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188355A1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5188355A1
WO2015188355A1 PCT/CN2014/079763 CN2014079763W WO2015188355A1 WO 2015188355 A1 WO2015188355 A1 WO 2015188355A1 CN 2014079763 W CN2014079763 W CN 2014079763W WO 2015188355 A1 WO2015188355 A1 WO 201518835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dmrs
cdm
cdm group
subcarri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97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永
陈大庚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48942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148145B1/en
Priority to JP2016572389A priority patent/JP6400126B2/ja
Priority to CN201480072450.XA priority patent/CN105900387B/zh
Priority to BR112016028057-1A priority patent/BR112016028057B1/pt
Priority to RU2017100063A priority patent/RU2648258C1/ru
Priority to PCT/CN2014/079763 priority patent/WO2015188355A1/zh
Publication of WO201518835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5188355A1/zh
Priority to US15/363,674 priority patent/US10056955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在现有DMRS导频开销前提下,通过全新端口映射实现多至24数据流的正交DMRS设计方法。该方案包括: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基站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层数为N;若8<N《12,则在资源块RB上将与所述DMRS层数对应的N个DMRS端口映射为3个CDM组;若12<N<24,则在RB上将与所述DMRS层数对应的N个DMRS端口映射为6个CDM组;若N《8,则在RB上将与所述DMRS层数对应的N个DMRS端口映射为2个CDM组。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速、 大容量和广覆盖已成为现 代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 MIM0 ( Mul t i-input Mu 11 i -ou t pu t , 多 输入多输出 )技术利用空间维度的资源使信号在空间获得阵列增益、 复用和分集增益以及干扰抵消增益, 进而成倍地提升通信系统的容 量和频谱效率。 LTE ( Long Term Evolut ion, 长期演进) 系统可以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利用多天线系统支持高达 8 层数据流的传输。 然 而现代通信系统将面临着更大容量、 更广覆盖和更高速率的挑战, 收发端具有更高天线数, 即高维多天线 ( High Dimensional MIMO, HD-MIMO ) 系统的采用将会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
然而, 在 HD- MIM0场景和高阶 SU- HD- MIM0 通信系统中, 当天 线维数很高的时候, 8 层数据流对应的 8 层 DMRS (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解调的参考信号)已远远不够, 基于天线规模的 限制, 现有标准及专利中所涉及的天线规模 ( 8T8R) 及相应的 DMRS 设计方案均为支持低于 8流的数据传输, 例如在同一资源块 RB中, 最多复用 8 层相互正交的 DMRS 信号, 其中, DMRS 信号用于 PDSCH ( 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的解调, DMRS信号一般被用来支持波束成形和预编码技术, 因而只在被调度 的资源块上发送, 发送的数量与数据流数 (有时又被称为层数) 相 关, 与天线端口 对应。 相比于 8T8R MIM0 系统, 高维多天线系 统更容易使得系统实现高秩( Rank>8 )数据传输, 进而提高 SU-MIM0 系统的吞吐量。
综上所述, 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即在现 有 DMRS导频开销前提下, 通过全新端口映射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 正交 DMRS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在现有 DMRS 导频开销前提下,通过全新端口映射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正交 DMRS 设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UE的解调参考 信号 DMRS层数为 N, 其中, N为小于或等于 24的正整数;
处理单元, 用于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 上将与所述 DMRS 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码分复用 CDM组, 所述 RB为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B中的一个; 或者,
若 12<N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 端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或者,
若 N 8,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 映射为 2个 CDM组。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时域上,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 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 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载波上, 1 < K < 4, 1 < J < 6;
所述 RB在频域上包括 12个子载波, 在时域上包括 14个符号, 所述 J个子载波为所述 12个子载波中的第 1个子载波、 第 2个子载 波、 第 6个子载波、 第 Ί个子载波、 第 11 个子载波以及第 12个子 载波,
其中, 若 8<N 12,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7 个子载波 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 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12 <N 24 ,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7个 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N 8,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述第 2个子载波、 所述第 7个子载波以 及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结合前述的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还包括:
复用单元, 用于在时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K个符号进行码 分复用 CDM (码分复用,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在频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个子载波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频分复用, Frequency Division Mu 11 i p 1 ex i ng)。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还包括:
预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 PDSCH信道进行预编码操作生成 DMRS 信号。
第二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包括: 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UE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层数 为 N, 其中, N为小于或等于 24的正整数;
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码分复用 CDM组; 或者,
若 12<N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 端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或者,
