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3856U - 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3856U
TWM633856U TW111208108U TW111208108U TWM633856U TW M633856 U TWM633856 U TW M633856U TW 111208108 U TW111208108 U TW 111208108U TW 111208108 U TW111208108 U TW 111208108U TW M633856 U TWM633856 U TW M6338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transceiver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channe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8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瑋翔
Original Assignee
天擎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天擎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天擎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3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3856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此通訊裝置包括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跳頻控制器,其中跳頻控制器電性連接第一發送接收器與第二發送接收器。第一發送接收器用於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第二發送接收器用於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其中第一頻段不同於第二頻段,且相差至少有800MHz。跳頻控制器用於偵測第一頻段的第一通道品質與第二頻段的第二通道品質,並根據第一通道品質與第二通道品質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與第二發送接收器不進行通訊。

Description

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跳頻技術,且特別是一種在不同標準的複數個通訊頻段(如,Sub-1 GHz、2.4 GHz以及5.0 GHz)間選取通道品質較佳者進行通訊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工廠環境中的每一個設備現在可能安裝具有物聯網功能的感測器,且加上原有設備可能又會進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工廠環境中的無線信號頻譜變化快速且複雜而難以預測,這使得在特定頻段進行通訊的通訊裝置不易進行通道等化處理來補償干擾。另外一方面,雖然,複數個通訊裝置若使用同一個頻段進行通訊,通常會採用特定協議來實現衝突防止機制,或者,將頻段分成好幾個子頻段,配置給不同通訊裝置。
然而,不同子頻段的無線信號仍然有可能會產生鄰近通道干擾。再者,無法避免設備因為操作產生的雜訊的峰值可能剛好落在特定頻段,而對通訊裝置產生干擾。類似地,在船艦環境,也有複數個設備進行通訊與進行操作,故與工廠環境類似,通訊裝置在特定頻段下通訊可能會有通訊品質欠佳的技術問題存在。
特別是在船艦中,若通訊裝置的通訊品質欠佳,且通訊裝置所要傳送的無線信號攜帶有極度重要的資訊,則可能使得船艦安全產生問題。類似地,在工廠環境中,若通訊裝置的通訊品質欠佳,且通訊裝置所要傳送的無線信號攜帶有極度重要的資訊,則可能使得工廠生產線或產品良率產生問題。再者,因為工廠或船艦環境下有為數不少的金屬物質,這些金屬物質可能會使得雜訊不易消散,重複地被反射而在工廠或船艦環境影響通訊品質。有鑒於此,本新型提供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以解決在傳輸時遇到通訊品質欠佳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新型的至少一個目的,本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此通訊裝置包括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跳頻控制器,其中跳頻控制器電性連接第一發送接收器與第二發送接收器。第一發送接收器用於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第二發送接收器用於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其中第一頻段不同於第二頻段,且相差至少有800MHz。跳頻控制器用於偵測第一頻段的第一通道品質與第二頻段的第二通道品質,並根據第一通道品質與第二通道品質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與第二發送接收器不進行通訊。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通訊裝置更包括電性連接跳頻控制器的第三發送接收器。第三發送接收器用於使用第三頻段進行通訊,其中第三頻段不同於第一頻段與第二頻段,且第三頻段與第一頻段及第二頻段的任一者相差至少有800MHz。跳頻控制器根據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頻段的第三通道品質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使用所述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三發送接收器使用第三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第三發送接收器不進行通訊。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通訊裝置更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與第三天線,或者,通訊裝置更包括多頻天線。第一天線、第二天線與第三天線分別電性連接第一發送接收器、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並分別用於發送與接收第一頻段的無線信號、第二頻段的無線信號與第三頻段的無線信號。多頻天線電性連接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第三發送接收器,並用於發送與接收第一頻段的所述無線信號、第二頻段的無線信號與第三頻段的無線信號。