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53922A1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153922A1
WO2011153922A1 PCT/CN2011/075250 CN2011075250W WO2011153922A1 WO 2011153922 A1 WO2011153922 A1 WO 2011153922A1 CN 2011075250 W CN2011075250 W CN 2011075250W WO 2011153922 A1 WO2011153922 A1 WO 201115392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layer
antenna
resource
mapping relationship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52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周明宇
万蕾
任晓涛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17919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582193A4/en
Publication of WO201115392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153922A1/zh
Priority to US13/709,899 priority patent/US20130100935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Definitions

  • a remapping control signaling sending unit configured to send remapping control signaling to the UE, so that the UE changes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enna,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the RS resource, thereby enabling
  • the UE generates an RS by using the RS resour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port layers on each transport layer according to the changed mapping relationship, and transmits the generated RSs at the second RS transmission time by using antennas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port layers.
  • the U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change the antenna, the transmission at different transmission moments.
  • the base station detect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S transmitted by these antennas is always poor, and improves the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of the RS transmitted by the antenn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DRAWINGS ⁇ - ; , , , .
  • the drawings, which are us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mbodiments o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rior art, are shown in the drawing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drawings in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are only som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for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Other drawings may also be obtained from these drawings without paying for creative labor.
  • FIG. 8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other UE sending an RS at a second RS sending tim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UE describ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change the RS sent by the antenna at different transmission moments, and can prevent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some antennas detected by the base station when the RSs sent by some antennas are always strongly interfered by the RSs sent by other UEs.
  • the problem of always being poor improves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RS transmitted by the antenna.
  • the RS generation modul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transport layer generates the RS of the second transport layer by using the RS resource 2 on the second transport layer, and the UE transmits the RS of the second transport layer to the antenna 3 and the antenna 4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transport layer.
  • the UE change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ransport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ame codeword and an RS resource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port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ame codeword.
  • the UE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first RS transmission time, the UE generates the R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transport layer by using the RS resource 3, and generates the R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th transport layer by using the RS resource 4;
  • the R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transport layer is generated using the RS resource 2
  • the R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th transport layer is generated using the RS resource 1.
  • Solution 3 The UE change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ransport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ame codeword and an antenna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port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ame codeword.
  • the above-mentioned cyclic direction and the number of first cyclic bits can be preset on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UE side, so that the base station does not need to send signaling to the UE, thereby saving signaling.
  • the first cyclic number of bits in the round robin mode may also be generated according to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a current cell ID, a subframe number, the number of the RS layers, the number of antenna groups, and the RS resource. Serial number information.
  • the foregoing signaling may be notified to a single UE by using the unicast mode by the base station, or may be notified to multiple UEs by using the multicast mode by the base station, or may be notified to all UEs in the cell by the base station by means of broadcast.
