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931U -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 Google Patents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931U
TWM632931U TW110213343U TW110213343U TWM632931U TW M632931 U TWM632931 U TW M632931U TW 110213343 U TW110213343 U TW 110213343U TW 110213343 U TW110213343 U TW 110213343U TW M632931 U TWM632931 U TW M6329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opening
top surface
plate body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斯正
林世貞
Original Assignee
久舜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久舜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久舜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2931U/zh
Publication of TWM632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93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臨時開口的模板結構,其包括模板、至少一擋板、至少一第一板體、至少一隔板、至少一第二板體以及複數條鋼筋。擋板分別沿模板一處的開口周圍設置,至少一第一板體則分別設置於擋板周圍,且至少一隔板則設置於其中二擋板的相對兩側,透過其中二第二板體裝設於隔板上,其餘第二板體則與裝設於隔板的第二板體連接,使第二板體與擋板有間隔可供放置複數條鋼筋,其中,第一板體具有第一厚度,當第一板體設置於開口周圍時,第一板體係突出於模板的頂面,且第一厚度為3毫米。

Description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模板結構。具體而言,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用於臨時開口的模板結構。
於營建施工過程中,從建物的最底層建起來時,需要透過中心樁先打入土中的設置,再接續建造筏式基礎可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並作為支撐穩定建物的下部結構,也就是建物的腳。因中心樁與筏式基礎之間的設置,需於筏式基礎的樓板上設置臨時性開口藉以容納中心樁。欲將中心樁拔除時,樓板的臨時性開口可灌入以水泥為主的材料組合物以填補臨時性開口。但在逐漸將建物增高的同時,相對地也增加樓板的重量,填補的開口部分受到壓力時會開始下沉,導致於樓板底部會突出,此時需要透過打石來解決填補開口部分下陷的問題。如此,樓板的壓力增加會將填補開口部分下沉,不僅使得成本負擔增加,也會有結構安全性之疑慮。
有鑑於此,為解決上述難題,本創作提供一種臨時開口的模板結構,賦予模板結構一新穎結構,而使得其得以適用於臨時性開口的樓板建物。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臨時開口的模板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臨時開口的模板結構,其包括模板、至少一擋板、至少一第一板體、至少一隔板、至少一第二板體以及複數條鋼筋。擋板沿著開口邊緣佈設,且擋板底部貼齊模板頂面;第一板體有第一厚度,第一板體能分別沿擋板周圍設置於模板頂面,並突出於模板的頂面,且第一厚度為3毫米;隔板設置在相對於開口的其中二擋板,並突出擋板;其中二第二板體先裝設於隔板上,其餘第二板體則與裝設於隔板的第二板體連接,因隔板有第一高度能使第二板體與擋板產生間隔,並可供複數條鋼筋能穿過間隔。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樓板系統,其包括樓板結構及頂模裝置。其中,第一底面與開口界接之邊緣位置形成楔槽,且楔槽至少部分沿開口周圍延伸。頂模裝置包含模板及支撐件。頂模裝置透過支撐件來支撐模板能穩定模板的端部與楔槽嵌合。其中,在開口處的空間除去模板與楔槽嵌合的的空間形成填補部分,該填補部分可填充材料組合物形成填充結構,以使填充結構填充於開口中。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建築物體,其包括樓板結構及填充結構。樓板結構包含第一頂面、第一底面以及貫通第一頂面及第一底面的開口。填充結構包含第二頂面及第二底面。其中第二底面延伸至楔槽頂部彎折延至該第一底面形成凹槽部分。當樓板承受壓力時,該凹槽部分的設計能解決填充結構的下陷並免於樓板底部需要打石的問題,來提升本創作建築物體的結構安全性。
