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34183A1 -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134183A1
WO2011134183A1 PCT/CN2010/073928 CN2010073928W WO2011134183A1 WO 2011134183 A1 WO2011134183 A1 WO 2011134183A1 CN 2010073928 W CN2010073928 W CN 2010073928W WO 2011134183 A1 WO2011134183 A1 WO 201113418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rate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39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肖华华
贾晓山
朱登魁
鲁照华
张万帅
刘锟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113418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134183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Definitions

  • FIG. 5 is a flowchart of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ccording to Embodiment 2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6 is a flowchart of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ccording to Embodiment 3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7 is a flowchart of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ccording to Embodiment 4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8 is a flowchart according to Embodiment 5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9 is a flowchart of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ccording to Embodiment 6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transmission mode transmits data, so that the base station can perform spatial diversity beamforming or spatial multiplexing beamforming according to the BER selection data transmission mode, and select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e, thereby increasing link stability and Increased system throughput the amount.
  • the third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this embodiment is the error rate BER.
  • the transmitting end in this embodiment uses a base statio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e station.
  • the base stations in the second example are the same and will not be described in detail here. Referring to FIG.
  • the transmission mode transmits data, so that the base station can perform spatial diversity beamforming or spatial multiplexing beamforming according to the BER selection data transmission mode, and select suitable data.
  • the modulation and coding mode in the transmission mode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link and improves the throughput of the system.
  • the fourth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this embodiment is the error rate BER.
  • the transmitting end in this embodiment uses a base statio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base station.
  • the base stations in the second embodiment are the same and will not be described in detail herein. Referring to FIG.
  •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this embodiment is a signal-to-noise ratio (CINR).
  • the transmitting end in this embodiment uses a base station as an example for descript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base station is
  • the base stations in Embodiment 5 are the same and will not be described in detail herein. Referring to FIG.
  •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is determined in the rate table, and the index ID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that is, the corresponding data transmission rate is determined, and the modulation coding mode and data transmiss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ID are used.
  • the error rate threshold if the N ⁇ N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is decreasing, it is the first threshold; if N ⁇ N 2 ,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is rising, and N 2 is the second threshold; If N ⁇ N S ⁇ N 2 ,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is unchanged.
  • the number of bits corresponding to the total number of bursts M, B rep is the number of bits corresponding to the burst number M rep of the first retransmission of the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HARQ or the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AQR in the specified period.
  • C/A3 ⁇ 4 is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threshold; eg N S ⁇ N,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For the falling, it is the first threshold; if N ⁇ N 2 ,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is rising, ⁇ 2 is the second threshold; if N ⁇ N s ⁇ N 2 ,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rend is unchanged .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 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波束赋形 (Beam Forming, BF )是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 利用天线阵列 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分别对各天线单元加权处理的一种技术, 如图 1所 示, 发送端通过天线单元发送数据时, 将对待发送的数据乘以权值 W后再发 送给对应的目标接收端。 多输入多输出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是在发送端和接 收端分别安置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 它包括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 SD ) 和空间复用 (Spatial Multiplexing, SM ), 其中, 空间分集可以提高链路的稳 定性, 空间复用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波束 I武形和 MIMO相结合, 形成具有两种特点的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技术, 其中一种 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的示意图如图 2所示, 该系统将天线分成 n个子 阵列, 每个子阵列形成一个波束, 即一才艮虚拟天线, 多才艮虚拟天线间构成一 个 MIMO结构。 另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的示意图如图 3所示, 该 系统中整个天线阵列形成 n个波束, 波束间构成 MIMO结构。 当波束 I武形与 空间分集相结合时, 该系统的数据发送模式叫空间分集波束赋形, 用 SD+BF 表示; 当波束赋形与空间复用相结合时, 该系统的数据发送模式叫叫空间复 用波束 I武形, 用 SM+BF表示。 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速率 由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决定, 其中 , 数据发送模式有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者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 调制编码方式包 括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 编码重复次数; 才艮据发送速率 = a x M x P ÷ ? , 其 中, α为常数, Μ表示调制阶数, 尸表示编码速率, 是比特 (bit ) 级的信道 编码速率, 比如 1编码成 111 , 那么编码速率为 1/3; W表示编码重复次数。 