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4372U -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 Google Patents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4372U
TWM634372U TW111204631U TW111204631U TWM634372U TW M634372 U TWM634372 U TW M634372U TW 111204631 U TW111204631 U TW 111204631U TW 111204631 U TW111204631 U TW 111204631U TW M634372 U TWM634372 U TW M6343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ncineratio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desorp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4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莊錦烽
Original Assignee
莊錦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莊錦烽 filed Critical 莊錦烽
Priority to TW111204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4372U/zh
Priority to CN202222042197.8U priority patent/CN217795370U/zh
Publication of TWM634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4372U/zh
Priority to JP2023000361U priority patent/JP3241512U/ja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包含有:一廢氣濃縮單元,其係包含有一沸石轉輪,該沸石轉輪的輪面可被區分為一吸附區、一冷卻區、及一脫附區,可隨著沸石轉輪的迴轉,完成吸附/脫附/冷卻的迴圈過程;一焚化單元,該焚化單元至少具有一焚化設備並且與該廢氣濃縮單元連通,用以焚燒該VOC濃縮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而生成一焚化後氣體;以及一除塵單元,其係至少包含有粉塵過濾裝置,該粉塵過濾裝置與該焚化設備氣體連通,用以接收該焚化後氣體。

Description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本創作係與廢氣處理系統有關,特別有關於一種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半導體及光電產業的製程常常需要利用化學反應完成,此類化學反應多半會產生許多具有毒性的有機廢氣,例如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而這些VOCs絕大部份屬於有害性的空氣污染物(hazardous air pollutants;HAPs),人體長期暴露於含高濃度VOCs的環境中會有產生中毒及致癌性腫瘤等反應。此外,大氣中的VOCs會產生光化學反應,導致大氣中臭氧濃度升高及產生高氧化性污染物。因此,這些含有揮發性有機物的廢氣排放前必須先加以處理,不可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廢氣處理一般採用的技術包含有焚化(熱焚化、催化劑焚化、鍋爐焚化、廢氣燃燒塔)、粉塵過濾、濃縮焚化、冷凝、洗滌塔等等方法。但各式環保裝置皆有其不同之處理功效,目前VOC處理設備排放亦有粉塵、氮氧化物、酸性或鹼性氣體等污染物質,因此工廠如何從眾多的處理技術中,採取經濟有效的處理設備,使製程廢氣之排放符合日益嚴峻之環保法規要求,且因製程環境空氣考量為工廠管理者執行環保工作之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為改善並解決上述之缺失,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至少包含有:一廢氣濃縮單元,其係包含有一沸石轉輪,該沸石轉輪的輪面可被區分為一吸附區、一冷卻區、及一脫附區;該吸附區係供導入製程廢氣,用以吸附該製程廢氣中的至少一部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送出一過濾氣體;該冷卻區係供導入一冷卻氣體,用以使因進行脫附而累積熱量並且升溫的該沸石轉輪降溫,該冷卻氣體為該製程廢氣的一部分分流或外部氣體;該脫附區係供導入一脫附氣體,用以脫附該沸石轉輪所吸附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送出一VOC濃縮氣體;一焚化單元,該焚化單元至少具有一焚化設備並且與該廢氣濃縮單元連通,用以焚燒該VOC濃縮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而生成一焚化後氣體;以及一除塵單元,其係至少包含有粉塵過濾裝置,該粉塵過濾裝置與該焚化設備氣體連通,用以去除該焚化後氣體中之粉狀污染物質或是氮氧化物污染物質;且結合廢熱回收設備及後段洗滌塔設備去除酸性、鹼性等汙染物質。