藉由本創作的模板結構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板體設置於模板開口周圍,利於在灌入材料組合物填充於模板與擋板外的空間形成樓板結構。再將模 板、第一板體、擋板、隔板、第二板體以及結構體拆除後,將設置於樓板結構上的複數條鋼筋透過施力倆倆朝向開口拉伸綁起來固定,並設置頂模裝置即為本創作的樓板系統。頂模裝置的模板一端能與樓板結構的楔槽嵌合,而未與楔槽嵌合的模板頂部邊緣延至樓板結構的頂面邊緣,再延伸至開口中心所圍出的填補部分,該部分可填入材料組合物形成填充結構,以使填充結構填充於樓板結構的開口。最後待填充結構穩固後,將頂模裝置拆除即為本創作的建築物體。其中填充結構的第二底面至楔槽頂部,並轉折至第一底面形成凹槽部分,該凹槽部分既能解決建築物體受到壓力的情況時,填充結構不會下陷突出樓板的問題以及利於提高本創作的安全性。
為對於本創作之特點與作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茲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述於後。
100:模板結構
1:模板
11:頂面
12:底面
13:開口
2:擋板
21:圍牆結構
3:第一板體
31:第一長度
32:第一寬度
33:第一厚度
4:隔板
41:第一高度
5:第二板體
51:間隔
6:鋼筋
6A:上層鋼筋
6B:下層鋼筋
61:預留區段
61A:預留區段
61B:預留區段
62:覆蓋區段
62A:覆蓋區段
62B:覆蓋區段
7:樓板結構
71:第一頂面
72:第一底面
73:開口
74:楔槽
75:溝槽
76:填補部分
200:樓板系統
8:頂模裝置
81:模板
811:嵌合端
82:支撐件
300:建築物體
9:填充結構
91:第二頂面
92:第二底面
93:凹槽部分
H:結構體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L:基準線
圖1為本創作模板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模板結構包含結構體的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模板結構灌入材料組合物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模板結構移除模板、第一板體、擋板、隔板、第二板體以及結構體時,透過複數條鋼筋互綁固定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樓板系統的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建築結構體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配合文字敘述揭露本創作的至少一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出。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1至圖7以說明本創作所提供的一種臨時開口的模板結構100,其包括模板1、至少一擋板2、至少一第一板體3。參閱圖1至圖3所示,模板1例如為樓板模板,其包含頂面11及底面12。模板1具有開口13,開口13位於模板1上任一處,且貫穿於模板1的頂面11與底面12。於實際應用時,開口13可為供柱穿過之開口或為工作用臨時開口,且本創作的開口13大小不限於此。並可裝設結構體H於開口13內,具體來說,結構體H穿設於模板1的頂面11與底面12,且可例如為鋼骨、鋼筋或其他類似結構。
擋板2係分別沿著開口13其中一邊緣佈設,並於開口13周圍形成圍牆結構21,具體來說,如圖3的剖視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擋板2與模板1為垂直設置,且擋板2底部貼齊模板1的頂面11。
第一板體3具有長邊形成的第一長度31、短邊形成的第一寬度32以及與長邊及短邊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厚度33。第一長度31所在長邊與第一寬度32所在短邊所圍起來的邊界,即為靠近第一板體3區域的四周邊界。第一長度31可依據開口13的邊界調整其長度,第一寬度32則是第一板體3的外側緣距離開口13的寬度。其中第一寬度32於本創作較佳實施為10公分。當第一板體3沿擋板2周圍外設置時,第一板體3平貼設置於模板1的頂面11上,使得該第一板體3的其中一邊與擋板2貼齊頂面11。第一板體3能分別沿開口13周圍外設置,且設置於模板1上,具體來說,如圖3的剖視圖所示,具有第一長度31的長邊與模板1的開口13其中一 邊緣貼齊。另一方面,本實施例之第一板體3與擋板2之間的設置係呈現垂直。第一厚度33即第一板體3的高度;當第一板體3沿開口13周圍設置時,如圖3的剖視圖所示,第一板體3係設置於模板1的頂面11上,且第一板體3的第一厚度33介於2.5毫米至3.5毫米,較佳實施例為3毫米。
