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4902U -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 Google Patents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4902U
TWM624902U TW110214492U TW110214492U TWM624902U TW M624902 U TWM624902 U TW M624902U TW 110214492 U TW110214492 U TW 110214492U TW 110214492 U TW110214492 U TW 110214492U TW M624902 U TWM624902 U TW M6249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non
frame
trigger
bracket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承翰
范維仁
Original Assignee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4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4902U/zh
Publication of TWM624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4902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卡榫機構包含一第一觸發件、一第二觸發件與一卡榫模組。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皆可滑移地位於一第一支架上。卡榫模組包括一卡榫件與一彈性元件。卡榫件可滑移地位於一第二支架上,且抵靠至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上。彈性元件連接卡榫件與第二支架,用以朝觸發模組方向推動卡榫件。當只有將第二觸發件推離卡榫件時,第一觸發件持續止擋卡榫件之運動。當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皆被推離卡榫件時,彈性元件將卡榫件推入觸發模組。

Description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卡榫機構,尤指一種具有卡榫機構的伺服器設備。
一般而言,傳統伺服器單元上設置有卡榫機構,以便將伺服器單元定位於機櫃內之預定位置,並且防止伺服器單元於機櫃內非預期地晃動,甚至脫離滑軌,造成安全上之疑慮。
然而,在伺服器單元移入機櫃內之後,傳統伺服器單元之卡榫機構會自動上鎖,限縮了操作人員選擇讓伺服器單元上鎖或解鎖之意識空間,從而降低了操作人員之便利性與利用性。
故,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本創作提供了一種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用以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卡榫機構包含一觸發模組與一卡榫模組。觸發模組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一觸發件與一第二觸發件。第一觸發件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上。第二觸發件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上。卡榫模組包括一第二支架、一卡榫件與一彈性元件。第二支架之長軸方向與第一支架之長軸方向相交。卡榫件可滑移地位於第二支架上,且抵靠至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上。彈性元件連接卡榫件與第二支架,用以提供朝觸發模組方向推動卡榫件之回復力。當只有將第二觸發件推離卡榫件時,第一觸發件持續止擋卡榫件之運動;當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皆被推動遠離卡榫件時,彈性元件將卡榫件推入觸發模組。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中,第一觸發件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一貫口與一第一彈簧。第一框架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上。第一貫口位於第一框架上。第一彈簧連接第一支架與第一框架,用以使第一框架復位。第二觸發件包括一第二框架、一第二貫口及一第二彈簧。第二框架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上。第二貫口位於第二框架上,與第一貫口部分重疊而定義有一重疊區域。第二彈簧連接第一支架與第二框架,用以使第二框架復位。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中,卡榫件包括一卡榫本體及一卡榫舌。卡榫本體可滑移地位於第二支架上,且卡榫本體之一端部同時直接抵靠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卡榫舌位於卡榫本體之端部且伸入重疊區域內。