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5535U -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 Google Patents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5535U
TWM635535U TW111210300U TW111210300U TWM635535U TW M635535 U TWM635535 U TW M635535U TW 111210300 U TW111210300 U TW 111210300U TW 111210300 U TW111210300 U TW 111210300U TW M635535 U TWM635535 U TW M6355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heat pipe
vapor chamber
shell cover
nozz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0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邦宏
陳志瑋
Original Assignee
智惠創富股份有限公司
智惠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惠創富股份有限公司, 智惠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惠創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0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5535U/zh
Publication of TWM635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553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包括均溫板、熱管及工作流體,均溫板包括半殼座、半殼蓋及第一毛細組織,半殼蓋對應於半殼座密接封合並形成有容腔,在半殼蓋設有穿孔及環牆,第一毛細組織佈設在半殼蓋內壁並且延伸進入環牆內;熱管包括管體及第二毛細組織,管體具有管口及在管口成型有法蘭,熱管是以管口豎立套接在環牆的外周緣,法蘭則密貼於半殼蓋的外表面,第二毛細組織與第一毛細組織相互接觸;工作流體設於容腔內。藉此,不僅製作容易成本低,且均溫板和熱管緊密接合,從而提升其導熱效能和使用壽命。

Description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本新型係有關一種散熱器的技術,尤指一種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隨著電腦的開機速度、軟體的讀取速度提升,應用於其內部的電子元件運作的發熱量及溫度也不斷提高,高溫除了會讓大多數電子元件易於快速老化外,更會讓部分的電子元件讀取與寫入速度降低,因此如何維持工作溫度成為本申請的研究課題。
為了解決前述電子元件之散熱問題,業界已陸續開發出熱管(Heat Pipe)和均溫板(Vapor Chamber)等高效能的導散熱構件,其中前述導散熱構件因具備重量輕和高效能的導熱能力,已逐步成為電子元件之散熱的主流構件。
惟,其在製作過程中除了需要開設大量的模具來進行沖設、下料、摺緣等工序外,對於毛細組織的設置更是關係到其毛細吸附力良莠的重要要素,現有的均溫板和熱管結構,其接合位置常常因為內部溫度和壓力的升高而造成工作流體的洩漏問題;且其毛細組織為一非連續性結構,因而使其毛細吸附力不佳,且前述均溫板和熱管結構在製作過程中,亦相當的繁瑣及複雜,顯然已不能夠滿足現階段的使用需求。
有鑑於此,本新型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新型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不僅製作容易成本低,且均溫板和熱管緊密接合,從而提升其導熱效能和使用壽命。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包括一均溫板、至少一熱管及一工作流體,該均溫板包括一半殼座、一半殼蓋及一第一毛細組織,該半殼蓋係對應於該半殼座密接封合並形成有一容腔,在該半殼蓋設有一穿孔及在該穿孔周緣延伸有一環牆,該第一毛細組織佈設在該半殼蓋內壁並且延伸進入該環牆內;該熱管包括一管體及佈設在該管體內的一第二毛細組織,該管體具有一管口及在該管口周緣成型有一法蘭,該熱管係以該管口豎立套接在該環牆的外周緣,該法蘭則密貼於該半殼蓋的外表面,該第二毛細組織係與該第一毛細組織相互接觸;該工作流體設於該均溫板的該容腔內。
本新型還具有以下功效,由於半殼蓋和第一毛細組織、管體和第二毛細組織以及半殼座和第三毛細組織,可以個別製作完成後,再予以組裝結合。藉由凸伸段的設置,以將第二毛細組織夾掣於管體和凸伸段之間,不僅組裝時定位容易,在運作過程中也能夠讓液態的工作流體快速回流。藉由U形熱管的設置,對於各不同區域的熱源所產生的熱量都能夠透過相互連通方式予以釋放。本新型還可節省模具開設的費用,且能夠降低庫存的管理成本。
有關本新型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新型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至圖8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主要包括一均溫板10、至少一熱管20及一工作流體30。
