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6786A -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6786A
CN108206786A CN201611170245.4A CN201611170245A CN108206786A CN 108206786 A CN108206786 A CN 108206786A CN 201611170245 A CN201611170245 A CN 201611170245A CN 108206786 A CN108206786 A CN 108206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ing
equipment
opposite equip
opening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702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6786B (zh
Inventor
晁岳磊
吴文
邓欣
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702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678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6066 priority patent/WO20181081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6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6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5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e.g. X.2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8Association of routers
    • H04L45/583Stackable ro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本申请中,各设备的堆叠口都是由三层端口组成的,三层端口是网络层端口,各设备完全可以基于三层端口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相比于现有设备通过由二层端口组成的堆叠口进行堆叠,本申请能够实现各设备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堆叠,大大扩展了堆叠灵活性。

Description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设备堆叠,其核心思想是将多个单台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台设备,该形成的一台设备称为堆叠系统。堆叠系统中所有的单台设备称为堆叠成员设备,堆叠成员设备可以全部是集中式设备,也可以全部是分布式设备。堆叠成员设备中只有一个作为堆叠主设备,剩余的作为堆叠备设备。堆叠主设备在正常时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堆叠备设备工作,当堆叠主设备异常时,从堆叠备设备中选举一个升级为堆叠主设备来替换异常的堆叠主设备工作。
通过设备堆叠,可以集合多台堆叠成员设备的硬件资源和软件处理能力,实现多台堆叠成员设备的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和不间断维护。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以实现设备堆叠。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设备堆叠建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一种设备堆叠建立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邻居单元,用于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堆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各设备的堆叠口都是由三层端口组成的,三层端口是网络层端口,各设备完全可以基于三层端口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相比于现有设备通过由二层端口组成的堆叠口进行堆叠,本申请能够实现各设备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堆叠,大大扩展了堆叠灵活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现有堆叠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5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常用的设备堆叠方式是:各设备指定一个二层端口加入各设备对应的指定堆叠口,各设备通过对应的指定堆叠口连接堆叠在一起。图1示出了设备堆叠结构图。
也就是说,目前常用的设备堆叠是通过二层端口实现,而二层端口是局域网中的端口,这就限制各设备在长距离的场景下无法建立堆叠,大大限制了堆叠建立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长距离的各设备之间建立堆叠,提高堆叠建立的灵活性,本申请提供了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下面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流程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堆叠口包含本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各设备的堆叠口都是由三层端口组成的,三层端口是网络层端口,基于三层端口各设备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相比于现有设备通过二层端口进行堆叠,本申请能够实现各设备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跨区域堆叠,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堆叠,大大扩展了堆叠灵活性。
步骤202,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至此,完成图2所示的流程。
在本申请中,为了实现各设备的堆叠,各设备上会预先配置一个相同的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该AS用于堆叠。在各设备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堆叠系统后,堆叠系统如果需要与周边设备建立BGP邻居,需再次配置与上述AS不同的AS,堆叠系统基于该配置的AS与周边设备建立路由邻居。
基于各设备上预先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则上述步骤201中,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可包括步骤a1和步骤a2:
步骤a1,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或者,在未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时,与对端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在本申请中,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设备还未与对端设备堆叠之前,预先配置好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该堆叠角色是指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在一起组成堆叠系统后本设备在堆叠系统中的堆叠角色,其具体有两种:一种是堆叠备设备,另一种是堆叠主设备。
步骤a1中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是指在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之前本设备被预先配置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基于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的前提下,则本申请中,如步骤a1所述,本设备启动时先通过预配置方式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之后执行步骤a2。本申请中,本设备被预先配置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执行的操作在下文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在本申请中,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并不预先配置好本设备的堆叠角色,基于此,当本设备启动后,并不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此种情况下,本设备在与对端设备堆叠前,如步骤a1所述,本设备与对端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协商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堆叠备设备,另一种是堆叠主设备。该协商结果只是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协商的结果,应用于多设备堆叠的场景,该协商结果只是便于本设备和对端设备堆叠,相当于只是本设备临时的堆叠角色,并非为本设备在多设备堆叠后组成的堆叠系统中的堆叠角色。
在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如步骤a1所述,本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之后执行步骤a2。在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的操作在下文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描述,本发明中,当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为了与协商确定为堆叠主设备的对端设备进行堆叠以加入堆叠主设备的堆叠环境,需要重启,通过重启加入堆叠主设备的堆叠环境。
步骤a2,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作为一个实施例,这里的路由邻居可为基于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Protocol)建立的BGP邻居,也可为基于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协议建立的OSPF邻居。以路由邻居为BGP邻居为例,则本步骤a2中BGP邻居建立过程类似现有BGP邻居建立过程,只不过本步骤a2中的BGP邻居是用于堆叠的,其目的是与现有BGP邻居的目的不同,所以为了和现有BGP邻居区分,本申请中的BGP邻居可称为本地(Local)BGP邻居,简称LBGP邻居。
通过步骤a1至步骤a2实现了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如何与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的过程。
另外,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如上描述,本设备的堆叠板先启动,而当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后,本设备还需加载本设备上的主控板和其他除堆叠板之外的单板,并按照堆叠主设备的控制进行工作。其中,堆叠备设备按照堆叠主设备的控制进行工作类似现有堆叠系统中堆叠主设备控制堆叠备设备工作的方式,不再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则本设备会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以及对端设备通过重启先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比如上述的BGP邻居,以实现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如上述的BGP邻居。其中,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可通过预先配置的方式指定,也可通过角色协商的方式协商出。