當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朝彼此接近之方向移動而擴大重疊區域之尺寸時,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脫離卡榫本體之端部,使得彈性元件將卡榫本體之端部推入擴大後之重疊區域內。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中,第一支架包括一U型框及一底蓋。U型框具有一第一凸耳。第一凸耳伸入第二貫口內,用以止擋第二觸發件。第一彈簧連接第一凸耳與第一框架。底蓋與U型框相互結合,以形成一內部空間。底蓋之一末端具有一第二凸耳,第二彈簧連接第二凸耳與第二框架。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分別可滑移地位於內部空間內,且第二框架位於第一框架與底蓋之間。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中,第一觸發件更包括一手壓部及一凸出部。手壓部位於第一框架之一端。凸出部位於第一框架之另端,朝著卡榫模組之方向而伸入第二貫口,用以接受到卡榫本體之端部直接觸壓。第一彈簧在第二貫口內連接第一凸耳與第一框架之另端。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中,第二觸發件更包括一觸發部及一接觸部。觸發部位於第二框架之一端,且與手壓部相對配置。接觸部位於第二框架之另端,用以接受卡榫本體之端部直接觸壓。卡榫舌位於接觸部與凸出部之間,且觸發部與第一凸耳保持一間距。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中,卡榫模組更包括一手把部、一第一抵靠部及一第二抵靠部。手把部位於卡榫本體之一側。第一抵靠部位於卡榫本體之端部,用以直接觸壓凸出部。第二抵靠部位於卡榫本體之端部,用以直接觸壓接觸部。卡榫舌位於第一抵靠部與第二抵靠部之間,彈性元件抵靠卡榫本體之另一端部,手把部伸出於第二支架之外。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伺服器設備包含一機架、至少一導軌與一伺服器單元。機架具有一架體、一止擋塊與一固定槽。止擋塊與固定槽分別位於架體上。導軌固接於架體之內側面。伺服器單元包含一托盤裝置與上述卡榫機構。卡榫機構固定於機殼上。當機殼沿導軌滑動,直到止擋塊將第二觸發件推離卡榫件時,第一觸發件持續止擋卡榫件之運動;當第一觸發件與第二觸發件皆被推離卡榫件時,彈性元件之回復力將卡榫件之一端經觸發模組而伸入固定槽內,從而將托盤裝置固定於機架上。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上述實施例之伺服器設備中,機架更包含一外罩蓋。外罩蓋固定於托盤裝置上且同時覆蓋觸發模組與卡榫模組。外罩蓋之二相鄰面分別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卡榫件之此端經由觸發模組而伸出第一開口,第二觸發件之一端伸出第二開口。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之伺服器設備中,第二觸發件之此端為一手壓部。手壓部呈L型,當按壓手壓部時,手壓部縮入第二開口內。
故,當伺服器單元移入機架內之後,伺服器單元之卡榫機構仍沒有對機架自動上鎖,操作人員可以選擇讓伺服器單元上鎖或解鎖,不致限縮了操作人員之意識空間,從而增加了操作人員之便利性與利用性。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例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A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卡榫機構10的立體圖。第1B圖係第1A圖之卡榫機構10從另一視角觀看的立體圖。第2圖係第1A圖之卡榫機構10的分解圖。第3圖為第1A圖之卡榫機構10的示意圖,係為透視第一支架200與第二支架510以示意其內之眾元件。
如第1A圖至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此卡榫機構10包含一觸發模組100與一卡榫模組500。觸發模組100包括一第一支架200、一第一觸發件300與一第二觸發件400。第一觸發件300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200上。第二觸發件400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200上。卡榫模組500包括一第二支架510、一卡榫件520與一彈性元件560。第二支架510之長軸方向(如Y軸)與第一支架200之長軸方向(如X軸)彼此相交,甚至正交。卡榫件520可滑移地位於第二支架510上,且抵靠至第一觸發件300與第二觸發件400上(第3圖)。彈性元件560連接卡榫件520與第二支架510,用以使卡榫件520復位,意即,彈性元件560提供一朝觸發模組100之方向推動卡榫件520之回復力。
如此,由於第一觸發件300與第二觸發件400皆止擋卡榫件520之伸出,故,若只將第二觸發件400推離卡榫件520時,第一觸發件300仍能夠止擋卡榫件520之運動,直到第一觸發件300與第二觸發件400皆被推離卡榫件520時,彈性元件560之回復力可以將卡榫件520伸入觸發模組100。
