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6150154A1 -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6150154A1
WO2016150154A1 PCT/CN2015/092887 CN2015092887W WO2016150154A1 WO 2016150154 A1 WO2016150154 A1 WO 2016150154A1 CN 2015092887 W CN2015092887 W CN 2015092887W WO 2016150154 A1 WO2016150154 A1 WO 201615015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ear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mobile device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5/0928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郭杏荣
叶璨
王继平
Original Assignee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615015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6150154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其中,本发明由移动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并由移动设备借助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可穿戴电子设备可装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传感器。在此,该方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身份认证方案,其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例如支付、账号登陆等。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本申请以一中国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申请,该中国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3月24日,申请号为201510131538.0,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认证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O2O、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繁荣,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手机来完成线上和线下支付。大到数千元的购物,小到几十元的打车费,移动支付无处不在。
现有的移动支付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手机App内完成支付。用户输入支付密码完成支付,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均采用该方案。
2、利用NFC的支付方式,例如Apple Pay。
3、扫码支付。即手机App产生二维码,并通过对该二维码的扫描完成支付。
4、数字证书设备。如银行所采用的“U盾”等设备,以USB或音频口连接手机,通过该硬件确保支付安全。
然而上述方案均有相应的缺点:
方案1、2、3均依赖用户手机的安全。一旦手机丢失,则存在极高风险。而据北京地铁失物招领处统计,2007至2011年间,手机作为丢失物品的占比在16%-27%之间。另外,手机也较容易在拥有者不注意的情况下被他人使用。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仅仅依赖支付密码来保证的支付安全就有很大的漏洞和隐患。恶意者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破解原用户的支付密码。
方案4,数字证书设备的安全性较高,但数字证书设备也容易丢失。例如女性用户经常将手机、U盾等放在一个手提包里,一旦包丢失则整个防线失守。
因此,考虑到上述缺陷,现有的移动支付方案难以具备全面的安全保障,从而导致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移动设备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借助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与移动设备建立匹配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辅助所述移动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移动设备端进行认证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借助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端用于认证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与移动设备建立匹配关系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辅助所述移动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认证的移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认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认证的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移动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并由移动设备借助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可穿戴电子设备可装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传感器。在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身份认证方案,其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例如支付、账号登陆等。相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穿戴电子设备不易丢失。因此,通过将可穿戴电子设备引入身份认证方案,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提高支付、账号登陆等基于身份认证的操作的安全性。并且,本发明还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引入身份认证方案。即使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任一个或两个设备丢失时,如果不能获得预先设定的安全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身份认证也无法通过。这进一步提升了支付、账号登陆等基于身份认证的操作的安全性。
而且,本发明还可以仅在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进行身份认证,从而提升了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环境,并进一步提高了支付、账号登陆等基于身份认证的操作的安全性。
而且,本发明还可以由移动设备或可穿戴电子设备根据与对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对端设备进行安全认证,并当对端设备通过安全认证时,由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从而提高了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交互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支付、账号登陆等基于身份认证的操作的 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由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配合、以实现认证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认证的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装置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上下文中所称“计算机设备”,也称为“电脑”,是指可以通过运行预定程序或指令来执行数值计算和/或逻辑计算等预定处理过程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由处理器执行在存储器中预存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ASIC、FPGA、DSP等硬件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上述二者组合来实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本文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 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与此相对,当一个单元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则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按照类似的方式来解释被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处于...之间”相比于“直接处于...之间”,“与...邻近”相比于“与...直接邻近”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可由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配合实现。具体地,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随后,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其中,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设备,以及其他任意可固定在人体上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戒指、智能项链等。所述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非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或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当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时,则本发明所涉及的认证即为非可穿戴电子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认证;若当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环时,则本发明所涉及的认证即为可穿戴电子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认证。
优选地,本发明的方案可以由安装并运行于移动设备中的APP与安装并运行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APP相配合实现。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案也可以由安装并运行于移动设备中的APP的功能模块与安装并运行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APP的功能模块相配合实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由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配合、以实现认证的方法流程图。在步骤S1中,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建立匹配关系;在步骤S2中,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建立匹配关系。
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基于一种或多种无线传输协议,在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管道,使得两者在连接上相互匹配,从而使得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无线传输协议例如蓝牙协议、WIFI协议等。