若 N 8,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 映射为 2个 CDM组, 所述 RB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B 中的 一个。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 N个 DMRS端口 映射为 3个 CDM组 / 2个 CDM组 / 6个 CDM组的方法包括:
在时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 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 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Ν个 DMRS端口 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载波上, 1 K 4, 1 < J < 6; 所述 RB在频域上包括 12个子载波, 在时域上包括 14个符号, 所述 J个子载波为所述 12个子载波中的第 1个子载波、 第 2个子载 波、 第 6个子载波、 第 Ί个子载波、 第 11 个子载波以及第 12个子 载波,
其中, 若 8<N 12,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7 个子载波 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 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12 <N 24 ,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7个 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N 8,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述第 2个子载波、 所述第 7个子载波以 及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结合前述的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将所述 N个 DMRS端口映射 为 3个 CDM组 /2个 CDM组 /6个 CDM组之后, 还包括:
在时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K个符号进行码分复用 CDM; 在频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 个子载波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个子载波进行频分 多路复用 FDM之后, 还包括:
对所述 PDSCH信道进行预编码操作生成 DMRS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在现有 DMRS 导频开销前提下, 通过对端口的分组进行设置, 将 DMRS端口映射为 不同的 CDM组以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正交 DMRS设计方法, 允许用 户在天线配置数很大时, 实现 24流数据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极大 地提高了 MIM0的系统吞吐量。 同时, 本发明方案还能够反相兼容现 有标准中的 1-8层 DMRS端口的映射方案, 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 低阶回退, 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开销和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 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 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 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 4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5 为当 8<N 12 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DMRS 导频图 案;
图 6为当 12<N 24 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DMRS导频图 案;
图 7为当 N 8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DMRS导频图案; 图 8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9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与现有技术吞 吐量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通信系统的接收端解调过程中 , 由于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对每个载 波的调制都是抑制载波的, 因此接收端的相干解调是需要基准信号 的, 基准信号又称做导频信号或者参考信号 ( Reference Signal, RS ), 它们在 OFDM 符号内分布于时频二维空间中不同的资源单元 ( Resource Element , 资源单元) 上, 具有已知的幅度和相位。 同 样在 MIM0 系统中, 各根发送天线 (虚拟天线或物理天线) 具有独立 的数据信道, 基于预知的 RS信号, 接收机针对每根发送天线进行信 道估计, 并基于此还原发送数据。
在现行标准中,下行采用 DMRS的层数的最大可以支持流数为 8 个。 由于 DMRS的层数直接决定了所在系统的吞吐量大小, 因而, 在 更高阶 SU-HD-MIM0 通信系统中, 8 流数据传输在绝大多时候并不 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特性和潜能 (例如在 32T32R 系统中, 系统在很多 场景下都可以同时复用 24流数据,基于此天线配置,在 64QAM+0.667 码率^; MCS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调帝 J编码方案)西己置下, 单用户的吞吐量便可以达到 lOGbps, 这是现行标准中 8 层 DMRS 无 法企及的 ), 在适当的信道和高维天线配置下, 系统为了获得高吞吐 量, 终端是可以且有必要进行更高秩传输的。
综上所述, 支持更高阶 DMRS的 HD-MIM0需要特定的 DMRS信号 设计,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块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包 括全新的端口映射方案和 DMRS导频图案。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如图 1所示, 包括:
配置单元 01, 用于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UE 的解调 参考信号 DMRS层数为 N, 其中, N为小于或等于 24的正整数;
其中, 所述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收发天线数、 UE发送的信道信息 以及 UE的信道估计算法;
处理单元 02 , 用于:
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 个码分复用 CDM组, 所述 RB为物理下行共享信 道 PDSCH的 RB中的一个; 或者,
若 12<N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 端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或者,
若 N 8,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 映射为 2个 CDM组。
进一步地, 所述处理单元 02, 具体用于:
在时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 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
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 口对应的 J个子载波上, 1 K 4, 1 < J < 6;
所述 RB在频域上包括 12个子载波, 在时域上包括 14个符号, 所述 J个子载波为所述 12个子载波中的第 1个子载波、 第 2个子载 波、 第 6个子载波、 第 Ί个子载波、 第 11 个子载波以及第 12个子 载波,
其中, 若 8<N 12,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7 个子载波 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 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12 <N 24 ,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7个 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N 8,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述第 2个子载波、 所述第 7个子载波以 及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进一步地, 如图 2所示, 所述基站还包括:
复用单元 03, 用于在时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K个符号进 行码分复用 CDM; 在频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个子载波进行频 分多路复用 FDM。
