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7161713A1 - 壳体、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7161713A1
WO2017161713A1 PCT/CN2016/086566 CN2016086566W WO2017161713A1 WO 2017161713 A1 WO2017161713 A1 WO 2017161713A1 CN 2016086566 W CN2016086566 W CN 2016086566W WO 2017161713 A1 WO2017161713 A1 WO 201716171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ng side
slit
strip
slit str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865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胡莎莎
赵宁
向胜昭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61016370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65570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6102871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78983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61028714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76249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S16895065T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S2746203T3/es
Priority to EP16895065.7A priority patent/EP3273536B1/en
Publication of WO201716171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7161713A1/zh
Priority to US15/798,823 priority patent/US10886597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区域、第二壳体区域、第一缝隙带和第一连接段,第一缝隙带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第一壳体区域和第二壳体区域位于第一缝隙带的两侧,第一连接段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具有肉眼不可视的净空区域,提高壳体的外观整体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壳体、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应用该壳体的天线装置和应用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使用者对电子产品的信号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等具有天线的移动终端很多选用金属壳体,以保证使用强度的同时,满足质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众所周知,金属为信号屏蔽材料,为避免壳体信号屏蔽影响天线效率作用,通常壳体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结合,而为了利于天线信号的辐射,非金属的比重比较大,其影响了移动终端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壳体具有肉眼不可视的净空区域,提高壳体的外观整体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和天线装置的辐射体为金属壳体,使得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提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区域、第二壳体区域、第一缝隙带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一缝隙,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隔离。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 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缝隙并排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缝隙之间设置第一金属条。
其中,
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宽为0.01mm;或者,
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宽为0.5mm;或者,
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宽为0.01mm~0.5mm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条的数量为2~5条。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非信号屏蔽材料。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第二缝隙带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三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放端和第二闭合端,所述第二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上,所述第二缝隙带的第二闭合端从所述第二长边朝向所述第一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闭合端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 带和所述第二缝隙带均从所述第一长边延伸至所述第二长边,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所述第二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二缝隙带。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带和所述第二缝隙带平行设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匹配电路和壳体,所述壳体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区域、第二壳体区域、第一缝隙带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一缝隙,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在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作为辐射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缝隙并排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缝隙之间设置第一金属条。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隔离。
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缝隙带中的一条所述第一金属条,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辐射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条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电连接所述辐射部,所述静触头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条,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导通或断开,从而导通或断开所述辐射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条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的静触头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一个静触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金属条电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的静触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静触头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条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非信号屏蔽材料。