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5509A -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 Google Patents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65509A CN113965509A CN202010610162.2A CN202010610162A CN113965509A CN 113965509 A CN113965509 A CN 113965509A CN 202010610162 A CN202010610162 A CN 202010610162A CN 113965509 A CN113965509 A CN 1139655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element
- routing
- routing information
- network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group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路由方法包括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其中路由信息用于供各组成网元更新路由表。通过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共享路由信息,使得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通过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对外虚拟成一台设备时,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均能够接收到相同的路由信息,使被聚合的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接收到一致的路由信息,从而使得动态路由技术能够应用在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等链路聚合技术上,能够同时发挥链路聚合技术和动态路由技术的优点。本发明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具有提高可靠性、增加带宽、在各成员端口之间分担负荷等优点。现有链路聚合技术依赖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网络封包从哪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在这种机制下,被聚合的交换机所接收到的网络封包是不一致的,换言之,被聚合的交换机所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也是不一致的,由于路由协议报文是为实现动态路由技术而在网络各节点之间传递的信息,路由协议报文包含了实现动态路由必要的路由信息,这意味着在现有链路聚合技术的应用场景下无法实现动态路由技术,只能使用静态路由技术并受限于静态路由技术的各种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路由方法,包括:
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所述路由信息用于供各所述组成网元更新路由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组成网元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横向链路接口,所述第二网元包括第二横向链路接口,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提供成员端口;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与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之间建立Peerlink链路连接;
将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成员端口配置在同一个三层虚拟局域网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成员端口接收所述路由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转发面和第一控制面,所述第二网元包括第二转发面和第二控制面,所述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包括:
当所述第一转发面接收到所述路由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传送到所述第一控制面,控制所述第一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
或
当所述第二转发面接收到所述路由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传送到所述第二控制面,控制所述第二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包括: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源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签配置为与所述三层虚拟局域网接口匹配;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包括: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源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签配置为与所述三层虚拟局域网接口匹配。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面和所述第二控制面运行单播路由协议,使得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均工作于单播传输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单播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单播传输模式具有相同的配置参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执行主备网元竞选;所述主备网元竞选的结果为所述第一网元为主网元而所述第二网元为备网元,或者所述第二网元为主网元而所述第一网元为备网元。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备网元竞选,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第二网元中具有较高全局优先级的网元为所述主网元,另一网元为所述备网元;
或
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第二网元中具有较大基媒体存取控制位址的网元为所述主网元,另一网元为所述备网元。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主网元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
控制所述备网元不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备网元对所述主网元通过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过来的所述路由信息进行解析;
当从所述路由信息解析出的网元标识信息与所述备网元的标识信息相同,控制所述备网元丢弃所述路由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包括多个组成网元和多个成员端口,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各所述组成网元之间共享;所述路由信息用于供各所述组成网元更新路由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网络,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所述核心层与所述汇聚层连接,所述汇聚层与所述接入层连接,所述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通过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共享路由信息,使得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通过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对外虚拟成一台设备时,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均能够接收到相同的路由信息,使被聚合的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接收到一致的路由信息,从而使得动态路由技术能够应用在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等链路聚合技术上,能够同时发挥链路聚合技术和动态路由技术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连接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等效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上传数据的第一种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上传数据的第二种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上传数据的第三种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上传数据的第四种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共享路由信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的收包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网元的收包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的发包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网元和备网元的一种组网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路由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执行。参照图1,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作为组成网元组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ulti-Chasis LinkAggregation Group,简称M-LAG或者MC-LAG)。在一些场景下,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在具有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其他组成网元。
