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2141U -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2141U
CN216352141U CN202123034436.7U CN202123034436U CN216352141U CN 216352141 U CN216352141 U CN 216352141U CN 202123034436 U CN202123034436 U CN 202123034436U CN 216352141 U CN216352141 U CN 216352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on
frame
trigger
piec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44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承翰
范维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bro Mi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bro Mi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344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2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2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21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卡榫机构包含一第一触发件、一第二触发件与一卡榫模块。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皆可滑移地位于一第一支架上。卡榫模块包括一卡榫件与一弹性元件。卡榫件可滑移地位于一第二支架上,且抵靠至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上。弹性元件连接卡榫件与第二支架,用以朝触发模块方向推动卡榫件。当只有将第二触发件推离卡榫件时,第一触发件持续止挡卡榫件的运动。当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皆被推离卡榫件时,弹性元件将卡榫件推入触发模块。透过以上架构,在服务器单元移入机架内后,操作人员能够选择让服务器单元上锁或解锁,不致限缩了操作人员的意识空间,以增加操作人员的便利性与利用性。

Description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卡榫机构,尤指一种具有卡榫机构的服务器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传统服务器单元上设置有卡榫机构,以便将服务器单元定位于机柜内的预定位置,并且防止服务器单元于机柜内非预期地晃动,甚至脱离滑轨,造成安全上的疑虑。
然而,在服务器单元移入机柜内之后,传统服务器单元的卡榫机构会自动上锁,限缩了操作人员选择让服务器单元上锁或解锁的意识空间,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便利性与利用性。
故,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用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卡榫机构包含一触发模块与一卡榫模块。触发模块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一触发件与一第二触发件。第一触发件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上。第二触发件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上。卡榫模块包括一第二支架、一卡榫件与一弹性元件。第二支架的长轴方向与第一支架的长轴方向相交。卡榫件可滑移地位于第二支架上,且抵靠至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上。弹性元件连接卡榫件与第二支架,用以提供朝触发模块方向推动卡榫件的回复力。当只有将第二触发件推离卡榫件时,第一触发件持续止挡卡榫件的运动;当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皆被推动远离卡榫件时,弹性元件将卡榫件推入触发模块。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卡榫机构中,第一触发件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一贯口与一第一弹簧。第一框架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上。第一贯口位于第一框架上。第一弹簧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一框架,用以使第一框架复位。第二触发件包括一第二框架、一第二贯口及一第二弹簧。第二框架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上。第二贯口位于第二框架上,与第一贯口部分重叠而定义有一重叠区域。第二弹簧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框架,用以使第二框架复位。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卡榫机构中,卡榫件包括一卡榫本体及一卡榫舌。卡榫本体可滑移地位于第二支架上,且卡榫本体的一端部同时直接抵靠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卡榫舌位于卡榫本体的端部且伸入重叠区域内。当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而扩大重叠区域的尺寸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脱离卡榫本体的端部,使得弹性元件将卡榫本体的端部推入扩大后的重叠区域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卡榫机构中,第一支架包括一U型框及一底盖。U型框具有一第一凸耳。第一凸耳伸入第二贯口内,用以止挡第二触发件。第一弹簧连接第一凸耳与第一框架。底盖与U型框相互结合,以形成一内部空间。