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第二缝隙带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三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三壳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放端和第二闭合端,所述第二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上,所述第二缝隙带的第二闭合端从所述第二长边朝向所述第一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闭合端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和所述第二缝隙带均从所述第一长边延伸至所述第二长边,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所述第二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二缝隙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天线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的辐射体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且通过缝隙带(第一缝隙带和/或第二缝隙带)将壳体分隔成至少两个 壳体区域(第一壳体区域、第二壳体区域和第三壳体区域)形成天线装置的辐射部,至少两个壳体区域之间通过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电连接,并且通过连接段与天线装置的匹配电路电连接,进行馈电。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和天线装置的辐射体的设计利用了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辐射面积大,且不需要再额外设计天线辐射体,不但提高了天线装置的辐射效率,而且使得移动终端整体结构简化,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成本;并且缝隙带为由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细小缝隙组成,使得缝隙带肉眼不可视,提高了壳体的外观整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天线装置中的壳体、移动终端中的主板及设置在主板上的匹配电路和射频收发电路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壳体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侧”“下侧”“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涉及的一种移动终端10,该移动终端10包括天线装置,移动终端1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移动终端10包括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包括壳体、射频收发电路和匹配电路,其中,壳体通常作为移动终端10的后盖,其内部容纳电池及主板。
天线装置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下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包括壳体1、射频收发电路2和匹配电路3,射频收发电路2和匹配电路3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主板4上,或者设置在与主板4相连接的电路板上。匹配电路3电连接在射频收发电路2和壳体1之间,以实现信号的收发功能。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第一缝隙带14和第一连接段15,第一缝隙带14设有至少一条第一缝隙142。第一缝隙带14和第一连接段15位于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之间,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位于第一缝隙带14的两侧,第一连接段14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第一缝隙带14设有多条并排间隔第一缝隙142。具体的,壳体1为整片的金属板材的导电材料制成,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L1、第二长边L2以及相对设置的一对短边S,一对短边S相对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长边L1和第二长边L2之间。壳体1除了第一缝隙带14外的导电材料的区域定义金属区域。其中,第一连接段115、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金属12构成金属区域。第一缝隙带14可以是由壳体1的边缘切入,并未完全切断壳体1,从而使得壳体1的结构完整,进而壳体1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具体的,在壳体1上通过激光切割切割多条细小的第一金属条141,其中,相邻两条第一金属条141之间形成一条第一缝隙142,即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 金属条141形成第一缝隙带14。通过第一缝隙带14将壳体1分割成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缝隙带14还可以是磨床切割而成。
可以理解的,第一缝隙142为长矩形孔缝。可以理解的,第一缝隙带14中的第一缝隙142中可以填充非信号屏蔽材料,如塑胶,在进一步提高壳体1的外观整体性的同时又使得壳体1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而且非信号屏蔽材料还可为透光的。在天线装置100应用于终端时,终端内部对应第一缝隙带14设置呼吸灯(未图示),从而使得第一缝隙142内的透光非信号屏蔽材料可以透过呼吸灯的光线,从而用户可以从天线装置100的外部观察呼吸灯光线,进而了解终端的运行情况,提高终端的外观效果,并且提高用户体验。较优地,透光非信号屏蔽材料采用导光材料,从而使得第一缝隙带14呈现光带状,进而提高天线装置100的外观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上的第一缝隙带14可以只设置一条第一缝隙142。第一缝隙142和第一连接段15将壳体1分隔成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
其中,第一连接段15为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材质),第一连接段15位于壳体1的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即第一连接段15和第一缝隙带14在壳体1的同一排上,可以理解的,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可以为直线状,即第一缝隙带14沿着短边S的方向的两侧,还可以为第一缝隙带14的中间位置,当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为直线状,则第一缝隙带14和第一连接段15位于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之间,该延伸路径使得在壳体1上容易加工出该第一缝隙带14和第一连接段15。可以理解的,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还可以为波浪状、曲线状,该形状的延伸路径能够改变壳体1的带宽。第一连接段15不但电连接在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之间,还作为馈电点与匹配电路3电连接,使得金属区域能够接收馈电信号,从而使得金属区域可以辐射电磁波即作为天线装100的辐射体,进而形成天线射频,即第一连接段15、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作为天线装置100的辐射体,其间,由于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的面积较大,从而使得天线装置100和具有该天线装置100的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较高。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段15也可以作为天线装置100的回地点,即实现天线装置100辐射体的接地功能。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段15通过金属弹片与主 板4上的匹配电路3电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42还可以为波浪形、闪电状、长椭圆形等。
可以理解的,多个第一金属条141等距排列,第一缝隙142的缝宽小于第一金属条141的宽度。具体的,第一金属条141的缝宽与第一缝隙142的宽度之比为1.5~2.0,从而使得相邻第一缝隙142占比较小,用户肉眼无法分辨第一缝隙142,进而整体提高天线装置100的外观效果。优选的,第一缝隙142的缝宽为0.01mm~0.5mm。更为具体的,第一缝隙142的缝宽为0.05mm~0.3mm,第一金属条141的数目大于5个~10个。利用相邻两个第一金属条141之间的缝宽保证最小在0.05mm,使得第一缝隙142无法被用户直接分辨出,并且保证天线装置100最低的射频效率,相反地,控制第一缝隙142的缝宽保证最大在0.3mm,使得天线装置100的射频效率提高。同样,第一金属条141的数目最小控制在5个,以保证天线装置100的外观要求,在第一金属条141的数目最大控制在10个,以提高天线装置100的射频效率。第一缝隙带14的宽度为1.5mm~5.0mm,从而使得第一缝隙带14占整个壳体10的比例较小,从而提高天线装置100的外观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42的缝宽为0.06mm,使得第一缝隙142肉眼不可视,进一步提高壳体1的外观整体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42的缝宽可以为0.01mm,第一缝隙142的缝宽可以为0.5mm,第一缝隙142的缝宽可以为0.05mm,第一缝隙142的缝宽可以为0.3mm。优选的,第一缝隙142的数量为2~5条,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42的数量为3条,利于天线装置100的辐射。
