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133428A1 -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133428A1
WO2020133428A1 PCT/CN2018/125666 CN2018125666W WO2020133428A1 WO 2020133428 A1 WO2020133428 A1 WO 2020133428A1 CN 2018125666 W CN2018125666 W CN 2018125666W WO 2020133428 A1 WO2020133428 A1 WO 202013342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bile monitoring
wing
monitoring device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1256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聂鹏鹏
莫大仪
付能
刘彬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900017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4014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5666 priority patent/WO2020133428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013342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13342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bstract

一种移动监护设备(10),包括主机壳(111)以及设置在主机壳(111)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主机壳(111)内并与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性连接的天线,天线包括遥测天线(41),主机壳(111)包括若干内侧壁(1110)以及若干耳朵部(117),遥测天线(41)设置于至少一个内侧壁(1110)和/或至少一个耳朵部(117)处,且遥测天线(41)的预设部位沿至少一个内侧壁(1110)和/或至少一个耳朵部(117)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还提供一种移动监护系统(100)。移动监护设备(10)的遥测天线(41)设置在主机壳(111)内,避免人体与遥测天线(41)的直接接触,可以大大减少人体对天线信号的干扰,提高天线性能。

Description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监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天线的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当下各大医院一直致力于康复科的建设,目的在于衔接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的中间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亚重症过渡病房。针对亚重症过渡病房中的病人需要比普通病房的病人有更多的关注度,而比重症病房的病人少一些关注度,目的在于能加速病人的康复,并保证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生理监护系统来满足亚重症过渡病房的需求,移动监护设备因此而产生。移动监护设备需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然而。不同的无线网络技术在功耗、覆盖距离、速率上各有优缺点。在移动监护设备小型化的过程中,受制于体积问题和续航问题,大部分移动监护设备都会牺牲掉距离,支持固定一两种无线技术,覆盖范围有限。这就导致病人的活动范围小,不利于病人的身体恢复。另外,现有的遥测天线受制于人体对天线信号的干扰,天线性能无法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天线性能,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监护设备,包括主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并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天线,所述天线包括遥测天线,所述主机壳包括若干内侧壁以及若干耳朵部,所述遥测天线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处,且所述遥测天线的预设部位沿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监护设备,包括主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并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天线,所述主机壳包括若干耳朵部,所述天线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至少一个翼翅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所述天线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处,且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沿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监护系统,包括心电/呼吸导联线缆、抗除颤结构和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的一端用于连接一移动监护设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从靠近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一端上依次串设有所述抗除颤结构和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所述电极片连接器用于夹持电极片。
本申请的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其遥测天线设置在主机壳内,且所述遥测天线沿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延伸预定长度而形成,所述主机壳耳朵侧壁或耳朵部为所述遥测天线提供足够的净空区域,即提高了天线性能,而且,由于遥测天线设置在主机壳内,其不会直接与人体接触,有效减少人体对天线信号的干扰,提高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监护系统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去掉腕带之后在又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腕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与电池和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与电池和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在展开后的元件布局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揭掉前壳的屏组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遥测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遥测天线的布图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监护体域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监护仪联网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然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包括移动监护设备10、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抗除颤结构50、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血氧电缆60和血氧探头90。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于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的一端。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从靠近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一端到远离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一端上依次串设有上述抗除颤结构50和上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用于夹持电极片80。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电极片。可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心电电极片。血氧线缆60的一端连接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另一端连接上述血氧探头90。
