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113233A1 -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15113233A1 WO2015113233A1 PCT/CN2014/071718 CN2014071718W WO2015113233A1 WO 2015113233 A1 WO2015113233 A1 WO 2015113233A1 CN 2014071718 W CN2014071718 W CN 2014071718W WO 2015113233 A1 WO2015113233 A1 WO 2015113233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equipment
- bandwidth
- resource
- uplink
- capability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870345 Vasconcellea cundinamarcensis Cysteine protei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Background technique
-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English: User Equipment, abbreviation: UE
- UE User Equipment
- PA Power Amplifier
- PA PA
- PA Power Amplifier
- the base station allocates resources for the UE by using a PA architecture as a reference, and specifically includes: determining two component carriers (English: Component Carrier, abbreviation: CC) after the intra-band NC CA is performed. Whether the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the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E in the architecture of a PA. If the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the resources allocated to any one of the two CCs are allocated to the UE. If not, the resources allocated to the two CCs may be allocated to the UE. Because, whether it is a PA-based terminal or two PA-based terminals, it supports allocation and resources on any one CC.
- CC Component Carrier
- the inventors have found that at leas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the prior art: if the UE is an architecture of two PA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wo CCs after the intra-band NC CA is performed After the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the bandwidth supported by one PA, only the resources located on one CC are allocated to the UE, but at this time, the UE can support the resources located on the two CCs. In this way, the ability of the UE to support uplink throughput cannot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and resources are wasted. Summary of the invention
-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apability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support the uplink throughput cannot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wasted.
- the present invention uses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olutions:
- a method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cluding:
-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includes information used to characterize an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method further includes:
- the performing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the uplink carrier to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cludes:
- the allocating the first resource that is located on the uplink component carriers CC1 and CC2 for the user equipment includes:
- the device performs resource allocation of the uplink carrier, and further includes:
-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determine whether the interval bandwidth between the CC1 and the CC2 is less than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where the interval bandwidth is a bandwidth between a maximum frequency point of the CC 1 and a minimum frequency point of the CC 2, where a frequency position of the CC 1 is lower than a frequency position of the CC 2;
- the user equipment is allocated a secon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1 and the CC2, where a bandwidth of the second resourc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 the user equipment is allocated a second resource that is located on the CC1 and the CC2, including :
- the user equipment is allocated a thir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2.
-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The maximum upstream bandwidth supported by user equipment in a PA architecture.
- Obtain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including:
- the UE-EUTRA-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cludes a radio frequency parameter rf-Parameters, where the rf-Parameters includes the band for characterizing the user equipment support
- the non-continuous carrier aggregat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or the UE-EUTRA-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cludes a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 where the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include the in-band discontinuity used to represent the user equipment support Carrier aggregation aggregates the maximum bandwidth information.
- the second aspect provides a device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cluding:
-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unit includes:
- a determin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o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is greater than a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 a resource allocation module configured to: if the determining module determines that the maximum bandwidth o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is greater than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assign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uplink component carriers CC 1 and CC2 A resource, the CC 1 and the CC2 are CCs that perform in-band discontin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 the determin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I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determine whether the interval bandwidth between the CC1 and the CC2 is less than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where the interval bandwidth is The maximum frequency of CC 1 to the most of the CC2 The bandwidth between the small frequency points, the frequency position of the CC 1 is lower than the frequency position of the CC2;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if the determining module determines that the interval bandwidth is smaller than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And the second resource that is located on the CC1 and the CC2, where the bandwidth of the second resourc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odule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acquire the CC1 and the CC2; A minimum frequency point of the resource is configured on the CC1, and a maximum frequency point of the second resource is configured on the CC2, and a minimum frequency point of the second resource and a maximum frequency point of the second resource The bandwidth between the two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 the determining module determines that the interval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the user equipment is allocated a thir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2.
- the user equipment is only allocated the resources located on one of the CCs, so that the user equipment supports the uplink throughput.
- the ability to measure is effectively utilized, avoiding waste of resources.
- FIG. 1 is a flowchart of a method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This embodiment provides a method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As shown in FIG. 1, the method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user equipment in this embodiment is not limited, and is a technology well known to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and details are not described herein again.
- the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by the base station is not limited in this embodiment, and is a technology that is well known to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and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and details are not described herein again.
-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cludes information for characterizing an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user equipment reports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base station can perform corresponding op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re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for example, performing resource allocation, etc., thereby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base station performing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For example, the ability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support the uplink throughput is more effectively utilized, thereby avoiding waste of resources.
- This embodiment provides another method for repor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which is a further exten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ethod shown in FIG. 1. As shown in FIG. 2, the method may include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first resource may be, but is not limited to, allocated on the CC1, or the The first resource is allocated on the CC2.