如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冷卻區與該脫附區氣體連通,通過該冷卻區的該冷卻氣體升溫成為該脫附氣體進入該脫附區之中。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廢氣濃縮單元進一步設置有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一熱交換器的冷流端與該沸石轉輪中的該脫附區和該焚化單元連通,用以接收並加熱該VOC濃縮氣體後傳送至該焚化單元中的該焚化設備。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廢氣濃縮單元進一步設置有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二熱交換器的冷流端與沸石轉輪中的冷卻區和脫附區連通,用以接收通過該冷卻區的冷卻氣體並使其升溫成該脫附氣體所需溫度後傳送至該脫附區。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焚化設備、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第二熱交換器為依序氣體連通,該焚化後氣體從該焚化設備排出後被依序導入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第二熱交換器的熱流端中以作為熱交換所使用的熱源。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粉塵過濾裝置內設有陶瓷濾管、或濾袋,且該陶瓷濾管、或該濾袋為管狀陶瓷濾管、管狀含催化劑陶瓷濾管、長方形陶瓷濾管、長方形含催化劑陶瓷濾管、管狀或長方形覆薄膜催化劑濾袋、及管狀或長方形雙層濾袋中至少一者。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當該粉塵過濾裝置的內部所設置的該濾袋為非陶瓷材質時,該粉塵過濾裝置為一低溫集塵器,並且在該廢氣濃縮單元中進一步設置有第三熱交換器,該第三熱交換器的熱流端與該第二熱交換器和該粉塵過濾裝置連通,用以接收來自該第二熱交換器的該焚化後氣體;該第三熱交換器的冷流端與該沸石轉輪中的吸附區連通,用以接收該沸石轉輪中的該吸附區所排出的過濾氣體W1的部分分流氣體。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除塵單元進一步包含洗滌塔,且該洗滌塔設置於該粉塵過濾裝置的下游端並與該粉塵過濾裝置氣體連通。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除塵單元進一步包含有設置於該粉塵過濾裝置之下游端的廢熱回收設備,且該廢熱回收設備包含有一廢熱 回收鍋爐或ORC廢熱回收裝置,用以接收通過該粉塵過濾裝置的該焚燒後氣體。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除塵單元進一步結合洗滌塔,該洗滌塔係設置於該廢熱回收設備的下游端,或是該粉塵過濾裝置的上游端,用以去除焚化後之酸性或鹼性污染物質。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當該洗滌塔為溼式洗滌塔時,其係設置於該廢熱回收設備的下游端並與該廢熱回收設備氣體連通。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當該洗滌塔為乾式洗滌塔時,其係設置於該粉塵過濾裝置的上游端並與該粉塵過濾裝置氣體連通。
1:廢氣濃縮單元
10:沸石轉輪
101:吸附區
102:冷卻區
103:脫附區
104、105:風門
11:第一熱交換器
12:第二熱交換器
13:一次側風車
14:二次側風車
15:脫附風車
16:過濾裝置
17:第三熱交換器
2:焚化單元
20:焚化設備
21:助燃風車
3:除塵單元
30:粉塵過濾裝置
31:廢熱回收設備
32:洗滌塔
4:煙囪
W:製程廢氣
W1:過濾氣體
C:冷卻氣體
D:脫附氣體
T:VOC濃縮氣體
H:焚化後氣體
P:緊急排放管線
