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1804U - 顯示模組 - Google Patents

顯示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804U
TWM621804U TW110209666U TW110209666U TWM621804U TW M621804 U TWM621804 U TW M621804U TW 110209666 U TW110209666 U TW 110209666U TW 110209666 U TW110209666 U TW 110209666U TW M621804 U TWM621804 U TW M6218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engaging mechanism
display module
hooks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兆迪
李柏毅
林宇文
邱彥傑
莊惠婷
陳弘基
陳順彬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9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1804U/zh
Publication of TWM621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804U/zh
Priority to US17/697,09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53478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05K5/0013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assembled by resilient memb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模組,包括一外殼、一顯示單元以及一中空之框體。前述外殼具有一底板、一側壁以及一第一卡勾,其中前述側壁以及前述第一卡勾凸出於前述底板。前述顯示單元設置於前述外殼內部,前述框體具有一第二卡勾,其中前述第二卡勾鄰近於前述框體之一側邊,並朝前述外殼方向延伸,當前述框體與前述外殼結合時,前述第二卡勾勾住前述第一卡勾。

Description

顯示模組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顯示模組,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卡勾結構的顯示模組。
在一般折疊式筆記型電腦中,通常會於顯示螢幕的上方配置攝像模組(Camera module),所以顯示螢幕的邊框處往往必須預留一定的寬度與空間,但也因此無法使筆記型電腦的體積縮小以達成微型化之目的。另一方面,為了達到窄邊框之設計,傳統塑膠卡勾的設計方式也需要改變,藉以增加顯示模組的屏占比(screen-to-body ratio)。
有鑒於前述習知問題點,如何提供一種可提升屏占比的顯示模組始成此技術領域研發人員之一重要挑戰。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包括一外殼、一顯示單元以及一中空之框體。前述外殼具有一底板、一側壁以及一第一卡合機構,其中前述側壁以及前述第一卡合機構凸出於前述底板,且前述第一卡合機構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勾。前述顯示單元設置於前述外殼內部,前述框體具有一第二卡合機構,其中前述第二卡合機構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勾,且前述第二卡勾鄰近於前述框體之一側邊,並朝前述外殼方向延伸。其中,當前述框體與前述外殼結合時,前述第二卡勾勾住前述第一卡勾,以防止前述框體脫離前述外殼。
其中,前述第一卡勾以及前述第二卡勾在平行於前述側邊的方向上具有一長度,前述第一卡勾以及前述第二卡勾在垂直於前述側邊的方向上則具有一寬度,且前述寬度小於前述長度。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外殼更具有一第一凸塊,凸出於前述底板,且前述框體更具有一第二凸塊,對應於前述第一凸塊,其中當前述框體與前述外殼結合時,前述第二凸塊位於前述第一凸塊以及前述外殼的前述側壁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卡合機構更具有兩個第一卡勾,且前述第二卡合機構更具有兩個第二卡勾,且當前述框體與前述外殼結合時,前述第二卡勾分別勾住前述第一卡勾,以防止前述框體脫離前述外殼。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卡勾以及前述第二卡勾沿著平行於前述側邊之方向排列。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卡勾的尾端朝前述第一卡合機構的外側方向延伸。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二卡勾的尾端朝前述第二卡合機構的內側方向延伸。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卡合機構更具有一連接部,連接前述第一卡勾。
於一實施例中,在前述連接部、前述第一卡勾以及前述底板之間形成有一孔洞。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卡合機構更具有一圓弧狀之凹面,且前述凹面位於前述第一卡勾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卡合機構之前述第一卡勾以及前述第二卡合機構之前述第二卡勾分別具有一高爾夫球桿頭狀結構。
以下說明本新型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然而,可輕易了解本新型實施例提供許多合適的新型概念而可實施於廣泛的各種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實施例僅僅用於說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新型,並非用以侷限本新型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一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此特別定義。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
首先請一併參閱第1、2、3圖,其中第1圖表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的立體圖,第2圖表示第1圖中之電子裝置100的顯示模組20爆炸圖,第3圖表示第2圖中之顯示模組20的另一視角爆炸圖。