- the base station acquires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information for characterizing an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may be used to represent that the user equipment is a user equipment of a PA architecture and two user equipments of a PA architecture.
- the user equipment of the PA architecture and the user equipment of the two PA architectures are different in the prior art, and the maximum uplink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s of different PA architectures is differ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able the base station to accurately be the user equipment of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To allocate resources and avoid resource waste, the user equipment needs to report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plink bandwidth to the base station. The base station needs to know whether the user equipment is a PA architecture or two PA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plink bandwidth. Finally, the base station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user.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device performs corresponding operations, such as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 the base station determines whether the maximum uplink bandwidth o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is greater than a maximum single PA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in a PA architecture. I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the single PA bandwidth, step 804 is performed. I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ingle PA bandwidth, step 805 is performed.
- the device may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capability information, whether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a maximum single PA bandwidth supported by the user equipment in a PA architecture, if the inband is not If the maximum bandwidth of the contin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is greater than the single PA bandwidth, the user equipment is two PA architectures. If the maximum bandwidth of the in-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plink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ingle PA bandwidth, the user equipment may be described. Is a PA architecture.
- the first resource allocated by the base station to the user equipments on the component carriers CC 1 and CC2 may be, but is not limited to, including:
-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odule 1032 may allocate the thir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1 to the user equipment; or If the interval bandwidth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allocate, to the user equipment, a thir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2, a bandwidth of the third resource, and a thir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1 and the CC2.
- the bandwidth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 the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threshold is an uplink maximum bandwidth supported by user equipments in a PA architecture.
- the processor 15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perform resource allocation of the uplink carrier to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after the acquiring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odule in the base station may also be the user equipment. Allocating the second resource located on the CC 1 and the CC 2, as long as the bandwidth of the second resourc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ingle PA bandwidth, so that the capability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support the uplink throughput is more effective. Utilize, better avoiding waste of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浪费了资源的问题。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可应用于能力信息上报中。
Description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 存在两种基于用户设备 (英文: User Equipment , 缩写: UE ) 的上行链路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英文: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缩写: intra-band NC CA ) 的架构, 其区另 'J在于 分另' J为使用一个 PA (英文: Power Amplifier, 缩写: PA)和使用两个 PA, 通过 PA可以使 UE能够支持进行了 intra-band NC CA后增加的带宽, 换 言之, 使用两个 PA的 UE比使用一个 PA的 UE所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强, 即使用两个 PA的 UE比使用一个 PA的 UE所支持的最大带宽更宽。
现有技术中,基站为 U E分配资源是以一个 P A的架构作为参考进行的, 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进行了 intra-band NC CA后的两个成员载波 (英文: Component Carrier, 缩写: CC ) 的带宽是否大于一个 PA的架构下 UE支 持的带宽, 若大于, 则只为 UE分配位于两个 CC中任意一个 CC上的资源, 若不大于, 则可以为 UE 分配位于两个 CC 上的资源, 因为, 无论是一个 PA架构的终端还是两个 PA架构的终端, 均支持分配与任意一个 CC上的 资源。
在实现上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 少存在如下问题:若 UE为两个 PA的架构,则在判断出进行了 intra-band NC CA后的两个 CC的带宽大于一个 PA支持的带宽之后, 只为 UE分配位 于一个 CC上的资源, 但是, 此时 UE可以支持位于两个 CC上的资源, 这
样, 使得该 UE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用户设备支持 上行吞吐量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浪费了资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包括:
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 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 能力信息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 分配, 包括:
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 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行成员载波 CC 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 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行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 第一资源, 包括:
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 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能力信 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还包括: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 带宽阈值,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 最大带宽阈值,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C 1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小频 点之间的带宽, 所述 CC 1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 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 资源, 包括:
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 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 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判断所述 CC1 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之后,所述根 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还包括: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 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 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种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上 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最大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 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种任一种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包括:
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设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 信 息, 所述 UE-EUTRA - Capability信息包括射频参数 rf -Parameters, 所述 rf-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 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Capability信息包括物 理层参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 宽的信息。 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包括:
连接单元,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 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资源分配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之 后,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资源分配单元, 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 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 行成员载波 CC 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所述 CC 1和所述 CC2为进行了带内 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 将 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 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判断模块, 还用 于若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 最大带宽阈值,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 上行最大带宽阈值,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C 1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