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第一頻段為Sub-1 GHz的頻段,第二頻段為2.4 GHz的頻段,以及第三頻段為5 GHz的頻段。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是由跳頻控制器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第三發送接收器進行頻段通道監測而獲得,或者,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是由跳頻控制器根據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第三發送接收器前一次通訊的複數個封包錯誤率、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複數個信號雜訊比而獲得。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通訊裝置更包括電性連接跳頻控制器的記憶體。記憶體用於記錄第一發送接收器、第二發送接收器與第三發送接收器前一次通訊的複數個封包錯誤率、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複數個信號雜訊比。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跳頻控制器以微控器單元配合韌體實現,或者,僅以硬體電路實現。
根據本新型的至少一個目的,本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之通訊裝置的跳頻控制器。跳頻控制器係電性連接複數個發送接收器,且跳頻控制器包括偵測模組與判斷模組。偵測模組用於偵測複數個發送接收器用於通訊的複數個頻段的複數個通道品質,其中複數個發送接收器用於分別使用複數個頻段進行通訊,複數個頻段彼此不同,且複數個頻段的任兩者差異至少800MHz。判斷模組電性連接偵測模組,並根據複數個通道品質控制複數個發送接收器的一者使用其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複數個發送接收器不進行通訊。
根據上述通訊裝置的技術特徵,其中複數個頻段包括Sub-1 GHz的頻段、2.4 GHz的頻段以及5 GHz的頻段,判斷模組更用於控制使用所述Sub-1 GHz的頻段的所述發送接收器在Sub-1 GHz的頻段之複數個子頻段切換以進行子頻段跳頻通訊,以及複數個通道品質的每一者用於表示對應的頻段是否為空閒頻段。
根據本新型的至少一個目的,本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之通訊系統,此通訊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第一電子裝置配置有前述的通訊裝置。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用於彼此進行通訊。
根據以上所述,上述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的功效為,透過在超過800MHz差異的頻段中進行跳頻 (如Sub-1 GHz、2.4 GHz或5.0 GHz),確保使用現有頻段中的較佳頻段進行通訊,有別於過去在頻段中之子頻段之間進行跳頻,本新型的技術方案更能獲得更好的通訊品質。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新型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新型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新型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新型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為了解決工廠與船艦環境中所遭遇的通訊品質不佳的技術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跳頻技術方案,不同於以往是在一個頻段中的子頻段之間跳頻,本新型讓通訊裝置配置了複數個發送接收器,以讓複數個發送接收器使用彼此差異至少為800MHz(較佳地,大於1 GHz)的複數個頻段(例如,Sub-1 GHz、2.4 GHz或5.0 GHz等頻段)來進行通訊。接著,透過跳頻控制器的設置,跳頻控制器可以偵測無線信號通道的情況,並獲取各頻段對應的通道品質,並根據通道品質選取通道品質相對較佳者的發送接收器,以讓選取的發送接收器使用其頻段進行通訊。由於不是在子頻段中跳頻,因此,本新型的通訊裝置避免了鄰近通道干擾或因為設備操作產生的特定頻段之干擾,從而增加通訊品質。為更具體說明本新型之各實施例,以下輔以附圖進行說明。
首先,請參閱圖1與圖2,圖1是本新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架構示意圖,以及圖2是本新型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架構示意圖。於圖2中,通訊系統包括複數個電子裝置,例如第一電子裝置200a、第二電子裝置200b、第三電子裝置200c與第四電子裝置200d。第一電子裝置200a、第二電子裝置200b、第三電子裝置200c與第四電子裝置200d可以彼此通訊,但如同前面所述的,特定頻段若有干擾,則互相通訊的電子裝置,例如第一電子裝置200a與第二電子裝置200b,則會跳頻,使用沒有被干擾的頻段進行跳頻。為了實現,在差異超過800 MHz (較佳地為1 GHz)的頻段之間進行跳頻通訊,第一電子裝置200a會配置有圖1的通訊裝置100。類似地,第二電子裝置200b、第三電子裝置200c與第四電子裝置200d也配置有圖1的通訊裝置100。以下將以第一電子裝置200a的通訊裝置100為例說明。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2,第一電子裝置200a包括主機端210與通訊裝置100,其中主機端210與通訊裝置100電性連接。主機端210是用於處理要傳送給通訊裝置100的資料或用於處理通訊裝置100所接收的資料。舉例來說,主機端210可能是影像感測器,其用於傳送監控影像給通訊裝置100,以讓通訊裝置100將監控影像傳送給其他的電子裝置,例如,第二電子裝置200b。主機端210也可能是損害判讀單元,其用於接收其他的電子裝置,例如,第三電子裝置200c,所傳送的溫度數據、濕度數據與氣體數據,以藉此判斷對應設備是否有損害。總而言之,本新型不以主機端210的類型為限制,例如主機端210可能是一個計算機單元。
通訊裝置100包括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跳頻控制器130、第一天線110a、第二天線110b、第三天線110c及記憶體140,其中跳頻控制器130電性連接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及記憶體140,以及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分別電性連接第一天線110a、第二天線110b、第三天線110c。
