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0041A -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0041A
CN116170041A CN202111414643.7A CN202111414643A CN116170041A CN 116170041 A CN116170041 A CN 116170041A CN 202111414643 A CN202111414643 A CN 202111414643A CN 116170041 A CN116170041 A CN 116170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communication node
codebook
offset
phase off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4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
陈艺戬
窦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4146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00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1635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5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0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根据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包括相位偏移量的码本精准调控波束,可增强信号接收增益,提高通信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阵列天线由于其良好的方向性增益在无线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5G网络中采用的大规模多进多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 MIMO)天线。阵列天线通常依靠移相器改变各振子上发射信号的初始相位以实现波束调控功能,也即相控阵天线,相控阵天线通过改变各天线振子上发射信号的初始相位以实现波束方向的改变,无线机械旋转。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通常阵列天线采用的移相器只能实现离散相位调控,移相器只能对振子发射的无线信号实施有限个相位状态的更改,例如,1bit移相器可以使发射信号的相位改变0或者π,2比特移相器可以使发射信号的相位改变0、π/4、π/2和3π/4。由于接收端定位精度、反馈时延和计算效率方面的制约,阵列天线通常需要预先准备一套码本,码本中包含一系列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波束方向。预编码矩阵对应相控阵天线中每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通过切换码本中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
而智能超表面是由大量被动的亚波长人工电磁单元组成的二维平面阵列,这些电磁单元按照一定规则周期性排列,其厚度可忽略不计,每个电磁单元由特定形状的金属或者介质材料构成,并与电子元件相连,电子元件由面板上的智能控制器控制,可实现电磁单元电磁属性的调整,例如平均磁导率、平均介电常数的调整。通过对电磁单元的电磁属性调控,就可以将入射到电磁单元表面的电磁信号以不同的振幅、相位、极化方向等进行反射或者透射,从而可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构造出虚拟的直射链路,达到智能调控空间电磁环境的目的。因其具有调控空间电磁环境的潜力,且具有低剖面、低成本的优点,有望成为未来6G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目前验证的智能超表面的波束方向改变仍以相位调控为主。对于具有动态相位调控能力的智能超表面,其波束调控方式可以采用和基站相同的方式,即先预设码本然后根据终端反馈信息从码本中选择合适的预编码
现行的预编码方案中基站侧码本中预置的预编码矩阵是固定不变的,无论终端距离的远近,基站都是根据反馈信息从码本中选择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用于波束调控,但理论和仿真分析发现,当预编码采用量化的相位调控时,选择固定的预编码只能保证波束方向最优,而不能保证接收增益也最优,有必要对现有的基于预编码的波束调控方式进行优化,通过对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进行调整,使得波束的方向和增益都达到最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调控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其中,该方法包括:
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根据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波束调控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反馈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波束调控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波束调控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效果示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有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目前现行的预编码方案中基站侧码本采用预置的固定不变的预编码矩阵,无论终端与基站的距离远近,基站都根据反馈信息从码本中选择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用于波束调控,但是经过理论和仿真实验发现,当预编码采样量化的相位调控时,使用固定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只能包装波束方向最优,而无法保证接收增益也最优。参见图1,示出了32*32阵列天线在水平30度位置下两种方案的波束赋形效果。其中,第一类方案为传统固定预编码方案,第二类方案为在传统预编码方案上叠加一个优选的全局相位偏移量的方案,经过对图1分析可知,叠加优选相位偏移的预编码具有更高的峰值增益和更低的旁瓣。参见表1,在不同阵列大小下相位偏移可以对波束增益具有不同的提升。综上,可以使用优选相位偏移对基于预编码的波束调控方式进行优化。
表1不同阵列大小情况下相位偏移修正对波束增益的提升
Array Optimal offset(°) Original gain(dB) Optimized gain(dB) Gap(dB)
2*2 -107.66 -63.0094 -61.6651 1.3443
4*4 -107.66 -51.0719 -49.7275 1.3443
8*8 -107.66 -39.4503 -38.106 1.3444
16*16 -160.66 -27.1214 -26.7813 0.3401
32*32 -114.82 -15.3014 -14.8798 0.4216
64*64 -47.97 -3.3513 -3.1306 0.2207
128*128 -44.62 3.6823 4.1557 0.4734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阵列天线的波束调控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方式实施,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第一通信节点,该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发射信号的基站侧,可以包括基站或者智能超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两个码本分别存储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其中,信道测量信息可以是对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的信息,信道测量信息可以包括信号质量测量指示和接收增益测量指示等。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接收第一通信节点信号的装置,可以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智能超表面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测量信息,以获取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
步骤120、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和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具体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按照信息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PMI)以及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recoding Offset Indicator,POI),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将确定的最佳PMI和最佳POI一同反馈给第一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同时接收到最佳PMI和最佳POI。
步骤130、提取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并在码本查找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对应的预编码。
具体的,可以提取最佳预编码指示PMI,该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可以是预编码在码本中的索引信息或者指示信息,可以按照该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在码本中查找对应的预编码,该预编码可以是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可以对一个或一组波束方向进行调整。
