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07062560A1 - Centr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appels - Google Patents

Centr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appel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7062560A1
WO2007062560A1 PCT/CN2006/002137 CN2006002137W WO2007062560A1 WO 2007062560 A1 WO2007062560 A1 WO 2007062560A1 CN 2006002137 W CN2006002137 W CN 2006002137W WO 2007062560 A1 WO2007062560 A1 WO 200706256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connection
called
type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6/0021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Hao Wang
Yongli Jia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DE602006010867T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DE602006010867D1/de
Priority to CNA2006800123310A priority patent/CN101161019A/zh
Priority to AT06775455T priority patent/ATE450993T1/de
Priority to EP06775455A priority patent/EP1898658B1/en
Publication of WO200706256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7062560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移动交换中心及其被叫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 特别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交换中心的 被叫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自从 80年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以来,在短短十几年里移动通信在 全球得到飞速发展, 已经从第一代模拟系统发展到第二代数字系统。 目前, 第二代数字系统主要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筒称 "GSM" )和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称 "CDMA" )等, 其中 GSM在世界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用户已经达到 1 亿多。 而近年来, 通信技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 比较突出的是宽带码 分多址 (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称 "WCDMA" )通信 系统, 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 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因此逐渐成为在模拟 制式、 GSM制式之后一种具有更强生命力和应用前景的移动通行制式。 在 数字移动通信领域中, WCDMA技术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整个电信网络正逐步向着智能化、 宽带化、 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 无论是作为目前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络之一的 GSM, 还是具有更强生 命力和应用前景的 WCDMA, 都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通信网络中, 智能是指访问所存储的数据、 处理该数据和根据该数 据作出判断的能力, 它使整个通信系统可以更快、 更容易和更灵活的实现 和控制业务, 可以提供智能预付费、 通用号码、 联网应急电话、 虛拟专用 网等特色业务。 以智能预付费业务为例, 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一部话机进行 呼叫, 通话费用将从其帐号上扣除而不是记在其使用的话机帐单上; 每次 呼叫时, 网络首先查询该用户拨入的帐号、 密码是否有效, 其帐号余额是 否可以支付此次呼叫; 当通话结束或余额用尽时, 将呼叫信息 /计费信息保 存起来供以后所用。 在我国, 人们所熟悉的 200、 300和 IP卡电话是典型 的智能预付费业务。
网络的智能化有以下特点: 有效地使用信息网络资源; 有效地使用网 络资源; 网络功能的模块化; 重复使用标准的网络功能来生成和实施新的 业务; 网络功能可在物理实体中灵活地分配; 通过独立于业务的接口, 网 络功能间实现标准的通信; 业务用户可以控制由用户所规定的业务属性; 业务使用者可以控制由使用者所规定的业务属性; 标准化的业务£辑。
目前,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 当智能用户作为被叫用户时, 网络的寻呼 过程如图 1或图 2所示。
在图 1所示的 GSM系统中智能用户作被叫用户时网络的寻呼流程中, GMSC 为网关移动交换中心 (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re , 简称 "GMSC" )s SCP为业务控制点( Service Control Point, 简称 "SCP" )、 HLR 为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 筒称 "HLR";)、 MSC为移动 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筒称" MSC" ). BSC为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简称 "BSC" )。 其中, SCP用于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 SCP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业务交换点( Service Switch Point, 简称 "SSP" )送 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 进行各种译码。 同时, SCP根据 SSP上报的 呼叫事件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 根据业务逻辑向相应的 SSP发出呼叫控制 指令, 从而实现各种智能呼叫; HLR是用户所在地的位置寄存器, 用于记 录用户的最新位置; MSC用于对位于其控制区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 和管理,提供连接其他地区 MSC和众多基站的接口, 以及对移动用户呼叫 的接续和信息的交换; BSC负责网络资源管理、信道转换等多种控制功能。
