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082U - 光學成像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082U
TWM653082U TW112211662U TW112211662U TWM653082U TW M653082 U TWM653082 U TW M653082U TW 112211662 U TW112211662 U TW 112211662U TW 112211662 U TW112211662 U TW 112211662U TW M653082 U TWM653082 U TW M65308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refractive power
nin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1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韓宇
李知秀
張東赫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3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082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光學成像系統。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 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自物體側朝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其中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TTL/2IMH<0.6,以及(2)Fno<1.72,其中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2IMH是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且Fno是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系統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2年12月14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2-0174763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以下說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成像系統。
隨著相機在可攜式終端中的操作已變得越來越重要,正在將各種類型的相機(或模組)安裝於可攜式終端中。
隨著對高解析度影像的需求逐漸增加,構成相機的透鏡的數目亦增大,且可攜式終端的形狀因數(form factor)被小型化。因此,可期望開發一種纖薄的高解析度光學成像系統。
以上資訊僅供作為背景資訊來幫助理解本揭露。關於以上任何內容是否可適合作為本揭露的先前技術,則未做出確定,亦未做出斷言。
提供此新型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新型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物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物的範圍。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自物體側朝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其中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TTL/2IMH<0.6,以及(2)Fno<1.72,其中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2IMH是影像平面的最大有效影像高度,且Fno是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六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四透鏡或第五透鏡中的任一者的物體側表面在近軸區中可具有凹的形狀。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3<T1/T9<3.8,其中T1是第一透鏡的光軸厚度,且T9是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7<TTL/ΣCT<1.9,其中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且ΣC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之和。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5<TTL/ΣAT<2.8,其中TTL 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且ΣA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6<f2/f<-2,其中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且f是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可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9<v1/f1<11,其中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1<Fno*TTL<12,其中Fno是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且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四透鏡,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七透鏡,具有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八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以及第九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其中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自物體側朝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且其中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no<1.72,其中Fno是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4<ΣCT/ΣAT<1.6,其中ΣC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之和,且ΣA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OV*IMH/f<97,其中FOV是光學成像系統的視角,IMH是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1/2,且f是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8<v1-v5<31,其中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TTL/2IMH<0.6,其中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且2IMH是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3<T1/T9<3.8,其中T1是第一透鏡的光軸厚度,且T9是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自物體側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其中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TTL/2IMH<0.6,以及(2)2.5<TTL/ΣAT<2.8,其中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2IMH是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且ΣA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100、200、300、400、500、600:光學成像系統
101、201、301、401、501、601:第一透鏡
102、202、302、402、502、602:第二透鏡
103、203、303、403、503、603:第三透鏡
104、204、304、404、504、604:第四透鏡
105、205、305、405、505、605:第五透鏡
106、206、306、406、506、606:第六透鏡
107、207、307、407、507、607:第七透鏡
108、208、308、408、508、608:第八透鏡
109、209、309、409、509、609:第九透鏡
F:紅外截止濾光器
S:影像感測器
圖1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
圖2示出圖1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3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
圖4示出圖3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5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
圖6示出圖5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7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
圖8示出圖7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9示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
圖10示出圖9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1示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
圖12示出圖11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在圖式及詳細說明通篇中,除非另有闡述或規定,否則相同的圖式參考編號可被理解為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徵及結構。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並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 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內的順序及/或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的操作內的順序及/或操作順序,而是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內的順序及/或操作順序以外,亦可有所改變。作為另一實例,除必需以一次序(例如,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順序及/或操作內的順序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外,可並行地實行操作順序及/或操作內的順序。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省略對已知特徵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體現出來,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僅是為了示出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用於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本文中關於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舉例而言,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但並非所有實例皆限於此。本文中使用的用語「實例」或「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含意,例如片語「在一個實例中」與「在一個實施例中」具有相同的含意,而「在一或多個實例」與「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具有相同的含意。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and/or)」包括相關聯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 多者的任意組合。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用語「包括(comprise或comprises)」、「包含(include或includes)」及「具有(have或has)」指明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或者替代性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交替存在。另外,儘管一個實施例可能陳述了此種用語「包括(comprise或comprises)」、「包含(include或includes)」及「具有(have或has)」來指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亦可能存在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中的一或多者不存在的其他實施例。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組件或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組件、元件或層「上(on)」、「連接至(connected to)」、「耦合至(coupled to)」或「接合至(joined to)」另一組件、元件或層時,所述組件或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組件、元件或層「上」(例如,與所述另一組件、元件或層接觸)、直接「連接至」、直接「耦合至」或直接「接合至」所述另一組件、元件或層,或者可合理地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組件、元件、層。當一組件、元件或層被闡述為「直接」位於所述另一組件、元件或層「上(directly on)」「直接連接至(directly connected to)」、「直接耦合至(directly coupled to)」或「直接接合至(directly joined to)」另一組件、元件或層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組件、元件或層。同樣地, 亦可以前述方式對例如「位於...之間(between)」與「緊接於...之間(immediately between)」以及「相鄰於(adjacent to)」與「緊接相鄰於(immediately adjacent to)」等表達進行解釋。