常数《 > 0为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的编码速率, 空间分集波束赋形一般要在 空间维引入信号冗余, 其取值一般不大于 1 , 空间复用波束赋形一般不同的 虚拟天线上发送不同的信号, 其值一般等于虚拟天线的个数。 一般来说, 信 道条件比较好时 , 可以用较大的数据发送速率 , 比如用空间复用波束赋形和 高价的调制编码方式; 信道条件比较差时, 可用较小的数据发送速率, 比如 空间分集波束 I武形和氏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而无线信道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 实现链路的稳定和吞吐量的提高, 需要根据信道条件 , 自适应地选择数据发 送速率来适应信道的变化。 相关技术中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由于分别独立 地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调整数据发送模式造成系统的数据发送速率与信道条 件不匹配, 进而影响了系统链路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另一种方式由于发送端 不能得到空间分集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两种模式下的信噪比, 从而 不能在数据发送模式调整后准确地调整调制编码方式, 因此也造成系统的数 据发送速率与信道条件不匹配, 进而影响了系统链路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以至 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包括: 在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内 , 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 趋势; 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发送端使 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才艮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装置, 包括: 趋势判断模块, 用于在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内, 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确定模块 , 用于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 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数据发送模块, 用于使用确定模块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 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通过本发明, 采用根据系统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 并 根据确定的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来发送数据 , 解决了数据 发送速率与信道条件不匹配的问题, 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 吐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 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波束赋形模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的示意图; 图 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另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的示意图; 图 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5是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10是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七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八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九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 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以及 图 14是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 在 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是用于发 送数据或者信息的设备, 比如宏基站, 微基站等; 接收端是用于接收数据或 者信息的各类终端, 如移动台、 手持设备或数据卡等。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各 个实施例都以该无线通信系统为基础予以实施。 实施例一 图 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 S402 , 在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内, 发送端才艮据信道状态信息判 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指数据发送速率的变化趋势, 具体 可以为上升、 下降或保持不变; 其中,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错发率, 或者当前数据发送模 式下的信噪比 CINR, 或接收功率 Power; 错发率可以是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 , BER ), 即传输错误的比特和总 传输比特的比值; 也可以是误突发率 (Burst Error Rate , BER ), 指传输错误 的突发个数和总传输的突发个数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将两者统一为错发率 BER; 信噪比 CINR可以是通常意义的信噪比 ( Signal to Noise Ratio , SNR ) , 也可以是信干噪比(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 SINR ) , 还可以是 载干噪比 ( 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 CINR ); 本发明实施例统 一用 CINR表示包括 SNR、 SINR在内的各类信噪比; 接收功率 Power可以是接收端反馈给发送端的 , 或者可以是发送端才艮据 测量接收端发送的上行功率估计出的值; 步骤 S404 ,发送端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 方式; 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波束赋形和空间复 用波束 I武 , 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QPSK (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 四相相 移键控)、 QAM (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调幅)、 16QAM、 64QAM , 编码速率包括 1/2、 2/3、 3/4、 5/6; 因发送速率 = a x M x P ÷ ? , 其中, α为常数, Μ表示调制阶数, 尸表 示编码速率; W表示编码重复次数, 所以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可以确定数 据发送速率; 根据数据发送速率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以适应 当前的信道条件; 其中, 数据发送速率与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的对 应关系可以预先配置; 发送端可以根据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判断出的数据发 送速率趋势找到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 S406, 发送端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才艮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才艮据确定的数据发 送速率趋势自适应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 道条件 ,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 息为错发率 BER,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下面服 务了多个用户。 该基站上预先配置有速率表, 配置速率表的过程如下: 将使用空间分集波束 I武形时不同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和使 用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时不同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形 成速率表, 并规定传输速率增大的方向为速率上升的方向, 而传输速率减小 的方向为速率下降的方向。 上述速率表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表 1 , 表格中的每一行可包括数据发送 模式、 调制编码方式、 发送速率和唯一的索引 ID(Index)。 表 1中, 按发送速 率从小到大排列, 编码重复次数 W = l , 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时 α = 1 , 空间复用 波束 I武形时 " = 2
表 1
Figure imgf000008_0001
同时,在基站上配置有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 ΝΤΤ , T的单位是帧 , Ντ 是调整周期内的指定周期 (也称为小周期) 个数, 配 1 BER的门限值为 , BER,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值, 也可以是计算的上一次调整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指 定周期的错发率, 统计量的门限值为 NP N2 , 均是正整数, JL Nj≤N2 ; 参见 图 5 ,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TT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括: 步骤 S502 , 基站第一次调整数据发送速率时, 初始化 ID = 1 , 即, 选择 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为 QPSK1/2传输数据,否则 /D为上一次调整的值, = 1; 步骤 S504, 将当前的调整周期划分为多个指定周期, 在每个指定周期内 计算错发率 BER , 统计调整周期内 BER < BER^或 1 - BER > BER0的次数 Ns; 例如, 在( -1)Γ + 1到 的周期内统计发送端 (基站) 总共发送的突发
