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966U -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 Google Patents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966U
TWM653966U TW112211564U TW112211564U TWM653966U TW M653966 U TWM653966 U TW M653966U TW 112211564 U TW112211564 U TW 112211564U TW 112211564 U TW112211564 U TW 112211564U TW M653966 U TWM653966 U TW M6539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hock absorber
shock
control module
lower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1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子見
鄭志成
楊堯欽
梁鈞富
Original Assignee
立盟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立盟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立盟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11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3966U/zh
Publication of TWM653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96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伸縮桿結構,包含下管、上管、卡合部、控制模組、避震軸心及避震體。上管自下管的第一端插入下管內部且相對下管移動,上管與下管界定出容置空間。卡合部位於容置空間且與上管連動。控制模組位於容置空間且包含抵頂件,抵頂件可選擇地與卡合部中的不同者卡合以改變上管相對下管的高度。避震軸心一端連接控制模組且沿軸線朝下管的第二端延伸。避震體位於控制模組與下管的第二端之間。其中,當上管及下管中至少一者受外力影響時,上管、控制模組及避震軸心相對下管沿軸線移動,壓縮避震體以進行避震。藉此具有避震能力。

Description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且尤其是有關一種高度可調之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一般而言,自行車會安裝伸縮桿以調整例如椅墊或把手的高度。習知的伸縮桿可包含一上管及一下管,而能透過調整上管及下管的距離改變伸縮桿長度。習知的伸縮桿可包含一流體式高度調整機構,流體式高度調整機構可包含一管體,管體內部容設流體例如空氣、油體或油氣兩者,並設置活塞及閥門以改變活塞於管體內的相對位置,進而改變上管及下管的相對高度。其中,當使用者欲調低伸縮桿的高度時,開啟閥門並施力下壓上管以使上管相對下管下降;反之,當使用者欲調高伸縮桿的高度時,則是開啟閥門讓上管相對下管上升,再由使用者用手或身體部位對上管限位以使上管升至預定高度。
然而,此種流體式高度調整機構的成本較高,而為了降低成本,有業者發展出機械式高度調整機構,但此種機械式高度調整機構不具有氣體可壓縮,因此避震效果不佳。有鑑於此,如何改善此種具機械式高度調整機構的伸縮桿結構,使其具有避震能力,遂成相關業者的目標。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透過結構配置,可以具有避震能力。
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伸縮桿結構,包含一下管、一上管、至少二卡合部、一控制模組、一避震軸心以及一避震體。下管包含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上管自下管的第一端插入下管內部且用以相對下管移動,上管與下管界定出一容置空間。卡合部位於容置空間且與上管連動,卡合部沿上管的一軸線排列。控制模組位於容置空間且包含一抵頂件,抵頂件可選擇地與卡合部中的不同者卡合以改變上管相對下管的高度。避震軸心一端連接控制模組且沿軸線朝下管的第二端延伸。避震體位於控制模組與下管的第二端之間。其中,當抵頂件與其中一卡合部卡合時,上管限位於控制模組,當上管及下管中至少一者受一外力影響時,上管、控制模組及避震軸心相對下管沿軸線移動,壓縮避震體以進行避震。
藉此,透過控制模組與上管的不同位置卡合,特別是透過抵頂件與卡合部的卡合關係及卡合位置調整,可以調整上管相對下管的高度,且透過上管、控制模組及避震軸心可相對下管移動壓縮避震體的結構配置,可以在震動發生時透過避震體來達到避震效果。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可更包含一避震底塞,其連接於避震軸心的另一端,其中,避震體位於避震底塞及下管的第二端之間。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其中,避震底塞及下管的第二端之間可形成一避震區,避震區的大小用以被調整以改變避震體的預壓力。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可更包含一襯管以及一復位彈簧。襯管套設於避震軸心且包含一上凸緣,上凸緣鄰近於控制模組。