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3517U - 輔助裝置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 Google Patents
輔助裝置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23517U TWM623517U TW110208261U TW110208261U TWM623517U TW M623517 U TWM623517 U TW M623517U TW 110208261 U TW110208261 U TW 110208261U TW 110208261 U TW110208261 U TW 110208261U TW M623517 U TWM623517 U TW M62351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axis
- seat
- tube
- seat tub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種輔助裝置,連接於一折疊腳踏車,該折疊腳踏車包括界定出一第
一軸線的座管及一安裝於該座管的座墊管,該輔助裝置包括一輪架以及二間隔設置的輔助輪,該輪架界定出相交的第二軸線與第三軸線並包括一輪座,該輪座沿該第三軸線延伸且該等輔助輪分別設在該輪座的兩相反端,其中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大於另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本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確保該折疊腳踏車收折後的駐車或行進時的穩度。
Description
本新型關於一種輔助裝置,尤指一種設於折疊腳踏車的輔助裝置,以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由於折疊腳踏車可以收折攜行或展開騎乘,所以方便攜帶至公車、地鐵或火車上,也常被用作休閒,或者短途郊遊等等。到達目的地後即可繼續展開騎乘。
現今市面上的折疊腳踏車可裝設有曳行輪(亦稱為小轉輪)作為輔助拖行,例如,裝設有兩個小轉輪或一個小轉輪於座墊管下方。
設有小轉輪的折疊腳踏車在收折後,雖能進行移動或駐車,然而實際使用發現仍存有缺失。詳細來說,收折後的腳踏車的前輪與後輪併靠,該後輪與該座墊管與該等小轉輪的相對位置與距離不變,然前輪與該座墊管及該等小轉輪的相對位置卻因此改變,使得前輪與該等小轉輪的距離相較後輪與該等小轉輪的距離來的大,造成前輪的前方區域形成無支撐的狀態,因此收折後的腳踏車無論是駐車或行進時,仍會有偏移或傾倒的問題發生,尤其在腳踏車的把手上掛載物品時,更容易造成重心不穩而翻車。此外,該等小轉輪之間的距離通常很小,因而小轉輪與前輪及後輪所構成的底面積也不大,在駐車或滑移時的重心位置容易跑到底面積外,所以其穩度明顯不足夠。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有效地提高折疊腳踏車在收折後的駐車或行進時的穩度,為當前重要課題之一。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的間題,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提高腳踏車折疊後於行進間或駐車時穩度的輔助裝置。
該輔助裝置連接於一折疊腳踏車,該折疊腳踏車包括界定出一第一軸線的座管及一安裝於該座管的座墊管,該輔助裝置包括一輪架以及二間隔設置的輔助輪,該輪架界定出相交的第二軸線與第三軸線並包括一輪座,該輪座沿該第三軸線延伸且該等輔助輪分別設在該輪座的兩相反端,其中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大於另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在一實施例中,該輪架還包括一組接部,該組接部能與該座墊管或座管相結合且界定出該第二軸線。
在一實施例中,該組接部為設在該輪座且圍繞界定該第二軸線的孔或槽,該孔或槽供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該組接部為一與該輪座相交且界定該第二軸線的管件,該管件與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共線。
在一實施例中,該輪座包括一與該組接部(管件)連接的外管以及一能相對該外管移動的內管,該等輔助輪分別位在該外管之一端與內管之一端。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於是,該折疊腳踏車包括一車體單元,包括一個能在一展開狀態與一收折狀態間轉換的主架體、一設在該主架體前端的前叉、一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前叉的前輪、一圍繞出一第一軸線的座管、一與該座管銜接的後叉以及一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後叉的後輪。該乘坐單元,包括一能相對該座管上下移動及/或轉動的座墊管以及一安裝在該座墊管上端的座墊。該輔助裝置,能相對該座管或座墊管上下移動及/或轉動並包括一輪架以及二間隔設置的輔助輪,該輪架連接於該座管或座墊管並包括一輪座,該輪架界定出相交的第二軸線與第三軸線,該輪座沿該第三軸線延伸且該等輔助輪分別設在該輪座的兩相反端。當該前輪與該後輪併靠固定,該主架體由該展開狀態轉換為該收折狀態,且當該第三軸線與該後輪之軸向平行時,對應於該前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之一距離大於對應於該後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之一 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該輪架還包括一組接部,該組接部與該座墊管或座管結合且界定出該第二軸線。
