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365U - 連結式瓶蓋 - Google Patents

連結式瓶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365U
TWM653365U TW112207355U TW112207355U TWM653365U TW M653365 U TWM653365 U TW M653365U TW 112207355 U TW112207355 U TW 112207355U TW 112207355 U TW112207355 U TW 112207355U TW M653365 U TWM653365 U TW M65336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reakable
arc length
bottle cap
retaining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7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德裕
莊宗雍
曾志鴻
Original Assignee
欣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欣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欣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3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365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連結式瓶蓋,包括:圍繞一軸線延伸的一側壁以及佈置在該側壁一端部的一橫向壁;沿著該側壁的低端圓周並圍繞該軸線延伸一分離線,一保持環和一封閉元件分別位於該分離線的相對兩側上;封閉元件由該側壁和該橫向壁之組合所定義;該保持環被錨定在一容器的一頸部,該封閉元件能夠與該頸部可移除地接合,以打開或封閉該容器;該分離線在圓周方向上被中斷,據以在該側壁和該保持環之間形成一結合部,沿著該分離線設置多個可斷裂橋接件;該保持環設一切口線;該切口線的延伸弧長大於該結合部的延伸弧長;沿著該切口線設置數個可斷裂元件;該分離線和該切口線之間形成一不斷裂連接帶;該不斷裂連接帶將該保持環結合到該結合部。

Description

連結式瓶蓋
本創作是一種塑料製容器蓋,其特徵是封閉元件和保持環之間有不斷裂的連結。
用於瓶子的蓋包括杯形主體,該杯形主體設有內螺紋,適於與瓶子的頸部的外螺紋接合。蓋還設有封環,該封環通過多個可斷裂架橋點連接到杯形主體的底緣。第一次打開蓋時,杯形主體可以由使用者擰開,杯形主體由於可斷裂架橋點斷裂而與封環分離,封環保持在瓶子的頸部。隨後,可將杯形主體再次擰回瓶子的頸部以重新封閉瓶子。
瓶子被清空後,使用者易將杯形主體扔在地上,而瓶子連同封環一起被丟棄在垃圾箱中。
為了克服這個缺點,提出了杯形主體和封環之間有不斷裂的連結(鉸接件),從而防止杯形主體脫離瓶子。
相關先前技術如下:
專利WO2021/014287,其特徵為:分離線(4)沿著瓶蓋圓周延伸,分離線(4)中具有一個結合部分(8),切口線(21)位於分離線(4)之下,切口線(21)環繞保持環(5)的部分圓周,在分離線(4)和切口線(21)之間形成連接帶(29,30)。分離線(4)設置有多個可斷裂橋接件(7),沿著切口線(21)設置有多個可斷裂元件(70),可斷裂橋接件(7)和可斷裂元件(70)在第一次打開蓋時斷裂。可斷裂元件(70) 佈置在相對於可斷裂橋接件(7)圍繞所述軸線(Z)在角度上偏移的位置。
本創作的目的是改進上述已知類型的瓶蓋。
本創作的技術手段和功效:
一種連結式瓶蓋,包括:圍繞一軸線延伸的一側壁以及佈置在該側壁的一個端部的一橫向壁;沿著該側壁的低端圓周並圍繞該軸線延伸一分離線,一保持環和一封閉元件分別位於該分離線的相對兩側上;一封閉元件由該側壁和該橫向壁之組合所定義;該保持環被錨定在一容器的一頸部,該封閉元件能夠與該頸部可移除地接合,以打開或封閉該容器;該分離線在圓周方向上被中斷,據以在該側壁和該保持環之間形成一結合部;該結合部具有圍繞該軸線的一延伸弧長;沿著該分離線設置多個可斷裂橋接件;該可斷裂橋接件在第一次打開該瓶蓋時斷裂;該保持環設一切口線;該切口線介於該分離線和該保持環的一自由邊緣之間;該切口線具有圍繞該軸線的一延伸弧長,該切口線的延伸弧長大於該結合部的延伸弧長;沿著該切口線設置數個可斷裂元件;該可斷裂元件在第一次打開該瓶蓋時斷裂;該可斷裂元件圍繞該軸線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1,該可斷裂橋接件圍繞該軸線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2,位置彼此相鄰的該可斷裂橋接件和該可斷裂元件圍繞該軸線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3,其中,θ1=θ2=θ3;該分離線對應到該切口線的部分沒有佈置該可斷裂橋接件;該分離線和該切口線之間形成一不斷裂連接帶;該不斷裂連接帶將該保持環結合到該結合部。