可选地,第一网元101可以是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当第一网元101是交换机时可以是二层交换机或三层交换机,当第一网元101是路由器时,可以使用专用的硬件设备作为第一网元101,即此时第一网元101是通常所说的硬路由,或者使用安装了具有路由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等设备作为第一网元101,即此时第一网元101是通常所说的软路由。基于相同的原理,第二网元102可以是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当第二网元102是交换机时可以是二层交换机或三层交换机,当第二网元102是路由器时,可以使用专用的硬件设备作为第二网元102,即此时第二网元102是通常所说的硬路由,或者使用安装了具有路由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等设备作为第二网元102,即此时第二网元102是通常所说的软路由。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硬件性能可以保持一致,例如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均为硬路由且它们的设备型号相同,而在保证硬件性能能够满足本发明实施例实施要求的情况下,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硬件设备实现,例如第一网元101为硬路由、第二网元102为软路由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均为交换机的情况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基于相同或相似的原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均为交换机时的实施情况,知道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为其他硬件设备时的实施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可以是指能够实现如下功能的链路聚合技术:能够将第一网元101所具有的端口和第二网元102所具有的端口进行链路聚合,使得第一网元101所具有的端口和第二网元102所具有的端口的全部或部分被聚合而成为成员端口,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所形成的整体可以在逻辑上体现为一台设备,形成一个双活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用于发送心跳包的专用的或通用的横向链路,可以称为keepalive链路,keepalive链路可以供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互相检测对方是否存活,例如第一网元101根据对第二网元102发出的心跳包的接收情况来检测第二网元102是否存活,第二网元102根据对第一网元101发出的心跳包的接收情况来检测第一网元101是否存活。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用于供交换协商报文及传输部分流量使用的专用的或通用的横向链路,可以称为Peerlink链路,Peerlink链路可以供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交换协商报文及传输部分流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101上与Peerlink链路连接的端口为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第二网元上与Peerlink链路连接的端口为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第一网元101上除了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之外的其他物理端口、第二网元102上除了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之外的其他物理端口被聚合成一个逻辑端口。参照图1,外部的路由器200可以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逻辑端口连接。
参照图2,从外部的路由器200一端来看,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相当于一台设备。路由器200向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发送的数据,以负荷分担的方式被分配到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负荷分担可以是基于数据流的负荷分担。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具有若干种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的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完全列举出其中几种方式以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的第一种方式。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网元101且第一网元101正常工作,第一网元101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图3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数据的流向。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的第二种方式。在图4所示的方式中,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被分配到第二网元102且第二网元102正常工作,第二网元102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图4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数据的流向。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的第三种方式。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第二网元102所提供的成员端口发生故障,可由第一网元101接收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第一网元101通过Peerlink链路将数据发送到第二网元102,第二网元102将数据上传到网络,图5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数据的流向。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上传到网络的第四种方式。在图6所示的方式中,第一网元101所提供的成员端口发生故障,可由第二网元102接收路由器200的上行数据,第二网元102通过Peerlink链路将数据发送到第一网元101,第一网元101将数据上传到网络,图6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数据的流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路由器200向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发送的数据包括路由协议报文等路由信息,这些路由信息可供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学习路由条目,计算出新的路由表,以替代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中原先的路由表,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图1、图2、图3、图4、图5或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所执行的路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
