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120581A1 -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120581A1
WO2018120581A1 PCT/CN2017/084070 CN2017084070W WO2018120581A1 WO 2018120581 A1 WO2018120581 A1 WO 2018120581A1 CN 2017084070 W CN2017084070 W CN 2017084070W WO 2018120581 A1 WO2018120581 A1 WO 201812058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horizontal well
impeller
steering
radial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0840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中伟
李敬彬
牛继磊
李根生
程镇
Original Assignee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filed Critical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riority to US16/307,9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787886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812058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12058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1/00Equipment or 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E21B15/00 - E21B40/00
    • E21B41/0035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multilateral well technology, e.g. for the completion of or workover on wells with one or more lateral bran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4Directional drilling
    • E21B7/046Directional drilling horizontal dril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4Directional drilling
    • E21B7/06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boreho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4Directional drilling
    • E21B7/06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boreholes
    • E21B7/061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boreholes the tool shaft advancing relative to a guide, e.g. a curved tube or a whipst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18Drilling by liquid or gas jets, with or without entrained pellet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包括油管(10)、连接在油管(10)的下开口处的转向器(20)和两个叶轮(30);转向器(20)的上端面开设容纳槽(21);在转向器(20)内设置贯通的允许软管(100)通过的转向通道(22);转向通道(22)的入口位于容纳槽(21)的底壁上,其出口位于转向器(20)侧壁的下部;两个叶轮(30)对称在入口两侧;各叶轮(30)均包括叶轮轴(32)、套在叶轮轴外的筒体(34)和至少三个固定在筒体(34)外且顶部开设缺口的叶片(36),两个叶轮轴(32)相互平行;两个叶轮(30)相对且同步转动,入口两侧的缺口一一对应,形成夹紧软管(100)的抱紧通道;软管(100)依次通过油管(10)、抱紧通道和入口进入转向通道(22)内,并从出口处伸出;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流体驱动叶轮(30)向下转动,带动软管(100)向下送进。本装置能使软管有效克服摩擦阻力,持续、稳定送进。

Description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相关申请
本发明申请要求2016年12月27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611225315.1、名称为“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优先权,其相关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并作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中东部油气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老井、废弃井的数量不断增加,加强老井改造和剩余油的挖潜刻不容缓;老油田的开发还面临着注水压力高、边缘井采收率低等难题。同时,新探明储量依然不足,而未动用的储量大多数属于低渗透、稠油、薄油层以及裂缝性油气藏等复杂油气藏。
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又称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油田增产技术,是指在垂直井眼内沿径向钻出呈辐射状分布的一口或多口水平井眼。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将数十米的高压软管在套管内通过转向器在小转弯半径内实现由垂直向水平方向转向,再由水射流钻头旋转喷射实现连续破岩钻孔,最终形成微小井眼。
