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6191992A1 -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6191992A1
WO2016191992A1 PCT/CN2015/080441 CN2015080441W WO2016191992A1 WO 2016191992 A1 WO2016191992 A1 WO 2016191992A1 CN 2015080441 W CN2015080441 W CN 2015080441W WO 2016191992 A1 WO2016191992 A1 WO 201619199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llation
signal
unit
link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5/0804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余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15/0804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6191992A1/zh
Priority to EP15893655.9A priority patent/EP3297172B1/en
Priority to CN201580049520.4A priority patent/CN106716851B/zh
Publication of WO201619199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6191992A1/zh
Priority to US15/827,388 priority patent/US10033417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2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包括:第一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和第二参考链路;第二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和第二接收链路,并将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作为输出链路;接入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且与所述信号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主抵消单元;接入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且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辅抵消单元;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所述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将辅抵消单元较优的辅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上,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

Description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及微波通信中遇到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干扰的抑制和消除。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逻辑上用于发射信号的发射天线与逻辑上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在物理上可以为同一天线,也可以是不同的天线。但即使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在物理上为不同的天线,由于通信系统在物理走线布局上的局限性,往往也距离较近,因此,同一通信系统中的发射链路对接收链路通常会产生干扰,发射链路发射的信号即为接收链路的干扰信号。
为了减少通信系统中发射链路对接收链路的干扰,传统技术中,通常通过设置干扰抵消单元对接收链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抵消其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如图1所示,可通过功率分配器将发射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用于通过发射天线发送至远端进行传输,另一路则输入到干扰抵消单元中作为抵消参考信号。如图2所示,干扰抵消单元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抵消参考信号做减法,即可得到去干扰的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了信噪比。
然而,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传统技术中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干扰抵消单元在根据抵消参考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时,通常需要对抵消参考信号进行时移、相移或衰减等参数调节操作,从而使抵消参考信号与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分量向对应,因此,在得到去干扰的接收信号之前,随着对抵消参考信号进行时移、相移或衰减的操作过程,可能会使得接收机得到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增大(也就是说干扰信号的功率可能先增大再减小),而过大的干扰信号会导致误码率提高,可能引起通信的终端,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不足。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上述传统技术中干扰抵消方法造成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和第二参考链路;
第二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和第二接收链路,并将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作为输出链路;
接入所述第一参考链路的主抵消单元,且与所述信号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
接入所述第二参考链路的辅抵消单元,且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所述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之后,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 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辅功率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接收链路或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或所述信号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主功率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主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链路或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或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辅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主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入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且通过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与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连接的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与所述发射天线通过耦合器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通过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与所述接收天线连接。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为同一物理天线。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配置参数或辅配置参数包括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
此外,为了上述传统技术中干扰抵消方法造成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
第二功率分配器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输出;
辅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主抵消单元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抵消单元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 去干扰信号之后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包括:
控制模块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此外,为了上述传统技术中干扰抵消方法造成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和第二参考链路;
第二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和第二接收链路;
接入所述第一参考链路的主抵消单元,且与所述第一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
接入所述第二参考链路的辅抵消单元,且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所述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检测所述第 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之后,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和/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辅功率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主功率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主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链路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辅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主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入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与所述发射天线通过耦合器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通过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与所述接收天线连接。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为同一物理天线。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配置参数或辅配置参数包括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