步骤140、提取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并在码本中查找POI对应的相位偏移量。
所述码本中存储的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根据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POI信息可以确定用于波束调控的最佳相位偏移量。
步骤150、根据提取的预编码和偏移量进行波束调控。
具体的,可以按照不同的反馈结果使用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当根据POI信息提取的最佳偏移量s等于0时,可以仅使用提取的预编码进行调控;当提取的最佳偏移量s不等于0时,则可以按照预设公式使用相位偏移量调整预编码,其中,预设公式包括:
φ′=ejsφ
其中,φ′表示调整后的所述预编码,φ表示所述预编码,j为虚数单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确定第二通信节点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的反馈结果;根据反馈结果使用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还可以对接收到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进行识别,判断是否接收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和/或接收到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是否指示进行预编码的偏移等,不同的反馈结果下可以进行不同的波束调控,例如,在未接收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时,可以仅使用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在码本中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又例如,在接收到最佳预编码偏移指示POI时,但最佳预编码偏移指示POI的取值为零,该反馈结果表明在波束调控时不对最佳预编码指示在码本中对应的预编码进行偏移量调整,也即相位偏移量为0。还例如,在接收到最佳预编码偏移指示POI且最佳预编码指示POI的取值不为零,则可以使用PMI在码本中选择预编码,基于POI对应的相位偏移量对选择的预编码进行相位偏移调整,使用调整后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具体化,参见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分次获取到第二通信节点的最优PMI和最优POI,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10、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步骤220、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步骤230、提取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并在码本查找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对应的预编码。
具体的,可以提取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该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可以是预编码在码本中的索引信息或者指示信息,可以按照该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在码本中查找对应的预编码,该预编码可以是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可以对一个或一组波束方向进行调整。
步骤240、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其中,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可以是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的最佳偏移量信息,最佳偏移量信息可以用于叠加在PMI对应的预编码上以进一步提高调控波束的增益。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节约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间的反馈资源,步骤220和步骤240可以同时执行,也就是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将POI和PMI同时反馈给第一通信节点,由第一通信节点同时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POI和PM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还可以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步骤250、确定反馈结果中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第一预设取值,使用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其中,第一预设取值可以是预先约定的取值,在POI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取值时,第一通信节点不使用POI对预编码进行调整,第一预设取值可以为零或者由POI的存储结构确定一个极大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POI后,可以对POI进行提取识别,在确定POI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取值时,则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仅使用PMI在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对波束进行调控。
步骤260、确定反馈结果中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相位偏移量指示,在码本选择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POI对应的相位偏移量,使用相位偏移量调整后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其中,相位偏移量指示可以是指示偏移量的取值,相位偏移量指示可以为偏移量或者偏移量编号,相位偏移量指示可以与第一预设取值不同。
具体的,可以对POI的取值进行判断,在确定POI为相位偏移量时,可以在码本中选择POI对应的相位偏移量,可以按照该偏移量和PMI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偏移量对PMI对应的预编码间相位调整,该调整的取值量对应偏移量。波束调控可以根据相位调制后的预编码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按照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提取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并查找码本中对应的预编码,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按照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确定最佳预编码POI的反馈结果,按照不同的反馈结果使用预编码对波束进行调整,实现了波束的准确调控,可提高信号接收增益,增强通信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按照预设公式使用相位偏移量调整预编码,其中,预设公式包括:
Φ′=ejsΦ
其中,Φ′表示调整后的所述预编码,Φ表示所述预编码,s表示相位偏移量,j为虚数单位。
具体的,在使用预编码对波束进行调控前,可以是预设公式和最佳相位偏移量对应的相位偏移量对预编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式可以是在原始的预编码的基础上按照相位偏移量调整相位,例如,将预编码与ejs相乘后作为新的预编码。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码本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其中,预编码数据集存储预编码,相位偏移数据集存储相位偏移量。
其中,预编码数据集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的数据集合,各预编码可以分别对应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的振子的初始相位。相位偏移数据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位偏移量,各相位偏移量可以用于调整各预编码的相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本的数据可以划分为两类,可以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每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或每个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其中,N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本中的预编码数据集可以由预编码矢量或预编码矩阵组成,每个预编码矢量可以与空间波束对应,可以用于对空间波束进行调控,而预编码矩阵可以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每个预编码矩阵可以对一个空间波束组进行调控,其中,空间波束组可以由多个方向的波束组成。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数与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在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预编码矢量,其中,N为正整数。