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用於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用於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其中第一頻段不同於第二頻段,且相差至少有800MHz。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用於使用第三頻段進行通訊,其中第三頻段不同於第一頻段與第二頻段,且第三頻段與第一頻段及第二頻段的任一者相差至少有800MHz。
在本新型實施例中,通訊裝置100至少會有兩個發送接收器,例如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與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若僅有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與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則跳頻控制器130用於偵測第一頻段的第一通道品質與第二頻段的第二通道品質,並根據第一通道品質與第二通道品質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與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不進行通訊。簡單地說,若第一頻段適合進行通訊,就切換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若第二頻段適合進行通訊,就切換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若第一頻段與第二頻段都不適合進行通訊,則暫時不使用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與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進行通訊。
於圖1的實施例中,通訊裝置100有三個發送接收器,其分別為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於此實施例下,跳頻控制器130根據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使用所述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使用第三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不進行通訊。
於圖1實施例中,第一天線110a、第二天線110b與第三天線110c分別用於發送與接收第一頻段的無線信號、第二頻段的無線信號與第三頻段的無線信號。舉例來說,第一頻段為Sub-1 GHz的頻段,第二頻段為2.4 GHz的頻段,以及第三頻段為5 GHz的頻段。在第一頻段為Sub-1 GHz時,第一頻段又分為315MHz、433MHz、868MHz與915MHz等子頻段,因此,在這個實施例下,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更能進行子頻段跳頻。
另外,第一天線110a、第二天線110b與第三天線110c可以使用多頻天線取代,於此實施例中,多頻天線電性連接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並用於發送與接收第一頻段的所述無線信號、第二頻段的無線信號與第三頻段的無線信號。再者依據另一實施例,上述第一頻段、第二頻段和第三頻段可選自於極低頻 (ELF)、超低頻 (SLF)、特低頻 (ULF)、甚低頻 (VLF)、低頻 (LF)、中頻 (MF)、高頻 (HF)、甚高頻 (VHF)、特高頻 (UHF)、超高頻 (SHF)和極高頻 (EHF)中之不同頻段。
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是由跳頻控制器130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進行頻段通道監測而獲得,因此,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用於表示第一頻段、第二頻段與第三頻段是否為空閒頻段。在另一種實現方式中,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是由跳頻控制器130根據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前一次通訊的複數個封包錯誤率、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複數個信號雜訊比而獲得。
請一併參照圖3,圖3是本新型實施例之複數個頻段的功率頻譜圖。以第一頻段為Sub-1 GHz的頻段,第二頻段為2.4 GHz的頻段,以及第三頻段為5 GHz的頻段為例,於圖3中,監測到第一頻段已經有干擾,因此第一通道品質不佳,而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較佳(第二頻段與第三頻段為空閒頻段),因此,跳頻控制器130會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的其中一者進行通訊。
請繼續參照圖1,記憶體140可以用於記錄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前一次通訊的複數個封包錯誤率、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複數個信號雜訊比,如此一來,記憶體140記錄的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前一次通訊的複數個封包錯誤率、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複數個信號雜訊比可以提供給跳頻控制器130,以讓跳頻控制器130進行跳頻控制。
在本新型實施例中,跳頻控制器130以微控器單元配合韌體實現,或者,僅以硬體電路實現。跳頻控制器130可以包括偵測模組132與判斷模組134,其中判斷模組134電性連接偵測模組132。偵測模組132用於偵測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用於通訊的第一頻段、第二頻段與第三頻段的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判斷模組134根據第一通道品質、第二通道品質與第三通道品質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使用所述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控制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使用第三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不進行通訊。