进一步地, 如图 3所示, 所述基站还包括: 预编码单元 Q4, 用于对所述 PDSCH 信道进行预编码操作生成 DMRS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基站的 解调参考信号 DMRS层数为 N; 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上将与所 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 CDM组;若 12<N <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6个 CDM 组; 若 N 8,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 映射为 2个 CDM组。 该方案在现有 DMRS导频开销前提下, 通过全新 端口映射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正交 DMRS设计方法, 允许用户在天 线配置数很大时, 实现 24流数据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极大地提高 MIM0的系统吞吐量。 同时, 本发明方案还能够反相兼容现有标准中 的 Rankl-8的 DMRS映射方案, 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低阶回退, 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开销和复杂度。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如图 4所示, 包括: 101、基站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 UE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层数 为 N。
其中, N为小于或等于 24的正整数, 该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收发 天线数、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发送的信道信息以及 UE 的信道估计算法。
基于天线规模的限制, 现有标准及专利中所涉及的天线规模 ( 8T8R ) 及相应的 DMRS 设计方案均为支持低于 8 流的数据传输, 例如在同一资源块中, 最多复用 8层相互正交的 DMRS信号。 然而, 做为 5G的一个重要演进方向,高维多天线系统(如 32T32R、 256T32R ) 可以急剧增加系统容量, 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必要的解决方案。 因此, 当基站根据收发天线数、 UE 发送的信道信息以及 UE 的信道估计算 法确定为 UE分配的数据流可以大于 8个, 具体的, 基站根据 UE发 送的收发天线数、 UE 发送的信道信息以及 UE 的信道估计算法等参 考值, 为 UE分配相应数目的数据流, 由于数据流的数目与 DMRS层 数是对应的, 进而基站确定 UE 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 层数为 N, N < 24, 以实现 24 流以内数据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提高 MIM0 系统 的吞吐量。
102、 若 8<N 12, 基站则在资源块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 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码分复用 CDM组。
103、 若 12<N < 24, 基站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 个 DMRS端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104、 若 N 8, 基站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2个 CDM组。
其中, 所述 RB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B 中的一个, 每 一个 RB由 12个频域内的子载波和 14个时域内的符号组成的 168个 资源单元 RE构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 RB ( Resource Block, 资源块) 内 资源分配的方法, 是一种可支持多至 24层的 DMRS的端口映射方案, 其中, 该方案包括三种情况, 若 8<N ( DMRS层数) 12, 基站在 RB 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码分复用 CDM 组;若 12<N 24,基站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 端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若 N 8, 基站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 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2个 CDM组, 最终实现 PDSCH 中每一 个 RB的资源分配。
在步骤 102 中, 若 8 <N 12时, 在时域上, 基站将所述 RB 内所 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 载波上, 1 K 4, 1 < J < 60 其中, 所述第 1 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Ί 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所述第 6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进而实现基站在时域上对所述 Κ 个符号的 CDM (码分复用,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和在频域上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 个子载 波的 FDM (频分复用 ,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 lexing ), 其中 , 确定 DMRS层数 N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的具体方法在实施例三中详 细阐述, 故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 CDM 是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 式, 主要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 包括无线和有 线接入。 码分多址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了各自特定的地址码, 利用 公共信道来传输信息。 FDM 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 个子频带 (或称子信道), 每一个子信道传输 1路信号。 频分复用要 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 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 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 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 这样就保 证了各路信号互不干扰(条件之一)。 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 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的方式工作, 每一路信号传输时可不考虑传 输时延, 因而频分复用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示例性的, 如图 5所示, 若所述每一个 RB 内频域上分别由第 1 至第 12子载波构成, 时域上分别由第 1 至第 14符号构成, 则此时 所述基站将所述 DMRS层数 N分为 3组, 其中, 第 1和第 7子载波组 成第一 CDM组, 第 2和第 11 子载波组成第二 CDM组, 第 6和第 12 子载波组成第三 CDM组; 时域上, 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第一 CDM组、 第二 CDM组和第三 CDM组分配相应长度的扰码以实现在第 6符号、 第 7符号、 第 13符号以及第 14符号内基于 CDM的 DMRS复用; 频域 上, 所述基站对实现基于 CDM的 DMRS复用后的三组 CDM组进行频分 多路复用 FDM。
