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612U - 電熱綠能發電機 - Google Patents

電熱綠能發電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9612U
TWM639612U TW111210165U TW111210165U TWM639612U TW M639612 U TWM639612 U TW M639612U TW 111210165 U TW111210165 U TW 111210165U TW 111210165 U TW111210165 U TW 111210165U TW M639612 U TWM639612 U TW M6396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rive shaft
power generation
pressure
gene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0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清連
Original Assignee
徐清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清連 filed Critical 徐清連
Priority to TW111210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9612U/zh
Publication of TWM639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961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In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其包括第一發電單元及第二發電單元,通過所述第一發電單元之油壓動力單元驅動第一驅動軸,進而使設於第一驅動軸上之飛輪及磁能輔助單元產生較高轉速之轉動,使飛輪產生慣性之動能,並通過磁能輔助單元之磁力輔助動能,而使第一驅動軸產生持續轉動而帶動第一發電裝置發電,再將第一發電單元所產生之部分電力通過加熱元件對高壓容器內之液體加熱所產生之高壓氣體推動一氣壓動力部之氣壓室內所設汽缸活塞產生往復動力,再通過主動力連桿及第一曲柄帶動第二驅動軸,進而使設於第二驅動軸上之飛輪產生慣性之動能,而使第二驅動軸產生持續轉動而帶動第二發電裝置發電,除第一發電裝置仍有額外電力提供使用外,並由第二發電裝置產生更大之電力,為一發電效率高、環保、耐用性好、維護管理簡單及建造成本低之發電機裝置。

Description

電熱綠能發電機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其包括第一發電單元及第二發電單元,綜合運用油壓動力、氣壓動力、飛輪動能及磁能動力之發電效率高、環保、耐用性好、維護管理簡單及建造成本低之發電機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係本創作人先前申請中華民國申請案號第111209314號新型專利申請案之更進一步創作。
創作人除運用前案設計所產生動力進行無需外部供電即可產生具環保之有效電力外,盼能通過運用前案之設計所產生之部分電力再產生第二種動力來發電,進而可產生一種以油壓動力帶動飛輪產生慣性動力發電,再將部分電力轉換成熱能產生高壓氣體,以高壓氣體推動汽缸活塞驅動第二驅動軸,並通過第二驅動軸上之複數飛輪產生足夠之慣性動能,綜合運用油壓動力、氣壓動力、飛輪動能及磁能動力之發電效率高之綠能發電目的。
習知之發電方式,如風力、水力、火力、太陽能及地熱發電等缺點已於申請案號第111209314號新型專利申請案中已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但其中如火力發電、煉鋼、煉銅、煉鋁及鍍鋅等,大都使用煤、天然氣及燃油為加熱燃料,故均產生大量汙染源,故目前煉鋼、煉銅、煉鋁及鍍鋅業者均已改用電力加熱,如此雖減少有害之汙染源,但使用了大量電力,除使加工成本增加外,亦同樣因大量用電而產生污染,故需使用綠能電源,以降低成本及將公害降至最低。
