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7613U -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 Google Patents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7613U
TWM627613U TW110213853U TW110213853U TWM627613U TW M627613 U TWM627613 U TW M627613U TW 110213853 U TW110213853 U TW 110213853U TW 110213853 U TW110213853 U TW 110213853U TW M627613 U TWM627613 U TW M6276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sed
pair
tooth
accommodating space
br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百俞
林相伊
Original Assignee
柯百俞
林相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柯百俞, 林相伊 filed Critical 柯百俞
Priority to TW110213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7613U/zh
Publication of TWM627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761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包括一牙套結構、至少一對隆起結構及至少一開口。牙套結構具有一外殼部、一內殼部及一頂部;三者連結一體並形成一牙齒容納空間。至少一對隆起結構分別從外殼部及內殼部上,朝牙齒容納空間的反方向隆起,並分別形成一對隆起外牆及一對隆起空間;此對隆起外牆的每一隆起外牆具有二導引縫部,二導引縫部連通相對應之隆起空間。至少一開口係凹設於牙套結構上,並連通牙齒容納空間。故,本案兼具可大幅減少口腔內之異物感,及下壓上拉皆可矯正相當方便等優點。

Description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尤指一種可大幅減少口腔內之異物感,及下壓上拉皆可矯正相當方便之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參閱第8圖,此為傳統之透明矯正牙套70,其係可套設於使用者的至少一牙齒91上,進而對某些特定之該牙齒91進行推壓或移動。當然,前述之推壓或移動都是逐次進行,通常該透明矯正牙套70每次配戴時間可能是7天、14天或其他天數,整個療程需要數十副不同之該透明矯正牙套70,分階段逐次推移,期間牙醫師也會分階段檢視推移效果,並依情況修正後續之該透明矯正牙套70之推壓或移動的結構設計。 由於該透明矯正牙套70為透明之薄殼狀結構,套在該牙齒91上時,較易產生往前推移或往後推移之效果。 但是,若是某一顆或某幾顆之該牙齒91太高,例如第9圖中之某兩顆該牙齒91之高度分別為一第一高度L1及一第二高度L2,比相鄰之該牙齒91高出太多,則需要將其下壓(或分次下壓),以使其整體牙齒美觀。 然而,傳統之該透明矯正牙套70之薄殼狀結構所產生之下壓力有限,所以下壓效果不好。 因此,如第10圖所示,有業者在傳統之該透明矯正牙套70之頂部切出兩個溝槽71,並在該透明矯正牙套70之內、外緣分別剪切出兩個切縫72(如第10圖所示,僅顯示外緣之兩個切縫72,內緣部分結構相同,省略未示,合先陳明),用以套入一橡皮筋73。然後利用此橡皮筋73產生較大之下壓力。 然而,此種傳統以該溝槽71、該切縫72搭配該橡皮筋73之方式仍有下列缺點: [1] 裝入後之該橡皮筋73可能從鄰近該切縫72處,朝內側壓迫牙齒或牙齦,造成不適。 [2] 該切縫72貼近牙齒或牙齦,使得該切縫72之邊緣銳利處恐傷害牙齒或牙齦。 [3] 若該切縫72太窄,則該橡皮筋73不易套入或套不上。 有鑑於此,必須研發出可解決上述習用缺點之技術。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兼具可大幅減少口腔內之異物感,及下壓上拉皆可矯正相當方便等優點。特別是,本創作所欲解決之問題係在於習知矯正牙套裝入後之該橡皮筋可能從鄰近該切縫處,朝內側壓迫牙齒或牙齦,造成不適。且該切縫貼近牙齒或牙齦,使得其邊緣銳利處恐傷害牙齒或牙齦。若該切縫太窄,則該橡皮筋不易套入或套不上等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包括: 一牙套結構,係具有一外殼部、一內殼部及一頂部;該頂部係介於該外殼部及該內殼部之間,三者相連結為一體,並形成一牙齒容納空間; 至少一對隆起結構,係分別從該外殼部及該內殼部上,朝該牙齒容納空間的反方向隆起,並分別形成一對隆起外牆及一對隆起空間;該對隆起外牆的每一隆起外牆係具有二導引縫部,該二導引縫部係連通相對應之該隆起空間;及 至少一開口,係凹設於該牙套結構上,並連通該牙齒容納空間。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瞭解。 茲以下列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於後: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參閱第1、第2及第3圖,其第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牙套結構10、至少一對隆起結構20及至少一開口30。其中: 關於該牙套結構10,係具有一外殼部11、一內殼部12及一頂部13。該頂部13係介於該外殼部11及該內殼部12之間,三者相連結為一體,並形成一牙齒容納空間S1。 關於該至少一對隆起結構20,係分別從該外殼部11及該內殼部12上,朝該牙齒容納空間S1的反方向隆起,並分別形成一對隆起外牆21及一對隆起空間S2;該對隆起外牆21的每一隆起外牆21係具有二導引縫部211,該二導引縫部211係連通相對應之該隆起空間S2。 關於該至少一開口30,係凹設於該牙套結構10上,並連通該牙齒容納空間S1。 實務上,該牙齒容納空間S1係供該牙套結構10套設於至少一牙齒91上。 進一步,該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又包括: 一彈性圈狀結構40,其係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211及該至少一開口30上,且該圈狀彈性結構40之一部份係容納於該牙齒容納空間S1、該對隆起空間S2其中至少一者中,而用以對該至少一牙齒91產生一壓迫力,亦即為下壓型之矯正結構(本案之第一實施例)。 