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6161829A1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6161829A1
WO2016161829A1 PCT/CN2016/070469 CN2016070469W WO2016161829A1 WO 2016161829 A1 WO2016161829 A1 WO 2016161829A1 CN 2016070469 W CN2016070469 W CN 2016070469W WO 2016161829 A1 WO2016161829 A1 WO 201616182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ata
macro
small base
macro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04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温立
阳建军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67760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273741B1/en
Priority to JP2017552876A priority patent/JP6562574B2/ja
Priority to KR1020177032314A priority patent/KR102026201B1/ko
Publication of WO201616182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6161829A1/zh
Priority to US15/722,275 priority patent/US20180026837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节点、宏基站和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该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节点调度协作数据,该协作数据是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4月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10164513.0、发明名称为“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采用宏微协作技术可以提升网络容量。宏微协作是指宏基站(英文:Macro Base Station)和微基站(英文:Micro Base Station)相互协作,共同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其中,微基站也可称为小基站(英文:Small Base Station)。宏基站和微基站的差异主要在于发射功率或覆盖范围,通常,宏基站的发射功率或覆盖范围要远大于微基站。例如,在LTE系统中增加部署小基站,通过小基站分担宏基站(的部分传输业务,从而达到提升网络容量的目的。在无线技术领域,小基站或微基站有时也被称为small cell。
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相关的网络架构如下:宏基站和小基站分别经过承载网与核心网网元相连,核心网网元通常为移动性管理实体(英文: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或者服务网关(英文: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宏基站和小基站还分别与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相连。在宏微协作的过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互相协作为UE传输数据。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宏微协作的过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时,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包括:
所述节点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所述节点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点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或者,
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包括:
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所述节点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节点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 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和/或,
当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包括:
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或者,
所述节点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所述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若需要,则所述节点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节点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 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调度模块,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整合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所述整合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还包括:第五发送单元和第六发送单元;
所述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所述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 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包括:第一转发单元和/或第二转发单元;
所述第一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所述第二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出需要协作传输时,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节点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
所述处理器,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 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和/或,
所述收发器,用于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判断出需要协作传输时,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数据需要从基站所在接入网回传至核心网网元,再由核心网网元进行转发,导致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宏微协作的决策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核心网和接入网。该实施环境可应用于LTE系统、LTE-A(英文:LTE-Advanced)系统或者其它通信系统中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环境下。 具体来讲:
核心网中包含至少一个核心网网元110。核心网网元110可以是MME,也可以是S-GW。
接入网中包含节点120、宏基站130、小基站140以及至少一个UE150。其中,宏基站130和小基站140互相协作为UE150传输数据。节点120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分别与宏基站130和小基站140相连。节点120可以是一台独立的设备;或者,节点120也可以是集成于宏基站130或者小基站140中的功能实体。例如,节点120可以是集成于宏基站130的基带单元(英文:Baseband Unit;简称:BBU)中的功能实体。
可选地,核心网和接入网之间还部署有承载网(图中未示出)。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的节点120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202,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节点、宏基站和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
步骤204,节点调度协作数据,该协作数据是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该节点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相连。另外,为了保证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间进行通信,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逻辑连接,该逻辑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节点基于上述网络连接和逻辑连接,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该协作数据是宏基站和小基站为UE协作传输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数据需要从基站所在接入网回传至核心网网元,再由核心网网元进行转发,导致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节点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功能:1)汇聚功能,2)转发功能。下面,首先对汇聚功能进行介绍和说明。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节点320与核心网网元310之间建立有S1连接,节点320与宏基站330和小基站340之间分别建立有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宏基站330或小基站340与UE350建立Uu连接。在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下,节点320具备汇聚功能。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3所示网络架构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