具体地,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用于绑在病人腕部以监测病人的恢复状态参数信号。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可以采用一根电缆结构依次串设有上述抗除颤结构50和上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构成的一线式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也可以采用分叉式线缆结构构成。若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采用分叉式线缆结构,则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包含主干部和至少三个分叉部,主干部的一端连接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主干部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三个分叉部,每个分叉部设置至少一个电极片连接器70,在主干部上的任意位置设置上述抗除颤结构50。每个电极片连接器70用于夹持一片电极片80,每个电极片80用来贴到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测量上述部位的恢复状态参数信号或阻抗信号。上述抗除颤结构50容置有除颤防护电路,除颤防护电路用于在必要时为病人心脏除颤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时避免ECG检测系统受损的保护电路。本申请中,上述抗除颤结构50与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独立设置,使得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同时也避免了施加在上述抗除颤结构50的强电流对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内的信号造成干扰。
请参考图2,为了方便将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固定在病人身体上,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被分为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具体为将上述抗除颤结构50分为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上述第一抗除颤部51和上述第二抗除颤部53相互连接而形成上述抗除颤结构50。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述第一抗除颤部51还通过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上述第二抗除颤部53还通过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上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从而,将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安装在病人腕部时,与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的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和第一抗除颤部51从病人的袖子内部穿到病人的颈部,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分别夹持电极片80并贴在病人身体的指定部位上时,与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的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和第二抗除颤部53从病人的衣服内部穿至病人的颈部,并与上述第一抗除颤部51连接在一起后,通过设置在上述第一抗除颤部51和/或上述第二抗除颤部53的夹子将上述抗除颤结构50夹在病人的衣领上。
请参考图3,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包括主机11。上述主机11包括主机壳111和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只是示意。上述主机11还包括连接器115。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通过上述连接器115与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从而,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能够通过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外置的抗除颤结构50电性连接。
具体地,上述主机11还包括耳朵部117。上述耳朵部117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的侧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器115设置在上述耳朵部117内。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 例中,上述耳朵部117为内部呈中空的收容仓,上述连接器115可拆卸地插接在上述收容仓内。
进一步地,上述耳朵部117设置在主机壳111的一端。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设置在上述主机壳311邻近上述耳朵部117的一端。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电池119。上述电池119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远离上述耳朵部117的一端。上述电池119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耳朵部117包括两个耳朵部,即,第一耳朵部1171和第二耳朵部1173。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和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分别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的两侧上。上述连接器115包括第一连接器1151和第二连接器1153。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设置在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内并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连接。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还通过血氧线缆60与上述血氧探头90连接。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设置在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内并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连接。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还通过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上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3,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175。上述第一连接口1175与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连接。从而,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通过上述第一连接口1175与上述血氧探头90连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考图4,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口1177。上述第二连接口1177与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连接。从而,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通过上述第二连接口1177与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血氧线缆60能够通过最短路径与主机11相连而不需要线缆缠绕,也使得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能够通过最短路径与主机11相连,则主机11上的第一连接口1175朝向人手指设置,主机11上的第二连接口1177朝向人体设置;具体地,主机11上的第一连接口1175的朝向与主机11上的第二连接口1177的朝向相反。上述第一连接口1175位于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靠近上述主机壳111的底端一侧,上述第二连接口1177设置在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靠近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顶端是指主机壳111在使用状态下的前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朝向人体,底端是指主体壳111在使用状态的后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朝向手指。
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为内部呈中空的第一收容仓,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可拆卸地插接在上述第一收容仓内。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为内部呈中空的第二收容仓,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可拆卸地插接在上述第二收容仓内。从而,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的血氧附件,例如,包括第一连接器1151及与第一连接器1151相连的血氧线缆和血氧探头90,和心电/呼吸附件,例如,包括第二连接器1153及与第二连接器1153相连的心电线缆30、抗除颤结构50及电极连接器70等,可以插拔,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监护参数,例如,是否监护血氧、选择三导心电监护还是五导心电监护等,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生理监护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监护舒适性,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更换监护附件,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5,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腕带模组13。其中,图5仅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述腕带模组13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上述腕带模组13设置在上述主机11的一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腕带模组13设置在上述主机11的背面上。上述腕带模组13用于将上述主机11固定至病人的腕部。
