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6418U -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6418U
TWM636418U TW111208810U TW111208810U TWM636418U TW M636418 U TWM636418 U TW M636418U TW 111208810 U TW111208810 U TW 111208810U TW 111208810 U TW111208810 U TW 111208810U TW M636418 U TWM636418 U TW M6364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base
positioning body
degrees
imaginary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8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駿維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8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6418U/zh
Publication of TWM63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641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包含一第一扣具及一第二扣具。所述第一扣具包含一基部及形成於所述基部的一扣接部。所述扣接部部分圍繞形成一扣孔,並且所述第一扣具定義有穿過所述扣孔的中心的一假想軸線。所述第二扣具包含一基座、一延伸部及凸出於所述基座的一定位體。所述延伸部是沿一預設方向傾斜延伸自所述基座。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定位體能伸入所述扣接部的所述扣孔而使得所述第二扣具能定位於所述第一扣具。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

Description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現有的扣具在作為背包胸前扣或是涼鞋扣具時,一般是設計為插入式扣具,因此現有的扣具無法因應使用部位的表面起伏(如胸口或腳背),因此現有的扣具在應用於表面起伏的部位時會帶來不舒適感。此外,插入式扣具通常需要以雙手操作才能流暢地插入或鬆脫,因此,現有的扣具在無法使用雙手操作的情況下會有操作上的不便利性。
故,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來改善現有的扣具帶來的不舒適感及不便利性,來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其能有效改善現有的扣具帶來的不舒適感及不便利性。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旋轉式扣具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扣具,其包含一基部及形成於所 述基部的一扣接部;其中,所述基部具有貫穿所述基部的一穿孔,並且所述穿孔能供一帶體穿設而使得所述第一扣具能設置於所述帶體;其中,所述扣接部部分圍繞形成一扣孔,並且所述第一扣具定義有穿過所述扣孔的中心的一假想軸線;以及一第二扣具,其包含一基座、一延伸部及凸出於所述基座的一端的一定位體;其中,所述延伸部是沿一預設方向傾斜延伸自所述基座;其中,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定位體能伸入所述扣接部的所述扣孔而使得所述第二扣具能定位於所述第一扣具;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一內側壁,並且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其中,所述預設方向與所述假想軸線之間的夾角是介於40度至50度之間。
優選地,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第二扣具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的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
優選地,於所述第二扣具中,所述基座的底面與所述預設方向之間的夾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優選地,所述定位體包含有一頸部及一頭部,所述頸部位於所述頭部及所述基座之間,並且所述頸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小於所述頭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
優選地,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頸部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並且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頭部連接於所述扣接部的下側部位。
優選地,所述延伸部具有一連接孔及一連接桿體,所述連接桿體形成於所述連接孔之中,並且所述連接桿體能供一連接帶結構繞設而使得所述連接帶結構能連接於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延伸部。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扣具裝置,其包括:一旋轉式扣具結構,其包含:一第一扣具,其包含一基部及形成於所述基部的一扣接部;其中,所述基部具有貫穿所述基部的一穿孔;其中,所述扣接部部分圍繞形成一扣孔,並且所述第一扣具定義有穿過所述扣孔的中心的一假想軸線;及一第二扣具,其包含一基座、一延伸部及凸出於所述基座的一端的一定位體;其中,所述延伸部是沿一預設方向傾斜延伸自所述基座;其中,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定位體能伸入所述扣接部的所述扣孔而使得所述第二扣具能定位於所述第一扣具;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的一內側壁,並且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其中,所述預設方向與所述假想軸線之間的夾角是介於40度至50度之間;一帶體,穿設於所述基部的所述穿孔,以使得所述第一扣具能設置於所述帶體;一連接帶結構,包含一第一連接帶及連接於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第二連接帶;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帶繞設於所述延伸部的一連接桿體,以使得所述連接帶結構能連接於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延伸部;以及一連接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帶連接於所述第二連接帶的位置。