其中,节点、宏基站和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节点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相连。另外,为了保证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间进行通信,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逻辑连接,该逻辑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以节点与宏基站建立X2连接为例,假设建立X2连接的发起方为宏基站。宏基站向节点发送X2 Setup Request消息,该X2 Setup Request消息中可携带有宏基站的传输网络层相关的初始连接信息。相应地,节点接收宏基站发送的X2 Setup Request消息,并向宏基站反馈X2 Setup Response消息应答,该X2Setup Response消息中可携带有节点的传输网络层相关的初始连接信息。宏基站成功接收X2 Setup Response消息后,宏基站与节点间成功建立X2连接。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与宏基站间建立逻辑连接的发起方也可以是节点。另外,节点与小基站建立逻辑连接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2,节点与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节点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有S1连接,基于该S1连接,节点与核心网网元间进行通信。
另外,节点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S1连接的过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基站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S1连接的过程,此部分内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内容,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介绍。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步骤402可以在步骤401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步 骤401之后进行,或者与步骤401同时进行,本实施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403,节点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节点通过S1连接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相关技术中,核心网网元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给宏基站,然后由宏基站决策是否需要进行宏微协作,在需要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宏基站将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发送给核心网网元(如核心网的交换机、路由器或者MME/S-GW),并通过核心网网元将上述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小基站。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节点,然后由节点进行宏微协作的决策和下行数据的分发。其中,如图5所示,节点可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决策是否需要进行宏微协作:
步骤51,节点从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
其中,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该第一连接信息通常包括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该第二连接信息通常包括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在LTE系统中,接收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英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
另外,宏基站和小基站可主动向节点上报连接信息,例如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向节点上报连接信息;或者,宏基站和小基站也可在接收到节点发送的上报指示后,依据该上报指示向节点上报连接信息。
步骤52,节点根据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判断宏基站和小基站是否需要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接收信号强度反映了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距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计算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将该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该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表明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距离和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距离相当,也即说明用户设备位于小区边缘,此时决策进行宏微协作。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节点执行下述步骤404。
另外,当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节点决策不进行宏微协作,由宏基站或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进一步地,在决策不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 节点还可根据上述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决策是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还是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在决策结果为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时,节点执行下述步骤405;在决策结果为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时,节点执行下述步骤406。
另外,宏微协作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联合传输(英文:Joint Transmission;简称:JT)、协作调度(英文:Coordinated Scheduling;简称:CS)、波束成形(英文:Beamforming;简称:BF)、动态小区选择、载波聚合(英文: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双连接(英文:Dual Connectivity)等。
可选地,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节点还可执行如下步骤53:
步骤53,节点向宏基站和/或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该协作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向用户设备传输上述下行数据。
可选地,协作传输指示中可携带有宏微协作的类型的指示信息,以便宏基站和/或小基站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宏微协作的类型。
步骤404,当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时,节点向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上述下行数据即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其中,协作数据是指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此时,节点向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依据宏微协作的类型的不同,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下行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也可以是下行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另外,宏微协作的类型可以是系统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传输环境实时设定的,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相应地,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用户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另外,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用户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步骤405,当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节点向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
在决策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节点向宏基站透传该下行数据。相应地,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并向用户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
步骤406,当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节点向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
在决策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节点向小基站透传该下行数据。相应地,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并向用户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以通过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进行举例说明。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宏基站或者小基站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以通过宏基站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为例。宏基站获取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其中,第二连接信息是小基站通过节点向宏基站转发的;宏基站根据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是否进行宏微协作;若需要,则宏基站向节点发送协作传输指示;若不需要,则宏基站进一步决策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还是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并将该决策结果发送给节点,以便节点根据该决策结果将下行数据透传给指定的基站。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另外,还通过节点汇聚核心网网元向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在该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时,通过节点直接向宏基站和小基站下发两个基站各自需要传输的数据,使得数据无需在两个基站间进行转发传递,避免了因数据转发而带来的时间消耗,充分提高了宏微协作的效率和性能。