在此,建立匹配关系例如:移动设备1将其设备ID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穿戴电子设备2确认移动设备1的设备ID,并将该移动设备1加入信任列表,从而允许该移动设备1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 送数据;然后,可穿戴电子设备2将其设备ID发送给移动设备1,移动设备1确认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设备ID,并将该可穿戴电子设备2加入信任列表,从而允许该可穿戴电子设备2向移动设备1发送数据。在此,所述确认设备ID的过程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确认模式(如允许任意设备进行匹配,或允许具有特定ID或特定标识的设备等)进行自动确认,也可以基于用户手动确认。
例如,当采用蓝牙协议作为无线传输协议时,可采用蓝牙设备的配对模式,通过一次或多次交互,将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设备标识发送给对方设备,并在两者间建立信任关系,以使得两者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此,优选地,所述建立匹配关系的过程可在经由安全协议加密后进行建立,当所述匹配关系建立后,后续的数据传输也可以经由安全协议加密后进行。
在步骤S2中,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意指移动设备1借助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穿戴电子设备2辅助移动设备1。例如,移动设备1可借助可穿戴电子设备2所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又如,可穿戴电子设备2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据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进而将认证结果发送给移动设备1,以完成对用户的身份认证。
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可采集或可测量的表征个体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的信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心电指纹、人脸、虹膜、心率、温度等。
由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表征个体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因此,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被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所述身份认证意指对用户身份是否安全或者是否被许可的验证。
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步骤可以按照预定义的方式进行。例如,可通过能唯一标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如心电指纹,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具体地,采集到的用户的心电指纹可以被用于与预先保存的安全的或被许可的安全心电指纹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不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又如,也可简单通过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具体地,当可以采集到用户心率时,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当不能采集到用户心率时,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其中,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装置有以下至少任一个传感器,并通过所装置的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1)指纹传感器。
在此,指纹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
用户可以事先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指纹传感器录入一个或多个指纹,并将该(等)指纹设定为安全指纹。
随后,指纹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指纹可以被用于与安全指纹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不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2)心电传感器。
在此,心电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心电指纹。
用户可以事先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心电传感器录入用户的心电指纹,并将该心电指纹设定为安全心电指纹。例如,心电传感器的一极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背面并与用户的手臂皮肤相接触,并且,心电传感器的另一极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侧面或正面,用户可以用另一只手触压以形成电流回路。当形成电流回路时,用户的心电指纹可以被录入。
随后,心电指纹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心电指纹可以被用于与安全心电指纹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不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3)心率传感器。
在此,心率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心跳数据。
心率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心跳,如果心率传感器可以采集 到用户心跳,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心率传感器不能采集到用户心跳,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4)温度传感器。
在此,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温度数据。温度传感器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背面并与用户皮肤相接触,以监测用户的手臂温度。温度传感器例如红外式温度传感器等。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体温,如果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体温,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温度传感器不能采集到用户体温,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5)距离传感器。
在此,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其与用户的距离。距离传感器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背面,并监测可穿戴电子设备2与用户手臂的距离。
距离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其与用户的距离,如果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其与用户的距离小于预定的安全距离,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安全距离内未检测到用户,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6)扣压传感器。
在此,扣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例如,扣压传感器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腕带上,并通过磁性、接触、压力或电流等方式来监测腕带是否处于扣上的状态。
如果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运行时,前述传感器处于工作就绪状态。
在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步骤既可以在移动设备1端进行,也可以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端进行。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2种:
1)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步骤在移动设备1端进行。
在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步骤可以按照以下4个子步骤来进行。
1.1)移动设备1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对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自移动设备1接收对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1.2)接着,可穿戴电子设备2采集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根据其所装置的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如通过心电传感器采集心电指纹、通过心率传感器采集心率等。
或者,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采集请求中也可以包括移动设备1所指定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可穿戴电子设备2也可以根据移动设备1所指定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采集。
1.3)随后,可穿戴电子设备2向移动设备1发送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应地,移动设备1自可穿戴电子设备2接收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1.4)接着,移动设备1根据所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移动设备1可以直接根据所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例如当接收到用户的心率数据时,移动设备1确定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也可以将所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安全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例如所接收的心电指纹与预先保存的安全心电指纹一致时,移动设备1确定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
2)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步骤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端进行。
在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步骤可以按照以下3个子步骤来进行。
2.1)移动设备1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自移动设备1接收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2.2)可穿戴电子设备2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基于该生物特征 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按照默认方式采集某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或者,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中也可以包括移动设备1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信息。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采集移动设备1所指定的生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指定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与前述移动设备1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2.3)可穿戴电子设备2向移动设备1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相应地,移动设备1自可穿戴电子设备2接收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