優選地,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第二扣具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的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
優選地,於所述第二扣具中,所述基座的底面與所述預設方向之間的夾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優選地,所述定位體包含有一頸部及一頭部,所述頸部位於所述頭部及所述基座之間,並且所述頸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小於所述頭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頸部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並且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頭部連接於所述扣接部的下側部位。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其能通過“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包含所述第一扣具及所述第二扣具”以及“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一內側壁,並且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的技術方案,以有效提升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所述扣具裝置時的舒適性及便利性。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1000:扣具裝置
100:旋轉式扣具結構
1:第一扣具
11:基部
11a:穿孔
12:扣接部
12a:扣孔
121:內側壁
2:第二扣具
21:基座
22:延伸部
22a:連接孔
221:連接桿體
23:定位體
231:頸部
232:頭部
101:帶體
102:連接帶結構
1021:第一連接帶
1022:第二連接帶
103:連接件
103a:第一連接孔
103b:第二連接孔
L:假想軸線
A1,A2:夾角
D:預設方向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及連接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的仰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從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的旋轉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 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參閱圖1所示,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的立體示意圖。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旋轉式扣具結構100及扣具裝置1000。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及所述扣具裝置1000能例如作為背包胸前扣或涼鞋扣具,當然,本創作的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及所述扣具裝置1000也能適用於其他領域或與其他構件搭配使用,本創作於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包含一第一扣具1及一第二扣具2。所述扣具裝置1000包含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一帶體101、一連接帶結構102及一連接件103。值得一提的是,於本創作實施例中,雖然是以扣具裝置1000包含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為例,但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也可以是單獨地被使用(如販賣)或搭配於其他構件使用,本創作於此不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2至圖5所示,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及連接件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的仰視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旋轉式扣具結構的立體示意圖。所述第一扣具1包含一基部11及形成於所述基 部11的一扣接部12。所述基部11具有貫穿所述基部11的一穿孔11a,所述扣接部12部分圍繞形成一扣孔12a,並且所述第一扣具1定義有穿過所述扣孔12a的中心的一假想軸線L(如圖5所示)。
請參閱圖2至圖5並搭配於圖6所示,圖6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從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所述第二扣具2包含一基座21、一延伸部22及凸出於所述基座21的一端的一定位體23。所述延伸部22是沿一預設方向D傾斜延伸自所述基座21,並且所述預設方向D可以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設計。較佳地,於本實施例的所述第二扣具2中,所述基座21的底面與所述預設方向D之間的夾角A1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所述第二扣具2的所述定位體23能伸入所述扣接部12的所述扣孔12a而使得所述第二扣具2能定位於所述第一扣具1。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體23包含有一頸部231及一頭部232,所述頸部231位於所述頭部232及所述基座21之間,並且所述頸部231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小於所述頭部232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在所述定位體23伸入所述扣孔12a後,所述定位體23的所述頸部231抵頂於所述扣接部12的一內側壁121,並且所述定位體23的所述頭部232連接於所述扣接部12的下側部位。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2具有一連接孔22a及一連接桿體221,所述連接桿體221形成於所述連接孔22a之中,並且所述連接桿體221能供所述連接帶結構102繞設而使得所述連接帶結構102能連接於所述第二扣具2的所述延伸部22。
