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108121A1 - 设备堆叠建立 - Google Patents

设备堆叠建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108121A1
WO2018108121A1 PCT/CN2017/116066 CN2017116066W WO2018108121A1 WO 2018108121 A1 WO2018108121 A1 WO 2018108121A1 CN 2017116066 W CN2017116066 W CN 2017116066W WO 2018108121 A1 WO2018108121 A1 WO 201810812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stacking
port
stack
pe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160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晁岳磊
吴文
邓欣
汪亮
Original Assignee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810812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10812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8Association of routers
    • H04L45/583Stackable ro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5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e.g. X.2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Definitions

  • the device establishes a stacking link between the stacking interface 1 and the stacking interface 2 of the devic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设备堆叠建立方法、网络设备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示例中,网络设备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

Description

设备堆叠建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11170245.4、发明名称为“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设备堆叠,也称为智能弹性架构(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IRF),其核心思想是将多个单台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台设备,该形成的一台设备称为堆叠系统。堆叠系统中所有的单台设备称为堆叠成员设备,堆叠成员设备可以全部是集中式设备,也可以全部是分布式设备。堆叠成员设备中只有一个作为堆叠主设备,剩余的作为堆叠备设备。堆叠主设备在正常时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堆叠备设备工作,当堆叠主设备异常时,从堆叠备设备中选举一个升级为新的堆叠主设备来替换异常的堆叠主设备工作。
通过设备堆叠,可以集合多台堆叠成员设备的硬件资源和软件处理能力,实现多台堆叠成员设备的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和不间断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堆叠建立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示例中,设备堆叠方式是:各设备指定一个二层端口加入各设备对应的指定堆叠口,各设备通过对应的指定堆叠口连接堆叠在一起。
也就是说,该设备堆叠是通过二层端口实现,而二层端口是局域网中的端口,这就限制各设备在长距离的场景下无法建立堆叠,大大限制了堆叠建立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长距离的各设备之间建立堆叠,提高堆叠建立的灵活性,本申请提供了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流程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堆叠口包含本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各网络设备的堆叠口都是由三层端口组成的,三层端口是网络层端口,基于三层端口各网络设备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相比于通过二层端口进行堆叠,本申请示例能够实现各网络设备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实现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堆叠,大大扩展了堆叠灵活性。
步骤202,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至此,完成图2所示的流程。
在本申请中,为了实现各网络设备的堆叠,各网络设备上会预先配置一个相同的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该AS用于堆叠。在各网络设备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堆叠系统后,堆叠系统如果需要与周边网络设备建立BGP邻居,需再次配置与上述AS不同的另一AS,堆叠系统基于该配置的AS与周边设备建立路由邻居。
基于各设备上预先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则上述步骤201中,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可包括步骤a1和步骤a2:
步骤a1,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或者,在未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时,与对端网络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网络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网络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在本申请中,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之前,预先配置好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该堆叠角色是指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在一起组成堆叠系统后本网络设备在堆叠系统中的堆叠角色,其具体有两种:一种是堆叠备设备,另一种是堆叠主设备。
步骤a1中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是指在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之前本网络设备被预先配置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基于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的前提下,则本申请示例中,如步骤a1所述,本网络设备启动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之后执行步骤a2。本申请示例中,本网络设备被预先配置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执行的操作在下文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在本申请中,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并不预先配置好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基于此,当本网络设备启动后,并不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此种情况下,本网络设备在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前,如步骤a1所述,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协商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堆叠备设备,另一种是堆叠主设备。该协商结果只是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协商的结果,应用于多设备堆叠的场景,该协商结果只是应用于本网络设备和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相当于只是本网络设备临时的堆叠角色,并非为本网络设备在更多设备堆叠后组成的堆叠系统中的堆叠角色。
在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如步骤a1所述,本网络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网络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之后执行步骤a2。在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的操作在下文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在一示例中,当该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预配置的用于启动该网络设备的堆叠板的方式可为在启动该网络设备上的主控板之前,启动该网络设备的堆叠板。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描述,本发明示例中,当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为了与协商确定为堆叠主设备的对端网络设备进行堆叠以加入堆叠主设备的堆叠环境,需要重启,通过重启加入堆叠主设备的堆叠环境。
步骤a2,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 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作为一个实施例,这里的路由邻居可为基于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建立的BGP邻居,也可为基于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建立的OSPF邻居。以路由邻居为BGP邻居为例,则本步骤a2中BGP邻居建立过程类似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BGP邻居建立过程,只不过本步骤a2中的BGP邻居是用于堆叠的,所以本申请示例中的BGP邻居可称为本地(Local)BGP邻居,简称LBGP邻居。
通过步骤a1至步骤a2实现了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如何与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的过程。
另外,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如上描述,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启动,而当完成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后,本网络设备还需加载本网络设备上的主控板和其他除堆叠板之外的单板,并按照堆叠主设备的控制进行工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则本网络设备会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通过重启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比如上述的BGP邻居,以实现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如上述的BGP邻居。其中,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可通过预先配置的方式指定,也可通过角色协商的方式协商出。
在本申请示例中,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因为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则本申请示例中,当第一堆叠口与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堆叠的路由邻居时,不执行检查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基于此,本申请示例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禁止本网络设备执行检查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以避免执行没有必要的操作,提高上述路由邻居建立的效率。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申请示例中,步骤202中,本网络设备在通过路由邻居与对端网络设备交互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时,可设置交互的堆叠报文满足一定的时间要求和可靠 性要求,比如符合堆叠的建立的时间、增加报文的重传次数等。
在本申请示例中,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202中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可包括:
步骤b1,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
在一示例中,未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只是普通的IP报文,为了保证堆叠报文在公网转发时无需特别处理,本申请示例可预先设定封装格式,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堆叠报文并发送。作为一个实施例,这里的设定封装格式可为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 Protocol)格式、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格式等,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示例中,步骤b1发送的堆叠报文的格式适配上述路由邻居,比如,当路由邻居为BGP邻居时,则步骤b1发送的堆叠报文的格式为BGP邻居对应的BGP格式,此时堆叠报文也称BGP报文。