本創作模板結構10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隔板4。隔板4具有第一高度41。第一高度41即為隔板4的厚度。隔板4分別設置於其中二擋板2的相對兩側,並突出於擋板2外側。如圖1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其中二擋板2係以開口13為中心選自設置於方向X上的二側擋板2,接著將二側擋板2的左右兩端上方分別固定至少一隔板4,也就是說,本創作的其中二擋板2上分別設置二個隔板4,實際應用上,擋板2與隔板4的設置方式及數量不限於此。
本創作的模板結構10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二板體5。其中二第二板體5分別設置於隔板4上,以使其中二第二板體5相對開口13的位置互相對應,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首先其中二第二板體5設置位於方向X的隔板4上,以使其中一個第二板體5與隔板4的設置係相對於開口13,且與另一個第二板體5與隔板4的設置對應;接著其餘第二板體5透過其左右兩端分別與設置於隔板4的第二板體5兩端連接,該連接方式例如可為螺絲鎖附、鉚接、膠合,但不以此為限;再者以使每一個隔板4上設置第二板體5,且複數個第二板體5透過其兩端連接起來;最後形成像是如圖1的複數個第二板體5圍著圍牆結構21一圈。因隔板4的第一高度41,在設置複數個第二板體5時與擋板2之間的設置形成間隔51。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創作的模板結構100進一步包含複數條鋼筋6,其具有預留區段61及覆蓋區段62。具體來說,如圖3所示,預留區段61與覆蓋區段62可例如依據自第二板體5底緣所延伸的基準線L做區隔。另一方面,複數條鋼 筋6分成上層鋼筋6A及下層鋼筋6B。上層鋼筋6A具有上預留區段61A及上覆蓋區段62A;下層鋼筋6B也具有下預留區段61B及下覆蓋區段62B,前述可依據自第二板體5底緣所延伸的基準線L做區隔。舉例來說,上層鋼筋6A之上覆蓋區段62A於方向X上與下層鋼筋6B之下覆蓋區段62B並排設置;上層鋼筋6A之上預留區段61A於方向Y上與下層鋼筋6B之下預留區段61B並排設置。,且下預留區段61B係穿過間隔51設置。
其中,上層鋼筋6A及下層鋼筋6B分別佈設於模板1的頂面11上方,下層鋼筋6B之下覆蓋區段62B自經過第一板體3時彎折並於方向Y沿著擋板2向上延伸超出第二板體5時,再透過下層鋼筋6B之下預留區段61B穿過間隔51處並朝方向X處彎折。上層鋼筋6A之上覆蓋區段62A自經過第一板體3時彎折並於方向Y沿著擋板2向上延伸,再透過上層鋼筋6A之上預留區段61A朝方向X處彎折並與下層鋼筋6B之下預留區段61B交疊設置。上述上層鋼筋6A及下層鋼筋6B的設置方式能藉由第二板體5與擋板2加以固定,維持上層鋼筋6A及下層鋼筋6B之間及相對其他組件的相對位置關係。
如圖4所示,為圖2的本創作於方向Z裁切的剖面圖。將本創作模板結構100的圍牆結構21外至模板1的頂面11空間進行灌漿,並填充至第二板體5的高度位置,以使上層鋼筋6A之上覆蓋區段62A及下層鋼筋6B之下覆蓋區段62B被包覆住形成樓板結構7,而上層鋼筋6A之上預留區段61A及下層鋼筋6B之下預留區段61B與第二板體5則未被覆蓋。
如圖5所示,為本創作的模板結構100移除模板1、第一板體3、擋板2、隔板4、第二板體5以及結構體H時,透過複數條相對的鋼筋6的預留區段61進行連接固定之剖視圖。繼前述圖4的實施內容灌漿後於擋板2外至模板1的頂面11 空間形成樓板結構7,待本創作的模板結構100樓板結構7固定成形後,會相繼移除模板結構100的模板1、第一板體3、擋板2、隔板4、第二板體5以及結構體H。最後僅有樓板結構7與複數條上層鋼筋6A之預留區段61A及下層鋼筋6B之預留區段61B在圖5中,並把相對開口13且互相對應的其中二條上層鋼筋6A之預留區段61A或是下層鋼筋6B之預留區段61B彼此朝向開口13拉伸,使二條上層鋼筋6A之預留區段61A前端連接以及使二條下層鋼筋6B之預留區段61B。連接方式可例如透過固定件捆紮、銲接、使用接續器等。