具体地,步骤S1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通过其成员端口接收到路由信息,例如,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通过第一网元101所提供的成员端口接收到路由信息,或者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通过第二网元102所提供的成员端口接收到路由信息,无论是何种情况,将路由信息在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进行共享。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路由信息用于供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更新路由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S1的原理包括:当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外部路由器200发送过来的数据,可能会出现图3-图6中某一图所示的情况;参照图3-图6的各种情况,基于负荷分担机制,如果是第一网元101接收到路由器200发送过来的数据,并且从数据中提取出路由信息,则第一网元101还通过Peerlink链路将路由信息发送到第二网元102,使得第二网元102也接收到相同的路由信息;如果是第二网元102接收到路由器200发送过来的数据,并且从数据中提取出路由信息,则第二网元102还通过Peerlink链路将路由信息发送到第一网元101,使得第一网元101也接收到相同的路由信息。即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实现了路由信息的共享,使得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可以学习到相同的路由条目,实现路由表的同步更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执行步骤S1,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共享路由信息,使得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通过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对外虚拟成一台设备时,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均能够接收到相同的路由信息,使被聚合的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接收到一致的路由信息,从而使得应用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等链路聚合技术时也能实现动态路由技术,能够同时发挥链路聚合技术和动态路由技术的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之间共享路由信息,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均可以运行单播路由协议,从而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所连接的路由器200建立稳定的邻居关系。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单播路由协议可以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IS-IS)、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和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Protocol,BGP)等动态路由协议,即通过第一网元101或第二网元102之间共享路由信息,可以实现可运行动态路由协议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或者可以使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工作在动态路由协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工作在OSPF协议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共享路由信息的过程如图7所示。图7中,经过在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的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进行主备网元竞选,从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中选择出一个网元作为主网元、另一个网元作为备网元,例如第一网元101为主网元、第二网元102为备网元,或者第二网元102为主网元、第一网元101为备网元。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执行主备网元竞选的规则可以为:将第一网元101的全局优先级和第二网元102的全局优先级进行比较,全局优先级较高的那个网元成为主网元,全局优先级较低的那个网元成为备网元。执行主备网元竞选的规则也可以为:将第一网元101的基媒体存取控制位址(基MAC)与第二网元102的基MAC进行比较,基MAC较大的那个网元成为主网元,基MAC较小的那个网元成为备网元。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网元101被选定为主网元、第二网元102被选定为备网元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101包括第一控制面和第一转发面,第二网元102包括第二控制面和第二转发面。其中,第一控制面是第一网元101中用来传送指令、计算表项的部分,负责诸如协议报文转发、协议表项计算、协议学习以及路由表项维护等,第一转发面是第一网元101中用来进行数据报文的封装、转发的部分,负责诸如数据报文的接收、解封装、封装、转发、查路由表等工作。同理,第二控制面是第二网元102中用来传送指令、计算表项的部分,第二转发面是第二网元102中用来进行数据报文的封装、转发的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面和第二控制面运行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以及单播路由协议,其中第一控制面和第二控制面运行单播路由协议,使得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均工作于单播传输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101的二层业务和第二网元102的二层业务被配置为一致,第一网元101的三层业务和第二网元102的三层业务被配置为一致,第一控制面所运行的单播路由协议的配置参数和第二控制面所运行的单播路由协议的配置参数被设置一致,这使得第一网元101的Router-id(网元标识信息)和第二网元102的Router-id相同。通过将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二层业务、三层业务和单播路由协议的配置参数设置为一致,可以实现主网元和备网元的冗余对等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被配置在同一个三层虚拟局域网(VLAN)接口。这样,第一网元101通过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外部路由器200发送的数据、第一网元101通过第一横向链路接口接收到的第二网元102经Peerlink链路发送过来的数据、第二网元102通过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外部路由器200发送的数据、第二网元102通过第二横向链路接口接收到的第一网元101经Peerlink链路发送过来的数据的三层接口都属于相同的VLAN接口,这样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中的单播路由协议的收包过程是一致的,可以简化收包过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第一控制面和第二控制面之间通过Peerlink链路收发全局优先级和基MAC等主备协商信息,具体地,可以由第一控制面将第一网元101的主备协商信息发送给第二控制面,从而使得第二控制面判断第一网元101的全局优先级与第二网元102的全局优先级的相对大小,或者判断第一网元101的基MAC与第二网元102的基MAC的相对大小,进行主备网元竞选;也可以由第二控制面将第二网元102的主备协商信息发送给第一控制面,从而使得第一控制面判断第一网元101的全局优先级与第二网元102的全局优先级的相对大小,或者判断第一网元101的基MAC与第二网元102的基MAC的相对大小,进行主备网元竞选。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所运行的单播路由协议是动态路由协议,即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所形成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路由信息后,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可以根据路由信息同步更新第一网元101的路由表和第二网元102的路由表,而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所形成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也可以对外发送路由信息,从而完成对外的路由协议建链和路由扩散。其中,同步更新第一网元101的路由表和第二网元102的路由表,是基于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收包过程实现的;对外的路由协议建链和路由扩散,是基于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发包过程实现的。
基于图7所示的结构,第一网元101的收包过程包括:参照图8,如果是第一转发面接收到外部路由器200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转发面先判断数据报文是否属于路由协议报文,如果数据报文不属于路由协议报文,表明数据报文是其他类型的数据,第一转发面将数据报文发送到第一控制面以供单播路由协议处理,或者转发到第二转发面,使得第二转发面将数据报文发送到第二控制面以供单播路由协议处理,实现数据的上行;如果数据报文属于路由协议报文即路由信息,第一转发面判断路由协议报文是否通过聚合链路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如果路由协议报文是通过聚合链路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那么第一转发面除了将路由协议报文发送到第一控制面,还将路由协议报文依次通过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Peerlink链路和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发送到第二转发面,第二转发面对于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则不再做转发,而是直接将路由协议报文发送到第二控制面;第一控制面所运行的单播路由协议根据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进行路由表的更新。