在步骤 103 中, 若 12<N 24, 在时域上, 基站将所述 RB 内所 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 载波上, 1 K 4, 1 < J < 60 其中, 所述第 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 组, 所述第 7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 组, 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6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示例性的, 如图 6所示, 若所述每一个 RB 内频域上分别由第 1 至第 12子载波构成, 时域上分别由第 1 至第 14符号构成, 此时, 所述基站将所述 DMRS 层数 N 分为 6 组, 其中, 第 1 子载波为第四 CDM组, 第 2子载波为第五 CDM组, 第 6子载波为第六 CDM组, 第 7 子载波为第七 CDM组, 第 11 子载波为第八 CDM组, 第 12子载波为 第九 CDM组; 时域上, 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第四 CDM组、 第五 CDM 组、 第六 CDM组、 第七 CDM组、 第八 CDM组和第九 CDM组分配相应 长度的扰码以实现在第 6符号、 第 7符号、 第 13符号以及第 14符 号内基于 CDM 的 DMRS 复用; 频域上, 所述基站对实现基于 CDM 的 DMRS复用后的六组 CDM组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在步骤 104 中, 若 N 8, 在时域上, 基站将所述 RB 内所述 N 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 在频域上, 将 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载 波上, 1 K 4, 1 J 6。 其中, 所述第 1 个子载波、 所述第 6 个 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述第 2个子载波、 所 述第 7个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示例性的, 如图 Ί所示, 若所述每一个 RB 内频域上分别由第 1 至第 12子载波构成, 时域上分别由第 1 至第 14符号构成, 此时, 所述基站将所述 DMRS层数 N分为 2 组, 其中, 第 1、 第 6 和第 11 子载波组成第十 CDM组, 第 2、 第 7和第 12子载波组成第十一 CDM 组; 时域上, 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第十 CDM组和第十一 CDM组分配 相应长度的扰码以实现在第 6 符号、 第 7 符号、 第 13 符号以及第 14符号内基于 CDM的 DMRS复用; 频域上, 所述基站对实现基于 CDM 的 DMRS复用后的 2组 CDM组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显而易见的, 步骤 102至 104为执行步骤 101后的三种不同情 况, 故步骤 102至 104之间没有逻辑顺序。
至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阶 DMRS的端口映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方案在现有 DMRS导频开销前提下, 通过全新端 口映射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正交 DMRS设计方法, 允许用户在天线 配置数很大时, 实现 24 流数据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极大地提高 MIMO的系统吞吐量。 同时, 本发明方案还能够反相兼容现有标准中 的 Rank 1-8的 DMRS方案, 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低阶回退。
具体的, 在 LTE-A 现有标准中, SU-MIM0 最大支持 8 层正交 DMRS复用, 即系统可以同时复用最多 8个流的数据传输。 具体来说, 在 DMRS层数 N为 1或者 1 时候 ( Rank 1-2 ), 采用码分复用 CDM的 方式正交化 DMRS 信号,在每个资源块 RB中占用 12个资源单元 RE; 如图 6所示, DMRS层数 N在 RB的分布为: 频域上分布在每个 RB的 第 2、 7 及 12 个子载波上; 时域上分布在每个子帧的 6、 7、 13 和 14 个符号上。 此时 DMRS 的开销为 7. 1%。 其中 , DMRS 的开销 ( overhead.DMRS ) 的计算方法为: DMRS在每个资源块 RB中占用的 资源单元 RE 个数 /每个 RB 中 RE 个数。 上述情况中, DMRS 的开销 = 12/ (14*12) =7. 1%。
在 3 N 8 ( Rank 3-8 ) 的情况下采用 CDM与频分复用 FDM 的 混合复用方式, 在每个 RB 中共占用 24个 RE。 如图 6所示, DMRS层 数 N在 RB的分布为: 频域上分布在每个 RB的第 1、 1、 6、 7、 11及 12个子载波上; 时域上分布在每个子帧的 6、 7、 13和 14个符号上。 此时 DMRS 开销为 14% (DMRS 的开销 =24 / (14 * 12) , 每个 RB 共有 12 (频域) *14 (时域) 个资源单元)。
在既定的导频开销下, 相比于 Rank 8的 DMRS设计方案, 本发 明中每层 DMRS的导频密度将会随着复用层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其 中, 在 1 N 8时 ( Rank 1— 8 ) 的导频密度仍然为 3RE/RB; 此夕卜, 在 9 < N < 12 H ( Rank 9-12 ) 的导频密度为 2RE/RB; 在 13 < N < 24 时 ( Rank 12-24 ) 的导频密度则减小为 1RE/RB。 另外, 在保证更高 阶数据传输和解调的同时, 本方案还能够反向兼容现有标准中的 Rank 1-8的 DMRS端口映射方案,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低阶回退, 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开销和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 DMRS导频密度, 即每个 CDM组占用的子载波个数, 如 Rank 8 时候, 每个 CDM组包含有三 个子载波数目 , 例如第 1, 2, 3, 4层占用第 1, 6, 11 子载波, 我们称 其 DMRS导频密度密度为 3RE/RB, 同理 8 <Rank 12时, 每个 CDM组 包含有两个子载波,所以对应的 DMRS导频密度密度为 2 RE/RB, 12<N 24 时, 每个 CDM组包含有一个子载波, 所以对应的 DMRS 导频密 度密度为 1RE/RB。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 定基站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层数为 N; 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 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 CDM组; 若 12<N <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 为 6个 CDM组; 若 N 8 ,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1个 CDM组。 该方案在现有 DMRS导频开销前提下, 通过全新端口映射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正交 DMRS设计方法, 允许 用户在天线配置数很大时, 实现 24流数据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极 大地提高 MIM0的系统吞吐量。 同时, 本发明方案还能够反相兼容现 有标准中的 Rankl-8的 DMRS映射方案, 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低 阶回退, 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开销和复杂度。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如图 8所示, 包括:
201、 基站根据网络配置信息为 UE分配 N个数据流, 进而确定 所述 UE的 DMRS层数为 N。
202、 基站根据 DMRS层数 N, 确定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 端口在 RB 内的资源分配方案。
203、 基站分别对 RB 内的 K个符号进行码分复用 CDM, 对 RB 内 的 J个子载波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204、基站使用预置的预编码向量对 PDSCH信道进行预编码操作 生成 DMRS信号, 以使得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 DMRS信号后 进行信道估计完成数据解调。
在步骤 201 中, 所述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收发天线数、 UE发送的 信道信息以及 UE的信道估计算法。
一般情况下, 基站根据网络配置信息中 UE 反馈的 RI ( Rank Indication, RANK指示)确定下发的数据流数, 或者, 在 TDD ( Time Divis ion Duplexing, 时分双工)系统中, 基站基于获得的信道和网 络配置信息计算秩数, 并以此下发相应数据流, 确定所述 UE的 DMRS 层数。
在步骤 202 中, 所述 DMRS的资源分配方案包括将所述 RB 内所 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K个符号上;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 载波上, 1 K 4, 1 J 6。
示例性的, 在所述 DMRS端口映射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实施 例提供一种具体的 DMRS导频图案 (即 RE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 需要说明的是, PDSCH信道由若干个资源块 RB组成, 每一个 RB 由 12 个频域内的子载波和 14 个时域内的符号组成的 168 个资源单元 RE构成, 以纵坐标为频域方向, 以横坐标为时域方向, 且规定频域 方向从起点开始每一行分别为第 1子载波至第 12子载波, 时域方向 从起点开始每一列分别为第 1符号至第 14符号。
如图 5所示,为 DMRS层数 8<N 12时所对应的 DMRS导频图案。 具体的, 若 8<N ( DMRS层数) 12, 所述基站将所述 DMRS层数 N分为 3组, 其中, 第 1 和第 7子载波组成第一 CDM组, 第 2 和第 11 子载波组成第二 CDM组, 第 6和第 12 子载波组成第三 CDM组; 时域上, 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第一 CDM组、 第二 CDM组和第三 CDM 组分配长度为相应个数的扰码以实现在第 6符号、 第 7符号、 第 13 符号以及第 14符号内基于 CDM的 DMRS复用; 频域上, 所述基站对 实现基于 CDM的 DMRS复用后的三组 CDM组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以保证各层 DMRS的正交性。