復位彈簧套設於襯管外且抵頂於上凸緣及避震底塞之間。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可更包含一避震管,避震管位於控制模組與下管的第二端之間,避震軸心的另一端可位移地插設避震管內。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可更包含一卡合管,卡合部凹設於卡合管的一內周面,卡合管包含一卡合尾塞,卡合尾塞卡合於卡合管的一尾端,控制模組更包含一閥管用以限位抵頂件,閥管連接於避震軸心的一端,避震體套設於避震軸心且抵頂於閥管與卡合尾塞之間。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可更包含一襯管以及一復位彈簧。襯管套設於避震管外,襯管包含一上凸緣抵接於卡合尾塞。復位彈簧套設於襯管外且位於上凸緣及下管的第二端之間。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其中,避震軸心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第一段連接於閥管,第二段連接於第一段,第一段的一第一直徑大於第二段的一第二直徑,且第二段用以插入避震管。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的伸縮桿結構,可更包含一避震管以及一復位彈簧。避震管位於避震軸心的下方且供避震軸心可位移地插設。復位彈簧套設於避震管及避震軸心外且位於控制模組及下管的第二端之間。其中,避震軸心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第一段連接於控制模組,第二段連接於第一段,第一段的一第一直徑大於第二段的一第二直徑以形成一抵頂面,避震體套設於避震管外且位於抵頂面與下管的第二端之間。
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自行車,包含一車架以及二車輪。車架包含一伸縮桿結構,伸縮桿結構包含一下管、一上管、一控制模組、一避震軸心及一避震體。下管包含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上管自下管的第一端插入下管內部且用以相對下管移動,上管與下管界定出一容置空間。控制模組位於容置空間,且控制模組選擇性限位於上管的不同位置以改變上管相對下管的高度。避震軸心一端連接控制模組且沿上管的一軸線朝下管的第二端延伸。避震體位於控制模組與下管的第二端之間。二車輪設置於車架。其中,在控制模組限位於上管的狀態下,當上管及下管中至少一者受一外力影響時,上管、控制模組及避震軸心相對下管沿軸線移動,壓縮避震體以進行避震。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新型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閱讀者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或類似的編號表示。
此外,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語只是用來描述不同元件或成分,而對元件/成分本身並無限制,因此,第一元件/成分亦可改稱為第二元件/成分。且本文中之元件/成分/機構/模組之組合非此領域中之一般周知、常規或習知之組合,不能以元件/成分/機構/模組本身是否為習知,來判定其組合關係是否容易被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者輕易完成。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10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100的爆炸示意圖。伸縮桿結構100包含一下管110、一上管120、一控制模組150、一避震軸心161以及一避震體170。下管110包含相反的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端112,上管120自下管110的第一端111插入下管110內部且用以相對下管110移動,上管120與下管110界定出一容置空間。控制模組150位於容置空間,且控制模組150選擇性限位於上管120的不同位置以改變上管120相對下管110的高度。避震軸心161一端連接控制模組150且沿一軸線X1(標示於第3圖)朝下管110的第二端112延伸。避震體170位於控制模組150與下管110的第二端112之間。其中,在控制模組150限位於上管120的狀態下,當上管120及下管110中至少一者受一外力影響時,上管120、控制模組150及避震軸心161相對下管110沿上管120的軸線X1移動,壓縮避震體170以進行避震。
藉此,透過控制模組150與上管120的不同位置卡合,可以調整上管120相對下管110的高度,且透過上管120、控制模組150及避震軸心161可相對下管110移動以壓縮避震體170的結構配置,可以在震動發生時透過避震體170來達到避震效果。後面將詳述伸縮桿結構100的細節。
請參閱第3圖及第4圖,並一併參閱第2圖,其中第3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100的一剖視示意圖,第4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100的局部放大剖視示意圖。下管110及上管120均可呈中空管狀結構,上管120遠離下管110的一端並可供設置一連接組件,而用以連接自行車的一椅墊。下管110可更包含一油封及一下管尾塞113,油封114套於第一端111的外側,下管尾塞113連接於下管110的第二端112。