圖1為顯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圖2為顯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中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圖3為顯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中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以下,針對本創作有關之製程廢氣處理系統的構成及技術內容等,列舉各種適用的實例並配合參照隨文所附圖式而加以詳細地說明;然而,本創作當然不是限定於所列舉之該等的實施例、圖式或詳細說明內容而已。
再者,熟悉此項技術之業者亦當明瞭:所列舉之實施例與所附之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能夠基於該等記載而容易實施之修飾或變更而完成之創作,亦皆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意旨的範圍內,當然該等創作亦均包括在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另外,為了對本創作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創作的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而關於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以下實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再者,在下列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標號。
首先,請參閱圖1,其為顯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的架構示意圖。該中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可用以處理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製程廢氣W,製程廢氣W的來源並未特別加以限制,舉例來說,可以來自石化業、半導體業、煉鋼廠、或是需要使用有機溶劑的製程廢氣,並且該製程廢氣W所含有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以是烷類、芳烴類、酯類、酮類;舉例來說,可以是但不限於丙烷、丁烷、苯、甲苯、乙苯、甲醇、乙醇、異丙醇、異戊醇、丙酮、丁酮、四氯乙烯、氯苯、醋酸丙二醇甲醚酯(PGMEA)、單乙醇胺(MEA)及二甲基亞碸(DMSO)。
如圖1所示,該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包含有廢氣濃縮單元1、焚化單元2、除塵單元3。廢氣濃縮單元1包含有一沸石轉輪10,該沸石轉輪10 的輪面可被區分為一吸附區101、一冷卻區102、及一脫附區103,並且該沸石轉輪10可藉由馬達(未圖示)帶動以特定轉速連續旋轉依序通過吸附區101、脫附區103、以及冷卻區102;該吸附區101係供導入製程廢氣W,用以吸附該製程廢氣W中的至少一部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送出一過濾氣體W1,該過濾氣體W1可經由煙囪4排放至外界或是做為其他用途;該脫附區103係供導入一脫附氣體D,用以脫附該沸石轉輪所吸附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送出一VOC濃縮氣體T;該冷卻區102係供導入一冷卻氣體C,用以使因進行脫附而累積熱量並且升溫的該沸石轉輪10降溫,該冷卻氣體C為該製程廢氣的一部分分流或外部氣體。隨著沸石轉輪10的迴轉,接近吸附飽和狀態的沸石轉輪10進入到脫附區103,在與高溫的脫附氣體D接觸的過程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被脫附下來進入到脫附氣體D,沸石轉輪10得到再生。再生後的沸石轉輪10經過冷卻區102冷卻降溫後,返回到吸附區101,完成吸附/脫附/冷卻的迴圈過程。
又,該焚化單元2設置成可與沸石轉輪10中的該脫附區103氣體連通,並且該焚化單元2包含有一焚化設備20,能夠將該VOC濃縮氣體T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進行焚燒處理而生成一焚化後氣體H。適用的焚化設備包括但不限於直燃式焚化爐、觸媒焚化爐、蓄熱式焚化爐、或蓄熱式觸媒焚化爐。
該焚化單元2還可以進一步包含有助燃風車21,該助燃風車21與該焚化設備20連接,當焚化設備20中之VOC濃縮氣體的廢氣熱值不足燃燒至所需溫度時,該助燃風車21能夠輸送天然氣等燃料協助氣體焚化作業,其中作為輔助燃料之燃燒機,可以採用低氮氧化物燃燒機,以確保排放之氮氧化物濃度符合環保法規之要求。