另外,还通过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通过节点分担基站的宏微协作决策功能和调度功能,减少基站的处理开销。
在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对下行传输过程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在下面的图6所示实施例中,对上行传输过程进行介绍和说明。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仍然以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3所示网络架构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601,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
其中,节点、宏基站和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节点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相连。另外,为了保证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间进行通信,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逻辑连接,该逻辑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步骤602,节点与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节点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有S1连接,基于该S1连接,节点与核心网网元间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步骤602可以在步骤601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步骤601之后进行,或者与步骤601同时进行,本实施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603,节点从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其中,第一上行数据是宏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该第一上行数据是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是小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的,该第二上行数据是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的。
另外,节点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的报文参数和第二上行数据的报文参数,确定该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是属于由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亦或第一上行数据是属于由宏基站为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独立传输的数据,亦或第二上行数据是属于由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独立传输的数据。在上述第1种情况下,节点执行下述步骤604和步骤605;在上述第2种情况下,节点执行下述步骤606;在上述第3种情况下,节点执行下述步骤607。
步骤604,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时,节点整合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步骤605,节点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三上行数据。
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属于由宏基站和小基站通过宏微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时,节点整合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依据宏微协作的类型的不同,第一上行数据可以是第三上行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第二上行数据也可以是第三上行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之后,节点通过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的S1连接,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三 上行数据。相应地,核心网网元接收节点发送的第三上行数据。
步骤606,在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节点直接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上行数据。
节点通过S1连接向核心网网元透传该第一上行数据。相应地,核心网网元接收节点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
步骤607,在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节点直接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上行数据。
节点通过S1连接向核心网网元透传该第二上行数据。相应地,核心网网元接收节点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节点决策是否需要在上行传输过程中进行宏微协作。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决策过程类似:节点从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节点根据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判断宏基站和小基站是否需要协作传输;若需要,则节点向宏基站和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该协作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为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传输上行数据。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节点向宏基站转发小基站的第二连接信息,并由宏基站决策是否需要在上行传输过程中进行宏微协作;或者,也可通过节点向小基站转发宏基站的第一连接信息,并由小基站决策是否需要在上行传输过程中进行宏微协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另外,在上行传输过程中,通过节点汇聚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使得协作数据无需在宏基站和小基站间进行转发传递,避免了因数据转发而带来的时间消耗,充分提高了宏微协作的效率和性能。
另外,还通过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通过节点分担基站的宏微协作决策功能和调度功能,减少基站的处理开销。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节点720与宏基站730和小基站740之间分别建立有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宏基站730和小基站740分别与核心网网元710建立S1连接,宏基站730或小基站740与UE750建立Uu连接。在图7所示的网络架构下,节点720具备转发功能。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7所示网络架构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801,宏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宏基站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有S1连接,基于该S1连接,核心网网元将需要向用户设备下发的下行数据发送给宏基站。相应地,宏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步骤802,宏基站获取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宏基站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
宏基站获取第一连接信息,该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该第一连接信息通常包括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另外,宏基站获取第二连接信息,该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该第二连接信息通常包括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在LTE系统中,接收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为RSRP。
结合参考图7所示网络架构,节点、宏基站和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节点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相连。另外,为了保证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间进行通信,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逻辑连接,该逻辑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小基站获取第二连接信息后,可通过节点将该第二连接信息转发给宏基站。由于第二连接信息直接在接入网中进行转发,无需通过核心网进行转发,因此转发该第二连接信息所需的耗时将会减少。
步骤803,宏基站根据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判断宏基站和小基站是否需要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接收信号强度反映了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距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宏基站计算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将该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该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表明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距离和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距离相当,也即说明用户设备位于小区边缘,此时决策进行宏微协作。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宏基站执行下述步骤804和步骤805。