關於本案之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4及第5圖,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處,僅在於該至少一開口30係為二個,該彈性圈狀結構40係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211及該二個開口30上,原則上可比該第一實施例達成較優之矯正效果。 關於本案之第三實施例(亦即為上拉型之矯正結構),請參閱第6及第7圖,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處,僅在於: 該外殼部11可再具有一外殼底緣111。 該內殼部12可再具有一內殼底緣121。 該至少一開口30係為二個,且分別從該外殼底緣111與該內殼底緣121上凹於該牙套結構10。 進一步,該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又包括: 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50,係分別對應該二開口30而設。 藉此,該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50係對應該二開口30,而分別固定於相對應之該牙齒91。該彈性圈狀結構40係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211及該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50上,而可達成與該第一實施例反方向之矯正效果。 又,不論是前述哪一實施例,該每一隆起外牆21皆可再具有二容納孔部212,其係分別連通該二導引縫部211,用以容納從相對應之該導引縫部211導入之該彈性圈狀結構40。 本創作具有下列兩種矯正方式: [a] 下壓型矯正:參閱第1、第2、第3、第4及第5圖,以該牙齒容納空間S1將該牙套結構10套設於該至少一牙齒91(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套設在成排的牙齒)上。接著將該彈性圈狀結構40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211及該至少一(或是二)開口30上,此時,該圈狀彈性結構40之一部分容納於該牙齒容納空間S1、該對隆起空間S2其中至少一者中,並因被拉開而產生壓迫力(如第1及第4圖之下壓箭頭所示),而可以壓迫力對該至少一牙齒91進行下壓型之矯正。 [b] 上拉型矯正:參閱第6及第7圖,同樣以該牙齒容納空間S1將該牙套結構10套設於該至少一牙齒91上。接著將該彈性圈狀結構40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211及該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50上,同樣的,該圈狀彈性結構40之一部分亦是容納於該對隆起空間S2(也可能經該開口30進入該牙齒容納空間S1)中,此時該圈狀彈性結構40被拉開而產生的變成是拉力,而可以拉力對該至少一牙齒91進行上拉型之矯正。 在此要特別說明的部分是,橡皮筋綁在牙套上,常因拉力而使得牙套的角度翹起或是翻起,使得口腔內部產生異物感,甚至可能傷到舌頭或是口腔內部。本案針對這個部分,一則從該牙套結構10上一體成型該對隆起結構20,因為是一體成型,表面或是邊緣較無銳角而可降低異物感。二則該二導引縫部211之末端設置該容納孔部212,原則上孔徑大於該彈性圈狀結構40(橡皮筋)之直徑,用以容納該彈性圈狀結構40,可大幅減少該導引縫部211被該彈性圈狀結構40撐開而變形,進而產生異物感的問題。 本創作之優點及功效可歸納如下: [1] 可大幅減少口腔內之異物感。本案從該牙套結構上一體成型該對隆起結構,大幅減少表面或是邊緣的銳角而可降低異物感。另外,於該二導引縫部之末端設置該容納孔部,其孔徑大於該彈性圈狀結構之直徑,可用以容納該彈性圈狀結構,大幅減少該導引縫部被該彈性圈狀結構撐開而變形,進而產生異物感的問題。故,可大幅減少口腔內之異物感。 [2] 下壓上拉皆可矯正相當方便。本案可具有下列兩種矯正方式: 下壓型矯正:首先,以該牙齒容納空間將該牙套結構套設於該至少一牙齒上;接著將該彈性圈狀結構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及該至少一開口上,即可以被拉開之該彈性圈狀結構產生壓迫力,對該至少一牙齒進行下壓型之矯正。 上拉型矯正:當改將該彈性圈狀結構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及該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時,即變成是對該至少一牙齒進行上拉型之矯正。故,下壓上拉皆可矯正相當方便。 以上僅是藉由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創作,對於該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與變化,皆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
10:牙套結構 11:外殼部 111:外殼底緣 12:內殼部 121:內殼底緣 13:頂部 20:隆起結構 21:隆起外牆 211:導引縫部 212:容納孔部 30:開口 40:彈性圈狀結構 50:輔助固定結構 70:透明矯正牙套 71:溝槽 72:切縫 73:橡皮筋 91:牙齒 S1:牙齒容納空間 S2:隆起空間 L1:第一高度 L2:第二高度
第1圖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第2圖係第1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3圖係第1圖之部分結構之其他角度之放大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第5圖係第4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第7圖係第6圖之Ⅶ-Ⅶ位置之剖視圖 第8圖係公知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9圖係第8圖之裝設後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10圖係公知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10:牙套結構
11:外殼部
111:外殼底緣
12:內殼部
121:內殼底緣
13:頂部
20:隆起結構
21:隆起外牆
211:導引縫部
212:容納孔部
30:開口
40:彈性圈狀結構
91:牙齒
S1:牙齒容納空間
S2:隆起空間