如图 6所示,为 DMRS层数 12<N < 24时所对应的 DMRS导频图案。 具体的, 若 DMRS层数 12<N 24, 所述基站将所述 DMRS层数 N 分为 6组, 其中, 第 1子载波为第四 CDM组, 第 2子载波为第五 CDM 组, 第 6子载波为第六 CDM组, 第 7子载波为第七 CDM组, 第 11子 载波为第八 CDM组, 第 12子载波为第九 CDM组; 时域上, 所述基站 分别为所述第四 CDM组、 第五 CDM组、 第六 CDM组、 第七 CDM组、 第八 CDM组和第九 CDM组分配长度为相应组数据流个数的扰码以实 现在第 6符号、 第 7符号、 第 13符号以及第 14符号内基于 CDM的 DMRS 复用; 频域上, 所述基站对实现基于 CDM 的 DMRS 复用后的六 组 CDM组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以保证各层 DMRS的正交性。
以下给出当 DMRS层数 N = 24 时具体的资源分配的频域位置和时 域位置的计算方法。
其中, 频域位置取值为: k = Nsc nPRB + k
其中, 为每个 RB 的频域规模, 表现为子载波数目; nPRB为 PDSCH信道中的 RB索引, k为在整个 PDSCH信道中 24层 DMRS对应 的频域位置; 为在每一个 RB 中 24层 DMRS对应的频域位置, 且有:
Figure imgf000017_0001
上式中, 207-230 为基站预置的端口号, 207-230 即对应 1-24 层 DMRS, 当 N值确定时, 也就确定了与 N值对应的端口号, 另外需 要说明的是, 基站预置的端口号包括 207-230 但不限于此, 例如以 7_30表示基站预置的 24个端口号等。
从上式可以看出, 当 DMRS层数 N = 24时 ( 即包括 207-230共 24 个端口号时), 取值为 1、 2、 6、 7、 11、 12, 即 N=24 时基站分配 的频域位置如图 6 中第 1、 1、 6、 7、 11、 12子载波。
时域位置取值为: / = /'mod2 + 5
Figure imgf000018_0001
其中, "s为时隙索引。
从上式可以看出, 当 DMRS层数 N=24 时, /'为 6、 7、 13、 14, 即图 6 中第 6、 7、 13、 14符号。
基站根据上述端口映射方案和计算公式确定 N=24 时 DMRS 的端 口映射方案, 进而基站根据已经确定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 采用 长度为 4 的 0CC码对时域上的 4层 DMRS进行 CDM复用; 对 CDM复用 后的 6组 DMRS采用 FDM复用, 以使得在每个 RB 中共占用 24 个 RE 完成 DMRS端口映射。 如图 6 所示, N = 24 时 DMRS在 RB 的分布为: 频域上分布在每个 RB的第 1、 1、 6、 7、 11及 12个子载波上; 时域 上分布在每个子帧的 6、 7、 13和 14个符号上; 此时, DMRS导频开 销仍然为 14%, 但却可以支持 24流数据的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以下给出当 DMRS层数 N = ll 时具体的资源分配的频域位置和时 域位置的计算方法。
当 DMRS层数 N=ll 时, 基站需要根据资源分配方案确定所述 11 层 DMRS对应的端口在每一个 RB 内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 进而完 成对 PDSCH信道的资源映射。
其中, 当 DMRS层数 N = ll 时, 频域位置取值为: k = Nsc nPRB +k' 其中, 为每个 RB 的频域规模, 表现为子载波数目; nPRB为 PDSCH信道中的 RB索引, k为在整个 PDSCH信道中 24层 DMRS对应 的频域位置; 为在每一个 RB 中 24层 DMRS对应的频域位置, 且有:
Figure imgf000018_0002
上式中, 207-215 为基站预置的端口号, 207-215 即对应 1-11 层 DMRS, 结合上式以及当 DMRS层数 N=24 时 的公式可以看出, 当 DMRS层数 N不同时 的公式也随 N值变换。 其中, 当 N 8时,
1,6,11 p {207, 208, 211, 213 }
[2,7,12 p {209, 210, 212, 214 }
其中, 当 8<N 12时, p G {207 , 208 , 213 , 216
k 11 p G {209 , 210 , 214 , 217
12 p G {211 , 212 , 215 , 218 即 的公式共有 24种情况。
可以看出, 当 DMRS层数 N=ll 时(即包括 207-215共 11个端口 号时), '为 1、 2、 6、 7、 11、 12, 即图 5 中第 1、 2、 6、 7、 11、 12子载波。
当 DMRS层数 N=ll 时, 时域位置取值为:
I = /'mod 2 + 5
0,1 if ns mod 2 = 0,
I
2,3 if ns mod 2 = 1. 其中, "s为时隙索引。
从上式可以看出, 当 DMRS层数 N=ll 时, 在图 2 中复用第 1和 第 7子载波的第 6、 7、 13、 14符号, 以及第 2和第 11 子载波的第 6、 7、 13、 14符号, 以及第 6和第 12子载波的第 6、 7、 13符号。
如图 7所示, 为 DMRS层数 N 8 时所对应的 DMRS导频图案。 具体的,若 DMRS层数 N 8,基站将所述 DMRS层数 N分为 2组, 其中, 第 1、 第 6和第 11 子载波组成第十 CDM组, 第 2、 第 7和第 12子载波组成第十一 CDM组; 时域上, 基站分别为所述第十 CDM组 和第十一 CDM组分配长度为相应个数的扰码以实现在第 6符号、 第 7符号、 第 13符号以及第 14符号内基于 CDM的 DMRS复用; 频域上, 基站对实现基于 CDM的 DMRS复用后的 1组 CDM组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当 DMRS层数 N 8 时的资源分配方案与 现有技术一致, 即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案在实现更高阶 DMRS复用, 更高阶数据传输和解调的同 时, 还能够反相兼容现有标准中的 Rank 1-8的 DMRS端口映射方案,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低阶回退, 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开销和复杂度。
至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案, 分别针对 DMRS层数 N 8、 12<N < 24 以及 8 <N 12三种情况完成每一个 RB相 应的 DMRS端口映射, 进而完成对 PDSCH信道的资源映射。
在步骤 204 中, 基站使用预编码向量对资源映射后的 PDSCH信 道进行预编码操作生成 DMRS信号, 以使得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 送的 DMRS信号后进行信道估计完成数据解调, 这里, 预编码向量生 成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奇异值分解 SVD或者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
至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阶 DMRS的资源分配方法, 如图 7所示, 其中, 横坐标为信噪比 /dB, 纵坐标为吞吐量 /bps, 以 DMRS层数分别为 8层和 20为例, 相比于现有 DMRS的端口映射方法 ( 8层 DMRS的端口映射), 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案 ( 20层 DMRS的端 口映射) 使得高阶天线的单用户 MIM0可以获得更高的吞吐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 定基站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层数为 N; 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 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 CDM组; 若 12<N <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 为 6个 CDM组; 若 N 8 ,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1个 CDM组。 该方案在现有 DMRS导频开销前提下, 通过全新端口映射实现多至 24数据流的正交 DMRS设计方法, 允许 用户在天线配置数很大时, 实现 24流数据同时传输和有效解调, 极 大地提高 MIM0的系统吞吐量。 同时, 本发明方案还能够反相兼容现 有标准中的 Rankl-8的 DMRS映射方案, 以实现任意层切换及平滑低 阶回退, 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开销和复杂度。