具体的,码本的预编码数据集可以由至少一个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组成,各预编码矢量可以包括多个元素,元素的数量可以与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阵列天线中的天线振子数相同,每个元素可以表示一个使用的天线振子的相位调整量。而相应的用于调控空间波束组的预编码矩阵,各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多个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矩阵若调控两个波束,则元素个数可以是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的2倍。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矢量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61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i表示元素序号,第i个元素/>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62
的辐角θi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上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的数量,预编码矩阵由R个预编码矢量构成,其中R大于或等于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编码矢量具体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63
其中,j可以表示虚数单位,i可以表示元素序号,θi可以表示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可以表示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的数量,而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R个预编码矢量,其中,R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64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本中的相位偏移数据集可以由多个常数组成,每个常数的取值范围可以在-π到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阵列天线的波束调控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方式实施,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第一通信节点,该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发射信号的基站侧,可以包括基站或者智能超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一个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的码本进行波束调控,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0、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其中,信道测量信息可以是对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的信息,信道测量信息可以包括信号质量测量指示和接收增益测量指示等。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接收第一通信节点信号的装置,可以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智能超表面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测量信息,以获取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
步骤320、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其中,最佳预编码指示对应的预编码可以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发射的信号在第二通信节点所在位置增益最强,PMI可以具体为预编码的编号或者标识号,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按照信道测量信息进行测量确定。
具体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该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使用接收到的信道测量信息测量确定。
步骤330、根据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其中,码本可以包括多个预编码,每个预编码可以对应第一通信节点的一个或者一组波束调整方向。码本可以是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该预编码可以是用于调控波束方向的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相位偏移量可以是用于叠加预编码的相位改变量,可以在预编码的基础上微调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可以理解的是,该码本中存储的相位偏移量可以以显式或者隐式的方式存在,例如,码本中存储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或者码本中存储有基础预编码,以及经过相位偏移量调整后的预编码,码本使用经过预编码与基础预编码的相位差隐含包括相位偏移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按照接收到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在码本获取预编码,可以理解的是,选择预编码的码本中可以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第一通信节点在仅接收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时,可以仅使用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该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可以是指示经过相位偏移量调整的预编码或者是指示码本中预编码以及该预编码的相位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获取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优预编码PMI,按照PMI在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的码本中选择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可提高接收增益,增强通信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码本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根据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生成。
具体的,码本可以仅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该偏移预编码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可以均由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生成,可以在预编码的基础上叠加相位偏移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包括M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中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s∈[-π,π],j表示虚数单位,M大于N,N为独立的预编码数量,独立是指两个预编码矢量或预编码矩阵不满足式Φ2=ejsΦ1
具体的,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可以由多个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组成,每个预编码矢量可以对应一个空间波束,每个预编码矩阵可以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可以中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偏移预编码数据集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可以由包括的其他预编码矢量叠加相位偏移量的方式获取,例如,可以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Φ2=ejsΦ1,也即Φ2可以由Φ1使用相位偏移量s进行偏移后生成,该相位偏移量s的取值可以为一个常数,位于[-π,π]。可以理解是的,在码本仅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时,相位偏移量可以由包括的两个预编码之间位置关系确定,可以使用Φ2=ejsΦ1反推出两个预编码之间的相位偏移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根据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确定码本中相位偏移量的取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本中的相位偏移量可以根据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阵列包括的振子数量确定或者由终端距离也即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天线阵列过大时,例如,当振子数或者电磁单元数超过104,此时离散相位调控的截断影响较小,使用相位偏移量对原始预编码的修正并不能明显提升波束增益,此时可以将相位偏移量的取值范围设置空集,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基于相位偏移量改变预编码。在终端距离过远时,例如,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距离大于100米时,在这种情况下相位偏移量相对原始的预编码的修正不能带来明显的波束增益,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相位偏移量的取值范围s设置为空集。进一步的,根据天线规模和终端距离确定偏移量可以为波束带来明显增益时,可相位偏移量取值范围的密度可以由业务实时性要求以及反馈信息限制进行设置,当实时性和反馈信息限制不强时,可以采用较密的间距,例如1度,而要求较高时则可以采用更大的间距,例如5度或者10度。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阵列天线的波束调控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方式实现,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第二通信节点,该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接收信号的终端侧,可以包括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设备或者智能超表面,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
