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006689A1 -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006689A1
WO2020006689A1 PCT/CN2018/094367 CN2018094367W WO2020006689A1 WO 2020006689 A1 WO2020006689 A1 WO 2020006689A1 CN 2018094367 W CN2018094367 W CN 2018094367W WO 2020006689 A1 WO2020006689 A1 WO 202000668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ecoding
vector
precoding matrix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0943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文洪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800910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743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4367 priority patent/WO2020006689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000668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00668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Definitions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a terminal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Throughput of the NR system.
  • 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the terminal device determines a precoding matrix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determines a CSI based on the precoding matrix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wherein the terminal device is based on the first layer to At least one precoding vector among the precoding vectors of the mth layer, to obtain the precoding vectors of the m + 1th layer to the n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where n > m ⁇ 1.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erminal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determining unit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precoding matrix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 a second determining unit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the CSI based on a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wherein the second determining unit is configured to be based on the first to mth layers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At least one precoding vector in the precoding vector, to obtain precoding vectors from the m + 1th layer to the n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where n > m ⁇ 1.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erminal device including a processor and a memory for storing a computer program capable of running on the processor, wherein the processor executes the foregoing method when the computer program is run A step of.
  • FIG. 5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optional processing flow of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8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hardwar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 terminal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Each precoding vector in the type2 codebook is obtained through several part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a beam vector, a wideband amplitude coefficient, a subband amplitude coefficient, and a weighted phase.
  • the current type 2 codebook can support up to two layers of transmission, namely, transmission in the way of Rank1 and transmission in the way of Rank2.
  • the codebook design of Rank1 and Rank2 is as follows:
  • the codebook transmitted in Rank2 is:
  •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optional processing flow of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1,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terminal device determines the precoding vectors in layers 1 to m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and the precoding matrices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for downlink m-layer data transmission to The precoding vectors of the m-th layer are the same, n > m ⁇ 1.
  •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n-layer transmission and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m-layer transmission have different power weighting values, n > m ⁇ 1.
  • the terminal device obtains the m + 1th layer to the n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based on at least one precoding vector in the precoding vectors of the first layer to the m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Precoding vector.
  • the first parameter may be a beam vector and an amplitude coefficient
  • the second parameter may be a weighted phase
  • the codebook containing the precoding matrix for 3-layer transmission can be expressed as:
  • Step S102 The terminal device determines the CSI based on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 the second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ptional processing flow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2,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power weighting value of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may be The power weighting value of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m-layer data transmission can be
  • the codebook containing the precoding matrix for 3-layer transmission can be expressed as:
  • a codebook containing a precoding matrix for layer 1 transmission can be expressed as:
  • th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need to report beam vector information and weighted phase information to the network device for the k-th layer; the terminal device determines the amplitude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and the pre-coding matrix.
  • th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need to report the amplitude coefficient information to the network device for the k-th layer, thereby saving the CSI reporting overhead.
  • Step S603 The terminal device determines the weighted ph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based on the weighted ph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j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or selects a weighting from a preset phase set.
  • the phase is determined as the weighted ph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k-th layer.
  • a codebook containing a precoding matrix for 3-layer transmission can be expressed as:
  • Step S103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downlink CSI to the network device.
  • the second determining unit 702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beam vector corresponding to a precoding vector of a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and a precoding vector of a j-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Beam vectors are the same;
  • the second determining unit 702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beam vector corresponding to a precoding vector of a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and a precoding vector of a j-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 the beam vectors are the same; based on the weighted ph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j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a weighted ph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is obtained.
  • the second determining unit 702 is configured to transform a beam vector corresponding to a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j-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to obtain a precoding of the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 the beam ve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vector is configured to transform a beam vector corresponding to a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j-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to obtain a precoding of the k-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 the second determining unit 702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weighted phase of the precoding vector of the kth layer in the fir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and The weighted phase is the same in the fir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the weighted phase in the second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j-th layer of the precoding vecto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is rotated by a phase having a size of ⁇ to obtain the first The weighted phase of the k-layer precoding vector in the second polarization direction.
  • the first determining unit 701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precoding vector of a first layer to an m-th layer in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downlink n-layer data transmission, and the data used for downlink m-layer data.