伸縮桿結構100可包含至少二卡合部141,此些卡合部141位於容置空間且與上管120連動,且此些卡合部141沿軸線X1排列。具體地,伸縮桿結構100可包含一卡合管140,卡合管140除了卡合部141外更可包含一卡合管體143及一卡合尾塞142。卡合管體143可為金屬製成,並且讓此些卡合部141凹設於卡合管體143的內周面,卡合管體143的一端(亦相當於卡合管140的頂端)可鎖於上管120鄰近連接組件的一端,而卡合尾塞142可鎖接於卡合管體143遠離連接組件的另一端(亦相當於卡合管140的尾端)。
控制模組150可位於容置空間且包含一抵頂件152,抵頂件152可選擇地與卡合部141中的不同者卡合以改變上管120相對下管110的高度。當抵頂件152與其中一卡合部141卡合時,上管120可限位於控制模組150,如此可透過抵頂件152與卡合部141的卡合關係及卡合位置調整上管120的高度。仔細而言,控制模組150可更包含一閥管151。閥管151位於卡合管140內且用以限位抵頂件152,閥管151可連接於避震軸心161的一端。其中,閥管151可包含一閥管本體1512及四容置孔1511,四容置孔1511徑向貫穿閥管本體1512以連通閥管本體1512的內部,四容置孔1511繞軸線X1間隔排列且供四抵頂件152容設,如此可限位抵頂件152。閥管本體1512的一端可在閥管本體1512位移至卡合管140最下方時凸出卡合尾塞142。又,控制模組150可更包含一閥管襯套155及一彈性環156,閥管本體1512可有部分徑縮以形成一階級段差面,彈性環156套於閥管本體1512的徑縮段,而能在閥管本體1512位移至卡合管140最下方時抵頂於卡合尾塞142與階級段差面之間。閥管襯套155可套於閥管本體1512外壁上的一襯套槽。
控制模組150可更包含一控制閥153及一控制彈簧154,控制閥153呈中空,控制閥153的外壁凹設有一環槽1531,如此可以同時對應四個容置孔1511。控制彈簧154位於閥管151內並套於控制閥153徑向縮減的一端。抵頂件152可具有珠體結構,然不以此為限。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伸縮桿結構100可包含一避震軸組160,避震軸組160除避震軸心161外可更包含一避震底塞162,避震底塞162連接於避震軸心161的另一端。具體地,避震軸心161呈桿狀結構且二端具有螺紋,故避震軸心161一端可鎖於控制模組150的閥管151,另一端可鎖於避震底塞162。
避震體170可抵頂於避震底塞162的下底面與下管尾塞113之間。進一步地,避震底塞162及下管110的第二端112之間可形成一避震區,避震區的大小可用以被調整以改變避震體170的預壓力。在第一實施例中,可以透過改變下管尾塞113的位置來調整避震體170的預壓力。舉例而言,當下管尾塞113朝上使避震區縮小,預壓力大,阻尼較硬;反之,當下管尾塞113朝下使避震區變大,預壓力小,阻尼較軟。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使用其他方式調整避震區的大小,不以上述為限。避震體170可具有彈性且在第一實施例中為柱狀彈簧,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例如為發泡材結構或橡膠材結構等,不以此為限。
在第一實施例中,伸縮桿結構100可更包含一襯管190及一復位彈簧180。襯管190套設於避震軸心161且包含一上凸緣191,上凸緣191鄰近於控制模組150。復位彈簧180套設於襯管190外且抵頂於上凸緣191及避震底塞162之間。詳細而言,襯管190是以上凸緣191連接於卡合尾塞142的下方,且襯管190位於卡合尾塞142與避震底塞162之間。當復位彈簧180內設置襯管190時,可有助於避免復位彈簧180壓縮時產生挫曲。
此外,伸縮桿結構100可更包含一線體130,線體130限位於控制閥153,且線體130可以穿過避震軸心161、避震底塞162及下管尾塞113以連接至外部的操作部。是以,當線體130受拉時,可以控制控制閥153作動。
請參閱第5圖,並一併參閱第2圖至第4圖,其中第5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100的另一剖視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抵頂件152位於容置孔1511且卡合於下方的卡合部141,而如第4圖所示,當線體130被往下拉動時,控制閥153往下,使抵頂件152進入環槽1531並遠離下方的卡合部141。如此卡合管體143不受限制,上管120亦不受限制,而能相對下管110移動。再來,如第5圖所示,上管120相對下管110下降以使上方的卡合部141與抵頂件152對位時,更可讓抵頂件152卡入上方的卡合部141,而將上管120定位,此時卡合尾塞142可壓縮復位彈簧180。如此,上管120與下管110之間的相對高度可被調整。在第5圖的狀態下,若再次拉動線體130使抵頂件152脫離上方的卡合部141,則復位彈簧180的回復力可推動上管120朝上,使抵頂件152再次與下方的卡合部141對位。
請參閱第6圖,並一併參閱第3圖,其中第6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100的又一剖視示意圖。如第3圖及第6圖所示,當有外力產生時,上管120可連動控制模組150及避震軸組160下移,如此避震底塞162將抵頂並壓縮避震體170,而能達到避震效果。
請參閱第7圖及第8圖,其中第7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200的爆炸示意圖,第8圖繪示第7圖第二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200的剖視示意圖。伸縮桿結構200與第一實施例的伸縮桿結構100類似,以下僅說明不同處,而相同處不再贅述。