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習知發電裝置之實用困難及有待改善之缺失,盼能提供一突破性之設計,以增進實用效果,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綜集其多年從事相關產品設計產銷之專業技術知識與實務經驗及研思設計所得之成果,終研究出本創作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以提供使用者。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其包括第一發電單元及第二發電單元,所述第一發電單元包括一電池、一馬達、一油壓動力單元、至少一飛輪、至少一磁能輔助單元及一第一發電裝置,其中油壓動力單元包括油泵、油箱及油壓馬達,所述之飛輪及磁能輔助單元係設於一第一驅動軸上,第一發電裝置則設置於所述第一驅動軸其中一端,於油壓馬達與第一驅動軸間,設有一變速機,通過電池供電給馬達,使馬達帶動油泵將油箱內之液壓油輸出給油壓馬達使油壓馬達轉動,並通過設於油壓馬達與第一驅動軸間之變速機,而將油壓馬達產生之大扭力且低轉速予以轉換成較高之轉速,進而使設於第一驅動軸上之飛輪及磁能輔助單元產生較高轉速之轉動,使飛輪產生慣性之動能,並通過磁能輔助單元之磁力輔助動能,而使第一驅動軸產生持續轉動而帶動第一發電裝置發電,所述第二發電單元包括一高壓容器、一氣壓動力部、一連桿組、一第二驅動軸及至少一飛輪,其中高壓容器係可容置水或其他液體,於高壓容器內設有至少一加熱元件,於高壓容器外部亦設有複數加熱元件,所述氣壓動力部包括一汽缸本體,氣壓於本體內形成有一氣壓室,於氣壓室內設有一汽缸活塞,於汽缸本體上設有一組進氣孔,通過一組高壓導管分別連接至前述高壓容器上所設一組出氣孔,於汽缸本體上,設有一氣體控制元件,所述氣體控制元件係滑動於汽缸本體所設該組進氣孔間,所述汽缸活塞具有一推力軸,汽缸活塞之 推力軸則樞接於一滑塊之一端,滑塊另一端則樞接有一主動力連桿,所述主動力連桿另一端係樞接至第二驅動軸之第一曲柄,於第二驅動軸上設有一第二曲柄,第二曲柄連接有一副連桿組,通過副連桿組以適時帶動氣體控制元件於汽缸本體該組進氣孔間左、右滑動,以適時控制汽缸本體該組進氣孔產生一進氣及一排氣之切換狀態,以使汽缸活塞可於氣壓室內產生往復之持續動作,所述第二驅動軸上設有至少一個飛輪,通過第一發電單元之第一發電裝置所產生之電能供應給高壓容器所設之加熱元件產生持續之加溫,使高壓容器內之液體達到沸點而產生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則由高壓容器之該組出氣孔分別通過所設該組高壓導管進入汽缸本體,此時因汽缸本體之其中一進氣孔被氣體控制元件封閉,而使高壓氣體由另一進氣孔進入氣壓室而推動汽缸活塞,汽缸活塞則推動滑塊而同步推動主動力連桿,而以第一曲柄驅動設有飛輪之第二驅動軸轉動,於第二驅動軸於持續轉動時,則同步藉第二曲柄帶動第二連桿組,將通過第二連桿適時推拉所述氣體控制元件產生左、右滑移,使汽缸本體之兩進氣孔產生一進氣及一排氣之交互切換,而使汽缸活塞產生持續的往復動作,而帶動第二驅動軸高速轉動,並藉設於驅動軸上之飛輪產生持續之慣性動能,而使第二驅動軸產生持續且強大之轉動動能而帶動第二發電裝置發電。
其中高壓容器係設於一隔離體內,所述之加熱元件則連接至一控制器上,並於高壓容器內設有溫度感測器,當高壓容器內之液體沸騰產生足夠之氣壓時,控制器則接收溫度感測器之訊號而控制關閉其中幾組加熱元件之電源,保留部分加熱元件繼續加熱,而可達節能之目的,當溫度感測器感知高壓容器內液體溫度降低時,控制器則再開啟其中或全部加熱元件之電源,以使高壓容器內之液體保持在所需之溫度範圍,此外,於高壓容器上,另設有一氣壓安全閥,當高壓容器內之氣體壓力超過安全值時,多餘之氣體將從氣壓安全閥排出,由氣壓安全閥持續排出之多餘高壓氣體則通過另一導管收集至一副高壓 容器中,亦可將所收集至副高壓容器中之多餘高壓氣體再導至如前所述較小規格之氣壓動力部之汽缸活塞帶動較小規格之驅動軸及飛輪,產生同樣之動力,以推動小型發電裝置發電。
