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0998U -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0998U
TWM650998U TW112207036U TW112207036U TWM650998U TW M650998 U TWM650998 U TW M650998U TW 112207036 U TW112207036 U TW 112207036U TW 112207036 U TW112207036 U TW 112207036U TW M650998 U TWM650998 U TW M65099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ending
piece body
electronic product
folding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7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呂浩瑋
Original Assignee
士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士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士覺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7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0998U/zh
Priority to CN202321916494.9U priority patent/CN220775878U/zh
Publication of TWM650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099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包含:一主片體、一連接片體、一第一彎折片體、一第二彎折片體、以及一第三彎折片體,主片體與電子產品暫時性接合,連接片體與主片體接合,第一彎折片體以一第一翻折線與連接片體接合,並進一步具有一第一子彎折部及一第二子彎折部,第二彎折片體以一第二翻折線與第一彎折片體接合,並進一步具有一第三子彎折部、一第四子彎折部及一第五子彎折部,第三彎折片體以一第三翻折線與第二彎折片體接合,並進一步具有一第六子彎折部及一第七子彎折部,其中連接片體、第一翻折線及第一彎折片體所形成的一第一面積,與第二彎折片體、第三翻折線及第三彎折片體所形成的一第二面積係大致上相等。

Description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本新型係為支撐裝置之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支撐行動裝置或電腦設備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手持行動裝置及電腦設備,如手機、平板等所帶來之巨大便利性,使得現今人們的生活已逐漸離不開這些裝置。然而,若是需要利用行動裝置及電腦設備長時間觀看如影片或資料等內容時,使用者則需要一直拿著行動裝置及電腦設備,較為不便;再者,市面上雖有各種手機或平板的支撐架,但由於支撐架屬於額外的物件,攜帶性不佳。有鑑於此,本新型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並憑其從事該項產業多年之累積經驗,進而提供一種電子產品支撐裝置,結合保護殼與支撐架的功能,以期可以改善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具有簡潔的結構設計,以便於將行動裝置或電腦設備以一角度與一平面形成大致直立的狀態,以減輕使用者的手部與肩頸的負擔。
本電子產品支撐裝置,用於暫時性支撐一電子產品於一平面上,包含:一主片體,該主片體與該電子產品暫時性接合;一連接片體,該 連接片體與該主片體接合;一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一彎折片體以一第一翻折線與該連接片體接合,該第一彎折片體進一步具有一第一子彎折部及一第二子彎折部;一第二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以一第二翻折線與該第一彎折片體接合,該第二彎折片體進一步具有一第三子彎折部、一第四子彎折部及一第五子彎折部;以及一第三彎折片體,該第三彎折片體以一第三翻折線與該第二彎折片體接合,該第三彎折片體進一步具有一第六子彎折部及一第七子彎折部,其中該連接片體、該第一翻折線及該第一彎折片體所形成的一第一面積,與該第二彎折片體、該第三翻折線及該第三彎折片體所形成的一第二面積係大致上相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子彎折部以一第一子翻折線與該第二子彎折部接合,該第三子彎折部以一第二子翻折線與該第四子彎折部接合,該第六子彎折部以該第二子翻折線與該第七子彎折部接合,該第四子彎折部以一第三子翻折線與該第五子彎折部接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子彎折部及該第五子彎折部係相對於該第二翻折線互相對稱,並各自相對於該第二翻折線形成為一直角三角形。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三子彎折部、該第六子彎折部及該第三翻折線的一部分所形成的一第三面積,係佔據該第二面積的三分之二以內。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六子彎折部的至少一部分及該第七子彎折部的至少一部分各自包含一磁性物質。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連接片體、該第一彎折片體及該第二彎 折片體的至少一部分各自包含一能夠與該磁性物質相吸附的物質。