根據本創作的技術思想,該廢氣濃縮單元1還進一步設置有第一熱交換器11與第二熱交換器12,該第一熱交換器11與該第二熱交換器12可以是板式熱交換器或管殼式熱交換器,較佳為管殼式熱交換器,在此不特別加以限制。該第一熱交換器11的冷流端是與沸石轉輪10中的該脫附區103和該焚化單元2連通,用以接收並加熱該VOC濃縮氣體後傳送至該焚化單元2中的焚化設備20,該第二熱交換器12的冷流端則是與沸石轉輪10中的冷卻區102和脫附區103連通,用以接收通過該冷卻區102的冷卻氣體並使其升溫成脫附氣體所需溫度後傳送至脫附區103。另外,從焚化設備20所排出的該焚化後氣體H則是依序進入第一熱交換器11與第二熱交換器12的熱流端中,作為熱交換所使用的熱源並使焚化後氣體H降溫,然後再導入除塵單元3中。
因環保法規日益嚴峻,配合法條檢測要求,待冷卻氣體C升溫達脫附溫度後,再開啟風門104及風門105,以確保脫附氣體D的脫附溫度達設定溫度,確保轉輪處理效率。
承上,除塵單元3包含有粉塵過濾裝置30,粉塵過濾裝置30的內部至少裝設有陶瓷濾管、或濾袋等濾材,舉例來說,可以是管狀陶瓷濾管、管狀含催化劑陶瓷濾管、長方形陶瓷濾管、長方形含催化劑陶瓷濾管、管狀或長方形覆薄膜催化劑濾袋、管狀或長方形雙層濾袋,能夠去除焚燒後氣體中的粉塵、二氧化矽等固體污染物。其中,雙層濾袋外層為高溫除塵濾袋(如鐵氟龍、玻璃纖維),內層為尺寸相容之催化劑濾袋。另外陶瓷濾管或濾袋中所含的催化劑係具有脫硝、去除戴奧辛、去除揮發性有機氣體、去除重金屬、去除過度金屬、去除溫室氣體、去除臭氧中之至少一種功能。再者,粉塵過濾裝置30的進流端設有導流板,用以接收降溫後的焚化後氣體H並導入粉塵過濾裝置30中。
此外,在本創作之製程廢氣處理系統中還可以進一步在管線中設置複數個風車,幫助氣體傳輸;該些風車的數量及配置位置並未特別加以限制,可依製程需求進行配置。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在吸附區101的進流端設置有兩個一次側風車13、吸附區101的出流端設置有一個二次側風車14,在脫附區103的出流端設置有一個脫附風車15。
根據本創作的技術思想,在吸附區101和冷卻區102的進流端的進流端可以分別設置過濾裝置16,製程廢氣W在進入沸石轉輪10之前會先通過過濾裝置16,在沸石轉輪10的上游端也設有緊急排放管線P,以利突發狀況發生時,先將製程廢氣引導至他處或是煙囪4,避免設備損失或影響製程設備的壓力平衡。該過濾裝置16可依環境空氣考量加裝化學濾網,確保其空氣品質。
又,本創作之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含具有異常高溫防護措施,包括脫附出口高溫保護、噴灑N2或水,爐溫高溫警示時能夠熄火降溫,當脫附風車故障時能夠遮斷風門關閉,外氣風門開啟,避免爐內熱氣回流至轉輪區域造成危害。
接著,請參閱圖2,其為顯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的系統架構圖。在此實施例中,廢氣濃縮單元1、焚化單元2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贅述,主要差異在於除塵單元3進一步包含有廢熱回收設備31和洗滌塔32。
廢熱回收設備31設置於粉塵過濾裝置30的下游端,並且包含有一廢熱回收鍋爐(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s,簡稱HRSG)、或是ORC廢熱回收裝置,是以通過粉塵過濾裝置30的焚燒後氣體作為熱源,將進流水加熱成熱水或是水蒸氣以供製程利用或是發電使用。
洗滌塔32可以是乾式洗滌塔或是溼式洗滌塔,在本實施例中,洗滌塔32為溼式洗滌塔並且設置於廢熱回收設備31的下游端,而當洗滌塔32為乾式洗滌塔時,則是設置於粉塵過濾裝置30的上游端。
又,根據本創作的技術思想,當該粉塵過濾裝置30的內部所設置的濾材為非陶瓷材質的濾袋時,該粉塵過濾裝置30為一低溫集塵器,進入該粉塵過濾裝置30的焚化後氣體H必須要再進一步降溫,如圖3所示之第三實施例的系統架構圖,在廢氣濃縮單元中設置有第三熱交換器17,該第三熱交換器17的熱流端與第二熱交換器12和粉塵過濾裝置30連通,冷流端則與沸石轉輪10中的吸附區101和煙囪4連通。
因此,從第二熱交換器12所排出的該焚化後氣體H會進入該第三熱交換器17的熱流端中,而沸石轉輪10的吸附區101所排出的過濾氣體W1會部分分流至該第三熱交換器17的冷流端中,焚化後氣體H和過濾氣體W1在第三熱交換器17中進行熱交換,使得焚化後氣體H再進一步降溫,然後再導入除塵單元3中的粉塵過濾裝置30。又,在本實施例中,因焚化後氣體H已經過三段降溫,因此在除塵單元3中可以不需要再增設廢熱回收設備,只需要設置粉塵過濾裝置30及洗滌塔32即可。
另外,在本創作的其他實施例中,沸石轉輪10的數量也可以是複數個,該些沸石轉輪10可依據不同的風量、濃度、所需效率來選作轉輪選型,例如轉輪尺寸大小、轉速調整、濃縮倍率調整、轉輪厚度調整等,並且可依實際需求調整沸石轉輪10的數量以及串並聯的形式,藉此提高系統的處理效能。
