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4180185A1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4180185A1
WO2014180185A1 PCT/CN2014/073187 CN2014073187W WO2014180185A1 WO 2014180185 A1 WO2014180185 A1 WO 2014180185A1 CN 2014073187 W CN2014073187 W CN 2014073187W WO 2014180185 A1 WO2014180185 A1 WO 201418018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port block
subframe
transport blocks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31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夏树强
林志嵘
戴博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47944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985935A4/en
Priority to US14/889,220 priority patent/US10142982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418018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418018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Definitions

  •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ata sending method, including:
  • the predetermined demodulation order is an order of coded modulation mode (MCS) from low to high, a sequence defined by the sending end and the receiving end, or an order notified by the sending end by signaling.
  • MCS coded modulation mode
  • the pilot signal is a cell-specific pilot (CRS) or a demodulation pilot (DMRS).
  • CRS cell-specific pilot
  • DMRS demodulation pilot
  • the calculating, by the receiving end, the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 The same precoding matrix and MCS are used for code modulation.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 data receiving end, including:
  • a demodulation unit configured to jointly demodulate a plurality of transport blocks in the time-frequency resource.
  • FIG. 4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ubframe resource of the multi-subframe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in the first embodiment
  • FIG. 5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ubframe resource in the multi-subframe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in the second embodiment
  • FIG. 6 is a multi-subject in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3.
  • FIG. 7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ubframe resource of a multi-subfram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Application Example 4
  • 8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ubframe resource of a multi-subframe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in Application Example 5
  • FIG. 9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ubframe resource in a multi-subframe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in Application Example 8
  • FIG. 10 is a multi-subject in Application Example 9.
  • FIG. 11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ubframe resource of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multi-subframe data in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10
  • FIG. 12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module of a data transmitting end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13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module of a data receiving end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Step 101 The transmitting end performs code modulation on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of the same receiving end, where the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are precoded using the same precoding matrix.
  • the transmitting end pre-codes a plurality of transport blocks by using the same precoding matrix,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oding and modulation, and improv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tting end.
  • the receiving end can perform joint demodulation on the received multiple transmission blocks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 data receiving method. As shown in FIG. 2, the method includes:
  • the step 203 of the receiving end demodulating the plurality of transport blocks in the time-frequency resource includes:
  • Step 301 The first transport block demodulation step demodulates data of the first (ie, the first) transport block of the M transport blocks according to a channel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 of the pilot signal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demodulation order;
  • the UE demodulates the received subframe n and the subframe n+1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base station performs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and assumes that the PDCCH transmitted by the base station occupies 3 OFDM symbols, and transmits two transport blocks to the UE in the downlink subframe n and the downlink subframe n+1, which are respectively transport block 1 And the transport block 2, wherein the MCS of the transport block 1 is 8, and the MCS of the transport block 2 is 9, assuming that the cross-map mode used by the base station is cross-mapped according to the granularity of the sub-carriers, the base station performs the transport block 1 and the transport block 2 After the coded modulation, the data of the transport block 1 and the transport block 2 are cross-mapped into all subcarriers of the subframe n and the subframe n+1.
  • the base station performs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assuming that the PDCCH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occupies three
  • the data of transport block 1 is first demodulated.
  • Data demodulation of the transport block 3 is performed using the already obtained channel block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 of the transport block 1 and the transport block 2 and the channel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 corresponding to the pilot obtained by the pilot.
  • the UE sequentially maps the data of the three transport blocks to all available R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first-time domain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Specifically, the UE starts from the fourth symbol of the subframe n, and transmits according to the transport block 1, the transport block 2, and the transport block.
  • the order of the block 3 sequentially maps the data of the three transport blocks to the available REs in order from high frequency to low frequency; in the fifth symbol, the order of the transport block 2, the transport block 3, and the transport block 1 are sequentially 3
  • the data of the transport blocks are mapped to the available REs in order from high frequency to low frequency; in the sixth symbol, the data of the three transport blocks are sequentially follow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ransport block 3, transport block 1, and transport block 2.
  • the order of high frequency to low frequency is mapped to the available RE; and so on.
  • the base station demodulation step refers to application example 4.
  • the base station After the cross mapping ends, the base station transmits the subframe n and the subframe n+1.
  • the UE maps the data of the transport block 1 to the first, third, fifth, seventh, ninth, and thirteenth symbols of the subframe n; and the second, sixth, and eighth subframes of the subframe n+1. 10th, 12th, 14th number.
  • All subcarriers of subframe n can be used for transport block mapping, and all subcarriers of subframe n+1 can be used for transport block mapping. It is assumed that the base station maps the data of the transport block 1 onto the odd subcarriers of the subframe n and the subframe n+1; and maps the data of the transport block 2 to the even subcarriers of the subframe n and the subframe n+1.
  • the base station After the cross mapping ends, the base station transmits the subframe n and the subframe n+1.
  • the user terminal demodulation step refers to application example 1.
  • the resource mapping rule is predefined by the sending end, or the sending end notifies the receiving end by using high layer signaling or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channel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 calculation module uses the same precoding matrix as the transmitting end and the MCS for code modulation.
  • the transmitting end cross-maps the plurality of transport blocks in the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of the multiple subframes, so that the transmitting end can set different modulation and coding modes (MCS) for the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for example, the MCS can be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Channel environment change settings improve scheduling flexibility and system performance.
  • 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modes
  • Alternative embodiments can be devised by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without departing from the scope of the appended claims.