小频点之间的带宽, 所述 CC 1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小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上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 将 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 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 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之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 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上的第 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种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上 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最大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 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种任一种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获取单元, 具体用于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设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信息, 所述 UE-EUTRA-Capability信息包括射频参 rf-Parameters, 所述 rf-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 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 - Capabi 1 i ty信息包括物理层参数 Phys 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 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 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釆用上述方 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 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 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 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进而避免了资源浪费。
再有, 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 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 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若所述带 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 分配位于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 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 户设备带宽支持能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进 行资源分配, 即便进行了 intra-band NC CA后的所述 CC1和所述 CC2的
带宽大于单 PA带宽, 只要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 述单 PA带宽, 基站便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 上的第一资源, 这样, 与现有技术中只要进行了 i n t r a-band NC CA后的 两个 CC的带宽大于单 PA带宽, 便只为用户设备分配位于其中一个 CC上 的资源相比,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避 免了资源浪费。
另外, 当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时,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基站也可以为所述用 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上的第二资源,只要第二资源的带宽 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可, 这样,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 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更好的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3为图 2所示的方法中, 所述 CC 1和所述 CC2的结构示意图; 图 4为图 2所示的方法中,基站针对所述 CC 1和所述 CC2分配的所述 第一资源的示意图;
图 5为图 2所示的方法中,基站针对所述 CC 1和所述 CC2分配的所述
第二资源的示意图;
图 6为图 2所示的方法中,基站针对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分配的一种 所述第三资源的示意图;
图 7为图 2所示的方法中,基站针对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分配的另一 种所述第三资源的示意图;
图 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9 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 1 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虚拟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图 1 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体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如图 1所示, 可以但不限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01、 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之前, 首
先需要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本实施例对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不作限定,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102、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存储在 移动性控制管理实体 (英文: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缩写: MME ) 中,在用户设备与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英文: Radio Resource Control, 缩写: RRC)连接后,可以由 MME 通过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英文: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 配置给基站。 如果基站没有从初始上 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获取到所述能力信息,则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能 力查询 ( UE Capability Enquiry ) 消息, 以便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能力查 询消息后上报能力信息给基站, 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的能力通知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消息将自身的能力信息上报给基站。 基站在接 收到所述能力信息后, 还可以将通过所述能力信息指示 (UE CAPABILITY INFO INDICATION ) 消息上 ^艮给 MME。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中 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支持带宽能力信息。 值 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上行带宽指的是同时发射的信号的最高边界频率减去 最低边界频率。
本实施例对基站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方法不作限定,为本 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 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
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 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 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的操 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进而避免了 资源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该方法是对图 1所示的方 法的进一步扩展和优化, 如图 2所示, 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1、 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202、 基站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能力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 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例如, 如图 3所示,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可以但不限于 用于表征所述成员载波 CC1 的最小频点与所述 CC2 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 宽, 其中, 所述 CC1和所述 CC2可以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且所述 CC1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进一步的, 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设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 信 息, 所述 UE-EUTRA-Capab i lity 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射频参数 rf-Parameters, 所述 rf-Parameter s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 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Capabi 1 i ty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物理层参数 Physical layer
pa rame ter s , 所述 Phys i ca l l ayer parame t er s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所述用 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203、 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 带宽阈值。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 宽阈值, 则执行步骤 204 ,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 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执行步骤 205。
如图 3所示,基站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 于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所述 CC1的最小频点与成员载波 CC2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其中, 本实施例 中的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可以但不限于为 A MHz。
本实施例对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不作限定,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 置带宽值, 在此不作赘述。
204、 基站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所述 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由于,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则说明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上行带宽能够支持同时分配在进行了带 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后的两个 CC上的上行资源, 即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上 行带宽能够支持同时分配在所述 CC I和所述 CC2上的上行资源, 因此, 如 图 4所示, 基站可以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 并将 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值得说明的是, 通常分配在所述 CC I 上的资源的频带中心点与所述 CC 1的频带中心点重合,分配在所述 CC2上的资源的频带中心点与所述 CC2 的频带中心点重合, 本实施例中, 即为分配在所述 CC I上的第一资源的频
带中心点与所述 CC 1的频带中心点重合,分配在所述 CC2上的第一资源的 频带中心点与所述 CC2的频带中心点重合,后续步骤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不再赘述。
具体的, 基站可以首先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 然后, 如图 4所示, 基站可以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一资 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 上, 第一资源的带宽以及位于 CC 1 和所述 CC 2上的第一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本步骤中,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 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还可以但不限于将所述第一资源分配在所述 CC 1 上, 或将所述第一资源分配在所述 CC2上。
流程结束。
205、 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 大带宽阈值。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执行步骤 206 ,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执行步骤 207。
如图 3 所示, 所述间隔带宽可以为所述 CC 1 的最大频点与所述 CC2 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