請接著參照圖4,圖4是本新型實施例之工廠環境下的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在工廠400的工廠環境下,第一電子裝置200a至第七電子裝置200g彼此進行通訊,且可能使用了各種不同頻段。例如,第二電子裝置200b與第三電子裝置200c使用了5 GHz的頻段進行通訊,第二電子裝置200b與第七電子裝置200g使用了2.4 GHz的頻段進行通訊,以及第二電子裝置200b與第五電子裝置200e使用了Sub-1 GHz的頻段進行通訊,因此,第一電子裝置200a與第二電子裝置200b之間的通訊,必須要在Sub-1 GHz、2.4 GHz與5 GHz的頻段中切換至通道品質較佳者來進行通訊。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200a至第七電子裝置200g可以是主機、伺服器、機器手臂、輸送設備、研磨設備或切削設備,且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制。
請接著參照圖5,圖5是本新型實施例之船艦環境下的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在船艦500的船艦環境下,其鄰近船艦510、520、530也可能使用了2.4 GHz與5 GHz的頻段進行船艦間通訊,因此,船艦500的船艦環境除了充斥第一電子裝置200a至第五電子裝置200e的無線信號,更充斥著鄰近船艦510、520、530的無線信號。於圖5實施例中,當第一電子裝置200a要與第二電子裝置200b之間的通訊,必須要在Sub-1 GHz、2.4 GHz與5 GHz的頻段中切換至通道品質較佳者來進行通訊。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200a至第五電子裝置200e可以是主機、伺服器、手持通訊設備、控制電腦、螺旋漿、雷達或衛星通訊設備等,且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制。
綜合以上所述,本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透過在超過800MHz差異的頻段中進行跳頻 (如Sub-1 GHz、2.4 GHz或5.0 GHz),確保使用現有頻段中的較佳頻段進行通訊,有別於過去在頻段中之子頻段之間進行跳頻,本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更適合用於諸如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另外一方面,本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實現簡單,而無須設計複雜電路,雖然增加發送接收器的數量,但發送接收器的晶片價格已經越來越低廉,故在成本上的增加並不會太多。
本新型在本文中僅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任何熟習本技術領域者應能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描述本新型,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所主張之專利權利範圍。舉凡與上述實施例均等或等效之變化或置換,皆應解讀為涵蓋於本新型之精神或範疇內。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通訊裝置 110a:第一天線 110b:第二天線 110c:第三天線 120a:第一發送接收器 120b:第二發送接收器 120c:第三發送接收器 130:跳頻控制器 132:偵測模組 134:判斷模組 140:記憶體 200a:第一電子裝置 200b:第二電子裝置 200c:第三電子裝置 200d:第四電子裝置 200e:第五電子裝置 200f:第六電子裝置 200g:第七電子裝置 210:主機端 400:工廠 500、510、520、530:船艦
提供的附圖用以使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進一步理解本新型,並且被併入與構成本新型之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本新型的示範實施例,並且用以與本新型之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新型的原理。
圖1是本新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架構示意圖。
圖2是本新型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圖3是本新型實施例之複數個頻段的功率頻譜圖。
圖4是本新型實施例之工廠環境下的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圖5是本新型實施例之船艦環境下的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100:通訊裝置
110a:第一天線
110b:第二天線
110c:第三天線
120a:第一發送接收器
120b:第二發送接收器
120c:第三發送接收器
130:跳頻控制器
132:偵測模組
134:判斷模組
140:記憶體
200a:第一電子裝置
210:主機端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包括: 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用於使用第一頻段進行通訊; 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用於使用第二頻段進行通訊,其中所述第一頻段不同於所述第二頻段,且相差至少有800MHz; 跳頻控制器(130),電性連接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與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用於偵測所述第一頻段的第一通道品質與所述第二頻段的第二通道品質,並根據所述第一通道品質與所述第二通道品質控制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使用所述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使用所述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與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不進行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更包括: 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電性連接所述跳頻控制器(130),用於使用第三頻段進行通訊,其中所述第三頻段不同於所述第一頻段與所述第二頻段,且所述第三頻段與所述第一頻段及所述第二頻段的任一者相差至少有800MHz; 