利用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使死井复活,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且能降低钻井成本,是油田老井改造、油藏挖潜和稳产增产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于薄油层,垂直裂缝、稠油、低渗透、注水后的“死油区”以及岩性圈闭油藏的开发。径向水平钻孔技术已在开采复杂油气藏中逐渐显示出诸多优势,逐步成为老油田挖潜、稳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成为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发展方向。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在保护油气层的同时,还可以对钻井、固井、压裂近井地带进行解堵,沟通微裂隙及裂缝系统,降低流体流动阻力,提高油气产量。另外,还可以有效防止气锥或水锥效应。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需要在300毫米的转弯半径内实现由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转向。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从最初的大直径扩孔为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技术,发展为现在的在套管内转向径向水平井技术。套管内转向器转弯半径小,定向准确,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无需锻铣套管和扩孔。
但套管内转向径向水平井技术仅能使用高压软管作为作业管线,难以向下持续送进。且高压软管在井下受力状态复杂,转向器的轨道狭窄,井下钻进时高压软管在小转弯半径内通过转向器时,容易产生很大的弯曲、屈曲变形,与狭窄的轨道之间的阻力相应增加,也会导致不能连续送进。
现有技术中,依靠设置在高压软管末端的自进式多孔射流喷嘴产生的自进力实现高压软管连续钻进。在井下,自进式射流喷嘴不仅需要产生自进力,牵引钻进管柱前进,同时还要满足高效破岩。由于钻井液的沿程压耗与高压软管内径成反比,与其长度成正比。而由于受到转向尺寸的限制,高压软管内径外径均较小;且常需要几十米的高压软管进行径向水平井钻进,这就导致能够传到井下的水力能量十分有限,高压软管牵引管柱与破岩的水力能量不足,最终限制了水平钻进距离,因此限制了径向水平井技术的整体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在径向水平井中,无法持续、有效地送进软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能够有效克服摩擦阻力,使软管稳定送进,同时能有效调节软管的送进速度,从而实现使软管连续送进,并高效破岩,最终达到提高油气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所述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包括油管、连接在所述油管的下开口处的转向器和两个叶轮;
在所述转向器的上端面上开设容纳槽;在所述转向器内沿其轴向设置贯通的转向通道,所述转向通道允许外界的软管通过;所述转向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转向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转向器的侧壁的下部;
两个所述叶轮均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入口的两侧;各所述叶轮分别包括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的叶轮轴、能转动地套在所述叶轮轴外的筒体和至少三个固定在所述筒体外的叶片,两个所述叶轮轴相互平行,各所述叶片的顶部分别开设缺口;
在两个所述叶轮相对且同步转动的过程中,两个所述叶轮的所述缺口在所述入口处一一对应,形成能夹紧所述软管的抱紧通道;所述软管的下端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所述油管的内腔、所述抱紧通道和所述入口进入所述转向通道内,并从所述出口处伸出;通过所述油管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驱动所述叶轮沿所述软管的轴向向下转动,并带动所述抱紧通道中夹紧的所述软管向下送进。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能为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中的软管过转向器钻进时,提供克服摩擦阻力的送进动力,同时通过调节流体的速度,有效调节软管的送进速度,从而实现软管连续、稳定的送进,实现高效破岩,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钻进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油气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不仅可以通过油管内注入液体驱动叶轮转动,使抱紧通道与软管之间的静摩擦力为软管送进提供动力、克服摩擦力,送进高压软管。软管下端连接的多孔射流喷嘴,在软管内注入流体后,多孔射流喷嘴会产生拖曳软管前进的自进力,这种自进力也能辅助地向下拖动软管。
流体从油管的上开口泵入,流经斜面时,斜面在引导流体冲击叶轮的同时,使得过流间隙上宽下窄,钻井液的过流面积收缩,钻井液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压,冲击叶轮使其迅速、灵敏地转动。调节流体冲击叶轮的角度,以获得较大的冲击力,最终对软管产生较大的送进动力。使两个斜面的下端的间距小于两个叶轮轴之间的间距,有效地遮挡或限制了流体会冲击到远离软管的叶片,因此,也避免了使叶轮的旋转方向紊乱。
当叶轮转动时,靠近软管(位于中间)的缺口形成夹紧软管的抱紧通道,位于叶轮轴的上方的其他缺口与限流块紧密配合,限制了流体从叶轮转动的反方向从其他缺口流走,对流体起到挡止作用,从而避免了水力能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在容纳槽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第一转向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第一转向本体的右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叶轮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叶轮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A-A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叶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导流限流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导流限流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导流限流体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包括油管10、连接在油管10的下开口处的转向器20和两个叶轮30。
请结合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在转向器20的上端面上开设容纳槽21;在转向器20内沿其轴向设置贯通的转向通道22,转向通道22允许外界的软管100通过;转向通道22的入口位于容纳槽21的底壁上,转向通道22的出口位于转向器20的侧壁的下部。