以上,雖然已經以如上的實施例舉例而詳細說明了本創作的內容,然而本創作並非僅限定於此等實施方式而已。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能夠明瞭並理解: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再進行各種的更動與修飾;例如,將前述實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術內 容加以組合或變更而成為新的實施方式,此等實施方式也當然視為本創作所屬內容。因此,本案所欲保護的範圍也包括後述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所界定的範圍。
1:廢氣濃縮單元
10:沸石轉輪
101:吸附區
102:冷卻區
103:脫附區
104、105:風門
11:第一熱交換器
12:第二熱交換器
13:一次側風車
14:二次側風車
15:脫附風車
16:過濾裝置
2:焚化單元
20:焚化設備
21:助燃風車
3:除塵單元
30:粉塵過濾裝置
4:煙囪
W:製程廢氣
W1:過濾氣體
C:冷卻氣體
D:脫附氣體
T:VOC濃縮氣體
H:焚化後氣體
P:緊急排放管線

Claims (12)

  1. 一種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至少包含有:一廢氣濃縮單元,其係包含有一沸石轉輪,該沸石轉輪的輪面可被區分為一吸附區、一冷卻區、及一脫附區;該吸附區係供導入製程廢氣,用以吸附該製程廢氣中的至少一部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送出一過濾氣體;該冷卻區係供導入一冷卻氣體,用以使因進行脫附而累積熱量並且升溫的該沸石轉輪降溫,該冷卻氣體為該製程廢氣的一部分分流或外部氣體;該脫附區係供導入一脫附氣體,用以脫附該沸石轉輪所吸附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送出一VOC濃縮氣體;一焚化單元,該焚化單元至少具有一焚化設備並且與該廢氣濃縮單元連通,用以焚燒該VOC濃縮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而生成一焚化後氣體;以及一除塵單元,其係至少包含有粉塵過濾裝置,該粉塵過濾裝置與該焚化設備氣體連通,用以接收該焚化後氣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冷卻區與該脫附區氣體連通,通過該冷卻區的該冷卻氣體升溫成為該脫附氣體進入該脫附區之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廢氣濃縮單元進一步設置有第一熱交換器,該第一熱交換器的冷流端與該沸石轉輪中的該脫附區和該焚化單元連通,用以接收並加熱該VOC濃縮氣體後傳送至該焚化單元中的該焚化設備。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廢氣濃縮單元進一步設置有第二熱交換器,該第二熱交換器的冷流端與該沸石轉輪中 的冷卻區和脫附區連通,用以接收通過該冷卻區的冷卻氣體並使其升溫成該脫附氣體所需溫度後傳送至該脫附區。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焚化設備、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第二熱交換器為依序氣體連通,該焚化後氣體從該焚化設備排出後被依序導入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第二熱交換器的熱流端中以作為熱交換所使用的熱源。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粉塵過濾裝置內設有陶瓷濾管、或濾袋,且該陶瓷濾管、或該濾袋為管狀陶瓷濾管、管狀含催化劑陶瓷濾管、長方形陶瓷濾管、長方形含催化劑陶瓷濾管、管狀或長方形覆薄膜催化劑濾袋、及管狀或長方形雙層濾袋中至少一者。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當該粉塵過濾裝置的內部所設置的該濾袋為非陶瓷材質時,該粉塵過濾裝置為一低溫集塵器,並且在該廢氣濃縮單元中進一步設置有第三熱交換器,該第三熱交換器的熱流端與該第二熱交換器和該粉塵過濾裝置連通,用以接收來自該第二熱交換器的該焚化後氣體;該第三熱交換器的冷流端與該沸石轉輪中的吸附區連通,用以接收該沸石轉輪中的該吸附區所排出的該過濾氣體的部分分流氣體。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除塵單元進一步包含洗滌塔,且該洗滌塔設置於該粉塵過濾裝置的下游端並與該粉塵過濾裝置氣體連通。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除塵單元進一步包含有設置於該粉塵過濾裝置之下游端的廢熱回收設備,且該廢熱回收設備包含有廢熱回收鍋爐、或ORC廢熱回收裝置,用以接收通過該粉塵過濾裝置的該焚燒後氣體。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該除塵單元進一步包含洗滌塔,該洗滌塔係設置於該廢熱回收設備的下游端、或是該粉塵過濾裝置的上游端。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當該洗滌塔為溼式洗滌塔時,其係設置於該廢熱回收設備的下游端並與該廢熱回收設備氣體連通。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製程廢氣處理系統,其中當該洗滌塔為乾式洗滌塔時,其係設置於該粉塵過濾裝置的上游端並與該粉塵過濾裝置氣體連通。