( Burst ) 个数为 Mtotal个 , 对应比特数目为 Btotal比特 , 混合自动重传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或者自动重传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第一重传的突发个数为 Mrep个, 对应比特数目 U匕特, 则对应的错 年 BER = Brep / B 者 BER = Mrep / M 该计算过程可以由基站完成, 也可 以由接收端计算, 并反馈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突发指发送端 (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基站) 发送的数据 包; 自动重传指接收端收到错误的突发后, 反馈一个信息给发送端, 指示发 送端重新发送这个突发的一种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指接收端收到错误的突发 后, 如果可以根据已有信息进行纠错则纠正错误, 否则, 反馈一个信息给发 送端, 指示发送端重新发送这个突发的一种技术; 步骤 S506, i = i + l; 如 BER BEI^, Ns=Ns+l; 步骤 S508,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步 骤 S5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504~步骤 S506;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510 , 才艮据 Ns与 N2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例如, 如果 N, > N2 , 则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是上升, /D = min(/D + U4); 如
^NS<N, , 则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是下降, /D = max(l,/D-1); 如 果 < < N2 , 则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保持不变, ID = ID; 步骤 S512, 用选择的 /D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才艮据统计的错发率 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并 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 使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 使得基站能根据 BER选择数 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 并且选择适合该数据 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 量。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 为错发率 BER,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配置信 息与实施例二中的基站相同,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6,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602至步骤 S604与步骤 S502至步骤 S504相同, 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 S606, i = i + \; 如 BER BEI^, Ns=Ns+l; 步骤 S608,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步 骤 S6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604 ~步骤 S606;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610 , 才艮据 Ns与 N2和 的大小关系 ,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例如, 如果 NS>N2, 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下降的, /D = max(l,/D-1); 如 Ν≤Ν、 判断是上升的 , ID = min(/D + 1,14); 如果 < < N2 ,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 变, ID = ID; 步骤 S612, 用选择的 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才艮据统计的错发率 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并 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 使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 使得基站能根据 BER选择数 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 并且选择适合该数据 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 量。 实施例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 息为错发率 BER,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配置 信息与实施例二中的基站相同 ,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7,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702至步骤 S704与步骤 S502至步骤 S504相同, 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 S706 , 如果 BER < BER0 , Ns=Ns+\; 步骤 S708 , i = i + l; BER0 = BER; 步骤 S710,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步 骤 S712,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704~步骤 S708;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712 , 才艮据 Ns与 N2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例如, 如果 NS≥N2,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上升的, ID = min(ID + 1,14);如果 NS≤N , 判断是下降的, ID = max(l, ID-1); 如果 < Ns < N2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变, ID = ID; 步骤 S714, 用选择的 /D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根据统计的错发率 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并 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 使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 使得基站能根据 BER选择数 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 并且选择适合该数据 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 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为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 CINR, 本 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配置信息与实施例二中的 基站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配置不需配置错发率 BER的门限值, 而 是配置 CINR的门限值为 CINR0 , CINR0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值, 也可以是计算 的上一次调整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指定周期的 , 其它信息相同, 这里不再 详述。 参见图 8 ,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802, 基站第一次调整数据发送速率上, 初始化 ID = 1 , 即, 选择 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法方式为 QPSK1/2传输数据,否 则 ID为上一次调整的值 , i = l ; 步骤 S804 , 在判决时刻 iT , 获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 CINR; 步骤 S806, i = i + l ; 如 CINR CINR^ Ns = Ns + l a 步骤 S808 ,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步 骤 S8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804 ~步骤 S806;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810 , 才艮据 Ns与 N2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 例如, 如果 NS≥N2 ,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上升的, ID = mm(ID + 1,14) ;如果 NS≤N , 判断是下降的 , ID = max(l, ID-\); 如 N、<NS<N2,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变, ID = ID 步骤 S812, 用选择的 H)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根据统计的信噪比 CINR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并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使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使得基站能才艮据信噪比 CINR 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并且选 择适合该数据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 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 息为信噪比 CINR,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配 置信息与实施例五中的基站相同 ,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9,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902至步骤 S904与步骤 S802至步骤 