如第1、2、3圖所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例如為一筆記型電腦,其主要包括可相互轉動之一輸入模組10以及一顯示模組20,前述輸入模組10以及顯示模組20係透過樞軸H相互連接,如此一來顯示模組20即可相對輸入模組10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顯示模組20主要包含有一矩形之外殼21、一中空之框體22以及一顯示單元23,前述顯示單元23例如可包含LCD或OLED顯示螢幕,於組裝時可先將顯示單元23設置在外殼21內部,然後再將框體22和外殼21相互結合,藉以使顯示單元23被限制並固定於顯示模組20的中央位置。此外,在前述輸入模組10之一主表面上可設置輸入鍵盤(例如QWERTY鍵盤)或觸控板(touch pad),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此電子裝置100。
應了解的是,前述輸入鍵盤或觸控板可作為一使用者輸入介面(user input interface),且當使用者欲開啟並操作電子裝置100時,可先將顯示模組20相對於輸入模組10掀開,然後再利用前述輸入鍵盤或者觸控板以輸入指令或控制顯示模組20之顯示幕上的游標。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4、5、6、7圖,其中第4圖表示顯示模組20之外殼21的立體圖,第5圖表示第4圖中之外殼2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6圖表示顯示模組20之框體22的立體圖,第7圖表示第6圖中之框體2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如第4、5圖所示,顯示模組20之外殼21具有一底板211以及凸出於底板211之一矩形側壁212,其中在底板211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卡合機構J1,且前述第一卡合機構J1鄰近於外殼21之一側邊S1。
從第5圖中可以看出,前述第一卡合機構J1包含有兩個對稱且相互分離之第一卡勾J11,且該些第一卡勾J11的尾端係朝第一卡合機構J1的外側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如第6、7圖所示,顯示模組20之框體22具有一中空結構且大致呈矩形,其中在框體22上形成有一第二卡合機構J2,前述第二卡合機構J2鄰近於框體22之一側邊S2且朝外殼21方向延伸,其中前述側邊S2係對應於外殼21之側邊S1。
從第7圖中可以看出,前述第二卡合機構J2包含有兩個對稱之第二卡勾J21,且該些第二卡勾J21的尾端係朝第二卡合機構J2的內側方向延伸,其中當框體22與外殼21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二卡勾J21會分別勾住前述第一卡勾J11,以防止框體22脫離前述外殼21。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外殼21和框體22皆具有塑膠材質,其中前述第一卡合機構J1與外殼21以塑膠射出成形方式製作(一體成形),且前述第二卡合機構J2與框體22同樣係以塑膠射出成形方式製作(一體成形)。
另一方面,從第4、6圖中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之外殼21的底板211上另形成有至少一凸出之第一凸塊R1,而在框體22上則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凸塊R2,對應於前述第一凸塊R1;需特別說明的是,當框體22與外殼21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二凸塊R2會位於第一凸塊R1和外殼21的側壁212之間,藉此可防止框體22於組合後相對於外殼21在垂直於前述側邊S1、S2的方向上產生位移。
再請一併參閱第8、9、10、11、12圖,其中第8圖表示顯示模組20於組合後的剖視圖,第9圖表示顯示模組20於組合後的局部剖視放大圖,第10圖表示第一卡勾J11與第二卡勾J21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第11圖表示外殼21與框體22結合後的局部剖視放大圖,第12圖表示第一卡勾J11與第二卡勾J21具有一寬度d的示意圖。
如第8、9、10、11、12圖所示,當框體22與外殼21相互結合時,第二卡合機構J2的第二卡勾J21會從第一卡合機構J1的外側分別勾住第一卡勾J11,以防止框體22脫離前述外殼21,其中每一組成對的第一卡勾J11以及第二卡勾J21在平行於前述側邊S1、S2的方向上係具有一長度D(第10圖),且每一組成對的第一卡勾J11以及第二卡勾J21在垂直於前述側邊S1、S2的方向上則具有一寬度d(第12圖),其中前述寬度d係小於前述長度D。
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前述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的位置係鄰近外殼21之側邊S1以及框體22之側邊S2,且前述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的第一卡勾J11以及第二卡勾J21係沿著平行於前述側邊S1、S2的方向排列,如此一來框體22的寬度便能夠極小化,以達到窄邊框之目的,且此時顯示單元23的尺寸也能夠相對地極大化,從而可大幅提升顯示模組20的屏占比(screen-to-body ratio)。
另一方面,從第11、12圖中可以看出,當框體22與外殼21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二凸塊R2會位在第一凸塊R1和外殼21的側壁212之間,藉此可防止框體22於組合後在垂直前述側邊S1、S2的方向上相對於外殼21產生位移。
然而,於一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凸塊R1位在第二凸塊R2和外殼21的側壁212之間,如此同樣可以達到避免框體22相對於外殼21位移鬆脫之效果。
接著請參閱第13圖,其中第13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1~12圖之實施例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卡合機構J1除了包含兩個第一卡勾J11外,更包含有一連接部J12,且在連接部J12、兩個第一卡勾J11以及外殼21之底板211間形成有一孔洞J10。
應了解的是,由於本實施例中的兩個第一卡勾J11係透過連接部J12彼此連接,所以能夠提升第一卡合機構J1整體的結構強度,以防止其受到外力撞擊而損壞。
再請參閱第14圖,其中第14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1~12圖之實施例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卡合機構J1的兩個第一卡勾J11係彼此相連,且在兩個第一卡勾J11之間未形成有孔洞。
應了解的是,由於本實施例中的兩個第一卡勾J11係直接彼此相連,所以能夠進一步提升第一卡合機構J1的結構強度,以防止其受到外力撞擊而損壞。尤其,從第14圖中可以看出在兩個第一卡勾J11之間係形成有一圓弧狀之凹面J13,藉此能有效避免第一卡合機構J1在承受外力碰撞時產生局部結構應力集中(Stress concentration)的現象而導致破裂。