  • the various component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be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or in a software module running on one or more processors, or in a combina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所述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以及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 接收方法、 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 接收方法、 数据发送及 接收端。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 简称 LTE )系统的上行物理信道包括物 理随机接入信道(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简称为 PARCH ) 、 物理 上行共享信道(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简称为 PUSCH ) 、 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简称为 PUCCH ) 。 LTE的上行 釆用单载波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OFDM )技术, 参考信号和数据通过时分多 路复用 (TDM ) 的方式复用在一起。
而 LTE的下行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简称为 PDSCH )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简称为 PDCCH ) 、 物理广播信道(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简 称 PBCH ) 、 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简称 PMCH ) 、 物 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简称 PCFICH )、 物理混合 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简称 PHICH ) , 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简称 EPDCCH ) 。
在 LTE系统中, 上行和下行控制信息由 PUCCH和 PDCCH分别传输。 其中 PUCCH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简称为 UCI ) , 包括调度请求( Scheduling Request, 简称为 SR ) 、 物理下行共享信 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简称为 PDSCH ) 的正确 /错误应答信 息 ( ositive acknowledgement I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 简 称为 HARQ-ACK/NACK ) 以及 UE 反馈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为 CSI )。其中, CSI又包括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示(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简称为 CQI ) ,预编码矩阵指示(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简称为 PMI ) , 秩指示(Rank Indication, 简称为 RI ) 。 CSI的发送有 2种方 式: 周期 CSI与非周期 CSI, 其中周期 CSI为 eNB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后, UE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固定的方式发送 CSI,而非周期 CSI即 eNB通过 DCI 触发, UE收到 DCI后发送。
PDCCH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简称为
DCI ) , DCI主要用于调度 PDSCH以及 PUSCH, UE接收 DCI后, 按照 DCI 的指示接收演进基站(Evolved-Node B, 简称 eNB )发来的 PDSCH, 或者按 照 DCI的指示向 eNB发送 PUSCH。 DCI中主要包括资源指示信息( 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 ) , 调制与编码方案 (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简称 MSC ) , 下行分配索引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简称 DAI ) , 信道状态 信息请求(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quest ) , 解调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以及 正交掩码 ( Cyclic shift for DM RS and OCC index ) , 传输块大小 ( Transport Block Size, 简称 TBS )等, UE接收上述 DCI后, 根据 DCI的指示接收 eNB 发来的 PDSCH, 或者向 eNB发送 PUSCH。
上述的 TBS表示传输块的大小,在 LTE系统中, 为了提高系统频谱效率 而引入了 MIMO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在一 个无线系统的发送与接收端都釆用多天线单元, 利用无线散射信道丰富的空 间多维特性, 以多输入端 /多输出端的方式工作, 达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的效 果。 引入 MIMO之后, 每个载波都支持多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 简称 TB ) 的复用传输, 而 eNB需要将每一个 TB的 TBS通知 UE。
而 DAI在 DCI调度 UE发送上行子帧时称为 UL DAI,表示 UE将要发送 的上行子帧中需要需要反馈的 ACK的数目; 而 DAI在 DCI调度 UE接收下 行子帧时称为 DL DAI, 表示当前子帧是调度窗中调度的第几个下行子帧。
相关的 LTE系统中的调度有动态调度与半静态调度两种, 其中动态调度 即 eNB根据相关的通信需求来调度 UE, 即 eNB发送一个 DCI, UE根据当 前的 DCI 来接收一个 PDSCH 或者发送一个 PUSCH ; 半静态调度 ( semi-persistance scheduling, 简称 SPS ) , eNB通过 DCI激活半静态调度, 在半静态调度激活后, UE按照固定的间隔接收 PDSCH或者发送 PUSCH而 无需 eNB再使用 DCI通知, 直至 eNB使用 DCI去激活半静态调度为止, 但 相关 LTE标准中, SPS调度的最大 MCS限制为 15。
在 Rel-9 版本的 LTE 协议中, 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而引入了下行 SU-MIMO ( Single user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技术, 相关 LTE协议中 eNB传输天线数量最多为 8, 传输的传输块数量最大 为 2, 而在 Rel-10版本的 LTE协议中, 引入了上行 SU-MIMO技术, 相关的
LTE协议中 UE上行传输天线数量最多为 4,上行传输的传输块数量最大为 2。
在 LTE标准中,基站可以通过一个 DCI来调度一个子帧中的 2个传输块 的传输, 被调度的 2个传输块的 MCS以及新数据指示 ( New Data Indicator, 简称 NDI )和冗余版本( Redundancy version , 简称 RV )可以分别指示。
相关技术中, 发送端发送多个传输块时, 针对不同的传输块使用不同的 预编码进行编码调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系统性能低 下, 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 接收方法、 发送端及接收端, 以解决 相关多传输块传输时, 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包括:
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 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 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 以及 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且一个子帧中的时频资源中含有 K个传输块的部分数据, 所述 M、 N、 K为 正整数, 均大于或等于 2, 且 Κ小于或等于 Μ。
可选地, 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粒度上的数据为同一传输块的数据, 所述 时频资源粒度为资源元素 (RE ) 、 符号或子载波。
可选地,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多个传输块设置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 不 同。 可选地, 映射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时频资源为没有被控制信道以及导频占 据, 且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 所述不同子帧的资源映射规则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 所述资源映射规则是发送端预定义的, 或所述发送端通过高层 信令或物理层信令通知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 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频资源; 以及 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可选地, 所述接收端釆用迭代算法, 利用已经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联合 解调所述多个传输块。
可选地, 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包括: 解调首个传输块, 按照预定解调顺序根据导频信号的信道频域响应解调 M个传输块中的首个传输块的数据;
计算信道频域响应, 将解调出来的当前传输块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通 过信道估计得到对应所述传输块中数据的信道频域响应;
解调后续传输块, 利用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进行下一传输块的数据解 调; 以及
重复计算信道频域响应和解调后续传输块直到所有传输块解调完毕。 可选地, 所述接收端按照预定解调顺序逐一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 传输块。
可选地, 所述预定解调顺序为编码调制方式(MCS )从低到高的顺序、 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定义的顺序或所述发送端通过信令通知的顺序。
可选地, 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包括: 所有已解调的传输块的信道频域 响应以及通过信道估计获得的导频所在资源的信道频域响应。