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 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 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 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 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 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 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 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 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 开的, 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 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 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 目 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 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 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 实现, 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 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 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 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 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 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 备等) 或处理器 ( processor )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 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 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 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配置单元, 用于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UE 的解调参考 信号 DMRS层数为 N, 其中, N为小于或等于 24的正整数;
处理单元, 用于若 8<N 12, 则在资源块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 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射为 3个码分复用 CDM组, 所述 RB为物理 下行共享信道 PDSCH的 RB中的一个; 或者,
若 12<N <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 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或者,
若 N 8,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 射为 2个 CDM组。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 具体用于在时域上, 将所述 RB内所述 N个 DMRS 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K 个符号上; 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 内所述 N 个 DMRS 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 个子载波上, 1 < K < 4, 1 < J < 6;
所述 RB在频域上包括 12个子载波, 在时域上包括 14个符号, 所述 J个子载波为所述 12个子载波中的第 1个子载波、 第 2个子载 波、 第 6个子载波、 第 7个子载波、 第 11个子载波以及第 12个子载 波,
其中, 若 8<N 12,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7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12<N < 24,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Ί个 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6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N 8,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述第 2个子载波、 所述第 7个子载波以 及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还 包括:
复用单元, 用于在时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K个符号进行码 分复用 CDM; 在频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 个子载波进行频分多 路复用 FDM。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还包括: 预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 PDSCH信道进行预编码操作生成 DMRS 信号。
5、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根据网络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U E的解调参考信号 D M R S层数为 N, 其中, N为小于或等于 24的正整数;
若 8<N 12,则在资源块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 端口映射为 3个码分复用 CDM组,所述 RB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 的 RB中的一个; 或者,
若 12<N < 24,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 口映射为 6个 CDM组; 或者,
若 N 8, 则在 RB上将与所述 DMRS层数对应的 N个 DMRS端口映 射为 2个 CDM组。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 N个 DMRS 端口映射为 3个 CDM组 / 2个 CDM组 / 6个 CDM组的方法包括:
在时域上,将所述 RB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映射到与该端口 对应的 K个符号上; 在频域上, 将所述 RB内所述 N个 DMRS端口分别 映射到与该端口对应的 J个子载波上, 1 K 4, 1 < J < 6;
所述 RB在频域上包括 12个子载波, 在时域上包括 14个符号, 所述 J个子载波为所述 12个子载波中的第 1个子载波、 第 2个子载 波、 第 6个子载波、 第 7个子载波、 第 11个子载波以及第 12个子载 波,
其中, 若 8<N 12, 则所述第 1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7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1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所述第 6个子载波和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12<N < 24,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Ί个 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2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6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若 N 8, 则所述第 1 个子载波、 所述第 6个子载波以及所述第 11 个子载波为 1 个 CDM组, 述第 2个子载波、 所述第 7个子载波以 及所述第 12个子载波为 1个 CDM组。
7、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 N个 DMRS端 σ映射为 3个 CDM组 /2个 CDM组 /6个 CDM组之后, 还包括: 在时域上, 对所述 RB内的所述 Κ个符号进行码分复用 CDM;
在频域上, 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 个子载波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所述 RB 内的所述 J个子载波进行频分多路复用 FDM之后, 还包括:
对所述 PDSCH信道进行预编码操作生成 DMRS信号。
PCT/CN2014/079763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518835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894252.7A EP3148145B1 (en) 2014-06-12 2014-06-12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16572389A JP6400126B2 (ja) 2014-06-12 2014-06-12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1480072450.XA CN105900387B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BR112016028057-1A BR112016028057B1 (pt) 2014-06-12 2014-06-12 Método de alocação de recursos e estação base
RU2017100063A RU2648258C1 (ru) 2014-06-12 2014-06-12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PCT/CN2014/079763 WO2015188355A1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5/363,674 US10056955B2 (en) 2014-06-12 2016-11-29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9763 WO2015188355A1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5/363,674 Continuation US10056955B2 (en) 2014-06-12 2016-11-29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8355A1 true WO2015188355A1 (zh) 2015-12-17