接著請參閱第15圖,其中第15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勾J11、J21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如第15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1~12圖之實施例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卡合機構J1僅包含有一個第一卡勾J11,且第二卡合機構J2僅包含有一個第二卡勾J21。
應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係將第一卡勾J11和第二卡勾J21單獨設置,且當框體22與外殼21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一、第二勾J11、J21會相互卡合,以防止框體22脫離前述外殼21。由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卡合機構J1僅包含一個第一卡勾J11,且第二卡合機構J2僅包含一個第二卡勾J21,藉此能夠更加彈性且有效地利用外殼21內部的空間,以兼顧電子裝置100整體尺寸的微型化以及顯示模組20之屏占比(screen-to-body ratio)的極大化。
再請參閱第16圖,其中第16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如第16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15圖之實施例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卡合機構J1的第一卡勾J11以及第二卡合機構J2的第二卡勾J21分別具有一高爾夫球桿頭狀結構,其形狀彼此對稱且相互卡合,特別地是在第一卡勾J11與第二卡勾J21結合後可呈現出一太極造型。
雖然本新型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新型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新型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新型使用。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新型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項工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0:輸入模組 20:顯示模組 21:外殼 211:底板 212:側壁 22:框體 23:顯示單元 D:長度 d:寬度 H:樞軸 J1:第一卡合機構 J10:孔洞 J11:第一卡勾 J12:連接部 J13:凹面 J2:第二卡合機構 J21:第二卡勾 R1:第一凸塊 R2:第二凸塊 S1:側邊 S2:側邊
第1圖表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的立體圖。 第2圖表示第1圖中之電子裝置100的顯示模組20爆炸圖。 第3圖表示第2圖中之顯示模組20的另一視角爆炸圖。 第4圖表示顯示模組20之外殼21的立體圖。 第5圖表示第4圖中之外殼2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6圖表示顯示模組20之框體22的立體圖。 第7圖表示第6圖中之框體2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8圖表示顯示模組20於組合後的剖視圖。 第9圖表示顯示模組20於組合後的局部剖視放大圖。 第10圖表示第一卡勾J11與第二卡勾J21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 第11圖表示外殼21與框體22結合後的局部剖視放大圖。 第12圖表示第一卡勾J11與第二卡勾J21具有一寬度d的示意圖。 第13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 第14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 第15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勾J11、J21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 第16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卡合機構J1、J2相互卡合時的示意圖。
21:外殼
211:底板
212:側壁
22:框體
23:顯示單元
J1:第一卡合機構
J11:第一卡勾
J2:第二卡合機構
J21:第二卡勾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模組,包括: 一外殼,具有一底板、一側壁以及一第一卡合機構,其中該側壁以及該第一卡合機構凸出於該底板,且該第一卡合機構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勾; 一顯示單元,設置於該外殼內部;以及 一中空之框體,具有一第二卡合機構,其中該第二卡合機構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勾,且該第二卡勾鄰近於該框體之一側邊,並朝該外殼方向延伸,其中當該框體與該外殼結合時,該第二卡勾勾住該第一卡勾,以防止該框體脫離該外殼; 其中,該第一卡勾以及該第二卡勾在平行於該側邊的方向上具有一長度,且該第一卡勾以及該第二卡勾在垂直於該側邊的方向上具有一寬度,其中該寬度小於該長度。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模組,其中該外殼更具有一第一凸塊,凸出於該底板,且該框體更具有一第二凸塊,對應於該第一凸塊,其中當該框體與該外殼結合時,該第二凸塊位於該第一凸塊以及該外殼的該側壁之間。
  3. 如請求項1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卡合機構更具有兩個第一卡勾,且該第二卡合機構更具有兩個第二卡勾,且當該框體與該外殼結合時,該些第二卡勾分別勾住該些第一卡勾,以防止該框體脫離該外殼。
  4. 如請求項3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一卡勾以及該些第二卡勾沿著平行於該側邊之方向排列。
  5. 如請求項3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一卡勾的尾端朝該第一卡合機構的外側方向延伸。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二卡勾的尾端朝該第二卡合機構的內側方向延伸。