可选地, 所述导频信号为小区专有导频(CRS )或解调导频(DMRS ) 。 可选地, , 所述计算信道频域响应, 包括: 所述接收端釆用与所述发送 端相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 MCS进行编码调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端, 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 其设置成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 其 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资源映射单元, 其设置成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 上; 以及
发送单元, 其设置成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端, 包括:
接收单元, 其设置成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资源确定单元, 其设置成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频资 源; 以及
解调单元, 其设置成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 接收方法, 发送端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多 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提高了编码调制的效率, 提升了发送端的系统性能。 同时, 接收端对接收的多个传输块进行联合解调, 提高系统性能, 充分利用 多传输块同时编码调制与同时解调带来的性能优势, 提高了系统性能。 附图概述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 3是为图 2中解调传输块的流程示意图;
图 4是应用实例 1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5是应用实例 2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6是应用实例 3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7是应用实例 4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8是应用实例 5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9是应用实例 8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10是应用实例 9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11是应用实例 10中的多子帧数据发送方法的子帧资源示意图; 图 12是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 13是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并能予以实施, 但所举 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 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 发送端发送多个传输块时, 针对不同的传输块使用不同的 预编码进行编码调制, 相应地,接收端也只能独立解调多个接收到的传输块, 系统性能低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 如图 1所示, 发送端使用相 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较 佳地, 该方法包括:
步骤 101 : 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 其中使用 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LTE系统中, 在动态调度中, 一个 DCI只能触发 UE接收一个 PDSCH 或者发送一个 PUSCH, 而实际上对于低速移动用户, 当用户有连续数据传输 时, 可以在多个子帧中使用相同的调度参数进行传输, 此时动态传输的控制 开销较大, 降低了系统性能; 而在 SPS调度中, 由于受到最大 MCS为 15的 限制, 无法使用高阶调制, 无法支持数据量比较大的用户传输。
而为了为用户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 有必要降低基站调度的控制开销。 为此, 多子帧调度的概念被提出, 即, 基站通过一个 DCI调度多个上行子帧 或者下行子帧 , UE在被调度的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在被调度的 多个上行子帧中发送上行数据。 而相关多子帧调度的缺点就是被调度的多个 子帧的调度参数,如 MCS等只能保持一致,无法根据信道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降低了调度的灵活性, 限制了系统性能的提高。
可选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送端为所述多个传输块设置的调制编码方 式(MCS ) 不同。 较佳地, 被调度的多个子帧的调度参数, 如 MCS 可根据 信道环境变化设置, 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及系统性能。
步骤 102: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 述M、 N为正整数, 均大于或等于 2。
可理解地, M与 N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发送端对传输块进行交叉映射后, 一个子帧中的时频资源中含有 K个传 输块的部分数据。 这里, K为正整数, 且 K大于或等于 2, 且 K小于或等于 上述 M。
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粒度上的数据为同一传输块的数据, 所述时频资源 粒度为 RE ( Resource Element, 资源元素) 、 符号或子载波。
按照 RE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即映射到同一个 RE上的数据为同一个传 输块的数据,被调度的多个传输块的数据交叉映射在被调度的子帧的可用 RE 资源中。
上述可用的 RE资源, 指子帧中的 RE中没有被控制信道及导频占据的, 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 RE。
按照符号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即映射到同一个符号上的数据为同一个 传输块的数据, 被调度的多个传输块的数据交叉映射在被调度的子帧的可用 符号中。
上述可用的符号, 指子帧中的符号中没有被控制信道占据的, 可用于用 户数据传输的符号。
上述符号, 当发送端为基站时为 OFDM符号, 当发送端为用户终端时为 SC-FDMA符号。 按照子载波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即, 映射到同一个或者若干个子载波 上的数据为同一个传输块的数据, 被调度的多个传输块的数据交叉映射在被 调度的子帧的可用子载波中。
可用的子载波, 指子帧中的子载波中, 没有被控制信道以及导频占据的, 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子载波。
所述不同子帧的资源映射规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即被调度的多个子 帧由发射端独立进行交叉映射。 比如, 第一个子帧可以在奇数符号上映射, 而第二个子帧在偶数符号上映射。 映射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时频资源为没有被控制信道以及导频占据, 且可 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所述映射规则是发送端预定义的, 或所述发送端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 信令通知接收端。
步骤 103: 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方法不仅适用于多子帧调度, 也适用于单子帧调 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 发送端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 码, 提高了编码调制的效率, 提升了发送端的系统性能。 同时, 接收端也可 以对接收的多个传输块进行联合解调, 提高系统性能, 以下从接收端的角度 对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方法进行说明:
对应于上述的数据发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 如图 2所示, 该方法包括:
步骤 201 :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步骤 202: 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频资源; 步骤 203: 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可理解地, 因为发送端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 编码, 从而使得接收端可对多个传输块进行联合解调。
较佳地, 所述接收端釆用联合解调算法, 包括但不限于迭代算法, 利用 已经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联合解调所述多个传输块。
可选地, 所述接收端按照预定解调顺序逐一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 传输块。
较佳地, 如图 3所示, 所述接收端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的 步骤 203包括:
步骤 301 : 首个传输块解调步骤, 按照预定解调顺序根据导频信号的信 道频域响应解调 M个传输块中的首个(即第一个)传输块的数据;
步骤 302: 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步骤, 将解调出来的当前传输块的数据进 行编码调制, 通过信道估计得到对应所述传输块中数据的信道频域响应; 步骤 303 : 后续传输块解调步骤, 利用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进行下一 传输块的数据解调; 重复进行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步骤和后续传输块解调步骤 直到所有传输块解调完毕。
较佳地, 所述预定解调顺序为编码调制方式(MCS )从低到高的顺序、 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定义的顺序或所述发送端通过信令通知的顺序。
按照 MCS从低到高的顺序解调, 即先解调 MCS最低的传输块的数据, 后解调 MCS次低的传输块的数据, 以此类推, 直至 M个传输块的数据全部 解调完毕为止; 同一 MCS的多个传输块的数据解调顺序由接收端自行决定。
所述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步骤中所述接收端釆用与所述发送端相同的预编 码矩阵以及 MCS进行编码调制。
上述接收端可以为基站, 也可以为用户终端。
可选的, 上述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包括所有已解调的传输块的信道频 域响应以及通过信道估计获得的导频所在资源的信道频域响应。
较佳的, 所述导频可以为小区专有导频( 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简 称 CRS ) , 也可以为解调导频(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简称 DMRS ) 。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方法不仅适用于多子帧调度, 也适用于单子帧调 度。 子帧数据发送方式的实施细节。
应用实例 1
