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5630U - 窗簾 - Google Patents

窗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5630U
TWM625630U TW110214903U TW110214903U TWM625630U TW M625630 U TWM625630 U TW M625630U TW 110214903 U TW110214903 U TW 110214903U TW 110214903 U TW110214903 U TW 110214903U TW M625630 U TWM625630 U TW M6256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iece
curtain
wall surface
rope
she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琳
Original Assignee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4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5630U/zh
Publication of TWM625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563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窗簾,其具有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及位在二端件之間的簾體。此窗簾包括設於第一端件的驅動組件、繩輪及阻力組件,阻力組件包含殼座、彈性件及移動件,彈性件設於殼座內並與殼座壁面共構一楔形空間,移動件位於楔形空間中。此窗簾還具有拉繩,拉繩一端連接繩輪,另一端通過楔形空間後連接第二端件。收合簾體時,繩輪捲收拉繩,拉繩帶動移動件移動至受殼座限制為止,使阻力組件對拉繩提供第一阻力。展開簾體時,繩輪釋出拉繩,拉繩帶動移動件反向移動至受殼座限制為止,使阻力組件對拉繩提供第二阻力,第二阻力小於第一阻力。

Description

窗簾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窗簾,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阻力機構,可在收合窗簾時,對窗簾的內部拉繩提供較大阻力,以使各拉繩被捲繩機構收取的長度一致的窗簾。
常見的無外露拉繩窗簾,例如百葉簾或風琴簾,通常具有一固定梁、一可動梁及一簾體,簾體設置於固定梁及可動梁之間,固定梁被固定在窗框或牆壁上,用於懸掛簾體及可動梁。固定梁及可動梁的其中之一設置有捲繩機構,簾體內部間隔地設有至少兩條拉繩,每條拉繩的兩端分別穿出簾體連接捲繩機構及未設置捲繩機構的另一梁。
無外露拉繩窗簾的外部沒有提供使用者控制窗簾用的拉繩,當要收合簾體時,只需要將可動梁朝向固定梁的方向移動,簾體即會隨著可動梁的移動而逐漸堆疊收合,且捲繩機構中的繩輪將同步收取所有的簾體內部拉繩。繩輪的數量取決於拉繩數量,但所有繩輪都會同步轉動以確保收取的拉繩長度一致。當不再移動可動梁後,捲繩機構的回捲力、簾體及移動梁的拉力、以及窗簾各構件之間的摩擦力將達到平衡,使捲收拉繩的繩輪不再轉動,可動梁也不再移動,藉以維持可動梁與固定梁之間的簾體面積,確保簾體遮光程度不會發生非預期的變化。
然而實務上,在移動可動梁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使用者對可動梁施力的位置沒有居中、或施力大小不平均的情形,導致可動梁被傾斜地(不水平地)朝向固定梁移動,使可動梁因為傾斜的緣故,一側距離固定梁較近,一側距離固定梁較遠。而相較於距離固定梁較遠的一側,距離固定梁較近的一側其內部拉繩將呈現較鬆弛的狀態。繩輪雖然隨可動梁的移動而轉動,並同步收取所有拉繩,然而較鬆弛的拉繩,因為未受拉伸延展,在繩輪轉動相同行程的前提下,將被繩輪收取較長的長度。
由於鬆弛的拉繩會被收取較長的長度,即是未被繩輪捲收而用於懸掛可動梁的拉繩長度會較短。當不再移動可動梁並放手使其自由懸垂之後,將導致可動梁連接較短拉繩的一側相較另一側距離固定梁更近,使可動梁相對固定梁呈現傾斜的狀態,因而影響簾體遮光的效果及外觀的規整性。因此如何在收合簾體後,使可動梁呈水平狀態,以確保窗簾的遮光效果可符合預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的問題,本創作的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具有阻力組件的窗簾,此阻力組件可以在收合窗簾時,對窗簾的拉繩提供阻力,以解決當拉繩發生張力不均的狀況時,造成窗簾收合後的狀態不符合預期的問題。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窗簾,其具有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及簾體,簾體位於第一端件及第二端件之間。此窗簾包括驅動組件、繩輪、阻力組件及拉繩,驅動組件設置於第一端件內,繩輪連接驅動組件 而可被驅動組件所驅轉,阻力組件設置於第一端件內,此阻力組件包含殼座、彈性件及移動件。