在一實施例中,該組接部為一設於該輪座且供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的孔或槽且圍繞界定該第二軸線。
在一實施例中,該組接部為一與該輪座相交且圍繞界定該第二軸線的管件,該管件與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共線。
在一實施例中,該輪座包括一與該組接部(管件)的外管以及一能相對該外管移動的內管,該等輔助輪分別位在該外管之一端與內管之一端;當該前輪與該後輪併靠固定,該主架體呈該收折狀態,且當該第三軸線與該後輪之軸向平行,對應於該前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之一距離可調整地大於對應於後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之一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更包括一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包括二分別設在該前輪與後輪的磁鐵。
在一實施例中,該固定單元包括一定位桿以及一可脫離地與該定位桿結合固定的扣件,該扣件具有一凹槽,該定位桿與該扣件分開配置在前輪與後輪。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經由與座管或該座墊管連接的該輔助裝置,在前輪與後輪併靠後,且該第三軸線與該後輪之軸向平行,對應於該前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之一距離大於對應於該後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之一距離。使得該前輪前方的區域提供腳踏車更大的支撐且該等輔助輪間的距離也相對加大,進而使該前輪、後輪與該等輔助輪所構成之一底面積變大,從而提高折疊腳踏車於行進或駐車時的穩度。
關於本新型之其他目的、優點及特徵,將可由以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並參照所附圖式來了解。
現將僅為例子但非用以限制的具體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就本新型之較佳內容說明如下:
如圖1-3所示,為本新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100之一第一實施例。該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100包括一車體單元1、一乘坐單元2、一連接於該車體單元1的輔助裝置3以及一固定單元4。
該車體單元1包括一個能在一展開狀態與一收折狀態間轉換的主架體11、一銜接在該主架體前端的豎管12、一能相對該豎管12上下移動且銜接於手把10下端的立桿13、一位於該豎管12下方的前叉14、一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前叉14的前輪15、一圍繞出一第一軸線L1的座管16、一與該座管16銜接的後叉17、一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後叉17的後輪18。其中該主架體11藉由一快拆裝置R的操作而能在該展開狀態與該收折狀態間轉換與固定。由於該快拆裝置R為習知技術,於此不做詳細的說明。
該乘坐單元2包括一座墊管21以及一安裝在該座墊管21上端的座墊22。該座墊管21能相對該座管16上下移動及/或轉動。
該座墊管21與該座管16能經由一管束B的作動使該座墊管21相對該座管16上下移動且定位,使得座墊22適於騎乘者之一乘坐高度(同時參見圖2A)。由於管束B為一習用技術,容此不再贅述。該輔助裝置3包括一輪架31以及二間隔設置的輔助輪32、33。該輪架31包括一與該座墊管21相結合且界定出一與該第一軸線L1共線的第二軸線L2的組接部311以及一與該第二軸線L2相交且沿其界定出的第三軸線L3延伸的輪座312,本實施例中,該組接部311為一管件,該管件與該座管或座墊管21結合。該等輔助輪32、33間隔地設在該輪座312的兩相反端,該輪座312包括一與該座墊管21連接的外管313以及一能相對該外管313相對移動的內管314,同時參見圖5A和圖5B,該外管313包括一定位孔315,該內管314包括複數調節孔316,該等調節孔316之一可與該定位孔315相對齊並由一固定件317穿過該定位孔315與調節孔316來固定該等輔助輪32、33間的距離。在一可行實施中,該組接部311也可以是上下移動地的與該座管16相套接。如果選擇將組接部311與該座墊管21相套接,則當座墊管21上下移動或/及轉動時,連帶使該輔助裝置3相對該座管16上下移動或/及轉動,進而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輔助裝置的組接部(管件)311可以是自該座墊管21或座管16一體延伸。