如图 4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假设基站发送的 PDCCH占据 2个 OFDM符号,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中向 UE发送两个传输块, 分别 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的 MCS为 10, 站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据交 叉映射到子帧 n与子帧 n+1的所有 OFDM符号中。
其中除子帧 n的第 1个符号与第 2个符号外, 所有符号都可用于传输块 映射, 子帧 n+1的所有符号都可用于传输块映射。
假设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的奇数符号上; 将 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的偶数符号上。
则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3、 第 5、 第 7、 第 9、 第 11、 第 13个符号; 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 第 5、 第 7、 第 9、 第 11、 第 13 个符号。
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4、 第 6、 第 8、 第 10、 第 12、 第 14个符号; 以及, 子帧 n+1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 第 10、 第 12、 第 14个符号。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假设基站约定的方式, 将交叉映射方法通知 UE, 且 UE按照 MCS从低 到高的顺序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l。
则 UE按照下述步骤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1 :
先解调传输块 1的数据。
传输块 1的数据解调完毕后, UE使用与基站发送时相同的 MCS和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解调出来的传输块 1的数据再进行编码调制后, 通过信道估 计得到传输块 1的数据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利用已经获得的传输块 1的信道频域响应与通过导频获得的导频对应的 信道频域响应, 进行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
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结束后, 判断所有的传输块已经全部解调结束, 此 时全部数据解调结束。
应用实例 2
如图 5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假设基站发送的 PDCCH占据 3个 OFDM符号,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中向 UE发送两个传输块, 分别 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的 MCS为 9, 假设基站使用的交叉映射方式为按照子载波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则基站将 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据交叉映 射到子帧 n与子帧 n+1的所有子载波中。
其中子帧 n的所有子载波都可用于传输块映射, 子帧 n+1的所有子载波 都可用于传输块映射。 假设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 的奇数子载波上; 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的偶数子载波 上。
假设子帧 n与子帧 n+1都有 p个子载波, p为偶数, 且 p为正整数。 则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1、第 3、第 5、第 7...第 p-3、 第 p-1个子载波中; 子帧 n+1的第 1、 第 3、 第 5、 第 7...第 p-3、 第 p-1个子 载波中。
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第 p-2、 第 p个子载波中; 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第 p-2、 第 p个子 载波中。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用户终端解调步骤参考应用实例 1。
应用实例 3
如图 6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假设基站发送的 PDCCH占据 2个 OFDM符号,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中向 UE发送两个传输块, 分别 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的 MCS为 10, 假设基站使用的交叉映射方式为按照 RE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则基站将传 输块 1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据交叉映射 到子帧 n与子帧 n+1的所有 RE中。
假设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的奇数符号的奇数 子载波上以及偶数符号的偶数子载波上; 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 子帧 n+1的奇数符号的偶数子载波以及偶数符号的奇数子载波上。
假设子帧 n与子帧 n+1都有 p个子载波, p为偶数, 且 p为正整数。 则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第
13个符号的第 1、 第 3...第 p-1个 RE上; 以及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第 14个符号的第 2、 第 4...第 p个 RE上。
则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第 13个符号的第 2、 第 4...第 p个 RE上; 以及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第 14个符号的第 1、 第 3...第 p-1个 RE上。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用户终端解调步骤参考应用实例 1。
应用实例 4
如图 7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假设基站发送的 PDCCH占据 3个
OFDM符号,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以及下行子帧 n+2中向 UE发送 三个传输块, 分别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与传输块 3 ,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 为 8 , 传输块 2的 MCS为 11 , 传输块 2的 MCS为 12 , 假设基站使用的交叉 映射方式为按照 RE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则基站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与 传输块 3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与传输块 3的数据交叉映 射到子帧 n与子帧 n+1以及子帧 n+2的所有 RE中。
由于前 3个符号被 PDCCH占据, 则基站按照先时域后频域的原则依次 将 3个传输块的数据映射到所有可用的 RE中, 具体为基站从子帧 n的第 4 个符号开始, 按照传输块 1、 传输块 2、 传输块 3的次序依次将 3个传输块的 数据按照从高频到低频的顺序映射到可用的 RE中; 第 5个符号中, 按照传 输块 2、传输块 3、 传输块 1的次序依次将 3个传输块的数据按照从高频到低 频的顺序映射到可用的 RE中; 第 6个符号中, 按照传输块 3、 传输块 1、 传 输块 2的次序依次将 3个传输块的数据按照从高频到低频的顺序映射到可用 的 RE中; 依次类推。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1与子帧 n+2。
假设基站约定的方式, 将交叉映射方法通知 UE, 且 UE按照 MCS从低 到高的顺序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l。则 UE按照下述步骤解调接收到 的子帧 n与子帧 n+1 :
先解调传输块 1的数据。
传输块 1的数据解调完毕后, UE使用与基站发送时相同的 MCS和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解调出来的传输块 1的数据再进行编码调制后, 通过信道估 计得到传输块 1的数据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利用已经获得的传输块 1的信道频域响应与通过导频获得的导频对应的 信道频域响应, 进行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
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结束后, UE使用与基站发送时相同的 MCS和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解调出来的传输块 2的数据再进行编码调制后, 通过信道估 计得到传输块 2的数据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利用已经获得的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信道频域响应与通过导频获得的 导频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进行传输块 3的数据解调。
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结束后, 判断所有的传输块已经全部解调结束, 此 时全部数据解调结束。
应用实例 5
如图 8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在上行子帧 n与上行子帧 n+1 以及 上行子帧 n+2中调度 UE向基站发送三个传输块,分别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与传输块 3 ,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的 MCS为 10, 传输块 2 的 MCS为 12。假设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方式,通知 UE使用交叉映射方 式为按照 RE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则 UE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与传输块 3 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与传输块 3的数据交叉映射到子帧 n 与子帧 n+1以及子帧 n+2的所有 RE中。
UE按照先时域后频域的原则依次将 3 个传输块的数据映射到所有可用 的 RE中, 具体为 UE从子帧 n的第 4个符号开始, 按照传输块 1、 传输块 2、 传输块 3的次序依次将 3个传输块的数据按照从高频到低频的顺序映射到可 用的 RE中; 第 5个符号中, 按照传输块 2、 传输块 3、 传输块 1的次序依次 将 3个传输块的数据按照从高频到低频的顺序映射到可用的 RE中; 第 6个 符号中, 按照传输块 3、 传输块 1、 传输块 2的次序依次将 3个传输块的数据 按照从高频到低频的顺序映射到可用的 RE中; 依次类推。
交叉映射结束后, UE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1与子帧 n+2。