在第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切口線可斷裂元件的數量是三個。
在第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其中一個該可斷裂元件與該結合部的中 心線對齊。
本創作以上技術特徵的目的之一是藉由切口線設置可斷裂元件,瓶蓋經由封蓋機結合到容器的頸部時,切口線不會被意外撐開,從而保持不斷裂連接帶和保持環的穩定性,並且使保持環可以順利的被錨定在容器的頸部。
本創作上述技術特徵的目的之二是,即便切口線設置可斷裂元件,在使用者第一次擰開瓶蓋時,可斷裂橋接件和可斷裂元件可同時被張緊而斷開,擰開瓶蓋是容易的。
本創作上述技術特徵的目的之三是,使用者第一次擰開瓶蓋時,切口線的可斷裂元件起到了支持不斷裂連接帶的作用,防止不斷裂連接帶隨著擰開瓶子的扭力而扭曲或變形。
本創作上述技術特徵的目的之四是,通過不斷裂連接帶,封閉元件脫離容器的頸部時,仍然與保持環連接,而不會脫離容器,避免封閉元件獨立而被使用者隨意丟棄在地上。
在第二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切口線可斷裂元件的數量是三個。
在第二個較佳實施例中,該結合部相對於該切口線居中。
本創作第二個較佳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可斷裂元件能夠較容易的平均分佈於切口線。
在第三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切口線的該延伸弧長與該結合部的該延伸弧長的比例為6:1至10:1。
在第三個較佳實施例中,該結合部的該延伸弧長為3mm至5mm;該切口線的該延伸弧長為22mm至30mm。
在第三個較佳實施例中,該不斷裂連接帶以平行於該軸線的方向定義一高度,該高度的範圍值在1.2mm至1.5mm。
本創作第三個較佳實施例的目的是使不斷裂連接帶的長度被控制在一個較短的範圍內,在打開瓶蓋後,可將封閉元件移動到相對於頸部的側向位置,但不至於過度的遠離頸部,且封閉元件可以進一步向後旋轉。
11:頸部
12:圓形擴大部
21:側壁
22:橫向壁
23:內螺紋
24:外螺紋
25:封閉元件
26:分離線
27:保持環
28:限制元件
29:自由邊緣
30:可斷裂橋接件
31:結合部
32:切口線
33:可斷裂元件
34:不斷裂連接帶
A:切口線圍繞軸線測量的延伸弧長
L:結合部的中心線
P1:分離線對應到切口線的部分
P2:分離線對應到切口線的部分
H:不斷裂連接帶的高度
W:結合部圍繞軸線的延伸弧長
Z:軸線
θ1:可斷裂元件圍繞軸線的佈置弧長
θ2:可斷裂橋接件圍繞軸線的佈置弧長
θ3:可斷裂橋接件和可斷裂元件圍繞軸線的佈置弧長
〔圖1〕本創作瓶蓋在封閉位置的側視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本創作瓶蓋結合在容器的頸部的側視圖和剖面圖。
〔圖4〕為圖2中IV-IV截面線的剖視圖。
〔圖5〕本創作瓶蓋在開啟位置的側視圖。
〔圖6〕本創作瓶蓋打開的示意圖。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主要技術內容,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說明之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製。
圖1至圖3出示了用於封閉容器(具體地,該容器是容納諸如飲品的液體物質的瓶子)的瓶蓋。瓶蓋由聚合材料製成。任何適於模制的聚合材料均可用於製做該瓶蓋。圖1和圖3出示了處於封閉位置的瓶蓋。瓶蓋在離開生產線時處於封閉位置並準備應用在容器的瓶口上。
瓶蓋包括圍繞軸線Z延伸的側壁21以及佈置在側壁21的一個端部 處以封閉該端部的橫向壁22。橫向壁22垂直於軸線Z。橫向壁22在平面視圖中具有大致圓形的形狀。側壁21的一部分設置多數的滾花線。該滾花線平行於軸線Z延伸,其有助於使用者抓握瓶蓋或者有助於封蓋機將瓶蓋應用到待封閉的容器上。側壁21在其內表面上具有內螺紋23,與形成在容器的瓶口上的外螺紋24接合。側壁21和橫向壁22之組合被定義為封閉元件25。