  •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mainly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transmitting multiple reference signals through multiple antennas, which can improve the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of the RS transmitted by the anten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 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当基站向 UE ( User Equi pment , 用户设备)发送信 令, 控制 UE向基站发送 RS ( Reference S i gna l , 参考信号) 时, 如果 UE侧 有 M根天线, 则基站可以发送信令给 UE , 控制 UE同时从 M根天线发送 N个 RS , 每个传输层对应的 RS由各自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并通过该传输层对应 的天线将 RS 进行发送。 例如, 在 LTE- Advanced ( Long Term Evo lut ion-Advanced , LTE的进一步演进) 系统中, UE侧最大可以配置 4根 天线, 则基站可以通过信令来控制 UE将多个传输层对应的 RS映射到多根天 线上进行发送。
然而,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 基站为上述不同 UE所分配的 RS资源之间 并非完全正交。 当多个 UE在相同频率资源上传输 RS时, 如果有的 UE从多根天 线发送多个 RS , 则其发送的不同 RS受到其他 UE所发送的 RS的干扰是不同的。 当某些天线发送的信号受到其他 UE的强干扰时, 容易导致基站检测到这些天 线发送 RS的性能始终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可以提高天线发 送的 RS的抗干扰能力。
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适用于用户设备 UE具 有至少两根天线,对应有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其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 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 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 资源生成 RS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一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 成的 RS。
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 具有至少两根天线, 对应有至 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 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 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 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一 RS发送时 刻发送生成的 RS;
重映射单元, 用于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 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还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 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适用于用户设备 UE 具有至少两根天线, 对应有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 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 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其中, 在第一 RS发 送时刻, 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发送的 RS , 是由所述 UE根据所述映射 关系,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的;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 UE发送重映射控制信令, 以使得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 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从而使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 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 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 适用于用户设备 UE具有至少两根天 线, 对应有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其中,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通过所述 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发送的 RS , 是由所述 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 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的; 所述基站包括:
重映射控制信令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 UE发送重映射控制信令, 以使得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从 而使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 成的 RS。
由上述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场景中, 用户设备 UE具有至 少两根天线, 存在至少两个传输层, 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 对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对应至少一根天线。 所述用户设备 UE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根据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 对应的天线发送生成的 RS;
之后,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 射关系,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 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发送生成的 RS。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UE可以在不同的发送时刻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 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从而在不同发送时刻改变了天线所发送 的 RS , 与现有技术相比, 可以避免某些天线发射的 RS由于始终受到其他 UE 的强干扰而导致基站检测到这些天线发送的 RS性能始终较差的问题, 提高天 线发送的 RS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 - ;、、 ,。- ;、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筒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UE在第一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UE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 UE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 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 UE在第一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 图;
图 Ί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 UE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 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 UE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 图;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 UE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意 图;
图 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 UE在第一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示 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又一种 UE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 RS的 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 1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假设应用场景中用户设备 UE具有至少两根天线, 对应有至 少两个传输层和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 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 对应至少一 天线。