本創作第一發電單元之第一發電裝置所發出之電,除供應所述加熱元件之電力外,所多出之電仍可被利用。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通過所述第一發電單元之油壓動力單元驅動第一驅動軸,進而使設於第一驅動軸上之飛輪及磁能輔助單元產生較高轉速之轉動,使飛輪產生慣性之動能,並通過磁能輔助單元之磁力輔助動能,而使第一驅動軸產生持續轉動而帶動第一發電裝置發電,僅部分電力供第二發電單元使用,其他電力則可供使用。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主要係藉第一發電單元所產生之部分電力通過加熱元件對高壓容器內之液體加熱所產生之高壓氣體推動一氣壓動力部之氣壓室內所設汽缸活塞產生往復動力,再通過主動力連桿及第一曲柄帶動第二驅動軸,進而使設於第二驅動軸上之飛輪產生慣性之動能,而使第二驅動軸產生持續轉動而帶動第二發電裝置發電,除第一發電裝置仍有額外電力提供使用外,並由第二發電裝置產生更大之電力,為一發電效率高、環保、耐用性好、維護管理簡單及建造成本低之發電機裝置。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更了解本創作之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茲配合圖式並詳細說明於後。
1:電池
11:馬達
2:油壓動力單元
21:油泵
22:油箱
23:油壓馬達
24:變速機
3:第一驅動軸
31,92:飛輪
4:磁能輔助單元
41:內轉動輪
411,421:永久磁鐵
42:外固定架
5:第一發電裝置
6:捶擊動力輔助單元
61:轉動元件
611:捶擊預備空間
612:捶擊部
62:擺捶體
621:樞軸
63:底座
64,65:皮帶輪
66:皮帶
7:高壓容器
71:加熱元件
72:出氣孔
73:高壓導管
74,7421:氣壓安全閥
741:導管
742:副高壓容器
75:控制器
76:溫度感測器
77:隔離體
8:氣壓動力部
81:汽缸本體
82:氣壓室
83:汽缸活塞
831:推力軸
84:進氣孔
85:氣體控制元件
851:排氣孔
86:滑塊
861:主動力連桿
862:副連桿組
87:電子控制式進排氣閥
9:第二驅動軸
91:第一曲柄
911:第二曲柄
第一圖係本創作試舉其中一較佳實施例配置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第二發電單元之側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第二發電單元之放大視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汽缸活塞在最左側位置時之剖視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汽缸活塞在最右側位置時之剖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高壓容器之斷面剖視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配置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捶擊動力輔助單元之正面視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於汽缸本體進氣孔設電子控制式進排氣閥之實施例圖。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其包括第一發電單元及第二發電單元,所述第一發電單元包括一電池1、一馬達11、一油壓動力單元2、至少一飛輪31、至少一磁能輔助單元4及一第一發電裝置5,其中油壓動力單元2包括油泵21、油箱22及油壓馬達23,所述之飛輪31及磁能輔助單元4係設於一第一驅動軸3上,第一發電裝置5則設置於所述第一驅動軸3其中一端,於油壓馬達23與第一驅動軸3間,設有一變速機24,通過電池1供電給馬達11,使馬達11帶動油泵21將油箱22內之液壓油輸出給油壓馬達23使油壓馬達23轉動,並通過設於油壓馬達23與第一驅動軸3間之變速機24,而將油壓馬達23產生之大扭力且低轉速予以轉換使第一驅動軸3產生較高之轉速,而使設於第一驅動軸3上之飛輪31及磁能輔助單元4產生較高轉速之轉動,並使飛輪31產生慣性之動能,並通過磁能輔助單元4之磁力輔助動能,而使第一驅動軸3產生持續且足夠之轉動動能而帶動第一發電裝置5發電。