底盖的一末端具有一第二凸耳,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凸耳与第二框架。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分别可滑移地位于内部空间内,且第二框架位于第一框架与底盖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卡榫机构中,第一触发件还包括一手压部及一凸出部。手压部位于第一框架的一端。凸出部位于第一框架的另端,朝着卡榫模块的方向而伸入第二贯口,用以接受到卡榫本体的端部直接触压。第一弹簧在第二贯口内连接第一凸耳与第一框架的另端。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卡榫机构中,第二触发件还包括一触发部及一接触部。触发部位于第二框架的一端,且与手压部相对配置。接触部位于第二框架的另端,用以接受卡榫本体的端部直接触压。卡榫舌位于接触部与凸出部之间,且触发部与第一凸耳保持一间距。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卡榫机构中,卡榫模块还包括一手把部、一第一抵靠部及一第二抵靠部。手把部位于卡榫本体的一侧。第一抵靠部位于卡榫本体的端部,用以直接触压凸出部。第二抵靠部位于卡榫本体的端部,用以直接触压接触部。卡榫舌位于第一抵靠部与第二抵靠部之间,弹性元件抵靠卡榫本体的另一端部,手把部伸出于第二支架之外。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服务器设备包含一机架、至少一导轨与一服务器单元。机架具有一架体、一止挡块与一固定槽。止挡块与固定槽分别位于架体上。导轨固接于架体的内侧面。服务器单元包含一托盘装置与上述卡榫机构。卡榫机构固定于机壳上。当机壳沿导轨滑动,直到止挡块将第二触发件推离卡榫件时,第一触发件持续止挡卡榫件的运动;当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皆被推离卡榫件时,弹性元件的回复力将卡榫件的一端经触发模块而伸入固定槽内,从而将托盘装置固定于机架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中,机架还包含一外罩盖。外罩盖固定于托盘装置上且同时覆盖触发模块与卡榫模块。外罩盖的二相邻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卡榫件的此端经由触发模块而伸出第一开口,第二触发件的一端伸出第二开口。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中,第二触发件的此端为一手压部。手压部呈L型,当按压手压部时,手压部缩入第二开口内。
故,当服务器单元移入机架内之后,服务器单元的卡榫机构仍没有对机架自动上锁,操作人员可以选择让服务器单元上锁或解锁,不致限缩了操作人员的意识空间,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便利性与利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例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卡榫机构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卡榫机构从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的卡榫机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A的卡榫机构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B为图1A的卡榫机构在不同状态下的操作示意图;
图5是图4B的卡榫机构于上锁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设备的分解图;以及
图7是图6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卡榫机构
100:触发模块
200:第一支架
210:U型框
211:第一凸耳
212:开孔
220:底盖
221:第二凸耳
222:开孔
230:第一内部空间
300:第一触发件
310:第一框架
320:手压部
330:凸出部
340:第一贯口
350:第一弹簧
400:第二触发件
410:第二框架
420:触发部
430:接触部
440:第二贯口
450、451:重叠区域
460:第二弹簧
500:卡榫模块
510:第二支架
511:L型框
512:覆盖框
513:沟槽
514:第二内部空间
520:卡榫件
521:卡榫本体
521A:第一端部
521B:第二端部
522:卡榫舌
523:承载销
530:第一抵靠部
540:第二抵靠部
550:手把部
560:弹性元件
600:服务器设备
610:机架
611:架体
612:止挡块
613:固定槽
614:导轨
615:外柱件
616:内部空间
620:服务器单元
630:托盘装置
631:机壳
633:滑轨
632:外侧
640:外罩盖
641:第一开口
642:第二开口
650:螺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M:区域
X、Y: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卡榫机构10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卡榫机构10从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图。图2是图1A的卡榫机构10的分解图。图3为图1A的卡榫机构10的示意图,是为透视第一支架200与第二支架510以示意其内的众元件。
如图1A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卡榫机构10包含一触发模块100与一卡榫模块500。触发模块100包括一第一支架200、一第一触发件300与一第二触发件400。第一触发件300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200上。第二触发件400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200上。卡榫模块500包括一第二支架510、一卡榫件520与一弹性元件560。第二支架510的长轴方向(如Y轴)与第一支架200的长轴方向(如X轴)彼此相交,甚至正交。卡榫件520可滑移地位于第二支架510上,且抵靠至第一触发件300与第二触发件400上(图3)。弹性元件560连接卡榫件520与第二支架510,用以使卡榫件520复位,意即,弹性元件560提供一朝触发模块100的方向推动卡榫件520的回复力。
