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068242A1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068242A1
WO2018068242A1 PCT/CN2016/101943 CN2016101943W WO2018068242A1 WO 2018068242 A1 WO2018068242 A1 WO 2018068242A1 CN 2016101943 W CN2016101943 W CN 2016101943W WO 2018068242 A1 WO2018068242 A1 WO 201806824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adapter
mobile terminal
voltag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019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加亮
万世铭
李家达
张俊
田晨
陈社彪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16/10194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8068242A1/zh
Priority to TW106124382A priority patent/TWI627815B/zh
Priority to CN201710773687.6A priority patent/CN107947252B/zh
Priority to US15/691,961 priority patent/US11056896B2/en
Priority to EP21154573.6A priority patent/EP3832845A1/en
Priority to DK17189332.4T priority patent/DK3309924T3/da
Priority to EP17189332.4A priority patent/EP3309924B1/en
Priority to PT171893324T priority patent/PT3309924T/pt
Priority to ES17189332T priority patent/ES2863245T3/es
Priority to JP2017189123A priority patent/JP6467013B2/ja
Priority to KR1020170126970A priority patent/KR102110799B1/ko
Publication of WO201806824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068242A1/zh
Priority to JP2019002131A priority patent/JP6713558B2/ja
Priority to US17/336,563 priority patent/US11689029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第一充电电路,第一充电电路与充电接口相连,通过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移动终端内的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的两端,对多节电芯进行直充。本发明实施例在保证充电速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充电过程的发热量。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移动终端耗电量大,需要经常充电。
为了提高充电速度,一种可行的方案是采用大电流为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充电电流越大,移动终端的充电速度越快,但移动终端的发热问题也越严重。
因此,在保证充电速度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移动终端的发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在保证充电速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发热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相连,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将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的两端,对所述多节电芯进行直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多节电芯的两端相连,用于将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转换成第一电压V1,其中a≤V1≤b,a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小工作电压,b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工作电压;供电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移动终端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降压电路为电荷泵,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的1/N,其中,N表示该多节电芯所包含的电芯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多节电芯中的任意单节电芯的两端 相连,所述供电电路基于所述单节电芯的电压为所述移动终端内的器件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均衡电路,所述均衡电路与所述多节电芯相连,用于均衡所述多节电芯中的各电芯之间的电压。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接收到的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流为脉动直流电或交流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充电模式为恒流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多节电芯相连,所述升压电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将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第二电压,并将所述第二电压加载在所述多节电芯的两端,为所述多节电芯充电,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接收到的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大于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接收到的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为5V。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对应的充电模式为快速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对应的充电模式为普通充电模式,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大于所述普通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
例如,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大于所述普通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数据线,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模式;在确定使用快速充电模式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适配器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多节电芯充电;在确定使用普通充电模式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适配器通过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所述多节电芯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 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模式,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所述快速充电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同意开启所述快速充电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将所述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作为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是否合适;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当前电压合适、偏高或偏低。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以便所述适配器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在使用所述快速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 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多节电芯的当前电压;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多节电芯的当前电压,以便所述适配器根据所述多节电芯的当前电压,调整所述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对多个电芯进行直充,并在直充方案的基础上对移动终端内部的电池结构进行了改造,引入了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与单电芯方案相比,如果要达到同等的充电速度,多节电芯所需的充电电流为单节电芯所需的充电电流的1/N(N为移动终端内的相互串联的电芯的数目),换句话说,与单电芯方案相比,在保证同等充电速度的前提下,本申请可以大幅降低充电电流的大小,从而减少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的发热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动直流电的波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快充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内通常仅包括单节电芯,当使用较大的充电电流 为该单节电芯充电时,移动终端的发热现象非常严重。为了保证移动终端的充电速度,并缓解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现象,本发明实施例对移动终端内的电池结构进行了改造,引入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并对该多节电芯进行直充,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的移动终端10包括:充电接口11;第一充电电路12,第一充电电路12与充电接口11相连,通过充电接口11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移动终端内的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13的两端,对多节电芯13进行直充。