在此,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可以包括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或用户未通过身份认证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2种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仅为举例,而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现有其它方案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例如,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扣压传感器检测到其处于佩戴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心率传感器测量用户的心率数据。接着,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直接根据该用户的心率数据进行身份认证,并将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发送给移动设备1。或者,可穿戴电子设备2也可以将该用户的心率数据发送给移动设备1,以供移动设备1根据该心率数据进行身份认证。
综上所述,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包括许多种。例如,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角度来说,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可 以仅基于一个传感器所测量的相应的一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也可以基于多个传感器所测量的相应的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从身份认证的发起方来说,身份认证的步骤可以由移动设备1发起,例如移动设备1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或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身份认证的步骤也可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起,例如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扣压传感器检测到其处于佩戴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将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1,或者将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发送给移动设备1。
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生物识别。
在此,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生物识别。
如前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装置有心率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装置并测量出心率、温度等数据。心率、温度等数据可以被用于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
例如,当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测量到心率数据、或者测量的温度符合生物的体温范围时,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确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被生物佩戴。
在此,“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应做广义理解。准确地说,“用户”应被视为“客体”。“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应被视为“对客体进行生物识别”,也即,客体有可能为生物,也有可能非生物。
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为生物,表示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非生物,表示该用户未通过身份认证。
2)用户识别。
在此,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用户识别。
如前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装置有指纹传感器、或心电传感器等装置并测量出用户指纹、心电指纹等数据。指纹、心电指纹等数据可以被用于对用户进行用户识别,例如,识别出具体用户或识别当前用户是否为安全用户。
例如,当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测量到的指纹、心电指纹与预先保存的安全指纹、安全心电指纹相一致时,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确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被安全用户佩戴。
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为安全用户,表示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非安全用户,表示该用户未通过身份认证。
优选地,当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时,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其所装置的距离传感器或扣压传感器来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例如,如果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其与用户的距离小于预定的安全距离,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如果安全距离内未检测到用户,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又如,如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其腕带上的扣压传感器检测到腕带处于扣上的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如果腕带处于未扣的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
例如,移动设备1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请求,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接收该请求。接着,可穿戴电子设备2将实时确定的或此前确定的其处于佩戴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移动设备1,相应地,移动设备1获得可穿戴电子设备 2处于佩戴状态的信息。随后,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更优选地,在每次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2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均可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而与移动设备1配合来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移动设备1可以先根据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连接状态,对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安全认证。随后,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安全认证,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连接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当前连接或未连接。
例如,移动设备1检测其当前的已连接设备列表,以获取当前与该移动设备1处于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并检测上述设备中是否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2。
在此,如果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当前连接,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安全认证。如果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当前未连接,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通过安全认证。
2)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信号强度高于或低于预定信号强度阈值。
在此,若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无线信号强度小于预定信号强度阈值,则认为两者的距离过远,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通过安全认证;反之,若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无线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定信号强度阈值,则认为两者的距离符合安全物理距离,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安全认证。
3)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物理距离小于或大于预定物理距离阈值。
在此,所述物理距离可基于信号强度进行测定,也可以基于如距离传感器等进行测定。当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大于预定物理距离阈值时, 则认为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距离过远,如可能分别在不同的用户身上,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不能通过安全认证;反之,当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小于预定物理距离阈值时,则认为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安全距离,如在同一用户身上,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通过安全认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对对端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的步骤不仅可以由移动设备1进行,也可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例如,可穿戴电子设备2根据与移动设备1的连接状态对移动设备1进行安全认证。随后,当移动设备1通过安全认证,两者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根据与移动设备1的连接状态对移动设备1进行安全认证的方式,与前述移动设备1根据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连接状态对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安全认证的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此外,身份认证/安全认证的结果可以呈现给用户,如在认证的发起设备上呈现或在两个设备上均呈现。或者,仅在认证失败时,将相应的失败原因呈现给用户。失败原因诸如移动设备1未连接可穿戴电子设备2、移动设备1远离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用户为非法用户等。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可以用于多种用途,例如支付、账号登陆等。
为简单说明起见,本发明仅以支付进行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账号登陆等用途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此,支付的发起可以在移动设备1端进行,也可以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端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示例,移动设备1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完成支付。
在此,所述支付请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付款的请求,例如向商家付 款或向其它用户转账等。
移动设备1可以实时地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具体身份认证过程可以如前所述由移动设备1或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完成用户所请求的支付。例如,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移动设备1向商家付款。