另外,当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宏基站决策不进行宏微协作,由宏基站或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进一步地,在决策不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宏基站还可根据上述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决策是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还是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在决策结果为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时,宏基站执行下述步骤808;在决策结果为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时,宏基站执行下述步骤809。
可选地,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宏基站通过节点向小基站转发协作传输指示,该协作传输指示用于通知小基站进行宏微协作。
另外,宏微协作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联合传输、协作调度、波束成形、动态小区选择、载波聚合、双连接等。
步骤804,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
步骤805,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宏基站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上述下行数据即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其中,协作数据是指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此时,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依据宏微协作的类型的不同,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下行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也可以是下行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另外,宏微协作的类型可以是系统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传输环境实时设定的,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宏基站通过接入网中的节点向小基站转发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而无需通过核心网进行转发,充分缩短了该转发过程所需的耗时。
另外,宏基站向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中除携带有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之外,还可携带有小基站对应的设备标识。该设备标识可以是IP (英文:Internet Protocol;中文:网络协议)地址或者Global eNB ID(英文:Global 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 Identity;中文:全球演进型基站标识)。
相应地,节点从宏基站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步骤805可以在步骤804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步骤804之后进行,或者与步骤804同时进行。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806,节点向小基站转发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可选地,节点可根据宏基站发送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向对应的小基站转发该数据报文,该数据报文中携带有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也可存储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接收到宏基站发送的数据报文后,根据上述映射关系向与宏基站对应的小基站转发数据报文。该映射关系可以是节点预存的,也可以是节点通过动态学习后存储的,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相应地,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步骤807,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小基站接收到节点转发的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后,向用户设备发送该数据,实现与宏基站协作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808,在决策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决策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宏基站自行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相应地,用户设备从宏基站接收该下行数据。
步骤809,在决策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宏基站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
在决策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宏基站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通过节点向小基站转发该下行数据。宏基站向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中除携带有下行数据之外,还可携带有小基站对应的设备标识。
相应地,节点从宏基站接收下行数据。
步骤810,节点向小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节点可根据宏基站发送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向对应的小基站转发该数据报文,该数据报文中携带有下行数据。
相应地,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
步骤811,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后,向用户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相应地,用户设备从小基站接收该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以核心网网元向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由宏基站负责宏微协作的决策和调度为例。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核心网网元也可向小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由小基站负责宏微协作的决策和调度。在小基站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小基站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相应地,节点从小基站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该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宏基站。之后,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该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以下行传输过程为例。对于上行传输过程可以如下:宏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小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小基站向节点发送第二上行数据;节点向宏基站转发第二上行数据;当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时,宏基站整合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宏基站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三上行数据。在上行传输过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的功能也可互换。可见,在上行传输过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在进行数据交互时,也通过接入网中的节点进行转发,无需通过核心网进行转发,充分缩短了该转发过程所需的耗时。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以节点转发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传输的用户面数据进行举例说明。在宏微协作的过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传输的控制面信令同样也可通过节点进行转发,而无需通过核心网进行转发。因此,本实施例也可达到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传输的控制面信令的传输时延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另外,还通过节点转发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传输的用户面数据和/或控制面信令,而无需通过核心网进行转发,充分缩短了转发过程所需的耗时,提高了宏微协作的效率和性能。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7所示网络架构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901,宏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宏基站与核心网网元间建立有S1连接,基于该S1连接,核心网网元将需要向用户设备下发的下行数据发送给宏基站。相应地,宏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步骤902,节点从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
与图8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其中,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小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另外,宏基站和小基站可主动向节点上报连接信息,例如每隔预定时间间隔向节点上报连接信息;或者,宏基站和小基站也可在接收到节点发送的上报指示后,依据该上报指示向节点上报连接信息。
步骤903,节点根据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判断宏基站和小基站是否需要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的过程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介绍和说明,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决策过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节点执行下述步骤904。
在决策不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节点进一步决策是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还是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在决策结果为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时,节点执行下述步骤909;在决策结果为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该下行数据时,节点执行下述步骤911。