如图 1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01、 UE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根据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 之间存在的映射关系,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发送生成的 RS。
例如,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选的一种方案, 在图 2所示的 UE—侧, 层映 射模块分别将第 1传输层映射到天线 1、 天线 2 , 将第 2传输层映射到天线 3、 天线 4 ;
对应第 1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1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1生成第 1 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1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1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1、 天线 2进 行发送;
对应第 2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2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2生成第 2 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2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2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3、 天线 4进 行发送。
1 02、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 关系。
例如, 在图 2所示的 UE—侧, 所述 UE分别将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 1改变为 RS资源 2、将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 2改变为 RS资源 1。 改变后 的 UE—侧的示意图如图 3所示。 103、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 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发送生成的 RS。
例如,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如图 3所示的 UE—侧, 对应第 1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1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2生成第 1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1 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1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1、 天线 2进行发送;
对应第 2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2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1生成第 2 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2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2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3、 天线 4进 行发送。
实施例中的第一 RS发送时刻与第二 RS发送时刻仅仅是为了限定这两个 RS发送时刻不同, 而并不限定这两个 RS发送时刻的具体位置关系, 例如第一 RS发送时刻与第二 RS发送时刻可以是两个相邻的 RS发送时刻, 也可以不是 两个相邻的 RS发送时刻。 第一 RS发送时刻, 第二 RS发送时刻也不对本发明 实施例中 RS发送时刻的个数构成限定。
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 UE可以在不同的发送时刻改变天线发送的 RS , 可以避免当某些天线发送的 RS始终受到其他 UE发送的 RS强干扰时, 导致基 站检测到某些天线的检测性能始终较差的问题, 提高了天线发送的 RS的抗干 扰能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如图 4 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201、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UE根据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 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 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发送生成的 RS。
例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可选的一种方案, 以图 2所示的 UE—侧为例, 层映射模块分别将第 1传输层映射到天线 1、 天线 2 , 将第 2传输层映射到天 线 3、 天线 4 ;
对应第 1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1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1生成第 1 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1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1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1、 天线 2进 行发送;
对应第 2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2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2生成第 2 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2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2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3、 天线 4进 行发送。
202、 所述 UE接收来自通信对端下发的重映射控制信令。 该信令可以单 独发送, 或承载在其它信令中。
例如, 该信令可以承载在基站通知 UE采用 layer shi f t ing的模式来发 送数据的信令中、 或承载在基站通知 UE始终将每个层的 RS与每个层的数据 流——对应进行发送的信令中、 或承载在基站通知 UE同时从多根天线发送 1 个码字的信令中、 或承载在基站通知 UE同时从多根天线发送多于 1个码字的 信令中、 或承载在基站通知 UE用绑定的模式接收多个码字的 ACK/NAK的信令 中、 或承载在基站通知 UE接收多个码字的多个 ACK/NAK的信令中、 或承载在 基站通知 UE被多个小区联合服务的信令中、 或承载在基站通知 UE在多个层 上使用的 RS资源的信令中。
203、 所述 UE根据所述重映射控制信令,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 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例如, 在图 2所示的 UE—侧, 可以将天线 1、 天线 2设为第 1天线组, 天线 3、 天线 4设为第 2天线组, 在改变传输层与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时, 优 选的, UE分别将第 1传输层对应的第 1天线组中天线 1、 天线 2改变为第 2 传输层对应的第 2天线组中天线 3、 天线 4 , 将第 2传输层对应的第 2天线组 中天线 3、 天线 4改变为第 1传输层对应的第 1天线组中天线 1、 天线 2 , 改 变映射关系后的 UE—侧的示意图如图 5所示。 实际应用过程中, 也可以将第 1天线组中的一根天线与第 2天线组中的 一根天线交换, 例如, 将第 1天线组中天线 1改变为第 2天线组中天线 3 , 天 线 2保持不变; 将第 2天线组中天线 3改变为第 1天线组中天线 1 , 天线 4保 持不变。
204、 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 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发送生成的 RS。
例如,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如图 5所示的 UE—侧, 对应第 1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1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1生成第 1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1 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1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3、 天线 4进行发送;
对应第 2传输层的 RS生成模块在第 2传输层上利用 RS资源 2生成第 2 传输层的 RS , UE将第 2传输层的 RS通过第 2传输层对应的天线 1、 天线 2进 行发送。
上述应用场景中描述了发生在两个发送时刻之间的映射关系改变操作, 实际应用场景中这样的映射关系改变操作可以是在不同的发送时刻持续进行 的。 比如, 在第二个发送时刻与第三个发送时刻之间再次改变所述映射关系, 在第三个发送时刻可以采用与第一个发送时刻相同的发送方式, 同理, 在第 三个发送时刻与第四个发送时刻之间再次改变所述映射关系, 在第四个发送 时刻采用与第二个发送时刻相同的发送方式。
经过上述映射关系的改变后, 天线所发射的 RS信号得到了改变, 从而可 以将一根天线上的强干扰分散到其他天线上, 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基站检测到 某些天线发射信息始终较差的问题, 提高了天线发送的 RS的抗干扰能力。