Claims (5)

  1. 一種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係包括: 一牙套結構,係具有一外殼部、一內殼部及一頂部;該頂部係介於該外殼部及該內殼部之間,三者相連結為一體,並形成一牙齒容納空間; 至少一對隆起結構,係分別從該外殼部及該內殼部上,朝該牙齒容納空間的反方向隆起,並分別形成一對隆起外牆及一對隆起空間;該對隆起外牆的每一隆起外牆係具有二導引縫部,該二導引縫部係連通相對應之該隆起空間;及 至少一開口,係凹設於該牙套結構上,並連通該牙齒容納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中: 該牙齒容納空間係供該牙套結構套設於至少一牙齒上; 且,該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係又包括: 一彈性圈狀結構,其係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及該至少一開口上,且該圈狀彈性結構之一部份係容納於該牙齒容納空間、該對隆起空間其中至少一者中,而用以對該至少一牙齒產生一壓迫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中: 該至少一開口係為二個,該彈性圈狀結構係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及該二個開口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中: 該外殼部係具有一外殼底緣; 該內殼部係具有一內殼底緣; 該至少一開口係為二個,且分別從該外殼底緣與該內殼底緣上凹於該牙套結構; 且,該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係又包括: 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係分別對應該二開口而設; 藉此,該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係對應該二開口,而分別固定於相對應之該牙齒;該彈性圈狀結構係套設於該四個導引縫部及該至少二輔助固定結構上。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其中: 該每一隆起外牆皆係具有二容納孔部,其係分別連通該二導引縫部,用以容納從相對應之該導引縫部導入之該彈性圈狀結構。
TW110213853U 2021-11-23 2021-11-23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TWM627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853U TWM627613U (zh) 2021-11-23 2021-11-23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853U TWM627613U (zh) 2021-11-23 2021-11-23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7613U true TWM627613U (zh) 2022-06-01

Family

ID=8306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853U TWM627613U (zh) 2021-11-23 2021-11-23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76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831B (zh) * 2021-11-23 2022-10-21 柯百俞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831B (zh) * 2021-11-23 2022-10-21 柯百俞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7055B2 (en) Correction device
US11638632B2 (en) Dental implant
JP5970119B2 (ja) 透明矯正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627613U (zh)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US20180318042A1 (en) Orthodontic braces
USD993538S1 (en) Dental flosser
JP2014171698A (ja) ラバーダムクランプ
TWM495833U (zh) 矯正牙套組及其隱形牙套
CN102614041B (zh) 止鼾器
KR102129363B1 (ko) 치열 교정용 이단 버튼
KR100931210B1 (ko) 치과 교정용 나사 조립체
TWI781831B (zh) 具有隆起部之矯正牙套
CN115551441A (zh) 牙科矫正器具、牙科矫正器具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KR101463424B1 (ko) 투명 교정 장치 및 이에 적합한 제조 방법
JPWO2004004496A1 (ja) 靴下
KR101463422B1 (ko) 투명 교정 장치 및 이에 적합한 제조 방법
US20200107907A1 (en) Orthodontic brace
KR101518711B1 (ko) 투명 교정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659743B1 (ko) 투명 치아 교정 장치
KR101216388B1 (ko) 매몰귀 교정구
WO2021019832A1 (ja) 歯科矯正具
JP2020080905A (ja) 矯正具
TWM587510U (zh) 齒列矯正器
CN216090857U (zh) 抗蠕变的牙套
KR101476715B1 (ko) 투명 교정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