步骤420、根据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步骤430、根据信道测量信息和阈值判断条件确定反馈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其中,阈值判断条件可以是反映是否能够反馈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的临界信息,阈值判断条件可以包括天线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等,信道测量信息可以携带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或者,信道测量信息可以指示阈值判断条件的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根据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是否满足阈值判断条件,通过是否满足阈值判断条件的结果确定是否将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反馈到第一通信节点。
例如,可以提取信道测量信息中的阵列规模或者终端距离,在提取到的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满足阈值判断条件时,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否则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空值,又例如,可以提取信道测量信息中的阈值判断结果,该阈值判断结果可以直接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是否满足阈值判断条件,在满足阈值判断条件时,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最佳相位偏移信息POI,否则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对应0偏移量。
步骤440、反馈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和最佳相位偏移量POI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第一通信节点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进行波束调控,其中,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将确定的最佳PMI和最佳POI反馈到第一通信节点,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从码本中选择对应的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调整波束。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码本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其中,预编码数据集存储预编码,相位偏移数据集存储相位偏移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状态或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数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在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预编码矢量,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矢量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81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i表示元素序号,θi表示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所述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所述预编码矩阵由R个预编码矢量构成,其中R大于或等于2。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R个预编码矢量,其中,R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91
其中,j第i个元素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92
的辐角θi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上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所述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的数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仅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5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信道测量信息可以用于测量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以便确定提高接收信号性能的预编码。
步骤520、根据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具体的,可以按照接收到的信道测量信息检测信道状态,可以按照检测到的信道状态选择使得接收增益提升最明显的预编码作为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步骤530、反馈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第一通信节点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将确定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反馈给第一通信节点,该反馈到第一通信节点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具体可以是索引信息或者标识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按照PMI在码本中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方向调控,其中,第一通信节点中的码本可以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节点按照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在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可以是原始的预编码或者经过相位偏移量叠加后的预编码。
本申请实施,通过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优预编码PMI,反馈最优预编码PMI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得第一通信节点按照最优预编码PMI在包括偏移量和预编码的码本中选择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实现波束调控的准确性,可增强信号接收增益,提高通信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码本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根据所述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生成。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包括M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其中M大于N,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中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其中,s∈[-π,π],j表示虚数单位。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波束调控码本可以由两个数据集组成,第一个数据集可以为预编码码本C,C中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Φ,对应N种波束状态,预编码矢量可采用如下形式表示: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093
其中,Φ表示所述预编码,s表示相位偏移量,j为虚数单位。若预编码码本C为预编码矩阵形式,则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01