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收折狀態與一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收折狀態時,該主片體與該連接片體、該第一翻折線及該第一彎折片體互相重疊,形成一第一片狀結構,該第一片狀結構具有該第一面積,該第二彎折片體、該第三翻折線及該第三彎折片體形成一第二片狀結構,該第二片狀結構具有該第二面積,且該第二片狀結構覆蓋於該第一片狀結構之上,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使用狀態時,該主片體、該連接片體、該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及該第三彎折片體共同形成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將該主片體以一角度支撐於一平面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第一使用狀態時,該連接片體藉由該第一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及該第三彎折片體藉由該第二翻折線及該第三翻折線向內彎折,該第三彎折片體的一外側與該主片體的一外側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以形成該支撐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第二使用狀態時,該連接片體藉由該第一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及該第三彎折片體藉由該第二翻折線及該第三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三彎折片體的一內側與該連接片體的一外側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以形成該支撐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三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第三使用狀態時,該第三子彎折部及 該第六子彎折部暫時性接合在該連接片體及該第一子彎折部的至少一部分,該第二子彎折部藉由該第一子翻折線、該第五子彎折部藉由該第三子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四子彎折部與該第七子彎折部藉由該第二子翻折線向外彎折,以與該連接片體及該第一子彎折部形成該支撐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主片體的一面積等於或小於該第一面積。
1: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10:主片體
20:連接片體
30:第一彎折片體
301:第一子彎折部
302:第二子彎折部
40:第二彎折片體
401:第三子彎折部
402:第四子彎折部
403:第五子彎折部
50:第三彎折片體
501:第六子彎折部
502:第七子彎折部
601:第一翻折線
602:第二翻折線
603:第三翻折線
701:第一子翻折線
702:第二子翻折線
703:第三子翻折線
80:支撐結構
80’:支撐結構
80”:支撐結構
第1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1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後視圖。
第1C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1D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於收折狀態之立體圖。
第2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
第2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的另一使用方式之立體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使用狀態圖。
第4A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又一使用狀態圖。
第4B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又一使用狀態圖的另一視角之立體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清楚了解本創作之內容,謹以下列說明 搭配圖式,敬請參閱。
請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前視圖、後視圖、及立體圖。如圖所示,本創作揭露一種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用於在一平面,例如桌面上,支撐一大型片狀物體,如手機、平板電腦、書籍等,使其成為與該平面形成一夾角的大致直立狀態,以減輕使用者的手部與肩頸的負擔。本創作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用於暫時性支撐一電子產品於一平面上,包含:主片體10、連接片體20、第一彎折片體30、第二彎折片體40以及第三彎折片體50,主片體10與電子產品暫時性接合;連接片體20與主片體10接合;第一彎折片體30以第一翻折線601與連接片體20接合,並進一步具有第一子彎折部301及第二子彎折部302;第二彎折片體40以第二翻折線602與第一彎折片體30接合,並進一步具有第三子彎折部401、第四子彎折部402及第五子彎折部403;第三彎折片體50以第三翻折線603與第二彎折片體40接合,並進一步具有第六子彎折部501及第七子彎折部502,其中連接片體20、第一翻折線601及第一彎折片體30所形成的第一面積,與第二彎折片體40、第三翻折線603及第三彎折片體50所形成的第二面積大致上相等。
請參考第1B圖,第一子彎折部301以第一子翻折線701與第二子彎折部302接合,第三子彎折部401以第二子翻折線702與第四子彎折部402接合,第六子彎折部501也以第二子翻折線702與第七子彎折部502接合,第四子彎折部402以第三子翻折線703與第五子彎折部403接合。
如第1B圖所示,第二子彎折部302及第五子彎折部403係相對於第二翻折線602互相對稱,並各自相對於第二翻折線602形成大致為直 角三角形的形狀。
更進一步而言,第三子彎折部401、第六子彎折部501及第三翻折線603的一部分所形成的第三面積,係佔據第二面積的三分之二以內,如第1B圖所示。
順帶說明,第六子彎折部501的至少一部分及第七子彎折部502的至少一部分各自包含磁性物質,而連接片體20、第一彎折片體30及第二彎折片體40的至少一部分各自包含能夠與磁性物質相吸附的物質。