现有技术中,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非直接加载在电芯的两端,而是需要先经过一些变换电路对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变换,再将变换后的电压和电流加载到电芯两端,为电芯充电。例如,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一般为5V,移动终端接收到适配器的5V的输出电压之后,会先利用Buck电路进行降压变换,或利用Boost电路进行升压变换,再将变换后的电压加载到电芯的两端。
变换电路的使用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发热现象严重,且变换电路的使用也会引起适配器输出的电能的损耗。为了解决变换电路引起的发热问题,且降低电能的损耗,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2,以直充的方式为多节电芯13充电。
具体地,直充可以指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或者直接引导至)多节电芯13的两端,为多节电芯13充电,中间无需经过变换电路对适配器的输出电流或输出电压进行变换,避免变换过程带来的能量损失。在使用第一充电电路12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调整第一充电电路12上的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可以将适配器设计成智能的适配器,并将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的变换电路转移到适配器内部,由适配器完成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的变换,这样可以减轻移动终端的负担,并简化移动终端的实现。
直充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移动终端的发热量,但是,当适配器的输出电流过大时,如适配器的输出电流达到5A-10A之间,移动终端的发热现象仍会比较严重,从而可能出现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充电速度,并进一步缓解移动终端的发热现象,本发明实施例对移动终端内部的电池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引入了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与单电芯方案相比,如果要达到 同等的充电速度,多节电芯所需的充电电流为单节电芯所需的充电电流的1/N(N为移动终端内的相互串联的电芯的数目),换句话说,在保证同等充电速度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大幅降低充电电流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减少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的发热量。
例如,对于3000mAh的单节电芯而言,要达到3C的充电倍率,需要9A的充电电流,为了达到同等的充电速度,且降低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的的发热量,可以将两节1500mAH的电芯串联起来,以代替3000mAh的单节电芯,这样一来,仅需要4.5A的充电电流就可以达到3C的充电倍率,且与9A的充电电流相比,4.5A的充电电流引起的发热量明显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充电电路12采用直充模式为多节电芯13充电,第一充电电路12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压需要大于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一般而言,单节电芯的工作电压在3.0V-4.35V之间,以双电芯串联为例,可以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V。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充电接口11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TYPE-C接口。USB接口可以是普通的USB接口,也可以是micro USB接口。第一充电电路12可以通过USB接口中的电源线为多节电芯13充电,其中,USB接口中的电源线可以是USB接口中的VBus线和/或地线。
本发明实施例对移动终端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手机、pad。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节电芯13可以是规格、参数相同或相近的电芯,规格相同或相近的电芯便于统一管理,且选取规格、参数相同或相近的电芯能够提高多节电芯13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应理解,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13能够对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
目前,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内的器件,或移动终端内的芯片)都采用单电芯供电,本发明实施例引入了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多节电芯的总电压较高,不适合直接用来为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内的器件,或移动终端内的芯片)供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是调整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内的器件,或移动终端内的芯片)的工作电压,使其能够支持多节电芯供电,但这种实现方式对移动终端的改动较大,成本较高。下面结合图2和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以解决多节电芯方案下如何供电的问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降压电路21,降压电路21的输入端与多节电芯13的两端相连,用于将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转换成第一电压V1,其中a≤V1≤b,a表示移动终端10(或移动终端10内的器件,或移动终端10内的芯片)的最小工作电压,b表示移动终端10(或移动终端10内的器件,或移动终端10内的芯片)的最大工作电压;供电电路22,与降压电路21的输出端相连,基于第一电压为移动终端10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在图1描述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引入了降压电路21,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会先经过降压电路31进行降压,得到第一电压,由于第一电压处于移动终端10的最小工作电压和最大工作电压之间,可以直接用于为移动终端供电,解决了多节电芯方案下如何供电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是随着多节电芯13的电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上文中的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可指多节电芯13的当前的总电压。例如,单节电芯的工作电压可以位于3.0V-4.35V之间,假设多节电芯包括2节电芯,且两节电芯的当前电压均为3.5V,则上文中的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为7V。
以单节电芯的工作电压的取值范围为3.0V-4.35V为例,则a=3.0V,b=4.35V,为了保证移动终端内的器件的供电电压正常,降压电路21可以将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降到3.0V-4.35V这一区间中的任意值。降压电路21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Buck电路、电荷泵(charge pump)等电路形式实现降压。
需要说明的是,降压电路21可以是电荷泵,通过电荷泵可以直接将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降为当前总电压的1/N,其中,N表示该多节电芯13所包含的电芯的数量。传统的Buck电路包含开关管和电感等器件,电感的损耗均比较大,因此,采用Buck电路降压会导致多节电芯13的功率损耗比较大,与Buck电路相比,电荷泵主要是利用开关管和电容进行降压,电容基本上不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采用电荷泵能够实现降低降压过程带来的电路损耗。具体地,电荷泵内部的开关管以一定方式控制电容的充电和放电,从而使输入电压以一定因数降低(本发明实施例选取的因数为1/N),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电压。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供电电路32,供电电路32的输入端与多节电芯13中的任意单节电芯的两端相连,供电电路32基于单节电芯13的电压为移动终端10内的器件供电。