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述腕带模组13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腕带模组13包括固定架131和腕带133。上述固定架131设置在上述主机11的一侧。上述固定架131将上述电池119固定在上述主机壳111与上述固定架131之间。上述腕带133设置在上述固定架131背离上述主机11的一侧。上述腕带133用于将上述主机11固定至病人的腕部。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壳111内具有用于容置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封闭式腔体。上述电池119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外壁上且位于主机壳111的封闭式腔体之外;通过固定架131与主机壳111连接将电池119加持在主机11与固定架131之间。通过固定架131将电池119可拆卸的固定在主机11上,能够方便拆卸安装,非常方便。
具体地,上述固定架131面向上述主机11的一侧上设置有导向槽1311。上述导向槽1311用于引导上述主机11安装于上述固定架131上。上述固定架131背离上述主机1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穿孔1313。上述腕带133穿过上述至少一个穿孔1313而固定在上述固定架131上。优选地,上述腕带133为柔性腕带。上述腕带133可以是但不限于硅胶带、布带等。
上述腕带模组13还包括柔性胶垫135。上述柔性胶垫135设置在上述腕带133背离上述固定架131的一侧。上述柔性胶垫135用于直接与病人的皮肤接触,以保护病人的皮肤。
请参考图7和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a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a的腕带模组13a与上述腕带模组13的区别之处在于,上述腕带模组 13a与上述主机11一体式设置。上述腕带模组13a直接自上述主机11的耳朵部117垂直伸出。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和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分别设置在上述腕带模组13a内。
具体地,上述腕带模组13a包括两条腕带133a。上述两条腕带133a分别自上述主机11的第一耳朵部1171和第二耳朵部1173垂直伸出后,相互扣合或粘合而形成一圈状的带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设置在邻近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的上述腕带133a上。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设置在邻近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的上述腕带133a上。邻近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的上述腕带133a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331a。上述第一连接口1331a与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连接,从而,上述第一连接器1151通过上述第一连接口1331a与上述血氧探头90连接。邻近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的上述腕带133a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口1333a。上述第二连接口1333a与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连接,从而,上述第二连接器1153通过上述第二连接口1333a与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口1331a位于上述腕带133a靠近上述主机11的底端一侧,上述第二连接口1333a位于上述腕带133a靠近上述主机11的顶端的一侧。
请参考图9,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包括外框主机71以及设置在上述外框主机71内部的两个夹持片73。上述外框主机71用于与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上述两个夹持片73用于夹持电极片80。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电极片。在又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心电电极片。
具体地,上述外框主机71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呈口字状。
进一步地,上述外框主机7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711和第二侧部713。上述两个夹持片73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侧部711和上述第二侧部713相对的一侧上。上述两个夹持片73相向设置而形成一收容空间731。上述收容空间731用于收容并夹持上述电极片80。在上述外框主机71被捏持而减小上述第一侧部711和上述第二侧部713之间的距离时,上述收容空间731增大以释放上述电极片80。
进一步地,上述两个夹持片73均呈L形钩状,上述两个夹持片73之间形成O字状的收容空间731。
进一步地,上述夹持片73呈台阶状。上述电极片80上对应设置有倒台阶。从而,上述电极片80被上述夹持片73夹持时,上述电极片80的倒台阶与上述夹持片73的台阶相互配合,使得上述电极片80稳定的夹持在上述两个夹持片73之间。
具体地,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外框主机71外侧的两端的连接柱75。上述连接柱75用于与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片连接器70a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a与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的区别之处在于,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a只有一个连接柱75。可理解,如果上述电极片连接器70a只有一端需要与上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时,上述连接柱7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本申请的移动监护设备10及移动监护系统100,抗除颤结构50独立于移动监护设备10,抗除颤结构50的高电流不会影响移动监护设备10的功能,且移动监护设备10可以做的更轻薄,便携性更好。
此外,为了方便将移动监护系统100安置在病人身体上,移动监护系统100被分为可插接在一起的两部分,即将抗除颤结构50分为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相互连接而形成上述抗除颤结构50。第一抗除颤部51还通过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第二抗除颤部53还通过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移动监护设备10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腕带模组,选择性更多。电极片连接器70的边框主体71呈柔性,可以通过夹持边框主体实现电极片80的夹持或释放,操作性更好。
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包括主机壳111和屏组件113。由于移动监护设备10在医院内使用,需要经常消毒,并且,还会涉及随时对病人进行除颤,因此,上述主机壳111为塑料中空壳体,可以抗腐蚀、抗电击。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主机壳111包括前壳1111和后壳1112。上述前壳1111和上述后壳1112相互扣合而形成呈中空状的用于收容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主机壳111。上述屏组件113设置在上述前壳1111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强上述主机壳111的整体强度,上述主机壳111还包括一钣金件1114,上述钣金件1114设置在上述前壳1111和上述后壳1112之间,上述钣金件1114平行于上述屏组件113。上述钣金件1114将上述屏组件113固定在上述前壳1111上,从而,能够有效保护上述屏组件11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整机厚度,上述后壳1112仅包括塑胶边框,上述塑胶边框与上述钣金件1114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屏组件113可以省略。
上述后壳1112背离上述前壳1111一侧的固定上述电池119。具体地,上述电池119设置在上述后壳1112背离上述前壳1111一侧的顶端。上述后壳1112朝向上述前壳1111 的一侧固定上述前壳1111和屏组件113,屏组件113占据了上述后壳1112大约三分之二的位置,上述后壳1112朝向上述前壳1111的一侧的另外三分之一的位置用于固定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具体地,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设置在上述后壳1112朝向上述前壳1111一侧的底端。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后壳1112朝向上述前壳1111的一侧的另外三分之一的位置凹陷而形成用于收容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收容槽1113。上述收容槽1113的开口朝向上述前壳1111。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收容在上述收容槽1113中。进一步地,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邻近上述电池119的一侧上设置有电性搭接部2110。上述后壳1112对应上述电性搭接部2110的位置设置有导连部11121。上述电性搭接部2110通过上述导连部11121与上述电池119电性连接。