如图 1所示, 当智能用户被叫时,通常会先触发提供用户信息(Provid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简称 "PSI" )流程, 也就是说, MSC会先下发 PSI 寻呼, 在 PSI寻呼响应后, MSC再拆除与移动终端侧的连接。 PSI呼叫主 要是用于找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 , 根据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可以确定通 话费率等, 如果该用户的预付费允许这次呼叫的建立, 才可以发起普通呼 叫, 因此, 这常用于对预付费用户的处理。 但是, 由于第二次的普通呼叫 并不一定会发生, 所以, PSI呼叫作为一^ ^意义上的呼叫, 在呼叫完成后立 即释放连接。
随后, 正常接续时会再次下发正常呼叫的寻呼消息, 移动终端回寻呼 响应后, 呼叫接通。 因此, 正常情况下每次智能用户作为被叫用户时, 会 进行两次寻呼。
在图 2所示的 WCDMA系统中智能用户作被叫用户时网络的寻呼流程 中, GMSC、 SCP、 HLR以及 MSC都与图 1中的相同, RNC为无线网络 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筒称 "RNC" )。 该流程也与图 1所示的 流程基本相同, 当智能用户被叫时, 先触发 PSI流程, 也就是说, MSC会 先向 R C下发 PSI寻呼, 在 PSI寻呼响应后, MSC再向 RNC下发安全模 式的命令, 当 R C响应该安全模式后, MSC通过 Iu接口释放的命令与响 应拆除与移动终端侧的连接。 随后, 正常接续时会再次下发正常呼叫的寻 呼消息, 移动终端回寻呼响应后, 呼叫接通。 因此, 正常情况下每次智能 用户作为被叫用户时, 同样会进行两次寻呼。
而对移动终端侧而言, 在每一次的寻呼过程中, 移动终端都需要与网 络侧的基站建立无线信道连接, 在响应寻呼后, 移动终端为了能响应下一 次的寻呼消息, 需要从当前信道转换到寻呼信道, 因此移动终端需要释放 与网絡侧的基站所建立的无线信道连接, 移动终端侧的每一次寻呼处理流 程如图 3所示。 因此, 当智能用户作被叫用户时, 该移动终端在响应第一 次的 PSI寻呼时, 需要与网络侧的基站建立无线信道连接, 在 PSI寻呼响 应后, 释放该无线信道连接。 随后, 在正常接续时, 移动终端响应第二次 正常呼叫的寻呼消息, 在寻呼响应后, 呼叫接通。
以上所述的技术细节请参考文献 3GPP TS 29.002 中的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MAP) specification (移动应用部分明细)"、 3GPP TS 24.008 中的 " 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移动无线接口层 3明细 ); Core network protocols 核心网络协议 ); Stage(阶段 )"以及 3GPP TS 25.413 中的 "UTRAN Iu interface RANAP signalling(UTRAN Iu接口无线接入网应 用部分信令)"。
但是, 由于移动终端在处理每一次的寻呼时, 都需要经过相当多的步 骤(如图 3所示), 并且, 智能用户作为被叫并能正常接续时, 网络侧发起 的两次寻呼过程的时间间隔非常短, 很多时候是 1秒左右, 因此, 对于某 些移动终端而言, 很可能无法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第一次 PSI寻呼响应 时所建立的无线连接的释放过程, 从第一次寻呼响应时建立的无线信道上 转换到寻呼信道上, 也就无法立刻对第二次的普通呼叫寻呼进行响应, 需 要网络侧重发一次或多次寻呼后才能进行响应, 从而影响了后续的普通呼 叫的及时接通。 另外, 如果移动终端无法立刻响应第二次寻呼过程, 需要 网络侧多次下发寻呼才能响应的话, 不但加重了接入侧的负荷, 而且由于 每次寻呼过程中, 网络侧都需要进行寻呼、 接入、 鉴权等处理, 因此也浪 费了网络侧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交换中心及其被叫处 理方法, 使得智能用户后续呼叫的寻呼成功率得到提高, 呼叫流程得到简 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在呼叫结束时, 如果该呼叫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则移动交 换中心保留该呼叫所使用的与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否则幹放该连接; 当移动交换中心收到呼叫时, 如果当前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用户之间 的连接, 则直接利用该连接继续呼叫过程, 否则通过寻呼与被叫用户终端 建立连接。
其中, 还包含以下步骤:
释放保留时间已超过预置门限的所述连接。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 所述预置的呼叫类型是提供用户信息呼叫。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 所述呼叫的类型包含:
语音业务寻呼、 短消息业务寻呼、 补充业务寻呼、 视频业务寻呼、 定 位业务寻呼以及提供用户信息寻呼。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宽带 码分多址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交换中心, 用于对位于其控制区内的移动用 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 接续呼叫, 其中包含用于释放连接的连接释放模 块, 该移动交换中心还包含:
呼叫类型识别模块,用于判断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连接保留模块, 用于在呼叫结束时保留该呼叫所用到的与被叫用户之 间的连接;
当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呼叫的处理时, 所述呼叫类型识别模块判 断该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如果是则调用所述连接保留 模块保留该呼叫的连接, 供下一次对相同被叫用户的呼叫直接使用, 否则 调用所述连接释放模块释放该呼叫的连接。
其中, 还包含:
定时器, 用于在所述连接保留模块保留所述连接时启动, 并在超过预 置时长时调用所述连接释放模块释放该连接。
此外, 所述预置的呼叫类型是提供用户信息呼叫。
此外,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属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 对于智能用户, MSC在处理完呼叫后, 不是简单地释放连接, 而是增加了 对呼叫类型的判断, 如果是指定类型的呼叫, 例如 PSI呼叫, 则保留连接, 供对同一被叫用户的下一次呼叫使用。 连接的保留有一定的时限, 如果超 过时限仍没有对该被叫用户的下一次呼叫, 则释放该连接。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 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 即因为可以利 用前一次呼叫所保留的连接, 所以可以避免在 ^艮短的时间段内连续发送两 次寻呼, 从而解决了部分类型的手机因 PSI寻呼响应时建立的 RR/RRC连 接未完全释放而导致不能立刻对后续的呼叫寻呼进行响应的问题, 提高后 续的普通呼叫的寻呼成功率。
