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1334U - 炒鍋 - Google Patents

炒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1334U
TWM631334U TW110214568U TW110214568U TWM631334U TW M631334 U TWM631334 U TW M631334U TW 110214568 U TW110214568 U TW 110214568U TW 110214568 U TW110214568 U TW 110214568U TW M631334 U TWM631334 U TW M6313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k
bottom wall
wall
straight line
ha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中超
Original Assignee
比漾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比漾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比漾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4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1334U/zh
Publication of TWM631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133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Abstract

一種炒鍋,具有底壁、圍繞底壁的側壁以及連接於側壁的鍋柄,其中側壁以平行鍋柄的直線為界,區分成位於直線兩側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垂直直線且通過底壁的幾何中心的截面中,第一部分與底壁之間的夾角大於第二部分與底壁之間的夾角。

Description

炒鍋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廚房用具,尤其是一種炒鍋。
為配合中華料理的翻炒動作,傳統炒鍋的鍋底大多設計成弧狀且鍋底較深,以便使用者下鏟翻炒食材。另外,傳統爐台的高度也會特別針對傳統炒鍋的特徵而設計,以便使用者能以最順手的角度下鏟。
然而,如圖1所示,在西式廚具普及後,由於西式爐台S的高度較傳統爐台高,加上傳統炒鍋W的鍋底較深,導致使用者U在西式爐台S上使用傳統炒鍋W時,還需刻意將手臂A抬高才能順利下鏟。長期下來,這樣的動作很容易造成不適,導致許多人改用西式平底鍋料理。然而,如圖2所示,因為西式平底鍋F的鍋壁PW大多較為陡直,且底部B呈平坦狀,所以在下鏟時,鍋鏟SP須以大角度的轉折閃避鍋壁PW並滑入底部B,轉折過程手柄部常形成蹺蹺板的上下動作,操作上仍不順手。因此,部分使用者U改以反拿鍋鏟SP的方式在西式平底鍋F內推動食材,但這樣的操作和中華料理的翻炒動作相差甚遠,無疑對料理方式造成諸多限制。
本創作提供一種炒鍋,以具有易於翻炒食材的優點。
本創作所提供的炒鍋具有底壁、圍繞底壁的側壁以及連接於側壁的鍋柄,其中側壁以平行鍋柄的直線為界,區分成位於直線兩側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垂直直線且通過底壁的幾何中心的截面中,第一部分與底壁之間的夾角大於第二部分與底壁之間的夾角。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部分的最大高度小於第二部分的最大高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部分的最大高度等於第二部分的最大高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直線通過底壁的幾何中心。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鍋柄與直線重疊。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鍋柄連接於第二部分。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炒鍋更具有沿平行直線的方向延伸的支撐壁,連接於底壁與局部的第一部分之間,其中支撐壁相對於底壁傾斜。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支撐壁為平面壁或曲面壁。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底壁呈圓形、方形或蚌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底壁與第一部分之間的夾角大於或等於135度。
因本創作之炒鍋的側壁區分成較平緩的第一部分和較陡直第二部分,所以第一部分能便於下鏟,第二部分則可防止食材在翻炒過程中從炒鍋內漏出。基於上述,本創作的炒鍋能具有易於翻炒食材的優點。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目前常見的平底鍋以人體工學角度審視,若要翻炒,是較適合以橫向擺盪施作,角度舒適且動作連貫。傳統的單純直向工作方式,在平底鍋內,則無法做出直覺俐落的翻炒動作。上述的橫向翻炒類似於將食材在鍋內左右翻動。因此,市面上已開發出適合橫向翻炒的料理工具,而本創作提出的炒鍋100可搭配上述的鍋鏟使用,但不限於此。
圖3是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圖4是圖3的炒鍋沿A-A剖線的剖視示意圖。請參考圖3與圖4,炒鍋100具有底壁110、側壁120以及鍋柄130。側壁120圍繞底壁110。鍋柄130連接於側壁120。側壁120以平行鍋柄130的直線L為界,區分成位於直線L兩側的第一部分121與第二部分122。在垂直直線L且通過底壁110的幾何中心C的截面中,例如圖4所示,第一部分121與底壁110之間的夾角A1大於第二部分122與底壁110之間的夾角A2。