如图5所示,两个叶轮30均位于容纳槽21的底部,且对称设置于入口的两侧。请结合图5和图8所示,各叶轮30分别包括固定在容纳槽21内的叶轮轴32、筒体34和至少三个叶片36,筒体34能转动地套在叶轮轴32外,各叶片36分别固定在筒体34外,两个叶轮轴32相互平行。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1所示,各叶片36的顶部(即外侧边缘)分别开设缺口362。
如图1所示,在两个叶轮30相对且同步转动的过程中,两个叶轮30的缺口362在入口处一一对应(即位于入口两侧的缺口362一一对位),形成能夹紧软管100的抱紧通道。软管100的下端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油管10的内腔、抱紧通道和入口进入转向通道22内,并从出口处伸出。通过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驱动叶轮30沿软管100的轴向向下转动,并带动抱紧通道中夹紧的软管100向下送进。
如图5所示,受到流体的驱动后,左侧的叶轮30持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右侧的 叶轮30持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靠近软管的左右两侧的缺口362形成抱紧通道,并从左右两侧分别夹紧软管100,在叶轮30的转动过程中,通过摩擦阻力带动其中夹紧的软管100向下送进。
较优地,两个叶轮30的尺寸相同,即叶轮轴32的直径和长度、筒体34的直径和长度、各叶片36的宽度和长度均相同,当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时,由于两个叶轮30的结构和尺寸相同,受到流体的冲击力也均等,保证了两个叶轮30能同步转动。
较优地,由于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的速度较高,两个叶轮30的尺寸相对较小,叶轮30在受到流体的冲击后,转动的速度较快,通常流体会持续注入,保证了两个叶轮30能同步地高速转动,进而保证了软管左右两侧的缺口362能够一一对应,左右相合以形成抱紧通道。
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能为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中的软管过转向器20钻进时,提供克服摩擦阻力的送进动力。本发明克服了在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技术施工时,难以有效克服摩擦阻力、送进高压软管的缺陷。通过本发明能机械式在径向水平井中送进软管100,有效克服摩擦阻力,使软管100稳定送进,同时通过调节流体的速度,有效调节软管100的送进速度,从而实现软管100连续、稳定的送进,实现高效破岩,最终达到提高油气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流体为钻井液,软管100为高压软管,能承受较高的压力。通过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的压力不足以从外侧使软管100变形,且在作业时软管100的内部充满高压流体,通常软管100内高压流体的压力大于或等于25兆帕,且小于或等于50兆帕,因此软管100也会向外侧施力,不会发生挤压变形。
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不仅可以通过油管10内注入液体,用于驱动叶轮30转动,使抱紧通道与软管100之间的静摩擦力为软管100送进提供动力、克服摩擦力,送进高压软管。较优地,在软管100的下端(即末端)连接多孔射流喷嘴110,在软管100内注入流体后,多孔射流喷嘴110会产生拖曳软管100前进的自进力,这种自进力也能辅助地向下拖动软管100。
较优地,转向通道22的内径大于软管100的外径。为了防止高压软管在转向通道22中屈曲变形,转向通道22的尺寸不能太大。钻井液流经转向通道22与软管100之间的环形空间,润滑了软管100,减小了软管100向下送进的摩擦阻力。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单,容易控制。
本发明通过机械方法使柔性软管100克服通过转向器20的阻力,为软管100向下 送进提供稳定动力,保证连续高效钻进,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钻进效率。当地面钻井液的排量增加或减小时,叶轮30绕叶轮轴32的转速相应地增加或减小,由于抱紧通道对软管100的夹紧作用,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软管100的送进速度相应的增加或减小。除此之外,连接在软管100下端的多孔射流喷嘴110的破岩能力也随着钻井液的排量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软管100送进速度与多孔射流喷嘴110破岩速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还包括两个导流限流体40,两个导流限流体40对称设置于入口的两侧,在两个导流限流体40之间形成过流间隙41。
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固定在容纳槽21内,且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对应设置在各叶轮30的上方,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通过过流间隙41施力于形成抱紧通道的两个叶片36,并驱动叶轮30沿软管100的轴向向下转动。
流体经导流限流体40引流后,冲击叶轮30,使之转动,叶轮30转动的同时,抱紧通道与软管100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作为动力,克服软管100在转向器20内的摩擦阻力,将软管100逐渐向下送进。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至少包括导流体42,导流体42的一侧顶靠在容纳槽21的侧壁上,其相对的另一侧上设置斜面422。如图5所示,过流间隙41位于两个斜面422之间,过流间隙41呈从上至下减缩的截锥状。
地面开泵后,流体(如钻井液)从油管10的上开口泵入,流经斜面422时,由于斜面422与竖直方向呈一定的角度,斜面422在引导流体冲击叶轮30的同时,使得过流间隙41上宽下窄,钻井液的过流面积收缩,钻井液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压,冲击叶轮30使其迅速、灵敏地转动。
较优地,斜面4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调节流体冲击叶轮30的角度,以获得较大的冲击力,进而提高叶轮30的旋转速度,最终对软管100产生较大的送进动力。
更进一步地,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还包括限流块44,限流块44固定在导流体42的底部。限流块44沿各叶片36的转动方向延伸设置,且限流块44的截面形状与缺口362的形状相配合。