其中殼座為中空體,彈性件設置於殼座內並與殼座的壁面共同構成一楔形空間,移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楔形空間中。拉繩一端連接於繩輪,另一端連接於第二端件,且此拉繩兩端之間的區段通過楔形空間。當第二端件與第一端件彼此逐漸靠近以收合簾體時,繩輪被驅動組件所驅轉並捲收拉繩,使拉繩相對殼座朝向第一方向移動,移動件於拉繩的移動過程中保持接觸拉繩,而隨拉繩朝向第一方向移動至受到殼座的壁面限制為止,且彈性件偏壓移動件以對拉繩提供第一阻力。當第二端件與第一端件彼此逐漸遠離以展開簾體時,繩輪轉動並釋出拉繩,此時拉繩相對殼座朝向相反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動,且移動件於拉繩的移動過程中保持接觸拉繩,而隨拉繩朝向第二方向移動至受到殼座的壁面限制為止,移動件對拉繩提供第二阻力,第二阻力小於第一阻力。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阻力組件的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殼座的壁面,另一端朝向殼座的內部傾斜地延伸,以在殼座的內部構成前述的楔形空間,且楔形空間中空間較小的一端較靠近前述的繩輪。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拉繩通過楔形空間的區段實質上呈直線。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第二端件與第一端件彼此逐漸靠近以收合簾體,使拉繩相對殼座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拉繩的移動帶動移動件往楔形空間中空間較小的一端移動。當移動件被拉繩帶動至受到殼座的壁面限制而無法繼續移動時,拉繩可相對移動件持續朝向第一方向移動。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當移動件受到拉繩的帶動而於楔形空 間中移動時,移動件相對彈性件轉動。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當移動件受到限制而無法繼續移動,且拉繩持續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位於阻力組件至第二端件之間的拉繩的張力,小於阻力組件至繩輪之間的拉繩的張力。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當移動件受到限制而無法繼續移動,且拉繩持續朝向第一方向移動時,位於阻力組件至第二端件之間的拉繩的直徑,大於阻力組件至繩輪之間的拉繩的直徑。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第一端件具有一通孔,拉繩通過此通孔而穿出第一端件以連接於第二端件,阻力組件與通孔之間的距離小於繩輪與阻力組件之間的距離。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殼座具有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相對設置,第三壁面位於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之間,且第一壁面較第二壁面靠近繩輪。其中,第一壁面具有第一開口,第二壁面具有第二開口,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第二壁面,另一端朝向第一壁面傾斜地延伸,使彈性件、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共同構成楔形空間,拉繩經由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而通過楔形空間。移動件位於彈性件及第三壁面之間,且拉繩通過楔形空間的區段位於移動件及第三壁面之間。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第一端件呈中空的長方體,且第一端件相對第二端件的一側具有一支撐面,第三壁面鄰近此支撐面,且第三壁面與此支撐面實質上平行。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拉繩通過楔形空間的區段,於第三壁 面上實質上呈直線。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驅動組件包含驅動輪及彈簧,此彈簧一端連接驅動輪,且彈簧隨驅動輪的轉動方向不同,而捲收於驅動輪或從驅動輪釋出。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繩輪可連動地連接驅動輪,並隨驅動輪的轉動而轉動,且拉繩隨繩輪的轉動方向不同而被捲收於繩輪或從繩輪釋出。
本窗簾的另一實施例,當第一端件與第二端件彼此逐漸遠離以展開簾體時,拉繩帶動繩輪轉動,並連動驅動輪捲收彈簧。當第一端件與第二端件彼此逐漸靠近以收合簾體時,彈簧從驅動輪釋出,且驅動輪帶動繩輪轉動並捲收拉繩。