此外,为了上述传统技术中干扰抵消方法造成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
第二功率分配器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
辅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 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主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抵消单元生成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之后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包括:
控制模块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第一种架构或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或基于上述第一种架构或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的干扰信号抵消方法中,和传统技术相比,添加了辅抵消单元和控制模块,使得主抵消单元在对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移相、移时或调节衰减度等调节过程中,总是根据已经在辅抵消单元上应用过的,较优的配置参数来设置,而控制模块应用在主抵消单元上的主配置参数,均为能够使经抵消干扰处理得到的去干扰信号的功率下降的配置参数,因此主抵消单元在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时,不会使生成的去干扰信号出现功率陡然增大的情况,而是均处于较低的阈值范围内,不会因干扰信号功率过大而导致后端的解调或放大设备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而导致 通信中断。因此,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通信过程,不会造成短暂的通信中断情况,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传统技术中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技术中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干扰抵消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二种架构的干扰抵消装置的干扰抵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前述的传统技术的干扰抵消方法中在调节抵消参考信号的相位、延时和衰减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噪声功率短暂增大,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如图3所示,该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包括:第一功率分配器10、第二功率分配器20、辅抵消单元30、控制模块40和主抵消单元50。
具体的,第一功率分配器10用于将与发射天线62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A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A1和第二参考链路A2。
抵消参考信号链路A与发射天线62通过耦合器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当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62向外发射信号时,即可通过该耦合器使得抵消参考信号链路A上生成与发射信号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器10可将该抵消参考信号一分为二,分别通过第一参考链路A1和第二参考链路A2将信号传输给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
如图3所示,第二功率分配器20用于将与接收天线64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B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B1和第二接收链路B2,并将第一接收链路B1作为输出链路。
信号接收链路B与接收天线64连接,使得接收天线64接收到的信号能够传输至第二功率分配器20,第二功率分配器20可将通过信号接收链路B传入的信号一分为二,一路为作为输出传输至接收机进行解调的第一接收链路B1,另一路为接地传输的第二接收链路B2。
主抵消单元50接入第一参考链路A1,且与信号接收链路B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40的主配置参数,根据主配置参数和第一参考链路A1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信号接收链路B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
辅抵消单元30接入第二参考链路A2,且与第二接收链路B2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40的辅配置参数,根据辅配置参数和第二参考链路A2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第二接收链路B2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40与第二接收链路B2、辅抵消单元30和主抵消单元50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检测所述 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控制模块40可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以及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但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可检测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因为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可根据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生成功率阈值,判断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是否小于该阈值,若是,则表明辅抵消单元能够使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也就是说,辅抵消单元施加的反向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第一去干扰信号中剩余的一部分干扰信号,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也可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将该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与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较小,则表示辅抵消单元施加的反向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第一去干扰信号中剩余的一部分干扰信号,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
控制模块40在将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之后,则可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也就是说,控制模块40可反复生成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然后将较优的抵消效果较好地辅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上。
如图3所示,辅抵消单元30用于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抵消处理,通过将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与通过第二参考链路A2传入的抵消参考信号做减法来抵消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具体的,即为通过耦合器向第二接收链路B2输入等幅反向的抵消参考信号。辅抵消单元30中包括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控制模块40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的辅配置参数可包括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 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控制模块40中存储有多种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的组合,或控制模块40可根据算法生成多种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的组合,每一种组合即为一组配置参数。控制模块40将其作为辅配置参数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后,辅抵消单元30可将接收到的辅配置参数应用到其包含的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中,从而对通过第二参考链路A2传入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调整。
辅抵消单元30根据辅配置参数对通过第二参考链路A2传入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调整后将其反向输出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生成了在第二接收链路B2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之后,控制模块40则可检测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