为了避免流体通过过流间隙41后,流体沿叶轮30转动的反方向流走,通过模拟缺口362的转动轨迹,设计了与缺口362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限流块44。如图5所示, 当叶轮30转动时,靠近软管100(位于中间)的缺口362形成夹紧软管100的抱紧通道,位于叶轮轴32的上方的其他缺口362与限流块44紧密配合,也就是说,限流块44紧密嵌合到位于叶轮轴32的上方的其他缺口362中,限制了流体从叶轮30转动的反方向从其他缺口362流走,对流体起到挡止作用,从而避免了水力能量的损失。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两个斜面422的下端的间距小于两个叶轮轴32之间的间距。
如图5所示,以左侧的叶轮30为例,当流体冲击位于叶轮轴32右侧的叶片36时,一部分流体会使叶轮36顺时针旋转,形成机械驱动力驱动软管100送进。由于斜面422的存在,特别是使两个斜面422的下端的间距小于两个叶轮轴32之间的间距,有效地遮挡或限制了流体会冲击到位于叶轮轴32左侧的(远离软管100的)叶片36,因此,也避免了使叶轮30的旋转方向紊乱。
但是,因为各叶片36上均开有缺口362,流体冲击位于叶轮轴32右侧的叶片36时,另一部分流体可能会从位于叶轮轴32左侧的叶轮30的缺口362处流走,造成水力能量的损失。为了避免水力能量的损失,应该要限制另一部分流体从叶轮30的上方(沿逆时针方向)流走。因此,在导流限流体40设计了限流块44。
限流块44的设计过程如下:缺口362旋转一定角度会形成一个曲面,该曲面与导流体42的底部围成的空间即为限流块44的形状。缺口362旋转的角度不限定,只要形成的限流块44的形状能够充分限制流体从位于叶轮轴32左侧的叶片36的缺口362处流走即可。
本实施例中,缺口362旋转的角度为90度。由于限流块44的曲面是由缺口362旋转得到,故其能与缺口362紧密配合,旋转到限流块44处的缺口362与限流块44的曲面紧密嵌合,从而有效地限制流体的从叶轮30转动的反方向流走。
以左侧导流限流体40的斜面422为例,在斜面422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斜面4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夹角应保证:流体不会直接冲击到其下部对应的叶轮30位于叶轮轴32左侧的叶片36,导致叶轮旋转紊乱。使得流体直接冲击下部对应的叶轮30位于叶轮轴32右侧的叶片36,形成驱动力,驱动软管100向下送进。较优地,斜面4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度~45度。
更进一步地,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块46,固定块46固定在导流体42的侧壁上。如图6所示,在容纳槽21的侧壁上开设分别与各固定块46滑动配合的装配滑槽24,固定块46能固定在装配滑槽24内。
如图13所示,导流体42为一梯形柱,其纵截面呈梯形,左侧的直侧壁顶靠在容纳槽21的侧壁上,相对的右侧的斜侧壁为斜面422。本实施例中,在导流体42的前侧和后侧的直侧壁分别设置固定块46,对应地,在容纳槽21的侧壁上开设四个装配滑槽24。
更进一步地,各叶轮轴32均为水平设置,各叶轮轴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装配滑槽24内。
将叶轮轴32穿入筒体34的中心孔中完成装配后,把叶轮30置于容纳槽21中,再将叶轮轴32的两端滑入装配滑槽24内,限制叶轮30的位置。然后把导流限流体40的两个固定块46滑入到装配滑槽24内,使导流限流体40固定在容纳槽21中。较优地,固定块46与装配滑槽24为过盈配合,以形成可靠的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装配滑槽2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滑入段242和卡紧段244,卡紧段244的宽度(即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小于滑入段242的宽度(即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各叶轮轴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卡紧段244内。
也就是说,装配滑槽24上宽下窄,各叶轮轴32从上端较宽处(即滑入段242)插入装配滑槽24,并沿装配滑槽24滑入后,进入下端较窄处(即卡紧段244)靠重力固定卡紧。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6的宽度大于叶轮轴32的直径,使固定块46卡紧在滑入段242内。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各叶片36均呈平板状,各叶片36分别沿各自对应的叶轮轴32的轴向延伸设置,且沿各自对应的叶轮轴32的周向均匀布置。
较优地,各叶轮30的叶片3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使注入的钻井液冲击叶片36时,能够获得最大的送进动力。本实施例中,各叶轮30中的叶片36数量均为六个。
较优地,各叶轮30的叶片36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也就是说,将叶片36设置得较为密集;在两个叶轮3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使叶片36接触到软管100的频率增加,从而能入口处的左右两侧的缺口362能较为准确地一一对应,从而可靠地形成抱紧通道。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缺口362呈半圆形,相应地,形成的抱紧通道呈圆形,抱紧通道的内径小于软管100的外径。较优地,抱紧通道的内径比软管100的外径小1毫米~2毫米,从而能有效地卡紧软管100。
根据软管100的外径尺寸,设计合适尺寸的筒体34和缺口362,以保证作业时缺口362能够抱紧软管100,从而在叶轮30转动时,能与软管100之间产生足够的静摩擦力,最终稳定、连续地送进软管100。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转向器20包括第一转向本体25和第二转向本体26。如图6和图7所示,容纳槽21设置在第一转向本体25的上端面上,第一转向本体25的下部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加工面;第二转向本体26上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加工面,第二加工面固定贴合在第一加工面上。在第一加工面上开设第一凹槽,在第二加工面上开设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位扣合,形成转向通道22。
将转向器20设置为左右对扣的两部分:即第一转向本体25和第二转向本体26,在加工转向通道22时,可以在第一加工面和第二加工面上分别进行开槽(即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转向本体25与第二转向本体26固定连接,在保证整体结构简单可靠的前提下,使转向器20的加工和装配更加方便精确。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以将转向器20设计为三部分:柱体、第一下分体和第二下分体,柱体上开设向上开口的容纳槽21,第一下分体和第二下分体并排连接在柱体的下方,第一下分体的一侧面和第二下分体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位扣合,形成转向通道22。在容纳槽21的底部开设通孔,该通孔与转向通道22的入口连通。