承上所述,依本創作之窗簾,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本創作的窗簾,其阻力組件、繩輪及驅動組件均設置在第一端件,但此第一端件可以是用來安裝於窗框或牆壁的固定梁,也可以是提供使用者推拉的活動梁。只要將阻力組件配置在繩輪收取拉繩的位置之前(例如,配置在拉繩進入第一端件的通孔之處),無輪是配置在固定梁或移動梁,都能在收合簾體時對繩輪所捲收的拉繩提供阻力。因此在配置上可視需求隨驅動組件及繩輪位置變化,不受限制。
本創作的阻力組件,可在操作第二端件與第一端件彼此靠近時,無論位在簾體內的拉繩張力如何變化,都能維持阻力組件到繩輪之間的拉繩張力。而拉繩在具有張力的情況下由繩輪捲收,有助於拉繩在繩輪上整齊排列。此外,一般窗簾至少配置兩條拉繩,位在第一端件中的阻力 組件對應拉繩的數量設置,使每條拉繩在被繩輪捲收之前都先通過阻力組件而具有相同的張力,如此一來,即便被移動的第一端件或第二端件呈傾斜狀態,也能確保繩輪所捲收的所有拉繩長度一致。待停止移動第一端件或第二端件並放手之後,自由懸垂的第一端件或第二端件即能保持水平狀態,以確保簾體的遮光區域符合使用者需求,且窗簾整體規整美觀。
1:窗簾
10:第一端件
12:支撐面
14:第一通孔
16:第二通孔
20:第二端件
30:簾體
32:葉片
40:驅動組件
42:儲簧輪
44:驅動輪
46:彈簧
50:繩輪
52:第一收繩段
54:第二收繩段
60:第一阻力組件
62:殼座
64:彈性件
66:移動件
622:第一壁面
622a:第一開口
624:第二壁面
624a:第二開口
626:第三壁面
S1:楔形空間
D1:第一方向
D3:第二方向
70:第二阻力組件
72:殼座
74:彈性件
76:移動件
722:第一壁面
722a:第一開口
724:第二壁面
724a:第二開口
726:第三壁面
S2:楔形空間
D2:第一方向
D4:第二方向
80:第一拉繩
90:第二拉繩
圖1為本創作的窗簾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的窗簾的正視圖。
圖3為圖2的第一端件的透視圖。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4的第一阻力阻件放大圖。
圖6及圖7為收合簾體時的第二端件呈不同狀態的示意圖。
圖8為收合簾體時的第二端件的局部透視圖。
圖9為圖8的第一阻力組件放大圖。
圖10為簾體局部收合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3,其分別為本創作的窗簾之整體立體圖、正視圖及第一端件透視圖。窗簾1包含第一端件10、第二端件20、簾體30、驅動組件40、繩輪50、第一阻力組件60、第二阻力組件70、第一拉繩80及第 二拉繩9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件10用於安裝在窗框或牆壁上,簾體30懸掛於第一端件10的下方,簾體30下方為第二端件2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端件20亦可為用於安裝在窗框或牆壁上,簾體30懸掛於第二端件20的下方,簾體30下方則為第一端件10。在本實施例中,簾體30包含多個葉片32,第二端件20則位於簾體30最下方的葉片32之下;在另一實施例中,簾體30也可以是由多個中空蜂巢疊加構成的蜂巢簾體、或由具有多個摺痕的片材所形成的百摺簾體。
第一端件10為中空的長方體,並將第一端件10的底面,即最靠近簾體30的一面,定義為支撐面12,且有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6間隔的分別設置在此支撐面12的左右兩側。驅動組件40、繩輪50、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二阻力組件70則分別設置在第一端件10的支撐面12上,並位在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6之間。由窗簾1的正面觀之,驅動組件40大致設置於第一端件10的中央位置,此驅動組件40包含儲簧輪42、驅動輪44及彈簧46,且彈簧46的一端連接於驅動輪44,另一端則捲收於儲簧輪42,當驅動輪44轉動時,可帶動彈簧46從儲簧輪42釋出並捲繞於驅動輪44上,或從驅動輪44釋出而回捲到儲簧輪42上。繩輪50與驅動輪44分別具有齒輪而可相互嚙接,使繩輪50與驅動輪44同步轉動。第一阻力組件60鄰近第一通孔14設置,第二阻力組件70鄰近第二通孔16設置,使驅動組件40及繩輪50位於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二阻力組件70之間。
再請一併參閱圖3至圖5。第一阻力組件60包含殼座62、彈性件64及移動件66,殼座62呈中空狀,其包含第一壁面622、第二壁面624及第三壁面626,從正面觀之,第三壁面626承靠於第一端件10的支撐面12, 並可設置為實質上平行於支撐面12,第一壁面622及第二壁面624相互面對地立設於第三壁面626的左右兩側,且第一壁面622位在較靠近繩輪50的一側。彈性件64的一端連接於第二壁面624,另一端則朝向第一壁面622延伸,並朝向第三壁面626逐漸靠近而向下傾斜,使圖4和5的彈性件64在殼座62內呈現左高右低的配置。此彈性件64與部分的第一壁面622、第二壁面624及第三壁面626在殼座62內共同圍設出一楔形空間S1,且此楔形空間S1中空間較小的一端較靠近繩輪50。此外,第一壁面622具有第一開口622a,第二壁面624具有第二開口624a,第二開口624a靠近第一通孔14,且第一開口622a及第二開口624a均與楔形空間S1相連通。移動件66設置於楔形空間S1內,此移動件66呈圓柱狀,且其軸向平行於支撐面12的短軸方向,使此移動件66可在楔形空間S1內朝向第一壁面622及第二壁面624往復移動。在此定義第二壁面624朝向第一壁面622的方向,即第一阻力組件60朝向繩輪50的方向,為第一方向D1(如圖8所示),反之則為第二方向D3(如圖4所示)。