如此,由于第一触发件300与第二触发件400皆止挡卡榫件520的伸出,故,若只将第二触发件400推离卡榫件520时,第一触发件300仍能够止挡卡榫件520的运动,直到第一触发件300与第二触发件400皆被推离卡榫件520时,弹性元件560的回复力可以将卡榫件520伸入触发模块100。
更具体地,如图1A与图2所示,第一支架200包括一U型框210及一底盖220。底盖220与U型框210能够相互结合,并在底盖220与U型框210之间形成一第一内部空间230。第一触发件300与第二触发件400分别可滑移地位于第一内部空间230内,且第二触发件400位于第一触发件300与底盖220之间。U型框210及底盖220分别具有开孔212、222。
第一触发件300包括一第一框架310、一第一贯口340与一第一弹簧350。第一框架310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200上。第一贯口340位于第一框架310上。第一弹簧350连接第一支架200与第一框架310,用以使第一框架310复位,意即,提供让第一框架310回到原位的回复力。
第二触发件400包括一第二框架410、一第二贯口440及一第二弹簧460。第二框架410可滑移地位于第一支架200上,且第二框架410位于第一框架310与底盖220之间。第二贯口440位于第二框架410上,与第一贯口340部分重叠而定义有一重叠区域450。第二弹簧460连接第一支架200与第二框架410,用以使第二框架410复位,意即,提供让第二框架410回到原位的回复力。
第一支架200的U型框210具有一第一凸耳211。第一凸耳211伸入第二贯口440内,用以止挡第二触发件400被继续推动。第一弹簧350连接第一凸耳211与第一框架310。第一弹簧350例如为压缩弹簧。底盖220的末端具有一第二凸耳221,第二凸耳221朝U型框210的方向伸出。第二弹簧460连接第二凸耳221与第二框架410。第二弹簧460例如为压缩弹簧。
第一触发件300还包括一手压部320及一凸出部330。手压部320呈L型,位于第一框架310的一端。凸出部330位于第一框架310的另端,朝着卡榫模块500的方向而伸入第二贯口440,用以接受到卡榫件520直接触压(图3)。第一弹簧350在第二贯口440内连接第一凸耳211与第一框架310的另端。
第二触发件400还包括一触发部420及一接触部430。触发部420位于底盖220的一端,且与手压部320相对配置。接触部430位于底盖220的另端,用以接受卡榫本体521的端部直接触压(图3)。卡榫舌522位于接触部430与凸出部330之间,且触发部420与第一凸耳211保持一间距。
第二支架510包括一L型框511及一覆盖框512。L型框511及覆盖框512相互结合,并在L型框511及覆盖框512之间形成一第二内部空间514。卡榫件520的一部分可滑移地位于第二内部空间514内,另部分伸出覆盖框512之外。覆盖框512具有一沟槽513,沟槽513连接覆盖框512的一端,且接通第二内部空间514。
卡榫件520包括一卡榫本体521、一卡榫舌522及一承载销523。卡榫本体521可滑移地位于第二支架510上,意即,位于L型框511上。卡榫本体521包含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部521A与第二端部521B。卡榫本体521的第一端部521A同时直接抵靠第一框架310与第二框架410。卡榫舌522位于卡榫本体521的第一端部521A且伸入重叠区域450内。举例来说,卡榫舌522例如呈楔形,是一体成形地连接至卡榫本体521的第一端部521A。
卡榫模块500还包括一手把部550、一第一抵靠部530及一第二抵靠部540。手把部550位于卡榫本体521的前侧。第一抵靠部530位于卡榫本体521的第一端部521A,用以直接触压第一触发件300的凸出部330。第二抵靠部540位于卡榫本体521的第一端部521A,用以直接触压第二触发件400的接触部430。卡榫舌522位于第一抵靠部530与第二抵靠部540之间,弹性元件560抵靠卡榫本体521的另一端部,手把部550伸出于第二支架510之外。举例来说,手把部550、第一抵靠部530与第二抵靠部540是一体成形地连接至卡榫本体521的第一端部521A。
承载销523固定于L型框511上,且可伸缩地位于卡榫本体521的第二端部521B。弹性元件560位于第二内部空间514内,圈套于承载销523上,且位于卡榫本体521与L型框511之间。故,卡榫本体521销能够沿着承载销523进行往返移动,以压缩弹性元件560。弹性元件560例如为压缩弹簧。
图4A至图4B为图1A的卡榫机构10在不同状态下的操作示意图。图5是图4B的卡榫机构10于上锁状态下的立体图。为了清楚表示卡榫机构10的作动关系,图4A与图4B分别透视第一支架200与第二支架510以示意其内的众元件。
如图3与图4A所示,即便将第二触发件400推离卡榫件520时,意即,沿第一支架200的长轴方向(如X轴)按压触发部420而推动第二框架410(第一方向D1),由于第一触发件300的手压部320尚未被按压,第一触发件300仍持续止挡卡榫件520的运动。
如图4B与图5所示,当第一触发件300与第二触发件400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被推离卡榫件520的第一端部521A时,意即,按压触发部420而推动第二框架410以及按压手压部320而推动第一框架310时,使得第一贯口340与第二贯口440的重叠区域451被增大尺寸时,弹性元件560的回复力便能够沿第二支架510的长轴方向(第三方向D3)将卡榫件520的第一端部521A推入扩大后的重叠区域451内。此外,卡榫件520的卡榫舌522受到弹性元件560的回复力而穿出第一支架200。卡榫舌522依序穿出底盖220的开孔222、重叠区域451及U型框210的开孔212。
须说明的是,当按压第一框架310与第二框架410时,第一弹簧350与第二弹簧460分别被压缩而储存对应的回复力。当沿第二支架510的长轴方向(第四方向D4)拉动手把部550而将卡榫件520的第一端部521A拉出重叠区域450时,弹性元件560受到压缩而储存上述的回复力。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设备600的分解图。图7是图6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与图7所示,服务器设备600包含一机架610、二导轨614与至少一服务器单元620。机架610具有一架体611、二止挡块612与二固定槽613。每个导轨614固接于架体611的内侧面。止挡块612与固定槽613分别位于架体61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架体611包含四个外柱件615。这些外柱件615分别直立间隔排列,以共同围绕出一内部空间616。每个导轨614固接其中二外柱件615。如此,机壳631能够沿着导轨614滑入架体611的内部空间616内。止挡块612与固定槽613分别位于导轨614上,例如,固定槽613位于导轨614较接近内部空间616的入口处,止挡块612位于导轨614较远离内部空间616的入口处。