转向器20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还需要安装其他的零件。转向器20还可以为其他的组合安装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较优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都是半圆形,第一转向本体25与第二转向本体26配合固定后,转向通道22的横截面呈圆形。完成第一转向本体25与第二转向本体26的装配后,第一转向本体25连接在油管10的下端,并使第一转向本体25的容纳槽21与油管10的下开口相连通,转向器20由油管10送入井下预定深度后锚定。
本实施例中,装配好转向器20的其他内部零件后,第二转向本体26通过九个螺栓与第一转向本体25上的螺栓孔的配合,完成第一转向本体25与第二转向本体26的紧密连接,完成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转向通道2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直线段222、倾斜设置的斜线段224和弧线段226。入口位于直线段222的上端,出口位于弧线段226的末端,弧线段226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为水平方向,使软管100沿转向器20的径向从转向通道22的出口处水平地向外伸出。通过合理的轨道设计,充分减小软管100由于转向通道22的形状而产生的摩擦阻力。
本发明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各叶轮轴32分别插入筒体34的中心孔内,并与之能转动地配合后,各叶轮轴32滑入对应的装配滑槽24的卡 紧段244后固定。然后,各导流限流体40的两个固定块46滑入对应的装配滑槽24后固定。通过螺栓将第一转向本体25与第二转向本体26固定连接,再将第一转向本体25连接在油管10的下端,整个工具管柱送入井下。
达到井下的预定深度后锚定转向器20,然后,通过油管10的上开口下入软管100,待油管10送达预定深度后,多孔射流喷嘴110和软管100通过抱紧通道进入转向通道22;此时,抱紧通道抱紧高压软管100。
在地面开泵,泵入流体(如钻井液),钻井液流经油管10与软管100之间的环形空间后,经导流限流体40处的过流间隙41时,通过两个斜面422是过流面积收缩,从而增压,冲击并驱动叶轮30转动。在叶轮30处形成的抱紧通道产生对软管100的机械送进力,和多孔射流喷嘴110产生的自进力的双重作用下,软管100克服摩擦阻力,顺利通过转向通道22进行稳定、连续的破岩钻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 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包括油管(10)、连接在油管(10)的下开口处的转向器(20)和两个叶轮(30);
    在转向器(20)的上端面上开设容纳槽(21);在转向器(20)内沿其轴向设置贯通的转向通道(22),转向通道(22)允许外界的软管(100)通过;转向通道(22)的入口位于容纳槽(21)的底壁上,转向通道(22)的出口位于转向器(20)的侧壁的下部;
    两个叶轮(30)均位于容纳槽(21)的底部,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入口的两侧;各叶轮(30)分别包括固定在容纳槽(21)内的叶轮轴(32)、能转动地套在叶轮轴(32)外的筒体(34)和至少三个固定在筒体(34)外的叶片(36),两个叶轮轴(32)相互平行,各叶片(36)的顶部分别开设缺口(362);
    在两个叶轮(30)相对且同步转动的过程中,两个叶轮(30)的缺口(362)在所述入口处一一对应,形成能夹紧软管(100)的抱紧通道;软管(100)的下端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油管(10)的内腔、所述抱紧通道和所述入口进入转向通道(22)内,并从所述出口处伸出;通过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驱动叶轮(30)沿软管(100)的轴向向下转动,并带动所述抱紧通道中夹紧的软管(100)向下送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还包括两个导流限流体(40),两个导流限流体(40)对称设置于所述入口的两侧,在两个导流限流体(40)之间形成过流间隙(41);
    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固定在容纳槽(21)内,且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对应设置在各叶轮(30)的上方,油管(10)的上开口注入的流体通过过流间隙(41)施力于形成所述抱紧通道的两个叶片(36),并驱动叶轮(30)沿软管(100)的轴向向下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至少包括导流体(42),导流体(42)的一侧顶靠在容纳槽(21)的侧壁上,其相对的另一侧上设置斜面(422);过流间隙(41)位于两个斜面(422)之间,过流间隙(41)呈从上至下减缩的截锥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流限 流体(40)分别还包括限流块(44),限流块(44)固定在导流体(42)的底部;
    限流块(44)沿各叶片(36)的转动方向延伸设置,且限流块(44)的截面形状与缺口(362)的形状相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流限流体(40)分别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块(46),固定块(46)固定在导流体(42)的侧壁上;
    在容纳槽(21)的侧壁上开设分别与各固定块(46)滑动配合的装配滑槽(24),固定块(46)能固定在装配滑槽(24)内。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斜面(422)的下端的间距小于两个叶轮轴(32)之间的间距。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叶轮轴(32)均为水平设置,各叶轮轴(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装配滑槽(24)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装配滑槽(2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滑入段(242)和卡紧段(244),卡紧段(244)的宽度小于滑入段(242)的宽度,各叶轮轴(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卡紧段(244)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叶片(36)均呈平板状,各叶片(36)分别沿各自对应的叶轮轴(32)的轴向延伸设置,且沿各自对应的叶轮轴(32)的周向均匀布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缺口(362)呈半圆形,所述抱紧通道呈圆形,所述抱紧通道的内径小于软管(100)的外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器(20)包括第一转向本体(25)和第二转向本体(26);