對稱地,第二阻力組件70包含殼座72、彈性件74及移動件76,殼座72呈中空,其包含第一壁面722、第二壁面724及第三壁面726,其中,第三壁面726可設置為實質上平行於第一端件10的支撐面12,而第一壁面722及第二壁面724相互面對地立設於第三壁面726的左右兩側,且第一壁面722位在較靠近繩輪50的一側。彈性件74的一端連接於第二壁面724,另一端則朝向第一壁面722延伸,並朝向第三壁面726逐漸靠近而向下傾斜,使圖4的彈性件74在殼座72內呈現左低右高的配置。此彈性件74與部分的第一壁面722、第二壁面724及第三壁面726在殼座72內共同圍設出一楔形空間S2,且此楔形空間S2中空間較小的一端較靠近繩輪50。此外,第一壁面722 具有第一開口722a,第二壁面724具有第二開口724a,第二開口724a靠近第二通孔16,且第一開口722a及第二開口724a均與楔形空間S2相連通。移動件76設置於楔形空間S2內,此移動件76呈圓柱狀,且其軸向平行於支撐面12的短軸方向,使此移動件76可在楔形空間S2內朝向第一壁面722及第二壁面724往復移動。在此定義第二壁面724朝向第一壁面722的方向,即第二阻力組件70朝向繩輪50的方向,為第一方向D2(如圖8所示),反之則為第二方向D4(如圖4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阻力組件60的彈性件64及第二阻力阻件的彈性件74是以彈性臂表示,一端為一體成形地連接於所對應的第二壁面624及第二壁面724,另一端則為自由端。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件也可以為獨立的彈片,且一端以不可移動的方式連接於第二壁面,例如一端直接嵌入第二壁面,一樣可以使彈性件的自由端具有可相對第二壁面偏擺的功效。
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繩輪50被區分成第一收繩段52及第二收繩段54,第一拉繩80一端連接於第一收繩段52,第二拉繩90的一端連接於第二收繩段54。當繩輪50轉動時,可將第一拉繩80及第二拉繩90分別對應地捲收於第一收繩段52及第二收繩段54、或從第一收繩段52及第二收繩段54釋出。其中,第一拉繩80的配置是自繩輪50的第一收繩段52釋出後朝向第一通孔14方向延伸,接著從第一阻力組件60的第一開口622a進入楔形空間S1,並通過第一阻力組件60的第三壁面626及移動件66之間後,從第二開口624a穿出第一阻力組件60的殼座62,最後從第一通孔14穿出第一端件10,並通過簾體30的各葉片32後接設於第二端件20。對稱地, 第二拉繩90的配置是自繩輪50的第二收繩段54釋出後朝向第二通孔16方向延伸,接著從第二阻力組件70的第一開口722a進入楔形空間S2,並通過第二阻力組件70的第三壁面726及移動件76之間後,從第二開口724a穿出第二阻力組件70的殼座72,最後從第二通孔16穿出第一端件10,並通過簾體30的各葉片32後接設於第二端件20。
再請一併參閱圖2、圖6至圖9,其中圖2揭示了窗簾1的簾體30完全展開、且第二端件20為自由懸垂的狀態,此時驅動組件40的彈簧46大多捲繞在驅動輪44上,且彈簧46透過驅動輪44施加於繩輪50上的回捲力、與第二端件20透過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對繩輪50提供的拉力,以及窗簾1中的各構件產生的摩擦力達到平衡,使繩輪50保持不轉動,且第二端件20停留在當前位置。
如圖6或圖7所示,使用者可以向上推動第二端件20,即是將第二端件20朝向第一端件10的方向推動,藉以減少簾體30的遮光區域。在圖6中,揭示使用者推動第二端件20的施力平均,使得第二端件20保持水平地朝向第一端件10移動,過程中簾體30的葉片32會由下至上逐漸堆疊在第二端件20的上方,且第二端件20與第一端件10之間的距離減少,將使得連接且懸掛第二端件20的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變得鬆弛。在圖7中,揭示使用者推動第二端件20的施力不均,使得第二端件20朝向第一端件10移動過程中呈現左低右高的傾斜狀態。此時的簾體30的葉片32依然會由下至上逐漸堆疊在第二端件20的上方,且第二端件20與第一端件10之間的距離減少,但第二端件20的右側比左側距離第一端件10更近,使得位在右側的第二拉繩90明顯比位在左側的第一拉繩80更為鬆弛。
然而無論第二端件20是保持水平或是傾斜地朝向第一端件10移動,在第二端件20移動的同時,驅動組件40的彈簧46逐漸從驅動輪44釋出並捲繞在儲簧輪42上。過程中,彈簧46釋出能量使驅動輪44轉動,驅動輪44的轉動帶動繩輪50轉動,進而收取鬆弛的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如圖8所示,繩輪50收取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的過程中,第一拉繩80位在第一阻力組件60的楔形空間S1中的區段,會接觸移動件66而帶動移動件66朝向繩輪50的方向移動,亦即第一拉繩80相對殼座62往第一方向D1移動,並帶動移動件66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直到移動件66抵觸到第一壁面622為止。而第二拉繩90位在第二阻力組件70的楔形空間S2中的區段,會接觸移動件76而帶動移動件76朝向繩輪50的方向移動,亦即第二拉繩90相對殼座72往第一方向D2移動,並帶動移動件76朝向第一方向D2移動,直到移動件76抵觸到第一壁面722為止。