应理解,经过降压电路降压处理之后的电压可能会出现纹波,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供电质量,本发明实施例直接从多节电芯中的某个单节电芯的两端引出供电电压,为移动终端内的器件供电,由于电芯输出的电压比较稳定,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解决多节电芯方案下如何供电的问题的同时,能够保持移动终端的供电质量。
进一步地,在图3a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b所示,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均衡电路33,均衡电路33与多节电芯13相连,用于均衡多节电芯13中的各电芯之间的电压。
采用图3a所示的供电方式之后,为移动终端内的器件供电的电芯(下称主电芯,其余电芯称为从电芯)会持续消耗电量,导致主电芯和从电芯之间的电压不均衡(或称电压不一致),多节电芯13之间电压不均衡会降低多节电芯13的整体性能,影响多节电芯13的使用寿命,而且,多节电芯13之间的电压不均衡会导致多节电芯13比较难于统一管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引入均衡电路33,以均衡多节电芯13中的各电芯之间的电压,从而提高多节电芯13的整体性能,便于多节电芯13的统一管理。
均衡电路33的实现方式很多,例如,可以在从电芯两端连接负载,消耗从电芯的电量,使其与主电芯的电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主电芯和从电芯的电压保持一致。或者,可以使用从电芯为主电芯充电,直到主电芯和从电芯的电压一致为止。
随着适配器的输出功率变大,适配器在对移动终端内的电芯进行充电时,容易造成电芯的析锂现象,从而降低电芯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电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控制适配器输出脉动直流电(或称单向脉动的输出电流,或称脉动波形的电流,或称馒头波电流),由于第一充电电路12采用直充模式,适配器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可以直接加载到了多节电芯13的两端,如图4所示,脉动直流电的电流大小周期性变换,与恒流相比,脉动直流电能够降低锂电芯的析锂现象,提高电芯的使用寿命。此外,与恒流相比,脉动直流电能够减少充电接口的触点的拉弧的概率和强度,提高充电接口的寿命。
将适配器的输出电流设置为脉动直流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去掉适配器中的次级滤波电路,直接将次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即为脉动直流电)作为适配器的输出电流。
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2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为脉动波形的电压,脉动波形的电压也可称为单向脉动的输出电压,或馒头波电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2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流还可以是交流电(例如,适配器内部无需进行整流和滤波,直接将市电降压后输出),交流电同样能够降低锂电芯的析锂现象,提高电芯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2的充电模式为恒流模式。应理解,恒流模式是指充电电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并非指充电电流始终保持恒定,实际中,在恒流模式下,第一充电电路12可以根据多个电芯的当前电压实时调节恒流模式对应的充电电流,实现分段恒流。进一步地,如果第一充电电路12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流为脉动直流电,第一充电电路12的充电模式为恒流模式可以指脉动直流电的峰值或脉动直流电的均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如果第一充电电路12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流为交流电,第一充电电路12的充电模式为恒流模式可以指交流电的正向电流的峰值或均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节电芯13可以共同封装在一个电池51中,进一步地,该电池51还可以包括电池保护板52,通过电池保护板52可以实现过压过流保护、电量平衡管理、电量管理等功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第二充电电路61,第二充电电路61包括升压电路62,升压电路62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接口11和多节电芯13相连,升压电路62通过充电接口11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第二电压,并将第二电压加载在多节电芯13的两端,为多节电芯充电,其中第二充电电路61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小于多节电芯的总电压,第二电压大于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
由上文可知,第一充电电路12对多节电芯13进行直充,这种充电方式要求适配器的输出电压高于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例如,对于两节电芯串联的方案而言,假设每节电芯的当前电压为4V,使用第一充电电路12为该两节电芯充电时,要求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至少要大于8V,但是,普通适配 器的输出电压一般为5V,普通适配器无法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2为多节电芯13充电,为了能够兼容普通适配器提供的充电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引入第二充电电路61,该第二充电电路61包括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可以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升高至第二电压,使其大于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从而解决了普通适配器无法为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13充电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充电电路61接收到的适配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不作具体限定,只要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低于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即可通过第二充电电路61进行升压之后,再为该多节电芯13进行充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升压电路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采用Boost升压电路,还可以采用电荷泵进行升压。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充电电路61可以采用传统的充电电路设计方式,即在充电接口和电芯之间设置充电管理芯片,该充电管理芯片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恒压、恒流控制,并根据实际需要对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如升压或降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该充电管理芯片的升压功能,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高于多节电芯13的总电压的第二电压。应理解,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二充电电路61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开关或控制单元实现,例如,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如适配器的类型)在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二充电电路61之间进行灵活地切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2对应的充电模式可以称为快速充电模式,第二充电电路61对应的充电模式可以称为普通充电模式,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大于普通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如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大于普通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例如,普通充电模式可以理解为额定输出电压为5V,额定输出电流小于等于2.5A的充电模式;快速充电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大电流充电模式,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可以高于2.5A,例如可以达到5-10A,且快速充电模式采用的是直充模式,即直接将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加载到电芯的两端。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充电接口11可以包括数据线,移动终端10还包括控制单元71,控制单元71可以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多节电芯13的充电过程。以充电接口为USB接口为例,数据线可以是USB接口中的D+线和/或D-线。