第一發電單元初啟動時係先通過電池1供電給馬達11,啟動後第一發電裝置5產生電力時,則由第一發電裝置5產生之電力回饋供馬達11用電,同時對電池1進行充電。
所述之磁能輔助單元4包括一內轉動輪41及一外固定架42,所述內轉動輪41設於第一驅動軸3上,受第一驅動軸3帶動而同步轉動,於內轉動輪41之輪面等距裝設有複數個磁極依序為一正及一負交錯設置之永久磁鐵411,於外固定架42兩側內緣面上對應的各設有一與內轉動輪41輪面所設永久磁鐵411呈對應之永久磁鐵421,且外固定架42其中一側永久磁鐵421之磁極為正,外固定架42另一側永久磁鐵421之磁極為負。
而於第一驅動軸3轉動並由所設飛輪31產生之慣性動能轉動時,亦同步驅動磁能輔助單元4之內轉動輪41轉動,進而使內轉動輪41輪面等距所設複數磁極依序為一正及一負交錯之永久磁鐵411與外固定架42兩側內緣面所設磁極為一正及一負之永久磁鐵421產生同步一側吸力(拉力)及另一側斥力(推力)之作用,以產生另一驅動第一驅動軸3之輔助動力,進而提升第一發電裝置5之發電效率。
所述第二發電單元包括一高壓容器7、一氣壓動力部8、一主動力連桿861、一副連桿組862、一第二驅動軸9及至少一飛輪92,其中高壓容器7係可容置水或其他液體,於高壓容器7內設有至少一加熱元件71,於高壓容器7外部亦設有複數加熱元件71(如第六圖所示),所述氣壓動力部8包括一汽缸本體81,於汽缸本體81內形成有一氣壓室82,於氣壓室82內設有一汽缸活塞83,於汽缸本體81上設有一組進氣孔84,通過一組高壓導管73分別連接至前述高壓容器7上所設一組出氣孔72,於汽缸本體81上,設有一氣體控制元件85,所述氣體控制元件85係滑動於汽缸本體81所設該組進氣孔84間,於氣體控制元件85上設有一組左、右對應之排氣孔851,所述汽缸活塞83具有一推力軸831,汽缸活塞 83之推力軸831則樞接於一滑塊86之一端,滑塊86另一端則樞接有一主動力連桿861,所述主動力連桿861另一端係樞接至第二驅動軸9之第一曲柄91,於第二驅動軸9上另設有一第二曲柄911,第二曲柄911連接有一副連桿組862,通過副連桿組862以適時帶動氣體控制元件85於汽缸本體81該組進氣孔84間左、右滑動,以適時控制汽缸本體81該組進氣孔84產生一進氣及一排氣之切換狀態,以使汽缸活塞83可於氣壓室82內產生往復之持續動作,所述第二驅動軸9上設有至少一個飛輪92,通過第一發電單元之第一發電裝置5所產生之電能供應給高壓容器7所設之加熱元件71產生持續之加溫,使高壓容器7內之水或液體達到沸點而產生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則由高壓容器7之該組出氣孔72分別通過所設該組高壓導管73進入汽缸本體81,此時因汽缸本體81之其中一進氣孔84被氣體控制元件85封閉,而使高壓氣體由另一進氣孔84進入氣壓室82而推動汽缸活塞83,氣壓室82另一側的氣體則將由氣體控制元件85另一側排氣孔851排出(如第四圖所示),此時汽缸活塞83則通過推力軸831推動滑塊86而同步推動主動力連桿861,並通過第一曲柄91驅動設有飛輪92之第二驅動軸9轉動,於第二驅動軸9持續轉動時,則同步藉第二曲柄911帶動副連桿組862,通過副連桿組862適時推拉所述氣體控制元件85產生左、右滑移,使汽缸本體81之兩進氣孔84產生一進氣及一排氣之交互切換,而使汽缸活塞83產生持續的往復動作,而帶動第二驅動軸9高速轉動,並藉設於第二驅動軸9上之飛輪92產生持續之慣性動能,而使第二驅動軸9產生持續且強大之轉動動能而帶動第二發電裝置(圖中未示)發電(如第一圖及第五圖所示),本創作亦可於汽缸本體81之兩進氣孔84處各設一電子控制式進排氣閥87,以達電子式進、排氣之切換,以取代氣體控制元件85(如第九圖所示)。
其中高壓容器7係設於一隔離體內77,所述之加熱元件71則連接至一控制器75上,並於高壓容器7內設有溫度感測器76,當高壓容器7內之水或液 體沸騰產生足夠之氣壓時,控制器75則接收溫度感測器76之訊號而控制關閉其中幾組加熱元件71之電源,保留部分加熱元件71繼續加熱,而可達節能之目的,當溫度感測器76感知高壓容器7內之水或液體溫度降低時,控制器75則再開啟其中或全部加熱元件71之電源,以使高壓容器7內之水或液體保持在所需之溫度範圍,此外,於高壓容器7上,另設有一氣壓安全閥74,當高壓容器7內之氣體壓力超過安全值時,多餘之高壓氣體將從氣壓安全閥74排出,由氣壓安全閥74持續排出之多餘高壓氣體則通過另一導管741收集至一副高壓容器742中,亦可將所收集至副高壓容器742中之多餘高壓氣體再導至如前所述較小規格之氣壓動力部8之汽缸活塞83帶動較小規格之驅動軸及飛輪,產生同樣之動力,以推動小型發電裝置發電,於所述副高壓容器742上同樣設有氣壓安全閥7421,以達過壓自動洩壓之安全目的。