TW111204631U 2022-05-05 2022-05-05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TWM634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631U TWM634372U (zh) 2022-05-05 2022-05-05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CN202222042197.8U CN217795370U (zh) 2022-05-05 2022-08-04 制程废气处理系统
JP2023000361U JP3241512U (ja) 2022-05-05 2023-02-09 プロセス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631U TWM634372U (zh) 2022-05-05 2022-05-05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4372U true TWM634372U (zh) 2022-11-21

Family

ID=83972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4631U TWM634372U (zh) 2022-05-05 2022-05-05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1512U (zh)
CN (1) CN217795370U (zh)
TW (1) TWM63437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1512U (ja) 2023-04-06
CN217795370U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2831U (ja) 蓄熱式排ガス燃焼装置
CN203501187U (zh) 一种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废气的装置
TW201819028A (zh) 串聯式轉輪高效率淨化系統及串聯式轉輪高效率淨化方法
CN104344409A (zh) 一种处理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废气的方法
KR19980064868A (ko) 축열연소기의 배기 가스 폐열회수장치
KR20040089460A (ko) 축열식 연소로의 열에너지 회수 방법
TWM634372U (zh) 製程廢氣處理系統
CN211384445U (zh) 有机废气浓缩蓄热燃烧回流冷却系统
CN112344353A (zh) 有机废气浓缩蓄热燃烧回流系统及其方法
JP5234194B2 (ja) 有機溶剤含有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CN214147937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1146511U (zh) 有机废气浓缩蓄热燃烧回流系统
CN211450931U (zh) 一种无火焰节能型蓄热式焚烧炉系统
CN214552358U (zh) 双转轮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TWM619713U (zh) 高效能廢氣淨化系統
CN210410092U (zh) 回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110887050B (zh) 一种从废气中去除voc及降低臭气的装置
CN216395815U (zh) 高效能废气净化系统
CN102109170A (zh) 蓄热式焚化炉尾气切换峰值净化系统及方法
TWI722522B (zh) 蓄熱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M575086U (zh) Double wheel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CN102809162B (zh) 一种无焰双向热氧化器
CN111174222A (zh) 一种新型有机废气多级催化燃烧装置
TWI831038B (zh) 高效能廢氣淨化系統及高效能廢氣淨化方法
TWI836468B (zh) 高效能廢氣淨化系統及高效能廢氣淨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