具体地,步骤b1发送的堆叠报文可为堆叠拓扑管理(STM:Stack Topology Management)报文、板间通信报文、控制通道的报文等各种类型的堆叠报文,为了区分各堆叠报文的类型,则堆叠报文的格式中包含类型标识,用于表示堆叠报文的类型。应用于路由邻居为BGP邻居的场景,则如上描述,堆叠报文称为BGP报文,如此,本申请中的BGP报文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堆叠报文。
在一示例中,该堆叠报文可包括堆叠标识。例如,可将该报文的目的端口号设置为预设的堆叠端口号,作为该堆叠标识。
步骤b2,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网络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报文,根据所述封装格式确认所接收到的报文为所述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下面以路由邻居为BGP邻居为例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假如根据需求设备A、设备B、设备C堆叠在一起组成图3所示的一个链型的堆叠系统,其中,设备A、设备B、设备C均配置同一个用于堆叠的AS,记为AS30。
在图2中,设备A指定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1。图2仅以设备A指定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0)为例加入堆叠口1。
在图2中,设备B指定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2、指定另外的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1。图3 仅以设备B指定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1)为例加入堆叠口2,指定另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2)为例加入堆叠口1。
在图2中,设备C指定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2。图2仅以设备C指定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3)为例加入堆叠口2。
在图2中,设备A上的堆叠口1、设备B上的堆叠口2、堆叠口1、设备C上的堆叠口2均具有同一网段的IP地址,设备A至设备C取消堆叠口的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的检查操作。
按照上述需求则需要将设备A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B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设备B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C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
以设备A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B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为例,设备B上的堆叠口B1与设备C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的原理类似。
在图2中,设备A在启动后发现本设备A并未预先指定或配置堆叠角色,则设备A与设备B进行角色协商。
经协商,确定设备A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设备A执行重启。
设备A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设备A的堆叠板;堆叠板为堆叠口1所在的单板;
之后,基于设备A上预先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30、堆叠口1的IP地址1_1、以及设备B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30和设备B的堆叠口2的IP地址2_2,在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用于设备A与设备B堆叠的BGP邻居。
在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BGP邻居后,设备A和设备B可以基于建立的BGP邻居交互根据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BGP报文,BGP报文为不同类型的堆叠报文。如上描述,设备A在为堆叠备设备时,此时只有堆叠板启动,设备A为了通过BGP邻居与设备B交互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BGP报文,需要启动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设备A启动的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用于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BGP报文,即使后续设备A上的主控板启动,为保证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的BGP报文及时解析和处理,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仍由设备A上启动的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处理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的BGP报文。当然,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也可在后续设备A上的主控板启动后,关闭设备A上启动的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由设备A上启动的主控板处理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的BGP报文。本发明示例并不具体限定。
基于设备A和设备B交互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BGP报文,则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堆叠链路堆叠在一起。
在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堆叠链路堆叠在一起后,设备A加载本设备A上的主控板和其他除堆叠板之外的单板,并按照作为堆叠主设备的设备B的控制进行工作。
至此,完成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图。该网络设备50可包括处理器51以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2。其中,处理器51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2可经由系统总线53通信。并且,通过读取并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2中存储的与设备堆叠建立逻辑40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51可执行上文所述的设备堆叠建立的方法。
本文提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2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他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2可以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参见图4,从功能上划分,该设备堆叠建立逻辑40,包括:
邻居单元401,用于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堆叠单元402,用于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
在一示例中,所述邻居单元401用于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预先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在一示例中,所述邻居单元401用于与对端网络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网络 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网络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网络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在一示例中,所述邻居单元401用于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以及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和对端设备通过重启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
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进一步包括:
控制单元403,用于禁止本网络设备执行检查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
在一示例中,所述堆叠单元402用于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网络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 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 一种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预先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网络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网络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以及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和对端设备通过重启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禁止本网络设备执行检查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网络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另一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7.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
    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
    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预先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
    与对端网络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网络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网络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 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
    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以及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和对端设备通过重启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
    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促使:
    禁止本网络设备执行检查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
    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网络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13. 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在本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网络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的堆叠。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被预先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促使 所述处理器执行:
    与对端网络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网络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网络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网络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网络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网络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网络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网络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PCT/CN2017/116066 2016-12-16 2017-12-14 设备堆叠建立 WO201810812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0245.4A CN108206786B (zh) 2016-12-16 2016-12-16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CN201611170245.4 2016-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08121A1 true WO2018108121A1 (zh) 2018-06-21