經上述施工流程操作下,本創作的模板結構100變成一種樓板系統200。參閱圖5和圖6所示,本創作的樓板系統200包括樓板結構7及頂模裝置8。樓板結構7包含第一頂面71、第一底面72以及貫通第一頂面71及第一底面72的開口73。實際上樓板結構7的開口73為對應模板結構100的開口13設置而產生。具體來說,樓板結構7的第一頂面71與第一底面72彼此平行設置,開口73貫通第一頂面71及第一底面72。第一底面72與開口73界接之邊緣位置形成楔槽74,且楔槽74例如可至少部分沿著開口73周圍延伸一圈,可於第一底面72處看到沿著開口73邊緣形成一圈的楔槽74。另一方面,第一頂面71與開口73界接之邊緣位置形成的溝槽75為鋼筋6的預留區段61被覆蓋的部份。
頂模裝置8包含模板81及支撐件82。其中支撐件82支撐模板81,以使模板81的端部811與楔槽74相嵌合。具體來說,端部811係依據樓板結構7的開口73外型設計成能與開口73互相嵌合的部件,再透過設置支撐件82於模板81的下方,藉此支撐模板81,以使端部811與楔槽74能穩定嵌合。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支撐件82選用兩支來支撐模板81,但於實際應用時,使用支撐件82的數量不限於此。
如圖6所示,由模板81頂部未與楔槽74嵌合的頂緣貼著開口73貫通的樓板結構7邊緣,並朝著第一頂面71往上延伸,接著自第一頂面71邊緣水平延伸至開口73中心的邊線(如圖6所示,邊線以虛線表示),上述所圍出的區域即為填補空間76。填補空間76可藉由灌漿來進行填充,並形成填充結構9,待填充結構9穩定成形後將頂模裝置8移除。
經上述流程操作下,本實施例的樓板系統200變成一種建築物體300。參閱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體300包括樓板結構7及填充結構9。另外,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體300中的樓板結構7與原先樓板系統200的樓板結構7係相同結構,故不加以贅述。填充結構9包含第二頂面91及第二底面92。於剖視圖所示,填充結構9填充於開口73中,且第二頂面91與第二底面92為相對平行;第二頂面91與第一頂面71齊平;第二底面92至楔槽74頂部延伸轉折至第一底面72形成凹槽部分93。其中,凹槽部分93的設計能解決當前樓板結構7承受壓力時,導致填充結構9的下陷並突出於樓板底部需要打石的問題,以及減少打石的次數提高建築物體300的結構安全性。
100:模板結構
2:擋板
21:圍牆結構
3:第一板體
31:第一長度
32:第一寬度
33:第一厚度
4:隔板
41:第一高度
5:第二板體
51:間隔
6:鋼筋
6A:上層鋼筋
6B:下層鋼筋
61:預留區段
61A:預留區段
61B:預留區段
62:覆蓋區段
62A:覆蓋區段
62B:覆蓋區段
H:結構體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8)

  1. 一種模板結構,其包括:一模板,其包含一頂面及一底面,且該模板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貫穿於該頂面與該底面;至少一擋板,沿著該開口邊緣佈設,以使該擋板底部貼齊該模板頂面;至少一第一板體,平貼設置於該模板頂面上,且該第一板體沿該擋板周圍設置,使得該第一板體的其中一邊與該擋板貼齊該頂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板結構,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隔板,設置於其中二該擋板的相對兩側,並突出於該擋板外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板結構,其中,該第一板體具有一第一厚度,當該第一板體沿該開口周圍設置時,該第一板體設置於該模板的該頂面,且該第一厚度介於2.5毫米至3.5毫米。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模板結構,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二板體,其中二該第二板體分別設置於其中二該隔板上,以使其中該第二板體相對該開口的位置對應;其餘該第二板體則分別與其中二該第二板體連接,以使每一該隔板上設置該第二板體。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模板結構,其中,該第二板體與該隔板之間有一間隔。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模板結構,進一步包含複數條鋼筋,其佈設於該模板的該頂面上方,該鋼筋至少部分彎折延該擋板延伸超出該第二板體,再彎折轉向能穿過該間隔。
  7. 一種樓板系統,其包括: 一樓板結構,該樓板結構包含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貫通該第一頂面及該第一底面之一開口;其中,該第一底面與該開口界接之邊緣位置形成一楔槽至少部分沿該開口周圍延伸;以及一頂模裝置,其包含一模板及一支撐件,其中該支撐件支撐該模板使該模板之一端部與該楔槽相嵌合。