控制模块40可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以及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但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可检测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因为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可根据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生成功率阈值,判断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是否小于该阈值,若是,则表明辅抵消单元能够使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也就是说,辅抵消单元施加的反向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第一去干扰信号中剩余的一部分干扰信号,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
也就是说,控制模块40可预先通过算法生成一组作为初始值的配置参数或在预存储的配置参数中查找一组配置参数作为初始值,将该配置参数分别作为主配置参数和辅配置参数发送给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分别根据主配置参数和辅配置参数设置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的参数,然后对信号接收链路B和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信号进行干扰抵消。
当控制模块40检测到该组配置参数使得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小于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时,或者通过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发现辅抵消单元可使第一 接收链路B1或信号接收链路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时,则可将该组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上,然后控制模块40则可重新生成一组配置参数或在预存储的多个配置参数中再次查找一组配置参数,将其作为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辅抵消单元30则根据该辅配置参数重新设定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然后继续对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信号进行干扰抵消,生成新的第二去干扰信号,同时,控制模块40会持续对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和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检测,并不断进行比较以及不断地更新辅配置参数,然后发送给辅抵消单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40包括辅功率检测单元(英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简称:RSSI)42、主功率检测单元43和处理单元44,其中:
辅功率检测单元42与第二接收链路B2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处理单元44。
主功率检测单元43可与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处理单元44。优选的,如图4所示,主功率检测单元43可与第一接收链路B1通过耦合器连接。
如图4所示,辅功率检测单元42可通过耦合器得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可通过数字电路对功率值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功率值发送给处理单元44。
主功率检测单元43可通过耦合器得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可通过数字电路对功率值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功率值发送给处理单元44。
处理单元44与辅功率检测单元42、主功率检测单元43、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接收辅功率检测单元42检测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主功率检测单元检测43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 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50,主抵消单元50则可根据该更新的主配置参数设置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是通过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共同抵消的结果,根据与辅抵消单元30对应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50对应的主配置参数重新计算出一组配置参数的过程则需要既考虑辅抵消单元30上的辅配置参数,也需要考虑主抵消单元50上的主配置参数。若处理单元44根据接收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得到辅抵消单元30能够使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则由于第二去干扰信号为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共同抵消的结果,因此,可将主配置参数在相位、时延和衰减度上参考辅配置参数作出修正,得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之后,则可使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作为输出信号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
例如,若在自由空间中,若发射天线的信号为: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1
则信号接收链路B上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分量,接收信号中还包括远端发射机发送的传输信号)可以是: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2
其中,ωc=2πfc为干扰信号的角频率,、fc为信号载波频率;A0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3
和τ0分别为干扰路径上的衰减、相移和时延值。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4
并在后面的公式推导中省略因子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5
则天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即主抵消单元处的干扰信号为: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6
设干扰信号经过LNA(此处仅考虑衰减,系统中存不存在LNA并不重要)、功率分配器等器件传输至辅抵消单元处,经过的衰减、相移和时延分别为A3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7
τ3,则辅抵消单元处的干扰信号为: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8
设主抵消单元50中用于抵消干扰信号的衰减、相移和时延的配置参数的分别为A1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09
τ1;辅抵消单元配置的用于抵消干扰信号的衰减、相移和时延的配置参数的分别为A2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10
τ2,则主抵消单元抵消干扰信号时,衰减、相移和时延之间的关系满足: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11
辅抵消单元30抵消干扰信号时,衰减、相移和时延之间的关系满足: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12
从而可以获得主抵消单元50的主配置参数和辅抵消单元30的辅配置参数之间的参数关系为: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13
Figure PCTCN2015080441-appb-000014
也就是说,根据上述主抵消单元50的主配置参数和辅抵消单元30的辅配置参数之间的参数关系即可根据主抵消单元50当前的主配置参数和辅抵消单元30的当前的辅配置参数重新计算得到一组配置参数,然后将该配置参数作为主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
可选的,如图4所示,该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英文:Low Noise Amplifier,简称:LNA)70,低噪声放大器70接入信号接收链路B,且通过信号接收链路B与第二功率分配器20连接。
低噪声放大器70用于接收经主抵消单元50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信号接收链路B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在图4中,低噪声放大器70位于信号接收链路B上,且在主抵消单元50与信号接收链路B连接的耦合器和第二功率分配器20之间。由于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通常功率较小,因此需要对该信号进行放大。低噪声放大器在进行放大处理时,放大过程产生的噪声功率较小。因此,对被放大的信号的干扰较小。
同时,由于低噪声放大器位于主抵消单元和第二功率分配器之间,因此,进入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为主抵消单元50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信号接收链路B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较符合低噪声放大器的适配信号范围,因此使得第一去干扰信号能够得到较好的放大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中,处理单元44还用于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例如,在图4中,由于主抵消单元50与信号接收链路B的连接点的耦合器的位置与辅抵消单元30与第二接收链路B2的连接点的耦合器的位置不同,因此,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在各自进行干扰抵消时,作用的信号会有相位差异,该相位差异则取决于载波的波长与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各自的耦合器之间的距离,例如,当该两个耦合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时,则相位发生90度的差异。且该90度的相位差由该物理距离决定,为固定值。
处理单元44在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时,可根据该修正参数对更新的主配置参数中进行修正。如前例中,若修正参数为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则若辅抵消单元30传输给控制模块40的调节参数为45度,则控制模块40将45度加上90度得到135度之后,将135度的相位的调节参数发送给主抵消单元50。主抵消单元50则可根据135度的相位值对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移相。