在此,身份认证可以与支付“一体化”。例如,移动设备1可以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直接完成支付,而不再需要用户输入支付密码等安全信息。或者,身份认证仍为支付的一个中间环节。例如,移动设备1可以要求用户同时满足正确输入支付密码以及通过身份认证才完成支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并完成支付的步骤也可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也即,可穿戴电子设备2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并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完成支付。同样地,其中具体身份认证过程也可以如前所述由移动设备1或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在此,用户的支付请求可以直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如扫描二维码或用户直接输入等方式获取,或者,用户的支付请求也可以由移动设备1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身份认证和支付的步骤可以均在同一设备处进行,例如均在移动设备1或均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进行。或者,身份认证和支付的步骤可以也可以分别在不同设备处进行,例如,由移动设备1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完成对该用户的身份认证时,移动设备1完成支付。
此外,支付的结果可以对用户呈现,也可以不进行呈现。并且,支付结果可以仅在发起设备处呈现,如在移动设备1处呈现或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呈现。或者,支付结果还可以在两设备处均呈现。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其具体示出由移动设备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相配合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如图2所示,第一认证装置10装置于移动设备1中,并具体包括装置11和装置12。第二认证装置20装置于可穿戴电子设备2中,并具体包括装置21和装置22。
移动设备1的装置11(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1称为第一匹配建立装置1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装置21(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21称为第二匹配建立装置21)建立匹配关系;随后,移动设备1的装置12(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12称为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装置22(为便于区分,以下将装置22称为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具体地,移动设备1的第一匹配建立装置1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匹配建立装置21建立匹配关系。
第一匹配建立装置11与第二匹配建立装置21可基于一种或多种无线传输协议,在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管道,使得两者在连接上相互匹配,从而使得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无线传输协议例如蓝牙协议、WIFI协议等。
在此,建立匹配关系例如:移动设备1的第一匹配建立装置11将移动设备1的设备ID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匹配建立装置21确认移动设备1的设备ID,并将该移动设备1加入信任列表,从而允许该移动设备1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数据;然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匹配建立装置21将该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设备ID发送给移动设备1,移动设备1的第一匹配建立装置11确认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设备ID,并将该可穿戴电子设备2加入信任列表,从而允许该可穿戴电子设备2向移动设备1发送数据。在此,所述确认设备ID的过程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确认模式(如允许任意设备进行匹配,或允许具有特定ID或特定标识的设备等)进行自动确认,也可以基于用户手动确认。
例如,当采用蓝牙协议作为无线传输协议时,可采用蓝牙设备的 配对模式,通过一次或多次交互,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设备标识被发送给对方设备,以在两者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使得两者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此,优选地,所述建立匹配关系的过程可在经由安全协议加密后进行建立,当所述匹配关系建立后,后续的数据传输也可以经由安全协议加密后进行。
随后,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意指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借助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辅助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例如,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可借助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所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又如,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据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进而将认证结果发送给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以完成对用户的身份认证。
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可采集或可测量的表征个体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的信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心电指纹、人脸、虹膜、心率、温度等。
由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表征个体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因此,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被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所述身份认证意指对用户身份是否安全或者是否被许可的验证。
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的身份认证可以按照预定义的方式执行。例如,可通过能唯一标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如心电指纹,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具体地,采集到的用户的心电指纹可以被用于与预先保存的安全的或被许可的安全心电指纹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不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又如,也可简单通过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具体地,当可以采集到用户心率时,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当不 能采集到用户心率时,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其中,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装置有以下至少任一个传感器,并通过所装置的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1)指纹传感器。
在此,指纹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
用户可以事先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指纹传感器录入一个或多个指纹,并将该(等)指纹设定为安全指纹。
随后,指纹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指纹可以被用于与安全指纹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不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2)心电传感器。
在此,心电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心电指纹。
用户可以事先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心电传感器录入用户的心电指纹,并将该心电指纹设定为安全心电指纹。例如,心电传感器的一极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背面并与用户的手臂皮肤相接触,并且,心电传感器的另一极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侧面或正面,用户可以用另一只手触压以形成电流回路。当形成电流回路时,用户的心电指纹可以被录入。
随后,心电指纹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心电指纹可以被用于与安全心电指纹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不一致,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3)心率传感器。
在此,心率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心跳数据。
心率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心跳,如果心率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心跳,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心率传感器不能采集到用户心跳,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4)温度传感器。
在此,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温度数据。温度传感器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背面并与用户皮肤相接触,以监测用户 的手臂温度。温度传感器例如红外式温度传感器等。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体温,如果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体温,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温度传感器不能采集到用户体温,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5)距离传感器。
在此,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其与用户的距离。距离传感器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背面,并监测可穿戴电子设备2与用户手臂的距离。
距离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其与用户的距离,如果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其与用户的距离小于预定的安全距离,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安全距离内未检测到用户,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6)扣压传感器。
在此,扣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例如,扣压传感器可以位于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腕带上,并通过磁性、接触、压力或电流等方式来监测腕带是否处于扣上的状态。
如果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果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则该用户的身份认证不通过。