請參閱圖7及圖8所示,圖7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8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扣具裝置的旋轉示意圖。在所述定位體23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23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12的的所述內側壁121,並且所述第二扣具2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12的所述內側壁121且相對於 所述假想軸線L旋轉。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外力指的可以例如是使用者操作時施加的力或是當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應用於背包胸前扣或涼鞋扣具時,使用者胸部或腳背的起伏。
由於述第二扣具2能在所述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12的所述內側壁121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旋轉,因此在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應用於表面起伏較大的區域時(如應用於背包胸前扣且該使用者胸前起伏較大),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100依據起伏的程度對應旋轉,進而避免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時的不舒適感。
再者,現有的背包胸前扣一般是扣合於使用者的胸口處,因此在使用者使用現有的背包胸前扣時,使用者會感受的胸前有硬物。相對地,本創作的所述第一扣具是定位於設置於所述帶體的所述第二扣具,因此不會造成使用者胸口處有硬物(如現有的背包胸前)的不舒適感。換個角度來說,本創作的所述扣具裝置1000是以所述連接帶結構102與使用者的胸部會腳背接觸而並非以所述第一扣具1或所述第二扣具2與使用者的胸部或腳背接觸。
於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定位體23伸入所述扣孔12a後,所述第二扣具2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旋轉的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具體來說,如圖8所示,所述第二扣具2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順時針旋轉約45度,而所述第二扣具同樣能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逆時針旋轉約45度,因此所述第二扣具2能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旋轉的最大角度約為不超過90度。值得一提的是,在不超過上述最大角度的情況下,所述第二扣具2能扣合於所述第一扣具1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旋轉,若超出上述最大角度,則所述第二扣具2無法扣合於所述第一扣具1但仍然能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旋轉。於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扣具2也可以是能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順時針旋轉約90度且能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L逆時針旋轉約90度,也就是說,上述最大角度可以為180度。
所述第二扣具2可以是設計為在旋轉超過上述最大角度後自所述第一扣具1鬆脫,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據此,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預設方向D與所述假想軸線L之間的夾角A2是介於40度至50度之間。較佳地,所述夾角A2可以是約為45度。此外,使用者也可能以朝向所述第一扣具1的方向推動所述第二扣具2以使得所述第二扣具2鬆脫自所述第一扣具1。
所述帶體101穿設於所述基部11的所述穿孔11a,以使得所述第一扣具1能設置於所述帶體101。所述帶體101可以例如是背包背帶或是涼鞋支撐帶,但本創作於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連接帶結構102包含一第一連接帶1021及連接於所述第一連接帶1021的一第二連接帶1022。所述第一連接帶1021與所述第二連接帶1022可以是一體成形的設置,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所述第一連接帶1021繞設於所述延伸部22的所述連接桿體221,以使得所述連接帶結構102能連接於所述第二扣具2的所述延伸部22。所述第二連接帶1022可以例如是背包背帶或是涼鞋支撐帶,並且所述第一連接帶1021可以用以將所述第二扣具2與所述第二連接帶1022連接。
所述連接件103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帶1021連接於所述第二連接帶1022的位置。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103具有一第一連接孔103a及一第二連接孔103b,所述第一連接帶1021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孔103a而繞設於所述連接件103,並且所述第二連接帶1022穿設於所述第二連接孔103b。
[本創作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其能通過“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包含所述第一扣具及所述第二扣具”以及“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一內側壁,並且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的所 述內側壁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的技術方案,以有效提升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所述扣具裝置時的舒適性及便利性。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0:扣具裝置
100:旋轉式扣具結構
1:第一扣具
2:第二扣具
101:帶體
102:連接帶結構
1021:第一連接帶
1022:第二連接帶
103:連接件

Claims (10)