以下以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为直线状进行举例,为了便于描述,壳体1上除了第一缝隙带14的具有导电材料的区域皆定义为金属区域,该金属区域作为天线装置100的辐射部。
可以理解的,第一缝隙带14与第一连接段15相靠近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5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第一缝隙带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14a和第一闭合端14b,第一开放端14a位于第一长边L1上,第一缝隙带14的第一闭合端14b从第一长边L1朝向第二长边L2延伸,壳体1的第一闭合端14b与第二长边L2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连接段15。通过将第一缝隙带14设置为上述结构,进一步提高壳体1的金属占比,从而提高壳体1和移动终端 的外观整体性。其中,第一金属条141在第一闭合端14b的部分与第一连接段15直接连接,即第一闭合端14b与第一连接段15为非隔离状态。
进一步的,壳体1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13、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第二缝隙带16设有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金属条16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位于第二缝隙带16的两侧,第二连接段17设置于壳体1之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段17电连接在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之间,第二连接段17与匹配电路3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缝隙带16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缝隙带14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可以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相同。在通过增加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使得壳体1被分隔成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即壳体1形成三个辐射部,进一步提高天线装置100和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
可以理解的,第二缝隙带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放端16a和第二闭合端16b,第二开放端16a位于第二长边L2上,第二缝隙带16的第二闭合端16b从第二长边L2朝向第一长边L1延伸,壳体1之第二闭合端16b与第一长边L1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连接段17。其中,第二金属条161在第二闭合端16b的部分与第二连接段17直接连接,即第二闭合端16b与第二连接段17为非隔离状态。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L1、第二长边L2以及一对短边S,一对短边S相对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长边L1和第二长边L2之间,第一缝隙带14从第一长边L1朝向第二长边L2延伸,第一连接段15横跨第一缝隙带14。具体的,第一缝隙带14具有两个第一开放端14a,两个第一开放端14a分别位于第一长边L1和第二长边L2上,第一连接段15横跨第一缝隙带14。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被第一缝隙带14完全分隔,第一连接段15为独立于壳体1的导电片,制造过程中,先形成第一缝隙带14,再制作第一连接段15。第一连接段15可以位于第一缝隙带14的任意位置处。其中,第一金属条141在靠近第一连接段15的部分与第一连接段15直接连接,第一金属条141与第一连接段15为非隔离状态。
进一步的,壳体1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13、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第二缝隙带16设有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金属条161,第二壳体区域 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位于第二缝隙带16的两侧,第二连接段17设置于壳体1之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段17电连接在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之间,第二连接段17与匹配电路3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缝隙带16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缝隙带14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可以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相同。通过增加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使得壳体1被分隔成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即壳体1形成三个辐射部,进一步提高天线装置100和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可以理解的,第二缝隙带16从第一长边L1延伸至第二长边L2,第二连接段17横跨第二缝隙带16。其中,第二金属条161在靠近第二连接段17的部分与第二连接段17直接连接,即第二金属条161与第二连接段17为非隔离状态。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缝隙带14与第二缝隙带16彼此平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100和移动终端的辐射体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1上,且通过缝隙带(第一缝隙带14和/或第二缝隙带16)将壳体1分隔成至少两个壳体区域(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形成天线装置100的辐射部,至少两个壳体区域之间通过连接段(第一连接段15和第二连接段17)电连接,并且通过连接段与天线装置100的匹配电路3电连接,进行馈电。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和天线装置100的辐射体的设计利用了移动终端壳体1的结构,辐射面积大,且不需要再额外设计天线辐射体,不但提高了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效率,而且使得移动终端整体结构简化,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成本;并且缝隙带为由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金属条(第一金属条141或第二金属条161)组成,使得缝隙带肉眼不可视,提高了壳体1的外观整体性。
请参阅图7,图7所示为天线装置100的壳体1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图6中,第一连接段15连接匹配电路3成为馈电点,这样,第一壳体区域11上的电流方向从第二长边L2流向第一长边L1,第二壳体区域12上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缝隙带14朝向垂直于第一缝隙带14的方向。
请参照图8和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200,该天线装置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装置10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缝隙带14与第一连接段15相靠近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5隔离,并且对应该 第一缝隙带14的结构,天线装置200还进一步设置了开关6,开关6连接于第一缝隙带14中的一条第一金属条141,用于导通或断开辐射部与第一金属条141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一金属条141与壳体1除了第一缝隙带14外的金属区域即辐射部(第一连接段、第一壳体区域和第二壳体区域)相隔离,利用开关6控制第一金属条141与辐射部的导通状态,从而使得辐射部的谐振频率产生变化,即天线装置200的频段增加,从而增加带宽,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开关6可以是单刀多掷开关,也可以是单刀单掷开关。具体的,开关6包括动触头61和静触头62,动触头61电连接辐射部,静触头62电连接第一金属条141,动触头61与静触头62导通或断开,从而导通或断开辐射部与第一金属条141之间的电连接。动触头61可以与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连接,以根据终端的控制信号与静触头62相导通。静触头6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或多个静触头62可以对应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第一金属条141。