关于上述图 4所示的实施例, 有如下几方面的说明:
第一、 上述步骤 203中所述 UE是根据步骤 202中接收到的所述重映射控 制信令,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实 际应用过程中, 步骤 202也可以不执行, 另一种方案为通过 UE自动执行改变 上述映射关系, 而不需基站向 UE发送任何信令来触发。
例如, 当 UE采用层变换( layer shi f t ing ) 的模式来发送数据时, 即 UE 在不同数据符号上交换多层的数据时,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层所 使用的 RS资源。 或者,
当 UE始终将每个层的 RS与每个层的数据流——对应进行发送时, 如 UE 发送 2层数据流时, 始终将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和第 1传输层的数据流—— 对应地在相同天线上发送, 并始终将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和第 2传输层的数 据流——对应地在相同天线上发送,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层所使 用的 RS资源。 或者,
当 UE同时从多根天线发送 1个码字时,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 层或不同天线所使用的 RS资源;其中 1个码字表示 1个独立的数据包。或者, 当 UE同时从多根天线发送多于 1个码字时,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 传输层所使用的 RS资源。 或者,
当 UE用绑定的模式接收多个码字的 ACK/NAK时,即 UE仅接收 1个 ACK/NAK 从而获知已经发送的多个码字是否都被基站正确解调,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 变不同传输层所使用的 RS资源。 或者,
当 UE接收多个码字的多个 ACK/NAK时, 即 UE接收多个 ACK/NAK从而获 知已经发送的多个码字是否分别被基站正确解调,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 同传输层所使用的 RS资源; 或者,
当 UE被多个小区联合服务时,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层所使用 的 RS资源。 这个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UE检测到邻小区的信号强于某一门限, 则认为被多个小区联合服务,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层所使用的 RS 资源。 或者,
当 UE所使用的 RS资源正交性较低时, 就自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 层所使用的 RS资源。 例如, UE使用第 0号循环移位 CS0和第 3号循环移位 CS 3来发送 2个传输层对应的 RS , 由于 CS0和 CS 3的正交性较低, 则 UE就在 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层所使用的 RS资源。 其中, 判断 "UE所使用的 RS资 源正交性较低" 的准则可以预设置在 UE 和基站两侧, 这样不需要基站向 UE 发送信令通知。 或者, 可以由基站将该规则通知 UE, 例如基站通知 UE: 当 UE 在不同层使用的 CS的距离小于 4时则判断" UE所使用的 RS资源正交性较低", 则当 UE使用 CS0和 CS4时, 就不需改变; 而当 UE使用 CS0和 CS 3时, 就自 动在不同时刻改变不同传输层所使用的 RS资源。,
第二、 在如上描述的实施例中, 上述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发生在所述第一 RS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 RS发送 时刻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到的所述第一 RS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 RS发送 时刻是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中不同的 RS发送时刻。 由于所述 RS 包括 DM RS 和 SRS , 针对不同的 RS , 上述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 的所述映射关系发生的时刻也不相同。
当所述 RS为 DM RS时, 所述不同的 RS发送时刻为在同一个传输时间间 隔中不同 DM RS对应的发送时刻。 例如, 在 LTE_Advanced系统中, 一个 TTI 包括 2个时隙, 每个时隙中包括 1个 DM RS符号, 则上述改变映射关系的操 作发生在同一个 TTI内 2个时隙中的 DM RS发送时刻。
当所述 RS为 SRS时, 所述不同的 RS发送时刻为不同 SRS对应的发送时 刻。 例如, 在 LTE-Advanced系统中, UE发送 SRS的时刻是在一个 TTI的最后 一个符号, UE周期性地发送 SRS , 假设周期为 2个 TTI , 则上述改变映射关系 的操作发生在每两个 TTI的最后一个符号之间。
第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到的 RS资源可以是 RS对应的正交码。 例如, 当 UE发送的多个 RS是由不同的正交码生成时, UE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对应 第 1、 2传输层分别使用正交码 1和正交码 2生成相应的 RS , 则在第二 RS发 送时刻, 对应第 1、 2传输层分别使用正交码 2和正交码 1生成相应的 RS。
所述 RS资源可以是 RS使用的循环移位(CS )。 例如, 在 LTE_Advanced 系统中, UE发送的多个 RS是由相同的序列进行不同的循环移位(CS )之后得 到的。 如 UE发送 2层 RS ,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对应第 1、 2传输层分别使用 参数 CS1和 CS2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 生成 2层 RS , 则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对应第 1、 2传输层分别使用 CS2和 CS1来进行循环移位, 生成 2层 RS。
所述 RS资源可以是 RS使用的梳齿。 例如, 不同 RS可以使用不同梳齿, 例如梳齿 1表示在第 1、 3、 5、 7 2N-1个子载波上传输 RS ( N为正整 数, 所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2N ), 梳齿 2表示在第 2、 4、 6、 8 2N个子 载波上传输 RS。 在这种情况下, 当 UE发送 2层 RS时,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对应第 1、 2传输层分别使用梳齿 1、 2 , 生成 2层 RS , 则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对应第 1、 2传输层分别使用梳齿 2、 1 , 生成 2层 RS。
第四、 实际应用过程中, 所述 UE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 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有很多种实现方式。 下面筒单介绍一些可以实现的 技术方案, 但不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到的方案。
方案之一: 所述 UE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对应 的传输层所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如图 6和图 7所示, 如果 UE在 4个传输层上发送 4个 RS , 其中, 第 1个 码字对应第 1、 2传输层, 第 1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1 , 第 2传输层对应 RS资 源 2; 第 2个码字对应第 3、 4传输层, 第 3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3 , 第 4传输 层对应 RS资源 4。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UE上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1 生成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 , 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2生 成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 映射关系改变后,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第 1传输层 对应的 RS生成模块分别使用 RS资源 2生成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 , 第 2传输 层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1生成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
同时,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第 3传输层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3生成第 3传输层对应的 RS , 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4 生成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 映射关系改变后,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第 3传输 层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4生成第 3传输层对应的 RS , 第 4传输层 对应的 RS生成模块使用 RS资源 3生成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