更具體地,如第1A圖與第2圖所示,第一支架200包括一U型框210及一底蓋220。底蓋220與U型框210能夠相互結合,並在底蓋220與U型框210之間形成一第一內部空間230。第一觸發件300與第二觸發件400分別可滑移地位於第一內部空間230內,且第二觸發件400位於第一觸發件300與底蓋220之間。U型框210及底蓋220分別具有開孔212、222。
第一觸發件300包括一第一框架310、一第一貫口340與一第一彈簧350。第一框架310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200上。第一貫口340位於第一框架310上。第一彈簧350連接第一支架200與第一框架310,用以使第一框架310復位,意即,提供讓第一框架310回到原位之回復力。
第二觸發件400包括一第二框架410、一第二貫口440及一第二彈簧460。第二框架410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支架200上,且第二框架410位於第一框架310與底蓋220之間。第二貫口440位於第二框架410上,與第一貫口340部分重疊而定義有一重疊區域450。第二彈簧460連接第一支架200與第二框架410,用以使第二框架410復位,意即,提供讓第二框架410回到原位之回復力。
第一支架200之U型框210具有一第一凸耳211。第一凸耳211伸入第二貫口440內,用以止擋第二觸發件400被繼續推動。第一彈簧350連接第一凸耳211與第一框架310。第一彈簧350例如為壓縮彈簧。底蓋220之末端具有一第二凸耳221,第二凸耳221朝U型框210之方向伸出。第二彈簧460連接第二凸耳221與第二框架410。第二彈簧460例如為壓縮彈簧。
第一觸發件300更包括一手壓部320及一凸出部330。手壓部320呈L型,位於第一框架310之一端。凸出部330位於第一框架310之另端,朝著卡榫模組500之方向而伸入第二貫口440,用以接受到卡榫件520直接觸壓(第3圖)。第一彈簧350在第二貫口440內連接第一凸耳211與第一框架310之另端。
第二觸發件400更包括一觸發部420及一接觸部430。觸發部420位於底蓋220之一端,且與手壓部320相對配置。接觸部430位於底蓋220之另端,用以接受卡榫本體521之端部直接觸壓(第3圖)。卡榫舌522位於接觸部430與凸出部330之間,且觸發部420與第一凸耳211保持一間距。
第二支架510包括一L型框511及一覆蓋框512。L型框511及覆蓋框512相互結合,並在L型框511及覆蓋框512之間形成一第二內部空間514。卡榫件520之一部分可滑移地位於第二內部空間514內,另部分伸出覆蓋框512之外。覆蓋框512具有一溝槽513,溝槽513連接覆蓋框512之一端,且接通第二內部空間514。
卡榫件520包括一卡榫本體521、一卡榫舌522及一承載銷523。卡榫本體521可滑移地位於第二支架510上,意即,位於L型框511上。卡榫本體521包含彼此相對之第一端部521A與第二端部521B。卡榫本體521之第一端部521A同時直接抵靠第一框架310與第二框架410。卡榫舌522位於卡榫本體521之第一端部521A且伸入重疊區域450內。舉例來說,卡榫舌522例如呈楔形,係一體成形地連接至卡榫本體521之第一端部521A。
卡榫模組500更包括一手把部550、一第一抵靠部530及一第二抵靠部540。手把部550位於卡榫本體521之前側。第一抵靠部530位於卡榫本體521之第一端部521A,用以直接觸壓第一觸發件300之凸出部330。第二抵靠部540位於卡榫本體521之第一端部521A,用以直接觸壓第二觸發件400之接觸部430。卡榫舌522位於第一抵靠部530與第二抵靠部540之間,彈性元件560抵靠卡榫本體521之另一端部,手把部550伸出於第二支架510之外。舉例來說,手把部550、第一抵靠部530與第二抵靠部540係一體成形地連接至卡榫本體521之第一端部521A。
承載銷523固定於L型框511上,且可伸縮地位於卡榫本體521之第二端部521B。彈性元件560位於第二內部空間514內,圈套於承載銷523上,且位於卡榫本體521與L型框511之間。故,卡榫本體521銷能夠沿著承載銷523進行往返移動,以壓縮彈性元件560。彈性元件560例如為壓縮彈簧。
第4A圖至第4B圖為第1A圖之卡榫機構10在不同狀態下的操作示意圖。第5圖係第4B圖之卡榫機構10於上鎖狀態下的立體圖。為了清楚表示卡榫機構10的作動關係,第4A圖與第4B圖分別透視第一支架200與第二支架510以示意其內之眾元件。
如第3圖與第4A圖所示,即便將第二觸發件400推離卡榫件520時,意即,沿第一支架200之長軸方向(如X軸)按壓觸發部420而推動第二框架410(第一方向D1),由於第一觸發件300之手壓部320尚未被按壓,第一觸發件300仍持續止擋卡榫件520之運動。
如第4B圖與第5圖所示,當第一觸發件300與第二觸發件400朝彼此接近之方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被推離卡榫件520之第一端部521A時,意即,按壓觸發部420而推動第二框架410以及按壓手壓部320而推動第一框架310時,使得第一貫口340與第二貫口440之重疊區域451被增大尺寸時,彈性元件560之回復力便能夠沿第二支架510之長軸方向(第三方向D3)將卡榫件520之第一端部521A推入擴大後之重疊區域451內。此外,卡榫件520之卡榫舌522受到彈性元件560之回復力而穿出第一支架200。卡榫舌522依序穿出底蓋220之開孔222、重疊區域451及U型框210之開孔212。