該固定單元4為包括分別設於該前輪15及後輪18的二磁鐵41或者其中之一為磁鐵,另一者為可被磁鐵磁吸的鐵片,藉由磁鐵41的磁吸作用能穩固地將併靠後的前輪15與後輪18固定一起。
如圖1所示,該折疊車腳踏車100顯示為一可供騎乘的展開狀態,該座管16、該前輪15與該後18輪基本上連成一直線,該輔助裝置3的該等輔助輪32、33離開一地面且該輪座312的第三軸線L3與後輪之軸向相交(或垂直),進而避免騎乘時,該等輔助輪32、33妨礙踏板F的轉動,而且將與該第二軸線之距離較小的輔助輪朝向後輪也足夠空間擺放。本實施中,該輔助單元3與地面的相對距離是透過座墊管21相對該座管16上下移動而決定,而該輪座312的第三軸線L3與該後輪18之軸向呈相交或平行,是依據座墊管21相對該座管16的轉動而來。
如圖2至圖4所示,當折疊腳踏車100由圖1所示的展開狀態變化至如圖4所示的收折狀態時,先讓前輪15與後輪18併靠,再由固定單元4的該等磁鐵41將前輪15與後輪18固定在一起。
如圖4至圖6所示,當折疊腳踏車100於收折狀態下需要駐車或行進時,可以將內管314相對該外管313朝遠離該第二軸線L2的方向移動,讓對應前輪15的輔助輪32至該第二軸線L2間的距離S2大於對應後輪18的輔助輪33至該第二軸線L2間的距離S1,使該等輔助輪32、33間的距離S3加大,同時也讓前輪15前方的區域受到輔助輪32的支撐,再經由固定件317穿過相對齊的定位孔315與調節孔316,進而使該前輪15、後輪18與該等輔助輪32、33所構成之一底面積S變大,從而提高折疊腳踏車100於推移行進時或駐車時的穩度,即便在把手10上掛載物品,仍可有效地保持穩度而不致往其中一側偏移或傾倒。
如圖7、圖7A、圖7B、圖8、圖8A、圖9和圖9A所示,為更確保前輪15與後輪18併靠後的固定效果,該固定單元4可以是包括一定位桿42以及一可脫離地與該定位桿42結合固定的扣件43,該扣件具有一凹槽44,該定位桿42與該扣件43分開配置其中的前輪15與後輪18。在本實施例中,該扣件43設在該前輪15,而該定位桿42設在該後輪18。當前輪15與後輪18併靠時,將扣件43的凹槽44扣住定位桿42後,該後輪18與前輪15即能更加穩固地固定在一起。當然,在一可行實施例中,該扣件43可以是設在該後輪18,而該定位桿42則設在該前輪15。值得一提的是,該固定單元4可以同時配置磁鐵41以及定位桿42與該扣件43,進而得以在前輪15與後輪18併靠的時候透過磁鐵41達成快速的定位,而後再利用定位桿42與該扣件43的結合,確保定位的穩定度。當要將該折疊腳踏車100由收折狀態變化為展開狀態時,只須旋動該扣件43讓凹槽44脫離該定位桿42(見圖9及圖9A),接著讓該等磁鐵41分開,即能將前輪15與後輪18分開至如圖1所示的展開狀態。於該展開狀態需要騎乘時,如圖2所示,讓座墊管21相對該座管16向上移動及轉動,使得該等輔助輪32、33離開該地面且該輪座312的該第三軸線L3與該後輪18的軸向相交(垂直),且讓該座墊22之一高度與方向適於騎乘者使用,最後經由操作該快拆裝置R使該主架體11呈固定的展開狀態。
如圖10所示,為本新型之一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差異在於輔助單元3的輪座312為一支管體 (如前述的外管313或內管314),該輪助輔32、33間隔地位在該管體的兩相反端,其中對應於該前輪15的輔助輪32至該組接部311之第二軸線L2間的距離S2大於對應於該後輪18的輔助輪32至該組接部311之第二軸線L2間的距離S1。較佳者,該距離S2大於或等於該等輔助輪32、33之間所界定的距離S3的一半,或如圖所示的前輪15與後輪18併靠時之收折狀態,該輔助輪33與該前輪15對齊,使該等輔助輪32、33間的距離更大,進而使前輪15前方的區域提供更高的支撐。回顧圖2當要將該折疊腳踏車100從該收折狀態變換為圖1的展開狀態騎乘時,只須將座墊管21相對該座管16向上移動及轉動,使得該等輔助輪32、33離開該地面且該輪座312的該第三軸線L3與該後輪18的軸向相交(垂直),並讓該座墊22之一高度與方向適於騎乘者使用,最後經由操作該快拆裝置R使該主架體11呈固定的展開狀態。
如圖11所示,為本新型之一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二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差異在於該組接部311為一設於該輪座312的管束,該管束包括一界定出該第二軸線L2且供該座墊管21或座管16結合的孔,然而實施時該孔可以是槽。該管束包括一對間隔出一間隙3120的凸耳3121及一穿過該等凸耳3121的鎖固孔3122。該間隙3120與該孔連通,在本實施例中,鎖固件3123藉由一扳動件3124的操作而能將該輪座312可分離地鎖固於該座墊管21或座管16。然而在其他可實施例中,該孔可以是成型在該輪座的一個貫孔並直接與該座墊管21或座管16螺合或可拆離地緊配合。同樣地,其中一輔助輪32至該第二軸線L2的一距離大於另一該輔助輪33至該第二軸線L2的距離。
以上所述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圖式,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本新型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專利範圍為準,凡專利範圍之精神與其類似變化之實施例與近似結構,皆應包含於本新型之中。