請再參閱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其中於第一發電單元中另包括一捶擊動力輔助單元6,所述捶擊動力輔助單元6包括一轉動元件61及至少一個設於轉動元件61周緣之擺捶體62,所述轉動元件61設於一底座63上,並通過皮帶66與分別設於轉動元件61及第一驅動軸3之皮帶輪64、65與所述第一驅動軸3連接,以產生同步之轉動,其中所述於轉動元件61周緣以樞軸621樞設有複數擺捶體62,於轉動元件61與每一樞接擺捶體62同一對應側均設有開放區,以供擺捶體62產生擺動之捶擊預備空間611,轉動元件61與每一樞接擺捶體62之另一對應側,則形成有捶擊部612,當油壓馬達23通過變速機24帶動第一驅動軸3轉動時,並通過皮帶66與分別設於轉動元件61及第一驅動軸3之皮帶輪64、65與所述第一驅動軸3連接,以使轉動元件61產生同步之轉動,而等距樞接於轉動元件61周緣之擺捶體62則於不同轉動位置時,部分擺捶體62將產生外擺於轉動元件61開放區之捶擊預備空間611,預備捶擊,而部分擺捶體62將產生擺動捶向轉動元件61之捶擊部612之捶擊狀態,以對轉動元件61產生輔助之轉動推力,並增加第一驅 動軸3之轉動動能,進而通過設置至少一個捶擊動力輔助單元6,可大幅再提升第一發電裝置5之發電效率。
本創作藉由轉速低且扭力大之油壓馬達23,通過變速機24有效帶動第一驅動軸3轉動,並使第一驅動軸3上所設至少一個飛輪31產生足夠之慣性動能,並配合所述磁能輔助單元4及捶擊動力輔助單元6之動力輔助,達到提升第一發電裝置5之發電效率。
且本創作之油壓馬達23係藉油泵21供應液壓油循環作為動力,油壓馬達23並不需耗電,所使用之馬達11驅動油泵21即可驅動油壓馬達23,且所述馬達11所使用之功率小且耗電低,故僅需以電池1之供電給馬達11即可,而以低功率馬達11即可驅動大扭力之油壓馬達23,且因馬達11功率小、耗電低,僅需由第一發電裝置5通過電源線回流一小電源供馬達11使用並對電池1進行充電。
再者,本創作第一發電單元之第一發電裝置5所發出之電力,除部份電力供應所述第二發電單元中之加熱元件71外,仍有大部分電力可被使用。
綜上所述,本創作具提供無需外部電力即可產生電力,綜合運用油壓動力、氣壓動力、飛輪動能及磁能動力之發電效率高、環保、耐用性好、維護管理簡單及建造成本低之發電機裝置,為一甚具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應用之創作,實已符合新型專利之給與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尚祈貴審查委員能詳予審查,並早日賜准本案專利,實為德便。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所舉之其中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範圍,舉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電池
11:馬達
2:油壓動力單元
21:油泵
22:油箱
23:油壓馬達
24:變速機
3:第一驅動軸
31,92:飛輪
4:磁能輔助單元
41:內轉動輪
411,421:永久磁鐵
42:外固定架
5:第一發電裝置
7:高壓容器
71:加熱元件
72:出氣孔
73:高壓導管
74,7421:氣壓安全閥
741:導管
742:副高壓容器
75:控制器
76:溫度感測器
77:隔離體
8:氣壓動力部
81:汽缸本體
82:氣壓室
83:汽缸活塞
831:推力軸
84:進氣孔
85:氣體控制元件
851:排氣孔
86:滑塊
861:主動力連桿
862:副連桿組
9:第二驅動軸
91:第一曲柄
911:第二曲柄

Claims (8)