步骤904,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节点向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该协作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宏基站与小基站协作向用户设备传输上述下行数据。
可选地,协作传输指示中可携带有宏微协作的类型的指示信息,以便宏基站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宏微协作的类型。其中,宏微协作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联合传输、协作调度、波束成形、动态小区选择、载波聚合、双连接等。
可选地,节点也向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相应地,宏基站接收到节点发送的协作传输指示后,根据该协作传输指示执行下述步骤905和步骤906:
步骤905,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
步骤906,宏基站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在决策进行宏微协作的情况下,上述下行数据即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此时,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宏基站可根据协作传输指示中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下行数据中需要由自身传输的数据,以及确定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宏基站通过接入网中的节点向小基站转发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而无需通过核心网进行转发,充分缩短了该转发过程所需的耗时。
相应地,节点从宏基站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步骤906可以在步骤905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步骤905之后进行,或者与步骤905同时进行。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907,节点向小基站转发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相应地,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步骤908,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中需要由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步骤909,在决策由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节点向宏基站发送第一独立传输指示。
其中,第一独立传输指示用于通知宏基站上述下行数据需要由宏基站独立向用户设备传输。
相应地,宏基站从节点接收第一独立传输指示。
步骤910,宏基站根据第一独立传输指示,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911,在决策由小基站独立负责传输下行数据时,节点向宏基站发送第二独立传输指示。
其中,第二独立传输指示用于通知宏基站上述下行数据需要由小基站独立向用户设备传输。
步骤912,宏基站根据第二独立传输指示,向节点发送下行数据。
相应地,节点从宏基站接收下行数据。
步骤913,节点向小基站转发下行数据。
相应地,小基站从节点接收下行数据。
步骤914,小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宏基站和小基站的功能可以互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仅以下行传输过程为例。对于上行传输过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易于思及的内容,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另外,还通过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通过节点分担基站的宏微协作决策功能和调度功能,减少基站的处理开销。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还可通过节点建立X2连接。以建立X2连接的发起方为宏基站为例,宏基站向节点发送X2 Setup Request消息,该X2 Setup Request消息中携带有小基站的设备标识;节点根据小基站的设备标识,将X2 Setup Request消息转发给小基站。相应地,小基站接收节点发送的X2 Setup Request消息,并通过节点向宏基站转发X2 Setup Response消息应答。宏基站成功接收X2 Setup Response消息后,宏基站与小基站间成功建立X2连接。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建立X2连接的发起方也可以是小基站。另外,宏基站和小基站还可通过节点维护上述建立的X2连接。该维护过程中宏基站和小基站间交互的消息均可通过节点进行转发。
可见,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可通过该节点透明转发宏基站和小基站间所有的交互数据,缩短传输时延,充分提供宏基站和小基站间的协作性能。
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 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成为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节点120的部分或者全部。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建立模块1010和调度模块1020。
第一建立模块1010,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调度模块1020,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成为图3所示网络架构中的节点320的部分或者全部。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建立模块1010和调度模块1020。
第一建立模块1010,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调度模块1020,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调度模块102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20a和第一发送单元1020b。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20a,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20b,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20a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 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调度模块102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1020c和第三发送单元1020d。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020c,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20a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1020d,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20a接收的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调度模块1020,包括:第二接收单元1020e、整合单元1020f和第四发送单元1020g。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020e,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所述整合单元1020f,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020e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第四发送单元1020g,用于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整合单元1020f整合得到的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调度模块1020,还包括:第五发送单元1020h和第六发送单元1020i。
所述第五发送单元1020h,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020e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所述第六发送单元1020i,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020e接收的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建立模块1030。
第二建立模块1030,用于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040、判断模块1050和发送模块1060。
接收模块1040,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 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判断模块1050,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1040接收的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发送模块1060,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1050判断出需要协作传输时,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第一接收单元1020a、第二接收单元1020e和接收模块1040可以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也可以由同一功能模块实现,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类似地,上述第一发送单元1020b、第二发送单元1020c、第三发送单元1020d、第四发送单元1020g、第五发送单元1020h、第六发送单元1020i和发送模块1060可以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也可以由同一功能模块实现,对此本实施例也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另外,还通过节点汇聚核心网网元向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在该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宏基站和小基站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时,通过节点直接向宏基站和小基站下发两个基站各自需要传输的数据,使得数据无需在两个基站间进行转发传递,避免了因数据转发而带来的时间消耗,充分提高了宏微协作的效率和性能。
另外,在上行传输过程中,通过节点汇聚宏基站和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向核心网网元协作传输的协作数据,使得协作数据无需在宏基站和小基站间进行转发传递,避免了因数据转发而带来的时间消耗,充分提高了宏微协作的效率和性能。