  • the precoding vectors of the first layer to the m-th layer in the 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are the same.
  • the terminal device 700 further includes a sending unit 703 configured to send the downlink CSI to a network device.
  • the precoding matrix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nd used for data transmission of layer 2 or more only needs to add a small number of bits for indicating the precoding layer used for layer 2 or more transmission.
  • the coding matrix does not need additional PMI and CQI feedback overhead, or only needs to add a small amount of PMI feedback overhead.
  •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layer 2 data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CSI reporting overhead compared with the precoding matrix used for layer 2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related art.
  • the memory 1602 may be a volatile memory or a non-volatile memory, and may also include both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memory.
  • the non-volatile memory may be ROM,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memory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EPROM,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FRAM, 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flash memory (Flash memory), magnetic surface memory, optical disc, or read-only disc -ROM, 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 magnetic surface storage can be magnetic disk storage or magnetic tape storage.
  • the memory 1602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used to store various types of data to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1600.
  • Examples of such data include: any computer program for operating on the electronic device 1600,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16022.
  • a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be included in an application program 16022.
  • the method disclosed in the foregoing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be applied to the processor 1601, or implemented by the processor 1601.
  • the processor 1601 may be a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with signal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each step of the above method may be completed by hardware integrated logic circuits or instructions in the form of software in the processor 1601.
  • the processor 1601 may be a general-purpose processor,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or other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 discrete gate or transistor logic devices, discrete hardware components, and the like.
  •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the processor 1601 may implement or execute various methods, steps, and logic block diagrams disclose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a general-purpose processor may be a microprocessor or any conventional processor.
  • the steps of the method disclose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be directly implemented by a hardware decoding processor, or may be performed by a combin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modules in the decoding processor.
  • the software module may be located in a storage medium.
  • the storage medium is located in the memory 1602.
  • the processor 1601 reads the information in the memory 1602 and completes the steps of the foregoing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hardwa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5 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类型2(type 2)码本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会导致NR系统吞吐量的损失;同时,type 2码本需要的反馈开销大,增加了上行传输的负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在较小的CSI上报开销和上行传输负载的基础上,提高NR系统的吞吐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CS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CSI;其中,所述第二确定个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CSI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下行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 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由于用于2层以上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是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获得,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具有较小的CSI上报开销和上行传输负载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用于2层以上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提高了NR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三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四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六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可选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和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type 2码本进行简要说明。
在NR系统中支持type1和type2两种类型的码本。其中type2码本中的每个预编码向量通过波束向量、宽带幅度系数、子带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等几部分信息得到。目前的type 2码本最高可以支持两层传输,即以Rank1的方式传输和以Rank2的方式传输。其中Rank1和Rank2的码本设计如下:
以Rank1的方式传输的码本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1
以Rank2的方式传输的码本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2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3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4
是归一化系数;
波束数量L的取值是可配置的:当P CSI-RS=4时,L=2;当P CSI-RS>4时,L∈{2,3,4};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5
是对应波束i的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DFT)波束向量,m1和m2分别对应该波束的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l=1,2分别对应两个层各自的码本向量;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6
为子带幅度系数,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7
为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8
为波束向量,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09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0
为加权相位。
每个层的码本向量由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1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2
两部分组成:组成码本向量的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两个极化方向的码本向量;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3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4
分别对应宽带和子带的幅度系数,对应于第l层和波束i;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5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6
分别对应两个极化方向上的相位,对应于第l层和波束i;可用的相位数量可以是4或者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一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n﹥m≥1。用于n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和用于m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所用的功率加权值不同,n﹥m≥1。
终端设备基于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基于预定义的取值集合确定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除所述第一参数以外的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第m+1层到第n层对应的至少一 个预编码向量。
例如,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波束向量和幅度系数,所述第二参数可以是加权相位。
如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7
则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8
步骤S102,终端设备基于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CSI。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第k列,因此通过第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能够得到用于n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通过该预编码矩阵,能够计算相应的CSI;所述CS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CSI-RS资源指示CR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的可选处理流程二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n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和用于m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所用的功率加权值不同,n﹥m≥1。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用于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值可以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19
用于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值可以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0
如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1
则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2
步骤S202,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
这里,1≤j≤m,m﹤k≤n。
步骤S203,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或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 权相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加权相位相同;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以大小为π的相位进行旋转,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由于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和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是正交的,因此,可以保证两个层之间的预编码向量的正交性。
此时,终端设备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任何PMI信息,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都可以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中得到,从而节约了CSI上报的开销。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在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时,终端设备需要将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的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此时,终端不需要为第k层上报波束和幅度系数的信息,从而节约了CSI上报的开销。
以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3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4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5
以包含用于2层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6