206、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所述第二 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如图 5 所示,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即小于 A MHz , 则可以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所述第 二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但是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 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即
小于或等于 A MHz , 换言之,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 大带宽阈值, 即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 A MHz。 这样, 可以保证 用户设备可以支持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二资源。
具体的, 基站可以首先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 然后, 可以将所述 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配 置在所述 CC2上,第二资源的带宽以及位于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 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只要满足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 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的条件即可。
流程结束。
207、 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第三资源。
进一步的, 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第三资源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如图 6所示,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即 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 A MHz , 且将第三资源同时分配在所述 CC l和所 述 CC2上, 可能会导致第三资源的带宽大于 A MHz , 则此时如图 7所示, 基站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 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 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第三资源的带宽以及位于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 三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中, 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 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 报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 的操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进而避 免了资源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 所述上行最 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最大带宽, 且是对 图 1所示的方法的进一步扩展和优化。
具体的, 如图 8所示, 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801、 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802、 基站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能力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 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 所述能力信息可以用 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是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 设备, 且不同 PA架构的用户设备支持的上行最大带宽不同, 因此, 为了 使基站可以准确的为不同架构的用户设备进行分配资源, 避免资源浪费, 则用户设备需要向基站上报上行带宽的能力信息,基站需要根据上行带宽 的能力信息知晓用户设备是一个 PA架构还是两个 PA结构, 最后, 基站可 以根据确定的用户设备的架构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 上行资源分配等。
803、 基站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 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 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执行步骤 804 , 若所述带内非 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执行步骤 805。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
设备, 因此, 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 单 PA带宽,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可以说明用户设备是两个 PA架构,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 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可以说明用户设备是一个 PA架构。
本实施例对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不作 限定,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 本实施例以单 PA带宽为 A MHz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基站可以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 A MHz , 若大于 A MHz , 则说明用户设备为两个 PA 架构, 若小于或等于 A MHz , 则说明用户设备为一个 PA架构。
例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标识位的数值来表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 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单 PA带宽, 例如, 可以但不限于为若标识位的 数值为 1 , 则可以说明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单 PA 带宽, 若标识位的数值为 0 , 则可以说明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 大带宽小于或等于单 PA带宽。
本实施例对基站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 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的方法不作限定,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不再赘述。
804、 基站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所述 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说 明用户设备是两个 PA架构, 由于, 两个 PA分别与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对应, 因此, 用户设备可以支持分配在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后 的所述 CC 1和所述 CC2的带宽, 由此, 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资源可以同时 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
如图 4 所示, 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 所述 CC1和所述 CC2的带宽大于 A MHz , 即所述 CC 1在最小频点与所 述 CC2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大于 A MHz , 此时, 可以说明用户设备是两 个 PA架构, 由于, 两个 PA分别与所述 CC1和所述 CC2——对应, 因此, 用户设备可以支持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后的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的带宽, 由此, 基站分配的第一资源可以同时位于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上, 用户设备能够支持同时分配在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一资源。
进一步的,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成员载波 CC 1和 CC2上的第 一资源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第一资源的带宽以 及位于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一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流程结束。
805、 基站判断所述 CC 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执行步骤 806 , 若所述 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执行步骤 807。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 3所示, 基站可以但不限于判断所 述 CC 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 A MHz。 其中, 所述间隔带宽 为所述 CC 1 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 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 且所述 CC1 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806、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l上, 并将所述第二 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进一步的, 如图 5所示,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 A MHz , 则所述为所述 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第二资源的带宽以 及位于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只要满足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 宽小于或等于 A MHz即可, 这样, 由于用户设备为一个 PA架构, 因此, 可以保证用户设备能够支持带宽小于或等于 A MHz的第二资源。
流程结束。
807、 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第三资源。
如图 6所示, 若将第三资源配置在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 则由于所 述间隔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大于 A MHz , 且在步骤 802 中已判断出 所述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小于或等于 A MHz , 因此,配置后的所述第三资源的带宽一定大于所述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即 大于 A MHz , 即第三资源的最小频点与第三资源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大 于 A MHz , 导致用户设备无法支持第三资源, 由此, 如图 7所示, 基站为 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的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为所述用户设备 分配位于所述 CC2的上的第三资源,即第三资源可以只位于所述 CC 1的上, 或只位于所述 CC2的上,第三资源的带宽以及位于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 三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这样, 由于用户设备为一个
PA架构, 因此, 用户设备一定支持只分配于任意一个 CC上的资源。
本实施例对基站为用户设备分配第三资源的方法不作限定,为本领域 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 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是以两个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为例进行说明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至少两个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 聚合的 CC的场景中, 则此时, 还可以存在其他基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 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架构, 如可以包括: 三个 PA架构、 四个 PA架构 等,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 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 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 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 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的操 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进而避免了 资源浪费。
再有, 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 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 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若所述带 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 分配位于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 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 户设备带宽支持能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进