請參閱圖9,其為圖8所示的第一阻力組件60的放大圖。以位在第一端件10左邊的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一拉繩80為例,愈靠近第一壁面622,彈性件64與第三壁面626之間的距離愈小,因而對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的移動件66施加的壓力愈大,則移動件66壓抵在第一拉繩80上的壓力愈大,使得移動件66與第一拉繩80之間及第一拉繩80與第三壁面626之間的摩擦力增加。在移動件66抵觸到第一壁面622之後,移動件66雖無法繼續朝向第一方向D1移動,但彈性件64對移動件66所施加的壓力並未完全夾制了第一拉繩80,因此持續向上推動第二端件20,第一拉繩80仍能相對移動件66移動而持續被繩輪50所捲收。定義如圖8及圖9所示的移動件66抵於第一壁面622時,對第一拉繩80所產生的摩擦力為第一阻力F1。此第一阻力阻滯了 通過第一開口622a的第一拉繩80,再加上驅動組件40對繩輪50施加的回捲力同步在收取第一拉繩80,將使得在上推第二端件20時呈現鬆弛的第一拉繩80,在第一開口622a與第一收繩段52之間的區段仍能保持張力,亦即第一拉繩80在第一開口622a與第一收繩段52之間的張力大於在第一通孔14到第二端件20之間的張力。且由於第一拉繩80在第一開口622a與第一收繩段52之間的張力較大,使此區間的第一拉繩80受到拉伸延展,導致第一拉繩80在第一開口622a到第一收繩段52之間的直徑,小於在第一通孔14到第二端件20之間的直徑。
同理,再如圖8所示,在第一端件10右邊的第二阻力組件70中,愈靠近第二阻力組件70的第一壁面722,其彈性件74與第三壁面726之間的距離愈小,因而對朝向第一方向D2移動的移動件76施加的壓力愈大,則移動件76壓抵在第二拉繩90上的壓力愈大,使得移動件76與第二拉繩90之間及的二拉繩90與的三壁面726之間的摩擦力增加。移動件76抵觸到殼座72的第一壁面722之後,移動件76雖無法繼續朝向第一方向D2移動,但彈性件74對移動件76所施加的壓力並未完全夾制了第二拉繩90,因此持續向上推動第二端件20,第二拉繩90仍能相對移動件76移動而持續被繩輪50所捲收。定義如圖8所示的第二阻力組件70的移動件76抵於其第一壁面722時,對第二拉繩90所產生的摩擦力為第一阻力F2。此第一阻力F2阻滯了通過第一開口722a的第二拉繩90,再加上驅動組件40對繩輪50施加的回捲力同步在收取第二拉繩90,將使得在上推第二端件20時呈現鬆弛的第二拉繩90,在第一開口722a與第二收繩段54之間的區段仍能保持張力,亦即第二拉繩90在第一開口722a與第二收繩段54之間的張力大於在第二通孔16到第二端 件20之間的張力。且由於第二拉繩90在第一開口722a與第二收繩段54之間的張力較大,使此區間的第二拉繩90受到拉伸延展,導致第二拉繩90在第一開口722a到第二收繩段54之間的直徑,小於在第二通孔16到第二端件20之間的直徑。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阻力組件60的楔形空間S1及第二阻力組件70的楔形空間S2的輪廓和比例相同,第一阻力組件60的彈性件64及第二阻力組件70的彈性件74的材質亦相同,因此彈性件64對移動件66所提供的第一阻力F1及彈性件74對移動件76所提供的第一阻力F2亦相當。換言之,通過第一阻力組件60的第一拉繩80和通過第二阻力組件70的第二拉繩90,都受到相同大小的阻力影響而阻滯了移動。加上驅動組件40對繩輪50提供的回捲力之於第一收繩段52和第二收繩段54也是相等的,因此,在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材質相同的前提下,不管在第一通孔14到第二端件20之間的第一拉繩80,以及在第二通孔16到第二端件20之間的第二拉繩90,二者張力是否一致,通過第一阻力組件60到繩輪50之間的第一拉繩80,以及通過第二阻力組件70到繩輪50之間的第二拉繩90,二者都將保持一致的張力,使得進入第一收繩段52的第一拉繩80及第二收繩段54和第二拉繩90具有相同的直徑,且隨著繩輪50的轉動,各自被第一收繩段52及第二收繩段54收取的圈數相等,被捲收的長度也相等。且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在具有張力的情況下被繩輪50捲收,有助於第一拉繩80在第一收繩段52整齊排列、第二拉繩90在第二收繩段54整齊排列。