伸縮桿結構200的避震軸組260包含一避震軸心261及一避震管263,避震管263位於控制模組與下管210的第二端之間,特別是位於避震軸心261的下方且供避震軸心261可動地插設。
具體地,避震軸心261可包含一第一段2611及一第二段2612,第一段2611連接於控制模組的閥管251,第二段2612連接於第一段2611,第一段2611的一第一直徑大於第二段2612的一第二直徑以形成一抵頂面2613。
避震管263可包含一螺環2631及一避震管體2632,避震管體2632螺接於螺環2631,且螺環2631的開口小於避震管體2632的開口。第二段2612可包含徑向擴張的一限位部,在製程時,可讓第二段2612先插入螺環2631後以例如鉚合方式形成限位部,或是另外連接分離的限位部,再讓避震管體2632的二端分別與螺環2631及下管尾塞213鎖接,如此避震軸心261可於避震管體2632內移動。
復位彈簧280可套於避震管263及避震軸心261外,且位於控制模組及下管210的第二端之間,特別是抵頂於卡合尾塞242與下管210的下管尾塞213之間。避震體270可套於避震管263外且位於抵頂面2613與下管210的第二端之間,特別是抵頂於抵頂面2613與下管尾塞213之間。如此,當有外力產生時,避震軸心261可於避震管263內移動,以使抵頂面2613壓縮避震體270,進而能達到避震效果。
請參閱第9圖及第10圖,其中第9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300的爆炸示意圖,第10圖繪示第9圖第三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300的剖視示意圖。伸縮桿結構300與第一實施例的伸縮桿結構100類似,以下僅說明不同處,而相同處不再贅述。
伸縮桿結構300可包含一避震管363,避震管363位於控制模組與下管310的第二端之間,控制模組的閥管351連接於避震軸心361的一端,避震軸心361的另一端可位移地插設避震管363內。具體地,避震軸心361的結構可如第二實施例的避震軸心261而包含第一段3611及第二段3612,第二段3612用以插設於避震管363,細節不再贅述。
如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伸縮桿結構300可包含一襯管390、一復位彈簧380及一避震體370。襯管390套設於避震管363外,襯管390包含一上凸緣391抵接於卡合尾塞342。復位彈簧380套設於襯管390外且位於上凸緣391及下管310的第二端之間,特別是抵頂於上凸緣391與下管尾塞313之間。避震體370套設於避震軸心361且抵頂於閥管351與卡合尾塞342之間。仔細而言,在第三實施例中,是讓襯管390直接抵接於卡合尾塞342,而讓避震軸心361的第一段3611位於卡合管340內,如此避震體370亦可位於卡合管340內。由於避震軸心361的第二段3612是凸出於卡合尾塞342而可於避震管363內移動,故當有外力產生時,閥管351會直接壓縮避震體370以達避震效果。
請參閱第11圖,其中第1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種自行車400的立體示意圖。自行車400包含一車架410、一椅墊420以及二車輪430。車架410包含一伸縮桿結構411,椅墊420設置於上管,車輪430設置於車架410。伸縮桿結構411可以是如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伸縮桿結構100、200、300,細節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12圖及第13圖,其中第12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五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500連接一豎桿B1的立體示意圖,第13圖繪示第12圖第五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500連接豎桿B1的局部剖視示意圖。伸縮桿結構500可包含上管520及下管510,下管510可插入自行車的頭管,上管520供豎桿B1可拆地連接。伸縮桿結構500的其他結構可和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伸縮桿結構100、200、300相同,細節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14圖,其中第14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六實施例之一種自行車600的立體示意圖。自行車600包含一車架610、一把手640以及一豎桿650,車架610包含伸縮桿結構611,伸縮桿結構611插入車架610的頭管且連接豎桿650,把手640可穿設於豎桿650,如此,自行車的頭管亦可避震。其他與前述實施例類似的細節不再贅述。