基于图7所示的结构,第二网元102的收包过程包括:参照图9,如果是第二转发面接收到外部路由器200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二转发面先判断数据报文是否属于路由协议报文,如果数据报文不属于路由协议报文,表明数据报文是其他类型的数据,第二转发面将数据报文发送到第二控制面以供单播路由协议处理,或者转发到第一转发面,使得第一转发面将数据报文发送到第一控制面以供单播路由协议处理,实现数据的上行;如果数据报文属于路由协议报文即路由信息,第二转发面判断路由协议报文是否通过聚合链路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如果路由协议报文是通过聚合链路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那么第二转发面除了将路由协议报文发送到第二控制面,还将路由协议报文依次通过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Peerlink链路和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发送到第一转发面,第一转发面对于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则不再做转发,而是直接将路由协议报文发送到第一控制面;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网元102被设定为备网元,可选地,在第二网元102的收包过程中,第二控制面还对路由协议报文进行解析,解析出来的信息包括网元标识信息(Router-id),如果解析出的Router-id与第二网元102的Router-id相同,第二控制面丢弃该路由协议报文,如果解析出的Router-id与第二网元102的Router-id不相同,第二控制面可以保留该路由协议报文,由第二控制面所运行的单播路由协议根据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进行路由表的更新。上述处理的原理和效果包括:在将第一网元101的Router-id与第二网元102的Router-id设定为相同的情况下,即主网元的Router-id与备网元的Router-id相同,如果从主网元转发过来的路由协议报文中解析出的Router-id与备网元的Router-id相同,则表明该路由协议报文可能并非主网元从外部路由器200获得的,备网元丢弃这样的路由协议报文,可以避免备网元根据这样的路由信息进行路由表更新从而出现环路等风险。
在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收包过程中,无论是由第一转发面还是第二转发面接收到外部路由器200发送过来的路由协议报文,第一控制面和第二控制面都能接收到相同的路由协议报文,因此第一控制面根据路由协议报文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以及第二控制面根据路由协议报文更新自己的路由表是同步进行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配置在同一个三层VLAN接口的情况下,第一网元101通过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与通过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外部路由器200发送过来的数据的三层接口信息是一样的,即第二网元102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并通过Peerlink链路转发给第一网元101的路由协议报文与第一网元101直接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是一致的;基于同样的原理,第二网元102通过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与通过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外部路由器200发送过来的数据的三层接口信息是一样的,即第一网元101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并通过Peerlink链路转发给第二网元102的路由协议报文与第二网元102直接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是一致的。因此,将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配置在同一个三层VLAN接口,可以简化收包过程,尤其是第一转发面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后再将路由协议报文转发给第二转发面的过程,以及第二转发面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协议报文后再将路由协议报文转发给第一转发面的过程。
在将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配置在同一个三层VLAN接口的情况下,第一转发面将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通过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和Peerlink链路发送至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过程,包括:
第一转发面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源媒体存取控制位址(源MAC)修改配置为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以及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目的MAC)修改配置为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前述对源MAC和目的MAC的修改,相当于对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剥掉原有的二层头并重新封装;第一转发面还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虚拟局域网标签(VLAN ID)配置为与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各成员端口等所在的三层VLAN接口匹配,具体可以是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VLAN ID配置为与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各成员端口等所在的三层VLAN接口的VLAN ID相同;而对于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内部报文,包括路由信息本身,则不进行修改。
基于相似的原理,在将第一网元101上的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第二网元102上的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作为聚合链路的各成员端口配置在同一个三层VLAN接口的情况下,第二转发面将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通过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Peerlink链路发送至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过程,与第一转发面将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通过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和Peerlink链路发送至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过程相似,包括:
第二转发面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源媒体存取控制位址(源MAC)修改配置为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以及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目的MAC)修改配置为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前述对源MAC和目的MAC的修改,相当于对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剥掉原有的二层头并重新封装;第二转发面还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虚拟局域网标签(VLAN ID)配置与为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各成员端口等所在的三层VLAN接口匹配,具体可以是将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所含有的VLAN ID配置为与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以及各成员端口等所在的三层VLAN接口的VLAN ID相同;而对于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内部报文,包括路由信息本身,则不进行修改。
基于图7所示的结构,参照图10,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发包过程包括:通过对主网元和备网元的配置,使得由主网元通过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而备网元不对外发出路由信息,即结合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收包过程来看,备网元可以直接接收外部路由器200发送来的路由协议报文,或者通过主网元和Peerlink链路接收外部路由器200发送来的路由协议报文,备网元不对外发出路由协议报文,对外发出路由协议报文以实现路由协议建链和路由扩散的过程,是由主网元执行的。通过上述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的发包过程,备网元通过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由主网元通过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可以避免备网元对主网元造成的干扰,提高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工作稳定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网元101、第二网元102分别被配置成为主网元和备网元,且主网元和备网元所运行的单播路由协议均为OSPF协议的情况,来对第一网元101、第二网元102所组成的网络设备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主网元和备网元的典型组网图如图11所示,具体配置如下:
主网元和备网元组成MC-LAG;