S804相同, 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 S906, i = i + l; 如 CINR CINR^ Ns=Ns + l; 步骤 S908,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步 骤 S9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904 ~步骤 S906;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910 , 才艮据 Ns与 N2和 的大小关系 ,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例如, 如果 NS≥N2,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下降的 , ID = max(l, ID-\);如果 N≤ , 判断是上升的 , ID = min(/D + 1,14) ; 如果 < < N2 ,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 变, ID = ID; 步骤 S912, 用选择的 H)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根据统计的信噪比 CINR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并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使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使得基站能才艮据信噪比 CINR 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并且选 择适合该数据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 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 息为信噪比 CINR,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配 置信息与实施例五中的基站相同 ,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10 ,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1002至步骤 S 1004与步骤 S802至步骤 S804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 S 1006, 如 CINR CINR^ , Ns = Ns + l ; 步骤 S 1008 , i = i + l ; CINR,, = CINR; 步骤 S1010 ,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 步骤 S10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1004 ~步骤 S1008;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1012,才艮据 与^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 例如, 如果 NS>N2,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上升的, ID = min(/D + 1,14);如果 Ns≤N 判断是下降的, ID = max(l, ID-1); 如果 < Ns < N2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变, ID = ID。 步骤 S1014,用选择的 /Z)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根据统计的信噪比 CINR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 并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使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使得基站能才艮据信噪比 CINR 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并且选 择适合该数据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 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为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接收功率 ¾wer ,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 该基站的配置信息与实施例二中 的基站类似 , 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配置不需配置错发率 BER的门限值 , 而是配置接收功率 Power的门限值为 ¾wer。 , Power0为接收功率门限值或上 一次获得的接收功率值; 其它信息相同,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11,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1102, 基站第一次调整数据发送速率上, 初始化 ID = 1, 即, 选择 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法方式为 QPSK1/2传输数据,否 则 ID为上一次调整的值 , i = l; 步骤 S 1104 , 在判决时刻 iT , 获得当前接收功率尸 o ; 步骤 S1106, i = i + l; -iiP ^ Power >Power0 , Ns=Ns + \; 步骤 SI 108,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 步骤 S11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1104~步骤 S1106;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1110, 才艮据 与^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 例如, 如果 N≥ N2 ,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上升的, ID = mm(ID + 1,14) ;如果 NS≤N , 判断是下降的, ID = max(l, ID -1) ; 如果 < Ns < N2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变, ID = ID 步骤 S 1112 ,用选择的 ID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才艮据统计的接收功率 Power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 势, 并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 使 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使得基站能根据接收 功率 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并 且选择适合该数据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 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 息为接收功率 Power ,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 配置信息与实施例八中的基站相同 ,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12 ,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1202至步骤 S 1204与步骤 S1102至步骤 S 1104相同, 这里不再详 述; 步骤 S 1206, i = i + \ ; 如果尸。暫≤ ¾ 。 , Ns ^ Ns + \ ; 步骤 S1208 ,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 步骤 S1210,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1204 ~步骤 S1206;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1210,才艮据 与^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例如, 如果 NS>N2,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下降的, ID = max(l, ID-\);如果 NS≤N、, 判断是上升的 , ID = min(/D + 1,14); 如果 < < N2 ,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 变, ID = ID; 步骤 S 1212 ,用选择的 ID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才艮据统计的接收功率 Power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 势, 并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 使 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使得基站能根据接收 功率 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并 且选择适合该数据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 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 息为接收功率 Power,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该基站的 配置信息与实施例八中的基站相同 , 这里不再详述。 参见图 13, 基站在每个调整周期 N 内对每个用户进行如下的操作, 包 括: 步骤 S1302至步骤 S1304与步骤 S1102至步骤 S1104相同, 这里不再详 述; 步骤 S 1306, 如果 ¾ ≥ ¾暫。 , Ns=Ns + l; 步骤 S1308, i = i + \; Power, = Power; 步骤 S1310 , 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即 是否等于 如果是, 执行 步骤 S1312, 如果否, 重复步骤 S1304 ~步骤 S1308; 本步骤也可以将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替换为 是否大于等于 N2 , 其 它步骤不变; 步骤 S1312,才艮据 与^和 的大小关系, 确定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 趋势, 根据确定的该用户数据发送速率的趋势选择索引 ID , 例如, 如果 N, > N2 ,判断该用户传输速率趋势是上升的, ID = min(ID + 1,14) ;如果 NS≤N , 判断是下降的, ID = max(l, ID -1) ; 如果 < Ns < N2 ,保持数据传输速率不变, ID = ID ; 步骤 S1314,用选择的 /D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才艮据统计的接收功率 Power在速率表中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 势, 并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索引 ID, 即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 使 用 ID 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使得基站能根据接收 功率 Power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为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并 且选择适合该数据发送模式下的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 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十一 图 14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装置结构框图, 该装置可以应用在基站上, 例如应用在宏基站, 啟基站等设备上, 该装置包 括: 趋势判断模块 1402 , 用于在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内, 根据信道状态 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确定模块 1404, 用于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 码方式; 数据发送模块 1406, 用于使用确定模块 1404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 制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的趋势判断模块 1402 才艮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速率趋 势, 确定模块 1404 根据确定的数据发送速率趋势自适应调整数据发送模式 和调制编码方式,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道条件,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 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其中, 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错发率 趋势判断模块 1402包括: 第一计 算单元, 用于将调整周期划分为多个指定周期, 在每个指定周期内计算错发 率 BER;第一趋势判断单元,用于统计调整周期内 BER < BER0或 1 - BER > BER0 的次数 , E?。为错发率门限值; 如 N^N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的, 为第一门限值; 如果 N≥N2,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的, N2为第 二门限值; 如 N <NS<N2,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优选地, 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或第二计算子单元; 第一 计算子单元, 于计 BEI^M M p 其中, Mtoto,为在指定周期内的突发 总个数, Mrep为在指定周期内的混合自动重传 HARQ或者自动重传 AQR的 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第二计算子单元, 甩于计 BER = Brep/B 其中, B 为在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数 M 对应的比特数 , Brep为在指定周期内混合 自动重传 HARQ或者自动重传 AQR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Mrep对应的比特数。 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 CINR;趋势判断 模块 1402 包括: 信噪比获取单元, 用于在调整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 依次在每个判决时刻上获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 CINR; 第二趋势判断单 元, 用于统计调整周期内 C/A¾≥C/A¾的次数 , C/A¾为信噪比门限值; 如 NS≤N ,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的, 为第一门限值; 如果 N ≥N2, 数 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的, ^2为第二门限值; 如 N <Ns<N2, 数据发送速 率趋势为不变。 或者, 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接收功率 Power , 趋势判断模块 1402包括: 接 收功率获取单元, 用于在调整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 依次在每个判决时 刻上获得当前的接收功率 Power ; 第三趋势判断单元, 用于统计调整周期内 Power > Power0的次数 , Power0为接收功率门限值或上一次获得的接收功率 值;如果 < N,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的, 为第一门限值;如果 NS≥N^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的, N2为第二门限值; 如果 < < N2 , 数据发送 速率趋势为不变。 优选地, 确定模块 1404 包括: 速率确定单元, 用于才艮据数据发送速率 趋势确定数据发送速率; 选择单元 , 用于根据数据发送速率确定数据发送模 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上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 该装置 还包括: 速率表建立模块, 用于将使用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时不同调制编码方 式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和使用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时不同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 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形成速率表, 该速率表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表 1; 相应地, 速率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速率选择子单元, 用于如果数据发送 速率趋势为上升, 在速率表中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间选择一个 数据发送速率; 第二速率选择子单元, 用于如果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在速率表中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小发送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率; 第 三速率选择子单元, 用于如果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保持当前的数据发 送速率不变; 选择单元具体用于在速率表中查找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数据发 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 以查找到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作为发送 数据使用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在装置中配置速率表, 可以才艮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出对应 的数据发送速率 , 进而在速率表中确定出使用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 式,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道条件 ,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 吞吐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系统信道 状态信息 , 灵活地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 式来发送数据。 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显然 ,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 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 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 或者分布 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可选地, 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 序代码来实现, 从而, 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 并 且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或者 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 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 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 这样, 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 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申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内 , 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 发送速率趋势; 才艮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 码方式;
所述发送端使用所述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发送数 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错发 率 B , 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包括: 将所述调整周期划分为多个指定周期, 在每个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 所述错发率 BER , 统计所述调整周期内 BER < BER0或 1 - BER > BER^的次 数 Ns , 所迷鍾 0为错发率门限值; 如果 Λ^≤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所述 ^为第一 门限值; 如果 N ≥N2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 所述 ^2为 第二门限值; 如果 < Λ^ < N2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 所述错发率 包括:
计箅 BER = Mrep / M 其中, Mtoto,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 数, Mrep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混合自动重传 HARQ或者自动重传 AQR 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 所述错发率 包括:
i ^ BER = Brep /Bt tal , 其中, 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数 Mtotal对应的比特数, Brep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混合自动重传 HARQ或者 自动重传 AQR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Mrep对应的比特数。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当前 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 CINR; 4艮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 势包括:
在所述调整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 依次在每个判决时刻上获得 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 CINR; 并统计所述调整周期内 CINR > CINR,的次 数 Ns , 所述 C/M?。为信噪比门限值; 如果 Λ^≤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所述 ^为第一 门限值; 如果 N ≥N2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 所述 ^2为 第二门限值; 如果 < Λ^ < N2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接收 功率 Power , 所述接收功率 Power是接收端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 或者是 所述发送端才艮据测量接收端发送的上行功率估计出的值; 才艮据信道状态 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包括:
在所述调整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 依次在每个判决时刻上获得 当前的接收功率 Power; 并统计所述调整周期内 Power > Power0的次数 Ns , 所述 ¾wer。为接收功率门限值或上一次获得的接收功率值; 如果 Λ^≤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所述 ^为第一 门限值; 如果 N ≥N2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 所述 ^2为 第二门限值; 如果 < Λ^ < N2 , 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根据权利要求 1-6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 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速率;
才艮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空间 分集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还包括: 将使用空间分集波束赋形 时不同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和使用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时不 同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 形成速率表;
才艮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速率包括: 如果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 在所述速率表中当前数据发送 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率;
如果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在所述速率表中当前数据发送 速率和最小发送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率;
如果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保持当前的数据发送速率不变; 才艮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速率表中查找所述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 编码方式 , 以查找到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作为发送数据使用 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9. 一种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趋势判断模块 , 用于在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周期内 , 根据信道状态 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确定模块 ,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 制编码方式;
数据发送模块 , 用于使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 编码方式发送数据。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错发 率 B , 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 用于将所述调整周期划分为多个指定周期, 在每个 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所述错发率 ;
第一趋势判断单元, 用于统计所述调整周期内 BER < BEI^或 1 - BER≥ BER0的 Ά数 N s , 所述 SEW。为错发率门卩艮值; 如果 Λ^≤Λ^, 所述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的, 所述 ^为第一门限值; 如果 N ≥N2 , 所述 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的 , 所述 N2为第二门卩艮值; 如果 < NS < N2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11. 才艮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 一计算子单元或第二计算子单元; 所述第一计算子单元, 用于计算^^ = Mrep /Mtoto, , 其中, Mtoto,为在 所述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数, Mrep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混合自动重 传 HARQ或者自动重传 AQR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所述第二计算子单元, 用于计算 BER = B p /Btoia , 其中, 为在所 述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数 Mtoto,对应的比特数, Brep为在所述指定周期 内混合自动重传 HARQ或者自动重传 AQR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Mrep对 应的比特数。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当前 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 CINR; 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包括:
信噪比获取单元, 用于在所述调整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 依次 在每个判决时刻上获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 CINR;
第二趋势判断单元 , 用于统计所述调整周期内 CINR > CINR,的次数 Ns , 所述 C/A¾为信噪比门限值; 如 Ns≤N、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为下降的, 所述 ^为第一门限值; 如果 N ≥N2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为上升的, 所述 ^2为第二门限值; 如 N、 < NS < N2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 趋势为不变。
13.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接收 功率 Power , 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包括:
接收功率获取单元, 用于在所述调整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 依 次在每个判决时刻上获得当前的接收功率 Power;
第三趋势判断单元, 用于统计所述调整周期内 Pow > Power,的次数 Ns , 所述 ¾wer。为接收功率门限值或上一次获得的接收功率值; 如果 NS≤N、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的, 所述 ^为第一门限值; 如果 N, > N2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的, 所述 ^2为第二门限值; 如果 N! < N, < N2 , 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14. 根据权利要求 9-13任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数据发送速率; 选择单元 , 用于才艮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确定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 码方式。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空间 分集波束 I武形和空间复用波束 I武形 , 所述装置还包括:
速率表建立模块, 用于将使用空间分集波束赋形时不同调制编码方 式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和使用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时不同调制编码方式对 应的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形成速率表;
所述速率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速率选择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 在 所述速率表中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 率;