瓶蓋具有沿著側壁21低端圓周並圍繞軸線Z延伸的分離線26。分離線26在瓶蓋上區分了保持環27和側壁21。換言之,保持環27和側壁21位於分離線26的相對兩側上。如以下更詳細描述的,當瓶蓋被帶到打開位置時,側壁21沿分離線26與保持環27分離。保持環27在內側設置有限制元件28。保持環27具有一自由邊緣29。限制元件28可以成形為類似于圍繞自由邊緣29朝向保持環27的內側彎曲的環形元件。在未示出的替代實施例中可以存在多個限制元件28,這些限制元件28成形為類似從自由邊緣29突出並且朝向保持環27的內側彎曲的凸片。
沿著分離線26設置多個可斷裂橋接件30,這些可斷裂橋接件30將保持環27連接到側壁21。可斷裂橋接件30在瓶蓋第一次打開時斷裂,以表示不再完好無損。
分離線26不圍繞軸線Z延伸整個360°的角度。分離線26在周向方向上被中斷,以便在側壁21和保持環27之間形成一結合部31。通過該結合部31將保持環27結合至側壁21。結合部31具有圍繞軸線Z的延伸弧長W。該延伸弧長W為3mm至5mm。
在保持環27具有切口線32。更詳細地,切口線32介於分離線26和自由邊緣29之間。結合部31相對於切口線32居中。更詳細的,分離線26的 中點和結合部31的中心線L在平行於軸線Z的方向上彼此對齊。但這條件不是必需的,這是因為即使切口線32相對於結合部31的不精確居中地定位也是被允許的。切口線32和分離線26可以彼此平行,但這條件不是必需的。
切口線32具有圍繞軸線Z測量的延伸弧長A,該切口線32的延伸弧長A大於該結合部31的延伸弧長W。切口線32的延伸弧長A與結合部31的延伸弧長W的優選比例為6:1至10:1。切口線32的延伸弧長A可以為22mm至30mm。優選為22mm。
分離線26和切口線32成形為穿過側壁21和保持環27的整個厚度的貫穿切口。在第一次打開該瓶蓋之前,分離線26和切口線32保持切口邊緣接觸,由此防止灰塵和污垢進入該瓶蓋的內部。
圖4,沿著切口線32設置數個可斷裂元件33。可斷裂元件33在第一次打開瓶蓋時斷裂。該可斷裂元件33圍繞該軸線Z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1,該可斷裂橋接件30圍繞該軸線Z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2,位置彼此相鄰的該可斷裂橋接件30和該可斷裂元件33圍繞軸線Z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3,其中,θ1=θ2=θ3;切口線32可斷裂元件33的具體數量可以是三個。其中一個可斷裂元件33與結合部31的中心線L對齊。
圖2,在切口線32具有可斷裂元件33的條件下,分離線26對應到切口線32的部分P1,P2沒有佈置可斷裂橋接件30。
分離線26和切口線32之間形成一個不斷裂連接帶34。不斷裂連接帶34的一側通過結合部31連接到側壁21。不斷裂連接帶34另一側通過可斷裂元33連接到保持環27。不斷裂連接帶34以平行於軸線Z的方向定義一高度H,該高度H的範圍值在1.2mm至1.5mm,優選為1.3mm。
在圖2中示出的是處於封閉位置中的瓶蓋裝配在容器的瓶口上。瓶口的頸部11具有一圓形擴大部12,保持環27內側的限制元件28位於圓形擴大部12下方。
圖5,當使用者第一次想要打開容器時,使用者抓握側壁21並使瓶蓋圍繞軸線Z旋轉。最初,封閉元件25和保持環27一起圍繞軸線Z旋轉,隨著螺紋的導引而沿平行於軸線Z的方向遠離頸部11移動。直到限制元件28抵靠該圓形擴大部12。圓形擴大部12防止保持環27沿軸線Z進一步上升。
由使用者擰鬆的封閉元件25繼續沿著軸線Z遠離頸部11移動。因此,可斷裂橋接件30和可斷裂元件33被張緊而斷開。因此,封閉元件25沿著分離線26與保持環27分離。封閉元件25沿著軸線Z繼續移動,不斷裂連接帶34被向上拉動而變形呈梯形形狀。不斷裂連接帶34與側壁21和保持環27兩者隔開,不斷裂連接帶34在切口線32的兩個端部處結合到保持環27。不斷裂連接帶34通過結合部31與側壁21連結。
圖6,繼續擰開封閉元件25,使該封閉元件25從瓶口脫離,瓶口被打開。保持環27仍保持在頸部11。不斷裂連接帶34和結合部31構成封閉元件25與保持環27鉸接。可以將封閉元件25移動到相對於頸部11的側向位置,使得封閉元件25不再與保持環27同軸。封閉元件25可以進一步向後旋轉。
使用後,使用者可以通過與之前描述的操作順序相反的一系列操作將封閉元件25返回到封閉瓶口的位置。
21:側壁
22:橫向壁
25:封閉元件
26:分離線
27:保持環
29:自由邊緣
30:可斷裂橋接件
31:結合部
32:切口線
33:可斷裂元件
34:不斷裂連接帶
Z:軸線

Claims (7)

  1. 一種連結式瓶蓋,包括:圍繞一軸線延伸的一側壁以及佈置在該側壁的一個端部的一橫向壁;沿著該側壁的低端圓周並圍繞該軸線延伸一分離線,一保持環和一封閉元件分別位於該分離線的相對兩側上;一封閉元件由該側壁和該橫向壁之組合所定義;該保持環被錨定在一容器的一頸部,該封閉元件能夠與該頸部可移除地接合,以打開或封閉該容器;其特徵在於:
    該分離線在圓周方向上被中斷,據以在該側壁和該保持環之間形成一結合部;該結合部具有圍繞該軸線的一延伸弧長;沿著該分離線設置多個可斷裂橋接件;該可斷裂橋接件在第一次打開該瓶蓋時斷裂;