    容纳槽(21)设置在第一转向本体(25)的上端面上,第一转向本体(25)的下部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加工面;第二转向本体(26)上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加工面,所述第二加工面固定贴合在所述第一加工面上;
    在所述第一加工面上开设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加工面上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位扣合,形成转向通道(22)。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通道(2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直线段(222)、倾斜设置的斜线段(224) 和弧线段(226);
    所述入口位于直线段(222)的上端,所述出口位弧线段(226)的末端,弧线段(226)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为水平方向。
PCT/CN2017/084070 2016-12-27 2017-05-12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WO201812058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307,936 US10787886B2 (en) 2016-12-27 2017-05-12 Auxiliary feeding device for flexible pipe of radial horizontal wel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5315.1 2016-12-27
CN201611225315.1A CN106761404B (zh) 2016-12-27 2016-12-27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0581A1 true WO2018120581A1 (zh) 2018-07-05

Family

ID=5892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084070 WO2018120581A1 (zh) 2016-12-27 2017-05-12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7886B2 (zh)
CN (1) CN106761404B (zh)
WO (1) WO20181205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22126S1 (en) 2019-06-06 2021-06-1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User interface for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46900A1 (de) * 2020-05-07 2023-03-1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Bohrturbine und verfahren zum richtbohren
CN111706258B (zh) * 2020-06-17 2021-07-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用于径向井的牵引式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及方法
CN113266281B (zh) * 2021-05-26 2023-08-22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回转钻具及使用方法
CN113370481A (zh) * 2021-06-08 2021-09-10 张惠芸 一种可定位注射角度和位置的注射器
CN113431495A (zh) * 2021-08-02 2021-09-24 任丘市华北油田诚信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透气融三种技术为一体的地面瓦斯治理方法
CN114658359B (zh) * 2022-05-06 2023-03-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径向水平井转向器模拟实验方法及装置
CN115306358B (zh) * 2022-08-22 2023-04-2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井的高效水驱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3327A (en) * 1985-12-23 1987-09-15 Ben Wade Oaks Dickinson Mechanically actuated whipstock assembly
CN2388337Y (zh) * 1999-03-15 2000-07-19 江汉机械研究所 径向水平钻井转向装置
CN2615322Y (zh) * 2003-02-23 2004-05-12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 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钻井系统
CN101660391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径向水平钻井装置
CN102704840A (zh) * 2012-05-15 2012-10-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自推式径向水平井转向装置
CN104343424A (zh) * 2013-08-02 2015-0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煤层气水平井pe筛管完井应用工艺方法
CN105201436A (zh) * 2015-10-16 2015-12-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利用窄间隙高速流体拖曳力送进高压软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63A (zh) * 1995-11-09 1997-05-14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江汉机械研究所 水平径向井钻井系统运动控制器
US6578636B2 (en) * 2000-02-16 2003-06-17 Performance Research & Drilling, Llc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in wells