具体地,上述屏组件113可以是显示屏、触摸屏或触控显示屏。本实施例中,上述屏组件113包括堆叠设置的显示屏和触摸屏。请参考图13,上述屏组件113和上述电池119堆叠设置。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包括堆叠设置的至少两块电路板21,且上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与上述电池119并列平铺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与堆叠设置的屏组件113和电池119并列平铺设置。从而,能够减小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整机厚度。请参考图14,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与上述电池119并列平铺设置,上述屏组件113盖在上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和上述电池119的上方。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在展开后的元件布局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包括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其中,上述第一电路板211位于最上层,上述第三电路板213位于最下层,上述第二电路板212位于中间层。即,第一电路板211位于第二电路板212的上方,第三电路板213位于第二电路板212的下方,第二电路板212位于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上方是指主机壳111在使用状态下的顶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背离手腕,上述下方是指主机壳111在使用状态下的底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朝向手腕。
上述第一电路板211上设置有电池接口2111和屏接口2112。上述电池接口2111与上述电池119电性连接。上述屏接口2112与上述屏组件113电性连接。
上述第二电路板2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处理器2121。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121包括第一处理器21211和第二处理器21212。上述第一处理器21211和上述第二处理器21212分别与上述第一电路板211和上述第二电路板212上元器件电性连接以实现最短信号流交互路径。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遥测天线电路21112和遥测天线插座21113。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遥测天线电路21112设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211的大致中间位置上。上述遥测天线插座21113设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211的边缘位置,以方便插接。
请一并参考图16,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内并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性连接的天线。本实施例中,上述天线包括遥测天线41。上述主机壳111包括若干内侧壁1110以及若干耳朵部117,上述遥测天线41设置于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和/或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处,且上述遥测天线41的预设部位沿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和/或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其中,上述若干内侧壁1110是指包括一个及以上的内侧壁1110。上述若干耳朵部117是指包括一个及以上的耳朵部,例如,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第二耳朵部1173等。
本实施例中,上述遥测天线41为WMTS(wireless medical telemetry service,无线医疗遥测服务)天线,其工作频率小于等于1GHz。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遥测天线41还可以是ISM天线等。具体地,上述遥测天线41通过线缆或柔性电路板插接在上述遥测天线插座21113上,进而与上述遥测天线电路21112电性连接。
从而,本申请中,上述遥测天线41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内,且上述遥测天线41的预设部位沿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和/或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上述主机壳111的内侧壁1110或耳朵部117为上述遥测天线提供足够的净空区域,既提高了天线性能,而且,由于遥测天线41设置在主机壳111内,其不会直接与人体接触,有效减少人体对天线信号的干扰,提高天线性能,并且,由于遥测天线41相较WIFI天线,其耗能更低,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续航能力。
具体地,请一并参考图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遥测天线41整体呈扁平状结构。上述遥测天线41包括连接部411以及与上述连接部411相连的至少一个翼翅部413。上述预设部位为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上述连接部411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内,具体位于上述前壳1111和上述后壳1112之间,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设置于上述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或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处,并沿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或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主机壳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1a和第二侧113a。上述内侧壁1110包括位于上述第一侧111a和/或上述第二侧113a的至少一个内侧壁1110,当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设置于上述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处时,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中的每个翼翅部413靠近上述至少一个内侧壁1110中的其中一对应的内侧壁1110设置,并沿上述对应的内侧壁1110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所在的平面与上述连接部411所在的平面平行,每个翼翅部413与对应内侧壁1110相垂直。从而,上述遥测天线41整体在一平面上,且大致呈U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变形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所在的平面与上述连接部41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每个翼翅部413与对应内侧壁1110相平行且贴合上述对应的内侧壁1110延伸。从而,上述至少一翼翅部413相对上述连接部411弯折90度,并贴合对应的内侧壁1110延伸。这样,即增加了天线净空区域,又节省空间。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包括第一翼翅部4131和第二翼翅部4133,且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设置在上述连接部411的相对两侧。上述至少一个内侧壁1110包括位于上述第一侧111a的第一内侧壁1110a和位于上述第二侧113a的第二内侧壁1110b。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分别靠近上述第一内侧壁1110a和上述第二内侧壁1110b设置,并分别沿第一内侧壁1110a和第二内侧壁1110b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且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的延伸方向与上述连接部41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其中,上述连接部411的长边是指与主机壳111的底端相平行的边。