    該保持環設一切口線;該切口線介於該分離線和該保持環的一自由邊緣之間;該切口線具有圍繞該軸線的一延伸弧長,該切口線的延伸弧長大於該結合部的延伸弧長;
    沿著該切口線設置數個可斷裂元件;該可斷裂元件在第一次打開該瓶蓋時斷裂;該可斷裂元件圍繞該軸線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1,該可斷裂橋接件圍繞該軸線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2,位置彼此相鄰的該可斷裂橋接件和該可斷裂元件圍繞該軸線的佈置弧長定義為θ3,其中,θ1=θ2=θ3;
    該分離線對應到該切口線的部分沒有佈置該可斷裂橋接件;
    該分離線和該切口線之間形成一不斷裂連接帶;該不斷裂連接帶將該保持環結合到該結合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連結式瓶蓋,其中,該切口線的該可斷裂元件的數量是三個。
  3. 如請求項1所述連結式瓶蓋,其中,其中一個該可斷裂元件與該結合部的中心線對齊。
  4. 如請求項1所述連結式瓶蓋,其中,該結合部相對於該切口線居中。
  5. 如請求項1所述連結式瓶蓋,其中,該切口線的該延伸弧長與該結合部的該延伸弧長的比例為6:1至10:1。
  6. 如請求項1所述連結式瓶蓋,其中,該結合部的該延伸弧長為3mm至5mm;該切口線的該延伸弧長為22mm至30mm。
  7. 如請求項1所述連結式瓶蓋,其中,該不斷裂連接帶以平行於該軸線的方向定義一高度,該高度的範圍值在1.2mm至1.5mm。
TW112207355U 2023-07-13 連結式瓶蓋 TWM65336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365U true TWM653365U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0248B1 (en) A Tamper Evident Spout Unit and a Bag Incorporating the Spout Unit
EP2580138B1 (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JP5230445B2 (ja) 密閉手段
US7398900B2 (en) Dispensing closur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1738911B2 (en) Cap for a container, and a combination of a cap and of a container neck
US4527700A (en) Closure device for a necked container
JP2002511041A (ja) 一体モールド成形されたフリップキャップ蓋装置
CN113924257B (zh) 用于容器的封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258925A1 (en) A cap for closing a container, a combination of a cap and a neck
US20220106081A1 (en) A cap for closing a container, a combination of a cap and a neck
EP4031461A1 (en) A closing cap for a container
EP0879180A1 (en) Threaded closure for pressurized containers
US11697535B2 (en) Cap for a container
CN109153479A (zh) 包括显窃启装置的容器盖
TWM653365U (zh) 連結式瓶蓋
CN114174186A (zh) 用于封闭容器的盖
JP4949004B2 (ja) ピルファープルーフバンド付きキャップ
MXPA03009968A (es) Cierre con sello evidente de manipulacion para recipientes de liquido particularmente botellas.
JP4698881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蓋
US20060266774A1 (en) Dispensing closure
RU2809416C1 (ru) Крышка для емкости
JPS5993658A (ja) ピルフア−プル−フ特性を備えた容器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