其中,R表示预编码矢量的数量,R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对于预编码矢量形式的码本C,若用于基站侧的发射波束调控,则预编码矢量中每个元素与阵列天线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一一对应。对于预编码矩阵矩阵的元素个数可以与阵列天线波束调控过程或者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第i个元素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02
的辐角θi代表天线上第i个振子上的移相器应实施的相位改变量,天线振子上的移相器根据这个改变量调整其状态,使其发射信号的初始相位改变θi。在应用于智能超表面的透射或反射波束调控的情况下,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个数可以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单元总数相等,每个元素和智能超表面上的电磁单元一一对应,第k个元素/>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03
的辐角θk代表智能超表面上第k个电磁单元需要调整的相位改变量,该电磁单元根据这个改变量调整其状态(例如输入电压、电流的改变),使入射到电磁单元表面的信号经过反射或者透射后的相位改变θk。对于预编码矩阵,在波束调控过程中,第i个天线振子或电磁单元的相位调控则需要由Φ的第i列元素按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04
式中/>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05
代表第j径相对于第一径的时延相位。
第二个数据集可以是相位偏移码本S,S由K个常数构成,其中任一元素s∈[-π,π]。在进行波束调控时,可以根据终端反馈信息,从C中选出预编码Φ,再从S中选出相位偏移量s,则最终用于波束赋形的预编码为Φ′=ejsΦ,也即最终波束调控使用的码本可以由C中元素和S中元素组合生成。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波束调控码本可以由一个数据集组成,波束调控码本C*,且C*=S*C,其中,S和C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预编码码本C和相位偏移码本S,码本C*可以通过预编码码本C和行为偏移码本S相乘的方式生产,码本C*中每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Φ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预编码矢量或预编码矩阵相同的性,且与上述实施例中进行波束赋形的Φ′等价,因此C*中至少存在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其中s∈[-π,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无论是包括一个数据集的波束调控码本还是包括两个数据集的波束调控码本,使用的相位偏移均使用到相位偏移码本S,该相位偏移码本S的设置可以修正波束调控过程中的初始相位或者达到相位,相位偏移码本S的大小直接影响波束调控的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S集合,例如:1)当阵列非常大,例如振子数或者电磁单元数超过104,此时波束分量的截断影响较小,相位偏移量对原始预编码的修正不能带来显著的波束增益,此时可以将S设为空集;2)当终端距离始终非常远,例如大于100m,相位偏移量对原始预编码的修正液不能带来显著的波束增益,此时仍可将S设为空集;3)当相位偏移能带来显著增益时,可根据波束调控的实时性、反馈信息限制等确定S中元素的间距,例如当实时性和反馈信息限制不强时,可以采用较密的间距,例如1度,而要求较高时则可以采用更大的间距,例如5度或者10度。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仅包括一个数据集的波束调控码本进行波束调控,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测量信息;
步骤2: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并将PMI反馈给第一通信节点;
步骤3: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PMI从码本C中选择对应的预编码Φ用于波束调控。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数据集的波束调控码本进行波束调控,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道测量信息;
步骤2: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和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并反馈给第一通信节点;
步骤3:第一通信节点从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信息中提取PMI和POI信息,并从码本C中选择对应的预编码Φ和相位偏移量s;
步骤4.1:若s等于0,则利用选取的预编码Φ直接实施波束调控;
步骤4.2:若s不等于0,则按照式Φ′=ejsΦ得到最佳预编码Φ′再实施波束调控。
在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发射基站或者智能超表面,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设备或者智能超表面。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波束调控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基站或者智能超表面,具体包括:信道探测模块501、预编码接收模块502和波束调控模块503。
信道探测模块501,用于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预编码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波束调控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信道探测模块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预编码接收模块获取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优预编码,波束调控模块按照最优预编码在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的码本中选择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可提高接收增益,增强通信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
偏移信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波束调控模块503包括:
码本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并在所述码本查找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对应的预编码。
偏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的反馈结果。
调控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使用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调控执行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反馈结果中所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第一预设取值,使用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确定所述反馈结果中所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相位偏移量指示,在所述码本选择所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POI对应的相位偏移量,使用所述相位偏移量调整后的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编码调整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公式使用所述相位偏移量调整所述预编码,其中,所述预设公式包括:
Φ′=ejsΦ
其中,Φ′表示调整后的所述预编码,Φ表示所述预编码,s表示相位偏移量,j为虚数单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中码本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存储所述预编码,所述相位偏移数据集存储所述相位偏移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中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对应一个空间波束或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数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在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矢量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21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i表示元素序号,θi表示第i个元素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所述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的数量,所述预编码矩阵由R个预编码矢量构成,其中R大于或等于2。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码本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根据所述预编码和所述相位偏移量生成。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包括M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中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其中,s∈[-π,π],j表示虚数单位,M大于N,N为独立的预编码数量,所述独立是指两个预编码矢量或预编码矩阵不满足式Φ2=ejsΦ1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偏移取值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确定所述码本中所述相位偏移量的取值。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波束调控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设备或者智能超表面,具体包括:测量接收模块601、预编码确定模块602和信息反馈模块603。