須說明的是,當按壓第一框架310與第二框架410時,第一彈簧350與第二彈簧460分別被壓縮而儲存對應之回復力。當沿第二支架510之長軸方向(第四方向D4)拉動手把部550而將卡榫件520之第一端部521A拉出重疊區域450時,彈性元件560受到壓縮而儲存上述之回復力。
第6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伺服器設備600的分解圖。第7圖係第6圖之區域M的局部放大圖。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伺服器設備600包含一機架610、二導軌614與至少一伺服器單元620。機架610具有一架體611、二止擋塊612與二固定槽613。每個導軌614固接於架體611之內側面。止擋塊612與固定槽613分別位於架體611上。
在本實施例中,舉例來說,架體611包含四個外柱件615。這些外柱件615分別直立間隔排列,以共同圍繞出一內部空間616。每個導軌614固接其中二外柱件615。如此,機殼631能夠沿著導軌614滑入架體611之內部空間616內。止擋塊612與固定槽613分別位於導軌614上,例如,固定槽613位於導軌614較接近內部空間616之入口處,止擋塊612位於導軌614較遠離內部空間616之入口處。
每個伺服器單元620包含一托盤裝置630與二個上述之卡榫機構10。托盤裝置630包含一機殼631與二滑軌633。機殼631可移除地位於架體611內。滑軌633相對地固設於機殼631之二外側632,且可滑移地位於對應之導軌614上。
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機架610更包含二外罩蓋640。每個外罩蓋640透過多數個螺栓650固定於托盤裝置630上,且同時覆蓋觸發模組100與卡榫模組500。更具體地,每個外罩蓋640之二相鄰面分別具有一第一開口641與一第二開口642。卡榫件520之卡榫舌522經由觸發模組100而伸出第一開口641,第二觸發件400之手壓部320伸出第二開口642。
如此,參考第6圖,當一操作人員將機殼631推入架體611內,使得止擋塊612分別推動對應之觸發部420(參考第4A圖),藉由每個卡榫機構10之第一觸發件300持續止擋卡榫件520之運動,每個卡榫機構10仍沒有對機架610自動上鎖,故,機殼631仍不會被固定於架體611上。如此,操作人員可以選擇讓伺服器單元620上鎖或解鎖,不致限縮了操作人員之意識空間,從而增加了操作人員之便利性與利用性。
接著,直到操作人員欲將伺服器單元620上鎖時,參考第4B圖與第7圖,操作人員將手壓部320壓入外罩蓋640之第二開口642內,如此,當第一觸發件300與第二觸發件400皆被推離卡榫件520時,彈性元件560之回復力將卡榫件520之卡榫舌522經觸發模組100而伸入固定槽613內,從而將托盤裝置630固定於機架610上。
須了解到,止擋塊612除了用以觸發卡榫機構10,止擋塊612更可以作為阻止托盤裝置630繼續移動的止擋元件。
如此,在以上實施例所述之架構中,當伺服器單元移入機架內之後,伺服器單元之卡榫機構仍沒有對機架自動上鎖,操作人員可以選擇讓伺服器單元上鎖或解鎖,不致限縮了操作人員之意識空間,從而增加了操作人員之便利性與利用性。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創作中。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卡榫機構 100:觸發模組 200:第一支架 210:U型框 211:第一凸耳 212:開孔 220:底蓋 221:第二凸耳 222:開孔 230:第一內部空間 300:第一觸發件 310:第一框架 320:手壓部 330:凸出部 340:第一貫口 350:第一彈簧 400:第二觸發件 410:第二框架 420:觸發部 430:接觸部 440:第二貫口 450、451:重疊區域 460:第二彈簧 500:卡榫模組 510:第二支架 511:L型框 512:覆蓋框 513:溝槽 514:第二內部空間 520:卡榫件 521:卡榫本體 521A:第一端部 521B:第二端部 522:卡榫舌 523:承載銷 530:第一抵靠部 540:第二抵靠部 550:手把部 560:彈性元件 600:伺服器設備 610:機架 611:架體 612:止擋塊 613:固定槽 614:導軌 615:外柱件 616:內部空間 620:伺服器單元 630:托盤裝置 631:機殼 633:滑軌 632:外側 640:外罩蓋 641:第一開口 642:第二開口 650:螺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M:區域 X、Y:軸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A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卡榫機構的立體圖; 第1B圖係第1A圖之卡榫機構從另一視角觀看的立體圖; 第2圖係第1A圖之卡榫機構的分解圖; 第3圖為第1A圖之卡榫機構的示意圖; 第4A圖至第4B圖為第1A圖之卡榫機構在不同狀態下的操作示意圖; 第5圖係第4B圖之卡榫機構於上鎖狀態下的立體圖; 第6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伺服器設備的分解圖;以及 第7圖係第6圖之區域M的局部放大圖。
10:卡榫機構
100:觸發模組
200:第一支架
211:第一凸耳
230:第一內部空間
300:第一觸發件
320:手壓部
400:第二觸發件
420:觸發部
500:卡榫模組
510:第二支架
514:第二內部空間
520:卡榫件
522:卡榫舌
X、Y:軸