请参考图12、图16和图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前壳1111设置有前壳凸沿,上述后壳1112上对应上述前壳凸沿的位置上设置有后壳凸沿,上述后壳1112和上述前壳1111扣合时,上述后壳凸沿和上述前壳凸沿扣合而形成上述耳朵部117。上述耳朵部117内形成收容空间。当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设置于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处时,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为设置于上述收容空间内并延伸预定长度。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包括第一翼翅部4131和第二翼翅部4133,且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设置在上述连接部411的相对两侧。上述主机壳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1a和第二侧113a。上述至少一个耳朵部117包括设置上述第一侧111a上的第一耳朵部1171和设置在上述第二侧113a上的第二耳朵部1173。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和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并在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和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中延伸预设长度,且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的延伸方向与上述连接部41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具体地,请一并参考图12,上述前壳1111在第一侧111a上向外侧凸设形成第一前壳凸沿1111a。上述前壳1111在第二侧113a上向外侧凸设形成第二前壳凸沿1111b。上述后壳1112上对应上述第一前壳凸沿1111a的位置上设有第一后壳凸沿1112a。上述后壳1112上对应上述第二前壳凸沿1111b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后壳凸沿1112b。上述后壳1112和上述前壳1111扣合时,上述第一前壳凸沿1111a与对应的第一后壳凸沿1112a配合而形成上述第一耳朵部1171;上述第一后壳凸沿1112a与对应的第二后壳凸沿1112b配合而形成上述第二耳朵部1173。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设置在上述第一前壳凸沿1111a和第一后壳凸沿1112a之间的收容空间处,且可以固定在上述第一前壳凸沿1111a或第一后壳凸沿1112a。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设置在上述第二前壳凸沿1111b和上述第二后壳凸沿1112b的收容空间处,且可以固定在上述第二前壳凸沿1111b或上述第二后壳凸沿1112b。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的其中一个在第一内侧壁1110a或第二内侧壁1110b上延伸,其中另一个在第二耳朵部1173或第一耳朵部1171内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变形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可以设置在上述连接部411的相邻两侧。上述第一翼翅部4131和上述第二翼翅部4133中的其中一个翼翅部在第一内侧壁1110a或第二内侧壁1110b上延伸,另一个翼翅部沿着与上述连接部411相平行的方向在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和底端上延伸。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411设置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上方,并位于上述前壳和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之间,且沿着与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上述连接部411所在的平面与上述屏组件113的显示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考图18,上述连接部411上设置有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耦合的电路耦合节点4111。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上设置弹性触针。上述连接部411上的电路耦合节点4111与上述弹性触针对应设置,当上述前壳1111扣合于上述后壳1112时,上述前壳1111向上述连接部411上施加的压力促使上述连接部411上的电路耦合节点4111与上述弹性触针电接触,从而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弹性触针的弹性 伸缩方向与上述连接部411所在的平行相垂直,也就是说,上述弹性触针的弹性伸缩方向与上述屏组件113的显示面相垂直。
具体地,当上述遥测天线41为FPC天线时,上述遥测天线41包括天线基材414和串联设置在上述天线基材414上的多段金属线415。上述多段金属线415依次沿上述天线基材414的表面排布连接后与上述电路耦合节点4111电连接后形成上述遥测天线41。多段金属线415的宽度不一,且两两平行布置的金属线415之间通过一定宽度的间隔带分离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上述遥测天线41不限于WMTS天线,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天线,例如,ISM天线。也就是说,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内并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性连接的天线,上上述天线包括连接部411以及与上述连接部411相连的至少一个翼翅部413,上述连接部411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内,上述天线设置于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处,且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沿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上述遥测天线41为FPC天线时,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分别设置在上述至少一个耳朵部117内,并贴在上述前壳凸沿内侧上,具体朝向上述后壳凸沿的一侧上。在其中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上述遥测天线41为LDS天线时,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镀在上述前壳凸沿内侧上,具体朝向上述后壳凸沿的一侧上。从而,进一步简化天线结构。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15,上述第一电路板211上还设置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电路21110和NFC天线插座21111。上述NFC电路21110设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上表面大致中央位置上。
请再次参考图12、16和图17,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NFC天线42。上述NFC天线42设置在上述屏组件113与上述后壳1112之间。也就是说,上述NFC天线42设置在上述屏组件113的下方并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性连接。具体地,上述NFC天线42平行上述屏组件113的显示面设置。上述NFC天线42呈板状,且从靠近顶端的一侧延伸至邻近收容槽1113的一侧,并通过线缆或柔性电路板与上述NFC天线插座21111电性连接,进而通过上述NFC天线插座21111与上述NFC电路21110电性连接。从而,上述NFC天线42放置在屏组件113的下方为其提供足够的布置空间,上述NFC天线42因而可以做的相对较大尺寸,NFC天线42可以透过屏组件113直接通向外界,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NFC天线42的磁场耦合特性,即,NFC天线42对面积要求大,但对厚度和金属敏感性要求不够高,且减少了与其它天线之间的数据干扰。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15,上述第二电路板212上还设置有蓝牙电路2122和蓝牙天线插座2123。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蓝牙天线插座2123设置在上述第二电路板212的边缘处。优选地,上述蓝牙天线插座2123设置在上述第二电路板212靠近屏组件113一侧的边上。
请再次参考图12、16和图17,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蓝牙天线43。上述蓝牙天线43的工作频段在2.4GHz左右。上述蓝牙天线43设置在上述后壳1112内并邻近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且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性连接。具体地,上述蓝牙天线43通过线缆或柔性电路板与上述蓝牙天线插座2123电性连接,进而与上述蓝牙电路2122电性连接。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蓝牙天线43平行上述屏组件113的显示面设置,并与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且邻近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设置。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蓝牙天线43设置在上述钣金件1114与上述后壳1112之间且邻近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上述钣金件1114对应上述蓝牙天线43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槽1114a,以允许上述蓝牙天线43从上述避让槽1114a中露出。从而,可以避免上述钣金件1114对上述蓝牙天线43的天线性能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15,上述第三电路板213上设置有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电路2131以及WIFI天线插座2132。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WIFI电路2131设置在上述第三电路板213的大致中央位置上。上述WIFI天线插座2132设置在上述第三电路板213的边缘处,方便插接。