儘管在本文中可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或者A、B、(a)、(b)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的限制。該些術語中的每一者不用於定義例如對應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的本質、次序或順序,而是僅用於將對應的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與其他的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區分開。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闡述的實例中被稱為第一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聯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除非對應的說明及實施例必需將此種列出者(例如,「A、B及C中的至少一者」)解釋為具有結合的含意,否則片語「A、B及C中的至少一者」、「A、B或C中的至少一者」等旨在具有分離的含意,且該些片語「A、B及C中的至少一者」、「A、B或C中的至少一者」等亦包括可能存在A、B及/或C中的每一者中的一或多者的實例(例如,A、B及C中的每一者中的一或多者的任意組合)。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的含意與本揭露所屬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 具體地在對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的理解的上下文中所通常理解的含意相同。例如在常用字典中所定義的用語等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本申請案的相關技術的上下文及具體而言在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的上下文中的含意一致的含意,且除非在本文中進行明確定義,否則不應將其解釋為具有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意。本文中關於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者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而所有實例並非僅限於此。
在隨附於本說明書的圖式中,為進行說明,透鏡的厚度、大小及形狀可被稍微誇大,且具體而言,圖式中所示的球面形狀或非球面形狀可僅為例示性的,但並非僅限於此。
一或多個實例可提供一種用於獲得高解析度影像的纖薄的光學成像系統。
一或多個實例亦可提供一種用於獲取明亮或解析度高的影像及視訊的具有低F數值的光學成像系統。
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沿著光軸設置的九(9)個透鏡。在實例中,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
在所述一或多個實例中,第一透鏡是指最相鄰於物體(或對象)的透鏡,而第九透鏡是指最相鄰於影像平面(或影像感測器)的透鏡。
另外,在所述一或多個實例中,透鏡中的每一者的第一表面意指靠近物體側的表面(或物體側表面),而第二表面意指靠近影像側的表面(或影像側表面)。
在所述一或多個實例中,曲率半徑、厚度、距離、總軌跡長度(Total Track Length,TTL)(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f(焦距)、影像高度(IMH)(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1/2)等的單位均以毫米(mm)來指示,而視角(或視場)(FOV)的單位以度(°)來指示。
另外,在對透鏡形狀的說明中,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凸的此一配置指示所述一個表面的近軸區(靠近光軸的非常窄的區)為凸的,而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凹的此一配置指示所述一個表面的近軸區為凹的。因此,即使在闡述出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凸的時,所述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凹的。相似地,即使在闡述出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凹的時,所述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凸的。
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影像感測器(或成像裝置)以及紅外截止濾光器,影像感測器具有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的影像平面處的將對象的經由光學成像系統入射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的成像表面,紅外截止濾光器阻擋紅外線。在實例中,紅外截止濾光器可設置於稜鏡與影像感測器之間。
另外,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對光量進行調節的光闌。在非限制性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
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多個透鏡可由折射率與空氣的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形成。在實例中,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作為另外一種選擇,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非球面表面可由方程式1來表達。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13-1
在方程式1中,c是對應透鏡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曲線常數,Y是自非球面表面上的任意點至光軸的距離,A至P是依次自第4階至第30階的非球面表面常數,且Z(或垂度(SAG))是自非球面表面上的某點至對應的非球面表面的頂點的在光軸方向上的距離。
構成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自物體側依次可為正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正/負的折射力、正/負的折射力、正/負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正/負的折射力、正的折射力及負的折射力。另外,在實例中,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可為塑膠透鏡。
另外,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以下 條件表達式中的至少一者:[條件表達式1]0<f1/f<1.5
[條件表達式2]-6<f2/f<-2
[條件表達式3]f3/f<10
[條件表達式4]f4/f>-9
[條件表達式5]f5/f<11
[條件表達式6]f6/f<-1
[條件表達式7]-4<f7/f<8
[條件表達式8]0<f8/f<1.5
[條件表達式9]-2<f9/f<0
[條件表達式10]v1-v3<40
[條件表達式11]18<v1-v5<31
[條件表達式12]TTL/f<1.25
[條件表達式13]BFL/f<0.16
[條件表達式14]TTL/2IMH<0.6
[條件表達式15]FOV*IMH/f<97
[條件表達式16]Fno<1.72
[條件表達式17]1.7<TTL/ΣCT<1.9
[條件表達式18]2.5<TTL/ΣAT<2.8
[條件表達式19]1.52<IMH/ΣCT
[條件表達式20]2.1<IMH/ΣAT
[條件表達式21]1.3<f1/ΣCT<1.6
[條件表達式22]1.8<f1/ΣAT<2.3
[條件表達式23]11<Fno*TTL<12
[條件表達式24]1.4<ΣCT/ΣAT<1.6
[條件表達式25]Fno/IMH<3
[條件表達式26]9<v1/f1<11
[條件表達式27]2.3<T1/T9<3.8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f是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f7是第七透鏡的焦距,f8是第八透鏡的焦距,且f9是第九透鏡的焦距。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3是第三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且BFL是自第九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平面的距離。IMH是成像平面的最大有效影像高度且等於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例如,等於影像感測器的成像表面的有效成像區域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FOV是光學成像系統的視角,且Fno是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ΣC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之和,ΣAT是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T1是第一透鏡的光軸厚度,且T9是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
在下文中,將對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各種實施例進行闡述。
圖1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 配置圖,且圖2示出圖1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參照圖1,根據第一實施例,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101、第二透鏡102、第三透鏡103、第四透鏡104、第五透鏡105、第六透鏡106、第七透鏡107、第八透鏡108及第九透鏡109。
第一透鏡10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101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10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102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103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103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104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104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105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105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106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106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107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七透鏡107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八透鏡108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八透鏡108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九透鏡109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九透鏡109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塑膠透鏡。在實例中,所有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均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光闌(未示出)、紅外截止濾光器F及影像感測器S。在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102與第三透鏡103之間。
表1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17-2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18-3
表2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表面值。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18-4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19-5
圖3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且圖4示出圖3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根據第二實施例,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201、第二透鏡202、第三透鏡203、第四透鏡204、第五透鏡205、第六透鏡206、第七透鏡207、第八透鏡208及第九透鏡209。