再例如,修正参数中还可包括增益/衰减值,该增益/衰减值反映了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的进行干扰抵消时对应的链路上信号强度的差别,该差别是由于引入了放大器和功率分配器而造成的。控制模块40可根据该增益/衰减值对调节参数中的衰减度进行放大或缩小,然后再传输给主抵消单元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射天线62与接收天线64可以是具有独立的物理架构的天线,发射天线62与接收天线64分别指代不同的物理天线。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射天线62与接收天线64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对天线的划分,本质上可以为同一物理天线60。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还可以是不同的抵消单元器件。例如,主抵消单元50中可包含多条并联的抵消路径,每条并联的抵消路径上设置有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每条抵消路径可独立地对应一组控制模块生成的配置参数。而辅抵消单元30中可包含与主抵消单元50不同数量的抵消路径。控制模块40可生成包含多组配置的辅配置参数发送至辅抵消单元30,在检测到需要对主抵消单元50的主配置参数进行更新时,可将该作为辅配置参数的多组配置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的部分抵消路径上。在后续的再次对主配置参数进行更新时,再将作为辅配置参数的多组配置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的其他抵消路径上。也就是说,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中包含的抵消路径的数量可以不同,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该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也可适用于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为不同的抵消单元器件的应用场景。
为解决前述的传统技术的干扰抵消方法中在调节抵消参考信号的相位、延时和衰减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噪声功率短暂增大,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还提出了第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
具体的,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102:第一功率分配器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
步骤S104:第二功率分配器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输出。
步骤S106:辅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步骤S108: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步骤S110:主抵消单元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
可选的,主抵消单元生成在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之后,低噪声放大器还可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可选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包括:
控制模块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为解决前述的传统技术的干扰抵消方法中在调节抵消参考信号的相位、延时和衰减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噪声功率短暂增大,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如图7所示,该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包括:第一功率分配器10、第二功率分配器20、辅抵消单元30、控制模块40和主抵消单元50。
具体的,第一功率分配器10用于将与发射天线62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A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A1和第二参考链路A2。
抵消参考信号链路A与发射天线62通过耦合器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当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62向外发射信号时,即可通过该耦合器使得抵消参考信号链路A上生成与发射信号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器10可将该抵消参考信号一分为二,分别通过第一参考链路A1和第二参考链路A2将信号传输给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
如图7所示,第二功率分配器20用于将与接收天线64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B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B1和第二接收链路B2,并将第一接收链路B1作为输出链路。
信号接收链路B与接收天线64连接,使得接收天线64接收到的信号能够传输至第二功率分配器20,第二功率分配器20可将通过信号接收链路B传入的信号一分为二,一路为作为输出传输至接收机进行解调的第一接收链路B1,另一路为接地传输的第二接收链路B2。
主抵消单元50接入第一参考链路A1,且与第一接收链路B1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40的主配置参数,根据主配置参数和第一参考链路A1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第一接收链路B1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可传递至接收机进行解调。
辅抵消单元30接入第二参考链路A2,且与第二接收链路B2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40的辅配置参数,根据辅配置参数和第二参考链路A2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第二接收链路B2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40与第二接收链路B2、辅抵消单元30和主抵消单元50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 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控制模块40可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以及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可根据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生成功率阈值,判断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是否小于该阈值,若是,则表明辅抵消单元能够使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也就是说,辅抵消单元施加的反向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第一去干扰信号中剩余的一部分干扰信号,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也可检测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将该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与经过第二功率分配器的分配比例换算后的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较小,则表示辅抵消单元施加的反向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第一去干扰信号中剩余的一部分干扰信号,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
控制模块40在将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之后,则可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也就是说,控制模块40可反复生成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然后将较优的抵消效果较好地辅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上。
如图7所示,辅抵消单元30用于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抵消处理,通过将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与通过第二参考链路A2传入的抵消参考信号做减法来抵消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具体的,即为通过耦合器向第二接收链路B2输入等幅反向的抵消参考信号。辅抵消单元30中包括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控制模块40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的辅配置参数可包括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控制模块40中存储有多种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的组合,或控制模块40可根据算法生成多种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的组合,每一种组合即为一组配置参数。控制模块40将其作为辅配置参数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后,辅抵消单元30可将接收到的辅配置参数应用到其包含的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中,从而对通过第二参考链路A2传入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调整。
辅抵消单元30根据辅配置参数对通过第二参考链路A2传入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调整后将其反向输出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生成了在第二接收链路B2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之后,控制模块40则可检测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