请再次参考图12、16和图17,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WIFI天线44。上述WIFI天线44的工作频段大约在2.4GHz左右。上述WIFI天线44设置在上述后壳1112内并邻近上述主机壳111的底端,且与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电性连接,上述WIFI天线44与上述遥测天线41间隔设置。具体地,上述WIFI天线44通过线缆或柔性电路板与上述WIFI天线插座2132电性连接,进而通过上述WIFI天线插座2132与上述WIFI电路2131电性连接。上述WIFI天线44所在的平面与上述主机壳111的底端的侧壁所在的平面相平行,也就是说,上述WIFI天线44所在的平面与上述屏组件113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WIFI天线44与上述主机壳111的底端相平行。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后壳1112邻近主机壳111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朝向上述前壳1111的收容槽1113,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收容在上述收容槽1113中, 上述WIFI天线44设置在上述收容槽1113内并贴合上述收容槽1113邻近上述主机壳111的底端的侧壁。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上述WIFI天线44和上述蓝牙天线43可以通过一个公共天线实现。具体地,该公共天线可以设置在上述主机壳111的顶端或底端,该公共天线通过上述处理器2121分时控制,即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实现蓝牙天线43和WIFI天线44的功能。例如,第一时间段内关闭WIFI功能,开启蓝牙功能,第二时间段内关闭蓝牙功能,开启WIFI功能,如此往复,进行WIFI功能和蓝牙功能的切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是毫秒级的,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完全不会感觉到WIFI功能和蓝牙功能是分时控制的,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可以省略掉一个天线,降低成本,增大主机壳111的内部空间,为主机壳111内的其它元件的布置提供更大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上还可以设置其它元器件,由于与本申请无关,故,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可以包括两块或多块堆叠设置的电路板,当电路板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原来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上的元器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例如,WIFI电路2131和蓝牙电路2122可以选择地性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或第二电路板212上,以使元器件之间的布局更加合理,此处不再详述。
从而,本申请的移动监护设备,其遥测天线41设置在主机壳111内,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沿至少一个上述内侧壁1110或至少一个上述耳朵部117延伸预定长度,上述至少一个翼翅部413因而具有足够的净空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另外,遥测天线41不会与人体直接接触,减少人体对天线信号的干扰,提高天线性能,并且,由于遥测天线41耗能相对WIFI更低,因此,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续航能力,扩大病人的活动范围,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康复。
请参考图19,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监护体域系统1000的模块示意图。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包括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和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监护系统200。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和上述第二移动监护系统200中的其中一个为主监护系统,另外一个为副监护系统。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和上述第二移动监护系统200设置在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上以监测不同的恢复状态参数,且上述副监护系统将所获得的恢复状态参数无线网络传输至上述主监护系统。
其中,上述无线网络传输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无线网络传输或NFC无线网络传输。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用于监测病人的恢复状态参数,心电/呼吸、血氧、体温、脉率等恢复状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运动步数、步频、运动距离、卡路里;生理参数,例如血氧、脉率、体温、心电呼吸等参数及其统计量和变化率;人体状态时间参数,例如与运动相关或睡眠相关的表征人体状态的时间参数。上述第二移动监护系统200用于监测病人的恢复状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无创血压等。在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移动监护系统200为副监护系统,用于将其监测到的恢复状态参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上述移动监护系统100的移动监护设备10上。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用于将上述恢复状态参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或上述中央站设备3000。上述中央站设备3000还将上述恢复状态参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上述院级监护中心4000。
请参考图20,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院内使用的监护仪联网系统10000的模块示意图,利用该系统可以将监护仪的数据进行整体保存,集中管理病人信息和看护信息,两者进行关联存储,便于进行历史数据的保存和关联报警。在图11所示的系统中,针对病床均可以提供一个床边监护仪2000,该床边监护仪2000可以是多参数监护仪或插件式监护仪。另外,每个床边监护仪2000还可以与一个监护体域系统1000进行配对传输,监护体域系统1000提供简便、可携带的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可是穿戴在病人身体上对应病人进行移动式监护,通过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床边监护仪2000进行有线或无线通讯后可以将移动式监护产生的恢复状态参数传输到床边监护仪2000上进行显示,或通过床边监护仪2000传输到中央站设备3000供医生或护士查看,或通过床边监护仪2000传输到数据服务器5000进行存储。另外,监护体域系统1000还可以直接通过设置在院内的无线网络节点6000将移动式监护产生的恢复状态参数传输到中央站设备3000进行存储和显示,或通过设置在院内的无线网络节点6000将移动式监护产生的恢复状态参数传输到数据服务器5000进行存储。可见,床边监护仪2000上显示的生理参数对应的数据可以是源自直接连接到监护以上的传感器附件,或源自监护体域系统1000,或源自数据服务器5000。
每个监护体域系统1000用于固定在一病人身上来监测该病人的各项恢复状态参数,并将恢复状态参数发送至与该监护体域系统1000网络连接的床边监护仪2000和/或中央站设备3000。其中,上述恢复状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运动量相关参数,例如:运动步数、步频、运动距离、卡路里;生理参数,例如血氧、血压、脉率、体温、心电呼吸等参数及其 统计量和变化率;人体状态时间参数,例如与运动相关或睡眠相关的表征人体状态的时间参数。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还可以将来自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的恢复状态参数转发至上一级中央站设备3000。上述中央站设备3000还可以将来自各个床边监护仪2000的恢复状态参数转发至上一级院级监护中心4000。
其中,NFC天线42、蓝牙天线43、遥测天线41、WIFI天线44的无线网络传输距离不同,且无线传输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NFC天线42、蓝牙天线43、遥测天线41、WIFI天线44。
具体地,当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主机11与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时,上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主机11内的恢复状态参数便通过NFC天线42传输至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当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对应的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的移动监护系统100将恢复状态参数通过遥测天线41传输至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当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对应的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的移动监护系统100将上述恢复状态参数通过WIFI天线44传输至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或直接传输至上述中央站设备3000。
由于遥测天线41比WIFI天线44的功耗小,但是,遥测天线41的传输距离小于WIFI天线44的传输距离。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对应的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且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时,也就是说,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对应的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之间的距离位于遥测天线41的传输距离范围内时,采用低功耗的遥测天线41进行数据传输。当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对应的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之间的距离大于遥测天线41第二预设距离,也就是说,上述监护体域系统1000与对应的上述床边监护仪2000之间的传输距离大于遥测天线41的传输距离范围时,可以自动切换到WIFI天线44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根据不同的传输距离,采用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可以扩大病人活动范围,实现了恢复状态参数传输不间断,还可以实现了监护仪联网系统10000的长时间续航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1)