  8. 一種建築物體,其包括:一樓板結構,該樓板結構包含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貫通該第一頂面及該第一底面之一開口;其中,該第一底面與該開口界接之邊緣位置形成一楔槽至少部分沿該開口周圍延伸;以及一填充結構,該填充結構包含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以及連接該第二頂面與該第二底面之一第二側面,該第二頂面與該第一頂面齊平,且該第二底面與該楔槽頂部齊平;其中,該填充結構填充於該開口,且該第二底面至該楔槽頂部延伸至該楔槽底部形成一凹槽部分。
TW110213343U 2021-11-11 2021-11-11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TWM632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343U TWM632931U (zh) 2021-11-11 2021-11-11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343U TWM632931U (zh) 2021-11-11 2021-11-11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931U true TWM632931U (zh) 2022-10-11

Family

ID=8546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343U TWM632931U (zh) 2021-11-11 2021-11-11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2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67501A1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components and method
KR101590444B1 (ko) 천장거푸집 시공용 데크플레이트 간의 결합구조
KR101638093B1 (ko) 힌지 거동형 pc 벽체를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이 시공 방법
KR101765334B1 (ko) 이음 부분이 숨겨진 커플 리브형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의 시공방법 및, 이러한 시공방법에 이용되는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
KR101191502B1 (ko) 트러스근 일체형 비대칭 에이치형강 합성보 및 엔드빔을 이용한 구조 시스템
JP2006214212A (ja) 床スラブ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型枠パネル
CN113863541A (zh) 超长薄壁清水混凝土墙的施工方法
TWM632931U (zh) 模板結構、使用其製成之樓板系統及建築物體
JPH05287901A (ja) 階段の構築方法
CN107663928A (zh) 多功能垫块
KR101827381B1 (ko) 더블 월 피씨에 의한 구조물의 복수 층 시공구조 및 시공방법
JP7341051B2 (ja) スラブ構造
JP5189334B2 (ja) 地下構造
JP7095839B2 (ja) スラブ支持構造、及びスラブ施工方法
GB2118989A (en) Dry-laid floors
KR20190107814A (ko) 지하주차장 무량판 구조시스템
CN111379337A (zh) 一种二次结构抗渗防漏施工方法
JP2004250904A (ja) 既存建物の耐震補強方法
WO2012072671A1 (en) A composite beam flooring system
JPH11152905A (ja) 既存建築物の耐震補強方法および耐震補強構造
CN209603375U (zh) 一种用于连接不同标高叠合楼板的预制叠合梁构造
CN217974995U (zh) 一种与轻质高强板材结合的现浇楼板结构
KR100974672B1 (ko) 절곡강판을 이용하여 댑단부가 보강된 피씨 보
US20210025184A1 (en)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orm with stairs
JP2880207B2 (ja) コンクリートパネル製造用型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