Family

ID=6255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16066 WO2018108121A1 (zh) 2016-12-16 2017-12-14 设备堆叠建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6786B (zh)
WO (1) WO20181081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763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边界网关协议bgp邻居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623A (zh) * 2012-11-28 2013-03-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邻居的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5591911A (zh) * 2015-07-30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sp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5591951A (zh) * 2015-10-15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的bgp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5568B (zh) * 2013-01-30 2016-06-0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式交换设备实现堆叠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01754B (zh) * 2013-07-30 2017-03-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470154A (zh) * 2015-08-17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1723B (zh) * 2015-12-29 2019-01-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nf堆叠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623A (zh) * 2012-11-28 2013-03-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邻居的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5591911A (zh) * 2015-07-30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sp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5591951A (zh) * 2015-10-15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的bgp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763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边界网关协议bgp邻居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786A (zh) 2018-06-26
CN108206786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9256B1 (en) Determining routing decisions in a 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EP3041179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network management
CN108574616B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45922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live virtual machine (vm) migration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networks
RU2704714C1 (ru) Технологии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максимальной глубины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а сегмента узла и/или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спользующие ospf
EP3878214B1 (en) Local identifier locator network protocol (ilnp) breakout
WO2018188425A1 (zh) Vxlan单归和双归混合接入方法、装置、pe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70137B (zh) Tsn中控制器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84739A1 (zh)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5143802A1 (zh) 业务功能链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024828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12769614B (zh) 一种按需vpn的自动管理方法和异构网络的互通系统
WO2022022366A1 (zh) 隧道bfd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11103759A1 (zh) 关联的双向标签交换路径的创建方法及系统
US11343332B2 (en) Method for seamless migration of session authentication to a different stateful diameter authenticating peer
WO2021082803A1 (zh) 路由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中心互联网络
JP2022052741A (ja) 境界ゲートウェイプロトコルのためのターゲットネイバー探索
WO20171750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non stop routing (nsr) in a packet network
Nguyen-Duc et al. An extended SDN controller for handover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WO2015090087A1 (zh) 路由扩散的方法及装置
US8923312B2 (en) OSPF nonstop routing synchronization nack
WO2018108121A1 (zh) 设备堆叠建立
CN113965509A (zh)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WO2018205728A1 (zh) 用于处理堆叠分裂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28499A1 (zh) Ospf区域号配置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800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8800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