  1. 一种移动监护设备,包括主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并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天线,所述天线包括遥测天线,所述主机壳包括若干内侧壁以及若干耳朵部,所述遥测天线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处,且所述遥测天线的预设部位沿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测天线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至少一个翼翅部,所述预设部位为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处,并沿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或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内侧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至少一个内侧壁,当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内侧壁处时,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中的每个翼翅部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内侧壁中的其中一对应的内侧壁设置,并沿所述对应的内侧壁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与所述连接部在同一平面内,每个翼翅部与对应内侧壁相垂直;或,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连接部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每个翼翅部贴合对应内侧壁并在所述对应内侧壁延伸。
  5. 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包括第一翼翅部和第二翼翅部,且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内侧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内侧壁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设置,并分别沿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且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包括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扣合形成所述主机壳,所述前壳设置有前壳凸沿,所述后壳上对应所述前壳凸沿的位置上设置有后壳凸沿,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扣合时,所述后壳凸沿和所述前壳凸沿扣合而形成所述耳朵部,所述耳朵部内形成收容空间,当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处时,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为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延伸预定长度。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包括第一翼翅部和第二翼翅部,且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主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至少一个耳朵部包括设置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耳朵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耳朵部,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朵部和所述第二耳朵部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并在所述第一耳朵部和所述第二耳朵部中延伸预设长度,且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包括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扣合形成所述主机壳,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之间,且沿着与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耦合的电路耦合节点,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上设置弹性触针,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路耦合节点与所述弹性触针对应设置,当所述前壳扣合于所述后壳时,所述前壳向所述连接部上施加的压力促使所述连接部上的电路耦合节点与所述弹性触针电接触。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屏组件和NFC天线,所述屏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NFC天线设置在所述屏组件和所述后壳之间且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NFC天线呈板状并与所述屏组件的显示面平行设置。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蓝牙天线,所述蓝牙天线设置在所述后壳内并邻近所述主机壳的顶端,且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蓝牙天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主机壳的顶端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屏组件,所述主机壳还包括钣金件,所述钣金件设置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钣金件平行于所述屏组件,所述钣金件将所述屏组件固定在所述前壳上,所述蓝牙天线设置在所述钣金件与所述后壳之间且邻近所述主机壳的顶端,所述钣金件对应所述蓝牙天线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槽,以允许所述蓝牙天线从所述避让槽中露出。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NFC天线,所述NFC天线设置在所述屏组件与所述钣金件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WIFI天线,所述WIFI天线设置在所述后壳内并邻近所述主机壳的底端,且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遥测天线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主机壳的底端相平行。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邻近主机壳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前壳的收容槽,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收容在所述收容槽中,所述WIFI天线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并贴合所述收容槽邻近所述主机壳的底端的侧壁。
  16.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包括一公共天线,所述公共天线设置在所述后壳内并邻近所述主机壳的顶端或所述主机壳的底端,所述公共天线被分时控制以分别实现蓝牙天线和WIFI天线的功能。
  17. 一种移动监护设备,包括主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并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天线,所述主机壳包括若干耳朵部,所述天线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至少一个翼翅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机壳内,所述天线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处,且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沿至少一个所述耳朵部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包括第一翼翅部和第二翼翅部,且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主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至少一个耳朵部包括设置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耳朵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耳朵部,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朵部和所述第二耳朵部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并在所述第一耳朵部和所述第二耳朵部中延伸预设长度,且所述第一翼翅部和所述第二翼翅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包括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扣合形成所述主机壳,所述前壳设置有前壳凸沿,所述后壳上对应所述前壳凸沿的位置上设置有后壳凸沿,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扣合时,所述后壳凸沿和所述前壳凸沿扣合而形成所述耳朵部,当所述天线为FPC天线时,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贴在所述前壳凸沿内侧上,当所述天线为LDS天线时,所述至少一个翼翅部镀设在所述前壳凸沿内侧上。