控制模块40可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以及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但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可检测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因为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可根据第一接收链路B1或第二接收链路B2或信号接收链路B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生成功率阈值,判断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是否小于该阈值,若是,则表明辅抵消单元能够使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也就是说,辅抵消单元施加的反向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第一去干扰信号中剩余的一部分干扰信号,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主抵消单元50上。
也就是说,控制模块40可预先通过算法生成一组作为初始值的配置参数或在预存储的配置参数中查找一组配置参数作为初始值,将该配置参数分别作为主配置参数和辅配置参数发送给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分别根据主配置参数和辅配置参数设置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的参数,然后对第一接收链路B1和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信号进行干扰抵消。
当控制模块40检测到该组配置参数和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发现辅抵消单元可使第一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时,则可将该组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上,然后控制模块40则可重新生成一组配置参数或在预存储的多个配置参数中再次查找一组配置参数,将其作为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辅抵消单元30则根据该辅配置参数重新设定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然后继续对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信号进行干扰抵消,生成新的第二去干扰信号,同时,控制模块40会持续对第二接收链路B1上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和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检测,并不断进行比较以及不断地更新辅配置参数,然后发送给辅抵消单元。
当控制模块40检测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属于该作为初始值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功率阈值区间时,则表示该组配置参数可较好地实现干扰抵消,可将该组配置参数应用到主抵消单元上。若检测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不属于该作为初始值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功率阈值区间,则表示该组配置参数并不适用于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抵消,此时控制模块40则可重新生成一组配置参数或在预存储的多个配置参数中再次查找一组配置参数,将其作为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辅抵消单元30,辅抵消单元30则根据该辅配置参数重新设定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然后继续对到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信号进行干扰抵消,生成新的第二去干扰信号,同时,控制模块40会持续对第二接收链路B2上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的功率不属于相应的功率阈值区间时,不断地更新辅配置参数,然后发送给辅抵消单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模块40包括辅功率检测单元(英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简称:RSSI)42、主功率检测单元43和处理单元44,其中:
辅功率检测单元42与第二接收链路B2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检测第二接收链路B2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处理单元44。
主功率检测单元43与第一接收链路B1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接收链路B1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处理单元44。
如图8所示,辅功率检测单元42可通过耦合器得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可通过数字电路对功率值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功率值发送给处理单元44。
主功率检测单元43可通过耦合器得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可通过数字电路对功率值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功率值发送给处理单元44。
处理单元44与辅功率检测单元42、主功率检测单元43、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接收辅功率检测单元42检测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主功率检测单元检测43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 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50,主抵消单元50则可根据该更新的主配置参数设置可调移相器、可调延时器和/或可调衰减器。
如图7所示,主抵消单元50的干扰抵消行为生成了在第一接收链路B1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之后,该第一去干扰信号则可通过第一接收链路B1传输至接收机,接收机即可对其进行解调,从而得到接收信号。
可选的,如图8所示,该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英文:Low Noise Amplifier,简称:LNA)70,低噪声放大器70接入第一接收链路B1,且低噪声放大器70放大后的信号可通过第一接收链路B1传入接收机。
低噪声放大器70用于接收经主抵消单元50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第一接收链路B1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在图8中,低噪声放大器70位于第一接收链路B1上,且在第一接收链路B1连接的耦合器和接收机(图中未标识)之间。由于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通常功率较小,因此需要对该信号进行放大。低噪声放大器在进行放大处理时,放大过程产生的噪声功率较小。因此,对被放大的信号的干扰较小。
同时,由于低噪声放大器位于主抵消单元和接收机(参考图7和图8所示)之间,因此,进入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为主抵消单元50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第一接收链路B1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较符合低噪声放大器的适配信号范围,因此使得第一去干扰信号能够得到较好的放大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中,处理单元44还用于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例如,在图8中,由于主抵消单元50与信号接收链路B的连接点的耦合器的位置与辅抵消单元30与第二接收链路B2的连接点的耦合器的位置不同,因此,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在各自进行干扰抵消时,作用的信号会有相位差异,该相位差异则取决于载波的波长与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 30各自的耦合器之间的距离,例如,当该两个耦合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时,则相位发生90度的差异。且该90度的相位差由该物理距离决定,为固定值。
处理单元44在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时,可根据该修正参数对更新的主配置参数中进行修正。如前例中,若修正参数为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则若辅抵消单元30传输给控制模块40的调节参数为45度,则控制模块40将45度加上90度得到135度之后,将135度的相位的调节参数发送给主抵消单元50。主抵消单元50则可根据135度的相位值对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移相。
再例如,修正参数中还可包括增益/衰减值,该增益/衰减值反映了主抵消单元50和辅抵消单元30的进行干扰抵消时对应的链路上信号强度的差别,该差别是由于引入了放大器和功率分配器而造成的。控制模块40可根据该增益/衰减值对调节参数中的衰减度进行放大或缩小,然后再传输给主抵消单元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射天线62与接收天线64可以是具有独立的物理架构的天线,发射天线62与接收天线64分别指代不同的物理天线。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发射天线62与接收天线64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对天线的划分,本质上可以为同一物理天线60。
为解决前述的传统技术的干扰抵消方法中在调节抵消参考信号的相位、延时和衰减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噪声功率短暂增大,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还提出了第二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包括:
步骤S202:第一功率分配器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
步骤S204:第二功率分配器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
步骤S206:辅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 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步骤S208: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步骤S210:主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
可选的,主抵消单元生成在第一接收链路B1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之后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可选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可具体为:
控制模块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和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的区别在于,主抵消单元50与接收信号进行耦合的耦合器的位置的选取。在第一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中,主抵消单元50与位于第二功率分配器前端的信号接收链路耦合;而在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中,主抵消单元50与位于第二功率分配器后端的第一接收链路耦合。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第一种架构或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或基于上述第一种架 构或第二种架构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的干扰信号抵消方法中,和传统技术相比,添加了辅抵消单元和控制模块,使得主抵消单元在对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进行移相、移时或调节衰减度等调节过程中,总是根据已经在辅抵消单元上应用过的,较优的配置参数来设置,而控制模块应用在主抵消单元上的主配置参数,均为能够使经抵消干扰处理得到的去干扰信号的功率下降的配置参数,因此主抵消单元在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时,不会使生成的去干扰信号出现功率陡然增大的情况,而是均处于较低的阈值范围内,不会因干扰信号功率过大而导致后端的解调或放大设备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而导致通信中断。因此,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通信过程,不会造成短暂的通信中断情况,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2)

  1. 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和第二参考链路;
    第二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和第二接收链路,并将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作为输出链路;
    接入所述第一参考链路的主抵消单元,且与所述信号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
    接入所述第二参考链路的辅抵消单元,且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所述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之后,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辅功率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接收链路或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或所述信号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主 功率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主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链路或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或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辅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主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入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且通过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与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连接的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与所述发射天线通过耦合器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通过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与所述接收天线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为同一物理天线。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配置参数或辅配置参数包括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 值的配置参数。
  9. 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
    第二功率分配器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输出;
    辅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主抵消单元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抵消单元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之后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包括:
    控制模块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 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12. 一种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和第二参考链路;
    第二功率分配器,用于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和第二接收链路;
    接入所述第一参考链路的主抵消单元,且与所述第一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
    接入所述第二参考链路的辅抵消单元,且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所述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用于生成辅配置参数,在将辅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辅抵消单元之后,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之后,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辅功率检测单元、与所 述第一接收链路通过耦合器连接的主功率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主抵消单元和辅抵消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所述辅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主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链路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辅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主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入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17.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与所述发射天线通过耦合器连接并接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通过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与所述接收天线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天线为同一物理天线。
  19.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配置参数或辅配置参数包括可调延时器、可调移相器和/或可调衰减器值的配置参数。
  20. 一种干扰信号抵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功率分配器将与发射天线对应的抵消参考信号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
    第二功率分配器将与接收天线连接的信号接收链路上的信号分离为第一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
    辅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辅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辅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第二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二去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和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判断所述辅抵消单元是否能使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下降,若是,则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主抵消单元,更新辅配置参数,将所述更新的辅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辅抵消单元;
    主抵消单元接收控制模块的主配置参数,根据所述主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考链路上的抵消参考信号对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抵消处理,生成在所述信号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抵消单元生成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之后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接收经所述主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接收链路上传输的第一去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去干扰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包括:
    控制模块获取预存储的修正参数,结合所述修正参数根据所述辅抵消单元的辅配置参数和主抵消单元的主配置参数生成更新的主配置参数。