基站解调步骤参考应用实例 4。
应用实例 6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中向 UE发送两个 传输块, 分别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5, 传输块 2 则基站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 据交叉映射到子帧 n与子帧 n+1的所有 RE中。
假设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的奇数符号的奇数 子载波上以及偶数符号的偶数子载波上; 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 子帧 n+1的奇数符号的偶数子载波以及偶数符号的奇数子载波上。
假设子帧 n与子帧 n+1都有 p个子载波, p为偶数, 且 p为正整数。 则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第 13个符号的第 1、 第 3...第 p-1个 RE上; 以及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第 14个符号的第 2、 第 4...第 p个 RE上。 则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第 13个符号的第 2、 第 4...第 p个 RE上; 以及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第 14个符号的第 1、 第 3...第 p-1个 RE上。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假设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将交叉映射方法通知 UE,且通过高层信 令通知 UE按照 MCS从低到高的顺序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1。则 UE 按照下述步骤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1 :
先解调传输块 1的数据。
传输块 1的数据解调完毕后, UE使用与基站发送时相同的 MCS和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解调出来的传输块 1的数据再进行编码调制后, 通过信道估 计得到传输块 1的数据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利用已经获得的传输块 1的信道频域响应与通过导频获得的导频对应的 信道频域响应, 进行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
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结束后, 判断所有的传输块已经全部解调结束, 此 时全部数据解调结束。
应用实例 7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中向 UE发送两个 传输块, 分别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 则基站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 据交叉映射到子帧 n与子帧 n+1的所有 RE中。
假设子帧 n与子帧 n+1都有 p个子载波, p为偶数, 且 p为正整数。 则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第 13个符号的第 1、 第 3...第 p-1个 RE上; 以及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第 14个符号的第 2、 第 4...第 p个 RE上。
则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第 13个符号的第 2、 第 4...第 p个 RE上; 以及子帧 n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第 14个符号的第 1、 第 3...第 p-1个 RE上。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假设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的方式,将交叉映射方法通知 UE,且通过物理 层信令通知 UE按照 MCS从低到高的顺序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1。 则 UE按照下述步骤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1 :
先解调传输块 1的数据。
传输块 1的数据解调完毕后, UE使用与基站发送时相同的 MCS和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解调出来的传输块 1的数据再进行编码调制后, 通过信道估 计得到传输块 1的数据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利用已经获得的传输块 1的信道频域响应与通过导频获得的导频对应的 信道频域响应, 进行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
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结束后, 判断所有的传输块已经全部解调结束, 此 时全部数据解调结束。
应用实例 8
如图 9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调度 UE在上行子帧 n与上行子帧 n+1中向基站发送两个传输块, 分别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 为 7 , 传输块 2 的 MCS 为 9, 假设基站使用的交叉映射方式为按照 SC-FDMA符号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4艮设基站通过约定的方式, 将交叉映射方法通知 UE, 则 UE将传输块 1 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据交叉映射到子帧 n 与子帧 n+1的所有 SC-FDMA符号中。
其中子帧 n与子帧 n+1的第 4以及第 11个符号用于上行导频发送。
则 UE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奇数符号与子帧 n+1的偶数符 号上;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偶数符号上与子帧 n+1的奇数符号上。
则 UE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1、 第 3、 第 5、 第 7、 第 9、 第 13个符号; 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6、 第 8、 第 10、 第 12、 第 14个符 号。
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2、 第 6、 第 8、 第 10、 第 12、 第 14个符号; 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 第 5、 第 7、 第 9、 第 13个符号。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基站按照下述步骤解调接收到的子帧 n与子帧 n+1 :
先解调传输块 1的数据。
传输块 1的数据解调完毕后, UE使用与基站发送时相同的 MCS和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解调出来的传输块 1的数据再进行编码调制后, 通过信道估 计得到传输块 1的数据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
利用已经获得的传输块 1的信道频域响应与通过导频获得的导频对应的 信道频域响应, 进行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
传输块 2的数据解调结束后, 判断所有的传输块已经全部解调结束, 此 时全部数据解调结束。
应用实例 9
如图 10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调度 UE在上行子帧 n与上行子帧 n+1中向基站发送两个传输块, 分别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的 MCS为 9, 假设基站使用的交叉映射方式为按照子载 波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其中子帧 n与子帧 n+1的第 4以及第 11个符号用于上行导频发送。
假设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方式, 将交叉映射方法通知 UE, 假设 UE 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奇数子载波上与子帧 n+1的偶数子载波上; 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偶数子载波与子帧 n+1的奇数子载波上。
假设子帧 n与子帧 n+1都有 p个子载波, p为偶数, 且 p为正整数。 则 UE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1、第 3、第 5、第 7...第 p-3、 第 p-1个子载波中; 子帧 n+1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第 p-2、 第 p个子载 波中。 UE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第 p-2、 第 p个子载波中; 以及子帧 n+1的第 1、 第 3、 第 5、 第 7...第 p-3、 第 p-1个 子载波中。
基站解调步骤参考应用实例 8。
应用实例 10
如图 11所示, 基站通过多子帧调度, 假设基站发送的 PDCCH占据 3个 OFDM符号, 在下行子帧 n与下行子帧 n+1中向 UE发送两个传输块, 分别 为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 其中传输块 1的 MCS为 8, 传输块 2的 MCS为 9, 假设基站使用的交叉映射方式为按照子载波为粒度进行交叉映射, 则基站将 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进行编码调制后, 将传输块 1与传输块 2的数据交叉映 射到子帧 n与子帧 n+1的所有子载波中。
假设此时 UE使用 CRS进行解调,则除 CRS以及 PDCCH占据的资源外, 其余资源都可以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
其中子帧 n的所有子载波都可用于传输块映射, 子帧 n+1的所有子载波 都可用于传输块映射。 假设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 的奇数子载波上; 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与子帧 n+1的偶数子载波 上。
假设子帧 n与子帧 n+1都有 p个子载波, p为偶数, 且 p为正整数。 则基站将传输块 1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1、第 3、第 5、第 7...第 p-3、 第 p-1个子载波中; 子帧 n+1的第 1、 第 3、 第 5、 第 7...第 p-3、 第 p-1个子 载波中。
基站将传输块 2的数据映射于子帧 n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第 p-2、 第 p个子载波中; 以及子帧 n+1的第 2、 第 4、 第 6、 第 8...第 p-2、 第 p个子 载波中。
交叉映射结束后, 基站发送子帧 n与子帧 n+l。
用户终端解调步骤参考应用实例 1。
为实现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 端 1200, 如图 12所示, 该发送端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 1201 ,其设置成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 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资源映射单元 1202, 其设置成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 资源上;