外部路由器200通过配置一个普通Smartgroup1接口对接到MC-LAG中,配置路由器200IP:ip2,vrf:vrf1,在路由器200启动普通OSPF协议,配置路由器200的Router-id为2;
对于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配置它们之间的keepalive链路为smartgroup3,对应的IP为ip1和ip2;在同一个vrf2中,keepalive链路可以是单独部署,也可以支持绕行,或走管理通道,只要三层可达就可以进行保活通讯;
对于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配置它们之间的Peerlink链路为Smartgroup2;Peerlink链路是主网元和备网元之间同步MAC/ARP信息的通道,也是对于主网元和备网元之间走STP/OSPF协议报文的通道;在MC-LAG系统一端成员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Peerlink链路也可以传输数据流量,以便对承载业务进行冗余保护;
对于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配置MC-LAG的成员端口为Smartgroup1,并配置MC-LAG的负荷分担机制;为便于OSPF路由协议报文相互传递,配置Smartgroup1和Smartgroup2加入到同一个三层接口vlan1中,并配置同一个Anycast IP:IP1,VRF:vrf1;配置IP1与IP2在同一个网段。
对于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配置使能OSPF协议,并且将主网元和备网元的Router-id均配置为1。
基于上述对主网元和备网元的配置,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路由器200查询OSPF邻居信息,看到路由器200已经和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router-id 1形成OSPF邻居关系;
对于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查询MC-LAG主备信息,查询到图11中位于左边的设备为主网元,图11中位于右边的设备为备网元;
对于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查询OSPF邻居信息,查询到主网元和备网元已经和路由器200的router-id 2形成OSPF邻居关系。
对如图11所示的系统执行路由转发信息扩散测试,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在路由器200中配置vrf1的多个网段路由,然后在MC-LAG中查看学习到的vrf1路由表,MC-LAG中的主网元和备网元显示学到了从路由器200同步的vrf1路由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参照图12,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等组成网元,至少一个组成网元提供端口作为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成员端口。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路由信息用于供各组成网元更新路由表。例如,参照图12,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通过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之间共享,路由信息用于供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更新路由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网元101和第二网元102配置为工作于单播传输模式。
通过在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之间共享路由信息,使得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均可以运行单播路由协议,从而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所连接的路由器建立稳定的邻居关系,可以实现可运行动态路由协议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或者可以使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工作在动态路由协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其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中核心层与汇聚层连接,汇聚层与接入层连接。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中的至少一层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也就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应用于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中的任意一层。图13所示是一种接入层300、汇聚层400和核心层500中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情况。通过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应用于接入层300、汇聚层400和核心层500中,可以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技术效果通过接入层300、汇聚层400和核心层500的使用过程发挥出来,例如可以实现在接入层300、汇聚层400或核心层500上应用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等链路聚合技术时也能实现动态路由技术,能够同时发挥链路聚合技术和动态路由技术的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装置,参照图14,该装置包括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其中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处理器602用于加载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通过运行该装置,可以实现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其中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通过使用该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公开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何以及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如”等)的使用仅意图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除非另外要求,否则不会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所述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实施例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实施例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实施例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进一步,所述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所述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实施例所述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
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实施例所述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15)
1.一种路由方法,包括:
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所述路由信息用于供各所述组成网元更新路由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网元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横向链路接口,所述第二网元包括第二横向链路接口,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提供成员端口;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与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之间建立Peerlink链路连接;
将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成员端口配置在同一个三层虚拟局域网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成员端口接收所述路由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转发面和第一控制面,所述第二网元包括第二转发面和第二控制面,所述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成网元之间共享,包括:
当所述第一转发面接收到所述路由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传送到所述第一控制面,控制所述第一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
或