PCT/CN2015/080441 2015-05-30 2015-05-30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WO201619199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0441 WO2016191992A1 (zh) 2015-05-30 2015-05-30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EP15893655.9A EP3297172B1 (en) 2015-05-30 2015-05-30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nceling interference signal
CN201580049520.4A CN106716851B (zh) 2015-05-30 2015-05-30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US15/827,388 US10033417B2 (en) 2015-05-30 2017-11-30 Interference signal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0441 WO2016191992A1 (zh) 2015-05-30 2015-05-30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5/827,388 Continuation US10033417B2 (en) 2015-05-30 2017-11-30 Interference signal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1992A1 true WO2016191992A1 (zh) 2016-12-08

Family

ID=5744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5/080441 WO2016191992A1 (zh) 2015-05-30 2015-05-30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3417B2 (zh)
EP (1) EP3297172B1 (zh)
CN (1) CN106716851B (zh)
WO (1) WO20161919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1868A (zh) * 2019-08-21 2021-02-26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呼吸检测装置、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14305437B (zh) * 2020-10-10 2024-0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心电特征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及心电特征检测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694A (zh) * 2007-01-09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射频干扰的双模手机和射频干扰的抑制方法
CN103916148A (zh) * 2013-01-05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射频干扰抵消装置、方法以及接收机
EP2802081A1 (en) * 2012-01-21 2014-1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filter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7093B2 (en) * 2001-08-08 2005-06-14 Viasa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ed communication using band-pass signals for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6725017B2 (en) * 2001-12-05 2004-04-20 Viasat, Inc. Multi-channe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ed communication
DE602004030032D1 (de) * 2003-11-17 2010-12-23 Quellan Inc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löschung von antennenstörungen
US20080219377A1 (en) * 2007-03-06 2008-09-11 Sige Semiconductor Inc. Transmitte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in multi-standard wireless transceivers
WO2011082484A1 (en) * 2010-01-06 2011-07-14 Ems Technologies Canada, Ltd. 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565681B2 (en) * 2010-01-08 2013-10-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at the front-end of a communications receiving device
US8320866B2 (en) * 2010-02-11 2012-11-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Integrated circuits,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s of cancellation of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CN103685098B (zh) * 2012-09-07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634823B1 (en) * 2015-10-13 2017-04-25 Kumu Networks, Inc. Systems for integrate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694A (zh) * 2007-01-09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射频干扰的双模手机和射频干扰的抑制方法
EP2802081A1 (en) * 2012-01-21 2014-1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filtering device
CN103916148A (zh) * 2013-01-05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射频干扰抵消装置、方法以及接收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297172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7172A1 (en) 2018-03-21
EP3297172B1 (en) 2021-11-24
CN106716851B (zh) 2020-02-14
US10033417B2 (en) 2018-07-24
US20180083659A1 (en) 2018-03-22
EP3297172A4 (en) 2018-07-25
CN106716851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407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731005B2 (en) Absolute timing and Tx power calibration of the Tx path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US20110065408A1 (en) Mismatched delay bas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9553712B2 (en) Feed-forward canceller
AU2015201926B2 (en) Configuring Signal Boosters
US2016009433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og Cancellation for Division Free Duplexing for Radios Using MIMO
WO2013008117A1 (en) Electronic duplexer
KR20110040201A (ko) 간섭 제거 중계기의 자동 이득 보상 방법
EP291130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WO2016191992A1 (zh)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KR101222049B1 (ko) Fmcw 레이다 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송신누설신호 상쇄 방법 및 장치
US9813092B2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763037A (zh) 一种动态补偿接收器及动态补偿接收方法
TWI568204B (zh) 同時通訊的增強接收靈敏度
KR20180061842A (ko) 수동상호변조왜곡 제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테나 장치
US9166768B2 (en) Radio trans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8160753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遅延処理方法
EP3386115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uppressing interference
US10623034B2 (en) Receiver circuit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discard I/Q mismatch compensation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KR102023452B1 (ko) 아날로그 상호 변조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JP7110643B2 (ja) 遅延調整装置
KR100527281B1 (ko) 실시간 오차신호 검출 및 제거장치
KR101375729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이버시티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2020191525A (ja)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方法
KR100839931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용 다운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58936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58936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