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运行时,前述传感器处于工作就绪状态。
在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既可以由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执行,也可以由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执行。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2种:
1)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由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执行。
在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可以按照以下4个子操作来执行。
1.1)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对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自移动设备1接收对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 集请求。
1.2)接着,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采集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在此,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根据其所装置的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如通过心电传感器采集心电指纹、通过心率传感器采集心率等。
或者,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所发送的采集请求中也可以包括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所指定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也可以根据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所指定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采集。
1.3)随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向移动设备1发送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应地,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自可穿戴电子设备2接收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1.4)接着,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根据所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可以直接根据所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例如当接收到用户的心率数据时,移动设备1确定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也可以将所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安全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例如所接收的心电指纹与预先保存的安全心电指纹一致时,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确定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
2)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由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执行。
在此,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可以按照以下3个子操作来执行。
2.1)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自移动设备1接收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2.2)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按照默认方式采集某一个或多个 生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或者,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所发送的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中也可以包括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信息。相应地,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采集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所指定的生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指定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与前述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2.3)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向移动设备1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相应地,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自可穿戴电子设备2接收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
在此,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可以包括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或用户未通过身份认证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2种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仅为举例,而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现有其它方案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例如,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扣压传感器检测到其处于佩戴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通过心率传感器测量用户的心率数据。接着,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直接根据该用户的心率数据进行身份认证,并将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发送给移动设备1。或者,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也可以将该用户的心率数据发送给移动设备1,以供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根据该心率数据进行身份认证。
综上所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包括许多种。例如,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角度来说,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 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可以仅基于一个传感器所测量的相应的一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也可以基于多个传感器所测量的相应的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从身份认证的发起方来说,身份认证的操作可以由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发起,例如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或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身份认证的操作也可以由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发起,例如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扣压传感器检测到其处于佩戴状态时,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将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1,或者将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发送给移动设备1。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生物识别。
在此,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生物识别。
如前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装置有心率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装置并测量出心率、温度等数据。心率、温度等数据可以被用于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
例如,当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测量到心率数据、或者测量的温度符合生物的体温范围时,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确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被生物佩戴。
在此,“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应做广义理解。准确地说,“用户”应被视为“客体”。“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应被视为“对客体进行生物识别”,也即,客体有可能为生物,也有可能非生物。
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为生物,表示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非生物,表示该用户未通过身份认证。
2)用户识别。
在此,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用户识别。
如前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装置有指纹传感器、或心电传感器等装置并测量出用户指纹、心电指纹等数据。指纹、心电指纹等数据可以被用于对用户进行用户识别,例如,识别出具体用户或识别当前用户是否为安全用户。
例如,当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测量到的指纹、心电指纹与预先保存的安全指纹、安全心电指纹相一致时,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可以确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被安全用户佩戴。
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为安全用户,表示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非安全用户,表示该用户未通过身份认证。
优选地,当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时,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其所装置的距离传感器或扣压传感器来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例如,如果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其与用户的距离小于预定的安全距离,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如果安全距离内未检测到用户,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又如,如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其腕带上的扣压传感器检测到腕带处于扣上的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如果腕带处于未扣的状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