100:折疊腳踏車
1:車體單元
10:手把
11:主架體
12:豎管
13:立桿
14:前叉
15:前輪
16:座管
17:後叉
18:後輪
2:乘坐單元
21:座墊管
22:座墊
3:輔助裝置
31:輪架
32、33:輔助輪
311:組接部
312:輪座
3121:間隙
3122:鎖固孔
3123:鎖固件
313:外管
314:內管
315:定位孔
316:調節孔
317:固定件
4:固定單元
41:磁鐵
42:定位桿
43:扣件
44:凹槽
B、B1:管束
F:踏版
L1:第一軸線
L2:第二軸線
L3:第三軸線
R:快拆裝置
S1、S2、S3:距離
圖1為本新型之第一實施例,該折疊腳踏車顯示為該展開狀態。
圖2顯示圖1中座墊管與輔助裝置的操作示意圖。
圖2A顯示了圖2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3顯示圖1的前輪與後輪併靠的示意圖。
圖4為圖3之一前視圖。
圖5A及圖5B顯示調整該二輔助輪間距離的示意圖。
圖6顯示該前輪、後輪與該等輔助輪所構成之一底面積。
圖7顯示該固定單元之該定位桿與該扣件的相對關係示意圖。
圖7A和圖7B顯示了圖7中前後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8顯示固定單元的定位桿與扣件的相對關係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8A顯示了圖8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9顯示固定單元的定位桿與扣件的相對關係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9A顯示了圖9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10為本新型之第二實施例且該折疊腳踏車於一收折狀態。
圖11為本新型之第三實施例且該組接部為一孔。
10:手把
11:主架體
12:豎管
13:立桿
15:前輪
16:座管
18:後輪
21:座墊管
32、33:輔助輪
311:組接部
312:輪座
313:外管
314:內管
B:管束
F:踏板
L1:第一軸線
L2:第二軸線
L3:第三軸線
R:快拆裝置
Claims (12)
- 一種輔助裝置,適於安裝在一折疊腳踏車,該折疊腳踏車包括界定出一第一軸線的座管及一安裝於該座管的座墊管,該輔助裝置包括一輪架以及二間隔設置的輔助輪,該輪架界定出相交的第二軸線與第三軸線並包括一輪座,該輪座沿該第三軸線延伸且該等輔助輪分別設在該輪座的兩相反端,其中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大於另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輔助裝置,其中該輪架還包括一組接部,該組接部能與該座墊管或座管相結合且界定出該第二軸線。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輔助裝置,其中該組接部為設於該輪座且界定該第二軸線的孔或槽,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共線,該孔或槽供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輔助裝置,其中該組接部為一與該輪座相交且界定該第二軸線的管件,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共線,該管件與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輔助裝置,該輪座包括一與該組接部連接的外管以及一能相對該外管移動的內管,該等輔助輪分別位在該外管之一端與內管之一端。
- 一種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包括: 一車體單元,包括一能在展開狀態與收折狀態間轉換的主架體、一設在該主架體前端的前叉、一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前叉的前輪、一圍繞出一第一軸線的座管、一與該座管銜接的後叉以及一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後叉的後輪; 一乘坐單元,包括一能相對該座管上下移動及/或轉動的座墊管以及一安裝在該座墊管上端的座墊;以及 一輔助裝置,能相對該座管或座墊管上下移動及/或轉動並包括一 輪架以及二間隔設置的輔助輪,該輪架連接於該座管或座墊管並包括一輪座,該輪架界定出相交的第二軸線與第三軸線,該輪座沿該第三軸線延伸且該等輔助輪分別設在該輪座的兩相反端;當該前輪與該後輪併靠時,該主架體由該展開狀態轉換為該收折狀態,且當該第三軸線與該後輪之軸向平行時,對應於該前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大於對應於該後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其中該輪架還包括一組接部,該組接部與該座墊管或座管相結合且界定出該第二軸線。