发送单元 1203 , 其设置成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可选地,所述资源映射单元将 M个传输块交叉映射在 N个子帧的时频资 源, 且一个子帧中的时频资源中含有 K个传输块的部分数据, 所述 M、 N、 K为正整数, 均大于或等于 2, 且 Κ小于或等于 Μ。
可选地, 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粒度上的数据为同一传输块的数据, 所述 时频资源粒度为 RE、 符号或子载波。
所述不同子帧的资源映射规则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 所述编码调制单元为所述多个传输块设置的调制编码方式 ( MCS ) 不同。
映射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时频资源为没有被控制信道以及导频占据, 且可 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较佳地, 所述资源映射规则是发送端预定义的, 或所述发送端通过高层 信令或物理层信令通知接收端。
对应于上述接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端 1300, 如 图 13所示, 该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 1301 , 其设置成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资源确定单元 1302, 其设置成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 频资源;
解调单元 1303 , 其设置成釆用迭代算法根据信道频域响应解调所述多个 传输块。
所述解调单元按照预定解调顺序逐一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 块。 较佳地, 如图 13所示, 所述解调单元包括:
首个传输块解调模块 13031 , 其设置成按照预定解调顺序根据导频信号 的信道频域响应解调 M个传输块中的首个传输块的数据;
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模块 13032 , 其设置成将解调出来的当前传输块的数 据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信道估计得到对应该传输块中数据的信道频域响应; 后续传输块解调模块 13033 , 其设置成利用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进行 下一传输块的数据解调, 直到所有传输块解调完毕。
所述预定解调顺序为编码调制方式(MCS )从低到高的顺序、 所述发送 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定义的顺序或所述发送端通过信令通知的顺序。
所述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模块中所述接收端釆用与所述发送端相同的预编 码矩阵以及 MCS进行编码调制。
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包括所有已解调的传输块的信道频域响应以及通 过信道估计获得的导频所在资源的信道频域响应。
所述导频为小区专有导频(CRS )或解调导频(DMRS ) 。
与相关技术相比,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 接收方法, 发送端使用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对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提高了编码调制的效率, 提升了发 送端的系统性能。 同时, 接收端对接收的多个传输块进行联合解调, 提高系 统性能, 充分利用多传输块同时编码调制与同时解调带来的性能优势, 提高 了系统性能。
另外, 本发明实施例发送端将多个传输块交叉映射在多个子帧的时频资 源中, 使得发送端可以为所述多个传输块设置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 , 如 MCS可根据信道环境变化设置, 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及系统性能。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 施例。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 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 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 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 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来实现根 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 本发明 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 程序 (例如, 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 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 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 这样 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 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 或者以任何 其他形式提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 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 可以把实 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 以及此外可以把 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 除了这样的特征和 /或过程或者单元 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 可以釆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 (包括伴随的 权利要求、 摘要和附图) 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 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 除非另外明确陈述,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每个 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 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不可否认地, 以 上变换方式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 接收方法, 发送端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多 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提高了编码调制的效率, 提升了发送端的系统性能。 同时, 接收端对接收的多个传输块进行联合解调, 提高系统性能, 充分利用 多传输块同时编码调制与同时解调带来的性能优势, 提高了系统性能。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包括:
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 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 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 以及 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发送端将 M个传输块交叉映 射在 N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且一个子帧中的时频资源中含有 K个传输块的 部分数据, 所述 M、 N、 K为正整数, 均大于或等于 2, 且 Κ小于或等于 Μ。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粒度上的数据 为同一传输块的数据, 所述时频资源粒度为资源元素(RE )、符号或子载波。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发送端为所述多个传输块设置 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 不同。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映射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时频资源为 没有被控制信道以及导频占据, 且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不同子帧的资源映射规则相同 或不同。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资源映射规则是发送端预定义 的, 或所述发送端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通知接收端。
8、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 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频资源; 以及 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釆用迭代算法, 利用已 经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联合解调所述多个传输块。
10、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 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包括:
解调首个传输块, 按照预定解调顺序根据导频信号的信道频域响应解调 M个传输块中的首个传输块的数据;
计算信道频域响应, 将解调出来的当前传输块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通 过信道估计得到对应所述传输块中数据的信道频域响应;
解调后续传输块, 利用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进行下一传输块的数据解 调; 以及
重复计算信道频域响应和解调后续传输块直到所有传输块解调完毕。
11、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按照预定解调顺序逐 一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12、 如权利要求 10或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预定解调顺序为编码 调制方式(MCS )从低到高的顺序、 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定义的顺序 或所述发送端通过信令通知的顺序。
13、如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包括: 所有已解调的传输块的信道频域响应以及通过信道估计获得的导频所在资源 的信道频域响应。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导频信号为小区专有导频 ( CRS )或解调导频(DMRS ) 。