請先參閱圖2和圖3所示,均溫板10主要包括一半殼座11、一半殼蓋12及一第一毛細組織13,半殼座11為以銅、鋁、鎂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良好材料所製成,且其主要包括一底板111及自底板111周緣延伸向上的一圍板112所構成,於圍板112遠離底板111的一端延伸有一折緣113。
請一併參閱圖1所示,半殼蓋12亦是以銅、鋁、鎂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良好材料所製成,本實施例為一平板,其是對應於前述半殼座11密接封合,並在半殼座11和半殼蓋12之間圍設形成有一容腔A,在半殼蓋12間隔設置有三個穿孔121,於每一穿孔121的周緣向上延伸有一環牆122;前述穿孔121和環牆122也可以依實際的使用需求,製作出不同數量之型態。
第一毛細組織13可為金屬編織網、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纖維束等毛細吸附力良好材料所製成,其中當第一毛細組織13為金屬編織網時,將金屬編織網依據各規格分別製作完成後,再透過組裝方式以與半殼蓋12進行組裝結合。當第一毛細組織13為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時,則透過治具將金屬粉末鋪設在半殼蓋12的內壁面和各環牆122的內壁面,並透過一燒結加工將前述金屬粉末固結在半殼蓋12和各環牆122上。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毛細組織13主要包括一片體131,在片體131對應於前述各穿孔121的位置分別成型有一中空柱132,片體131是貼接在前述半殼蓋12的內壁,各中空柱132則分別從各穿孔121和各環牆122穿出,並在各環牆122的頂面上方分別形成有一凸伸段133。
請續參閱圖3至圖8所示,熱管20主要包括一管體21及一第二毛細組織22,管體21為以銅、鋁、鎂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良好材料所製成,在管體21的一端具有一管口211及在管口211周緣成型有一法蘭212。第二毛細組織22可為金屬編織網、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纖維束等毛細吸附力良好材料所製成,其是佈設在管體21內壁。
其中熱管20以管口211豎立套接在前述環牆122的外周緣,法蘭212則密貼於半殼蓋12的外表面,且第二毛細組織22與第一毛細組織13是相互搭接接觸(如圖7所示)。即,第二毛細組織22的部分區域是嵌設在管體21內壁和凸伸段133之間。
工作流體30可為一純水,其是填注在前述容腔A內,並經一除氣封口加工,從而使前述容腔A和管體21內部形成為一真空腔室。
在一實施例中,本新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還包括複數支撐柱40,支撐柱40可為一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每一支撐柱40的兩端面分別抵貼在前述底板111和前述第一毛細組織13。
在一實施例中,本新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還包括一第三毛細組織50,此第三毛細組織50是佈設在前述底板111上,且前述每一支撐柱40的兩端面分別抵貼在第三毛細組織50和前述第一毛細組織13。
在一實施例中,本新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還包括一另一熱管60,其是豎立設置在前述半殼蓋12上,此另一熱管60主要包括一U形管體61及一第四毛細組織62,U形管體61為以銅、鋁、鎂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良好材料所製成,在U形管體61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管口611及在管口611成型有一法蘭612。第四毛細組織62可為金屬編織網、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纖維束等毛細吸附力良好材料所製成,其是佈設在U形管體61內壁。其中以各管口611分別豎立套接在前述各環牆122的外周緣,且各法蘭612密貼於半殼蓋12的外表面。
綜上所述,本新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權利。
10:均溫板 11:半殼座 111:底板 112:圍板 113:折緣 12:半殼蓋 121:穿孔 122:環牆 13:第一毛細組織 131:片體 132:中空柱 133:凸伸段 20:熱管 21:管體 211:管口 212:法蘭 22:第二毛細組織 30:工作流體 A:容腔 40:支撐柱 50:第三毛細組織 60:另一熱管 61:U形管體 611:管口 612:法蘭 62:第四毛細組織
圖1 係本新型之半殼蓋和第一毛細組織分解圖。
圖2 係本新型之均溫板分解圖。
圖3 係本新型之均溫板和各熱管分解圖。
圖4 係本新型之均溫板和熱管分解剖視圖。
圖5 係圖4之局部區域放大圖。
圖6 係本新型之均溫板和熱管組合剖視圖。
圖7 係圖6之局部區域放大圖。
圖8 係本新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組合外觀圖。
10:均溫板
11:半殼座
12:半殼蓋
121:穿孔
122:環牆
13:第一毛細組織
133:凸伸段
20:熱管
21:管體
211:管口
212:法蘭
22:第二毛細組織
60:另一熱管
61:U形管體
611:管口
612:法蘭
62:第四毛細組織