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其中該組接部為一設於該輪座且界定該第二軸線的孔或槽,該孔或槽供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其中該組接部為一與該輪座相交且界定該第二軸線的管件,該管件與該座管或座墊管結合。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該輪座包括一與該組接部連接的外管以及一能相對該外管移動的內管,該等輔助輪分別位在該外管之一端與內管之一端;當該前輪與該後輪併靠固定時,該主架體由該展開狀態轉換為該收折狀態,當該第三軸線與該後輪之軸向平行時,對應於該前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大於對應於後輪之一輔助輪至該第二軸線的距離。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更包括一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包括二分別設在該前輪與後輪的磁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具有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更包括一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包括一定位桿以及一能脫離地與該定位桿結合固定的扣件,該扣件具有一能扣住該定位桿的凹槽,該定位桿與該扣件分開配置在前輪與後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8261U TWM623517U (zh) | 2021-07-14 | 2021-07-14 | 輔助裝置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8261U TWM623517U (zh) | 2021-07-14 | 2021-07-14 | 輔助裝置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23517U true TWM623517U (zh) | 2022-02-21 |
Family
ID=81324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8261U TWM623517U (zh) | 2021-07-14 | 2021-07-14 | 輔助裝置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23517U (zh) |
-
2021
- 2021-07-14 TW TW110208261U patent/TWM623517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90809B1 (en) | Steering unit for folding bicycle | |
US7290780B2 (en) | Folding bicycle | |
US10011316B2 (en) | Vehicle with foldable double-wheel assembly | |
KR101840583B1 (ko) | 가변형 접이식 전기 스쿠터 | |
US9896148B2 (en) | Collapsible two-wheeled vehicle | |
CN103707975A (zh) | 一种展开能形成自行车的折叠行李车 | |
SK162199A3 (en) | Universal folding bicycle | |
US6808188B1 (en) | Steerable scooter | |
US20150048585A1 (en) | Tricycle with foldable double -wheel assembly | |
JP5894670B2 (ja) | 迅速に折り畳み自在な自転車 | |
CN203268251U (zh) | 一种折叠车 | |
CN103723227B (zh) | 一种折叠车 | |
US9394027B2 (en) | Frame for a human-powered vehicle | |
TW201507909A (zh) | 自行車腳架 | |
JP2527238Y2 (ja) | 折りたたみ可能な前車軸付き自進車 | |
JP4875114B2 (ja) | 自転車 | |
CN216070277U (zh) | 辅助装置及具有辅助装置的折叠脚踏车 | |
JP2007502743A (ja) | 異なる種類の輸送手段を構成するためのモジュール及びキット並びにそのようなキットから組み立てられる輸送手段 | |
TWM623517U (zh) | 輔助裝置及具有該輔助裝置的折疊腳踏車 | |
JP2001146188A (ja) | 折り畳み自転車 | |
JP2006224797A (ja) | 軌陸兼用移動車装置 | |
CN102501930B (zh) | 坐式踩踏滑板 | |
CN201245207Y (zh) | 休闲情侣自行车 | |
CN207790989U (zh) | 一种儿童三轮车 | |
JP5940275B2 (ja) | キャリーカー兼用折り畳み自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