方案之二: 改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 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第一发送时刻以图 6所示的 UE—侧为例, 如图 6和图 8所示, 如果 UE 在 4个传输层上发送 4个 RS , 其中, 第 1个码字对应第 1、 2传输层, 第 1传 输层对应 RS资源 1 , 第 2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2 ; 第 2个码字对应第 3、 4传 输层, 第 3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3 , 第 4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4。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1生成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 使用 RS资源 2生成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 映射关系改变后, 在第二 RS发送 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3生成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 使用 RS资源 4生成 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
同时,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3生成第 3传输层对应 的 RS、 使用 RS资源 4生成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 映射关系改变后,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1生成第 3传输层对应的 RS、使用 RS资源 2生成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
实际应用过程中, 上述方案一和方案二还可组合在一起实施, 即: 同时 在上述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不同 RS层之间, 及不同码字对应的不同 RS层之间 交换各自对应的 RS资源。
以图 6所示的 UE—侧为例介绍第一发送时刻的处理过程, 第二发送时刻 如图 9所示, 如果 UE在 4个传输层上发送 4个 RS , 其中, 第 1个码字对应第 1、 2传输层, 第 1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1 , 第 2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2 ; 第 2个 码字对应第 3、 4传输层, 第 3传输层对应 RS资源 3 , 第 4传输层对应 RS资 源 4。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1生成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 使用 RS资源 2生成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 映射关系改变后, 在第二 RS发送 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4生成第 1传输层对应的 RS、 使用 RS资源 3生成 第 2传输层对应的 RS。
同时,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3生成第 3传输层对应 的 RS、 使用 RS资源 4生成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 映射关系改变后, 在第二 RS发送时刻, UE分别使用 RS资源 2生成第 3传输层对应的 RS、使用 RS资源 1生成第 4传输层对应的 RS。
方案之三: 所述 UE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对应 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方案与上述方案一相似, 不同点在于方案一改变的是同一个码字对应 传输层与其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方案三改变的是同一个码字对应 传输层与其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改变映射关系的过程相同, 在此不 再赘述。
方案之四: 改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 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方案与上述方案二相似, 不同点在于方案二改变的是不同码字对应传 输层与其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方案四改变的是不同码字对应传输 层与其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改变映射关系的过程相同, 在此不再赘 述。
方案之五: 所述 UE按照设置的循环方向以第一循环位数, 依次将不同所 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 RS资源进行循环移位,
例如, 发送 DM RS时, 假设 1个 TTI中有 2个 DM RS符号, 如果基站为 UE分配 4个 RS资源, 分别是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 , 如图 10所示, 则 UE在第 1个 DM RS符号上分别利用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如图 11所示, 在 第 2个 DM RS符号上分别利用 RS资源 3、 RS资源 4、 RS资源 1、 RS资源 2生 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特别地, 当 RS资源是 CS时, 如果基站为 UE分配 4个 CS , 分别是 CS0、 CS3、 CS6、 CS9 , 则 UE在第 1个 DM RS符号上分别使用 CS0、 CS3、 CS6、 CS9 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 而在第 2个 DM RS符号上分别使用 CS6、 CS9、 CS0、 CS3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又如, 发送 SRS时, 如果基站为 UE分配 4个 RS资源, 分别是 RS资源 1、 RS资 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 , 则 UE在第 1个 SRS周期上, 分别利用 RS资源 1、 RS资 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在第 2个 SRS周期 上, 分别利用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 RS资源 1生成第 1、 2、 3、 4传输 层对应的 RS; 在第 3个 SRS周期上, 分别利用 RS资源 3、 RS资源 4、 RS资源 1、 RS 资源 2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在第 4个 SRS周期上, 分别利用 RS资 源 4、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 即 UE 按照第一循环位数为 1 , 在 4个 SRS发送时刻上对 4个传输层各自对应的 RS资源 进行循环移位。 照顺序的方式,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上, 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由 RS 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生成; 则在第二 RS发送时刻上, 第 1、 2、 3、 4传输层对应的 RS由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 RS资源 1 生成。 又如, 按照逆序的方式,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上, 第 1、 2、 3、 4传输 层的 RS由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生成, 则在第二 RS发 送时刻上, 第 1、 2、 3、 4传输层的 RS由 RS资源 4、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生成。
上述循环方向和第一循环位数可以预设置在基站和 UE侧, 这样基站不需 发送信令给 UE, 从而可以节省信令。
上述循环方向和循环位数也可以由基站进行配置。 这个过程包括: 基站 发送信令给 UE来配置循环方向和第一循环位数, UE收到之后,根据信令依次 将不同所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 RS资源进行循环移位。 例如,基站为 UE分配 4 个 RS资源, 分别是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 , 并通知 UE 循环方向为顺序、 第一循环位数为 1位, 则在第 1个 DM RS符号上, UE分别 利用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 的 RS , 而在第 2个 DM RS符号上, 分别利用 RS资源 2、 RS资源 3、 RS资源 4、 RS资源 1生成第 1、 2、 3、 4传输层的 RS。 这样可以带来更灵活的配置。
另外, 所述循环方式中的第一循环位数也可以根据以下任一种参数或者 组合生成: 当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 RS 层的个数、 天线组个数、 表示 RS资源的序号信息。
例如, 循环位数根据当前小区 ID 生成时, 上述循环位数可以表示为 [/Z)ce„mod(N^r -l)] + l , 其中 / „表示小区 ID, N 表示 RS层的总数, mod表 示取模值的运算。
又如, 循环位数根据子帧编号生成时, 上述循环位数可以表示为
Undexsubfmme mod(N er - 1)] + 1 , 其中 Index—表示子帧编号。
又如, 循环位数根据所述 RS层的个数生成时, 上述循环位数可以表示为
Nlayer -1。 或者循环位数也可以根据天线组的个数生成。
又如, 循环位数根据表示 RS资源的序号信息生成时, 在 LTE-Advanced系统 中, 基站可以向 UE发送信息通知 UE其中一个 RS使用的 CS为 CS0 , 则 UE可以据此 确定基站分配给 UE的 RS资源包括 CS0、 6 ; 如果基站向 UE发送信息通知 UE其中 一个 RS使用的 CS为 CS 3 ,则 UE可以据此确定基站分配给 UE的 RS资源包括 CS 3、 9。 此时,循环位数可以表示为 /ss mod2 , 其中 /ss表示基站向 UE发送的 RS资源的信 息, 可以是 UE其中一个 RS使用的 CS编号。 当 UE1和 UE2被配对并且都发送 2个 RS 时, 艮设基站向 UE1发送信息通知 UE1其中一个 RS使用的 CS为 CS0 , 并向 UE2发 送信息通知 UE2其中一个 RS使用的 CS为 CS 3 , 则 UE1循环位数为 0 , UE2循环位数 为 1 , 这样就能将彼此之间的强干扰分散在多个 RS发送时刻。