Claims (10)

  1. 一種卡榫機構,包括: 一觸發模組,包括: 一第一支架; 一第一觸發件,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支架上;以及 一第二觸發件,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支架上;以及 一卡榫模組,包括: 一第二支架,該第二支架之長軸方向與該第一支架之長軸方向相交; 一卡榫件,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二支架上,且抵靠至該第一觸發件與該第二觸發件上;以及 一彈性元件,連接該卡榫件與該第二支架,用以提供朝該觸發模組方向推動該卡榫件之回復力, 其中當只有將該第二觸發件推離該卡榫件時,該第一觸發件持續止擋該卡榫件之運動;當該第一觸發件與該第二觸發件皆被推動遠離該卡榫件時,該彈性元件將該卡榫件推入該觸發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第一觸發件包括: 一第一框架,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支架上; 一第一貫口,位於該第一框架上;以及 一第一彈簧,連接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一框架,用以使該第一框架復位;以及 該第二觸發件包括: 一第二框架,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支架上; 一第二貫口,位於該第二框架上,與該第一貫口部分重疊而定義有一重疊區域;以及 一第二彈簧,連接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框架,用以使該第二框架復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卡榫件包括: 一卡榫本體,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二支架上,且該卡榫本體之一端部同時直接抵靠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以及 一卡榫舌,位於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且伸入該重疊區域內, 其中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朝彼此接近之方向移動而擴大該重疊區域之尺寸時,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脫離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使得該彈性元件將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推入擴大後之該重疊區域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第一支架包括: 一U型框,具有一第一凸耳,該第一凸耳伸入該第二貫口內,用以止擋該第二觸發件,其中該第一彈簧連接該第一凸耳與該第一框架;以及 一底蓋,與該U型框相互結合,以形成一內部空間,該底蓋之一末端具有一第二凸耳,該第二彈簧連接該第二凸耳與該第二框架, 其中該第一觸發件與該第二觸發件分別可滑移地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且該第二框架位於該第一框架與該底蓋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第一觸發件更包括: 一手壓部,位於該第一框架之一端;以及 一凸出部,位於該第一框架之另端,朝著該卡榫模組之方向而伸入該第二貫口,用以接受到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直接觸壓, 其中該第一彈簧在該第二貫口內連接該第一凸耳與該第一框架之該另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第二觸發件更包括: 一觸發部,位於該第二框架之一端,且與該手壓部相對配置;以及 一接觸部,位於該第二框架之另端,用以接受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直接觸壓, 其中該卡榫舌位於該接觸部與該凸出部之間,且該觸發部與該第一凸耳保持一間距。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卡榫模組更包括: 一手把部,位於該卡榫本體之一側; 一第一抵靠部,位於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用以直接觸壓該凸出部;以及 一第二抵靠部,位於該卡榫本體之該端部,用以直接觸壓該接觸部, 其中該卡榫舌位於該第一抵靠部與該第二抵靠部之間,該彈性元件抵靠該卡榫本體之另一端部,該手把部伸出於該第二支架之外。