其中所述跳頻控制器(130)根據所述第一通道品質、所述第二通道品質與所述第三頻段的第三通道品質控制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使用所述第一頻段進行通訊、控制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使用所述第二頻段進行通訊、控制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使用所述第三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不進行通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更包括: 第一天線(110a)、第二天線(110b)與第三天線(110c),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分別用於發送與接收所述第一頻段的無線信號、所述第二頻段的無線信號與所述第三頻段的無線信號;或 多頻天線,電性連接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用於發送與接收所述第一頻段的所述無線信號、所述第二頻段的所述無線信號與所述第三頻段的所述無線信號。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頻段為Sub-1 GHz的頻段,所述第二頻段為2.4 GHz的頻段,以及所述第三頻段為5 GHz的頻段。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所述第一通道品質、所述第二通道品質與所述第三通道品質是由所述跳頻控制器(130)控制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進行頻段通道監測而獲得,或者,所述第一通道品質、所述第二通道品質與所述第三通道品質是由所述跳頻控制器(130)根據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前一次通訊的複數個封包錯誤率、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複數個信號雜訊比而獲得。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更包括: 記憶體(140),電性連接所述跳頻控制器(130),用於記錄所述第一發送接收器(120a)、所述第二發送接收器(120b)與所述第三發送接收器(120c)前一次通訊的所述複數個封包錯誤率、所述複數個位元錯誤率或所述複數個信號雜訊比。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跳頻控制器(130)以微控器單元配合韌體實現,或者,僅以硬體電路實現。
  8. 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之通訊裝置的跳頻控制器,係電性連接複數個發送接收器(120a、120b、120c),包括: 偵測模組(132),用於偵測所述複數個發送接收器(120a、120b、120c)用於通訊的複數個頻段的複數個通道品質,其中所述複數個發送接收器(120a、120b、120c)用於分別使用所述複數個頻段進行通訊,所述複數個頻段彼此不同,且所述複數個頻段的任兩者差異至少800MHz; 判斷模組(134),電性連接所述偵測模組(132),根據所述複數個通道品質控制所述複數個發送接收器(120a、120b、120c)的一者使用其所述頻段進行通訊或控制所述複數個發送接收器(120a、120b、120c)不進行通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之通訊裝置的跳頻控制器,其中所述複數個頻段包括Sub-1 GHz的頻段、2.4 GHz的頻段以及5 GHz的頻段,所述判斷模組(134)更用於控制使用Sub-1 GHz的頻段的所述發送接收器(120a)在Sub-1 GHz的頻段之複數個子頻段切換以進行子頻段跳頻通訊,以及所述複數個通道品質的每一者用於表示對應的所述頻段是否為空閒頻段。
  10. 一種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之通訊系統,包括: 第一電子裝置(200a),配置有如請求項1至7其中一項所述的通訊裝置(100);以及 第二電子裝置(200b),其中所述第一電子裝置(200a)與所述第二電子裝置(200b)用於彼此進行通訊。
TW111208108U 2022-05-11 2022-07-28 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TWM6338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64529P 2022-05-11 2022-05-11
US63/364,529 2022-05-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3856U true TWM633856U (zh) 2022-11-01

Family

ID=8413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7664U TWM633809U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務通訊系統、傳輸裝置及岸際計算中心
TW111126728A TW202344435A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艦損害管理裝置、系統與方法
TW111126729A TWI816469B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務通訊系統、方法、傳輸裝置及岸際計算中心
TW111207663U TWM635322U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艦損害管理裝置與系統
TW111208108U TWM633856U (zh) 2022-05-11 2022-07-28 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TW111209357U TWM637429U (zh) 2022-05-11 2022-08-29 船艦設備/設施的健康度管理系統與模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7664U TWM633809U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務通訊系統、傳輸裝置及岸際計算中心
TW111126728A TW202344435A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艦損害管理裝置、系統與方法
TW111126729A TWI816469B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務通訊系統、方法、傳輸裝置及岸際計算中心