由上述的實施例可知,透過上管、控制模組及避震軸心可相對下管移動的結構,可壓縮避震體,進而達到避震效果。此外,避震體所處的避震區的大小可被調整,而能進一步達到調整阻尼軟硬的效果。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11,500,611:伸縮桿結構 110,210,310,510:下管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13,213,313:下管尾塞 120,520:上管 130:線體 140,340:卡合管 141:卡合部 142,242,342:卡合尾塞 143:卡合管體 150:控制模組 151,251,351:閥管 1511:容置孔 1512:閥管本體 152:抵頂件 153:控制閥 1531:環槽 154:控制彈簧 155:閥管襯套 156:彈性環 160,260:避震軸組 161,261,361:避震軸心 162:避震底塞 170,270,370:避震體 180,280,380:復位彈簧 190,390:襯管 191,391:上凸緣 2611,3611:第一段 2612,3612:第二段 2613:抵頂面 263,363:避震管 2631:螺環 2632:避震管體 400,600:自行車 410,610:車架 420:椅墊 430:車輪 640:把手 650,B1:豎桿 X1:軸線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第3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一剖視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局部放大剖視示意圖; 第5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第6圖繪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又一剖視示意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第8圖繪示第7圖第二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第10圖繪示第9圖第三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種自行車的立體示意圖; 第12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五實施例之一種伸縮桿結構連接一豎桿的立體示意圖; 第13圖繪示第12圖第五實施例之伸縮桿結構連接豎桿的局部剖視示意圖;以及 第14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第六實施例之一種自行車的立體示意圖。
100:伸縮桿結構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13:下管尾塞
120:上管
142:卡合尾塞
143:卡合管體
150:控制模組
151:閥管
1511:容置孔
1512:閥管本體
152:抵頂件
153:控制閥
1531:環槽
154:控制彈簧
155:閥管襯套
156:彈性環
160:避震軸組
161:避震軸心
162:避震底塞
170:避震體
180:復位彈簧
190:襯管
191:上凸緣

Claims (10)

  1. 一種伸縮桿結構,包含: 一下管,包含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上管,自該下管的該第一端插入該下管內部且用以相對該下管移動,該上管與該下管界定出一容置空間; 至少二卡合部,位於該容置空間且與該上管連動,該些卡合部沿該上管的一軸線排列; 一控制模組,位於該容置空間且包含一抵頂件,該抵頂件可選擇地與該些卡合部中的不同者卡合以改變該上管相對該下管的高度; 一避震軸心,一端連接該控制模組且沿該軸線朝該下管的該第二端延伸;以及 一避震體,位於該控制模組與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 其中,當該抵頂件與其中一該卡合部卡合時,該上管限位於該控制模組,當該上管及該下管中至少一者受一外力影響時,該上管、該控制模組及該避震軸心相對該下管沿該軸線移動,壓縮該避震體以進行避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伸縮桿結構,更包含: 一避震底塞,連接於該避震軸心的另一端; 其中,該避震體位於該避震底塞及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伸縮桿結構,其中,該避震底塞及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形成一避震區,該避震區的大小用以被調整以改變該避震體的預壓力。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伸縮桿結構,更包含: 一襯管,套設於該避震軸心且包含一上凸緣,該上凸緣鄰近於該控制模組;以及 一復位彈簧,套設於該襯管外且抵頂於該上凸緣及該避震底塞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伸縮桿結構,更包含一避震管,該避震管位於該控制模組與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該避震軸心的另一端可位移地插設該避震管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伸縮桿結構,更包含一卡合管,該些卡合部凹設於該卡合管的一內周面,該卡合管包含一卡合尾塞,該卡合尾塞卡合於該卡合管的一尾端,該控制模組更包含一閥管用以限位該抵頂件,該閥管連接於該避震軸心的該一端,該避震體套設於該避震軸心且抵頂於該閥管與該卡合尾塞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伸縮桿結構,更包含: 一襯管,套設於該避震管外,該襯管包含一上凸緣抵接於該卡合尾塞;以及 一復位彈簧,套設於該襯管外且位於該上凸緣及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伸縮桿結構,其中,該避震軸心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該第一段連接於該閥管,該第二段連接於該第一段,該第一段的一第一直徑大於該第二段的一第二直徑,且該第二段用以插入該避震管。