第一透鏡20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201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20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202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203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203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四透鏡204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204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而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
第五透鏡205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205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206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206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207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七透鏡207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七透鏡207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八透鏡208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八透鏡208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九透鏡209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九透鏡209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包括塑膠透鏡。在實例中,所有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均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包括光闌(未示出)、紅外截止濾光器F及影像感測器S。在非限制性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202與第三透鏡203之間。
表3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0-6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1-8
表4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表面值。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1-9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2-10
圖5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且圖6是圖5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301、第二透鏡302、第三透鏡303、第四透鏡304、第五透鏡305、第六透鏡306、第七透鏡307、第八透鏡308及第九透鏡309。
第一透鏡30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301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30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302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303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303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304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四透鏡304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而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
第五透鏡305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五透鏡305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306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306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307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七透鏡307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八透鏡308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八透鏡308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九透鏡309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九透鏡309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包括塑膠透鏡。在非限制性實例中,所有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均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包括光闌(未示出)、紅外截止濾光器F及影像感測器S。在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302與第三透鏡303之間。
表5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4-11
表6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表面值。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4-12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5-13
圖7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且圖8示出圖7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401、第二透鏡402、第三透鏡403、第四透鏡404、第五透鏡405、第六透鏡406、第七透鏡407、第八透鏡408及第九透鏡409。
第一透鏡40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401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40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402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403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403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四透鏡404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404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而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
第五透鏡405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五透鏡405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406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406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407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七透鏡407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八透鏡408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八透鏡408的第一 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九透鏡409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九透鏡409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可包括塑膠透鏡。在實例中,所有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均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可包括光闌(未示出)、紅外截止濾光器F及影像感測器S。在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402與第三透鏡403之間。
表7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7-14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8-15
表8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表面值。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28-16
圖9示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且圖10示出圖9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0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501、第二透鏡502、第三透鏡503、第四透鏡504、第五透鏡505、第六透鏡506、第七透鏡507、第八透鏡508及第九透鏡509。
第一透鏡50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501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50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502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503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503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而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504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504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505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505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506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506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 為凹的。
第七透鏡507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七透鏡507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八透鏡508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八透鏡508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九透鏡509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九透鏡509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均可為凹的。
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0可包括塑膠透鏡。在實例中,所有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均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0可包括光闌(未示出)、紅外截止濾光器F及影像感測器S。在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502與第三透鏡503之間。
表9示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0-17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1-18
表10示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表面值。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1-19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2-20
