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072571A1 -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072571A1
WO2018072571A1 PCT/CN2017/101149 CN2017101149W WO2018072571A1 WO 2018072571 A1 WO2018072571 A1 WO 2018072571A1 CN 2017101149 W CN2017101149 W CN 2017101149W WO 2018072571 A1 WO2018072571 A1 WO 201807257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displacement
detector
predetermined displacement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011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强
喻卫丰
马媛
胡煜
孙尚民
刘生玺
Original Assignee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807257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07257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01V5/223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measuring the absorption
    • G01N23/1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measuring the absorption the material being confined in a container, e.g. in a luggage X-ray scan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包括:通过第一探测器(107)根据待检测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S201);通过第二探测器(107)根据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S203);将第一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S205);将第二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二扫描图(S207);以及将第一扫描图与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S209)。本方法能够提升设备的性能,清晰准确的展现物品的图像。

Description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成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违禁品检测技术是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安检技术,在机场、火车站能够看到很多基于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的设备。
另一种现有的危险品检测技术是中子类检测技术。对于中子类检测技术,中子能够与物质的原子核发生反应,放出具有特征性的γ射线,根据γ射线的能谱,则可判断被分析的物质的元素种类。
目前有一种中子-X射线违禁品检测方法能够组合如上所述的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和中子类检测技术,以获得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的高分辨率以及中子类检测技术的元素识别能力这些优点。在中子-X射线违禁品检测方法中,基本思路为将中子图像和X射线图像并合并成一副图像,使得中子图像和X射线图像中对应于被检测物体同一位置的点完全重合。这样,对于合并后的图像来说,其中每一点都包括了被检测物体的元素分布信息和密度信息。
现有的中子和X射线图像融合的方法是,按照两种射线探测器之间的固定间距和恒定速度进行计算,得出两种射线源形成的扫描图像相差的图像列数。减法后得出两幅相同列数的扫描图像,然后再把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但这种图像融合的方法在实际存在着缺陷。在实际情况中,系统的扫描速度不是恒定的,在图像融合后形成的扫描图像不能完全融合,存在阴影部分。这样的话就影响设备的性能,不能清晰准确的展现物品的扫描图像。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中子-X射线图像准确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能够提升设备的性能,清晰准确的展现物品的扫描图像。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探测器根据待检测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通过第二探测器根据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将第一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将第二探测数据转换为第 二扫描图;以及将第一扫描图与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位移等于第二预定位移。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利用位移传感器产生位移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位移传感器为旋转编码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时,根据第一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第一探测器的第一触发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物品离开第三指定位置时,停止发送第一触发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时,根据第二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第二探测器的第二触发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物品离开第四指定位置时,停止发送第二触发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为列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装置,包括:第一探测器模块,根据待检测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第二探测器模块,根据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成像模块,配置成将第一射线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将第二射线数据转换为第二扫描图,并将第一扫描图与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位移模块,配置成根据物品位移信息,产生第一预定位移信号与第二预定位移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配置成获取物品第一预定位移与第二预定位移;当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未离开第三指定位置时,根据第一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第一探测器的第一触发信号;当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未离开第四指定位置时,根据第二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第二探测器的第二触发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包括:
编码器,配置成获取待检测物品位移信息;控制器,配置成根据物品位移信息,控制加速器进行探测;探测器,配置成探测所述物品,采集探测数据;成像系统,配置成处理探测数据,进行物品成像;以及输送机,配置成传输物品。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解决多种射线图像融合时不匹配问题,能够提升设备的性能,清晰准确的展现物品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另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扫描系统成像的系统10:输送机101;编码器103;控制器105;探测器107;
成像仪109。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用于扫描系统成像的系统10包括:输送机101、编码器103、控制器105、至少两个探测器107以及成像仪109。
由于整个成像系统的对待检测物品的扫描速度不是恒定的,而原有的图像融合的方法是基于两种射线探测器之间的固定间距和恒定速度进行计算的,即利用恒定速度算出来了两幅图像相的列数是不准确。本公开控制被扫描货物移动距离和扫描图像的列数关系。使得待检测物品每移动单位距离,射线探测器产生固定的扫描列数,最终得到的扫描图像列数只与物品本身长度有关。