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7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8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29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0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1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和幅度系数):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2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3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4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5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6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三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这里,n﹥m≥1。
步骤S301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2,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 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相同。
其中,1≤j≤m,m﹤k≤n。
步骤S303,终端设备从预设的子带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一个子带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
其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8
步骤S304,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或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步骤S304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波束向量和宽带幅度系数的信息,也可能不需要上报加权相位的信息,从而节约了CSI上报的开销。同时,通过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和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的正交性,保证了两个层之间的预编码向量的正交性。
以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39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0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1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宽带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2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3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4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5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6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7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和宽带幅度系数):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8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49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0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1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2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四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这里,n﹥m≥1
步骤S401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402,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这里,1≤j≤m,m﹤k≤n,波束向量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4
步骤S403,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或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这里,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5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6
步骤S403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404,终端设备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这里,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7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8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波束向量信息;也可能不需要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中得到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的信息使得终端设备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加权相位的信息,从而节约了CSI上报的开销。同时,通过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和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的正交性,保证了两个层之间的预编码向量的正交性。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宽带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59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0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1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2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3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五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这里,n﹥m≥1
步骤S501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502,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相同。
这里,1≤j≤m,m﹤k≤n。
步骤S503,终端设备对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进行变换,得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5
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6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
步骤S504,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或者,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波束向量信息和加权相位的信息;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时,终端设备也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幅度系数的信息,从而节约了CSI上报的开销。同时,通过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和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的正交性,保证了两个层之间的预编码向量的正交性。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和加权相位):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7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8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69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0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1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2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例如r1=r2=L/2。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3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4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5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6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7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8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例如r1=r2=L/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六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 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这里,n﹥m≥1
步骤S601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2,终端设备对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进行变换,得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79
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0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
这里,1≤j≤m,m﹤k≤n。
步骤S603,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或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这里,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1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2
步骤S603的可选处理过程,与步骤S20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4,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或者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波束向量的信息;当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与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相同时,终端设备也不需要为第k层向网络设备上报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的信息,从而节约了CSI上报的开销。同时,通过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和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的正交性,保证了两个层之间的预编码向量的正交性。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只包括波束向量):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3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4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5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6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7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8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例如r1=r2=L/2。
以第3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1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第4层的预编码向量由第2层的预编码向量得到为例(包括波束向量和幅度系数):
包含用于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89
包含用于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0
包含用于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1
包含用于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2
其中,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3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4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例如r1=r2=L/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CSI的方法,该方法的处理流程与图1所示的确定CSI的方法的处理流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3,终端设备发送下行CSI至网络设备。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确定CSI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700的可选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701,配置为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基于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个单元702,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基于预定义的取值集合确定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除所述第一参数以外的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第m+1层到第n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
其中,1≤j≤m,m﹤k≤n。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从预设的子带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一个子带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对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进行变换,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 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5
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000096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或者,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或者,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02,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加权相位相同;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以大小为π的相位进行旋转,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1,配置为确定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1,配置为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值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700,还包括发送单元703,配置为发送所述下行CSI至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CS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CSI-RS CRI、RI、PMI和CQI。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中,m的一个可选取值为2,n的一个可选取值为3或4.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用于2层以上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有效地提高了NR系统的吞吐量。