本发明实施例对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的通信内容,以及控制单元对多节电芯13的充电过程的控制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控制单元71可以与适配器通信,交互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或当前电量,以控制适配器调整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又如,控制单元71可以与适配器通信,交互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以协商采用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二充电电路61中的哪个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之间的通信内容,以及控制单元71对充电过程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71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多节电芯13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模式;在确定使用快速充电模式为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1控制适配器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2为多节电芯13充电;在确定使用普通充电模式为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1控制适配器通过第二充电电路61为多节电芯13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并非盲目地通过第一充电电路进行快速充电,而是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协商是否可以采用快速充电模式,这样能够提升了快速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地,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模式可包括:控制单元71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询问移动终端是否开启快速充电模式;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71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多节电芯13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
具体地,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可包括:控制单元71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询问将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作为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是否合适;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当前电压合适、偏高或偏低。可选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与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指示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与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匹配、偏高或偏低。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71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 通信,以控制多节电芯13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具体地,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可包括:控制单元71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询问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以便适配器基于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适配器可以将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为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也可以综合考虑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以及自身的电流输出能力等因素之后,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71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多节电芯13的充电过程可包括:在使用快速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适配器的输出电流。
具体地,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可包括:控制单元71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于询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以便适配器根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调整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以便适配器根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调整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可包括:控制单元71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于询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以便适配器根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不断调整适配器的输出电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适配器使用快速充电模式为多节电芯13充电的过程中,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便适配器确定充电接口是否接触不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便适配器确定充电接口是否接触不良可包括:控制单元71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于询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控制单元71向适配 器发送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以便适配器根据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确定充电接口11是否接触不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71还用于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五指令,第五指令用于指示充电接口11接触不良。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更加详细地描述移动终端与适配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应注意,图8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8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如图8所示,快充过程可以包含五个阶段:
阶段1:
控制单元71与电源提供装置连接后,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数据线D+、D-检测电源提供装置的类型,当检测到电源提供装置为适配器时,则移动终端吸收的电流可以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I2(例如可以是1A)。当适配器检测到预设时长(例如,可以是连续T1时间)内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I2时,则适配器可以认为移动终端对于电源提供装置的类型识别已经完成,适配器开启适配器与控制单元71之间的握手通信,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1(对应于上述第一指令),以询问控制单元71是否开启快速充电模式(或称为闪充模式)。
当适配器收到控制单元71发送的指令1的回复指令,且该指令1的回复指令指示控制单元71不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时,适配器再次检测自身的输出电流,当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在预设的连续时长内(例如,可以是连续T1时间)仍然大于或等于I2时,再次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1,询问控制单元71是否开启快速充电模式。适配器重复阶段1的上述步骤,直到控制单元71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或适配器的输出电流不再满足大于或等于I2的条件。
当控制单元71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后,快充充电过程开启,快充通信流程进入第2阶段。
阶段2:
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可以包括多个档位,适配器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2 (对应于上述第二指令),以询问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是否适合作为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或者,指令2询问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与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是否匹配)。