15、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计算信道频域响应, 包括:
16、 一种数据发送端, 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 其设置成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 其 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资源映射单元, 其设置成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 上; 以及
发送单元, 其设置成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17、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发送端, 其中: 所述资源映射单元将 M个传 输块交叉映射在 N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 且一个子帧中的时频资源中含有 K 个传输块的部分数据, 所述 M、 N、 K为正整数, 均大于或等于 2, 且 Κ小 于或等于M。
18、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发送端, 其中: 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粒度上的 数据为同一传输块的数据, 所述时频资源粒度为资源元素(RE ) 、 符号或子 载波。
19、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发送端, 其中: 所述不同子帧的资源映射规则 相同或不同。
20、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发送端, 其中: 所述编码调制单元为所述多个 传输块设置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 不同。
21、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发送端, 其中: 所述映射规则是发送端预定义 的, 或所述发送端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通知接收端。
22、 一种数据接收端, 包括:
接收单元, 其设置成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资源确定单元, 其设置成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频资 源; 以及
解调单元, 其设置成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23、 如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接收端, 其中, 所述解调单元釆用迭代算法, 利用已经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联合解调所述多个传输块。
24、 如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接收端, 其中, 所述解调单元包括: 首个传输块解调模块, 其设置成按照预定解调顺序根据导频信号的信道 频域响应解调 M个传输块中的首个传输块的数据;
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模块, 其设置成将解调出来的当前传输块的数据进行 编码调制, 通过信道估计得到对应所述传输块中数据的信道频域响应; 以及 后续传输块解调模块, 其设置成利用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进行下一传 输块的数据解调, 直到所有传输块解调完毕。
25、 如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接收端, 其中, 所述解调单元按照预定解调顺 序逐一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26、 如权利要求 24或 25所述的接收端, 其中: 所述预定解调顺序为编 码调制方式(MCS )从低到高的顺序、 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定义的顺 序或所述发送端通过信令通知的顺序。
27、 如权利要求 23或 24所述的接收端, 其中: 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 包括: 所有已解调的传输块的信道频域响应以及通过信道估计获得的导频所 在资源的信道频域响应, 所述导频为小区专有导频 (CRS ) 或解调导频
( DMRS ) 。
28、如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接收端,其中: 所述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模块中,
PCT/CN2014/073187 2013-05-09 2014-03-1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WO201418018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794431.8A EP2985935A4 (en) 2013-05-09 2014-03-11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PROCEDURES, AND DATA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US14/889,220 US10142982B2 (en) 2013-05-09 2014-03-11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en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9267.9A CN104144030B (zh) 2013-05-09 2013-05-09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CN201310169267.9 2013-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80185A1 true WO2014180185A1 (zh) 2014-11-13

Family

ID=51853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4/073187 WO2014180185A1 (zh) 2013-05-09 2014-03-11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2982B2 (zh)
EP (1) EP2985935A4 (zh)
CN (1) CN104144030B (zh)
WO (1) WO2014180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2634B2 (en) 2014-03-07 2020-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with flexib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ymbol duration
CN105703882B (zh) * 2014-11-28 202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信道或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相应的发送端
CN106413120B (zh) 2015-07-31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62553B (zh) * 2015-08-14 2018-09-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类型信令指示方法及系统
CN107645370B (zh) * 2016-07-20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11294154B (zh) * 2016-08-11 2024-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733614B (zh) * 2016-08-12 2021-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基站及终端
CN112134650B (zh) * 2016-10-12 2022-05-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接收端设备
CN108024347B (zh) 2016-11-04 2022-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270708B (zh) * 2016-12-30 2020-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papr的信息传输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07154835B (zh) * 2017-05-05 2020-05-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151894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数据发送设备、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34871B (zh) * 2018-01-11 2020-07-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47680B (zh) * 2019-01-16 2022-10-2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69911B (zh) * 2019-04-02 2023-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重复传输方法
CN111865858B (zh) * 2019-04-30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部分传输序列技术的边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553474B2 (en) * 2019-08-16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repetitions of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scheduled by singl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230099883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ilot allocation sizes
CN117335920A (zh) * 2022-06-23 2024-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776A (zh) * 2007-01-09 2009-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mimo传输的cqi报告
CN101924606A (zh) * 2010-08-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742209A (zh) * 2010-01-12 2012-10-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lte上行链路数据的连续的cdm/fdm结构
CN102801509A (zh) * 2012-08-03 2012-11-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数据重传的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4922B1 (en) * 2000-11-16 2017-01-0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WO2007024110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ofdma cellular system