例如,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或移动设备1中的其他特定装置向可穿戴电子设备2发送确定可穿戴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请 求,相应地,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或可穿戴电子设备2中的其他特定装置接收该请求。接着,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或可穿戴电子设备2中的其他特定装置将实时确定的或此前确定的其处于佩戴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移动设备1,相应地,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或移动设备1中的其他特定装置获得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佩戴状态的信息。随后,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更优选地,在每次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2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均可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而与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配合来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移动设备1还可以包括第一安全认证装置(图2中未示出),移动设备1的第一安全认证装置可以先根据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连接状态,对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安全认证。随后,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安全认证,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连接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当前连接或未连接。
例如,移动设备1的第一安全认证装置检测其当前的已连接设备列表,以获取当前与该移动设备1处于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并检测上述设备中是否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2。
在此,如果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当前连接,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安全认证。如果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当前未连接,则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通过安全认证。
2)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信号强度高于或低于预定信号强度阈值。
在此,若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无线信号强度小于预定信号强度阈值,则认为两者的距离过远,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通 过安全认证;反之,若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之间无线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定信号强度阈值,则认为两者的距离符合安全物理距离,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通过安全认证。
3)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物理距离小于或大于预定物理距离阈值。
在此,所述物理距离可基于信号强度进行测定,也可以基于如距离传感器等进行测定。当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大于预定物理距离阈值时,则认为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距离过远,如可能分别在不同的用户身上,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不能通过安全认证;反之,当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小于预定物理距离阈值时,则认为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于安全距离,如在同一用户身上,因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通过安全认证。
优选地,第一安全认证装置可以与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集成在一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对对端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的操作不仅可以由移动设备1的第一安全认证装置执行,也可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执行。例如,可穿戴电子设备2还可以包括第二安全认证装置(图2中也未示出),第二安全认证装置根据可穿戴电子设备2与移动设备1的连接状态对移动设备1进行安全认证。随后,当移动设备1通过安全认证,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安全认证装置根据可穿戴电子设备2与移动设备1的连接状态对移动设备1进行安全认证的方式,与前述移动设备1的第一安全认证装置根据移动设备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连接状态对可穿戴电子设备2进行安全认证的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第二安全认证装置可以与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集成在一起。
此外,身份认证/安全认证的结果可以呈现给用户,如在认证的发起设备上呈现或在两个设备上均呈现。或者,仅在认证失败时,将相应的失败原因呈现给用户。失败原因诸如移动设备1未连接可穿戴电子设备2、移动设备1远离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穿戴电子设备2未处于佩戴状态、用户为非法用户等。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可以用于多种用途,例如支付、账号登陆等。
为简单说明起见,本发明仅以支付进行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账号登陆等用途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此,支付的发起可以由移动设备1执行,也可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示例,移动设备1还可以包括第一请求获取装置和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图2中未示出)。第一请求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完成支付。
在此,所述支付请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付款的请求,例如向商家付款或向其它用户转账等。
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可以实时地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相配合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具体身份认证操作可以如前所述由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或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执行。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移动设备1的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完成用户所请求的支付。例如,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向商家付款。
在此,身份认证可以与支付“一体化”。例如,移动设备1的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可以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直接完成支付,而不再需要用户输入支付密码等安全信息。或者,身份认证仍为支付的一个中间环节。例如,移动设备1的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可以要求用户同时满足正确输入支付密码以及通过身份认证才完成支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并完成支付 的操作也可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执行。例如,可穿戴电子设备2还可以包括第二请求获取装置和第二支付完成装置(图2中均未示出),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请求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当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支付完成装置完成支付。同样地,其中具体身份认证操作也可以如前所述由移动设备1的第一身份认证装置12或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执行。在此,用户的支付请求可以直接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请求获取装置通过如扫描二维码或用户直接输入等方式获取,或者,用户的支付请求也可以由移动设备1发送给可穿戴电子设备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身份认证和支付的操作可以均由同一设备执行,例如均由移动设备1或均由可穿戴电子设备2执行。或者,身份认证和支付的操作可以也可以分别由不同设备执行,例如,由移动设备1的第一请求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支付请求,当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第二身份认证装置22完成对该用户的身份认证时,移动设备1的第一支付完成装置完成支付。
此外,支付的结果可以对用户呈现,也可以不进行呈现。并且,支付结果可以仅在发起设备处呈现,如在移动设备1处呈现或在可穿戴电子设备2处呈现。或者,支付结果还可以在两设备处均呈现。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各个装置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 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虽然前面特别示出并且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形式和细节方面可以有所变化。这里所寻求的保护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做了阐述。在下列编号条款中规定了各个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
1.一种用于在移动设备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借助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2.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3.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4.条款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5.条款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进行。
6.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安全认证。
7.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
-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
8.一种用于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与移动设备建立匹配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辅助所述移动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9.条款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供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10.条款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11.条款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 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12.条款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进行。