另外, 本方案还可以依次将不同所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天线进行循环移 位, 实现过程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方案之六: 所述 UE按照设置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 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例如, 发送 DM RS时, 殳 1个 TTI中有 2个 DM RS符号, 如果基站为 UE分配 3 个 RS资源, 分别是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 , 则在第 1个 DM RS符号上, UE 将 RS资源 1、 RS资源 2、 RS资源 3分别用于生成第 1、 2、 3传输层的 RS , 在第 2个 DM RS符号上 UE用于生成第 1、 2、 3传输层的 RS所使用的资源可以是下表中的 某一种方案。
Figure imgf000018_0001
该表和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案可以被预设置在 UE和基站两侧, 也可以由基站 通过信令通知 UE , 这样可以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例如基站发送信令给 UE , 通 知其使用方案 2 , 则 UE在第 2个 DM RS符号上将 RS资源 2、 RS资源 1、 RS资源 3分 别用于生成第 1、 2、 3传输层对应的 RS。
另外, 从上述表中至少两个备选交换方案选出的一种交换方案的序号也 可以根据以下任一种参数生成: 当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 RS层的个数、 天线组个数、 表示 RS资源的序号信息。 具体生成过程与上述方案五采用循环 方式中生成循环位数的过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上述映射关系改变技术方案的过程中, 发送 DM RS和 SRS时所 使用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以通过在 UE上预设置相应地配 置, 来指示当前 UE分别发送所述 DM RS和 SRS时采取相同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 或者采用不同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 也可以通过基站向 UE发送信令来通知该 配置, 控制 UE发送 DM RS和 SRS所使用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相同或不同。
例如, 优选的, 当 DM RS和 SRS所使用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相同时, 基站只 需要向 UE发送一次信令, UE接收到基站下发的信令后, 就能够按照同一个方 法对 DM RS和 SRS在不同的 RS发送时刻交换所使用的 RS资源, 这样可以节省信 令。
又如, 当 DM RS和 SRS所使用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不同时, 基站可以向 UE发 送多个信令, 分别控制 DM RS和 SRS各自所使用的映射关系改变方案, UE接收 到基站下发的信令后, 就按照多个指令分别对 DM RS和 SRS在不同的 RS发送时 刻交换所使用的 RS资源, 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灵活性。
在上述映射关系改变方案执行过程中, 通过基站发送信令的方式来通知 UE进行映射关系改变时, 上述信令可以以半静态的方式通知 UE, 即 UE在接 收到新的指令之前将一直使用之前收到的指令来进行相关操作; 或者上述信 令可以以动态的方式通知 UE, 即 UE在每次发送 RS之前,基站都需要向 UE发 送指令, 控制 UE进行相关操作。
或者, 上述信令可以由基站通过单播的方式通知给单个 UE, 也可以由基 站通过多播的方式通知给多个 UE, 或者也可以由基站通过广播的方式通知给 小区内的所有 UE。
进一步地, 上述信令也可以由基站在 PDCCH ( Phys ica l Downl ink Control Channe l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SCH ( Phys ica l Downl ink Shared Channel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 BCH ( Broadcas t ing Channel , 广播信道)传递给 UE。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 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软 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可以是 CD-ROM, U盘, 移动硬 盘等) 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 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如图 1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通信装置, 包括: 第一处 理单元 11和重映射单元 12。 第一处理单元 11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 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一 RS发送时 刻发送生成的 RS;
重映射单元 12用于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 述映射关系;
第一处理单元 11还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 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 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通信装置可以在不同的发送时刻改变天线发送 的 RS , 可以避免当某些天线发送的 RS始终受到其他 UE发送的 RS强干扰时, 导致基站检测到某些天线的检测性能始终较差的问题, 提高了天线发送的 RS 的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地, 如图 13所示, 该通信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 13。
在所述重映射单元 12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 所述映射关系之前, 上述接收单元 13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对端下发的重映射控 制信令。 该信令可以单独发送, 或承载在其它信令中。
所述重映射单元根据所述重映射控制信令,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 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具体实施过程中, (图未示)上述重映射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 第 一修改模块或者第二修改模块。
所述第一修改模块用于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 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修改模块还用于改 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 RS资源之间 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修改模块用于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 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修改模块还用于改变 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 射关系。
或者, (图未示)所述重映射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 第三修改模块 或者第四修改模块。
所述第三修改模块用于按照设置的循环方向以第一循环位数, 依次将不 同所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 RS资源进行循环移位, 所述第三修改模块还用于按 照设置的循环方向以第一循环位数, 依次将不同所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天线 进行循环移位;
所述循环方式中的第一循环位数也可以根据以下任一种参数或者组合生 成: 当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 RS层的个数、 天线组个数、 表示 RS资源 的序号信息。 上述循环方向和第一循环位数可以预设置在基站和 UE侧, 这样 基站不需发送信令给 UE , 从而可以节省信令。
所述第四修改模块用于按照设置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 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具体实施过程中, 所述第四修改模块根据以下任一种参数或其组合: 当 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 RS层的个数、 天线组个数、 及 RS资源的序号信 息, 在设置的至少两个重映射方案中选择一个重映射方案, 并根据选择的重 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其中, 所述设置的重映射方案为预先设置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 或由所述通 信对端下发给所述通信装置的。