2、相对于用于2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而用于2层以上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仅需要增加少量的比特用于指示用于2层以上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不需要额外的PMI和CQI反馈的开销, 或者仅需要增加少量的PMI反馈的开销。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2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与相关技术中用于2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相比,能够降低CSI的上报开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1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604。终端设备1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6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05。
可以理解,存储器1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1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1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16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应用程序16022。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6022中。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601中,或者由处理器1601实现。处理器1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601中的硬件的集 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16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602,处理器1601读取存储器1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PU、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 一种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预定义的取值集合确定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除所述第一参数以外的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第m+1层到第n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
    其中,1≤j≤m,m﹤k≤n。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预设的子带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一个子带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进行变换,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进行变换,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100001
    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100002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相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12. 根据权利要求3至4、8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13. 根据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加权相位相同;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以大小为π的相位进行旋转,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值不同。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下行CSI至网络设备。
  17. 根据权利要求1或16所述的方法,所述CS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CSI-RS资源指示CR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18.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个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m+1层到第n层的预编码向量,n﹥m≥1。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基于预定义的取值集合确定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波束向量、幅度系数和加权相位中除所述第一参数以外的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第m+1层到第n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
  20. 根据权利要去18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
    其中,1≤j≤m,m﹤k≤n。
  21. 根据权利要去18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相同。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配置为从预设的子带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一个子带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相同;
    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配置为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25.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对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进行变换,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100003
    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波束向量为
    Figure PCTCN2018094367-appb-100004
    其中r1和r2为预先约定的值。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相同。
  28.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相同;
    或者,从预设的幅度系数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幅度系数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
  29.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1、25至2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或者,从预设的相位集合中,选择一个加权相位确定为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对应的加权相位。
  30.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与第j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加权相位相同;
    将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以大小为π的相位进行旋转,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第k层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加权相位。
  31. 根据权利要求18至3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与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中第1层到第m层的预编码向量相同。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用于下行n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用于下行m层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值不同。
  33. 根据权利要求18至3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发送单元,配置为发送所述下行CSI至网络设备。
  34. 根据权利要求18至3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CS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CSI-RS资源指示CR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35.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36. 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8/094367 2018-07-03 2018-07-03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0668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80091022.XA CN111837432B (zh) 2018-07-03 2018-07-03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094367 WO2020006689A1 (zh) 2018-07-03 2018-07-03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4367 WO2020006689A1 (zh) 2018-07-03 2018-07-03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6689A1 true WO2020006689A1 (zh) 2020-01-09

Family

ID=6905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094367 WO2020006689A1 (zh) 2018-07-03 2018-07-03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7432B (zh)
WO (1) WO2020006689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9194A (zh) * 2015-04-29 2016-12-0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mimo系统的csi-rs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1707B1 (ko) * 2010-04-02 2018-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피드백 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BR112015015418B1 (pt) * 2012-12-27 2023-0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para realimentar informações de estado de canal,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stação base, aparelh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de computador
CN104811229B (zh) * 2014-01-24 202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17014609A1 (ko) * 2015-07-23 2017-01-26 엘지전자(주)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450658B1 (en) * 2015-08-06 2016-09-20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extra spatial layers over the wireless channel
CN105450273B (zh) * 2015-08-24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9194A (zh) * 2015-04-29 2016-12-0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mimo系统的csi-rs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ET AL.: "Remaining Issue on Type II CSI O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3 RL-1807187, vol. RAN WG1, 11 May 2018 (2018-05-11), XP05146215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7432B (zh) 2022-02-01
CN111837432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267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JP7450625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報告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56704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cod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RU2667497C1 (ru)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ограничения подмножества кодовой книги
WO2017157082A1 (zh) 一种csi反馈方法、预编码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0582479B2 (en)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15133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과 장치
US113878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KR102127313B1 (ko) 코딩 지시 정보의 전송 및 프리코딩 매트릭스의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7737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796021B (zh) 用于传输预编码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JP6556244B2 (ja) 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及び装置
KR20200047778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획득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03201A (ko)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ue 및 기지국
JP6548814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確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9154326A1 (zh)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153207B1 (ko)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06689A1 (zh)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28614A1 (zh) 上行元素发送功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650303B1 (ko) 송신 채널 상태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송신 채널 상태 수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그리고 저장 매체
WO2021088501A1 (zh) 一种码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9232682A1 (zh) 一种码本处理方法、系统、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028641A1 (zh) 信息反馈方法、信息反馈装置及终端
EP318839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coding matrix,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170041A (zh)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9253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9253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