圖11示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圖,且圖12示出圖11中所示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600可包括自物體側至成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601、第二透鏡602、第三透鏡603、第四透鏡604、第五透鏡605、第六透鏡606、第七透鏡607、第八透鏡608及第九透鏡609。
第一透鏡60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601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60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602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603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603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四透鏡604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604的第一 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605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605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而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606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606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607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七透鏡607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八透鏡608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八透鏡608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第九透鏡609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九透鏡609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凸的,而第九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中可為凹的。
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600可包括塑膠透鏡。在實例中,所有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均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另外,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600可包括光闌(未示出)、紅外截止濾光器F及影像感測器S。在實例中,光闌可設置於第二透鏡602與第三透鏡603之間。
表11示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4-21
表12示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表面值。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4-22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5-23
表13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性質。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5-24
Figure 112211662-A0305-02-0036-25
儘管根據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具有纖薄的厚度,但所述光學成像系統亦可達成高解析度影像。
另外,根據實施例的實例性光學成像系統可藉由具有低F數值來獲取明亮或解析度高的影像及視訊。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各種形式及細節上的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應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應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實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亦可達成適合的結果。
因此,除以上揭露內容以外,本揭露的範圍亦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應被解釋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0:光學成像系統
101:第一透鏡
102:第二透鏡
103:第三透鏡
104:第四透鏡
105:第五透鏡
106:第六透鏡
107:第七透鏡
108:第八透鏡
109:第九透鏡
F:紅外截止濾光器
S:影像感測器

Claims (17)

  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自物體側朝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TTL/2IMH<0.6,以及(2)Fno<1.72,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影像平面的距離,2IMH是所述影像平面的最大有效影像高度,且Fno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其中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其中所述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四透鏡或所述第五透鏡中的任一者的物體側表面在近軸區中具有凹的形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3<T1/T9<3.8,其中T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光軸厚度,且T9是所述第九透鏡 的光軸厚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7<TTL/ΣCT<1.9,其中ΣCT是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之和。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5<TTL/ΣAT<2.8,其中ΣAT是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6<f2/f<-2,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七透鏡及所述第八透鏡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9<v1/f1<11,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1<Fno*TTL<12。
  1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四透鏡,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七透鏡,具有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八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以及第九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自物體側朝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且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no<1.72,其中Fno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4<ΣCT/ΣAT<1.6, 其中ΣCT是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之和,且ΣAT是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FOV*IMH/f<97,其中FOV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視角,IMH是所述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1/2,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8<v1-v5<31,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TTL/2IMH<0.6,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影像平面的距離,且2IMH是所述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3<T1/T9<3.8,其中T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光軸厚度,且T9是所述第九透鏡的光軸厚度。
  17.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自物體側朝向影像平面依序排列,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TTL/2IMH<0.6,以及(2)2.5<TTL/ΣAT<2.8,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影像平面的距離,2IMH是所述影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且ΣAT是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光軸間隔之和。
TW112211662U 2022-12-14 2023-10-27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30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74763A KR20240091635A (ko) 2022-12-14 2022-12-14 촬상 광학계
KR10-2022-0174763 2022-1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082U true TWM653082U (zh) 2024-03-21

Family

ID=9126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11662U TWM653082U (zh) 2022-12-14 2023-10-27 光學成像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01472A1 (zh)
KR (1) KR20240091635A (zh)
CN (2) CN118192051A (zh)
TW (1) TWM65308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91635A (ko) 2024-06-21
CN221175111U (zh) 2024-06-18
US20240201472A1 (en) 2024-06-20
CN118192051A (zh) 2024-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3016B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110658609B (zh) 光学系统
CN10815291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I611205B (zh) 光學系統
TWI757869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201518767A (zh) 透鏡模組
TW202240236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2412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51905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83871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6971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75415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5099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31003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3082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424573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40867B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22135184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I84590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43131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5355U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電子裝置
TWI796350B (zh) 光學鏡頭
TWM655366U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電子裝置
TWM657345U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包含此光學成像系統的電子裝置
TWM647458U (zh) 光學成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