行资源分配, 即便进行了 intra-band NC CA后的所述 CC1和所述 CC2的 带宽大于单 PA带宽, 只要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 述单 PA带宽, 基站便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 上的第一资源, 这样, 与现有技术中只要进行了 intra-band NC CA后的 两个 CC的带宽大于单 PA带宽, 便只为用户设备分配位于其中一个 CC上 的资源相比,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避 免了资源浪费。
另外, 当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时,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基站也可以为所述用 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只要第二资源的带宽 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可, 这样,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 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更好的避免了资源浪费。 下面提供一些虚拟装置实施例,该虚拟装置实施例分别与上述提供的 相应方法实施例相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如图 9所示, 可以包括: 连接单元 91,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之前, 首 先需要通过连接单元 91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本实施例对连接单元 91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不 作限定,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获取单元 92, 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 91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
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存储在 移动性控制管理实体丽 E中,在用户设备与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 RRC连 接后,可以由 MME通过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英文: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配置给基站。 如果基站没有从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中获取到所述能力信息, 则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能力查询 ( UE Capability Enquiry ) 消息, 以便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能力查询消息后上 报能力信息给基站, 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的能力通知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消息将自身的能力信息上报给基站。 基站在接收到所述能 力信息后, 还可以将通过所述能力信息指示 ( UE CAPABILITY INFO INDICATION)消息上报给 MME。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中可以但 不限于包括: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支持带宽能力信息。值得说明 的是,这里的上行带宽指的是同时发射的信号的最高边界频率减去最低边 界频率。
本实施例对获取单元 92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方法不作限 定,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 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 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 连接单元,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 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设备的 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 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的操 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进而避免了 资源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该装置是对图 9所示的装 置的进一步扩展和优化, 如图 10所示, 可以包括:
连接单元 101,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单元 102, 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 101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 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 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进一步的, 所述装置还包括:
资源分配单元 103, 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 102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 力信息之后,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 配。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单元 103, 包括:
判断模块 1031, 用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 否大于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具体的, 如图 3所示, 判断模块 1031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所述 CC1 的最小频点与成员载波 CC2 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带 宽阈值, 其中,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可以但不限于为 A MHz。
资源分配模块 1 032 , 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 位于上行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所述 CC1和所述 CC2可以为 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由于,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则说明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上行带宽能够支持同时分配在进行了带 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后的两个 CC上的上行资源, 即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上 行带宽能够支持同时分配在所述 CC I和所述 CC2上的上行资源, 因此, 如 图 4所示, 资源分配模块 1 032可以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 述 CC 1上, 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进一步的, 如图 4 所示,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032 , 具体用于获取所 述 CC 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 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进一步的, 所述判断模块 1 031 , 用于若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 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判断所述 CC 1 和所述 C C 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如图 3所示, 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C 1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 所述 CC1的频率位置氏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 032 , 还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 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 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
具体的, 如图 5所示,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即
小于 A MHz , 则可以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 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但是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 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即小于或等于 A MHz , 换言之,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 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即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 A MHz。 这样, 可 以保证用户设备可以支持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 032分配的所述第二资源。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 032 ,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1上, 并将所述第二资源 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 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 032 ,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 1 031判 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之 后, 若所述判断模块 1 031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 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 1 031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 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
具体的, 如图 6所示,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 即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 A MHz , 且将第三资源同时分配在所述 CC 1和所述 CC2上, 可能会导致第三资源的带宽大于 A MHz , 则此时如图 7 所示,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032 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 上的第三资源;或者,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第三资源的带宽以及 位于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 持的上行最大带宽。
具体的, 连接单元 101,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 取单元 102, 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 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可以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 备是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
进一步的, 判断模块 1031, 用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 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 设备, 因此, 判断模块 103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带 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 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若所述判断模块 1031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 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 带宽, 则可以说明用户设备是两个 PA 架构, 若所述判断模块 1031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 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可以说明用户设备是一个 PA架构。
本实施例对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不作 限定,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 本实施例以单 PA带宽为 A MHz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 判断模块 1031可以判断所述带内非连 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 A MHz, 若大于 A MHz, 则说明用户设 备为两个 PA架构, 若小于或等于 A MHz, 则说明用户设备为一个 PA架构。
例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标识位的数值来表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
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单 PA带宽, 例如, 可以但不限于为若标识位的 数值为 1 , 则可以说明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单 PA 带宽, 若标识位的数值为 0 , 则可以说明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 大带宽小于或等于单 PA带宽。
