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127081A1 -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127081A1
WO2019127081A1 PCT/CN2017/118930 CN2017118930W WO2019127081A1 WO 2019127081 A1 WO2019127081 A1 WO 2019127081A1 CN 2017118930 W CN2017118930 W CN 2017118930W WO 2019127081 A1 WO2019127081 A1 WO 201912708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sumption
user identity
identity card
mode
test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189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毅泉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17/1189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9127081A1/zh
Priority to CN201780003320.4A priority patent/CN108235760A/zh
Publication of WO201912708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127081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of power, currents, temperature, humidity, position, vibrations
    • G06F11/306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of power, currents, temperature, humidity, position, vibrations where the monitored property is the power consump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201);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202)。该方法通过在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智能终端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来减少相应的调试工作,提高手机的认证效率以及功耗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耗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智能终端设计、研发或者生产过程中,智能终端设备的功耗认证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现有的智能终端对于续航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快速的完成智能终端的功耗测试,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对于智能终端研发、设计以及生产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现有的功耗认证测试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符合标准规范的综合测试仪(例如安捷伦8960、安立、CMU200、CMD55等),在无干扰状态下,对插入测试白卡的智能终端进行相应功耗测试,确定智能终端在待机状态下的功耗能否满足需求。
但在功耗认证测试过程中,智能终端需要较长的时间进入到测试状态,导致测试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智能终端容易因为一些干扰而被唤醒,导致功耗测试结果不准确。
申请内容
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的功耗测试时间长,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所述功耗稳定方法包括: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装置。该功耗测试装置包括:模式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请求禁用模块,用于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程序,所述指令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功耗稳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内嵌于所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包括用以使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功耗稳定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自动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处于需要进行功耗测试的场景,并在功耗测试过程中,关闭智能终端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使智能终端能够快速进入待机低功耗状态,保持功耗稳定,从而减少相应的调试工作,提高手机的功耗认证效率以及功耗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稳定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耗稳定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图2所示功耗稳定方法中步骤201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稳定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环境。如图1所示,其包括:智能终端10和综合测试仪20。
智能终端10是需要进行功耗认证的终端设备,其具有相应的处理器、存储器、无线蜂窝网络模块以及交互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器具有处理运算功能,能够调用存储器内的数据和程序,执行对应的功能。交互设备用于为智能终端10建立与用户的交互,采集用户指令并向用户反馈信息。无线蜂窝网络模块是基于用户身份卡,支持蜂窝网络连接功能的硬件单元。智能终端10可以通过交互设备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实现一种或者多种智能功能。
基于智能终端10的硬件设备,智能终端10上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操作系统作为应用运行的软件环境。在智能终端10上还可以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应用,满足用户的一个或者多个使用需求,例如订阅书籍、购买生活用品或者查询线路等。
具体的,智能终端1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DA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移动式手持设备。作为移动式手持设备,智能终端10通过自身内置的电池为其它硬件部分提供电源。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智能终端10具有待机低功耗模式。该待机低功耗模式是指智能终端10在显示屏幕熄灭状态下,只有内部的操作系统和用于实现蜂窝网络无线通信的无线蜂窝网络模块运行的状态。
在该待机低功耗模式下,没有其它应用以及数据联网的操作,智能终端10耗电量处于最低状态。在功耗测试过程中,为保证测试结果一致性,智能终端10应当保持在待机低功耗模式,以确定智能终端10是否存在功耗问题。
综合测试仪20是用于检测智能终端10各项性能参数的检测仪器。其可以对智能终端10进行各种性能测试,获得相应的测试结果以衡量智能终端10的使用性能,或者是否满足相应标准。
在使用综合测试仪20对智能终端10进行测试过程中,通常会在智能终端10中插入测试白卡,以模拟智能终端10的正常使用过程。
测试白卡(简称为白卡或者又被称为“手机测试卡”)是智能卡的一种,属于用户身份卡范畴。其在通讯工业生产、测试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如上所述,在正常的功耗测试环境下,智能终端10中安装的上层应用会不定时的发起数据联网请求。在出现数据联网请求时,智能终端10将会被唤醒从而使得智能终端10的功耗上升,功耗测试结果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智能终端的功耗问题的定位。
综合测试仪20为了保证功耗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延长功耗测试时间的方式,保证智能终端稳定进入待机低功耗模式后,才进行功耗测试,或者在功耗测试过程中挑选一段特定长度,没有出现数据联网请求的时间段,将该时间段的功耗测试结果作为智能终端10的测试结果。
现有的功耗测试方式中,均需要智能终端10保持一段时间不发出数据联网请求才能完成有效的功耗测试。但是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智能终端10中的数据联网请求是不定时的,无法确保智能终端10能够快速进入并稳定的保持在待机低功耗状态。因此,即使延长测试时间,智能终端10的功耗测试仍然会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对功耗测试和功耗问题定位带来不便。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稳定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功耗稳定方法可以由智能终端执行,以使智能终端快速的进入待机低功耗模式并保持在待机低功耗模式而不被唤醒,确保综合测试仪的功耗测试结果准确。该功耗稳定方法可以以应用或者其它合适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这些应用或者软件程序被安装到智能终端中,控制智能终端执行该功耗稳定方法。
如图2所示,该功耗稳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1、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功耗测试模式是指智能终端需要进行功耗测试的应用场景。其具体可以由技术人员所定义,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判断当前的智能终端是否属于功耗认证测试的场景,从而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202、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在通常的智能终端功耗认证测试过程中,由于智能终端上设置的移动应用程序会不定时的发出网络数据请求,从而使智能终端无法稳定的保持在待机低功耗状态或者进入待机低功耗状态的速度较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入功耗测试模式以后,关闭智能终端上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的方式,保证智能终端能够快速的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稳定的保持在最低功耗状态。并且,功耗认证测试过程中不会受数据联网请求的影响。这使得测得的功耗结果更为准确,有利于定位智能终端10的功耗问题等。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耗稳定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功耗稳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01、当检测到有用户身份卡插入时,判断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是否为测试白卡。若是,则执行步骤302;若否,则结束,不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由于测试白卡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用户身份卡。因此,当智能终端10检测到插入的是测试白卡以后,可以有很大的概率认为智能终端10需要进行功耗测试。