TW111207663U TWM635322U (zh) 2022-05-11 2022-07-15 船艦損害管理裝置與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9357U TWM637429U (zh) 2022-05-11 2022-08-29 船艦設備/設施的健康度管理系統與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0965A1 (zh)
JP (2) JP3239945U (zh)
TW (6) TWM63380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5394B (zh) * 2023-08-09 2024-06-11 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督導運具運行的方法、客戶計算機與電腦可讀取紀錄媒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935B (zh) * 2013-07-09 2017-10-03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海洋互联网系统及其方法
CN106792755B (zh) * 2016-12-30 2019-10-18 清华大学 一种海洋通信系统及船载移动基站的开关配置方法
CN112381406A (zh) * 2020-11-16 2021-02-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能效管理大数据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5322U (zh) 2022-12-11
TWM633809U (zh) 2022-11-01
TW202345614A (zh) 2023-11-16
TW202344435A (zh) 2023-11-16
US20230370965A1 (en) 2023-11-16
TWI816469B (zh) 2023-09-21
JP3239945U (ja) 2022-11-25
TW202345016A (zh) 2023-11-16
JP3239943U (ja) 2022-11-25
TWM637429U (zh) 2023-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676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73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ing redundant transmission in separate ISM bands
US7724708B2 (en) Channel switching method for use with wireless peripheral device
TWM633856U (zh) 用於船艦或工廠環境下的通訊裝置、跳頻控制器與通訊系統
EP3080747B1 (en) Mitigating adjacent rfid reader interference
Wendt et al. A benchmark survey of long range (LoRaTM) 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 at 2.45 GHz for safety applications
US5612960A (en) Radio LAN station with improved point-to-point link diagnostic capabilit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19023824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KR20110025170A (ko) 데이터를 전송하고 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데이터를 전송하고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EP4152623A1 (en) Wireless circuitry desensitization detection
TWI662800B (zh) 雷達裝置及電波干擾之迴避方法
JP5305197B2 (ja) 自動化装置の妨害源を認識する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妨害源認識装置
CN203747816U (zh) 一种应用于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信号中继器
JP2006246485A (ja) 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とトランスポンダとの間におけ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選択方法
EP3742414B1 (en) Detect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device, detect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Suematsu et al. 5GHz Simplified Beam Forming Wireless IoT Communication using Wi-Fi Backscatter
CN101202594B (zh) 无线外围装置的换频方法
US201000497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requency diversity in security transmitters
JP2010225127A (ja) Rfidリーダライタシステム
US2002000437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filtering in a radio receiver in the microwave range
US20110235690A1 (en) Radio unit reconfiguration
KR100591326B1 (ko) 홈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18367999B (zh) 一种抗干扰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230412286A1 (en) Radio network system and radio apparatus
Nti et al. Signal Combining for Reliable WiFi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