其中输送机101为承载并传输被检物品的设备,物品在传输过程中,与传输系统是相对固定的。
编码器103为获取被检物品位移信息的设备,编码器会随物品在输送机上移动而转动,其转动时产生信号。由于物品和送机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所以物品每移动一段距离产生的信号数量是固定数量的。
控制器105为控制探测装置的设备,控制器读取编码器传送过来的脉冲,经过计算把脉冲位移转化为位移数量,再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探测器产生射线。
探测器107为产生探测射线以及收集探测数据的设备,被检物品通过任意一个探测器都能得到一个射线透视的完整扫描数据。
成像仪109为接收探测器扫描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图像的设备,在被实施例中,检物品依次通过两个探测完成一次扫描,成像设备将这两次扫描得到的图像融合在一起生成最终图像。
输送机101、编码器103、控制器105、探测器107以及成像仪109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本文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该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10仅为一示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公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系统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20包括:
在步骤S201中,通过第一探测器根据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
控制器根据系统设定,计算得到第一预定位移,根据第一预定位移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探测器探测并收集探测数据。具体步骤以及信息请参考图3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位移传感器产生位移信号,位移传感器为旋转编码器,可为“倍加福增量型编码器”以及类似功能的编码器。编码器会随物品在输送机上移动而转动,其转动时产生信号。物品每移动一段距离即产生的一定数量的脉冲信号,由于物品和输送机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所以物品每移动一段距离产生的信号数量是固定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器可为X射线探测器。
在步骤S203中,通过第二探测器根据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
控制器根据系统设定,计算得到第二预定位移,根据第二预定位移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探测器探测并收集第二探测数据。具体步骤以及信息请参考图4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探测器可为中子射线探测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位移可等于第二预定位移。例如,第一预定位移与第二预定位移均为W,W为一系统预设置的数值。即为,在第一探测器探测区间(第一指定位置到第三指定位置之间)物品每移动W距离即产生一次探测,以及第二探测器探测区间(第三指定位置到第四指定位置之间)物品每移动W距离也产生一次探测。
在步骤S205中,将第一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
由于物品每移动第一预定位移即产生一次探测,随即得到一组探测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探测并采集得到的第一探测数据作为第一扫描图的第一列,扫描得到的第一探测数据依次排列,第n次采集得到的第一射线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扫描图的第n列;所述n为大于等1的正整数。
在步骤S207中,将第二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二扫描图。
由于物品每移动第二预定位移即产生一次探测,随即得到一组探测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探测并采集得到的第二探测数据作为第二扫描图的第一列,扫描得到的第二探测数据依次排列,第m次采集得到的所述第一射线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扫描图的第m列;所述m为大于等1的正整数。
在步骤S209中,将第一扫描图与所述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
被检物品通过第一探测器后,得到一组完整探测数据,数据传送给成像仪后,会得到一张物品的扫描图像;同理,物品经过第二探测器后,也会得到一张物品扫描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预定位移等于第二预定位移。即为在第一探测器探测区间与第二探测器探测区间内,物品扫描次数相同,并且,不论被扫物品通过X射线系统还是中子射线系统,其得到的扫描图像列数只与本身长度有关。即为n=m,第一扫描图与所述第二扫描图的列数相等。第一扫描图与第二扫描图可以直接融合成像。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克服扫描过程中速度变化带来的扫描图图像列数不一致的问题。在进行多个探测器扫描成像时,可以有效的解决多张图像融合时不匹配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应清楚地理解,本公开描述了如何形成和使用特定示例,但本公开的原理不限于这些示例的任何细节。相反,基于本公开的内容的教导,这些原理能够应用于许多其它实施方式。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说明了获取第一探测数据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系统中,也可作为对于图2介绍的方法的补充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30包括:
在步骤S301中,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
如图1所述,物品在传输机上被传送,通过传感器判断物品位置,判断物品是否到达第一指定位置。第一指定位置为一个预设置的数值,可通过系统初始设置进行设置,后续在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近一步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定位置位于物品经过第一探测器之前Acm处。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具体含义为,物品任一边或者面到达第一指定位置。
在步骤S303中,产生第一预定位移信号。
控制器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持续接收来自于编码器的脉冲信号,根据系统设定得到第一预定位移的方法,例如,每p个脉冲信号即产生一个第一位移信号,p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控制器经过计算得到脉冲的数量,得到第一预定位移。
在步骤S305中,发送第一触发信号。
在控制器计算得到第一预定位移之后,控制器随即产生第一触发信号,并将此信号发送出去给第一探测器。
在步骤S307中,第一探测器探测并收集数据。
第一探测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之后,探测被检物品,随即收集第一探测数据,并传送给成像仪。
在步骤S309中,判断是否离开第三指定位置。
继续通过传感器判断物品位置,判断物品是否离开第三指定位置。第三指定位置为一个预设置的数值,可通过系统初始设置进行设置,后续在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近一步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指定位置位于物品经过第 一探测器之后Bcm处。物品离开第三指定位置具体含义为,物品所有的边或者面均离开第三指定位置。
如果物品未离开第三指定位置,即返回步骤S303,如果物品离开第三指定位置,则进行步骤S311。
在步骤S311中,第一探测器停止工作。
物品完全离开第三指定位置,即代表物品离开第一探测器探测空间,第一探测器停止工作。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再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说明了获取第二探测数据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系统中,也可作为对于图2介绍的方法的补充说明。如图4所示,该方法40包括:
在步骤S401中,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
如图1所述,物品在传输机上被传送,通过传感器判断物品位置,判断物品是否到达第二指定位置。第二指定位置为一个预设置的数值,可通过系统初始设置进行设置,后续在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近一步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指定位置位于物品经过第二探测器之前Ccm处。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具体含义为,物品任一边或者面到达第二指定位置。