請再參考圖3與圖4,直線L例如通過底壁110的幾何中心C。不過,因第一部分121與第二部分122的分布範圍可依實際需求調整,並不限於圖中所示,因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直線L可與幾何中心C錯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21與第二部分122的位置可視使用者的慣用手調整。例如,本實施例是便於慣用手為右手的使用者下鏟。不過,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21與第二部分122的位置可與圖3所示的相反,以便於慣用手為左手的使用者下鏟。在本實施例中,側壁120的第一部分121的最大高度H1可等於第二部分122的最大高度H2,但其他實施例不限於此。此外,本實施例的底壁110與第一部分121之間的夾角A1可大於或等於135度,如此第一部分121能更易於下鏟。
鍋柄130可供使用者握持。本實施例的鍋柄130例如與直線L重疊,但本創作不限於此。
本實施例的底壁110可呈圓形,但本創作不限於此。例如,請參考圖5的炒鍋100a,底壁110a可呈方形。在圖6的實施例中,炒鍋100b的底壁110b則可呈蚌形。附帶一提,在圖4所示的截面中,底壁110是繪示為平面狀。不過,在其他實施例中,底壁110也可為弧面狀,而本創作不對此多做限制。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實施例之炒鍋100的側壁120區分成較平緩的第一部分121和較陡直第二部分122。因此,如圖7所示,側壁120的第一部分121能便於鍋鏟SP滑入,第二部分122則可防止食材在翻炒過程中從炒鍋100內漏出。基於上述,本實施例的炒鍋100能具有易於翻炒食材的優點。此外,炒鍋100的第一部分121還能讓食材易於倒出。具體而言,請參考圖8,在完成翻炒食材後,可使炒鍋100朝第一部分121的方向傾斜,以便將食材取出。由於第一部分121與底壁120之間的夾角A1(標於圖4)較大,所以炒鍋100傾斜的角度不需太大,即可達到便於將食材取出的位置。附帶一提,本實施例繪示的炒鍋100適於供慣用手為右手的使用者以左手握持炒鍋100的鍋柄130(繪示於圖4)。值得一提的是,請參考圖9和圖10,使用者還可握持鍋柄130並轉動炒鍋100,以改變下鏟方向。例如,在圖9中,使用者例如是使用適於橫炒的鍋鏟SP1,則可讓鍋柄130正對使用者,以便以橫炒的方式使用炒鍋100。在圖10中,使用者例如是使用適於直炒的鍋鏟SP2,則可讓炒鍋100偏轉適當角度,以便以直炒的方式使用炒鍋100。
圖11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炒鍋100c的結構與優點和前文各實施例相似,以下僅說明差異處。請參考圖11,鍋柄130c可連接於第二部分122。詳言之,本實施例的直線L可通過底壁110的幾何中心C,但鍋柄130c與直線L錯位且連接於第二部分122。如此,鍋柄130c會偏離炒鍋100c的重心,當使用者握持鍋柄130c將炒鍋100c抬起時,第一部分121便能順著炒鍋100c的重心下垂,如此使用者可以更省力的讓炒鍋100c朝向第一部分121傾斜。
圖12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炒鍋100d的結構與優點和前文各實施例相似,以下僅說明差異處。如圖12所示,第一部分121d的最大高度H3可小於第二部分122d的最大高度H4,使第二部分122d更能在翻炒過程中擋住食材。
圖13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圖14是使用圖13的炒鍋倒出食材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炒鍋100e的結構與優點和前文各實施例相似,以下僅說明差異處。請參考圖13與圖14,炒鍋100e可更具有沿平行直線L的方向延伸的支撐壁140e。支撐壁140e連接於底壁110與局部的第一部分121之間,其中支撐壁140e相對於底壁110傾斜。詳言之,如圖14所示,當使用者要使炒鍋100e傾斜時,支撐壁140e可以增加承靠面積,以提供較佳的支撐的效果,讓使用者能更省力的讓炒鍋100e保持在傾斜狀態。附帶一提,本實施例的支撐壁140e例如為平面壁,但在一實施例中,支撐壁140e也可為曲面壁。本創作不對支撐壁140e的細部結構多做限制。
綜上所述,因本創作之炒鍋的側壁區分成較平緩的第一部分和較陡直第二部分,所以側壁的第一部分能便於下鏟,第二部分則可防止食材在翻炒過程中從炒鍋內漏出。基於上述,本創作的炒鍋能具有易於翻炒食材的優點。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100d、100e:炒鍋 110、110a、110b:底壁 120、120c:側壁 121、121c:第一部分 122、122c:第二部分 130、130c:鍋柄 140c、140e:支撐壁 A1:夾角 A2:夾角 B:底部 C:幾何中心 D:方向 H1:最大高度 H2:最大高度 H3:最大高度 H4:最大高度 L:直線 PW:鍋壁 S:西式爐台 SP、SP1、SP2:鍋鏟 U:使用者 W:傳統炒鍋
圖1是在西式爐台上使用傳統炒鍋的示意圖。 圖2是使用習知西式平底鍋翻炒食材的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圖3的炒鍋沿A-A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5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 圖6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 圖7是鍋鏟在圖3的炒鍋內翻炒的示意圖。 圖8是圖3的炒鍋傾斜的示意圖。 圖9是使用圖3的炒鍋橫炒的示意圖。 圖10是使用圖3的炒鍋直炒的示意圖。 圖11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 圖12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剖視示意圖。 圖13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炒鍋的俯視示意圖。 圖14是使用圖13的炒鍋倒出食材的示意圖。
100:炒鍋
110:底壁
120:側壁
121:第一部分
122:第二部分
130:鍋柄
C:幾何中心
L:直線

