信息指示域中的至少一种:DMRS端口指示域、TCI指示域、HARQ进程指示域、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DAI指示域、PUCCH资源指示域。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配置的所述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其中,所述数量大于0或者等于0。
可选地,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都不包括CORESET组索引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0;和/或,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CORESET组索引都为0或者都为1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1;和/或,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中的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0,且另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2。
可选地,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仅用于指示一个TCI状态,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TCI状态;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不使用,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第二传输块不使用;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可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DCI所在的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取值为0,所述第二取值大于0;或者,所述第一取值为1,所述第二取值为0或2;或者,所述第一取值为0、1、2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取值为0、1、2中除所述第一取值之外的其他值。
可选地,所述DCI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多个CORESET中任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
可选地,所述DCI是在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 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未使用,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未使用;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第一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可选地,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与TCI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三取值为0,所述第四取值为1。
可选地,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以及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各不相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各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进行所述DCI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中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1000可以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设备1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所示的通信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10,处理器11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20。其中,处理器1110可以从存储器11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1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1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30,处理器11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1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1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1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1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100可以实现本申 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1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1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下行信号传输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2所示的装置1200包括处理器1210,处理器12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20。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从存储器12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2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2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210中。
可选地,该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230。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2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240。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2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1200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装置1200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装置1200可以为芯片。该芯片还可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其中,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 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除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 一种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控制资源集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以下信息指示域中的至少一种:
    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指示域、传输配置指示TCI指示域、混合自动重传HARQ进程指示域、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下行分配索引DAI指示域、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配置的所述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其中,所述数量大于0或者等于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都不包括CORESET组索引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0;和/或,
    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都为0或者都为1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1;和/或,
    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中的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0,且另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2。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和/或,
    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仅用于指示一个TCI状态,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TCI状态;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不使用,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第二传输块不使用;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可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DCI所在的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值为0,所述第二取值大于0;或者,
    所述第一取值为1,所述第二取值为0或2;或者,
    所述第一取值为0、1、2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取值为0、1、2中除所述第一取值之外的其他值。
  8. 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多个CORESET中任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是在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未使用,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未使用;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第一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与TCI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取值为0,所述第四取值为1。
  15. 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以及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各不相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各不相同。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进行所述DCI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中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17.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控制资源集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收发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以下信息指示域中的至少一种:
    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指示域、传输配置指示TCI指示域、混合自动重传HARQ进程指示域、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下行分配索引DAI指示域、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示域。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配置的所述CORESET组索引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其中,所述数量大于0或者等于0。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都不包括CORESET组索引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0;和/或,
    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CORESET组索引都为0或者都为1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1;和/或,
    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CORESET中的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0,且另一部分CORESET的参数中包括的CORESET组索引为1时,CORESET组索引的所述数量为2。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不同;和/或,
    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不同。
  22.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仅用于指示一个TCI状态,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TCI状态;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不使用,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指示第二传输块不使用;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可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DCI所在的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数量为第一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数量为第二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23.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值为0,所述第二取值大于0;或者,
    所述第一取值为1,所述第二取值为0或2;或者,
    所述第一取值为0、1、2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取值为0、1、2中除所述第一取值之外的其他值。
  24.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多个CORESET中任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
  25.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I是在第一CORESET中检测到的DCI,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配置情况,确定所述DCI中的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是否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MRS端口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MRS端口指示域的值与DMRS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与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仅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未使用,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第二传输块信息指示域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块使用或未使用;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DA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仅用于所述第一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DAI指示域所指示的索引用于多个CORESET内调度的PDSCH的传输;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配置了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的取值,确定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TCI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TCI指示域的值与TCI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的所述映射关系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HARQ进程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HARQ进程指示域所指示的HARQ进程不同;和/或,
    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包括PUCCH资源指示域,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资源,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时所述PUCCH资源指示域用于指示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的PUCCH 资源。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取值为0,所述第四取值为1。
  31. 根据权利要求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三取值、所述第一CORESET的CORESET组索引为第四取值、以及所述第一CORESET未配置CORESET组索引时,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各不相同和/或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各不相同。
  32. 根据权利要求1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指示域的比特数,进行所述DCI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中所指示的信息内容,发送或者接收所述DCI调度的信号。
  33.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 一种用于下行信号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装置的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9/094941 2019-07-05 2019-07-05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0362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5050.8A CN113490278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9/094941 WO2021003620A1 (zh) 2019-07-05 2019-07-05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201980078429.3A CN113170455A (zh) 2019-07-05 2019-07-05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19936711.1A EP3958627B1 (en) 2019-07-05 2019-07-05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7/528,140 US20220078772A1 (en) 2019-07-05 2021-11-16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4941 WO2021003620A1 (zh) 2019-07-05 2019-07-05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528,140 Continuation US20220078772A1 (en) 2019-07-05 2021-11-16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03620A1 true WO2021003620A1 (zh) 2021-01-14

Family

ID=74113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94941 WO2021003620A1 (zh) 2019-07-05 2019-07-05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78772A1 (zh)
EP (1) EP3958627B1 (zh)
CN (2) CN113490278B (zh)
WO (1) WO20210036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52824A1 (en) * 2019-02-15 2022-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27597B2 (en) * 2020-03-16 202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figured grants using mult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essaging based framework
CN115767621A (zh) * 2021-09-03 2023-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06301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3002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20180367283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ategic mapping of uplink resources
CN109587791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资源集合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N10980275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35511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cch资源的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26009B1 (en) * 2017-06-15 2024-01-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operation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US10764896B2 (en) * 2017-11-08 2020-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8206714A (zh) * 2017-12-29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565839B (zh) * 2018-09-19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US11219050B2 (en) * 2018-11-14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timelines for multi-transmit receive point operations
US11419104B2 (en) * 2019-01-07 202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for a multi-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nfiguration
US20220070903A1 (en) * 2019-01-08 2022-03-0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ownlink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downlink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324024B2 (en) * 2019-05-02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TRP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3002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20180367283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ategic mapping of uplink resources
CN109587791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资源集合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N10980275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35511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cch资源的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958627A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52824A1 (en) * 2019-02-15 2022-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949625B2 (en) * 2019-02-15 2024-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278A (zh) 2021-10-08
US20220078772A1 (en) 2022-03-10
EP3958627A1 (en) 2022-02-23
EP3958627B1 (en) 2024-03-13
EP3958627A4 (en) 2022-05-18
CN113170455A (zh) 2021-07-23
CN113490278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8416B2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631296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10875814B (zh) 发送和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
WO2021012265A1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932820B (zh) 发送和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101367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WO2021003620A1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07685A1 (zh) 用于传输侧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68577A1 (zh) 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99856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TWI829760B (zh) 用於側行鏈路的通信方法和設備
WO2020248101A1 (zh) 上报csi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211096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29199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829756B (zh) 一種通訊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WO2020243930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3526813A (ja) 複数のtrpにわたる単一のcoresetに基づいたpdcchのダイバーシティ
US20220021482A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2500906A (ja) 情報伝送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WO2021159413A1 (zh) 下行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56135A1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1025896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156394A1 (zh)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20029558A1 (zh) 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0051767A1 (zh) 传输信息、接收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9367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9367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