再請參閱圖10,待第二端件20移動到所需位置後,使用者即可放手不再移動第二端件20,而第二端件20及其上所堆疊的葉片32透過第 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對繩輪50提供的拉力、彈簧46透過驅動輪44施加於繩輪50上的回捲力以及窗簾1中的各構件產生的摩擦力將再次達到平衡,驅動輪44和繩輪50不再轉動,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的長度不再改變,第一阻力組件60的移動件66及第二阻力組件70的移動件76,各自保持當前在楔形空間S1和楔形空間S2中的位置,第二端件20也保持在當前位置。而由於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被繩輪50捲收的長度一致,亦即在繩輪50之外用於懸掛第二端件20的第一拉繩80及第二拉繩90的長度相等,因此,無論是如圖6所示的第二端件20保持水平地朝向第一端件10移動,或是如圖7所示的第二端件20呈傾斜地朝向第一端件10移動,在使用者放手使第二端件20呈現自然懸垂的狀態後,第二端件20都能保持水平狀態。
再請一併參閱圖2到圖5,當要將簾體30從前述圖10所示的狀態,重新展開成如圖2所示的狀態,使用者可以向下拉動第二端件20,即是將第二端件20朝向遠離第一端件10的方向拉動,藉以增加簾體30的遮光區域。下拉第二端件20的過程中,簾體30的葉片32會由逐一遠離第二端件20,且第二端件20與第一端件10之間的距離增加,將使得連接且懸掛第二端件20的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長度隨之增加。過程中,第二端件20帶動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移動,驅使繩輪50轉動並釋出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同時驅動輪44被繩輪50所帶動而轉動,進而將彈簧46從儲簧輪42帶出並捲繞在驅動輪44上,且彈簧46開始蓄積能量。
如圖4及圖5所示,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從繩輪50釋出的過程中,第一拉繩80位在第一阻力組件60的楔形空間S1中的區段會相對殼座62往第二方向D3移動,且第一拉繩80會接觸移動件66而帶動移動件66朝 向第二方向D3移動,直到移動件66抵觸到第二壁面624為止。而第二拉繩90位在第二阻力組件70的楔形空間S2中的區段會相對殼座72往第二方向D4移動,且第二拉繩90會接觸移動件76而帶動移動件76朝向第二方向D4移動,直到移動件76抵觸到第二壁面724為止。
請參閱圖5,其為圖4所示的第一阻力組件60的放大圖。以位在第一端件10左邊的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一拉繩80為例,愈靠近第二壁面624,彈性件64與第三壁面626之間的距離愈大,因而對朝向第二方向D3移動的移動件66施加的壓力愈小,進而使得移動件66壓抵在第一拉繩80上的壓力愈小,則移動件66與第一拉繩80之間及第一拉繩80與第三壁面626之間的摩擦力減少。定義如圖4及圖5所示的移動件66抵於第二壁面624時,對第一拉繩80所產生的摩擦力為第二阻力F3。在第一阻力組件60中的第二阻力F3小於第一阻力F1,且在本實施例中,當移動件66移動至抵於第二壁面624時,彈性件64可不接觸移動件66,則第二阻力F3幾乎為零,使朝向第二方向D3移動的第一拉繩80可以毫無阻滯地通過第二開口624a。
同理,再如圖4所示,在第一端件10右邊的第二阻力組件70中,愈靠近第二阻力組件70的第二壁面724,其彈性件74與第三壁面726之間的距離愈大,因而對朝向第二方向D4移動的移動件76施加的壓力愈小,進而使得移動件76壓抵在第二拉繩90上的壓力愈小,則移動件76與第二拉繩90之間及第二拉繩90與第三壁面726之間的摩擦力減少。定義如圖4所示的第二阻力組件70的移動件76抵於其第二壁面724時,對第二拉繩90所產生的摩擦力為第二阻力F4。在第二阻力組件70中的第二阻力F4小於第一阻力F1,且在本實施例中,當移動件76移動至抵於第二壁面724時,彈性件74可 不接觸移動件76,則第二阻力F4幾乎為零,使第二拉繩90可以毫無阻滯地通過第二開口724a。
如前所述,第一阻力組件60中的第二阻力F3小於第一阻力F1,第二阻力組件70中的第二阻力F4小於第一阻力F1,因此使用者在向下拉動第二端件20的過程中,幾乎不會受到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二阻力組件70的阻力影響,在操作上較為輕鬆省力。此外,為了使第一阻力組件60對第一拉繩80的影響,僅在於向上推動第二端件20時才會產生,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拉繩80通過第一阻力組件60的區段,直接貼靠於第三壁面626而實質上呈直線,以儘量不與第一阻力組件60的其他構件產生接觸及轉折而造成摩擦力,避免第一拉繩80在相對殼座62朝向第二方向D3移動時,除了移動件66提供的幾乎可以忽略的第二阻力F3之外,還有其他的阻力產生。為了使第二阻力組件70對第二拉繩90的影響,僅在於向上推動第二端件20時才會產生,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拉繩90通過第二阻力組件70的區段,直接貼靠於第三壁面726而實質上呈直線,以儘量不與第二阻力組件70的其他構件產生接觸及轉折而造成摩擦力,避免第二拉繩90在相對殼座72朝向第二方向D4移動時,除了移動件76所提供的幾乎可以忽略的第二阻力F4之外,還有其他的阻力產生。