Claims (10)

  1. 一種炒鍋,具有一底壁、圍繞該底壁的一側壁以及連接於該側壁的一鍋柄,其中該側壁以平行該鍋柄的一直線為界,區分成位於該直線兩側的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其中在垂直該直線且通過該底壁的幾何中心的一截面中,該第一部分與該底壁之間的夾角大於該第二部分與該底壁之間的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炒鍋,其中該第一部分的最大高度小於該第二部分的最大高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炒鍋,其中該第一部分的最大高度等於該第二部分的最大高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炒鍋,其中該直線通過該底壁的幾何中心。
  5.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炒鍋,其中該鍋柄與該直線重疊。
  6.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炒鍋,其中該鍋柄連接於該第二部分。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炒鍋,更具有沿平行該直線的方向延伸的一支撐壁,連接於該底壁與局部的該第一部分之間,其中該支撐壁相對於該底壁傾斜。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炒鍋,其中該支撐壁為一平面壁或一曲面壁。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炒鍋,其中該底壁呈圓形、方形或蚌形。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炒鍋,其中該底壁與該第一部分之間的夾角大於或等於135度。
TW110214568U 2021-12-07 2021-12-07 炒鍋 TWM631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568U TWM631334U (zh) 2021-12-07 2021-12-07 炒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568U TWM631334U (zh) 2021-12-07 2021-12-07 炒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1334U true TWM631334U (zh) 2022-09-01

Family

ID=84613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568U TWM631334U (zh) 2021-12-07 2021-12-07 炒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13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8559B (zh) * 2021-12-07 2023-07-11 比漾國際有限公司 炒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8559B (zh) * 2021-12-07 2023-07-11 比漾國際有限公司 炒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02960A (en) Ergonomic cookware
US4462388A (en) Frying pan
TWM631334U (zh) 炒鍋
TWI808559B (zh) 炒鍋
CN201286610Y (zh) 易翻炒锅
JP3186791U (ja) 鍋装置
CN217118122U (zh) 炒锅
CN116236052A (zh) 炒锅
CN208871680U (zh) 侧翻式电磁灶
TW201822692A (zh) 鍋鏟
CN217274321U (zh) 一种便于刷锅水排放的商用炒炉
CN214595542U (zh) 一种具有防烧把机构的奶锅
CN220937817U (zh) 铲勺与烹饪器具
CN109567608A (zh) 一种锅盖及其炊具
KR200452997Y1 (ko) 오목부가 구비된 프라이팬
CN213046647U (zh) 一种锅铲
CN205285977U (zh) 一种烹饪工具
JP7345865B2 (ja) 蓋部材と把手とアタッチメントとの組み合わせ
CN211609525U (zh) 一种便于放置铲勺的装置
CN213551115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厨房用具
CN216090205U (zh) 一种锅铲
CN112716301A (zh) 一种具有防烧把机构的奶锅
CN210611778U (zh) 便于放置的防滴流勺子
JP2004135933A (ja) 家庭用回転傾動式半球形鍋
JP3211419U (ja) 角付け返し万能杓文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