所述通信装置为 UE时, 其通信对端可以为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通过多根天线发送多个参考信号的过程中, 可 以提高天线发送的 RS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适用于用户设备 UE具有至少 两根天线, 对应有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 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 源, 每个传输层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 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 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一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 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UE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前, 还包括: 所述 UE接收来自通信对端下发的重映射控制信令,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包括:
所述 UE根据所述重映射控制信令,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 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RS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 RS发送时刻是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中不 同的 RS发送时刻。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包括: 所述 UE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对 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和 /或改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不同码字 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和 /或
所述 UE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对 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和 /或改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不同码字对 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包括: 所述 UE按照设置的循环方向以第一循环位数, 依次将不同所述传输层各自 对应的 RS资源进行循环移位,和 /或依次将不同所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天线进行 循环移位;
所述 UE按照设置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 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 环位数为所述 UE根据以下任一种参数或其组合生成: 当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传输层的个数、 天线个数及 RS资源的序号信息; 或所述第一循环位数为所 述通信对端下发给所述 UE;
所述 UE按照设置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 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包括:
所述 UE根据以下任一种参数或其组合: 当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 RS 层的个数、 天线组个数、 及 RS资源的序号信息, 在设置的至少两个重映射方案 中选择一个重映射方案, 并根据选择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 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其中, 所述设置的重映射方案为预先设 置在所述 UE中的, 或由所述通信对端下发给所述 UE的。
7、 一种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至少两根天线, 对应有 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 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对 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 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一 RS发送时刻发 送生成的 RS;
重映射单元, 用于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 射关系;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还用于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 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 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对端下发的重映射控制信令;
所述重映射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重映射控制信令,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 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映射单元包 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
第一修改模块, 用于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对应 的传输层所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和 /或用于改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 层与所述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 RS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
第二修改模块, 用于改变同一个码字对应的传输层与所述同一个码字对应 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和 /或用于改变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 与所述不同码字对应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映射单元 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
第三修改模块, 用于按照设置的循环方向以第一循环位数, 依次将不同所 述传输层各自对应的 RS 资源进行循环移位, 和 /或依次将不同所述传输层各自 对应的天线进行循环移位; 以及 第四修改模块, 用于按照设置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 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修改模块根 据以下任一种参数或其组合: 当前小区 ID、 子帧编号、 所述 RS层的个数、 天线 组个数、 及 RS资源的序号信息, 在设置的至少两个重映射方案中选择一个重映 射方案, 并根据选择的重映射方案, 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 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其中, 所述设置的重映射方案为预先设置在所述通信装 置中的, 或由所述通信对端下发给所述通信装置的。
12、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适用于用户设备 UE具有至少 两根天线, 对应有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 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 源, 每个传输层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其中,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通过所 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发送的 RS , 是由所述 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 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的; 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 UE发送重映射控制信令, 以使得所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 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从而使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 RS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 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13、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适用于用户设备 UE具有至少两根天线, 对应 有至少两个传输层与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RS资源, 其中, 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 及所述 RS资源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每个传输层对应一个 RS资源, 每个传输层 对应至少一根天线的场景; 其中, 在第一 RS发送时刻, 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 的天线发送的 RS , 是由所述 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 输层对应的 RS资源生成的; 所述基站包括:
重映射控制信令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 UE发送重映射控制信令, 以使得所 述 UE改变所述天线、 所述传输层及所述 RS资源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从而使 所述 UE根据改变后的映射关系, 在各传输层上利用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 RS资 源生成 RS , 并通过所述各传输层对应的天线在第二 RS发送时刻发送生成的 RS。
PCT/CN2011/075250 2010-06-10 2011-06-03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115392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791913.4A EP2582193A4 (en) 2010-06-10 2011-06-03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US13/709,899 US20130100935A1 (en) 2010-06-10 2012-12-10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6806.4 2010-06-10
CN2010101968064A CN102281086A (zh) 2010-06-10 2010-06-10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3/709,899 Continuation US20130100935A1 (en) 2010-06-10 2012-12-10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53922A1 true WO2011153922A1 (zh) 2011-12-15

Family

ID=4509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75250 WO2011153922A1 (zh) 2010-06-10 2011-06-03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00935A1 (zh)
EP (1) EP2582193A4 (zh)
CN (1) CN102281086A (zh)
WO (1) WO2011153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2859B (zh) 2007-01-05 2014-09-11 Lg Electronics Inc 用於mimo系統之層對映方法與資料傳輸
CN103944685B (zh) * 2013-01-1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4193070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Lg Electronics Inc. Reference signals extens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
CN106464325B (zh) 2014-06-17 202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170098793A (ko) * 2014-12-17 2017-08-30 소니 주식회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10199487B (zh) * 2017-05-04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151886B (zh) 2017-06-16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554448B2 (en) * 2017-08-10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cheduling of data patterns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5081A1 (ja) * 2007-08-17 2009-0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9088271A2 (ko) * 2008-01-11 2009-07-16 Sk Energy Co., Ltd.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에서 배터리의 soc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62443A (zh) * 2009-09-18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序列产生和映射方法及发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8663B2 (en) * 2008-07-29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ingle user MIMO
CN101692620B (zh) * 2009-09-04 2012-07-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Lte-a中上行su-mimo的层交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5081A1 (ja) * 2007-08-17 2009-0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9088271A2 (ko) * 2008-01-11 2009-07-16 Sk Energy Co., Ltd.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에서 배터리의 soc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62443A (zh) * 2009-09-18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序列产生和映射方法及发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582193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2193A1 (en) 2013-04-17
EP2582193A4 (en) 2013-12-18
CN102281086A (zh) 2011-12-14
US20130100935A1 (en)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65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ignal of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417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multiple times in consecutive subframes
JP557547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空間分割多元接続チャネル化
WO2011153922A1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2171782A (ja) ニューラジオ(nr)における物理サイド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scch)設計に対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3054357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WO201511545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115465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4176972A1 (zh) D2d通信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JP2010506546A5 (zh)
WO2013000440A1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WO2014117604A1 (zh)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4058236A1 (ko)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1085596A1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
WO2014021631A1 (ko)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EP2795977A1 (en) Multicast service using unicast subframe
WO2014048076A1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WO2014017866A1 (ko)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JP2013098834A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2034495A1 (zh) 多天线场景下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WO2013139262A1 (zh) 下行解调参考信号初始化配置参数通知、接收方法及装置
JP7204275B2 (ja) 非免許帯域で送信を行うための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装置
WO2016145927A1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511329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30179343A1 (en) Efficient up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point to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17919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17919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