另外,还通过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通过节点分担基站的宏微协作决策功能和调度功能,减少基站的处理开销。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 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成为图7所示网络架构中的节点720的部分或者全部。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建立模块1010和调度模块1020。
第一建立模块1010,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调度模块1020,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调度模块1020,包括:第一转发单元1020j和/或第二转发单元1020k。
所述第一转发单元1020i,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所述第二转发单元1020j,用于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040、判断模块1050和发送模块1060。
接收模块1040,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判断模块1050,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1040接收的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发送模块1060,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1050判断出需要协作传输时,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另外,还通过节点转发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而无需通过核心 网进行转发,充分缩短了转发过程所需的耗时,提高了宏微协作的效率和性能。
另外,还通过节点决策是否进行宏微协作,通过节点分担基站的宏微协作决策功能和调度功能,减少基站的处理开销。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传输数据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宏微基站协作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300可以实现成为节点的部分或者全部。如图13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300包括:总线1310,以及通过总线1310通信的处理器1320、存储器1330和收发器1340。其中,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该指令被配置成由处理器1320执行。具体来讲:
所述处理器1320,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所述处理器1320,还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接入网中增加部署节点,利用该节点调度宏微协作过程中的协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在宏微协作的传输模式下,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较长,影响宏微协作的性能的问题;达到了缩短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宏微协作的性能的效果。
在基于图1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
所述收发器1340,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 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在基于图1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
所述收发器1340,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所述处理器1320,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在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在基于图1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
所述处理器1320,还用于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在基于图1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
所述收发器1340,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和/或,
所述收发器1340,用于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在基于图1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
所述收发器1340,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所述处理器13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 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所述收发器1340,还用于在判断出需要协作传输时,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a”、“an”、“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节点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包括:
    所述节点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所述节点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或者,
    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包括:
    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所述节点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节点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和/或,
    当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节点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调度协作数据,包括:
    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或者,
    所述节点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所述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若需要,则所述节点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9.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节点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分别与宏基站和小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节点、 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位于同一接入网中,所述连接为X2连接或者自定义逻辑连接;
    调度模块,用于调度协作数据,所述协作数据是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为用户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小基站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整合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所述整合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协作传输的所述协作数据时,整合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得到第三上行数据;
    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数据。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还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和第六发送单元;
    所述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
    所述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属于需要由所述小基站独立传输的数据时,直接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核心网网元建立S1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包括:第一转发单元和/或第二转发单元;
    所述第一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小基站;
    所述第二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小基站接收所述协作数据中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需要由所述宏基站传输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宏基站。
  16. 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第一连接信息,并从所述小基站接收第二连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网络连接质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判断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小基站是否需要为所述用户设备协作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在判断出需要协作传输时,向所述宏基站和/或所述小基站发送协作传输指示。
PCT/CN2016/070469 2015-04-08 2016-01-08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616182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776005.7A EP3273741B1 (en) 2015-04-08 2016-01-0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17552876A JP6562574B2 (ja) 2015-04-08 2016-01-08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0177032314A KR102026201B1 (ko) 2015-04-08 2016-01-08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5/722,275 US20180026837A1 (en) 2015-04-08 2017-10-0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4513.0A CN106162931B (zh) 2015-04-08 2015-04-08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510164513.0 2015-04-0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5/722,275 Continuation US20180026837A1 (en) 2015-04-08 2017-10-0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61829A1 true WO2016161829A1 (zh) 2016-10-13