本实施例对所述判断模块 1 031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 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的方 法不作限定,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 032 , 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 1 031判断出所述带内 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将所述第一资源的 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若所述判断模块 1 031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 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说明用户设备是两个 PA架构, 由于, 两个 PA分 别与所述 CC1和所述 CC2——对应, 因此, 用户设备可以支持分配在进行 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后的所述 CC 1和所述 CC2的带宽, 由此, 所述资源 分配模块 1032分配的所述第一资源可以同时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2上。
如图 4 所示, 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 所述 CC1和所述 CC2的带宽大于 A MHz , 即所述 CC l在最小频点与所 述 CC2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大于 A MHz , 此时, 可以说明用户设备是两 个 PA架构, 由于, 两个 PA分别与所述 CC1和所述 CC2——对应, 因此, 用户设备可以支持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后的所述 CC 1 和所述 CC2 的带宽, 由此,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 032分配的第一资源可以同时位于所 述 CC 1和所述 CC2上, 用户设备能够支持同时分配在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上的第一资源。
所述判断模块 1031, 还用于若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 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 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 C 1的最 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所述 CC1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032, 还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 1031判断出所述间 隔带宽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
进一步的, 如图 5所示,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 A MHz, 则所述资源分 配模块 1032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 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第二资源的带宽以 及位于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只要满足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 宽小于或等于 A MHz即可, 这样, 由于用户设备为一个 PA架构, 因此, 可以保证用户设备能够支持带宽小于或等于 A MHz的第二资源。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032,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 1031判断所述 CC1 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单 PA带宽之后, 若所述判断模 块 1031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则为所述用户设 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判断模块 1031 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单 PA 带
宽,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
具体的, 如图 6所示, 若将第三资源配置在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 则由于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大于 A MHz, 且在步骤 802 中 已判断出所述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小于或等 于 A MHz, 因此, 配置后的所述第三资源的带宽一定大于所述当前支持的 最大带宽即大于 A MHz, 即第三资源的最小频点与第三资源的最大频点之 间的带宽大于 A MHz, 导致用户设备无法支持第三资源, 由此, 如图 7所 示,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1032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的上的第 三资源, 或者, 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的上的第三资源, 即第 三资源可以只位于所述 CC1的上, 或只位于所述 CC2的上, 第三资源的带 宽以及位于 CC 1和所述 CC 2上的第三资源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 定。 这样, 由于用户设备为一个 PA架构, 因此, 用户设备一定支持只分 配于任意一个 CC上的资源。
进一步的, 所述获取单元 102, 具体用于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用户设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 信息, 所述 UE-EUTRA-Capab i 1 i ty 信息包括射频参数 rf-Parameters, 所述 rf-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 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Capability 信息包括物理层参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 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 连接单元,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 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设备的 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 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的操 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进而避免了 资源浪费。
再有,连接单元,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 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判断模块, 用于判 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用户 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 资源分配模块, 用于若所述带内非连续 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 成员载波 CC 1和 CC 2上的第一资源,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为进行了带内非 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户设备带 宽支持能力信息,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进行资源分 配, 即便进行了 i n t ra-band NC CA后的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的带宽大于 单 PA 带宽, 只要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 带宽,基站便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上的第一 资源, 这样, 与现有技术中只要进行了 i n t ra-band NC CA 后的两个 CC 的带宽大于单 PA带宽,便只为用户设备分配位于其中一个 CC上的资源相 比,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避免了资源 浪费。
另外, 当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时,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基站也可以为所述用
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只要第二资源的带宽 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可, 这样,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 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更好的避免了资源浪费。 下面提供一些实体装置实施例,该实体装置实施例分别与上述提供的 相应方法实施例以及虚拟装置实施例相对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 1, 如图 11 所示, 该计算机 1 包括: 至 少一个处理器 15, 例如 CPU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至少一个输出接口 16或者其他用户接口 17, 存储器 18, 至少一个通信总 线 19。 通信总线 19用于实现上述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该计算机 1可选 的包含其他用户接口 17, 包括显示器, 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 鼠标, 轨迹球( trackball ), 触感板或者触感显示屏)。 存储器 18可能包含高速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 ), 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 的存储器 (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存储器 18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 15的存储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存储器 18存储了如下的元素, 可执行模块或者 数据结构, 或者他们的子集, 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 180, 包含各种系统程序, 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 基于硬件的任务。
应用程序 181, 包含各种应用程序, 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应用程序 181 中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连接单元,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 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进一步的, 所述应用程序 181还包括:
资源分配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之 后,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单元, 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 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 行成员载波 CC 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所述 CC 1和所述 CC2可以为进行了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 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进一步的, 所述判断模块, 还用于若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 C 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所述间隔带宽为所 述 CC 1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所述 CC 1的频率位 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小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
上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 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 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进一步的,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 CC1 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之后,若所述 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 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
进一步的,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 持的上行最大带宽。
进一步的, 所述获取单元, 具体用于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 设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信息,所述 UE-EUTRA-Capab i 1 i ty信息包 括射频参数 rf-Parameters, 所述 rf-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 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 - Capabi 1 i ty信息包括物理层参数 Phys 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调用存储器 18 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 处理 器 15, 用于:
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 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5 , 还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之后,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5 , 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 最大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 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行成员载波 CC 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 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5 ,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 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5 , 还用于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 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 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C 1 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所述 CC 1的频率位置低于 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 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5 ,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 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上,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
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 2上,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 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 5 ,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之间 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之后,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 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上的第 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则为所述用户设 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2上的第三资源。
进一步的,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 持的上行最大带宽。
具体的, 连接单元 1 01 ,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 取单元 1 02 , 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 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能力信息可以用 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是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 PA架构的用户设备和两个 PA架构的用户 设备, 且不同 PA架构的用户设备支持的上行最大带宽不同, 因此, 为了 使基站可以准确的为不同架构的用户设备进行分配资源, 避免资源浪费, 则用户设备需要向基站上报上行带宽的能力信息,基站中的资源分配模块 1 0 32需要根据上行带宽的能力信息知晓用户设备是一个 PA架构还是两个 PA 结构, 最后, 基站可以根据确定的用户设备的架构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 上行资源分配等。
进一步的, 处理器 15, 具体用于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设 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信息,所述 UE-EUTRA-Capability信息包括 射频参数 rf-Parameters , 所述 rf-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 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 - Capabi 1 i ty信息包括物理层参数 Phys 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 连接单元,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 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设备的 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 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 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执行相应的操 作, 如, 进行资源分配等, 这样, 增加了基站执行相应操作的准确性, 如,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进而避免了 资源浪费。
再有,连接单元,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 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判断模块, 可以用 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在一个 PA架构下 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的单 PA带宽;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用于若所述判 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 带 宽,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 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釆用上述方案后, 用
户设备向基站上报用户设备带宽支持能力信息,基站中的资源分配模块可 以根据用户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带宽进行资源分配, 即便进行了 i n t r a-band NC CA后的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的带宽大于单 PA带宽, 只要 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单 PA带宽, 基站资源分 配模块便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 和所述 CC 2 上的第一资 源, 这样, 与现有技术中只要进行了 i n t r a-band NC CA后的两个 CC的带 宽大于单 PA带宽, 便只为用户设备分配位于其中一个 CC上的资源相比, 使得用户设备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避免了资源浪 费。
另外, 当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时,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单 PA带宽, 则基站中的资源分配模 块也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 2上的第二资源,只 要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单 PA带宽即可, 这样, 使得用户设备 支持上行吞吐量的能力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更好的避免了资源浪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当然也可以通过硬 件, 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 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 如计算机的软 盘, 硬盘或光盘等,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 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 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 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特征 在于, 在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 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包括:
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上行最大带宽阈 值;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 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行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 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了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为 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行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 包括: 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 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还包括: 若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 宽阈值, 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 大带宽阈值, 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C1 的最大频点到所述 CC2的最小频点 之间的带宽, 所述 CC 1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的频率位置;
若所述间隔带宽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 位于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为 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1和所述 CC2上的第二资源, 包括:
获取所述 CC1和所述 CC2 ;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 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上, 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 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7、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 阈值之后, 所述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 配, 还包括: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
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 备分配位于所述 CC2上的第三资源。
8、 根据权利要求 3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最 大带宽。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包括:
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设备能力 UE-EUTRA-Capability 信 息, 所述 UE-EUTRA - Capability信息包括射频参数 rf_Parameters, 所述 rf-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 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Capability信息包括物理 层参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 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 的信息。
10、 一种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连接单元, 用于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连接单元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所述用户 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内非 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资源分配单元, 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之 后,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载波的资源分配。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资源分配单元, 包括:
判断模块, 用于判断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是否大于 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资源分配模块, 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上行最大带宽大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上 行成员载波 CC1和 CC2上的第一资源, 所述 CC1和所述 CC2为进行了带内 非连续载波聚合的 CC。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资源分配模块,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1 和所述 CC2; 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 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一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 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或 13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 还用于若判断出所述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小 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的间隔