如图8所示,开关6的静触头6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静触头62与其中一个第一金属条141电连接。当动触头61与静触头62相导通时,与该静触头62电连接的第一金属条141经动触头61与辐射部相导通,从而改变辐射部的产生第一谐振频率的电磁波。当静触头62与第一金属条141断开时,第一金属条141和金属区域相断开,金属区域辐射第二谐振频率的电磁波,第二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进而,天线装置可以产生不同谐振频率的电磁信号,进而带宽增加,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9所示,开关6的静触头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静触头62与其中两个第一金属条141电连接,动触头61与其中一个静触头62导通或断开。具体的,两个静触头62分别是第一静触头621和第二静触头622。多个第一金属条141中包括一条第一金属条1411和另一条第一金属条1412。两条第一金属条141相邻设置。一条第一金属条1411相较于另一条第一金属条1412靠近第二壳体区域12,即一条第一金属条1411至第二壳体区域12的距离小于另一条第一金属条1412至金属区域12的距离。第一静触头621电连接第一金属条141,第二静触头622电连接另一条第一金属条1412。当动触头61与一条第一金属条1411导通时,辐射部辐射第一谐振频率的电磁波。当动触头61与另一条第一金属条1412导通时,由于另一条第一金属条1412与第二辐射部12 之间形成的缝宽尺寸大于第一金属条141与辐射部之间形成的缝宽尺寸,进而使得辐射部所辐射的谐振频率改变,即辐射部辐射第三谐振频率的电磁波且第三谐振频率不同于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进一步使得天线装置200可以辐射更多不同谐振频率的电磁波,形成更多的频段,方便用户在不同的频段间进行选择,进一步地增加天线带宽。同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多个静触头62对应电连接至多个第一金属条141,从而根据每一第一金属条141与辐射部之间形成不同尺寸的缝宽,导致辐射部所辐射的谐振频率不同,从而形成更多的频段,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频段选择。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第一缝隙带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14a和第一闭合端14b,第一开放端14a位于第一长边L1上,第一缝隙带14的第一闭合端14b从第一长边L1朝向第二长边L2延伸,壳体1的第一闭合端14b与第二长边L2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连接段15。通过将第一缝隙带14设置为上述结构,进一步提高壳体1的金属占比,从而提高壳体1和移动终端的外观整体性。其中,第一金属条141在第一闭合端14b的部分与第一连接段15相隔离,即第一闭合端14b与第一连接段15为隔离状态。
进一步的,壳体1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13、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第二缝隙带16设有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金属条16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位于第二缝隙带16的两侧,第二连接段17设置于壳体1之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段17电连接在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之间,第二连接段17与匹配电路3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缝隙带16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缝隙带14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可以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相同。在通过增加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使得壳体1被分隔成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即壳体1形成三个辐射部,进一步提高天线装置100和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
可以理解的,第二缝隙带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放端16a和第二闭合端16b,第二开放端16a位于第二长边L2上,第二缝隙带16的第二闭合端16b从第二长边L2朝向第一长边L1延伸,壳体1之第二闭合端16b与第一长边L1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连接段17。其中,第二金属条在第二闭合端16b的部分与第二连接段17直接连接,即第二闭合端16b与第二连接段17为非隔离状 态。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L1、第二长边L2以及一对短边S,一对短边S相对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长边L1和第二长边L2之间,第一缝隙带14从第一长边L1朝向第二长边L2延伸,第一连接段15横跨第一缝隙带14。具体的,第一缝隙带14具有两个第一开放端14a,两个第一开放端14a分别位于第一长边L1和第二长边L2上,第一连接段15横跨第一缝隙带14。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区域11和第二壳体区域12被第一缝隙带14完全分隔,第一连接段15为独立于壳体1的导电片,制造过程中,先形成第一缝隙带14,再制作第一连接段15。第一连接段15可以位于第一缝隙带14的任意位置处。其中,第一金属条141在靠近第一连接段15的部分与第一连接段15相隔离,第一金属条141与第一连接段15为隔离状态。
进一步的,壳体1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13、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第二缝隙带16设有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金属条16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位于第二缝隙带16的两侧,第二连接段17设置于壳体1之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段17电连接在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之间,第二连接段17与匹配电路3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缝隙带16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缝隙带14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缝隙带16的延伸路径可以第一缝隙带14的延伸路径相同。通过增加第二缝隙带16和第二连接段17,使得壳体1被分隔成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即壳体1形成三个辐射部,进一步提高天线装置100和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可以理解的,第二缝隙带16从第一长边L1延伸至第二长边L2,第二连接段17横跨第二缝隙带16。其中,第二金属条161在靠近第二连接段17的部分与第二连接段17相隔离,即第二金属条161与第二连接段17为隔离状态。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缝隙带14与第二缝隙带16彼此平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200和移动终端的辐射体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1上,且通过缝隙带(第一缝隙带14和/或第二缝隙带16)将壳体1分隔成至少两个壳体区域(第一壳体区域11、第二壳体区域12和第三壳体区域13)形成天线装置200的辐射部,至少两个壳体区域之间通过连接段(第一连接段15和第二连接段17)电连接,并且通过连接段与天线装置200的匹 配电路3电连接,进行馈电。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和天线装置200的辐射体的设计利用了移动终端壳体1的结构,辐射面积大,且不需要再额外设计天线辐射体,不但提高了天线装置200的辐射效率,而且使得移动终端整体结构简化,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成本;并且缝隙带为由多条并排间隔设置的金属条(第一金属条141或第二金属条161)组成,使得缝隙带肉眼不可视,提高了壳体1的外观整体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200还通过第一金属条161与壳体1除了第一缝隙带14外的金属区域即辐射部(第一连接段、第一壳体区域和第二壳体区域)相隔离,利用开关6控制第一金属条141与辐射部的导通状态,从而使得辐射部的谐振频率产生变化,即天线装置200的频段增加,从而增加带宽,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0)

  1. 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区域、第二壳体区域、第一缝隙带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一缝隙,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隔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一个。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缝隙并排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缝隙之间设置第一金属条。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宽为0.01mm;或者,