請參考第1D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於收折狀態之立體圖;第2A-2B圖,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及另一使用方式之立體圖;第3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使用狀態圖;以及第4A-4B圖,分別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又一使用狀態圖及另一視角之立體圖。本創作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進一步包含了收折狀態與使用狀態,當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處於收折狀態時,如第1D圖所示,主片體10與連接片體20、第一翻折線601及第一彎折片體30互相重疊,形成具有第一面積的第一片狀結構,第二彎折片體40、第三翻折線603及第三彎折片體50形成具有該第二面積的第二片狀結構,且第二片狀結構覆蓋於該第一片狀結構之上,當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處於使用狀態時,如第2A-2B圖、第3圖及第4A-4B圖所示,主片體10、連接片體20、第一彎折片體30、第二彎折片體40及第三彎折片體50共同形成一支撐結構,將主片體10以一角度支撐於平面上。
請參考第2A-2B圖,本創作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進一步包含第一使用狀態,當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處於第一使用狀態時,連接片體20藉由第一翻折線601向外彎折,該第一彎折片體30、該第二彎折片體40及該 第三彎折片體50藉由該第二翻折線602及該第三翻折線603向內彎折,該第三彎折片體50的一外側與該主片體10的一外側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以形成支撐結構80。如第2B圖所示,相同的支撐結構80亦可以另一角度放置,便於打字。
請參考第3圖,本創作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進一步包含第二使用狀態,當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處於該第二使用狀態時,連接片體20藉由第一翻折線601向外彎折,第一彎折片體30、第二彎折片體40及第三彎折片體50藉由第二翻折線602及該第三翻折線603向外彎折,第三彎折片體50的一內側與連接片體20的一外側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以形成支撐結構80’。此時與電子產品暫時性接合的主片體10的位置較為抬升,形成更舒適的觀看角度。
請參考第4A-4B圖,並結合第1B圖之說明,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進一步包含第三使用狀態,當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處於第三使用狀態時,第三子彎折部401及第六子彎折部501暫時性接合在連接片體20及第一子彎折部30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子彎折部302藉由第一子翻折線701、第五子彎折部403藉由第三子翻折線703向外彎折、第四子彎折部402與第七子彎折部502藉由第二子翻折線702向外彎折,以與連接片體20及第一子彎折部301形成支撐結構80”。此時形成了更舒適觀看直立之電子產品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1的主片體10可以磁吸、保護殼、或磁吸與保護殼的方式,與電子產品暫時性接合;而主片體10與連接片體20可以暫時性的或不可分離的接合方式接合。主片體的10面積可形成為等於或小於第一面積,若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所示,主片體的 10面積係為小於第一面積,因而能夠達到減輕重量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了一種結合支撐架與保護殼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因而在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可攜帶性上,有明顯的提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
1: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20:連接片體
30:第一彎折片體
301:第一子彎折部
302:第二子彎折部
40:第二彎折片體
401:第三子彎折部
402:第四子彎折部
403:第五子彎折部
50:第三彎折片體
501:第六子彎折部
502:第七子彎折部
601:第一翻折線
602:第二翻折線
603:第三翻折線
701:第一子翻折線
702:第二子翻折線
703:第三子翻折線

Claims (11)

  1. 一種電子產品支撐裝置,用於暫時性支撐一電子產品於一平面上,包含:
    一主片體,該主片體與該電子產品暫時性接合;
    一連接片體,該連接片體與該主片體接合;
    一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一彎折片體以一第一翻折線與該連接片體接合,該第一彎折片體進一步具有一第一子彎折部及一第二子彎折部;
    一第二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以一第二翻折線與該第一彎折片體接合,該第二彎折片體進一步具有一第三子彎折部、一第四子彎折部及一第五子彎折部;以及
    一第三彎折片體,該第三彎折片體以一第三翻折線與該第二彎折片體接合,該第三彎折片體進一步具有一第六子彎折部及一第七子彎折部,該連接片體、該第一翻折線及該第一彎折片體所形成的一第一面積,與該第二彎折片體、該第三翻折線及該第三彎折片體所形成的一第二面積係大致上相等,其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收折狀態與一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收折狀態時,該主片體與該連接片體、該第一翻折線及該第一彎折片體互相重疊,形成一第一片狀結構,該第一片狀結構具有該第一面積,該第二彎折片體、該第三翻折線及該第三彎折片體形成一第二片狀結構,該第二片狀結構具有該第二面積,且該第二片狀結構覆蓋於該第一片狀結構之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彎折部以一第一子翻折線與該第二子彎折部接合,該第三子彎折部以一 第二子翻折線與該第四子彎折部接合,該第六子彎折部以該第二子翻折線與該第七子彎折部接合,該第四子彎折部以一第三子翻折線與該第五子彎折部接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二子彎折部及該第五子彎折部係相對於該第二翻折線互相對稱,並各自相對於該第二翻折線形成為一直角三角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三子彎折部、該第六子彎折部及該第三翻折線的一部分所形成的一第三面積,係佔據該第二面積的三分之二以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第六子彎折部的至少一部分及該第七子彎折部的至少一部分各自包含一磁性物質。