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所述间隔带宽为所述 CC1 的最大频 点到所述 CC2 的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 所述 CC1 的频率位置低于所述 CC2 的频率位置;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还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小于 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1 和所述 CC2 上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资源分配模块,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 CC1 和所述 CC2; 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 小频点配置在所述 CC1 上, 并将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配置在所述 CC2 上, 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小频点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最大频点之间的带宽小于 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 CC1和所述 CC2之间 的间隔带宽是否小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之后,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 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 位于所述 CC1上的第三资源; 或者,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间隔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 值, 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位于所述 CC 2上的第三资源。
17、 根据权利要求 12至 16 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 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最大带宽阈值为一个 PA架构下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
行最大带宽。
18、 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7 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力信息上报的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 具体用于获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用户设备 能力 UE-EUTRA-Capability信息, 所述 UE-EUTRA-Capabi 1 i ty信息包括射 频参数 rf-Parameter s , 所述 rf-Parameter 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 设备支持的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或者, 所述 UE-EUTRA - Capabi 1 i ty信息包括物理层参数 Phys ical layer parameters , 所述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包括所述用于表征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 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上行最大带宽的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1718 WO2015113233A1 (zh) | 2014-01-28 | 2014-01-28 |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1718 WO2015113233A1 (zh) | 2014-01-28 | 2014-01-28 |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13233A1 true WO2015113233A1 (zh) | 2015-08-06 |
Family
ID=5375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14/071718 WO2015113233A1 (zh) | 2014-01-28 | 2014-01-28 |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WO (1) | WO2015113233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42278A1 (en) * | 2014-03-20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ode and method for capability reporting |
WO2019033038A1 (en) * | 2017-08-10 | 2019-02-14 | Qualcomm Inco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CITY SIGNALING |
EP3451570A4 (en) * | 2016-06-12 | 2019-04-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
CN110011772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方法、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3572583A (zh) * | 2020-04-28 | 2021-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4503623A (zh) * | 2019-09-30 | 2022-05-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9901A (zh) * | 2009-09-28 | 2010-04-28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优化用户设备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378370A (zh) * | 2010-08-13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载波聚合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CN102711236A (zh) * | 2012-05-30 | 2012-10-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能力同步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CN103391533A (zh) * | 2012-05-11 | 2013-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中终端上报多时间提前量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
-
2014
- 2014-01-28 WO PCT/CN2014/071718 patent/WO201511323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9901A (zh) * | 2009-09-28 | 2010-04-28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优化用户设备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378370A (zh) * | 2010-08-13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载波聚合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CN103391533A (zh) * | 2012-05-11 | 2013-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中终端上报多时间提前量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711236A (zh) * | 2012-05-30 | 2012-10-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能力同步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42278A1 (en) * | 2014-03-20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ode and method for capability reporting |
US10952066B2 (en) | 2016-06-12 | 2021-03-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3451570A4 (en) * | 2016-06-12 | 2019-04-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
TWI787320B (zh) * | 2017-08-10 | 2022-12-21 | 美商高通公司 | 載波聚合能力信號傳遞 |
JP7217263B2 (ja) | 2017-08-10 | 2023-02-02 |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能力シグナリング |
JP2020530683A (ja) * | 2017-08-10 | 2020-10-22 |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能力シグナリング |
US10834625B2 (en) | 2017-08-10 | 2020-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y signaling |
CN110999177A (zh) * | 2017-08-10 | 2020-04-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能力信令 |
CN115174027B (zh) * | 2017-08-10 | 2024-03-2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能力信令 |
US11700541B2 (en) | 2017-08-10 | 2023-07-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y signaling |
CN110999177B (zh) * | 2017-08-10 | 2022-08-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能力信令 |
CN115174027A (zh) * | 2017-08-10 | 2022-10-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能力信令 |
WO2019033038A1 (en) * | 2017-08-10 | 2019-02-14 | Qualcomm Inco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CITY SIGNALING |
CN110011772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方法、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4503623A (zh) * | 2019-09-30 | 2022-05-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N114503623B (zh) * | 2019-09-30 | 2023-12-0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N113572583B (zh) * | 2020-04-28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3572583A (zh) * | 2020-04-28 | 2021-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5113233A1 (zh) | 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7092707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JP7313546B2 (ja) | Ue能力情報報告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
EP3627733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19029421A1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 |
US1117239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 |
WO2014201697A1 (zh) | 建立rrc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694520B2 (en) | Up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US2012020701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ponding to an unrecoverable error | |
US20200059525A1 (en) | Redirection method, control plane network element, aggregation user plane network element, content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 |
US918563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roximity-based services | |
WO2019051766A1 (zh) | 一种调度请求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
US1208205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6011849A1 (zh) |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17013499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2d resource in a handover procedur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7070948A1 (zh) |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 |
WO2015169236A1 (zh) | 一种网络辅助干扰删除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 |
JP2020524462A (ja) |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リソース特定方法、装置、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 |
WO2018049626A1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WO2019136655A1 (zh) | 数据复制传输功能的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
WO2015113213A1 (zh) |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方式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
TWI785184B (zh) | 鏈路重新配置處理方法及相關產品 | |
WO2018196624A1 (zh)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装置 | |
WO2022027493A1 (zh)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240063953A1 (en)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148811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
|
122 |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148811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