    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宽为0.5mm;或者,
    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宽为0.01mm~0.5mm。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条的数量为2~5条。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非信号 屏蔽材料。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第二缝隙带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三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放端和第二闭合端,所述第二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上,所述第二缝隙带的第二闭合端从所述第二长边朝向所述第一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闭合端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和所述第二缝隙带均从所述第一长边延伸至所述第二长边,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所述第二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二缝隙带。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带和所述第二缝隙带平行设置。
  15. 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匹配电路和壳体,所述壳体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区域、第二壳体区域、第一缝隙带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一缝隙,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在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区域作为辐射部。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一个。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缝隙并排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缝隙之间设置第一金属条。
  20. 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靠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隔离。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缝隙带中的一条所述第一金属条,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辐射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条之间的电连接。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电连接所述辐射部,所述静触头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条,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导通或断开,从而导通或断开所述辐射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条之间的电连接。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的静触头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一个静触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金属条电连接。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的静触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静触头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条电连接。
  2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中设置非信号屏蔽材料。
  2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区域、第二缝隙带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设有至少一条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三壳体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缝隙带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缝隙带的延伸路径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区域和所述第三壳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一闭合端,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一缝隙带的第一闭合端从所述第一长边朝向所述第二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闭合端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缝隙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放端和第二闭合端,所述第二开放端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上,所述第二缝隙带的第二闭合端从所述第二长边朝向所述第一长边延伸,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闭合端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
  29.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以及一对短边,所述一对短边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之间,所述第一缝隙带和所述第二缝隙带均从所述第一长边延伸至所述第二长边,所述第一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一缝隙带,所述第二连接段横跨所述第二缝隙带。
  30.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PCT/CN2016/086566 2016-03-21 2016-06-21 壳体、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716171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S16895065T ES2746203T3 (es) 2016-03-21 2016-06-21 Carcasa, aparato de antena y terminal móvil
EP16895065.7A EP3273536B1 (en) 2016-03-21 2016-06-21 Housing, antenna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15/798,823 US10886597B2 (en) 2016-03-21 2017-10-31 Housing,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3702.0 2016-03-21
CN201610163702.0A CN105655701B (zh) 2016-03-21 2016-03-21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1610287114.8A CN105789833B (zh) 2016-04-29 2016-04-29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1610287147.2A CN105762493B (zh) 2016-04-29 2016-04-29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1610287114.8 2016-04-29
CN201610287147.2 2016-04-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5/798,823 Continuation US10886597B2 (en) 2016-03-21 2017-10-31 Housing,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1713A1 true WO2017161713A1 (zh) 2017-09-28

Family

ID=5989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6/086566 WO2017161713A1 (zh) 2016-03-21 2016-06-21 壳体、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6597B2 (zh)
EP (1) EP3273536B1 (zh)
ES (1) ES2746203T3 (zh)