测量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
预编码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信息反馈模块603,用于反馈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测量接收模块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预编码确定模块根据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优预编码PMI,信息反馈模块反馈最优预编码PMI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得第一通信节点按照最优预编码PMI在包括偏移量和预编码的码本中选择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实现波束调控的准确性,可增强信号接收增益,提高通信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
偏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和阈值判断条件确定反馈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中码本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存储所述预编码,所述相位偏移数据集存储所述相位偏移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中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对应一个空间波束或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数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在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预编码矢量
Figure BDA0003375445640000131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i表示元素序号,θi表示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所述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的数量,所述预编码矩阵由R个预编码矢量构成,其中R大于或等于2。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码本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根据所述预编码和所述相位偏移量生成。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包括M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中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其中,M大于N,N为Φ1预编码数量,s∈[-π,π],j表示虚数单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偏移取值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确定所述码本中所述相位偏移量的取值。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输入装置72和输出装置73;电子设备中处理器7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70为例;电子设备中处理器70、存储器71、输入装置72和输出装置7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7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波束调控装置对应的模块(信道探测模块501、预编码接收模块502和波束调控模块503,或者,测量接收模块601、预编码确定模块602和信息反馈模块603)。处理器7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波束调控方法。
存储器7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7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73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阵列波束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根据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或者,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反馈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波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信道测量信息到第二通信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反馈的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根据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包括:
提取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并在所述码本查找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对应的预编码;
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的反馈结果;
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使用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使用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包括:
确定所述反馈结果中所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第一预设取值,使用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确定所述反馈结果中所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为相位偏移量指示,在所述码本选择所述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POI对应的相位偏移量,使用所述相位偏移量调整后的所述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照预设公式使用所述相位偏移量调整所述预编码,其中,所述预设公式包括:
Φ′=ejsΦ
其中,Φ′表示调整后的所述预编码,Φ表示所述预编码,s表示相位偏移量,j为虚数单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存储所述预编码,所述相位偏移数据集存储所述相位偏移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对应一个空间波束或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其中,N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数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在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其中,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矢量
Figure FDA0003375445630000021
Figure FDA0003375445630000022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i表示元素序号,θi表示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所述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的数量,所述预编码矩阵由R个预编码矢量构成,其中R大于或等于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根据所述预编码和所述相位偏移量生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包括M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中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其中,s∈[-π,π],j表示虚数单位,M大于N,N为独立的预编码数量,所述独立是指两个预编码矢量或预编码矩阵不满足式φ2=ejsΦ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天线阵列规模和终端距离确定所述码本中所述相位偏移量的取值。
14.一种波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最佳预编码指示PMI;