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指令2的回复指令,以指示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合适、偏高或偏低,如指令2的回复指令指示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偏高或偏低时,适配器可以将其输出的当前电压调整一格档位,并再次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2,重新询问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是否适合作为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重复阶段2的上述步骤直到控制单元71确定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适合作为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进入第3阶段。
阶段3:
适配器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3(对应于上述第三指令),询问控制单元71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指令3的回复指令,以指示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并进入第4阶段。
阶段4:
适配器根据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然后进入阶段5,即恒流阶段。
阶段5:
在进入恒流阶段后,适配器每间隔一段时间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4(对应于上述第四指令),询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控制单元71可以向适配器发送指令4的回复指令,以反馈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适配器可以根据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判断充电接口的接触是否良好,以及是否需要降低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当适配器判断充电接口的接触不良时,可以向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5(对应于上述第五指令),然后复位以重新进入阶段1。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1中,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1的回复指令时,指令1的回复指令中可以携带该移动终端的通路阻抗的数据(或信息),移动终端的通路阻抗数据可用于在阶段5判断充电接口的接触是否良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2中,从移动终端同意启动快速充电模式到适配器将输出电压调整到合适的电压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该时间超出预定范围,则控制单元71可以判定快充通信过 程异常,复位以重新进入阶段1。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2中,当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比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高ΔV(ΔV可以设定为200~500mV)时,控制单元71向适配器发送指令2的回复指令,以指示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合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4中,适配器的输出电流的调整速度可以控制一定范围之内,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调整速度过快而导致的第一充电电路12的充电过程异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5中,适配器的输出电流的变化幅度可以控制在5%以内。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阶段5中,适配器可以实时监测第一充电电路12的通路阻抗,具体地,适配器可以根据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控制单元71反馈的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监测第一充电电路12的通路阻抗。当第一充电电路12的通路阻抗>移动终端的通路阻抗+充电线缆的阻抗时,可以认为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停止使用第一充电电路12充电。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启快速充电模式之后,适配器与控制单元71之间的通信时间间隔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通信间隔过短而导致快充通信过程异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快充过程的停止(或快速充电模式的停止)可以分为可恢复的停止和不可恢复的停止两种:
例如,当检测到多节电芯13充满或充电接口接触不良时,快充过程停止,快充通信过程复位,重新进入阶段1,移动终端不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快充通信流程不进入阶段2,这种情况下的快充过程的停止可以视为不可恢复的停止。
又例如,当控制单元71和适配器之间出现通信异常时,快充过程停止,快充通信过程复位,重新进入阶段1,在满足阶段1的要求后,控制单元71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以恢复快充过程,这种情况下的快充过程的停止可以视为可恢复的停止。
又例如,当控制单元71检测到多节电芯13中的某个电芯出现异常时,快充过程停止,快充通信过程复位,重新进入阶段1,控制单元71不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当多节电芯13均恢复正常,且满足阶段1的要求后,控制单元71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这种情况下的快充过程的停止可以视为 可恢复的停止。
需要特别说明地,以上对图8示出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举例来说,在阶段1中,移动终端与适配器进行连接后,控制单元71与适配器之间的握手通信也可以由控制单元71发起,即控制单元71发送指令1询问适配器是否开启快速充电模式,当控制单元71接收到适配器的回复指令指示适配器同意开启快速充电模式时,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2为多节电芯13充电。
需要特别说明地,以上对图8示出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举例来说,在阶段5之后,还可包括恒压充电阶段,即,在阶段5中,控制单元71可以向适配器反馈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当多节电芯13的当前电压达到恒压充电电压阈值时,充电阶段从恒流阶段转入恒压阶段,在恒压阶段中,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至某一阈值时停止充电,表示多节电芯13已经被充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7)

  1.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充电接口;
    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相连,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将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的两端,对所述多节电芯进行直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多节电芯的两端相连,用于将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转换成第一电压V1,其中a≤V1≤b,a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小工作电压,b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工作电压;
    供电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移动终端供电。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为电荷泵,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的1/N,其中,N表示该多节电芯所包含的电芯的数量。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接收到的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流为脉动直流电或交流电。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充电模式为恒流模式。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多节电芯相连,所述升压电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将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第二电压,并将所述第二电压加载在所述多节电芯的两端,为所述多节电芯充电,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接收到的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大于所述多节电芯的总电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接收到的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为5V。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 路对应的充电模式为快速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对应的充电模式为普通充电模式,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大于所述普通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数据线,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模式;