WO (1) WO2017161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93808B1 (ko) * 2017-06-20 2022-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86184B1 (ko) * 2018-07-06 2023-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전성 기판에 지정된 간격으로 배치된 복수의 슬릿들 및 상기 복수의 슬릿들 사이까지 연장된 다른 슬릿이 형성된 안테나 구조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244664A (zh) * 2018-09-30 2019-0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KR20210004752A (ko) * 2019-07-05 2021-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구조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855A (zh) * 2010-05-27 2011-08-03 苹果公司 用于优化发射的射频信号的位置的壳体结构
US8373610B2 (en) * 2007-12-18 2013-02-12 Apple Inc. Microslot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3775569U (zh) * 2014-03-28 2014-08-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金属壳体
CN104584324A (zh) * 2014-03-28 2015-04-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金属外壳与天线的整合结构
CN105655701A (zh) * 2016-03-21 2016-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1759B (en) 2002-07-24 2003-07-11 Ind Tech Res Inst Foldable dual-band monopole antenna
US20110263300A1 (en) * 2008-12-25 2011-10-27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WO2010116589A1 (ja) * 2009-03-30 2010-10-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電子機器及びスロットアンテナ製造方法
US8711044B2 (en) * 2009-11-12 2014-04-29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ntenna housing
US9300033B2 (en) * 2011-10-21 2016-03-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n antenna adjacent to an edge of the device
WO2013064872A1 (en) * 2011-10-31 2013-05-10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antennas with multi-band wave traps
US9350069B2 (en) * 2012-01-04 2016-05-24 Apple Inc. Antenna with switchable inductor low-band tuning
US9203139B2 (en) * 2012-05-04 2015-12-01 Apple Inc.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slot-based parasitic elements
US9122966B2 (en) * 2012-09-07 2015-09-01 Lawrence F. Gla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716307B2 (en) * 2012-11-08 2017-07-25 Htc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CN103280623B (zh) 2013-05-27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
US9960489B2 (en) * 2013-08-23 2018-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TWI557984B (zh) * 2014-03-05 2016-11-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裝置
CN203886669U (zh) 2014-05-21 2014-10-2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湿式电除尘器的柔性阳极张紧固定装置
CN204216211U (zh) * 2014-11-12 2015-03-18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终端
CN205081217U (zh) 2015-10-23 2016-03-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缝隙天线及手机
CN205092313U (zh) 2015-11-05 2016-03-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337036B (zh) 2015-11-12 2018-09-0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结构
CN205657165U (zh) 2016-04-29 2016-10-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3610B2 (en) * 2007-12-18 2013-02-12 Apple Inc. Microslot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142855A (zh) * 2010-05-27 2011-08-03 苹果公司 用于优化发射的射频信号的位置的壳体结构
CN203775569U (zh) * 2014-03-28 2014-08-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金属壳体
CN104584324A (zh) * 2014-03-28 2015-04-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金属外壳与天线的整合结构
CN105655701A (zh) * 2016-03-21 2016-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3536A4 (en) 2018-05-23
EP3273536A1 (en) 2018-01-24
EP3273536B1 (en) 2019-08-14
US20180069293A1 (en) 2018-03-08
ES2746203T3 (es) 2020-03-05
US10886597B2 (en)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1119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EP3333977B1 (en) Metal terminal rear cover and terminal
TWI645614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52853B (zh) 天線裝置和行動裝置
CN106887671B (zh) 移动装置
WO2017156900A1 (zh)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5081865A1 (zh) 天线结构和移动终端设备
WO2017161713A1 (zh) 壳体、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286077B (zh) 移动装置
TW201824640A (zh) 行動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37556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JP2011155531A (ja) アンテナ及び携帯無線端末
TWI756778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724754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09309284A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装置
TWI545837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天線模組
CN112311910A (zh) 移动装置
TWI758973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電子設備
TWI724738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56752B (zh) 天線裝置和移動終端
WO2017198134A1 (zh) 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20544229U (zh) 一种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9388182B (zh) 通讯装置
CN117996436A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202127730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68950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