Family

ID=5707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6/070469 WO2016161829A1 (zh) 2015-04-08 2016-01-08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26837A1 (zh)
EP (1) EP3273741B1 (zh)
JP (1) JP6562574B2 (zh)
KR (1) KR102026201B1 (zh)
CN (1) CN106162931B (zh)
WO (1) WO20161618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04527T3 (es) * 2016-08-24 2021-02-08 Deutsche Telekom Ag Supervisión no intrusiva de una conexión
GB2572651A (en) 2018-04-06 2019-10-09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4439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coord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CN104284437A (zh) * 2013-07-09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中心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4349483A (zh) * 2013-08-07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场景下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4429111A (zh) * 2012-07-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本地集群、中央控制器、微基站和宏基站的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5241B2 (en) * 2010-04-09 2013-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robust forward handover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89004B2 (en) * 2010-11-0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CN102907167B (zh) * 2011-05-17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JP5942319B2 (ja) * 2012-04-12 2016-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13243454A (ja) * 2012-05-18 2013-12-05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3516494B (zh) * 2012-06-21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JP5871750B2 (ja) * 2012-08-28 2016-03-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US10129356B2 (en) * 2013-11-15 2018-11-13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ysical layer caching for flexible MIMO co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5115983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enhanced radio resource deployment
US9609680B2 (en) * 2014-03-18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lows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a group in device-to-devic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US10750419B2 (en) * 2015-02-04 2020-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efficient handover and reselection to a home ENODEB using user equipment motion
US20160255632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LTE/WI-FI Aggregation For Existing Network Nod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9111A (zh) * 2012-07-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本地集群、中央控制器、微基站和宏基站的网络系统
US20140334439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coord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CN104284437A (zh) * 2013-07-09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中心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4349483A (zh) * 2013-08-07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场景下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273741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3741A4 (en) 2018-03-21
KR20170137144A (ko) 2017-12-12
US20180026837A1 (en) 2018-01-25
EP3273741A1 (en) 2018-01-24
JP2018511270A (ja) 2018-04-19
CN106162931B (zh) 2020-01-03
EP3273741B1 (en) 2020-03-11
CN106162931A (zh) 2016-11-23
JP6562574B2 (ja) 2019-08-21
KR102026201B1 (ko)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30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between eNB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JP7084559B2 (ja) ディスエンゲージモードのためのユーザ機器協調セット
JP2018033143A (ja) デバイス間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制御方法
US1126589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20826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donor mobility
US9668244B2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macro base station, and low-power node
US20220256485A1 (en) Muting pattern signaling in iab inter-node measurement
BR112020016223A2 (pt) reagrupamento de conjunto de coordenação d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US2015034197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15161575A1 (zh) 用户终端位置上报方法、基站、移动管理实体及系统
KR101987429B1 (ko) 기지국 장비, 하향링크 협력 전송 방법 및 상향링크 협력 전송 방법
WO20161618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Hossain et al. Reducing signaling overload: Flexible capillary admission control for dense MTC over LTE networks
TW202110208A (zh) 在海上網路的網路節點之間轉送資料的方法及設備
US20200112889A1 (en) Cor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obtaining a decision of a cn/ ran endpoint pair for user plane sess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2018291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5599369B2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1189269A1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7121556A (zh) 用于时间敏感联网的切换技术
KR20230070483A (ko) Iab-노드 마이그레이션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82690A1 (zh) 群组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058984A1 (zh) 一种基站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10367A1 (zh) 终端设备的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Woo et al. Micro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LTE HetNets
US20140092895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67760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75528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67760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770323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