302、输出模式选择界面。
该模式选择界面是通过智能终端的交互设备向用户显示的界面,用于供用户选择确定是否需要进入功耗测试模式。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图形元素来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指引用户确认是否需要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悬浮的文字显示框的方式,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是否需要进入功耗测试模式”等类似的文字。
303、根据在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指令,判断是否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304;若否,则结束,不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基于智能终端的交互设备(例如触摸屏幕、手写笔或者按键)支持的指令输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该交互设备向智能终端输入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智能终端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可以提供进入选项以及取消选项这两个选项。这样的,当智能终端的交互设备在接收到点击所述进入选项的操作指令时,确定智能终端需要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而在接收到点击所述取消选项的操作指令时,则不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并结束本次操作流程。
304、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在用户确认智能终端进入功耗测试模式(表明智能终端需要进行功耗测试)时,则通过相应系统操作,禁用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保证智能终端在进行功耗认证测试过程中,不会因为不定时出现数据网络请求而被唤醒,导致功耗测试结果不准确并使得智能终端能够更快速的进入待机低功耗模式。
在进行功耗测试时关闭数据联网请求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应用不定时发出的数据联网对功耗测试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令智能终端快速的进入待机低功耗模式,稳定智能终端的功耗,有利于提高智能终端的功耗认证效率。
图4为步骤301的具体流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读取所述用户身份卡的IMSI号。所述IMSI号由MCC号、MNC号以及MSIN号组成。
其中,IMSI号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的缩写。该IMSI号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每个移动用户都有唯一的标记,IMSI号储存在用户身份卡中,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IMSI号由MCC号、MNC号和MSIN号组成。
MCC号是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的缩写,用于唯一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国家(例如,中国为460)。MCC号的资源由国际电信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分配和管理。
MNC号是移动网络号码(Mobile Network Code)的缩写。MNC号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有2到3位。
在同一个国家内,如果有多个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时,可以通过MNC号来进行区别,即每一个PLMN都要分配唯一的MNC号。例如,在中国大陆境内,中国移动系统使用的MNC号为:00、02、04和07,中国联通GSM系统使用的NMC号为01、06、09,中国电信CDMA系统使用的NMC号为03和05、电信4G使用的NMC号为11,中国铁通系统使用的MNC号为20。
402、计算所述MCC号与所述MNC号的和值。
在读取插入智能终端的用户身份卡以后,便可以相应的获得其中的MCC号和MNC号的值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和。
403、判断所述和值是否为00101。若是,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为测试白卡(404),若否,则确定用户身份卡的类型不是测试白卡(405)。
对于测试白卡而言,其MCC号和MNC号的和值固定为00101。智能终端可以通过和值作为判断标识,识别除用户身份卡的类型属不属于测试白卡。
本申请实施例还进一步的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装置。该功耗稳定装置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公开的方法步骤对应的功能模块,可以设置在智能终端10中,由智能终端10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
如图5所示,所述功耗稳定装置可以包括:模式判断模块510以及请求禁用模块520。
其中,所述模式判断模块510用于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请求禁用模块520用于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在功耗测试过程中,首先由模式判断模块510对智能终端10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判断,确定是否为功耗测试的场景,并相应的进入功耗测试模式。然后,在进入功耗测试模式以后,请求禁用模块520会关闭或者禁止智能终端10中所有上层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以保持智能终端稳定的处于最低功耗状态,确保功耗测试的结果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模式判断模块510可以包括: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511以及模式选择单元512。
其中,所述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511用于当检测到有用户身份卡插入时,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所述模式选择单元512用于在所述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识别用户身份卡的类型为测试白卡时,输出模式选择界面;并且根据在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指令,确定是否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模式判断模块510自动的检测插入的用户身份卡是否属于测试白卡。当用户身份卡是测试白卡时,通过模式选择单元向用户展示相应的模式选择界面,并根据用户在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指令,确定是否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
具体的,所述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511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检测用户身份卡是否为检测白卡:读取所述用户身份卡的IMSI号,并计算所述MCC号与所述MNC号的和值。最后,根据所述和值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是否为测试白卡。
更具体的,所述模式选择单元512提供的模式选择界面上至少包括进入选项以及取消选项。相对应地,所述模式选择单元512在接收到用户点击所述进入选项的操作指令时,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并且在接收到点击所述取消选项的操作指令时,不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并结束流程。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和功耗稳定装置均是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因此,功耗稳定方法中各个具体实施例的步骤均可以由对应的功能模块所执行,功能模块中具体的功能也可以在所述功耗稳定方法中具有对应的方法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设备6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以及存储器62,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为例。
其中,处理器61、存储器6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耗稳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5所示的模式判断模块510以及请求禁用模块520)。处理器6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的功耗稳定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功耗稳定方法。
存储器6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功耗稳定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功耗稳定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耗稳定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耗稳定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201-202,实现图5中相应功能模块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有用户身份卡插入时,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
    在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为测试白卡时,输出模式选择界面;
    根据在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指令,确定是否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具体包括:
    读取所述用户身份卡的IMSI号;所述IMSI号由MCC号、MNC号以及MSIN号组成;
    计算所述MCC号与所述MNC号的和值;
    根据所述和值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是否为测试白卡。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在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指令,确定是否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具体包括:
    在接收到点击所述进入选项的操作指令时,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至少包括进入选项以及取消选项;
    在接收到点击所述取消选项的操作指令时,不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
  5. 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式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进入功耗测试模式;
    请求禁用模块,用于在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时,关闭所有应用的数据联网请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判断模块包括: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以及模式选择单元;
    所述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有用户身份卡插入时,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
    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识别用户身份卡的类型为测试白卡时,输出模式选择界面;并且根据在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指令,确定是否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身份卡识别单元具体用于:读取所述用户身份卡的IMSI号;所述IMSI号由MCC号、MNC号以及MSIN号组成;计算所述MCC号与所述MNC号的和值以及根据所述和值确定所述用户身份卡的类型是否为测试白卡。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到点击所述进入选项的操作指令时,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所述模式选择界面上至少包括进入选项以及取消选项;以及在接收到点击所述取消选项的操作指令时,不进入所述功耗测试模式。
  9.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程序,所述指令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功耗稳定方法。
  10.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内嵌于所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包括用以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功耗稳定方法的指令。
PCT/CN2017/118930 2017-12-27 2017-12-27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12708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8930 WO2019127081A1 (zh) 2017-12-27 2017-12-27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780003320.4A CN108235760A (zh) 2017-12-27 2017-12-27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8930 WO2019127081A1 (zh) 2017-12-27 2017-12-27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7081A1 true WO2019127081A1 (zh) 2019-07-04

Family

ID=62643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18930 WO2019127081A1 (zh) 2017-12-27 2017-12-27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5760A (zh)
WO (1) WO20191270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236B (zh) * 2018-07-02 2021-09-07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伪基站识别开关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933581B (zh) * 2021-12-17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功耗测试方法及移动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3764A (zh) * 2015-11-04 2016-03-1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功耗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686179A (zh) * 2016-12-27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测试自动化的手机功耗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911826A (zh) * 2015-12-23 2017-06-3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自动化功耗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953956A (zh) * 2017-03-20 2017-07-14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续航测试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9007B2 (ja) * 2007-06-20 2011-07-20 株式会社東芝 消費電力解析装置および消費電力解析方法
CN106776083B (zh) * 2016-12-14 2020-06-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3764A (zh) * 2015-11-04 2016-03-1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功耗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911826A (zh) * 2015-12-23 2017-06-3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自动化功耗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686179A (zh) * 2016-12-27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测试自动化的手机功耗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953956A (zh) * 2017-03-20 2017-07-14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续航测试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5760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57616A1 (en)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WO2015021786A1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自动登录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944259A (zh) 应用启动的管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2902488A (zh) 一种手持设备的存储卡及其动态挂载方法
CN109064538A (zh) 视图渲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0196404A (zh) 一种充电桩的计量芯片校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KR20160055220A (ko) 프로세서의 코어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단말
WO2017049893A1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915297A (zh) 一种android设备的APP耗电量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7402713A (zh) 加快黑屏手势处理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WO2019127081A1 (zh) 智能终端的功耗稳定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08684B (zh) 内存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04139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电量信息保存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57620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调整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15662B (zh) 双系统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7618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using predictive polling in a portable terminal
CN104350476B (zh) 一种版本检测周期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3884905A (zh) 一种终端设备业务应用的功耗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47742B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唤醒锁释放方法和装置
CN114337857B (zh)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833033A (zh) 射频校准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Jiang et al. uSD: universal sensor data entry card
CN107613546A (zh) Ble芯片及其中指定元件的控制方法、蓝牙低功耗设备
CN107742076A (zh) 禁止系统提权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7566215A (zh) 无线网络断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9360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7/11/2020)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9360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