在本申请中,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因为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则本申请中,当第一堆叠口与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堆叠的路由邻居时,完全没有执行检查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基于此,本申请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禁止本设备执行检查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以避免执行没有必要的操作,提高上述路由邻居建立的效率。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申请中,步骤202中,本设备在通过路由邻居与对端设备交互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时,可设置交互的堆叠报文满足一定的时间要求和可靠性要求,比如符合堆叠的建立的时间、增加报文的重传次数等。
在本申请中,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202中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可包括:
步骤b1,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
在应用中,未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只是普通的IP报文,为了保证堆叠报文在公网转发时无需特别处理,本申请可预先设定封装格式,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堆叠报文并发送。作为一个实施例,这里的设定封装格式可为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Data Protocol)格式、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格式等,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中,步骤b1发送的堆叠报文的格式适配上述路由邻居,比如,当路由邻居为BGP邻居时,则步骤b1发送的堆叠报文的格式为BGP邻居对应的BGP格式,堆叠报文也称BGP报文。
具体地,步骤b1发送的堆叠报文可为堆叠拓扑管理(STM:Stack TopologyManagement)报文、板间通信报文、控制通道的报文等各种类型的堆叠报文,为了区分各堆叠报文的类型,则堆叠报文的格式中包含类型标识,用于表示堆叠报文的类型。应用于路由邻居为BGP邻居的场景,则如上描述,堆叠报文称为BGP报文,如此,本申请中的BGP报文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堆叠报文。
步骤b2,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下面以路由邻居为BGP邻居为例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假如根据需求设备A、设备B、设备C堆叠在一起组成图4所示的一个链型的堆叠系统,其中,设备A、设备B、设备C均配置同一个用于堆叠的AS,记为AS30。
在图3中,设备A指定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1。图3仅以设备A指定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0)为例加入堆叠口1。
在图3中,设备B指定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2、指定另外的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1。图3仅以设备B指定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1)为例加入堆叠口2,指定另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2)为例加入堆叠口1。
在图3中,设备C指定三层端口加入堆叠口2。图3仅以设备C指定一个三层端口(记为Port3_3)为例加入堆叠口2。
在图3中,设备A上的堆叠口1、设备B上的堆叠口2、堆叠口1、设备C上的堆叠口2均具有同一网段的IP地址,设备A至设备C取消同一网段的检查操作。
按照上述需求则需要将设备A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B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设备B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C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
以设备A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B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为例,设备B上的堆叠口1与设备C上的堆叠口2建立堆叠的原理类似。
在图3中,设备A在启动后发现本设备A并未预先指定或配置堆叠角色,则设备A与设备B进行角色协商。
经协商,确定设备A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执行重启。
设备A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A的堆叠板;堆叠板为堆叠口1所在的单板;
之后,基于设备A上预先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30、堆叠口1的IP地址1_1、以及设备B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AS30和设备B的堆叠口2的IP地址2_2,在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用于设备A与设备B堆叠的BGP邻居。
在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BGP邻居后,设备A和设备B可以基于建立的BGP邻居交互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BGP报文,BGP报文为不同类型的堆叠报文。如上描述,设备A在为堆叠备设备时,此时只有堆叠板启动,设备A为了通过BGP邻居与设备B交互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BGP报文,需要启动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设备A启动的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用于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BGP报文,即使后续设备A上的主控板启动,为保证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的BGP报文及时解析和处理,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仍由设备A上启动的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处理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的BGP报文。当然,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也可在后续设备A上的主控板启动后,关闭设备A上启动的堆叠板上的路由管理功能,由设备A上启动的主控板处理设备A与设备B基于上述BGP邻居交互的BGP报文。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
基于设备A和设备B交互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BGP报文,则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堆叠链路堆叠在一起。
在设备A的堆叠口1和设备B的堆叠口2之间建立堆叠链路堆叠在一起后,设备A加载本设备A上的主控板和其他除堆叠板之外的单板,并按照作为堆叠主设备的设备B的控制进行工作。
至此,完成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邻居单元,用于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堆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优选地,所述邻居单元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或者,在未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时,与对端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优选地,所述邻居单元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以及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和对端设备通过重启先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优选地,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
如图5所示,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禁止本设备执行检查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堆叠单元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包括:
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
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至此,完成图5所示装置的描述。
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图5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图。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图5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邻居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堆叠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控制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邻居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堆叠处理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控制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其中,处理器执行邻居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所执行的操作如上邻居单元执行的操作,处理器执行堆叠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所执行的操作如上堆叠单元执行的操作,处理器执行控制单元运行的程序指令所执行的操作如上控制单元执行的操作。
如图6所示,该硬件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被配置为执行装置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被配置为将装置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