将两次寻呼过程合为一次, 简化了呼叫流程, 缩短了呼叫的接续时间, 节省了网络侧和接入侧的资源, 减少了网络侧发给接入侧的寻呼消息, 减 少了接入侧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的 GSM系统中智能用户作被叫用户时网络的寻呼流程 示意图;
图 2是现有技术的 WCDMA系统中智能用户作被叫用户时网络的寻呼 流程示意图; 图 3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侧处理每一次寻呼的流程示意图; 图 4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被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在呼叫结束 时的流程原理图;
图 5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被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在接收呼叫 时的流程原理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被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内的 MSC的 结构示意图;
图 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流程示意 图;
图 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流程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 网络中的 MSC在处理完对智能用户的呼叫后, 并 不立即释放连接, 而是先对该呼叫的呼叫类型进行判断, 如果该呼叫是指 定类型的呼叫, 例如 PSI呼叫, 则保留连接并启动定时器, 供对同一被叫 用户的下一次呼叫使用, 当连接的保留时间超过预置门限, 也就是定时器 超时时, 仍没有对该被叫用户的下一次呼叫, 则释放该连接; 如果该呼叫 不是指定类型的呼叫, 则释放连接。 因此, 当 MSC收到呼叫时, 可以先查 看当前是否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如果有, 则直接利用该 连接继续呼叫过程, 否则通过寻呼与被叫用户终端建立连接。 所以, 本发 明可以避免在很短的时间段内连续向同一个被叫用户发送两次寻呼 , 提高 了智能用户后续呼叫的寻呼成功率, 筒化了呼叫流程。
本发明的原理如图 4和图 5所示。 图 4是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被 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在呼叫结束时的流程原理图; 图 5是本发明的移动通信 系统的被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在接收到呼叫时的流程原理图。 由于在本发明 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用于对位于其控制区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 理、接续呼叫的 MSC除了包含连接释放模块夕卜,还包含呼叫类型识别模块、 连接保留模块和定时器等新增模块, 因此, 下面先对本发明中 MSC的结构 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 MSC的结构如图 6所示, 在 MSC中包含呼叫类型识别模块 1、 连接 #放模块 2、 连接保留模块 3、 以及定时器 4。 其中, 呼叫类型识 别模块 1用于判断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连接保留模块 3 用于在呼叫结束时保留该呼叫所用到的与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连接释 放模块 2用于幹放连接; 定时器 4用于在所述连接保留模块保留所述连接 时启动, 并在超过预置时长时调用所述连接释放模块释放该连接。 MSC中 这些模块相互间的调用将在下面的各流程中进行说明。
下面先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被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在呼叫结束时 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 4所示,在步骤 410中,移动通信系统中的 MSC判断呼叫类型是 否与预置类型一致。 具体地说, 当 MSC在处理完对智能用户的呼叫时, 先 判断该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如果该呼叫的类型与预置 的呼叫类型一致, 则进入步骤 420, 保留连接并启动定时器; 如果该呼叫 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不一致, 则直接进入步骤 440, 释放该呼叫所建 立的连接。 其中, 预置的呼叫类型可以是 PSI呼叫。
在步驟 420中, MSC保留连接并启动定时器。 具体地说, 当 MSC中 的呼叫类型识别模块在经判断得出该呼叫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后,调用 MSC中的连接保留模块保留该呼叫的连接,供下一次对相同被叫 用户的呼叫直接使用, 同时, 启动 MSC中的定时器。
接着, 进入步骤 430, MSC判断连接的保留时间是否超过预置门限。 也就是说, MSC通过定时器控制连接的保留时间。 当连接保留模块所保留 连接超过预置的时长时, 也就是定时器超时时, 进入步骤 440, 释放连接。
在步驟 440中, MSC幹放连接。 如果在步骤 410中, 呼叫类型识別模 块经判断得出该呼叫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不一致而进入到本步骤, 则 MSC通过调用连接释放模块直接释放该呼叫所建立的连接; 如果呼叫类型 识别模块经判断得出该呼叫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则当定时器超 时时, MSC通过调用连接释放模块释放该呼叫所建立的连接。 下面再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被叫处理流程中系统在接收到呼叫 时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 5所示, 在步骤 510中, MSC在接收到呼叫时, 首先查看当前是 否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如果有, 则进入步骤 520, 直接 利用该连接继续呼叫过程; 如果没有, 则进入步骤 530, 通过寻呼与被叫 用户终端建立连接。 MSC接收到的呼叫类型可以是语音业务寻呼、 短消息 业务寻呼、 补充业务寻呼、 视频业务寻呼、 定位业务寻呼以及 PSI寻呼等 等。
在步骤 520中, MSC利用该连接继续呼叫过程。 由于 MSC在预置类 型的呼叫结束时, 不会直接释放所建立的连接。 因此, MSC在接收到语音 业务寻呼、 短消息业务寻呼、 补充业务寻呼、 以及 PSI寻呼之类的呼叫类 型后, MSC当前可能(在定时器不超时的情况下)仍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 用户之间的连接, 所以, MSC无需下发寻呼消息, 可以直接利用该连接继 续该呼叫过程。