藉由本創作的窗簾1中的第一阻力組件60、第二阻力組件70的配置,組配窗簾1時,可視需求將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二阻力組件安裝在固定梁或移動梁。在展開簾體30時,不受第一阻力組件60及第二阻力組件70影響,而可省力的操作。在收合簾體30時,不必刻意將第二端件20保持在水平狀態,即使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的鬆弛程度不一致,同樣可以 在上推第二端件20的過程中,使繩輪50捲收的第一拉繩80和第二拉繩90的長度一致,且排列整齊,以在結束上推第二端件20之後,確保第二端件20可以保持水平地自然懸垂,以使簾體30的遮光範圍及窗簾1的整體外觀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2:支撐面
40:驅動組件
42:儲簧輪
44:驅動輪
46:彈簧
50:繩輪
52:第一收繩段
54:第二收繩段
60:第一阻力組件
62:殼座
64:彈性件
66:移動件
622:第一壁面
622a:第一開口
624:第二壁面
624a:第二開口
626:第三壁面
S1:楔形空間
D1:第一方向
70:第二阻力組件
72:殼座
74:彈性件
76:移動件
722:第一壁面
722a:第一開口
724:第二壁面
724a:第二開口
726:第三壁面
S2:楔形空間
D2:第一方向
80:第一拉繩
90:第二拉繩

Claims (14)

  1. 一種窗簾,具有一第一端件、一第二端件及一簾體,該簾體位於該第一端件及該第二端件之間,該窗簾包括:
    一驅動組件,設置於該第一端件內;
    一繩輪,連接該驅動組件而可被該驅動組件所驅轉;
    一阻力組件,設置於該第一端件內,該阻力組件包含一殼座、一彈性件及一移動件,該殼座為中空體,該彈性件設置於該殼座內並與該殼座的壁面共同構成一楔形空間,該移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楔形空間中;
    一拉繩,一端連接於該繩輪,另一端連接於該第二端件,且該拉繩兩端之間的區段通過該楔形空間;當該第二端件與該第一端件彼此逐漸靠近以收合該簾體時,該繩輪被該驅動組件所驅轉並捲收該拉繩,使該拉繩相對該殼座朝向一第一方向移動,該移動件於該拉繩的移動過程中保持接觸該拉繩,而隨該拉繩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至受到該殼座的壁面限制為止,且該彈性件偏壓該移動件以對該拉繩提供一第一阻力;當該第二端件與該第一端件彼此逐漸遠離以展開該簾體時,該繩輪轉動並釋出該拉繩,該拉繩相對該殼座朝向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動,且該移動件於該拉繩的移動過程中保持接觸該拉繩,而隨該拉繩朝向該第二方向移動至受到該殼座的壁面限制為止,該移動件對該拉繩提供一第二阻力,該第二阻力小於該第一阻力。
  2. 如請求項1的窗簾,其中,該阻力組件的該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該殼座的壁面,另一端朝向該殼座的內部傾斜地延伸,以在該殼座的內部構成該楔形空間,且該楔形空間中空間較小的一端較靠近該繩輪。
  3. 如請求項1的窗簾,其中,該拉繩通過該楔形空間的區段實質上呈直線。
  4. 如請求項1的窗簾,其中,該第二端件與該第一端件彼此逐漸靠近以收合該簾體,使該拉繩相對該殼座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該拉繩的移動帶動該移動件往該楔形空間中空間較小的一端移動;當該移動件被該拉繩帶動至受到該殼座的壁面限制而無法繼續移動時,該拉繩可相對該移動件持續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4的窗簾,其中,當該移動件受到該拉繩的帶動而於該楔形空間中移動時,該移動件相對該彈性件轉動。
  6. 如請求項4的窗簾,其中,當該移動件受到限制而無法繼續移動,且該拉繩持續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位於該阻力組件至該第二端件之間的該拉繩的張力,小於該阻力組件至該繩輪之間的該拉繩的張力。
  7. 如請求項4的窗簾,其中,當該移動件受到限制而無法繼續移動,且該拉繩持續朝向該第一方向移動時,位於該阻力組件至該第二端件之間的該拉繩的直徑,大於該阻力組件至該繩輪之間的該拉繩的直徑。
  8. 如請求項1的窗簾,其中,該第一端件具有一通孔,該拉繩通過該通孔而穿出該第一端件以連接於該第二端件,該阻力組件與該通孔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繩輪與該阻力組件之間的距離。
  9. 如請求項1的窗簾,其中,該殼座具有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該第一壁面及該第二壁面相對設置,該第三壁面位於該第一壁面及該第二壁面之間,且該第一壁面較該第二壁面靠近該繩輪,其中該第一壁面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二壁面具有一第二開口; 該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該第二壁面,另一端朝向該第一壁面傾斜地延伸,使該彈性件、該第一壁面、該第二壁面及該第三壁面共同構成該楔形空間,該拉繩經由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而通過該楔形空間;該移動件位於該彈性件及該第三壁面之間,且該拉繩通過該楔形空間的區段位於該移動件及該第三壁面之間。