第二速率选择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 在 所述速率表中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小发送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 率;
第三速率选择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保 持当前的数据发送速率不变;
所述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速率表中查找所述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数 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以查找到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作为发送数据使用的数据发送模式和调制编码方式。
PCT/CN2010/073928 2010-04-28 2010-06-13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34183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8009.7 2010-04-28
CN201010158009.7A CN102237971B (zh) 2010-04-28 2010-04-28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34183A1 true WO2011134183A1 (zh) 2011-11-03

Family

ID=4486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0/073928 WO2011134183A1 (zh) 2010-04-28 2010-06-13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7971B (zh)
WO (1) WO20111341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3037B2 (en) 2014-01-02 2017-07-18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rat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171B (zh) * 2011-12-26 2015-12-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724154B (zh) * 2011-12-31 2017-04-05 慕福奇 一种多跳无线通信系统自适应中继传输方法
CN103582148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策略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3532669A (zh) * 2013-10-14 2014-01-22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速率调整方法、装置和无线接入点
CN106550392B (zh) * 2015-09-23 2020-09-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周期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JP6821014B2 (ja) * 2016-08-26 2021-01-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符号化レート調節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09889311B (zh) * 2019-03-25 2020-06-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组合编码的间隙信道通信方法
EP4254835A4 (en) * 2020-12-25 2024-01-24 Huawei Tech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5900A1 (en) * 2002-12-31 2004-07-01 Jung-Tao Liu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apacity of each transmitter antenna in a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system
US20060067417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OFDM-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02872A (zh) * 2003-12-29 2007-01-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交换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956352A (zh) * 2005-10-28 2007-05-02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V-blast系统中的发送天线速率、功率分配方法
CN1983907A (zh) * 2005-12-13 2007-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发送速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287B (zh) * 2006-06-0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法
EP2173049B1 (en) * 2007-06-25 2015-08-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program
CN101170381B (zh) * 2007-10-29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前向链路的数据包的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5900A1 (en) * 2002-12-31 2004-07-01 Jung-Tao Liu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apacity of each transmitter antenna in a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system
CN1902872A (zh) * 2003-12-29 2007-01-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交换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060067417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OFDM-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56352A (zh) * 2005-10-28 2007-05-02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V-blast系统中的发送天线速率、功率分配方法
CN1983907A (zh) * 2005-12-13 2007-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发送速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3037B2 (en) 2014-01-02 2017-07-18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rat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971A (zh) 2011-11-09
CN102237971B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4055B2 (en) Rate-adaptive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s
WO2011134183A1 (zh) 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JP4464836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及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US9622261B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PMI for non-adaptive HARQ operation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52825B2 (en) Method for packet retransmission employ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841687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351845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onal closed loop mechani
US9287957B2 (en)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040017860A1 (e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for varying transmission streams
WO2006075577A1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JPWO2006095904A1 (ja) 再送方法、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06118081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方法
JPWO2006075661A1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09096145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8077629A1 (en) Power-efficient multi-branch reception
WO2011134185A1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JP201008109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送受信機
WO2011134188A1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1134181A1 (zh) 多天线技术中选择数据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JP5106501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及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WO2011134182A1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1134189A1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05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05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