Family

ID=5483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4/079763 WO2015188355A1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6955B2 (zh)
EP (1) EP3148145B1 (zh)
JP (1) JP6400126B2 (zh)
CN (1) CN105900387B (zh)
BR (1) BR112016028057B1 (zh)
RU (1) RU2648258C1 (zh)
WO (1) WO201518835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9845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19061326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天线端口及数据层数的指示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0268769A (zh) * 2017-02-07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680773B2 (en) 2016-02-03 2020-06-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ignal
WO2022006864A1 (en) * 2020-07-10 2022-01-1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Transmission using dmrs from two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groups
US11431466B2 (en) 2017-06-02 2022-08-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0126B2 (ja) 2014-06-12 2018-10-0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6048074A1 (ko) * 2014-09-24 2016-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078836B (zh) * 2014-11-25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1510094B2 (en) * 2015-08-13 2022-11-22 Apple Inc. Lightweight S-1 lite protocol design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CN107294676B (zh) * 2016-03-31 2020-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导频映射方法、导频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8289018B (zh) * 2017-01-09 2023-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US11076410B2 (en) * 2017-02-03 2021-07-2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945816B (zh) * 2017-03-23 2022-09-23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用于传送和接收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79111B (zh) * 2017-03-31 2022-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1418379B2 (en) * 2017-06-09 2022-08-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150433B (zh) * 2017-06-16 2022-02-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Dmrs端口调度和接收的设置方法、基站、终端及可读介质
US10355752B1 (en) 2017-07-19 2019-07-1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roviding dynamic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8809609B (zh) * 2017-08-11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mrs指示和接收方法,发射端和接收端
CN109995499B (zh) 2017-08-11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接收端、芯片、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CN110034895B (zh) 2018-01-12 2020-07-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600387B1 (ko) 2018-05-10 2023-11-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변 셀의 기준 신호로 준지속적 사운딩 기준 신호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08178B (zh) * 2018-07-09 2022-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US11876747B2 (en) * 2018-08-08 2024-01-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CCH) design in new radio (NR)
US11140013B2 (en) * 2018-11-02 2021-10-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n antenna port specific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advanced networks
KR20240013096A (ko) * 2021-05-27 2024-01-30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주파수 도메인의 부가적인 가드 리소스 요소들
WO2023197154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212455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4076A2 (en) * 2009-10-16 2012-06-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ulti-user mimo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relay
CN102843325A (zh) * 2011-06-22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环mimo系统的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857458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导频符号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85745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导频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6923A1 (en) 2009-03-19 2010-09-23 Nec Corporation Insertion of down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to ofdm frames
KR101663617B1 (ko) * 2009-10-29 2016-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기준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WO2011082543A1 (zh) 2010-01-08 2011-07-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正交掩码生成装置、解调参考信号生成装置和方法
CN102823208B (zh) 2010-01-12 2016-01-20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和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JP5735541B2 (ja) * 2010-01-18 2015-06-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品質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158319B (zh) 2010-02-12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复用解调参考符号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1100857A1 (en) 2010-02-17 2011-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emodulation performance u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power boosting