  10. 如請求項9的窗簾,其中,該第一端件呈中空的長方體,且該第一端件相對該第二端件的一側具有一支撐面,該第三壁面鄰近該支撐面,且該第三壁面與該支撐面實質上平行。
  11. 如請求項10的窗簾,其中,該拉繩通過該楔形空間的區段,於該第三壁面上實質上呈直線。
  12. 如請求項1的窗簾,其中,該驅動組件包含一驅動輪及一彈簧,該彈簧一端連接該驅動輪,且該彈簧隨該驅動輪的轉動方向不同,而捲收於該驅動輪或從該驅動輪釋出。
  13. 如請求項12的窗簾,其中,該繩輪可連動地連接該驅動輪,並隨該驅動輪的轉動而轉動,且該拉繩隨該繩輪的轉動方向不同而被捲收於該繩輪或從該繩輪釋出。
  14. 如請求項13的窗簾,其中,當該第一端件與該第二端件彼此逐漸遠離以展開該簾體時,該拉繩帶動該繩輪轉動,並連動該驅動輪捲收該彈簧;當該第一端件與該第二端件彼此逐漸靠近以收合該簾體時,該彈簧從該驅動輪釋出,且該驅動輪帶動該繩輪轉動並捲收該拉繩。
TW110214903U 2021-12-13 2021-12-13 窗簾 TWM625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903U TWM625630U (zh) 2021-12-13 2021-12-13 窗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903U TWM625630U (zh) 2021-12-13 2021-12-13 窗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5630U true TWM625630U (zh) 2022-04-11

Family

ID=8219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903U TWM625630U (zh) 2021-12-13 2021-12-13 窗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5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2178B2 (ja) 行程制御装置及びこの行程制御装置を含むカーテン
US10428899B2 (en) Window covering system and window covering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US8251119B2 (en) Control rod mechanism and system
JP5197958B2 (ja) つぶれるように変形するベーンを備えた引込可能なシェード
US7063122B2 (en) Bottom-up/top-down retractable cellular shade
US8418742B2 (en) Single cord drive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9587430B2 (en) Roll-up retractable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6957683B2 (en) Spring drive system and window cover
EP3156582B1 (en) Spring motor and drag brake for drive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TWI577874B (zh) No curtains curtains curtain body brake mechanism
TWM567067U (zh) Pull curtain structure
US11230881B2 (en) Block and tackle window blind
TWM506880U (zh) 無拉繩窗簾之捲收裝置
TWM515021U (zh) 可快速捲放線之捲收裝置
TW201632711A (zh) 無拉繩窗簾之簾體制動機構
US11261655B2 (en) Window shade and spring drive system thereof
KR101517334B1 (ko) 건물 개방부를 가리는 커버링을 조작 구동하는 스프링 모터와 드레그 브레이크
TWM625630U (zh) 窗簾
AU2014263713A1 (en) Cam unit, horizontal blind, and drive unit for sunlight blocking device
US11988037B2 (en) Window blind lifting and tilting system
CN210421685U (zh) 户外铝合金遮阳天幕
CN208594857U (zh) 百叶帘
TWM630645U (zh) 收線裝置及包含該收線裝置之窗簾
TWM609726U (zh) 雙向開闔式窗簾
JP2018090964A (ja) 遮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