在步骤S403中,得到第二预定位移。
控制器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持续接收来自于编码器的脉冲信号,根据系统设定得到第二预定位移的方法,例如,每q个脉冲信号即产生一个第二位移信号,q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控制器经过计算得到脉冲的数量,得到第二预定位移。
在步骤S405中,发送第二触发信号。
在控制器计算得到第二预定位移之后,控制器随即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并将此信号发送出去给第二探测器。
在步骤S407中,第二探测器探测并收集数据。
第二探测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之后,探测被检物品,随即收集第二探测数据,并传送给成像仪。
在步骤S409中,判断是否离开第四指定位置。
继续通过传感器判断物品位置,判断物品是否离开第四指定位置。第四指定位置为一个预设置的数值,可通过系统初始设置进行设置,后续在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近一步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指定位置位于物品经过第二探测器之后Dcm处。物品离开第四指定位置具体含义为,物品所有的边或者面均离开第四指定位置。
如果物品未离开第四指定位置,即返回步骤S403,如果物品离开第四指定位置,则进行步骤S411。
在步骤S411中,第二探测器停止工作。
物品完全离开第四指定位置,即代表物品离开第二探测器探测空间,第二探测器停止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被实现为由CPU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CPU执行时,执行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方法所限定的上述功能。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下述为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的方法实施例。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设备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50包括:位移模块501、控制模块503、第一探测模块505、第二探测模块507以及成像模块509。
其中,位移模块501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移动信息,产生第一位移信号与第二位移信号。
控制模块503用于获取物品第一预定位移信息与第二预定位移信息;当所述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时,根据所述第一预定位移信号开始产生用于所述第一探测器的第一触发信号;当所述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时,根据所述第二预定位移信号开始产生用于所述第二探测器的第二触发信号。
第一探测模块505根据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
第二探测模块507根据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
成像模块509用于将所述第一射线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将所述第二射线数据转换为第二扫描图,并将第一扫描图与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用于扫描成像的装置,克服扫描过程中速度变化带来的扫描图图像列数不一致的问题。在进行多个探测器扫描成像时,可以有效的解决多张图像融合时不匹配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中所示的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 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 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探测器根据待检测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
    通过第二探测器根据所述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
    将所述第一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
    将所述第二探测数据转换为第二扫描图;以及
    将所述第一扫描图与所述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预定位移等于第二预定位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利用位移传感器产生位移信号。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为旋转编码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时,根据所述第一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所述第一探测器的第一触发信号。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物品离开第三指定位置时,停止发送所述第一触发信号。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时,根据所述第二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所述第二探测器的第二触发信号。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物品离开第四指定位置时,停止发送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探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探测数据为列数据。
  10. 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装置,包括:
    第一探测模块,根据待检测物品的第一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一探测数据;
    第二探测模块,根据所述物品的第二预定位移相应产生第二探测数据;以及
    成像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射线数据转换为第一扫描图,将所述第二射线数据转换为第二扫描图,并将第一扫描图与第二扫描图融合成像。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位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移动信息,产生位移信号。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物品第一预定位移与第二预定位移;当所述物品到达第一指定位置,未离开第三指定位置时,根据所述第一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第一探测器的第一触发信号;当所述物品到达第二指定位置,未离开第四指定位置时,根据所述第二预定位移开始产生用于第二探测器的第二触发信号。
  13. 一种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包括:
    编码器,用于获取待检测物品位移信息;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物品所述位移信息,控制探测器进行探测;
    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物品,采集探测数据;
    成像系统,用于处理所述探测数据,进行物品成像;以及
    输送机,用于传输所述物品。
PCT/CN2017/101149 2016-10-18 2017-09-09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1807257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9414.5A CN106290423B (zh) 2016-10-18 2016-10-18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201610909414.5 2016-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2571A1 true WO2018072571A1 (zh) 2018-04-26

Family

ID=5771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01149 WO2018072571A1 (zh) 2016-10-18 2017-09-09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312641B1 (zh)
CN (1) CN106290423B (zh)
AU (2) AU2017248466A1 (zh)