  1. 一種旋轉式扣具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扣具,其包含一基部及形成於所述基部的一扣接部;其中,所述基部具有貫穿所述基部的一穿孔,並且所述穿孔能供一帶體穿設而使得所述第一扣具能設置於所述帶體;其中,所述扣接部部分圍繞形成一扣孔,並且所述第一扣具定義有穿過所述扣孔的中心的一假想軸線;以及一第二扣具,其包含一基座、一延伸部及凸出於所述基座的一端的一定位體;其中,所述延伸部是沿一預設方向傾斜延伸自所述基座;其中,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定位體能伸入所述扣接部的所述扣孔而使得所述第二扣具能定位於所述第一扣具;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一內側壁,並且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其中,所述預設方向與所述假想軸線之間的夾角是介於40度至50度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第二扣具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的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其中,於所述第二扣具中,所述基座的底面與所述預設方向之間的夾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其中,所述定位體包含有一頸部及一頭部,所述頸部位於所述頭部及所述基座之間,並且所述頸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小於所述頭部於徑向方向的 尺寸。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頸部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並且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頭部連接於所述扣接部的下側部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式扣具結構,其中,所述延伸部具有一連接孔及一連接桿體,所述連接桿體形成於所述連接孔之中,並且所述連接桿體能供一連接帶結構繞設而使得所述連接帶結構能連接於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延伸部。
  7. 一種扣具裝置,其包括:一旋轉式扣具結構,其包含:一第一扣具,其包含一基部及形成於所述基部的一扣接部;其中,所述基部具有貫穿所述基部的一穿孔;其中,所述扣接部部分圍繞形成一扣孔,並且所述第一扣具定義有穿過所述扣孔的中心的一假想軸線;及一第二扣具,其包含一基座、一延伸部及凸出於所述基座的一端的一定位體;其中,所述延伸部是沿一預設方向傾斜延伸自所述基座;其中,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定位體能伸入所述扣接部的所述扣孔而使得所述第二扣具能定位於所述第一扣具;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能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的一內側壁,並且所述第二扣具能在一外力的帶動下沿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且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其中,所述預設方向與所述假想軸線之間的夾角是介於40度至50度之間;一帶體,穿設於所述基部的所述穿孔,以使得所述第一扣具 能設置於所述帶體;一連接帶結構,包含一第一連接帶及連接於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第二連接帶;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帶繞設於所述延伸部的一連接桿體,以使得所述連接帶結構能連接於所述第二扣具的所述延伸部;以及一連接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帶連接於所述第二連接帶的位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扣具裝置,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第二扣具相對於所述假想軸線旋轉的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扣具裝置,其中,於所述第二扣具中,所述基座的底面與所述預設方向之間的夾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扣具裝置,其中,所述定位體包含有一頸部及一頭部,所述頸部位於所述頭部及所述基座之間,並且所述頸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小於所述頭部於徑向方向的尺寸;其中,在所述定位體伸入所述扣孔後,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頸部抵頂於所述扣接部的所述內側壁,並且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頭部連接於所述扣接部的下側部位。
TW111208810U 2022-08-15 2022-08-15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TWM63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8810U TWM636418U (zh) 2022-08-15 2022-08-15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8810U TWM636418U (zh) 2022-08-15 2022-08-15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6418U true TWM636418U (zh) 2023-01-11

Family

ID=8665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8810U TWM636418U (zh) 2022-08-15 2022-08-15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50169U (zh) 耳機單軸結構
TWI642504B (zh) 剪切工具
JPS5929393B2 (ja) ベルト締付具
US20110205696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grip mechanism
TWM488833U (zh) 具有usb接頭之數位產品
TWD213252S (zh) 配有腳墊的筆記型電腦
TWM636418U (zh) 旋轉式扣具結構及扣具裝置
TWI249385B (en) Rotating pin clasp apparatus
CN218551551U (zh) 旋转式扣具结构及扣具装置
TWI555945B (zh) Holding device
US7556434B2 (en) Bearing structure
JP2020067058A (ja) 衣服用ファン
JPH07210A (ja) バックル
JP5950044B2 (ja) 取り替え可能なボタン
JP3033273U (ja) 携帯電話機装着用具
TWM449150U (zh) 膠帶台
JPS5822745Y2 (ja) おしやぶり
JPS6130487Y2 (zh)
TWM594906U (zh) 轉軸結構及可旋轉衣架
JP3071909U (ja) フレキシブルシャワーハンガー
JPS5847296Y2 (ja) ファスナ−装置
JPS62147663U (zh)
JPH0745254Y2 (ja) パター練習用具
JPH0615130Y2 (ja) 回転型なす環
JP2002010803A (ja) ベルト連結用バック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