每个服务器单元620包含一托盘装置630与二个上述的卡榫机构10。托盘装置630包含一机壳631与二滑轨633。机壳631可移除地位于架体611内。滑轨633相对地固设于机壳631的二外侧632,且可滑移地位于对应的导轨614上。
如图6与图7所示,机架610还包含二外罩盖640。每个外罩盖640透过多数个螺栓650固定于托盘装置630上,且同时覆盖触发模块100与卡榫模块500。更具体地,每个外罩盖640的二相邻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641与一第二开口642。卡榫件520的卡榫舌522经由触发模块100而伸出第一开口641,第二触发件400的手压部320伸出第二开口642。
如此,参考图6,当一操作人员将机壳631推入架体611内,使得止挡块612分别推动对应的触发部420(参考图4A),通过每个卡榫机构10的第一触发件300持续止挡卡榫件520的运动,每个卡榫机构10仍没有对机架610自动上锁,故,机壳631仍不会被固定于架体611上。如此,操作人员可以选择让服务器单元620上锁或解锁,不致限缩了操作人员的意识空间,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便利性与利用性。
接着,直到操作人员欲将服务器单元620上锁时,参考图4B与图7,操作人员将手压部320压入外罩盖640的第二开口642内,如此,当第一触发件300与第二触发件400皆被推离卡榫件520时,弹性元件560的回复力将卡榫件520的卡榫舌522经触发模块100而伸入固定槽613内,从而将托盘装置630固定于机架610上。
须了解到,止挡块612除了用以触发卡榫机构10,止挡块612还可以作为阻止托盘装置630继续移动的止挡元件。
如此,在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架构中,当服务器单元移入机架内之后,服务器单元的卡榫机构仍没有对机架自动上锁,操作人员可以选择让服务器单元上锁或解锁,不致限缩了操作人员的意识空间,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便利性与利用性。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触发模块,包括:
一第一支架;
一第一触发件,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支架上;以及
一第二触发件,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支架上;以及
一卡榫模块,包括:
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的长轴方向与该第一支架的长轴方向相交;
一卡榫件,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二支架上,且抵靠至该第一触发件与该第二触发件上;以及
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卡榫件与该第二支架,用以提供朝该触发模块方向推动该卡榫件的回复力,
其中当只有将该第二触发件推离该卡榫件时,该第一触发件持续止挡该卡榫件的运动;当该第一触发件与该第二触发件皆被推动远离该卡榫件时,该弹性元件将该卡榫件推入该触发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发件包括:
一第一框架,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支架上;
一第一贯口,位于该第一框架上;以及
一第一弹簧,连接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一框架,用以使该第一框架复位;以及
该第二触发件包括:
一第二框架,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支架上;
一第二贯口,位于该第二框架上,与该第一贯口部分重叠而定义有一重叠区域;以及
一第二弹簧,连接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框架,用以使该第二框架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榫件包括:
一卡榫本体,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二支架上,且该卡榫本体的一端部同时直接抵靠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以及
一卡榫舌,位于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且伸入该重叠区域内,
其中当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而扩大该重叠区域的尺寸时,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脱离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使得该弹性元件将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推入扩大后的该重叠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包括:
一U型框,具有一第一凸耳,该第一凸耳伸入该第二贯口内,用以止挡该第二触发件,其中该第一弹簧连接该第一凸耳与该第一框架;以及
一底盖,与该U型框相互结合,以形成一内部空间,该底盖的一末端具有一第二凸耳,该第二弹簧连接该第二凸耳与该第二框架,
其中该第一触发件与该第二触发件分别可滑移地位于该内部空间内,且该第二框架位于该第一框架与该底盖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发件还包括:
一手压部,位于该第一框架的一端;以及
一凸出部,位于该第一框架的另端,朝着该卡榫模块的方向而伸入该第二贯口,用以接受到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直接触压,
其中该第一弹簧在该第二贯口内连接该第一凸耳与该第一框架的该另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发件还包括:
一触发部,位于该第二框架的一端,且与该手压部相对配置;以及
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二框架的另端,用以接受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直接触压,