13.条款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移动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安全认证。
14.条款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
-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
15.一种用于在移动设备端进行认证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借助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16.条款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17.条款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18.条款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19.条款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执行。
20.条款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的装置。
21.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的装置;
-用于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的装置。
22.一种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端用于认证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与移动设备建立匹配关系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辅助所述移动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23.条款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供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24.条款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25.条款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26.条款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 置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执行。
27.条款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与所述移动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的装置。
28.条款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的装置;
-用于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的装置。
29.一种用于认证的移动设备,包括如条款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30.一种用于认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如条款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31.一种用于认证的系统,包括如条款29所述的移动设备以及如条款30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laims (37)

  1. 一种用于在移动设备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借助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进行。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安全认证。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
    -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
  8. 一种用于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与移动设备建立匹配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辅助所述移动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供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进行。
  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身份认证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移动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安全认证。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
    -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
  15. 一种用于在移动设备端进行认证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建立匹配关系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借助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向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发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自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18.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19.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执行。
  20.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的装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的装置;
    -用于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的装置。
  22. 一种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端用于认证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与移动设备建立匹配关系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辅助所述移动设备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装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请求;
    -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供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具体用于:
    -自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请求;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所述身份认证由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
  25.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生物识别;
    -用户识别。
  26.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认证的装置在确定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时执行。
  27.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与所述移动设备的连接状态,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的装置。
  28. 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支付请求的装置;
    -用于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身份认证,完成支付的装置。
  29. 一种用于认证的移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30. 一种用于认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31. 一种用于认证的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3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3.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4. 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来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6.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7. 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来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5/092887 2015-03-24 2015-10-27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WO2016150154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1538.0A CN104794381A (zh) 2015-03-24 2015-03-24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CN201510131538.0 2015-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0154A1 true WO2016150154A1 (zh) 2016-09-29

Family

ID=5355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5/092887 WO2016150154A1 (zh) 2015-03-24 2015-10-27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4381A (zh)
WO (1) WO201615015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9231B2 (en) 2015-09-14 2020-05-19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using a wearable device
CN111481191A (zh) * 2020-03-30 2020-08-04 上海赛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心电传感器参数的调整系统
TWI705347B (zh) * 2017-01-19 2020-09-2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身份認證方法和設備
CN117156438A (zh) * 2023-02-03 2023-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账号登录方法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4381A (zh) * 2015-03-24 2015-07-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JP6380262B2 (ja) * 2015-06-29 2018-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
JP6896632B2 (ja) * 2015-08-25 2021-06-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5184136A (zh) * 2015-09-08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45507B (zh) * 2015-09-23 2019-06-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与装置