    在确定使用快速充电模式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适配器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多节电芯充电;
    在确定使用普通充电模式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适配器通过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所述多节电芯充电。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充电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所述快速充电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同意开启所述快速充电模式。
  12. 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将所述适配器输出的当前电压作为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压是否合适;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当前电压合适、偏高或偏低。
  14. 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以便所述适配器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确定所述快速充电模式的充电电流。
  16. 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控制所述多节电芯的充电过程,包括:
    在使用所述快速充电模式充电的过程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流。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调整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多节电芯的当前电压;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多节电芯的当前电压,以便所述适配器根据所述多节电芯的当前电压,调整所述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
PCT/CN2016/101943 2016-10-12 2016-10-12 移动终端 WO201806824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1943 WO2018068242A1 (zh) 2016-10-12 2016-10-12 移动终端
TW106124382A TWI627815B (zh) 2016-10-12 2017-07-20 行動終端
CN201710773687.6A CN107947252B (zh) 2016-10-12 2017-08-31 终端和设备
US15/691,961 US11056896B2 (en) 2016-10-12 2017-08-31 Terminal and device
DK17189332.4T DK3309924T3 (da) 2016-10-12 2017-09-05 Terminal med to ladekredsløb
EP21154573.6A EP3832845A1 (en) 2016-10-12 2017-09-05 Terminal with two charging circuits
EP17189332.4A EP3309924B1 (en) 2016-10-12 2017-09-05 A terminal with two charging circuits
PT171893324T PT3309924T (pt) 2016-10-12 2017-09-05 Terminal com dois circuitos de carga
ES17189332T ES2863245T3 (es) 2016-10-12 2017-09-05 Un terminal con dos circuitos de carga
JP2017189123A JP6467013B2 (ja) 2016-10-12 2017-09-28 端末及び装置
KR1020170126970A KR102110799B1 (ko) 2016-10-12 2017-09-29 단말기 및 장치
JP2019002131A JP6713558B2 (ja) 2016-10-12 2019-01-09 装置
US17/336,563 US11689029B2 (en) 2016-10-12 2021-06-02 Terminal with charging circuit and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1943 WO2018068242A1 (zh) 2016-10-12 2016-10-12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68242A1 true WO2018068242A1 (zh) 2018-04-19

Family

ID=61905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6/101943 WO2018068242A1 (zh) 2016-10-12 2016-10-12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627815B (zh)
WO (1) WO201806824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752A (zh) * 2012-05-24 2012-10-10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充电式移动终端
CN104993565A (zh) * 2015-08-05 2015-10-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直充电源适配器
CN205141721U (zh) * 2015-10-26 2016-04-06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倍压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5762883A (zh) * 2014-12-24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896670A (zh) * 2016-05-25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978049A (zh) * 2015-10-26 2016-09-28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倍压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5362B2 (en) * 2009-12-04 2013-03-26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um output-voltage battery charger
KR101211756B1 (ko) * 2010-02-11 2012-12-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03094939A (zh) * 2011-11-01 2013-05-0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电路
CN103746425B (zh) * 2014-01-09 2016-02-1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电路及其方法
TW201539935A (zh) * 2014-04-03 2015-10-16 Lausdeo Corp 行動電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752A (zh) * 2012-05-24 2012-10-10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充电式移动终端
CN105762883A (zh) * 2014-12-24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993565A (zh) * 2015-08-05 2015-10-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直充电源适配器
CN205141721U (zh) * 2015-10-26 2016-04-06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倍压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5978049A (zh) * 2015-10-26 2016-09-28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倍压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5896670A (zh) * 2016-05-25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7815B (zh) 2018-06-21
TW201815005A (zh) 201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68243A1 (zh) 移动终端
CN107947252B (zh) 终端和设备
KR102121543B1 (ko) 균형 회로, 충전 대기 기기 및 충전 제어방법
WO2017133379A1 (zh)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KR102318241B1 (ko) 충전 대기 설비 및 충전 방법
US20210313822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o be charged
WO2018068461A1 (zh)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方法
WO2018068242A1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69187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69187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