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連接片體、該第一彎折片體及該第二彎折片體的至少一部分各自包含一能夠與該磁性物質相吸附的物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使用狀態時,該主片體、該連接片體、該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及該第三彎折片體共同形成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將該主片體以一角度支撐於一平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第一使用狀態時,該連接片體藉由該第一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一彎折片 體、該第二彎折片體及該第三彎折片體藉由該第二翻折線及該第三翻折線向內彎折,該第三彎折片體的一外側與該主片體的一外側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以形成該支撐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第二使用狀態時,該連接片體藉由該第一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一彎折片體、該第二彎折片體及該第三彎折片體藉由該第二翻折線及該第三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三彎折片體的一內側與該連接片體的一外側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以形成該支撐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三使用狀態,當該電子產品支撐裝置處於該第三使用狀態時,該第三子彎折部及該第六子彎折部暫時性接合在該連接片體及該第一子彎折部的至少一部分,該第二子彎折部藉由該第一子翻折線、該第五子彎折部藉由該第三子翻折線向外彎折、該第四子彎折部與該第七子彎折部藉由該第二子翻折線向外彎折,以與該連接片體及該第一子彎折部形成該支撐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中,該主片體的一面積等於或小於該第一面積。
TW112207036U 2023-07-07 2023-07-07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TWM650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7036U TWM650998U (zh) 2023-07-07 2023-07-07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CN202321916494.9U CN220775878U (zh) 2023-07-07 2023-07-19 电子产品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7036U TWM650998U (zh) 2023-07-07 2023-07-07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0998U true TWM650998U (zh) 2024-02-01

Family

ID=9060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7036U TWM650998U (zh) 2023-07-07 2023-07-07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5878U (zh)
TW (1) TWM65099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5878U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92292U (en) Support rack of flat tablet electronic device
TWM650998U (zh) 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WO2022267928A1 (zh) 具有物品支撑功能的卡片收纳结构
TWM648440U (zh) 物品支撐結構
WO2021135130A1 (zh) 叠板式移动设备支撑架
WO2018058465A1 (zh) 手机壳的指环支架
TWM623194U (zh) 置物架
TWM649970U (zh) 物品支撐裝置
TWM604856U (zh) 攜帶式雙螢幕支撐架
CN213420519U (zh) 一种折叠支架
CN206993191U (zh) 指环折叠手机支架
TWM650015U (zh) 翻折式支撐架
TWM444073U (zh) 具有多重折線組可多角度支撐平板式電子裝置的封套
JP3234340U (ja) ハンドヘルド通信機器スタンド
TWM651867U (zh) 可折式物品支撐結構
CN216976368U (zh) 一种便携式支架及保护套
TWM635026U (zh) 可摺式電子裝置支架
TWM570569U (zh) Composite function mobile phone frame structure
TWM615509U (zh) 收納式支架板件
TWM648078U (zh) 具有容置空間的行動裝置支稱結構
TWM568003U (zh)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bracket
TWM634340U (zh) 行動裝置保護及支撐結構
TWM631640U (zh) 支撐支架
TWM587717U (zh) 翻摺定位式行動裝置支撐架
TWM649935U (zh) 可折式支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