当所述第二转发面接收到所述路由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传送到所述第二控制面,控制所述第二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包括: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源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签配置为与所述三层虚拟局域网接口匹配;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转发面将所述路由信息通过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和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包括: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源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二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配置为所述第一横向链路接口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
将所述路由信息所在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签配置为与所述三层虚拟局域网接口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面和所述第二控制面运行单播路由协议,使得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均工作于单播传输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单播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单播传输模式具有相同的配置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执行主备网元竞选;所述主备网元竞选的结果为所述第一网元为主网元而所述第二网元为备网元,或者所述第二网元为主网元而所述第一网元为备网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备网元竞选,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第二网元中具有较高全局优先级的网元为所述主网元,另一网元为所述备网元;
或
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第二网元中具有较大基媒体存取控制位址的网元为所述主网元,另一网元为所述备网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主网元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
控制所述备网元不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出路由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备网元对所述主网元通过所述Peerlink链路发送过来的所述路由信息进行解析;
当从所述路由信息解析出的网元标识信息与所述备网元的标识信息相同,控制所述备网元丢弃所述路由信息。
12.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包括多个组成网元和多个成员端口,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各所述组成网元之间共享;所述路由信息用于供各所述组成网元更新路由表。
13.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路由方法。
14.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路由方法。
15.一种网络,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所述核心层与所述汇聚层连接,所述汇聚层与所述接入层连接,所述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0162.2A CN113965509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0162.2A CN113965509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65509A true CN113965509A (zh) | 2022-01-21 |
Family
ID=79459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10162.2A Pending CN113965509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6550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92731A (zh) * | 2023-02-18 | 2023-05-30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
WO2024001315A1 (zh) * | 2022-06-29 | 2024-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元切换方法、装置、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10610162.2A patent/CN11396550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1315A1 (zh) * | 2022-06-29 | 2024-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元切换方法、装置、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及存储介质 |
CN116192731A (zh) * | 2023-02-18 | 2023-05-30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33836B2 (en) | Convergence for EVPN multi-homed networks | |
US10116559B2 (en) |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AM) in overlay data center environments | |
US11431554B2 (en) | Mechanism for control message redirection for SDN control channel failures | |
US20200396162A1 (en) | Service function chain sfc-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115328B2 (en) | Efficient troubleshooting in openflow switches | |
US9215175B2 (en) | Computer system including controller and plurality of switch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computer system | |
EP2874359B1 (en) | Extended ethernet fabric switches | |
US20220007251A1 (en) | Using location in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 to implement a distributed user plane function architecture for 5g mobility | |
US976908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VTEP redundancy in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domain | |
US8885641B2 (en) | Efficient trill forwarding | |
EP3459225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live virtual machine (vm) migration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networks | |
US10237179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nter data center out-bound traffic management | |
US20160315866A1 (en) | Service based intelligent packet-in mechanism for openflow switches | |
JP6072278B2 (ja) | 仮想シャーシ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トコル | |
US20160316011A1 (en) | Sdn network element affinity based data partition and flexible migration schemes | |
CN112511431B (zh) | 一种用于虚拟化网络仿真的路由流量融合方法 | |
US1140532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alable validation of multiple paths in a network using segment routing | |
WO201717503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non stop routing (nsr) in a packet network | |
CN113965509A (zh) | 路由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 | |
CN117097818A (zh) |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18108121A1 (zh) | 设备堆叠建立 | |
US12126598B2 (en) | Managing exchanges between edge gateways in a cloud environment to support a private network connection | |
EP3701686B1 (en) | Optimized datapath troubleshoot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