  1. 一種電熱綠能發電機,其包括第一發電單元及第二發電單元,其中所述第一發電單元包括一電池、一馬達、一油壓動力單元、至少一飛輪、至少一磁能輔助單元及一第一發電裝置,其中油壓動力單元包括油泵、油箱及油壓馬達,所述之飛輪及磁能輔助單元係設於一第一驅動軸上,第一發電裝置則設置於所述第一驅動軸其中一端,於油壓馬達與第一驅動軸間,設有一變速機,通過電池供電給馬達,使馬達帶動油泵將油箱內之液壓油輸出給油壓馬達使油壓馬達轉動,並通過設於油壓馬達與第一驅動軸間之變速機,而將油壓馬達產生之大扭力且低轉速予以轉換使第一驅動軸產生較高之轉速,而使設於第一驅動軸上之飛輪及磁能輔助單元產生較高轉速之轉動,並使飛輪產生慣性之動能,並通過磁能輔助單元之磁力輔助動能,而使第一驅動軸產生持續且足夠之轉動動能而帶動第一發電裝置發電;所述第二發電單元包括一高壓容器、一氣壓動力部、一主動力連桿、一第二驅動軸及至少一飛輪,其中高壓容器係可容置水或其他液體,於高壓容器內設有至少一加熱元件,於高壓容器外部亦設有複數加熱元件,所述氣壓動力部包括一汽缸本體,於汽缸本體內形成有一氣壓室,於氣壓室內設有一汽缸活塞,於汽缸本體上設有一組進氣孔,通過一組高壓導管分別連接至前述高壓容器上所設一組出氣孔,於汽缸本體上,設有一氣體控制元件,所述氣體控制元件係滑動於汽缸本體所設該組進氣孔間,於氣體控制元件上設有一組左、右對應之排氣孔,所述汽缸活塞具有一推力軸,汽缸活塞之推力軸則樞接於一滑塊之一端,滑塊另一端則樞接有一主動力連桿,所述主動力連桿另一端係樞接至第二驅動軸之第一曲柄,所述第二驅動軸上設有至少一個飛輪,通過第一發電單元之第一發電裝置所產生之電能供應給高壓容器所設之加熱元件產生持續之加 溫,使高壓容器內之水或液體達到沸點而產生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則由高壓容器之該組出氣孔分別通過所設該組高壓導管進入汽缸本體,並通過所述氣體控制元件進行對汽缸本體之兩進氣孔之進氣及排氣之變換,而使高壓氣體推動汽缸活塞呈往復之動作,汽缸活塞則通過推力軸推動滑塊成往復水平移動而同步推動主動力連桿,並通過第一曲柄驅動設有飛輪之第二驅動軸轉動,並藉設於第二驅動軸上之飛輪產生持續之慣性動能,而使第二驅動軸產生持續且強大之轉動動能而帶動第二發電裝置發電。
  2.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於所述第二驅動軸上另設有一第二曲柄,第二曲柄連接有一副連桿組,於第二驅動軸持續轉動時,則同步藉第二曲柄帶動副連桿組,通過副連桿組適時推拉所述氣體控制元件產生左、右滑移,使汽缸本體之兩進氣孔產生一進氣及一排氣之交互切換,以使汽缸活塞可於氣壓室內產生往復之持續動作。
  3.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本創作可於汽缸本體之兩進氣孔處各設一電子控制式進排氣閥,以達電子式進、排氣之切換,以取代氣體控制元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高壓容器係設於一隔離體內,所述之加熱元件則連接至一控制器上,並於高壓容器內設有溫度感測器,當高壓容器內之水或液體沸騰產生足夠之氣壓時,控制器則接收溫度感測器之訊號而控制關閉其中幾組加熱元件之電源,保留部分加熱元件繼續加熱,而可達節能之目的,當溫度感測器感知高壓容器內之水或液體溫度降低時,控制器則再開啟其中或全部加熱元件之電源,以使高壓容器內之水或液體保持在所需之溫度範圍。
  5.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於高壓容器上,另設有一氣壓安全閥,當高壓容器內之氣體壓力超過安全值時,多餘之高壓氣體將從氣 壓安全閥排出,由氣壓安全閥持續排出之多餘高壓氣體則通過另一導管收集至一副高壓容器中,亦可將所收集至副高壓容器中之多餘高壓氣體再導至如前所述氣壓動力部之汽缸活塞帶動較小規格之驅動軸及飛輪,產生同樣之動力,以推動小型發電裝置發電,於所述副高壓容器上同樣設有氣壓安全閥,以達過壓自動洩壓之安全目的。
  6.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所述之磁能輔助單元包括一內轉動輪及一外固定架,所述內轉動輪設於第一驅動軸上,受第一驅動軸帶動而同步轉動,於內轉動輪之輪面等距裝設有複數個磁極依序為一正及一負交錯設置之永久磁鐵,於外固定架兩側內緣面上對應的各設有一與內轉動輪輪面所設永久磁鐵呈對應之永久磁鐵,且外固定架其中一側所設永久磁鐵之磁極為正,外固定架另一側所設永久磁鐵之磁極為負。