  7. 如請求項5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卡合機構更具有一連接部,連接該些第一卡勾。
  8. 如請求項7之顯示模組,其中在該連接部、該些第一卡勾以及該底板之間形成有一孔洞。
  9. 如請求項5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卡合機構更具有一圓弧狀之凹面,且該凹面位於該些第一卡勾之間。
  10. 如請求項1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卡合機構之該第一卡勾以及該第二卡合機構之該第二卡勾分別具有一高爾夫球桿頭狀結構。
TW110209666U 2021-08-17 2021-08-17 顯示模組 TWM621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666U TWM621804U (zh) 2021-08-17 2021-08-17 顯示模組
US17/697,094 US20230053478A1 (en) 2021-08-17 2022-03-17 Displa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666U TWM621804U (zh) 2021-08-17 2021-08-17 顯示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804U true TWM621804U (zh) 2022-01-01

Family

ID=8078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666U TWM621804U (zh) 2021-08-17 2021-08-17 顯示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3478A1 (zh)
TW (1) TWM621804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7870A (en) * 1990-09-21 1992-01-0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shroom-type hook strip for a mechanical fastener
US5085589A (en) * 1991-01-24 1992-02-04 Foxconn International, Inc. Grounding boardlock for connector
US7301776B1 (en) * 2004-11-16 2007-11-27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Light-weight flash hard drive with plastic frame
TWI247948B (en) * 2003-12-03 2006-01-21 Quanta Display Inc New frame structure using for back-light module
TWM288756U (en) * 2005-09-19 2006-03-11 Inventec Corp Engaging structure
JP2007165765A (ja) * 2005-12-16 2007-06-28 Yazaki Corp 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構造
US7573702B2 (en) * 2006-01-13 2009-08-11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1609215B (zh) * 2008-06-20 2011-12-2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I397366B (zh) * 2010-06-25 2013-05-21 Wistron Corp 卡合裝置及具有該卡合裝置的物品
TWI399489B (zh) * 2010-07-28 2013-06-21 Wistron Corp 卡合裝置及具有該卡合裝置的物品
CN104235698A (zh) * 2014-09-28 2014-12-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362453U (zh) * 2015-01-09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53478A1 (en)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0220U (zh) 双轴枢扭器与电子装置
TWI727238B (zh) 電子裝置
US821317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20137471A1 (en) Hing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154745B1 (en) Lock for LCD panel of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268503A1 (en) Portable computer
TWM621804U (zh) 顯示模組
WO2024051688A1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813924U (zh) 显示模块
US2023012941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echanism thereof
US20220342456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05780A (zh) 用來選擇性地組裝不同尺寸之面板模組的組裝結構與面板裝置
TWI768911B (zh) 電子裝置
JP2011101011A (ja) 電子デバイス
JP7394339B2 (ja) 電子機器
TWI53129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604374U (zh) 支架模組及其連接機構及搭配連接機構的解鎖元件
TWM613512U (zh) 殼體結構
TW201301888A (zh) 顯示裝置及其殼體模組
CN218122554U (zh) 笔记本电脑
WO2024109133A1 (zh) 一种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TW202247735A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CN215117316U (zh) 电子装置
WO2024093434A1 (zh) 一种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216210755U (zh) 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