至此,完成图6所示的硬件结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或者,在未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时,与对端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以及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和对端设备通过重启先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禁止本设备执行检查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包括:
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
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6.一种设备堆叠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邻居单元,用于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所述第一堆叠口包含本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所述第二堆叠口包含对端设备上指定的三层端口;
堆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堆叠的堆叠报文以完成本设备与对端设备的堆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居单元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被指定为堆叠备设备时,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或者,在未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时,与对端设备进行角色协商,在协商确定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备设备时,本设备执行重启操作,在本设备重启后,通过预配置方式先启动本设备的堆叠板;所述堆叠板为所述第一堆叠口所在的单板;
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以及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居单元在本设备对应的第一堆叠口和对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包括:
在本设备的堆叠角色为堆叠主设备时,基于本设备被配置的用于堆叠的自治系统AS、第一堆叠口的第一IP地址、以及对端设备被配置的所述AS和对端设备通过重启先成功启动的堆叠板上第二堆叠口的第二IP地址,在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之间建立用于本设备与对端设备堆叠的路由邻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预先配置的同一网段的两个不同IP地址;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禁止本设备执行检查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单元通过路由邻居交互本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堆叠的堆叠报文包括:
通过路由邻居向对端设备发送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
通过路由邻居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按照设定封装格式封装的堆叠报文,对接收的堆叠报文进行解封装,对解封装后的堆叠报文进行解析和处理。
CN201611170245.4A 2016-12-16 2016-12-16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206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0245.4A CN108206786B (zh) 2016-12-16 2016-12-16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PCT/CN2017/116066 WO2018108121A1 (zh) 2016-12-16 2017-12-14 设备堆叠建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0245.4A CN108206786B (zh) 2016-12-16 2016-12-16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786A true CN108206786A (zh) 2018-06-26
CN108206786B CN108206786B (zh) 2021-01-26

Family

ID=6255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70245.4A Active CN108206786B (zh) 2016-12-16 2016-12-16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6786B (zh)
WO (1) WO2018108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9985A (zh) * 2020-10-22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边界网关协议bgp邻居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623A (zh) * 2012-11-28 2013-03-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邻居的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3095568A (zh) * 2013-01-30 2013-05-0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式交换设备实现堆叠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01754A (zh) * 2013-07-30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591951A (zh) * 2015-10-15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的bgp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1911A (zh) * 2015-07-30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sp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5591723A (zh) * 2015-12-29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nf堆叠方法及装置
WO2016177132A1 (zh) * 2015-08-17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623A (zh) * 2012-11-28 2013-03-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邻居的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3095568A (zh) * 2013-01-30 2013-05-0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式交换设备实现堆叠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01754A (zh) * 2013-07-30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591911A (zh) * 2015-07-30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sp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WO2016177132A1 (zh) * 2015-08-17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1951A (zh) * 2015-10-15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的bgp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1723A (zh) * 2015-12-29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nf堆叠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08121A1 (zh) 2018-06-21
CN108206786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0998B2 (en) Forwarding packet in stacking system
CN106713100B (zh) 一种自动建立隧道的方法、cpe及汇聚设备
CN106302320B (zh) 用于对用户的业务进行授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85026A (zh) 一种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2510408A (zh) 实现tcp应用主备热倒换的方法
WO2017162030A1 (zh) 一种虚拟网络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769614B (zh) 一种按需vpn的自动管理方法和异构网络的互通系统
Galluccio et al. Reprogramm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y using SDN-WISE: A hands-on demo
CN103067531B (zh) 一种公网ip地址资源管理分配方法
WO2022022366A1 (zh) 隧道bfd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823A1 (zh) 工业设备的远程通信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WO2017143695A1 (zh) 一种子网互通方法和装置
CN110391979A (zh) 一种网络设备堆叠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459532A (zh) 一种多网口设备自动组网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000858A1 (zh) 网元设备及数据通信网络开通的方法
JP2016012909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8206786A (zh) 设备堆叠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0224942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528788B (zh) 实现网络设备之间自动堆叠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17810A (zh) 一种数据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13132218B (zh) 一种家庭网关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Matias et al. The EHU-OEF: an OpenFlow-based layer-2 experimental facility
WO2015058413A1 (zh) 一种数据配置方法及网络管理服务器
CN114979139B (zh) 边缘计算场景下异构虚拟网关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8161827A1 (zh) 一种地址自学习的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