  8. 一種伺服器設備,包含: 一機架,具有一架體、一止擋塊與一固定槽,該止擋塊與該固定槽分別位於該架體上; 至少一導軌,固接於該架體之一內側面;以及 一伺服器單元,包含: 一托盤裝置,包含一機殼與至少一滑軌,該機殼可移除地位於該架體內,該滑軌固設於該機殼之外側,且可滑移地位於該導軌上;以及 一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榫機構,固定於該機殼上, 其中當該機殼沿該導軌滑動,直到該止擋塊將該第二觸發件推離該卡榫件時,該第一觸發件持續止擋該卡榫件之運動;當該第一觸發件與該第二觸發件皆被推離該卡榫件時,該彈性元件之該回復力將該卡榫件之一端經該觸發模組而伸入該固定槽內,從而將該托盤裝置固定於該機架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伺服器設備,其中該機架更包含: 一外罩蓋,固定於該托盤裝置上,且同時覆蓋該觸發模組與該卡榫模組,該外罩蓋之二相鄰面分別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 其中該卡榫件之該端經由該觸發模組而伸出該第一開口,該第二觸發件之一端伸出該第二開口。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伺服器設備,其中該第二觸發件之該端為一手壓部,該手壓部呈L型,其中當按壓該手壓部時,該手壓部縮入該第二開口內。
TW110214492U 2021-12-03 2021-12-03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TWM624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492U TWM624902U (zh) 2021-12-03 2021-12-03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492U TWM624902U (zh) 2021-12-03 2021-12-03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902U true TWM624902U (zh) 2022-03-21

Family

ID=8174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492U TWM624902U (zh) 2021-12-03 2021-12-03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4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194B (zh) * 2022-04-01 2023-05-01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與機櫃之扳機式自鎖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194B (zh) * 2022-04-01 2023-05-01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與機櫃之扳機式自鎖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5229B (zh)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TWI645810B (zh) 伺服器機櫃及其單元機架
TWM624902U (zh)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US20170188478A1 (en) Pull-out aiding device and chassis-wall module with pull-out aiding function
TWI594711B (zh) 滑軌裝置
TWI538608B (zh) 用於滑軌總成的可調整托架
TWI526135B (zh) 鎖固機構及其箱型設備
TW201407313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TW201414932A (zh) 閂扣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202031109A (zh)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TW201446115A (zh) 滑軌總成之固定裝置
TW201509269A (zh) 電子裝置及其遮蓋結構
US3199938A (en) Latch mechanism
CN216352141U (zh)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CN103513724A (zh) 机箱
CN212138061U (zh)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TW201446116A (zh) 滑軌總成之固定裝置
TW201422096A (zh) 機箱組合及其防盜裝置
TW202031108A (zh)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TWM599072U (zh)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CN112817388B (zh) 扩充卡安装结构及电路组件
TWI730323B (zh) 助拉裝置
TWM516213U (zh) 抽放套件及儲存裝置
CN113677114B (zh) 服务器设备
CN107545196B (zh) 数据存取器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