WO (1) WO20180725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0423B (zh) * 2016-10-18 2024-04-0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3740356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7982B (zh) * 2021-04-16 2023-03-10 杭州睿影科技有限公司 安检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759432A (zh) * 2021-07-20 2021-12-07 浙江华视智检科技有限公司 安检系统、数据采集速率调节方法和物品信息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6924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检查系统、dr成像装置和ct成像装置
CN101943761A (zh) * 2010-09-12 2011-01-12 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检测方法
US20160084984A1 (en) * 2014-07-15 2016-03-24 Rapiscan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Lithium Batteries in Cargo, Baggage, Parcels, and Other Containers
CN106290423A (zh) * 2016-10-18 2017-01-04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206177854U (zh) * 2016-10-18 2017-05-17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8759A (en) * 1996-07-03 1998-11-17 Advanc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orporation Single beam photoneutron probe and X-ray imaging system for contraband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GB9828109D0 (en) * 1998-12-19 1999-02-17 Kestra Ltd Inspec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s of inspection
GB0903198D0 (en) * 2009-02-25 2009-04-08 Cxr Ltd X-Ray scanners
US7060981B2 (en) * 2003-09-05 2006-06-13 Facet Technology Corp. System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of embedded objects
WO2006082521A2 (en) * 2005-02-01 2006-08-10 Qrsciences Pty Ltd Article sequencing for scanning and improved article screening for detecting objects and substances
DE112008001662T5 (de) * 2007-06-21 2010-05-20 Tsinghua University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Detektion von Schmuggelgut unter Verwendung von Photoneutronen und Röntgenstrahlen
US20120327215A1 (en) * 2009-09-22 2012-12-27 Case Steven K High speed optical sensor inspection system
CN102540268A (zh) * 2010-12-31 2012-07-04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安检系统和扫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6924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检查系统、dr成像装置和ct成像装置
CN101943761A (zh) * 2010-09-12 2011-01-12 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检测方法
US20160084984A1 (en) * 2014-07-15 2016-03-24 Rapiscan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Lithium Batteries in Cargo, Baggage, Parcels, and Other Containers
CN106290423A (zh) * 2016-10-18 2017-01-04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206177854U (zh) * 2016-10-18 2017-05-17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219836B2 (en) 2021-08-26
CN106290423A (zh) 2017-01-04
EP3312641A1 (en) 2018-04-25
AU2019219836A1 (en) 2019-09-12
AU2017248466A1 (en) 2018-05-10
EP3312641B1 (en) 2021-02-24
CN106290423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72571A1 (zh) 用于扫描成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JP4944892B2 (ja) 放射線を用いて液体物品に対する保安検査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US6856667B2 (en) X-ray inspection system
RU2343458C2 (ru) Систем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JP5303873B2 (ja) 車両形状計測方法と装置
US790113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nd correcting a detection system
US20120224666A1 (en) Tomosynthe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7309929A (ja) 検知器アレ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設備
JP2019144250A (ja) 画像表示方法
AU2002307053A1 (en) X-ray inspection system
EP3388868B1 (en) Insp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specting a container
CN114295649B (zh) 一种信息关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865281A (zh) 人体背散射检查方法和系统
White et al. Radiation mapping and laser profiling using a robotic manipulator
TWI632347B (zh) 立體影像與雷射掃描測距整合方法
US202102230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4001034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aging and detecting sheet-like material
Brennan et al. Applying the neutron scatter camera to treaty verification and warhead monitoring
CN206177854U (zh) 用于扫描成像的系统
Mabboux et al. Contactless temperature measuring with low-cost embedded device using deep learning
RU122191U1 (ru) Мюонный томограф
CN115308233B (zh) 射线成像设备、射线成像方法及存储介质
KR20120122322A (ko) 방사선 분포 화상 측정 장치
Anderson A closer look at 3D imaging: capturing the third dimension can be done in many different ways, and each of the machine vision technologies available has its pros and cons
Anderson A Closer Look at 3D Im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614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8614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