JP5927802B2 (ja) * 2011-08-0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893660B1 (en) * 2012-09-05 2018-1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400126B2 (ja) 2014-06-12 2018-10-0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4076A2 (en) * 2009-10-16 2012-06-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ulti-user mimo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relay
CN102843325A (zh) * 2011-06-22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环mimo系统的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857458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导频符号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85745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导频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148145A4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0773B2 (en) 2016-02-03 2020-06-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ignal
CN107689845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US11159288B2 (en) 2016-08-05 2021-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apping rule,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7689845B (zh) * 2016-08-05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0268769A (zh) * 2017-02-07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268769B (zh) * 2017-02-07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362780B2 (en) 2017-02-07 2022-06-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MRS sequence transmit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431466B2 (en) 2017-06-02 2022-08-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61326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天线端口及数据层数的指示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22006864A1 (en) * 2020-07-10 2022-01-1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Transmission using dmrs from two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grou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78006A1 (en) 2017-03-16
BR112016028057B1 (pt) 2023-02-23
JP2017525190A (ja) 2017-08-31
JP6400126B2 (ja) 2018-10-03
RU2648258C1 (ru) 2018-03-23
US10056955B2 (en) 2018-08-21
EP3148145A4 (en) 2017-06-14
CN105900387A (zh) 2016-08-24
EP3148145B1 (en) 2019-02-20
EP3148145A1 (en) 2017-03-29
CN105900387B (zh) 2019-08-13
BR112016028057A2 (pt)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88355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A3053864C (en) Dmrs indica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transmit end, and receive end
CA2796374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ndling resource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72398B1 (ko) Dmrs 혼합 다중화에 기반한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766489B1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07040345B (zh)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1486B (zh) 一种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005333A (zh) 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11052828B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TWI423608B (zh) 正交掩碼生成裝置、解調參考信號生成裝置和方法
WO2014114113A1 (zh) Dmrs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090031647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방법
CN106712915B (zh) 一种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WO2011015065A1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8667492B (zh)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14770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66455A1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侧设备
WO2014048249A1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6465354B (zh) 解调导频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22068936A1 (zh) 参考信号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9565364B (zh) 空间复用mimo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KR10195807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접속 방법 및 다중 접속을 위한 전송 장치
CN110831178A (zh) 时域资源配置方法
CN106797279A (zh) Dm‑rs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6062066A1 (zh) 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48942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8942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8942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65723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71000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RU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REG Reference to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BR

Ref legal event code: B01A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60280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60280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2

Effective date: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