在步骤 530中, MSC建立与该呼叫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如果 MSC 当前没有保留与该呼叫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则通过下发寻呼消息与被叫 用户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流程如图 7所示, 在 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为 GSM, 预置的呼叫类型为 PSI呼叫。
在智能用户被叫后, 进入步驟 701 中, GMSC接收到起始地址消息
( Initial Address Message, 简称 "IAM" )。
在步骤 702中, GMSC向 HLR发送路由信息 ( Send Routing Info, 简 称 "SRT,)。
在步骤 703中, HLR向 MSC下发 PSI呼叫。
在步骤 704中, MSC向 BSC下发寻呼消息。
在步驟 705中, BSC向 MSC响应寻呼。
步骤 701至步骤 705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 MSC在得到 PSI寻呼的响 应后,也就是 MSC在处理完对智能用户的呼叫后,通过呼叫类型识别模块 对该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进行判断。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 中, 预置的呼叫类型为 PSI呼叫, 因此, 呼叫类型识别模块可以获知该呼 叫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所以, MSC并不立即释放连接, 而是通 过连接保留模块保留与被叫用户的连接, 同时启动定时器, 直到所保留的 连接超过预置的时长时, 也就是定时器超时时, 才通过调用连接释放模块 释放该连接。 比如说, 预置的时长为 3秒, 那么, MSC将与被叫用户的连 接保留 3秒后, 定时器超时, 并在超时时调用连接译放模块释放该连接。
在步驟 706中, MSC向 HLR响应 PSI呼叫。
在步骤 707中, HLR向 GMSC响应 SRL
在步骤 708中, GMSC向 SCP下发起始的数据分组( Data Packet, 简 称 "DP" )。
在步骤 709中, SCP向 GMSC执行接续步骤。
在步驟 710中, GSMC再次向 HLR下发 SRL
在步骤 711中, HLR向 MSC提供漫游号码 ( Provide Roaming Number, 筒称 "PRN" )。
在步骤 712中, MSC向 HLR响应 PRN。
在步驟 713中, HLR向 GMSC响应 SRL
在步骤 714中, GMSC向 MSC下发 IAM。
步骤 706至步骤 714与现有技术相同。 MSC在接收到 IAM后, 并不 立即下发寻呼消息,而是先查看当前是否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用户的连接。 一般而言, 智能用户作为被叫时, 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正常接续, 也就是说, PSI呼叫后面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后续的呼叫,并且, 两次呼叫的时间间隔 非常短, 很多时候是 1秒左右。 因此, 不会超出定时器所预置的时长。 也 就是说, 此时 MSC仍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用户的连接。
接着, 进入步驟 715, MSC直接利用建立的无线信道。
在步骤 716中, BSC向 MSC发送呼叫确认。
在步骤 717中, BSC向 MSC发信号。
在步骤 718中, MSC向 GMSC发送地址完成消息 ( Address Complete Message, 筒称 "ACM" )。
在步骤 719中, GMSC再将接收到的 ACM发送出去。 从而建立了主 叫用户与被叫用户的连接, 使得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之间可以通信。
由此可见, 当智能用户作为被叫用户时, MSC利用前一次呼叫所保留 的连接, 将两次寻呼过程合为一次, 简化了呼叫流程, 缩短了呼叫的接续 时间 , 节省了网络侧和接入侧的资源, 减少了网络侧发给接入侧的寻呼消 息, 减少了接入侧的负荷。 同时, 由于避免了在艮短的时间段内连续发送 两次寻呼, 从而解决了部分类型的手机因 PSI寻呼响应时建立的 R /R C 连接未完全释放而导致不能立刻对后续的普通呼叫寻呼进行响应的问题, 提高后续的普通呼叫的寻呼成功率。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流程如图 8所示, 本 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仅在于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不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是 GSM, 而在本实施方式 中, 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为 WCDMA。 但是, MSC利用前一次呼叫所保留 的连接, 将两次寻呼过程合为一次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完全相同, 因此, 本实施方式也完全可以达到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下面简单说明一 下相关的步骤:
步骤 801到 805与步骤 701到 705相对应。 在 WCDMA相对于 GSM 增加了安全模式的相关交互, 即步驟 806和 807。 步驟 808到 821分别与 步骤 706到 719相对应。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 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 和描述, 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 作各种改变, 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步骤: 在呼叫结束时, 如果该呼叫的类型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则移动交 换中心保留该呼叫所使用的与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 否则释放该连接; 当移动交换中心收到呼叫时, 如果当前保留有与该呼叫被叫用户之间 的连接, 则直接利用该连接继续呼叫过程, 否则通过寻呼与被叫用户终端 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以下步驟:
释放保留时间已超过预置门限的所述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预置的呼叫类型是提供用户信息呼叫。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呼叫的类型包含:
语音业务寻呼、 短消息业务寻呼、 补充业务寻呼、 视频业务寻呼、 定 位业务寻呼以及提供用户信息寻呼。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叫处理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6. 一种移动交换中心, 用于对位于其控制区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 制和管理、 接续呼叫, 其中包含用于释放连接的连接释放模块, 其特征在 于, 该移动交换中心还包含:
呼叫类型识别模块,用于判断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连接保留模块, 用于在呼叫结束时保留该呼叫所用到的与被叫用户之 间的连接;
当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呼叫的处理时, 所述呼叫类型识别模块判 断该呼叫的类型是否与预置的呼叫类型一致, 如果是则调用所述连接保留 模块保留该呼叫的连接, 供下一次对相同被叫用户的呼叫直接使用, 否则 调用所述连接释放模块释放该呼叫的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定时器, 用于在所述连接保留模块保留所述连接时启动, 并在超过预 置时长时调用所述连接释放模块释放该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置 的呼叫类型是提供用户信息呼叫。
9.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 交换中心属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PCT/CN2006/002137 2005-11-29 2006-08-22 Centr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appels WO2007062560A1 (fr)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602006010867T DE602006010867D1 (de) 2005-11-29 2006-08-22 Msc und zugehöriges anrufverwaltungsverfahren
CNA2006800123310A CN101161019A (zh) 2005-11-29 2006-08-22 移动交换中心及其被叫处理方法
AT06775455T ATE450993T1 (de) 2005-11-29 2006-08-22 Msc und zugehöriges anrufverwaltungsverfahren
EP06775455A EP1898658B1 (en) 2005-11-29 2006-08-22 Msc and called process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108917A CN100442930C (zh) 2005-11-29 2005-11-29 移动交换中心及其被叫处理方法
CN200510110891.7 2005-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62560A1 true WO2007062560A1 (fr) 2007-06-07

Family

ID=3759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6/002137 WO2007062560A1 (fr) 2005-11-29 2006-08-22 Centr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appel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898658B1 (zh)
CN (2) CN100442930C (zh)
AT (1) ATE450993T1 (zh)
DE (1) DE602006010867D1 (zh)
WO (1) WO2007062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501B (zh) * 2007-04-03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发起智能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30760B (zh) * 2008-07-11 2013-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实现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US9526069B2 (en) * 2012-04-20 2016-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arly initiation of dormancy of a radio connection
CN102802276B (zh) * 2012-08-08 2014-11-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u释放定时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853338A (zh) * 2014-02-14 2015-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业务接续方法、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
CN103957331B (zh) * 2014-04-28 2017-08-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行为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通话接入承载管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78A (zh) * 1995-03-31 1996-12-18 佳能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49377A (zh) * 1994-05-27 1997-05-07 英国电讯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连接释放
WO2002001903A1 (en) 2000-06-28 2002-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all set-up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589578A (zh) * 2001-11-20 2005-03-02 汤姆森许可公司 把数据库更新信息附加到来自移动设备的话音呼叫上以便将呼叫建立/拆卸开销减到最少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07426B1 (ko) * 1994-05-27 2004-03-24 브리티쉬 텔리커뮤니케이션즈 파블릭 리미티드 캄퍼니 통신시스템및그작동방법
KR100277131B1 (ko) * 1998-12-03 2001-01-15 윤종용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호장애시호자동재접속방법
US20030134662A1 (en) * 2001-12-28 2003-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lear reject message for call clearing and mobile resource assignment with holding call