US7686101B2 (en) * 2001-11-07 2010-03-30 Alice Belew, legal representativ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terally drilling through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7584794B2 (en) * 2005-12-30 2009-09-0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chanical and fluid jet horizontal dr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890592B2 (en) * 2015-07-02 2018-02-13 Bitswave Inc. Drive shaft for steerable earth boring assembly
CN105134072B (zh) * 2015-08-21 2017-12-01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用的井底转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89500B (zh) * 2015-09-11 2017-10-03 重庆大学 煤矿井下水力喷射树状钻孔组合钻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3327A (en) * 1985-12-23 1987-09-15 Ben Wade Oaks Dickinson Mechanically actuated whipstock assembly
CN2388337Y (zh) * 1999-03-15 2000-07-19 江汉机械研究所 径向水平钻井转向装置
CN2615322Y (zh) * 2003-02-23 2004-05-12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 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钻井系统
CN101660391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径向水平钻井装置
CN102704840A (zh) * 2012-05-15 2012-10-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自推式径向水平井转向装置
CN104343424A (zh) * 2013-08-02 2015-0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煤层气水平井pe筛管完井应用工艺方法
CN105201436A (zh) * 2015-10-16 2015-12-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利用窄间隙高速流体拖曳力送进高压软管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22126S1 (en) 2019-06-06 2021-06-1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User interface for a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87886B2 (en) 2020-09-29
CN106761404B (zh) 2018-12-04
CN106761404A (zh) 2017-05-31
US20190264544A1 (en)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20581A1 (zh) 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US7934563B2 (en) Inverted drainholes and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from inverted drainholes
CN101429848B (zh) 水力喷射侧钻径向分支井眼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71663B (zh) 一种煤层高压水力割缝压裂的钻孔布置结构及增透方法
EP2715061B1 (en) A formation penetrating tool
CN101824966A (zh) 一种高压水力喷射超短半径水平井眼的装置
CN103899349B (zh) 一种煤层瓦斯预抽采方法及抽采孔径向钻进导向装置
CN204024491U (zh) 用于径向水平井的自旋转喷射钻头
CA2732675A1 (en) Downhole hydraulic jet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stimulating a production wellbore
CN106837172B (zh) 一种径向井解决薄互层的钻井方法
CN109184655A (zh) 连续油管拖动带底部坐封式的脉冲水力压裂工具及方法
CN107461186A (zh) 分支井储层改造装置及改造方法
CN108952664A (zh) 一种油气井直井定向水力喷射多级压裂方法
CN114396244B (zh) 一种深部煤层群井上下联合增透瓦斯抽采方法
CN105507814B (zh) 用于煤层气井连续油管输送水力喷射钻孔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CN107288540B (zh) 一种油气钻井增产联作装置及方法
WO2019140287A3 (en) Method of avoiding frac hits during formation stimulation
US11326432B2 (en) Selective flow control using cavitation of subcooled fluid
CN108915619B (zh) 一种适用于双梯度钻井的同心管岩屑抽吸破碎装置
CN105443079A (zh) 一种油气开采装置和方法
CN201802366U (zh) 高压喷射侧钻小井眼工具装置
CN105201436B (zh) 利用窄间隙高速流体拖曳力送进高压软管的方法
RU231365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диального вскрытия пласта
CN107461152B (zh) 分支井侧钻装置及分支井侧钻方法
Gang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Hydra-Jet Sidetracking of Radial Micro-boreho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895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8895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