Claims (10)

  1. 一種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包括: 一均溫板,包括一半殼座、一半殼蓋及一第一毛細組織,該半殼蓋係對應於該半殼座密接封合並形成有一容腔,在該半殼蓋設有一穿孔及在該穿孔周緣延伸有一環牆,該第一毛細組織佈設在該半殼蓋內壁並且延伸進入該環牆內; 至少一熱管,包括一管體及佈設在該管體內的一第二毛細組織,該管體具有一管口及在該管口周緣成型有一法蘭,該熱管係以該管口豎立套接在該環牆的外周緣,該法蘭則密貼於該半殼蓋的外表面,該第二毛細組織係與該第一毛細組織相互接觸;以及 一工作流體,設於該均溫板的該容腔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二毛細組織係與該第一毛細組織相互搭接接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一毛細組織包括一片體,在該片體對應於該穿孔的位置成型有一中空柱,該片體係貼接在該半殼蓋的內壁,該中空柱則從該穿孔和該環牆穿出,並在該環牆的頂面上方形成有一凸伸段。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二毛細組織的部分區域是嵌設在該管體內壁和該凸伸段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一毛細組織和該第二毛細組織為金屬編織網、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或纖維束。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還包括複數支撐柱,每一該支撐柱的兩端面分別抵貼在該半殼座內壁和該第一毛細組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還包括   複數支撐柱及一第三毛細組織,該第三毛細組織係佈設在該半殼座內壁,每一該支撐柱的兩端面分別抵貼在該第三毛細組織和該第一毛細組織。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中每一該支撐柱為一多孔性燒結粉末結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還包括一另一熱管,該另一熱管係豎立設置在該半殼蓋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其中穿孔和環牆皆為複數,該另一熱管包括一U形管體及佈設在該U形管體內的一第四毛細組織,在該U形管體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管口及在每一該管口周緣成型有一法蘭,該另一熱管係以各該管口豎立套接在各該環牆的外周緣,各該法蘭則密貼於該半殼蓋的外表面,該第四毛細組織係與該第一毛細組織相互接觸。
TW111210300U 2022-09-22 2022-09-22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TWM635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0300U TWM635535U (zh) 2022-09-22 2022-09-22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0300U TWM635535U (zh) 2022-09-22 2022-09-22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5535U true TWM635535U (zh) 2022-12-11

Family

ID=8578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0300U TWM635535U (zh) 2022-09-22 2022-09-22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5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3267B (zh) 可彎折式熱板
TWI407071B (zh) Thin heat pip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044014A1 (en) Flat-plate loop heat conduc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712288A (zh) 均溫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542850B (zh) Flat plate heat pip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736794A (zh) 熱導結構
TWM522550U (zh) 散熱結構及包含該結構的水冷頭
CN104748597A (zh) 一种平板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TWI813270B (zh) 均溫板和熱管組接結構
TWI799247B (zh)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TWM635535U (zh)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TWM631865U (zh) 均溫板和熱管組接結構
TWI601931B (zh) 熱管和均溫板組接結構及其方法
TWM630373U (zh) 散熱模組
TWM547657U (zh) 熱交換組合結構
TWM597381U (zh) 均溫板結構改良
TWI810908B (zh) 均溫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828112B (zh) 散熱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201940828A (zh) 均溫板結構
TWM624816U (zh) 均溫板強化結構
CN218270325U (zh) 均温板和热管结合结构
TWM633319U (zh) 均溫板和熱管結合結構
JP2003083688A (ja) フィン一体型平面型ヒート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633311U (zh) 均溫板
TWM635520U (zh) 具有複合材支撐柱的均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