  20. 一种移动监护系统,包括心电/呼吸导联线缆、抗除颤结构和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的一端用于连接一移动监护设备,其中,所述移动监护设备为所述权利要求1至2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监护设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从靠近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一端上依次串设有所述抗除颤结构和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所述电极片连接器用于夹持电极片。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除颤结构包括第一抗除颤部和第二抗除颤部,所述第一抗除颤部和第二抗除颤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抗除颤部通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用于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抗除颤部通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与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连接;和/或,所述抗除颤结构用于通过夹子扣在病人的衣领上;和/或,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为一线式心电/呼吸导联线缆。
PCT/CN2018/125666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WO2020133428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90001721.6U CN216294014U (zh)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PCT/CN2018/125666 WO2020133428A1 (zh)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25666 WO2020133428A1 (zh)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3428A1 true WO2020133428A1 (zh) 2020-07-02

Family

ID=71126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125666 WO2020133428A1 (zh)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4014U (zh)
WO (1) WO202013342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7929A (zh) * 2020-07-21 2020-09-15 广东高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4286550A (zh) * 2020-09-28 2022-04-05 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232A (ja) * 1995-09-29 1997-04-08 Nippon Denki Ido Tsushin Kk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CN101232524A (zh) * 2006-10-20 2008-07-30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在相同时间使用公共天线的多个rf收发器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方法
CN203677080U (zh) * 2013-12-28 2014-07-02 高秀强 一种新型抗干扰心电图机探头组件
CN204166291U (zh) * 2014-08-25 2015-02-18 宁波贝思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健康监测报警系统的手表装置
CN204596942U (zh) * 2015-03-31 2015-08-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及穿戴式通信设备
CN105046905A (zh) * 2014-04-17 2015-11-1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遥测的混合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232A (ja) * 1995-09-29 1997-04-08 Nippon Denki Ido Tsushin Kk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CN101232524A (zh) * 2006-10-20 2008-07-30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在相同时间使用公共天线的多个rf收发器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方法
CN203677080U (zh) * 2013-12-28 2014-07-02 高秀强 一种新型抗干扰心电图机探头组件
CN105046905A (zh) * 2014-04-17 2015-11-1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遥测的混合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204166291U (zh) * 2014-08-25 2015-02-18 宁波贝思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健康监测报警系统的手表装置
CN204596942U (zh) * 2015-03-31 2015-08-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及穿戴式通信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7929A (zh) * 2020-07-21 2020-09-15 广东高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1657929B (zh) * 2020-07-21 2023-08-25 广东高驰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4286550A (zh) * 2020-09-28 2022-04-05 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CN114286550B (zh) * 2020-09-28 2023-03-03 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4014U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2571B2 (en) Wearable pulse oximeter and respiration monitor
US11272839B2 (en)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sensor data using du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US11179105B2 (en) Modular wrist-worn processor for patient monitoring
US20070106167A1 (en) Patient-worn medical monitoring device
US20140159921A1 (en) Configurable,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JP2014517759A5 (zh)
JP2009539576A (ja) 構成変更可能なパルスオキシメーター
EP2850604A2 (en) Configurable,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WO2020133428A1 (zh)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CN104997503A (zh) 一种便携式心电图监测装置
US20210338190A1 (en) Multi-sensor device for monitoring health
CN215899634U (zh) 睡眠监测设备
WO2004008954A1 (en) Patient-worn medical monitoring device
JP7350882B2 (ja) 柔軟な可撓性プリント回路アセンブリを含む患者着用センサ
WO2020133486A1 (zh) 移动监护设备、移动监护系统及监护体域系统
CN216907958U (zh) 一种心率检测装置
CN213097842U (zh) 一种新型病人监护仪
CN216907959U (zh) 一种多功能心率检测装置
CN215874674U (zh) 壳体、智能系统及智能设备
CN215899674U (zh) 头部信号监测装置及睡眠监测设备
CN212996410U (zh) 一种血压计
WO2020150924A1 (zh) 具有分布式信息提示功能的移动监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11374637A (zh) 移动监护设备及触摸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监护系统
CN111374659A (zh)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JP2024508690A (ja) 患者監視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9444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0.11.21)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9444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