反馈所述最佳预编码指示PMI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码本选择对应的预编码进行波束调控,其中,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和相位偏移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测量信息和阈值判断条件确定反馈最佳预编码偏移信息指示POI。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包括预编码数据集和相位偏移数据集,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存储所述预编码,所述相位偏移数据集存储所述相位偏移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矢量对应一个空间波束或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空间波束组,其中,N为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编码数据集包括N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所述预编码矢量中的元素数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阵列天线在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相等,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预编码矢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矢量
Figure FDA0003375445630000023
Figure FDA0003375445630000024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i表示元素序号,θi表示第i个振子的相位改变量,n表示所述波束调控过程中使用的天线振子数,所述预编码矩阵由R个预编码矢量构成,其中R大于或等于2。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偏移数据集包括K个常数,各所述常数的取值范围位于-π到π。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包括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根据所述预编码和所述相位偏移量生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预编码数据集包括M个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其中M大于N,所述预编码矢量或矩阵中存在至少两个预编码Φ1和Φ2满足φ2=ejsφ1,其中,s∈[-π,π],j表示虚数单位,N为独立预编码矢量或矩阵的数量,所述独立是指两个预编码矢量或者预编码矩阵不满足式φ2=ejsφ1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3或者14-22中任一所述波束调控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3或14-22中任一所述波束调控方法。
CN202111414643.7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70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4643.7A CN11617004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131635 WO2023093553A1 (zh) 2021-11-25 2022-11-14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4643.7A CN11617004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041A true CN116170041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4643.7A Pending CN11617004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0041A (zh)
WO (1) WO20230935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2033A (ko) * 2006-09-05 2008-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프리코딩 방법
EP2609691B1 (en) * 2010-08-23 2015-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losed loop diversity
KR101839812B1 (ko) * 2011-08-11 2018-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혼합 아날로그/디지털 빔포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452538B (zh) * 2015-08-07 2020-03-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短期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81513B (zh) * 2016-03-11 2021-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3553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9792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E and base station
US11251843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precoder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65251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250711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이 적용된 기준 신호를 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345307B1 (en) Precod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 one-dimensional antenna array that includes co polarized antenna elements aligned in the array's only spatial dimension
CN101800582A (zh) 一种多用户波束成形方法及装置
US10284270B2 (en) Precod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n antenna array that includes co-polarized antenna elements aligned in a given spatial dimension
EP3371893B1 (en) Precod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 two-dimensional antenna array using a partially reshaped codebook
US10879971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pre-cod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CN105991171B (zh) 一种三维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060960A1 (en) Advanced csi reporting for hybrid class a/b operation
CN105450332A (zh) 一种三维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EP3185440A1 (en) Doa-bf weight estim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system
CN104283631A (zh) 生成用于三维mimo系统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发射机
JP2023513713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装置、端末、ネットワーク側及び記憶媒体
EP3874614A1 (en) Frequency domai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mpression
CN108900232B (zh) 一种自适应波束成形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6183803A1 (zh)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CN116170041A (zh) 一种波束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248412A (zh) 一种卫星导航多波束形成的方法
WO2019218317A1 (en) Eigenvalue-based channel hardening and explicit feedback
WO2022116798A1 (zh) 波束赋型的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2600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9468B (zh) 发射通道的初相校正方法、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g et al. Flexible and Accurate Wideband Beam Pattern Synthesis Via Oblique Pro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