CN105245346B (zh) * 2015-10-19 2019-01-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447370A (zh) * 2015-12-07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26732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李明 一种通过可穿戴设备减少密码输入次数的系统
CN107026733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李明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通过其进行密码管理的方法
CN107026734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李明 一种利用认证持续有效性进行密码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26736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李明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通过其减少密码输入次数的方法
CN107026737B (zh) * 2016-01-29 2021-02-09 李明 一种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密码管理的系统
CN107026817B (zh) * 2016-01-29 2021-07-16 李明 一种密码自动输入的系统
JP6579008B2 (ja) * 2016-03-22 2019-09-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ウェアラブルコンピュータ、ユーザ認証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7528691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安全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7666492B (zh) * 2016-07-25 202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服务传感器、服务装置及终端
CN106293075A (zh) * 2016-07-29 2017-01-04 石家庄蜗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295297A (zh) * 2016-08-05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穿戴设备
CN106446627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电子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6793163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3726734A (zh) * 2018-03-09 2021-11-30 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可穿戴设备和目标服务器
CN108446912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认证方法及设备
CN108629167B (zh) * 2018-05-09 2020-10-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结合可穿戴设备的多智能设备身份认证方法
CN109117612A (zh) * 2018-07-03 2019-01-0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56909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信息保护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装置
CN114693018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状态监测方法、装置、介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
CN113536273A (zh) * 2021-08-09 2021-10-22 北京国民安盾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同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14051250A (zh) * 2021-11-30 2022-02-15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551A (zh) * 2007-08-23 2008-04-09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信息安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31796A (zh) * 2014-11-04 2015-02-04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4794381A (zh) * 2015-03-24 2015-07-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670B (zh) * 2013-05-21 2017-12-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通过穿戴式设备进行认证的方法和穿戴式设备
CN103310142B (zh) * 2013-05-22 2015-10-07 复旦大学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US9286726B2 (en) * 2013-08-20 2016-03-15 Ricoh Company, Ltd. Mobile information gateway for service provider cooperation
CN103914645A (zh) * 2014-04-03 2014-07-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以及穿戴式设备
CN104050402A (zh) * 2014-06-12 2014-09-1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安全认证的方法、系统与移动终端
CN104092817B (zh) * 2014-06-24 2018-04-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551A (zh) * 2007-08-23 2008-04-09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信息安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31796A (zh) * 2014-11-04 2015-02-04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4794381A (zh) * 2015-03-24 2015-07-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9231B2 (en) 2015-09-14 2020-05-19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using a wearable device
US10778443B2 (en) 2015-09-14 2020-09-1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using a wearable device
TWI705347B (zh) * 2017-01-19 2020-09-2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身份認證方法和設備
CN111481191A (zh) * 2020-03-30 2020-08-04 上海赛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心电传感器参数的调整系统
CN117156438A (zh) * 2023-02-03 2023-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账号登录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4381A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50154A1 (zh) 一种用于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US11012438B2 (en) Biometric device pairing
US10475260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user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and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KR102089201B1 (ko) 지불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699596B2 (en) Method for achieving short-distance unlocking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cardiogram and system thereof
US9892576B2 (en) Biometrics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personal wearable electronics network based authentication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WO2018000396A1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CA3029445A1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by garment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WO2016150028A1 (zh) 一种用于移动认证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4182871A (zh) 一种移动支付系统及智能手环
WO2016082229A1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5956844B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系统
US20160189134A1 (en) Collaborating user devices for security
US20240098491A1 (en) Cryptographic process for portable devices, and user presence and/or access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same
WO2017088693A1 (zh) 基于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
CN203812271U (zh) 一种移动支付系统及智能手环
JP2015530132A (ja) バイオメトリクスによる人物認証
KR20190090732A (ko) 생체 인식 기반의 결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사용자 디바이스 및 결제 시스템
US10263989B2 (en) Method for matching multiple devices, and device and server system for enabling matching
CN115606218A (zh) 与用户活动相关的监测系统和方法以及用户访问授权系统和采用其的方法
CN105989488B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系统
US10785218B2 (en) Authorization authent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1194707A1 (en) WEARABLE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S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WITH SURFACE ELECTROMYOGRAM (sEMG)-SIGNALS
KR101950212B1 (ko) 착용형 전자 장치의 사용자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90354988A1 (en) Partial Fingerprint and Partial Iris Paym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58860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58860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