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伸縮桿結構,更包含: 一避震管,位於該避震軸心的下方且供該避震軸心可位移地插設;以及 一復位彈簧,套設於該避震管及該避震軸心外且位於該控制模組及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 其中,該避震軸心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該第一段連接於該控制模組,該第二段連接於該第一段,該第一段的一第一直徑大於該第二段的一第二直徑以形成一抵頂面,該避震體套設於該避震管外且位於該抵頂面與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
  10. 一種自行車,包含: 一車架,包含一伸縮桿結構,該伸縮桿結構包含: 一下管,包含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上管,自該下管的該第一端插入該下管內部且用以相對該下管移動,該上管與該下管界定出一容置空間; 一控制模組,位於該容置空間,且該控制模組選擇性限位於該上管的不同位置以改變該上管相對該下管的高度; 一避震軸心,一端連接該控制模組且沿該上管的一軸線朝該下管的該第二端延伸;及 一避震體,位於該控制模組與該下管的該第二端之間;以及 二車輪,設置於該車架; 其中,在該控制模組限位於該上管的狀態下,當該上管及該下管中至少一者受一外力影響時,該上管、該控制模組及該避震軸心相對該下管沿該軸線移動,壓縮該避震體以進行避震。
TW112211564U 2023-10-26 2023-10-26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TWM653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1564U TWM653966U (zh) 2023-10-26 2023-10-26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1564U TWM653966U (zh) 2023-10-26 2023-10-26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966U true TWM653966U (zh) 2024-04-11

Family

ID=9161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11564U TWM653966U (zh) 2023-10-26 2023-10-26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3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36170A (en) Shock absorbing bicycle seat mounting post assembly
US5236169A (en) Adjustable height shock absorbing bicycle seat mounting post assembly
US9988124B2 (en) Suspension assembly
US20100224454A1 (en) Stepless pressure-varying shock absorber
US5470090A (en) Precision suspension fork for bicylces
US8191692B2 (en) Cylinder apparatus
US8123006B1 (en) Lightweight gas spring design with volume compensator incorporated into a suspension fork for two wheeled vehicles
JP2002532313A (ja) オートバイ・サスペンション構成要素
US9957008B1 (en) Bicycle seatpost structure
US11834121B2 (en) Bicycle dropper seat post assembly with a bottom mounted gas spring cartridge
US5634652A (en) Bicycle suspension
US20240060544A1 (en) Combined Air Spring and Damper
TWM653966U (zh) 伸縮桿結構及自行車
US7101403B2 (en) Vibration-absorbing device for an artificial lower limb
US11891151B1 (en) Bicycle shock absorbing and buffering structure
US20070215370A1 (en) Shock-Absorbing Structure for Pneumatic Tool
JPS6222018B2 (zh)
TWI670428B (zh) 自行車避震器氣壓平衡裝置
JP5481361B2 (ja) 流体圧緩衝器
JP6381221B2 (ja) 緩衝部材
CN210149479U (zh) 自行车车首结构
CN220884624U (zh) 用于自行车的伸缩座管
US11181162B2 (en) Shock absorber
CN213768875U (zh) 一种滑板车前轮减震结构
CN109882535B (zh) 自行车避震器气压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