其中该卡榫舌位于该接触部与该凸出部之间,且该触发部与该第一凸耳保持一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榫模块还包括:
一手把部,位于该卡榫本体的一侧;
一第一抵靠部,位于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用以直接触压该凸出部;以及
一第二抵靠部,位于该卡榫本体的该端部,用以直接触压该接触部,
其中该卡榫舌位于该第一抵靠部与该第二抵靠部之间,该弹性元件抵靠该卡榫本体的另一端部,该手把部伸出于该第二支架之外。
8.一种服务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机架,具有一架体、一止挡块与一固定槽,该止挡块与该固定槽分别位于该架体上;
至少一导轨,固接于该架体的一内侧面;以及
一服务器单元,包含:
一托盘装置,包含一机壳与至少一滑轨,该机壳可移除地位于该架体内,该滑轨固设于该机壳的外侧,且可滑移地位于该导轨上;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榫机构,固定于该机壳上,
其中当该机壳沿该导轨滑动,直到该止挡块将该第二触发件推离该卡榫件时,该第一触发件持续止挡该卡榫件的运动;当该第一触发件与该第二触发件皆被推离该卡榫件时,该弹性元件的该回复力将该卡榫件的一端经该触发模块而伸入该固定槽内,从而将该托盘装置固定于该机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机架还包含:
一外罩盖,固定于该托盘装置上,且同时覆盖该触发模块与该卡榫模块,该外罩盖的二相邻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
其中该卡榫件的该端经由该触发模块而伸出该第一开口,该第二触发件的一端伸出该第二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发件的该端为一手压部,该手压部呈L型,其中当按压该手压部时,该手压部缩入该第二开口内。
CN202123034436.7U 2021-12-03 2021-12-03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352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4436.7U CN216352141U (zh) 2021-12-03 2021-12-03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4436.7U CN216352141U (zh) 2021-12-03 2021-12-03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2141U true CN216352141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443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352141U (zh) 2021-12-03 2021-12-03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21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54217A1 (en) * 2021-08-13 2023-02-23 Zt Group Int'l, Inc. Dba Zt Systems Front access lock mechanism for server chassi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54217A1 (en) * 2021-08-13 2023-02-23 Zt Group Int'l, Inc. Dba Zt Systems Front access lock mechanism for server chassis
US11864339B2 (en) * 2021-08-13 2024-01-02 ZT Group Int'l, Inc. Front access lock mechanism for server chassi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9951B (zh) 电子装置
CN109906005B (zh) 服务器机柜及其单元机架
US5634809A (en) Connector with lock mechanism
CN216352141U (zh)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US20070120372A1 (en) Latch mechanism
TWI735229B (zh)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US10980346B2 (e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driving method for slide rail assembly
CN212138061U (zh) 服务器设备及其卡榫机构
CN113973451B (zh) 面板及具有面板的机箱
TWM624902U (zh)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TWM599072U (zh) 伺服器設備及其卡榫機構
CN117135242B (zh) 锁合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726432B (zh)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KR101669907B1 (ko) 진공차단기 인입출 인터록 장치
KR20120102010A (ko) 슬라이드 기구 및 슬라이드식의 터치패드 및 휴대단말
CN113677114B (zh) 服务器设备
CN112817388B (zh) 扩充卡安装结构及电路组件
JP6848587B2 (ja) 挿抜装置、交換ユニット、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1526688B (zh) 服务器装置及其卡榫机构
CN107545196B (zh) 数据存取器锁定装置
CN220252506U (zh) 快拆模组
CN112333969B (zh) 柜体
CN111188970B (zh) 托架装置
CN111522404A (zh) 服务器装置及其卡榫机构
JP4477042B2 (ja) スライド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