  7.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另包括一捶擊動力輔助單元,所述捶擊動力輔助單元包括一轉動元件及至少一個設於轉動元件周緣之擺捶體,所述轉動元件設於一底座上,並通過皮帶與分別設於轉動元件及第一驅動軸之皮帶輪與所述第一驅動軸連接,以產生同步之轉動,其中所述於轉動元件周緣以樞軸樞設有複數擺捶體,於轉動元件與每一樞接擺捶體同一對應側均設有開放區,以供擺捶體產生擺動之捶擊預備空間,轉動元件與每一樞接擺捶體之另一對應側,則均形成有捶擊部,當油壓馬達通過變速機帶動第一驅動軸轉動時,並通過皮帶與分別設於轉動元件及第一驅動軸之皮帶輪與所述第一驅動軸連接,以使轉動元件產生同步之轉動,而等距樞接於轉動元件周緣之擺捶體則於不同轉動位置時,部分擺捶體將產生外擺於轉動元件開放區之捶擊預備空間,預備捶擊,而部分擺捶體將產生擺動捶向轉動元件之捶擊部之捶擊狀態,以對轉動元件產生輔助之轉動推力,並增加第一驅動軸之轉動動能。
  8. 如請求項1所述電熱綠能發電機,其中可將一組以上本創作之發電機並排使用,以可產生更高之發電量。
TW111210165U 2022-09-19 2022-09-19 電熱綠能發電機 TWM639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0165U TWM639612U (zh) 2022-09-19 2022-09-19 電熱綠能發電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0165U TWM639612U (zh) 2022-09-19 2022-09-19 電熱綠能發電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612U true TWM639612U (zh) 2023-04-11

Family

ID=8694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0165U TWM639612U (zh) 2022-09-19 2022-09-19 電熱綠能發電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9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39612U (zh) 電熱綠能發電機
TW202414965A (zh) 電熱綠能發電機
CN101922350B (zh) 发动机直接驱动末端水泵的燃气热泵系统
CN215109275U (zh) 一种风力利用的新型空气预热装置
CN204119008U (zh) 自发电发动机
CN106224037A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冷凝的内燃机尾气利用热能动力系统
CN206801632U (zh) 一种活塞式天然气压差发电装置
CN204652204U (zh) 一种自由电力能源产生装置
CN205039654U (zh) 一种由旋转转化为定向力的装置
CN203115239U (zh) 一种利用地源热的环保节能减压装置
CN103485931A (zh) 一种热声驱动的斯特林发动机
CN203239458U (zh) 涡轮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
CN107060924A (zh) 一种活塞式天然气压差发电装置
CN201763443U (zh) 发动机直接驱动末端水泵的燃气热泵装置
CN201786391U (zh) 转子、使用该转子的膨胀机、发动机及膨胀机系统
CN204610024U (zh) 回收废气热能传动机
CN103296860A (zh) 零能耗自发电电力热合封装机
CN205225570U (zh) 一种具有水循环的手动水轮机
CN203072772U (zh) 持久发电型新能源电力和面机
CN103190830A (zh) 清洁能源电力热水壶
CN201531381U (zh) 太阳能发电机
CN111140443A (zh) 高速重力发电机
CN204392116U (zh) 一种包括磁悬浮箱体的发电装置
CN103248275A (zh) 自发电独立电力球磨机
CN103346703A (zh) 自发电逐力恒动电力医用核磁共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