KR100526496B1 (ko) * 2003-02-07 2005-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자동 통화연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77A (zh) * 1994-05-27 1997-05-07 英国电讯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连接释放
CN1138278A (zh) * 1995-03-31 1996-12-18 佳能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02001903A1 (en) 2000-06-28 2002-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all set-up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589578A (zh) * 2001-11-20 2005-03-02 汤姆森许可公司 把数据库更新信息附加到来自移动设备的话音呼叫上以便将呼叫建立/拆卸开销减到最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0867D1 (de) 2010-01-14
ATE450993T1 (de) 2009-12-15
CN1893724A (zh) 2007-01-10
EP1898658B1 (en) 2009-12-02
EP1898658A1 (en) 2008-03-12
EP1898658A4 (en) 2008-07-09
CN100442930C (zh) 2008-12-10
CN101161019A (zh) 2008-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0938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uccess rate in simultaneous call trial between subscrib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90847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保存されたサービスパラメータの同期化
EP1465442A1 (en) Method for hiding mobility of a mobile terminal in a distributed packet switched core network
US2015019573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ath management
TWI419540B (zh) 處置免持裝置之方法及系統
JP2003530767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技術分野で呼設定を行うための手法
CA2568709C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reception of calling number by the terminal in advance
US726335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services using an access network and a core network based on different technologies
AU2004300629B2 (en) Fast call setup system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2051807A1 (zh) 一种双网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6368A (zh) 被叫用户状态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被叫用户状态显示系统
WO2007062560A1 (fr) Centr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appels
WO2008046265A1 (fr) Procédé d'accès réseau pour mise en attente d'un numéro unique d'utilisateur de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personnel (pcs) et d'utilisateur 3g
WO2007085179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mettre en oeuvre un service de rappel automatique d'urgence, et centre de commutation mobile
US653921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intelligent network (IN) service to transparently establish a mid-call conference without requiring an intermediate hold state
CN101841789B (zh) 视频通信方法和系统、激活分组域视频通信的方法
WO2011017894A1 (zh) 一种本地呼叫本地交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JP2007524302A (ja) パケット交換通信における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07068161A1 (fr) Procede de suggestion de phoneme manquant pour terminal d'appel global base sur un terminal virtuel
WO2011057578A1 (zh) 一种本地呼叫本地交换的实现方法
CN101835218A (zh) 一种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对本地通话建立本地交换的方法
WO2008083566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itinérance réalisée par un utilisateur dans une boucle locale sans fil
WO2007014528A1 (fr) Procédé pour réaliser un appel unique dans un système de groupe
CN178407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持连续通信的切换方法
CN100584078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快速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68001233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67754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P Wipo information: published in national offic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67754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