PT2052468E (pt) * 2006-08-18 2015-12-07 Qualcomm Inc Retorno da indicação de controlo de pré-codificação (pci) e da indicação de qualidade de canal (cqi)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WO2008086532A1 (en) * 2007-01-11 200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dtx and drx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7337B2 (en) * 2007-01-12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power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68999B2 (ja) * 2007-01-12 2013-12-1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US8538335B2 (en) * 2007-12-07 2013-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transmission for reliable detection of antenna configuration
EP2106057A1 (en) * 2008-03-25 2009-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ize dependent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ling
JP5533873B2 (ja) * 2009-01-09 2014-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複数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ofdma通信システム
EP2409511B1 (en) * 2009-03-20 2016-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KR20110009025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4989692B2 (ja) * 2009-07-29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110048405A (ko) * 2009-11-02 2011-05-11 주식회사 팬택 복조 기준 신호 매핑 방법, 전송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통신단말장치
US9008009B2 (en) * 2009-11-06 2015-04-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source block (RB) bundling
EP2553830A1 (en) * 2010-04-02 2013-0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sdpa multi-user mimo operation
US8917677B2 (en) * 2010-04-14 2014-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ndling resource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47038A2 (ko) * 2010-10-08 2012-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059756B2 (en) * 2010-11-09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 in uplink shared channel
KR101497850B1 (ko) * 2010-12-02 2015-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104167B2 (ja) * 2011-09-30 2017-03-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JP5941305B2 (ja) * 2012-03-14 2016-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516601B2 (en) * 2012-07-19 2016-1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73488A1 (ja) * 2012-11-06 2014-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EP2944062B1 (en) * 2013-01-11 2019-10-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CN110337149B (zh) * 2013-01-16 2023-06-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在tdd系统中执行tti绑定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204863A1 (en) * 2013-01-18 2014-07-24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duc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JP6217745B2 (ja) * 2013-03-22 2017-10-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WO2015024227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ownlink mu-mimo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776A (zh) * 2007-01-09 2009-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mimo传输的cqi报告
CN102742209A (zh) * 2010-01-12 2012-10-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lte上行链路数据的连续的cdm/fdm结构
CN101924606A (zh) * 2010-08-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801509A (zh) * 2012-08-03 2012-11-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数据重传的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985935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42982B2 (en) 2018-11-27
EP2985935A1 (en) 2016-02-17
CN104144030B (zh) 2019-05-10
EP2985935A4 (en) 2016-04-20
CN104144030A (zh) 2014-11-12
US20160143011A1 (en) 201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2982B2 (en)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end
AU2021212111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JP7073378B2 (ja)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ンネルで制御情報多重化
KR102278389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감소된 전송시간구간을 이용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944038B1 (en) Pucch resource compression for epdcch in tdd mode
KR102262300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대역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30743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制御情報送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019091B2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ためのユーザ機器、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CA2796310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JP5705965B2 (ja) 複数のキャリアについての制御情報のフィードバック
CN106559878B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US8767664B2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35039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10931A1 (zh)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8038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6106905A1 (zh)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反馈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
WO2014113971A1 (zh) 解调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1098047A1 (zh) 实现半持续调度业务或类似半持续调度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15134062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180188A1 (zh) 一种多子帧调度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A279099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an enabled transport block
CN103384183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19251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66251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ignal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7028058A1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47944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48892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7944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